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

海南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

海南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
海南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

《海南省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2 行业概况 (3)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4)

4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6)

5 国内外相关标准 (28)

6 标准内容结构 (33)

7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34)

8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51)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标志着我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正式启动。2018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进一步夯实了排污许可制的法律基础。

2017年11月30日修订的《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本省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规定。《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同样规定了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并保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

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槟榔加工行业污染防治意见》(琼府办〔2017〕203号),明确要全面禁止槟榔土法熏烤、加强槟榔加工行业环境监管、加强标准化建设等相关意见。意见中表明各责任单位需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我省槟榔加工行业污染源档案。加强槟榔加工行业污染源监管,严格执行槟榔加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2018年1月海南省发布了《槟榔加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6/455-2018),该标准规定了槟榔初加工和深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监控要求和固废管理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为建立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加强对槟榔加工行业的环保管理,受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委托,该由墣锦环境工程(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墣锦环境”)承担编制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工作。

1.2工作过程

2019年该项目立项后,墣锦环境与2019年2月26日-3月1日进行了前期资料收集和汇编工作,收集包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食品、环保等)、相关部

门政策文件(农业、环保部门等)、槟榔加工企业的环评报告等环保资料、槟榔加工和槟榔废水处理相关科研文献及书籍等;

2019年3月2日-3月3日,编制组赴海南澄迈、屯昌、琼海、万宁等地的槟榔加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座谈,重点调研了槟榔加工企业的生产设施,废水、废气的治理设施等。

2019年3月6日-3月15日,编制组成员现场调研了2家槟榔初加工企业琼海兴发槟榔厂、澄迈绿箭槟榔厂与2家槟榔深加工企业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宁后安厂)、海南雅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万宁)。2019年3月15日,编制组成员现场调研了同时具有槟榔初加工和深加工工艺的海南和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定安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对槟榔加工流程、产排污环节进行了解。

表1-1部分调研企业名单

2019年3月4日-3月17日进行了规范文件初稿的编制,并多次与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相关专家、槟榔排放标准编制相关专家以及槟榔环保设备工程现场人员进行了专业咨询。

2019年3月27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的组织开展了槟榔加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专家咨询评审会,编制组对技术规范的编制思路及内容进行了汇报,各专家对技术规范内容开展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2019年3月28日-4月2日,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技术规范进行修改与完善。

2行业概况

2.1槟榔产业发展概况

2.1.1槟榔分布及种植情况

(1)国外情况

1999年以后,印度食用槟榔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已成立多家槟榔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卡纳塔克邦。专业技术和设备公司生产并提供槟榔脱果机、锅炉、干燥机等加工配套设备。印度食用槟榔加工通常选用成熟或半成熟的槟榔果,经过切片、加入香料和色素进行熬煮,再干制而成。槟榔的干制有3种途径:自然风干、晒干或利用沼气烘干。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槟榔生产国,2006—2011年年产量均保持在48万t左右,但从2012年起年产量猛增至60万t以上,2012年年产量为68万t,2013年和2014年分别降至60万t和62万t,2015-2016年分布升至74万t和70万t,10年间印度槟榔产量增加约45%。收获面积2006年为38万hm2,2016年增至47万hm2,增长24%。产量增加,除了收获面积增加,单产也有所提高,2006——2011年,单产均在1194~1267kg/ hm2,2012年单产达到1467kg/ hm2,2015年达到1660kg /hm2,近10多年来,世界槟榔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上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10年间印度槟榔生产情况见表2-1,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见

表2-1 2006-2016年印度槟榔生产情况

图2-12006-2016年印度槟榔面积和产量

缅甸从2006年8万多t的年产量,增加到2016年12万t,但收获面积从2008—2016年一直维持在5万多hm2,由于单产的提高,导致槟榔产量提高,从2006年的1853 kg/ hm2提高至2016年的2329 kg/ hm2,,单产提高了25%。近10年来,缅甸槟榔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缅甸槟榔生产情况见,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见。

表2-2 2006-2016年缅甸槟榔生产情况

图2-22006-2016年缅甸槟榔生产情况

孟加拉国槟榔总产量较高,主要是槟榔收获面积大,单产却很低,10多年都一直维持在600 kg/hm2,但种植面积却从2016年的16万hm2增加到2016年的20万hm2,而年产量也只从2006年的9万多t提高到12万t。近十年,孟加拉国槟榔生产情况见表2-3,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见图2-3。

表2-3 2006-2016年孟加拉国槟榔生产情况

图2-32006-2016年孟加拉国槟榔生产情况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其产量约占世界槟榔总产量的一半;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其他主要生产国有:中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2013年有关国家槟榔生产情况见表2-4,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见图2-4。

表2-4 2013年有关国家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

图2-4有关国家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

(2)国内情况

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地是海南省和台湾省。海南是中国种植槟榔规模最大的省份,我国95%的槟榔都在海南种植生产,可以代表中国大陆的槟榔生产情况。目前海南槟榔加工企业大多从事槟榔产品初级加工,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

据统计,1952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为1.6万亩,产量1185吨,以后30年间基本保持在1.5~2.4万亩,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速度发展。随着湖南嚼食槟榔和销售行业的日趋兴旺,加上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支持,从2011年起中国将槟榔列入海南经济类范畴,海南槟榔种植业因此得以迅猛发展,槟榔已发展成为全省第二大热作产业。

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2000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为40.4亩,2015年增加到141.7万亩,增长了2.5倍;单位面积产量也由2000年每亩的188公斤增加到2015年的每亩226公斤,增加了20%。目前,海南槟榔栽培区域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主要分布在琼海、琼中、万宁、屯昌、定安、三亚、陵水、乐东、保亭等市(县)的山区和部分宜农区。

