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3 近似数》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5.3 近似数》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5.3 近似数》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5.3 近似数》教案、同步练习(附导学案)

《1.5.3 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确度的意义.

2.要准确地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

【教学难点】:按给定的精确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近似数的定义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七年级(4)班有4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这里的42、3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

我们把像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求精确度的问题.

二、精确度

我们都知道:π=3.1415926……

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

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

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

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像上面我们取3.142为π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0.001).

三、例题

【例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精确到万位);

(3)1.804(精确到十分位);

(4)1.804(精确到个位).

【例2】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 (2)0.0572; (3)2.40万.

四、课堂练习

1.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准确值和近似值的实例.

2.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东北师大附中共有98个教学班;

(2)我国有13亿人口.

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精确到千分位);

(2)1.5673(精确到0.01);

(3)0.03097(精确到千分位);

(4)75460(精确到万位);

(5)909900(精确到万位).

4.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54.8; (2)0.00204; (3)3.6万.

《1.5.3近似数》同步练习

1、按要求对05019

.0分别取近似值,下面结果错误的是()

A、1.0(精确到1.0)

B、05

.0(精确到001

.0)

C、050

.0) D、0502

.0(精确到001

.0(精确到0001

.0)

2、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1020

.0,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为()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32与32.0的精确度相同

B 、近似数32与32.0的有效数字相同

C 、近似数5万与近似数5000的精确度相同

D 、近似数0108.0有3个有效数字

4、已知5.13亿是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它精确到( )

A 、十分位

B 、千万位

C 、亿位

D 、十亿位

5、598.2精确到十分位是( )

A 、2.59

B 、2.600

C 、2.60

D 、2.6

6、(1)025.0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分别是 ; (2)320.1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分别是 ;

(3)61050.3?有 个有效数字,它们分别是 .

7、50名学生和40kg 大米中, 是精确数, 是近似数.

8、把47155精确到百位可表示为 .

9、按照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238.0(精确到001.0);(2)605.2(保留2个有效数字);

(3)605.2(保留3个有效数字);

(4)20543(保留3个有效数字).

10、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4.132)1( (2)0572.0; (3)31008.5?

《1.5.3 近似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自主预习】:

1.在一次体检中,测得甲的身高是1.82m ,测得乙的身高大约是l .8m .

(1)你能知道甲和乙的确切身高吗?

(2)甲的身高是一个准确的数,乙的身高不是一个准确的数,那么你知道乙的身高是一个什么数吗?

2.数字1.8精确到0.1,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数字l.80精确到0.Ol,也可以说是精确到百分位;数字l.805精确到,也可以说是精确

到.

3.近似数2.045有四个有效数字,分别是2,0,4,5;近似数0.0302

有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3,0,2;近似数0.0018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4.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把8.153 247精确到万分位是,把2.36精确到0.1是.

注意:(1)对于有效数字,是指一个数按要求取近似值后,从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到精确到的最后一个数字中间(包括两头)的所有数字;(2)精确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精确到哪一位,二是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三、课堂同步互动:

(一)近似数

1、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数有哪些区别?分别试举出几个例子。

2、有下列数据:○1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2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3我国有13亿人口;○4教室里有66人在做数学作业;○5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6其中

是准确数,是近似数。

3、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表示。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

π3(精确到个位)

率π取近似数时,有≈

π 3.1(精确到0.1位,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

π 3.14(精确到0.01位,或叫做精确到百分位)

π 3.142(精确到位,或叫做精确到位)

π 3.1416(精确到位,或叫做精确到位)

例题1、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

(二)有效数字

1、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如38000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0.00038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3.008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3.800有个有效数字,它们是 .

例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21.80 (2)2.60万(3)

四、课堂训练:

1、教材第46练习.

2、教材第47页习题1.5 6题.

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效数字有哪些?

(1)0.025 (2)0.4040 (3)1.8 (4)1.80

(5)103万(6)1.604

(7)10亿(8)10

10

五、中考链接

1、下列各数中,是准确数的是()

A.小明身高大约165cm B.天安门广场约44万平方米

C.天空中有8只飞鸟

D.国庆长假到北京旅游的有60万人

2、下列各数中,是近似数的是()

A.七(1)班共有65名同学

B.足球比赛每方共有11名球员

米 D.小王比小华多2元钱

C.光速是300 000 000 秒

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18亿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据统计,2017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全年成交额约为948.4亿元,连

续第27次蝉联全国批发市场榜首,近似数948.4亿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A .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对于6.3?310与6300这两个近似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有效数字与精确位数都不相同;

B .它们的有效数字与精确位数都相同;

C .它们的精确位数不同,有效数字相同;

D .它们的精确位数相同,有效数字不同.