2014年海南槟榔年产量达到2万t以上的有琼海、万宁、三亚、琼中,达到1万t以上的有屯昌、定安、保亭、澄迈、乐东。2014年海南省各市县槟榔生产

情况见表2-5,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见图2-5。

表2-5 2014年各市县槟榔生产情况

图2-5 2014年海南省各市县槟榔面积和产量

目前,湖南省已经形成了以湘潭市为中心的近百个品牌的槟榔嚼块食品,不仅遍及全省城乡,且向广东、海南、北京、上海、贵州等十九个省市拓展。“小龙王”、“胖哥”、“宾之郎”、“皇爷”、“友文”、“口味王”等已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小龙王”、“胖哥”、“皇爷”、“友文”商标已评委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2月万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万宁槟榔城总体规划》(2015-2030)批前公示,该文表明槟榔城将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六区”的结

构形态,形成“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槟榔城的功能定位为以槟榔等热带现代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槟榔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热带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物流业、槟榔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产业城。

对槟榔初加工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海南省人民政府对该情况较为重视,发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槟榔加工业污染防治的意见》(琼府办〔2017〕203号)和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18年清理传统槟榔熏烤土炉专项行动方案的函》(琼农函〔2018〕99号)。2018年12月屯昌县人民政府依据以上两个文件传达的精神发布了《屯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治槟榔加工业污染环境的通告》,通告表明全县禁止采用传统土法工艺对槟榔进行烟熏烘烤加工以及推动槟榔加工设备绿色改造。

(3)台湾地区

台湾槟榔产业遍布全台,但主要集中在南投、屏东、嘉义、花莲、台东等地,其总和为全台种植面积的90%以上。截止到2008年,全台槟榔种植面积为5.02万hm2,总产量达到288390t。

2006年-2016年,台湾地区槟榔收获面积平稳减少,10年间收获面积减少约7000hm2,年产量2006年为14万t,到2016年时已经减少到10万t以下,这10年间台湾槟榔生产情况见表2-6,槟榔收获面积和产量见图2-6。

表2-6 2006-2016年台湾槟榔生产情况

图2-6 2006-2016年台湾槟榔面积和产量

2.1.2槟榔加工情况

槟榔鲜果难以保鲜,采摘后需几天内鲜食或干燥处理(初加工)。海南槟榔鲜果主要经过熏烤或烘干加工成槟榔黑果和白果两类初加工产品,它们进一步深加工成黑果槟榔和白果槟榔两种嚼块形式进入市场销售。槟榔黑果是由橡胶木暗火燃烧烟熏而成,因其外表色泽乌黑,因此称为黑果。利用槟榔黑果进一步加工成食用槟榔黑果产品,黑果作为一种传统的加工工艺,形成了特殊的风味。白果是经热烘干而成,外表颜色褐绿色,故称白果。

(1)槟榔初加工情况

海南槟榔加工业基本停留在食用初加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海南槟榔加工产品主要是榔玉,随着湖南食用槟榔消费市场的急剧扩大,海南槟榔加工产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生产供药用的榔玉转为生产供食用的榔干。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和湖南槟榔加工工艺相似,产业起步基本相同。但由于湖南率先建立了完善的行业管理制度,加上当地政府扶持等原因,湖南适用槟榔加工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远超海南,基本垄断了中国大陆槟榔食用加工市场。而海南槟榔加工业目前仍停留在烘干等初级阶段,每到槟榔收获的季节,万宁、琼海、定安、屯昌等市(县)许多家庭作坊式槟榔加工厂开工,对槟榔鲜果进行初加工,把槟榔鲜果熬煮后烘烤成槟榔干果,提供给湖南厂商进行深加工,

海南只是湖南槟榔加工业原料供应基地。

2013年以来海南省开始实施槟榔烘干绿色改造项目,随着农户土炉的清理以及电炉等环保加工设备的推广使用,白果产量增加,黑果产量下降,白果产量约占60%,黑果约占40%。目前,黑果的初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烟熏的土炉加工、新型的环保型设备加工;白果的初加工方式主要有蒸汽锅炉加工、热泵电炉或标准型烘干房式加工两种。2015年,全省槟榔加工干果产量23.06万吨。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 号)中表明本次普查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2016年第四季度至2017年底为普查前期准备阶段,重点做好普查方案编制、普查工作试点以及宣传培训等工作。2018年为全面普查阶段,各地组织开展普查,通过逐级审核汇总形成普查数据库,年底完成普查工作。2019年为总结发布阶段,重点做好普查工作验收、数据汇总和结果发布等工作。

根据海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普查数据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目前海南省初加工企业共有348家,运行状态的有308家,停产状态的有40家,运行状态占比见图2-7;槟榔初加工企业中生产槟榔白果和槟榔黑果的企业分别有318家、15家,未明确产品类别的有15家,槟榔白果和槟榔黑果的比例分别为92%、4 %,具体见图2-8;槟榔初加工产品分为槟榔白果和槟榔黑果,白果的生产工艺主要为选果+蒸煮+热风干燥,有318家企业,黑果的生产工艺主要为选果+蒸煮+熏烤炉干燥,有15家企业,未明确生产工艺的有15家企业,各生产工艺所占比例见图2-9。

图2-7槟榔初加工企业运行状态占比图

图2-8槟榔初加工产品类别占比图

图2-9槟榔初加工生产工艺分布图

根据海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普查数据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海南省各市县槟榔加工厂共计348家,生产能力≥1000t/a的有69家,<1000t/a的有266家,有13家企业没有统计生产能力,最大生产能力为24000t/a,

具体情况见图2-10。

图2-10槟榔初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统计图

除去尚未统计生产能力的13家外,对各类型槟榔初加工企业共计335家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年产量1000t以下的企业占比最大,为266家企业占全部企业的79%,其次是年产量在1000-2000t的企业,共49家占总量的15%,两者共占比94%,可以看出,海南省槟榔初加工企业主要以年产量1000t以下的企业为主,其次是年产量为1000-2000t的企业。占比情况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根据海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普查数据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海南各市县槟榔初加工加工厂共计348家,大部分初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万宁市、琼海市,这两个市县所占比例分别为48.1%、33.4%、企业分布情况及

数量如图2-11。

图2-11 海南各市县槟榔初加工企业分布图

(2)槟榔深加工情况

目前,海南深加工槟榔厂均采用白果作为深加工的原料,槟榔鲜果采摘后先送至初加工企业进行初步杀青、烘干等工序后,再运送至深加工企业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经深加工后的槟榔则为食用槟榔。

海南现有大中型食用成品槟榔加工厂很少,现有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南雅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和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小龙王食品有限公司等深加工企业4家,其中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仅进行槟榔深加工,其余3家企业同时具有初加工和深加工两种生产工艺。海南小龙王食品有限公司食用槟榔初深加工项目于2018年11月取得环评批复,目前处于建设期,该企业建设验收完成后将同时具有初加工和深加工两种生产工艺的槟榔加工企业。

目前海南4家槟榔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情况如表2-7。

表2-7海南槟榔深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表

由于缺乏行业龙头带动,使得海南槟榔加工业与湖南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现有企业大多仅有槟榔干果初加工及槟榔制茶与槟榔制药等单一产品加工,缺少规模化、标准化的综合加工厂,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限制了海南槟榔产业发展。

2018年8月,为海南省农业厅和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联合发布《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2018年拟推广槟榔黑果环保烘干设备的公示》,推广节能环保型槟榔烘烤设备,减小槟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

2.2槟榔加工业主要生产工艺

2.2.1槟榔初加工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槟榔行业加工工艺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初加工产品分别为白果、黑果,生产工艺流程产排污环节如图2-11、图2-12。

(1)白果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反冲洗废水

废包装物

槟榔废果

图2-11白果生产及产排污环节

根据白果生产工艺,简述槟榔白果生产流程及产排污情况。

1)杀青:槟榔鲜果进厂清洗后送至杀青机进行杀青,该环节会产生废水和废气。废水主要为洗果的清洗废水和用于杀青的杀青废水,污染因

子主要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硫化物、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色度,废气主要是杀青产生的恶

臭气体,主要污染物有恶臭气体。

2)烘干:经杀青后的槟榔含水量较高,需通过烘干将槟榔果的水分降低,利于保存。烘干过程通常需要进行3次翻炉,目前翻炉基本为人工操作,翻炉前停止燃烧木柴。该环节主要产生废气,废气无组织排放,主要污染物质为臭气浓度。

3)摇果、分选:摇果的即将果实较大的放在底下,果实较小的放在上面,使果实受热,烘干均匀。分选是为了将槟榔分级,通过分选机将槟榔分为多个等级。该环节基本无废水产生,废气主要为臭气浓度,大部分为无组织排放。

4)选果:经烘干后的槟榔白果,由人工挑选,将废果挑出。该环节基本无废气和废水产生。

5)包装:经挑选后的干燥槟榔白果进行包装。该环节无废水产生,废气主要为包装机废气。

6)公用单元:由锅炉提供热蒸汽进行杀青和烘干,锅炉软水制备系统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水用来进行设备反冲洗,产生反冲洗废水,其主要污染物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等。

(2)黑果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反冲洗废水锅炉废气

槟榔废果

废包装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苯并[a]芘、烟气黑度

图2-12黑果生产及产排污环节

根据黑果生产工艺,简述槟榔黑果生产流程及产排污情况。

1)杀青:槟榔鲜果进厂清洗后送至杀青机进行杀青,该环节会产生废

水和废气。废水主要为洗果的清洗废水和用于杀青的杀青废水,污染因

子主要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硫化物、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色度,废气主要是杀青产生的恶

臭气体,主要污染物有恶臭气体。

2)熏烤:经杀青后的槟榔送至熏烤房,通过木炭不完全燃烧发烟,使烟味进入到槟榔果实中,并由锅炉提供热蒸汽进行烘干,制成槟榔黑果。

烘干过程通常需要进行3次翻炉,目前翻炉基本为人工操作,翻炉前停

止燃烧木柴。废气经过喷淋塔喷淋后进入电除尘,将焦油分离后通过排

放口排放。该环节主要产生熏烤废气,废气经过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产

生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苯并[a]芘、烟气黑度。废水主要为熏烤烟气洗涤废水,主要的污染物有pH值、悬

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硫化物、石油类、

动植物油、挥发酚、色度。

3)摇果、分选:摇果的即将果实较大的放在底下,果实较小的放在上面,使果实受热,烘干均匀。分选是为了将槟榔分级,通过分选机将槟

榔分为多个等级。该环节基本无废水产生,废气主要为臭气浓度,大部

分为无组织排放。

4)选果:经烘干后的槟榔白果,由人工挑选,将废果挑出。该环节基本无废气和废水产生。

5)包装:经挑选后的干燥槟榔黑果进行包装。该环节无废水产生,废气主要为包装废气。

6)公用单元:由锅炉提供热蒸汽进行杀青、熏烤房中槟榔烘干等,锅炉软水制备系统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水用来进行设备反冲洗,产生反冲洗

废水,其主要污染物有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等。

2.2.2槟榔深加工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经初步加工后的槟榔,进行煮籽、发制、烤籽、闷香、上胶、点卤等工艺即可,具体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如图2-13。

反冲洗废水

图2-13深加工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根据深加工工艺流程,分析其产排污环节。

1)洗籽:初加工后的槟榔干果进行深加工前,先通过清洗设备洗去附着在

果实表面的杂质,再送至下一步工序。该环节主要产生洗籽废水,污染物主要为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动植物油。

2)煮籽:槟榔初加工产品在进行发籽、闷香前,需对其进行清洗、杀菌,

该工艺为煮籽,可以使槟榔纤维软化。该环节产生废气和废水,废气主要是恶臭气体,为无组织排放,废水主要为煮籽锅中剩余的煮籽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硫化物、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色度。