巩固练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选择题

1、1.449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数是( )

A.1.5

B.1.45

C.1.4

D.2.0

2、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0.00203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3、用四舍五入法,分别按要求取0.06018的近似值,下列四个结果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6(精确到0.001)

C. 0.06(精确到0.01)

D.0.0602(精确到0.0001)

4、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A.从右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算起 B. 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算起

C.从小数点后第一个数字算起

D. 从小数点前第一个数字算起

5、下列数据中,准确数是( )

A.王敏体重40.2千克

B.初一(3)班有47名学生

C.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13米

D.太平洋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23米

6、12.30万精确到( )

A.千位

B.百分位

C.万位

D.百位

7、20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近似数是( )

A.200

B.520010?

C.4210?

D.42.0010?

8、208031精确到万位的近似数是()

A. 5

2110

? D. 2.08万

? C. 4

210

? B. 5

2.110

9、4

3.1010

?的有效数字是()

A.3,1

B.3,1,0

C.3,1,0,0,0

D.3,1,0,1,0

10、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2010

A.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位

B.有6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个位

C.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位

D. 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似数3.50是精确到个位的数,它的有效数字是3、5两个

B. 近似数35.0是精确到十分位的数,它的有效数字是3、5、0三个

C.近似数六百和近似数600的精确度是相同的

D.近似数1.7和1.70是一样的

12、近似数2.60所表示的精确值x的取值范围是()

A.2.595 2.605

x

≤<

≤< B. 2.50 2.70

x

C. 2.595 2.605

<≤

x

x

<≤ D. 2.600 2.605

二.填空题

1、1.90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2、用四舍五入法对60340取近似值(保留两个有效数字)60340≈。

3、近似数3

?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6.0010

4、0.0207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约为。

5、对4

3.0410

?精确到千位约是,有个有效数字。

6、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7、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现有人口约12.95亿,那么这个数据(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

π=……精确到百分位是。

8、圆周率 3.141592

9、真空中光的速度为299792458米/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米

/秒。(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⑴25.7 ⑵28 ⑶0.501 ⑷0.03 ⑸5

⑹2.89万

3.210

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⑴4.005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⑵9.23456(精确到0.0001)

⑶5678999(精确到万位)

3、某学生在进行体检时,量得身高约为1.60米,他在登记时写成1.6米,从近似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测量结果与登记数是否一致?为什么?

4、2018年某省普通高校计划招生数为16.7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27%,那么该省2017年普通高校的招生数约为多少万?(精确到0.1万)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设计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设计 高密市银鹰育才中学:韩洪强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与绝对值”。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 2、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章的《有理数的运算》中去。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 四、教学重点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意义探究其几何本质,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等 七、课前准备 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七年级5、6课导学案

第5课“合同为一家” 【课前展示】复习学过的知识 【导课亮标】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自主学习】 1、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______________。 2、吐蕃人是________的祖先,很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一带。有的以________为业,有的以________为生。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________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_。 3、年轻的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________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意义:________________入吐蕃,密切了________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________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________世纪初,唐接受了吐蕃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把______________嫁到吐蕃。 4、回纥是________________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勇敢,民风淳朴。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后回纥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___。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_______、_______等地。 5、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________、________流域,生活着________族。________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________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________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___________。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________”为号,有“________________”之称。 6、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______。六诏居民是______和_______的祖先。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_________统一了六诏。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学过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1.2.3《相反数》教学设计

1.2.3 相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并且发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利用互为相反数符号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 (二)过程方法 1.利用数轴,直观认识互为相反数的位置特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2.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会正确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 通过相反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符号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相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2.能准确写出任意数的相反数,对简化符号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 【复习引入】 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3与-3,-5与5,-1.5与1.5 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观察数3与-3,-5与5,-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 再提思考问題: (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学生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教学过程】 1.归纳相反数的定义: 像3与-3,-5与5,-1.5与1.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代数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辩析:(1)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3.5是相反数,(3)+3和-3是相反数。 说明:(1)相反数是指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2)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特别强调的是0的相反数为0,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本身的唯一的数。 因此,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要改变一下这个数的符号,即将正号改变为负号,负号改变为正号.如2的相反数是-2,-5的相反数是5。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可是正数和负数和0. (1)当a=7时,-a=-7,7的相反数是-7. (2)a=-5时,-a=-(-5)=5,-5的相反数是5. (3)当a=0时,0的相反数是0,因此-0=0. 小结:当a>0时,a-<0; 当a=0时,a-=0; 当a<0时,a->0. [注意]a不一定是正数,同样-a也不一定是负数。 例1 分别说出6.9,-12, 4 5 -的相反数. 解:6.9的相反数是-6.9;-12的相反数是12 ; 4 5 -的相反数就是 4 5 . 例2分别说出-(+20),-(-0.7),-(+2 9 )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 分享到: 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S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李唯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可我们了解到胡杨是一种最古老、最美的树。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新疆的塔里木,走进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设立目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 胡杨在你眼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 2 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边读边体味 (三)交流学习 (学生交流解决自学1) (1、生命力强 2、谦虚不求名利 3、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棒,那么用课本上的话来说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解决自学2) 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 (全班交流) (1)“它能在()的炙热中耸立,能在()的严寒中挺拔,不怕()的(),不怕()的()。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所填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 孩子们让我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2)“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自己。”