3)发籽、闷香:发籽的作用是为了让槟榔果不断膨胀收缩,促使槟榔果中

水分含量达到最佳,保证槟榔的品质及口感。闷香则是使香味渗透入槟榔中,提高槟榔成品的表香及入口爆发力。该环节基本无废水产生,废气污染物为臭气浓度,为无组织排放。

4)烤籽:发制后的槟榔含水量达到45%左右,需要经过烤籽将水分降低,

以利于后续加工操作,烤籽一般采用蒸汽热风烘干方式。该环节主要为无组织废气,污染物为臭气浓度。

5)压籽:压籽即利用压籽机通过压力将槟榔挤压成型,主要是为了提高槟

榔成品的外观品质。该环节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

槟榔种植的注意事项

槟榔种植的注意事项 槟榔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食品,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消遣品,渐渐的有取代香烟的趋势,槟榔的种植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它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亲农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槟榔种植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种植条件 槟榔一般产自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比如说东南亚地区,而我国槟榔多产自海南地区,这主要与气候环境有关。适合槟榔生长的温度最好一年四季都是属于高温的状态,最好把温度调控在十五到三十五度左右,同时也要保持高湿度。种植一般会选在有一定坡度的地块,同时需要施好足量的基肥,以保证槟榔树最基本的生长需求。

2、种植方法 种植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东西比较多,首先就是需要将种子先催芽,然后在播种,催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浸种,二是堆积。首先说下浸种也就是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个十来天,然后再用药水浸泡,最后放置在达到发芽条件下进行催芽,而堆积则是将种子放入土堆中,然后用水浇透,在盖上稻草和薄膜来催芽。等到大部分都长出芽白,就可以育苗了,那么育苗的时候最好是使用营养液进行育苗这样出苗率会比普通的直接育苗法要高很多。营养液育苗就是将已经出现芽白的种子放在苗床上,然后将营养液输送到苗床,前期营养液会比较多,然后慢慢的递减,让它适应以后生长的环境。

3、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也是槟榔种植种需要非常注意的一个条件,槟榔虽然长的不是特别高大,但毕竟也是树,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光照,如果种的比较密那么它所能结出的槟榔就更少了,所以最好的种植密度就是每株之间间隔两到三米,每行之间间隔三米到三米五。

4、施肥技术 槟榔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需要进行多次施肥,每次施肥必须要足量,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其次在开花结果期需要辅以磷肥和钾肥。每次施肥的时候需要先进行中耕除草,将田间的杂草除掉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在槟榔还没长成大树之前。每年还需要施加一些农家肥来维持养分的平衡,最后就是花果期,它所消耗的额养分会偏多,也是它整个生长期最消耗养分的时候,需要将养分补足,一般达到生长期的百分之七十,最后就是进入休眠期,也需要进行养护。

海南槟榔经济的历史考察

海南槟榔经济的历史考察 一、槟榔消费需求的历史变迁 古籍很早就有关于槟榔的记载。东汉?杨孚在《异物志》对槟榔有如下描述:“槟榔若荀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 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叶、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去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又说:“槟榔可以忘忧”。(1)可见当时人们对槟榔的栽培和效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槟榔作为一种热带植物,古人早就认识到“其性不耐霜,不得北植”,“越徐闻则不宜”,“唯海南地暖,土产最宜”。由此可见,将槟榔开发为一种栽培植物,海南岛原始居民应是最早的实践者。 在古代,人们对槟榔的认识主要是防治疾病的效用,尤其是“槟榔除瘴说”更是医者认同。古籍上凡提及槟榔,均指明其:“辟膻、消食、去虫、除瘴”之药效。晋代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槟榔,“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谷,逐水除痰,杀三虫,伏尸寸白”。唐刘恂在《岭表录异》记述:“两广地热,食槟榔用以怯瘴疠”;宋代朱熹指出:“槟榔收得为祛疾”。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槟榔可以“活泻痢,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他还列举

了槟榔的附方旧十三条,新增十三条,共二十六方,主治痰涎为害等二十六症。(2)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宋代,关于槟榔消费的记述已明显侧重于嗜好品的享用特征。当时海南人已习惯将槟榔当作嗜好品咀嚼,甚至有“以槟榔为命”之说:“食久,顷刻不可无之,无则口舌无味,气乃秽浊。” 有人甚至用溢美之词来称赞其特殊功能:“一曰醒能使之醉,二曰醉能使之醒,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槟榔的一般食法是:用萎叶合贝壳灰同嚼。初嚼时味甘而微涩辣,继而便脸热面红,如同喝酒抽烟之后的感觉,即所谓“两颊红渐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苏东坡当年被贬海南客居儋州,当地人见面就以槟榔来招待他,他在《食槟榔》诗中写道:“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着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3)如果说,苏东坡对食槟榔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那么,屈大均的体会则是妙不可言:“入口则甘浆洋溢,香气薰蒸。在寒而暖,方醉而醒。既红潮以晕颊,亦珠汗而微滋。真可以洗炎天之烟瘴,除远道之渴饥。”(4) 从周去非《岭外代答》的记述,可知宋代槟榔消费的区域,已从岭南扩展到大陆东南和西南,周去非写道:“自福建下四川舆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其法,昔刂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蒌叶上,裹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海南槟榔价值考究

海南槟榔价值考 作者:毕研韬 关键字:槟榔;黎族;文化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首甜美的情歌曾让多少人对南国风情心驰神往;“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在贬居海南的大文豪苏东坡笔下,黎族少女口含槟榔果、头插茉莉花、双颊鲜润的妩媚形象又让多少人心旌摇荡! 槟榔为棕榈科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南洋诸国,现在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也有少量栽培。目前,全世界年产槟榔22.7万吨,其中约千余吨产于中国。海南岛种植槟榔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槟榔的最大产地。 一、海南槟榔的“价值” 槟榔是海南未被开发的“绿宝石”:它不仅是珍贵的经济果木,还具有独特的民族价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对槟榔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巧妙整合,将使槟榔的市场前景更加诱人。 1、槟榔是珍贵的经济果木 槟榔是我国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名医别录》记载槟榔:“可以杀三虫,医脚气。”古人把槟榔的药用价值总结为四条:一是醒能使之醉,二是醉能使之醒,三是饥能使之饱,四是饱能使之饥。近年,美国加州大学药学博士郑慧文发现,精神分裂者嚼食槟榔,有助于舒缓病情。槟榔果及其花苞都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所以自宋代起,历代海南地方官都把槟榔作为向朝廷进献的贡品。另外,槟榔的树干还是早年重要的建材,槟榔还是天然的染料。 槟榔栽培容易,虫害少,成本低,价格高。不仅如此,槟榔的经济寿命长,种植5至6年后就开始结果,挂果采摘期可长达20至30年。在台湾,一斤槟榔与一斤鸡蛋的价值相当。所以台湾农民视槟榔为摇钱树,称之为“绿色钻石“。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依赖槟榔业维生的相关人口近500万。 目前全世界有三亿人嗜嚼槟榔。槟榔有生吃和干吃两种,现在由槟榔加工而成的各种食品也很受欢迎。海南黎族自古就有嚼食槟榔的传统。有趣的是,吃槟榔时不单食它的瓤肉,还要与“扶留叶”(俗称萎叶)、灰浆(用蚌灰或石灰调制而成)等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谓“一口槟榔一口灰”。《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槟榔)与扶留叶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疬,去胸中恶气。”所以有黎族情歌唱到:“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 2、槟榔具有鲜明的民族蕴含 槟榔是中国黎族、傣族、南台湾和越南等地的爱情信物,各地都有关于槟榔的美丽传说。在海南,传说很久以前,五指山下的一个黎寨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黎家姑娘叫佰廖,是五指山地区方园几百里后生的梦中情人。这时佰廖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用五指山之巅的槟榔作药引。佰廖就对前来求婚的后生们说:“我不爱你们家的钱财,我只爱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贴心人。谁能把五指山顶上的槟榔

海南槟榔行业营销策划

海南槟榔“特色”营销策划方案 一营销环境分析: 1 在湖南,江西,台湾三省,多半人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且有向年轻化,白领阶层发展的趋势,年轻人和白领把嚼槟榔变成了种习惯,把槟榔作为了一种日常食用的产品; 2 槟榔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礼品,但在该礼品市场,仍存在市场空白,大多数槟榔产品过于日常化,不符合中国人送礼的心理要求。 3 槟榔行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小作坊与大企业并存,机会与威胁并存。 二海南槟榔SWOT分析: 1 优势:①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省份,国内、国际市场广大,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作物资源丰富,盛产槟榔,并且槟榔还是该地的土特产;因此,海南槟榔可以借助旅游,盛产地两大优势将其发展为“特色”产品。 ②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旅游,融资顺畅。 ③相关扶持政策。 2 劣势:①自然灾害频繁,影响槟榔作物收成。 ②海南是典型的季节性旅游地,冬天游人多,夏天游人少;文化价值不突出。 ③槟榔相关产业不够完善。 3 机会: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潜力未完全挖掘,尤其是槟榔礼品市场。 ②国际旅游建设省份,海南名誉价值高。 4 威胁:①槟榔小作坊多,品牌多,产品混杂。 ②嚼槟榔害处的积极宣传。 结论: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身份和自身的资源积极发掘国际、国外市场,以日常槟榔食用为基础,重点进军槟榔礼品市场;同时突出“海南”,加强品牌运作。 三海南槟榔营销策略: 1 产品策略:注重质量,将海南槟榔分成低、中、高三个档次,中高档采用礼品营销模

式和旅游品营销模式,低档则采取日常食品营销模式(即摘掉“特产”招牌进行营销) 2 价格策略: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档次,采取不同的价格组合策略,低档重量但不加价,高档注重精质,为消费者创造其他附加价值,中档跟随竞争者。 3 品牌策略:将品牌注册为商标,增强产品的可识别性,千方百计增加顾客购买率;加强品牌运作,品牌宣传。 4 包装策略:采用精美,透明,食品可见的大地名、小品牌包装,突出“海南”槟榔特产。 5 渠道策略:①进驻特产店,在特产地市场采取“礼品营销+旅游品营销”模式,增加曝光率和上架率,加强旅游购物网点建设,广铺货。 ②特产外市场采取“礼品营销+日常食品营销”模式,作为礼品营销的产品则可以进驻当地的特产店,和当地特产摆放在一起,增加产品曝光率;日常食用模式的产品则可以进入批发市场,小卖部,小型超市等一些零售商店。 ③利用各种假期进行促销活动,赞助一些大型活动。 ④进驻网店,进行网络营销。 6 广告策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告(平面,电视,网络)和公关活动,大力宣传品牌,尤其是海南槟榔礼品系列,持续宣传和加强品牌运作;突出产品自身特色,区别其他槟榔品牌。

槟榔种子催芽及槟榔种植管理

槟榔种子催芽及槟榔种植管理 槟榔的营养价值丰富、种植前景和发展非常乐观,槟榔种植户将全力打造优秀的绿色健康食品,依靠科学的槟榔种植技术,为消费人群提供安全、新鲜、优质的水果。今天,小编就给朋友们讲一讲槟榔种子催芽及槟榔种植管理。 一、槟榔种子催芽 果实采收回来后,应置太阳下曝晒1~2天,让种子蒸发部分水分,果皮干缩。并可吸收一定热量,有利种子熟化、分化,即可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有下列两种: ①堆积催芽法:把槟榔果实摊放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荫蔽作用的大树底下,地上铺一层2厘米左右的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内的种子,长度不限,但要便于淋水,并盖上稻草,不宜盖茅草(因茅草受潮后易诱发白蚁),厚度以不见果实为宜,每天淋水一次。约7~10天,外果皮开始发酵腐烂,即可取出用水洗净,重晒1~2天,晒时要注意翻动,使温度均匀,然后继续堆放,重新盖稻草、淋水,约经20天,就要剥开果蒂检查,具有白色小芽点的果实,应及时取出播种育苗。若所长出芽点(胚根)过长时,播种时易碰断,影响出苗率。所以应发芽多少、播种多少。这种方法从堆放到播种完毕,约需25天左右。产区药农习惯用此法。 ②箩筐催芽法:如果种子不多时,可将果实装在箩筐内,用稻草封盖箩筐El,置于屋内保温、淋水,待果皮发酵腐烂后,将箩筐连同果实一起放在河沟内洗擦干净,然后依照上法放于屋内,当露出白色芽点时,即可播种。 二、槟榔种植管理 在开垦植地时,留适当的树木作荫蔽树,使荫蔽度达到40~50%,或在槟榔行间种植飞机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间种一些木薯、花生等经济作物或山栀子、非州萝芙木等药材。在河旁、房前屋后种植的,可与稀疏的香蕉或椰树套作。在开花结果期,应砍去高大的荫蔽树,或收获间(套)种的经济作物。但应保留树干周围的矮小植物作为复盖物,形成一个树冠上部有充足阳光,下部有荫蔽覆盖的生长环境。幼龄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于春秋两季进行,除净周围的杂草,并晒干盖于茎干基部。除草时结合培土,把露出土面的根埋入土中。施肥:幼树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亩施有机肥250~500公斤,第2、3年每亩施500~1000公斤,加尿素5公斤、磷肥10公斤,在植株周围开穴或半月形浅沟施入后覆土。成龄结果树每年施肥2次,第1次于2~3月花苞开放前,每株施人粪尿5~10公斤,或硫酸铵100 克,以促进早开花;第2次于9~10,每株施绿肥或厩肥15公斤,并加入过磷酸钙100克,或火烧土5公斤,以促进幼果生长。灌溉排水:少雨季节,应及时浇水或灌溉;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以防积水。防畜害、防冻:应防止猪、牛等牲畜践踏植物根部,影响正常生长。秋冬时应注意防寒害。

海南当前农业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

海南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与产业情况分析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区,全年温热,平均温22-26℃,雨量充沛,有“天然大温室”之称,非常适合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1海南省热带水果生产概况 2009年全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预计260万亩,其中收获面积200万亩,预计产量270万吨。其中香蕉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150万吨,芒果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30万吨,荔枝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9万吨,菠萝种植面积23万亩,产量28万吨,龙眼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3万吨,绿橙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3万吨,杨桃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2万吨,番石榴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6万吨,其他水果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29万吨。 香蕉主产区在乐东、东方、海口、澄迈、临高、昌江、三亚、文昌等市县,芒果主产区在三亚、乐东、东方、昌江、陵水等市县,荔枝主产区在海口、文昌、琼海、陵水、儋州、澄迈、定安、屯昌等市县,菠萝主产区在琼海、万宁、文昌、海口等市县,冬春季节上市的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菠萝、番石榴、杨桃、番木瓜、绿橙、毛叶枣及早熟芒果等,以香蕉上市量较大。 2 海南省各市县农业概况

2.1 海口市农业概况 2.1.1以橡胶、胡椒为主的热带作物产业,作物总面积22.1万亩,其中橡胶14.1万亩,胡椒2.9万亩,椰子 3.5万亩,槟榔1.6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大坡镇、三门坡镇、红旗镇、甲子镇、云龙镇等地。 2.1.2优质热带水果产业:近五年,随着结构的不断优化,海口种植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以香蕉、荔枝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发展迅猛,品质不断升级,总面积达到30.1万亩,2009年水果产量2 3.49万吨,同比增长3%。水果基地主要分布在海口中部、东南部的大坡镇、三门坡镇、红旗镇、等地及西部的永兴、石山等羊山地区。70%的水果主要销往外,2007年以来,每年水果出口量达400-2000吨左右。 2.1.3 农业经济主要指标全年农业总产值54.8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种植、畜牧业产值25.16亿元和18.59亿元,同比增长4.5 %和11.3%;林业产值2.74亿元,渔业产值5.5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 3.2%、10.1%和8.3%。农民人均纯收入5658元,同比增长9%。 2.2 定安县农业概况

海南槟榔介绍

海南槟榔介绍 槟榔为棕榈科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南洋诸国,现在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也有少量栽培。目前,全世界年产槟榔22.7万吨,其中约千余吨产于中国。海南岛种植槟榔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槟榔的最大产地。 槟榔是我国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名医别录》记载槟榔:“可以杀三虫,医脚气。”古人把槟榔的药用价值总结为四条:一是醒能使之醉,二是醉能使之醒,三是饥能使之饱,四是饱能使之饥。近年,美国加州大学药学博士郑慧文发现,精神分裂者嚼食槟榔,有助于舒缓病情。槟榔果及其花苞都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所以自宋代起,历代海南地方官都把槟榔作为向朝廷进献的贡品。另外,槟榔的树干还是早年重要的建材,槟榔还是天然的染料。 槟榔栽培容易,虫害少,成本低,价格高。不仅如此,槟榔的经济寿命长,种植5至6年后就开始结果,挂果采摘期可长达20至30年。在台湾,一斤槟榔与一斤鸡蛋的价值相当。所以台湾农民视槟榔为摇钱树,称之为“绿色钻石“。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依赖槟榔业维生的相关人口近500万。

目前全世界有三亿人嗜嚼槟榔。槟榔有生吃和干吃两种,现在由槟榔加工而成的各种食品也很受欢迎。海南黎族自古就有嚼食槟榔的传统。有趣的是,吃槟榔时不单食它的瓤肉,还要与“扶留叶”(俗称萎叶)、灰浆(用蚌灰或石灰调制而成)等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谓“一口槟榔一口灰”。《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槟榔)与扶留叶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疬,去胸中恶气。”所以有黎族情歌唱到:“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 此文载自:玩三亚网

湖南槟榔产业研究及建议

中国槟榔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一、槟榔概况 (3) 二、全国槟榔产业概况 (4) 2.1 槟榔种植与产能 (4) 2.2 槟榔加工业现状 (7) 2.3 槟榔产业规范化 (7) 2.4 槟榔价格的波动 (9) 三、槟榔产业发展动力 (10) 四、槟榔产业发展趋势 (12) 五、琼湘深化合作关系 (12) 六、相关建议 (14)

一、槟榔概况 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树高10-20米,干直立,单轴不分枝,茎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槟榔果是植物槟榔干燥成熟种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 具有固齿杀菌、消积化食、消脚气及驱 虫等功效。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目前主要生产于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毛里求斯等国均种植槟榔。在中国,槟榔主产区在海南和台湾,在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地区也有少量种植,而加工过的槟榔主要在湖南十分流行。 西汉年间,槟榔流入中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槟榔作为进奉的贡品,现身长安。

二、全国槟榔产业概况 中国引进种植栽培槟榔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以海南省栽培最多。主要分布在海南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等。 ●1952年,槟榔的种植面积仅为1,053 hm2(公顷),约1.5795万亩; 产量为1,158吨; ●1969年以后,国家对南药的生产越来越重视,开始发展以槟榔为主的 33类南药,自此以后,槟榔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 进口槟榔价格的浮动和国家政策的多变,最终导致槟榔生产缓慢发展。 ●到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湖南的槟榔加工业 和销售行业的兴旺,导致槟榔价格迅猛发展,海南的槟榔种植业才得以 真正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槟榔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更是增长迅速,进而带来了 显著的经济效益。 2.1 槟榔种植与产能 槟榔在海南是仅次于橡胶的第2大热带经济作物,被称为“绿金”。截至2013年末,海南槟榔种植面积13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90万亩,产量约65万吨(亩产约750公斤),占全国总面积的95%,海南原材料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达99%,海南省涉及种植槟榔的农民约有50万户近230万人。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2013年,海南槟榔年末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0年种植面积为26,944 hm2,约40.416万亩,产量为

槟榔种植技术

槟榔种植技术 我国种植槟榔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不仅是定情果,也是致富果。它抗性强,适应性广,经济价值也比较高。此外,槟榔还有药用的价值,它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树姿直立挺拔,是优良的景观树种。有的地区,人们还喜欢嚼槟榔鲜果,还有很多槟榔加工的休闲食品。在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都有种植槟榔。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槟榔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适应环境,育苗技术,幼树管理,初结果树管理和丰产树管理等内容。希望通过收看本期的节目,能让广大的农民朋友们了解槟榔,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并有所收益。 槟榔繁殖技术 槟榔的主要是通过种子育苗来繁殖的。 1、育苗前选种:据资料报导,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个,但能入药的就是我们栽培的一种。从海南种植的槟榔来看,有多种不同的果形:有圆形、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心脏形、长圆形。从对槟榔不同果形与产量关系的调查表明:果形与产量关系很大,所以选种很重要。

①株选:采种母树应选20~30年生,结果正常,产量稳定、无病植株、单株结果不少于300个,果托不少于3托,叶片8片以上,浓绿下垂,茎干上下大小均匀,上节节间较密为好。 ②穗选(果托):槟榔一般植后7~8年可开始结果,但10年以后果托才有3个以上,也有5个的,个别也可以达7个。因为第一托果实成熟早、不均匀,果多呈长椭圆形、且小,种仁细、不饱满,不能作种。因此宜选第二、三托的果实作种,此果托一般在5~6月成熟。 ③粒选:据药农经验,以卵形、椭圆形种子为好,选择个大、饱满、无病斑点,无裂痕,或裂痕不明显,充分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采选最佳。 2、种子的催芽: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避免由于发芽时间不一而造成不整齐、不便管理。果实采收回来后,应置太阳下曝晒1~2天,让种子蒸发部分水分,果皮干缩。并可吸收一定热量,有利种子熟化、分化,即可进行催芽处理,方法有下列两种: ①堆积催芽法:把槟榔果实摊放在靠近水源、并能起荫蔽作用的大树底下,地上铺一层2厘米左右的河沙,堆成高20厘米以内的种子,长度不限,但要便于淋水,并盖上稻草,不宜盖茅草(因茅草受潮后易诱发白蚁),厚度以不见果实为宜,每天淋水一次。约7~10天,外果皮开始发酵腐烂,即可取出用水洗净,重晒1~2天,晒时要注意翻动,使温度均匀,然后继续堆放,重新盖稻草、淋水,约经20天,就要剥开果蒂检查,具有白色小芽点的果实,应及时取出播种育苗。若所长出芽点(胚根)过长时,播种时易碰断,影响出苗率。所以应发芽多少、播种多少。这种方法从堆放到播种完毕,约需25天左右。产区药农习惯用此法。 ②箩筐催芽法:如果种子不多时,可将果实装在箩筐内,用稻草封盖箩筐El,置于屋内保温、淋水,待果皮发酵腐烂后,将箩筐连同果实一起放在河沟内洗擦干净,然后依照上法放于屋内,当露出白色芽点时,即可播种。 3、槟榔的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有一定树木荫蔽,向阳、避风的坡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经深翻、细耙后,作成宽1米、高30厘米的畦。然后按株行距30×30厘米开小穴,施一定基肥,每穴播一粒催芽露白的种子,覆土2~3厘米,稍为压实、淋水至湿,盖草。一个月左右,小苗会陆续顶出土面。苗木经过1~2年培育、待苗高50~60厘米、具有6片叶以上时,便可移植大田。一般每亩可育苗3500~4000株。目前,生产上多采用营养袋育苗,即将经过催芽露白的种子,放入盛有营养土的塑料袋中,每袋1粒。营养袋的直径25厘米、袋高30厘米,袋底要打2~3个洞,以利通气排水。营养袋育苗好处很多:便于移栽,减少伤根,可以提高成活率。 营养土按1:1的表土肥泥与腐熟猪牛栏肥混匀堆沤,育苗时先装入3/5的营养土,然后把已催芽露白的种平放,每袋一枚,覆土一厘米左右,再在上面放上小粒塘泥,防止板结。 4、田间栽培管理 ①盖草淋水:为了避免太阳直照畦面,可用稻草覆盖,自然荫蔽,还需搭设荫棚。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湿润,但水分不能过多,否则导致种子腐烂。 ②施肥:当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要施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有条件的最好顶端箭叶未展开时施肥,以农家肥为主,若施化肥,则应在土壤潮湿时施,干旱时绝对不能施。方法是在小苗侧旁两边挖沟(穴),每株

海南槟榔加工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业:经济学 班次:四班 姓名:```` 评估报告目录 一、总论 二、企业资信评估 三、项目概况分析 四、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 五、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评估 六、工厂工艺、技术、设备和工程设计方案 评估 七、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评估 八、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评估 九、项目计算期与实施进度评估 十、投资计算与资金筹措评估 十一、财务效益评估 十二、结论与建议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海南省琼中县益和槟榔(南药)加工厂 2、项目承办单位:海口市槟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主管部门:海南省工业局 4、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海南省琼中县和平镇 5、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承担单位:海南辉棠集团公司设计院 二、企业资信评估 (一)公司历史及地址 1.琼中县益和槟榔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私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2.该公司设在海南省琼中县,以加工槟榔为主。公司现在有员工50人,并且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 (二)公司业务与素质 琼中县七星南药槟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生产以槟榔为主的南药成品。该公司虽然属于新创立的公司,但是实力雄厚,对于生产南药成品有着极具专业的眼光。该公司基于良好的信誉、丰富的资金、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完成槟榔生产加工项目。 该公司坐落的海南省琼中县,拥有丰富的槟榔资源。该县每年种植几十万亩的槟榔,这就为槟榔生产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田条件。该公司将在本地区开展槟榔生产加工项目,相信会取得显著成绩。 三、项目概况分析 (一)项目投资建设必要性评估

(1)槟榔是四大南药之一,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功效。海南省东南部地区盛产优质槟榔,特别是琼中县,地处五指山腹地,山青水秀,是万泉河、南渡江和昌化江的发源地,是海南槟榔的主要产地。2003年全县槟榔种植面积达50000亩,收获面积达30000亩,鲜果产量达14000吨。预计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6000亩,收益面积超过50000亩,产量达25000吨,槟榔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槟榔干果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规模化的槟榔加工已成为扩大槟榔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依托资源优势,兴办槟榔(南药)加工制品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2)海南是全国槟榔的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槟榔在海南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槟榔文化”。在海南建立槟榔加工差厂有原料优势以及社会文化优势。 (3)海南省农业局资料显示,海南槟榔种植面积预计至2014年,收获面积将达70多万亩,产量将达到20万吨以上,而国内的需求总量约在12万吨左右。国内市场严重的不饱和状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4)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槟榔产量达到全国的95%以上,但并没有一家槟榔深加工企业,更多的槟榔主消费区原料基地和初级加工基地,对海南岛的环境保护并没有好处,且因为海南并未发展深加工企业,第一无二的公司形式,能为公司提供发展的先机。 (5)槟榔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消费者,据调查,消费者偏爱有

海南槟榔产业发展

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叶育才 (海南省屯昌县热带作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 概述了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影响槟榔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发展海南槟榔 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槟榔 ;发展 ;现状 ;对策 ;海南 海南槟榔种植历史悠久,已达1 500多年。解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槟榔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富民政策推动下,从解放初的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64.4万亩,总产量达5.50万t。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也是海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特别是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有嚼槟榔的习惯,许多群众都把它当作咀嚼用嗜的好品。近几年来,不仅地方群众吃用及药用,还运销到我国湖南等省份,通过加工成为食用系列产品。因此,槟榔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容之一。群众对种植槟榔的认识也普遍得到提高,仅在2002年度,在全省林业退耕还林政策的带动下和市场价格看好的情况下,一年就增加面积达4.34万亩,比上年增长87%,即屯昌县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以7000~10000亩的速度发展,在2004年度被中国果菜产业论坛组委会授予“全省槟榔产业十强县”称号,所以,槟榔产业也成为我省农业中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海南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挑战和竞争更为激烈,特别是农产品。海南槟榔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根据我省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肤浅认识,为我省槟榔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对策。 1 海南槟榔产业的现状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农业厅“巩固、稳定、提高、发展”的热作发展方针,经历几十年的努力,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2003年底,全省种植面积达64.4万亩,收获面积24.9万亩,干果5.50万t,单株干果产量2.00 kg,总产值11.00亿元。 槟榔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中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是海南的一大优势,目前销路看好,价格也较稳定,在种植管理方面群众也较为易接受。因此,槟榔的发展,对发展我省农村和农业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海南槟榔的发展,从种植分布来看,以东部、中部较为多,但产量并不高,单株平均干果量仅2.00 kg,产品质量以屯昌、定安的为好。目前,槟榔的产品加工还是采用木柴或者煤团通过炉灶熏干,以加工干果为主,各市县普遍存有私人小规模的炉灶熏干、手工操作加工产品,并没有进行深加工就销售往大陆湖南等地。 从整体来看,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产量并不高,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没有进行产品深加工;产品市场开发利用还不够,槟榔产业的科学研究等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 存在问题 2.1重种轻管、重收轻管严重。 对槟榔园管理粗放,直接影响植株生长,造成植株易感病和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海南种植槟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槟榔的生长也需要进行加强管理,才能达到正常生长和产量。但我省各地群众种植的槟榔,自种植后,仅进行砍杂管理,结果前(幼龄期)极少施肥管理,多数群众都是作物种下地后,任期自长,不舍得投入资金进行施肥管理。因此,槟榔的生长速度也缓慢,结果时间大多数都推迟2~3年(正常开花结果一般6年左右)。由于在幼龄期管理粗放,植株生势不均,进入结果期参差不齐,加上在结果期又少施肥或只收果不施肥,单株产量也不均,有些单株干果产量2.5 kg左右,有些单株干果产量仅0.8 kg,平均单株干果产量仅2.00 kg,达不到正常干果产量(3 kg),直接影响到经济收入。由于管理粗放,植株生势不强,易被病虫害侵感。近几年来,各地的槟榔在不同程度上感染上“黄化病”,其中一个原因同群众对槟榔的管理粗放。特别是2003年上半年,全省各地槟榔种植园都有感上了“黄化病”,屯昌县乌坡镇地区感上“黄化病”的面积就达2000多亩。由于群众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较为忽视。因此,“黄化病”的防治工作也难于开展。 2.2 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的利用价值较低,同时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海南槟榔的产品,过去都是收获后采用木柴烧炉灶熏干,主要还是将槟榔加工成榔干作为药材用,在部分少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