相反数导学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2.3 相反数(1) [教学目标] 1. 借助数轴,使学生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 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提问 1、 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2、 填空: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 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概念的理解: (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 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a -不一定是负数。 (3)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 是 a 的相反数,因此,当a 是负数时,-a 是一个正数 -(-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 与y 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 则x 与y 互为相反数 (5)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 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问题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 (2)21 (3)0 (4)3 a (5)-2 b (6) a-b (7) a+2 问题2 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问题3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312(-- (2)-(+5) (3)[])7(--- (4)[]{})3(+-+- 问题4 填空: (1)a-4的相反数是 ,3-x 的相反数是 。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五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三册第9课收藏夹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9课收藏夹的应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浏览器中收藏夹使用;学会浏览器中收藏夹整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收藏夹的使用和整理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了收藏夹的功能后,能利用收藏夹工具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信息 管理的习惯。 2学情分析 1、对常用软件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还没从理论层次上把握。 2、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渴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3、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4、学生动手能力强弱不一,加强操作能力训练。 3重点难点 重点:在浏览器里能正确使用收藏夹功能. 难点:在浏览器里能整理收藏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起兴趣 教: 同学们,生活中,你们会将你常常使用或喜欢的物品放在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我们会把常常使用的东西放在一个箱子、口袋等能盛放物品的东西。 引出今天的教学课题,我们会把喜欢的网站放在什么地方呢? 浏览器中已有一个这样的箱子或口袋那就是:收藏夹。 学: 学生根据上次课安排的道具带入到教室中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教: 1、演示收藏夹的位置,讲解收藏夹的功能和作用。 打开浏览器找到自己喜欢的网站点击收藏栏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完善并保存。 2、学生操作完成网站的收藏。教师 这这一环节中巡视指导,对操着困难学生进行进行单独指导并帮助其完成网站的收藏。

3、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网络上只会喜欢一个网站吗? 师问:我们有这么多喜欢的网站,能不能把我们喜欢的这些网站都放到一起呢? 点明收藏夹的整理可以实现我们的这个想法,它能够将我们的喜欢的网站放到一起。 操作演示: A、收藏整理收藏夹创建新文件夹自己的名字确定保存 B、将刚才收藏的网站找到单击变成蓝色单击对话框中的移动选中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回车键确定。 学: 学生在电脑显示屏认真观看老师的操作,并详细记下各个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步骤,在学生机上完成喜欢的网站操 作 根据老师提问回答这一问题。 同学们思考并试着说一说。 学生认真观看屏幕,详细记下这个步骤! 学生操作,又不懂得即时提问。 在全班中恰当演示操作。 生回答:在浏览器中收藏喜欢的网站,还学会了整理收藏夹。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教: 1、学生练习在浏览器上收藏喜欢网站两个。 2、将收藏的网站进行整理。 3、师巡视指导。并选择1-2位同学操作演示。 学: 学生操作,又不懂得即时提问。 在全班中恰当演示操作。 活动4【讲授】总结 教: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 生回答:在浏览器中收藏喜欢的网站,还学会了整理收藏夹。

对外友好往来练习题及答案

对外友好往来练习题及 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三维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6.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把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那么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开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唐朝时,我国和各国间的友好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不是其原因的是:( ) A. 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 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隋唐时期,中国同日本交往密切的表现有:(): A.隋朝时,就有遣隋使来到中国。 B. 在日本派来的遣唐使中,包括留学生和留学僧。 C. 遣唐使团对唐朝的赠品,和唐朝的回礼,构成了中日两国贸易。 D. 唐朝时,中国赴日本的僧人和留学生也不少,其中最着名的是玄奘。 4.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有:()

A.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 新罗仿照唐朝,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C. 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少。 D. 朝鲜音乐使入中国,广泛流行民间。 5.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 《西游记》 D. 《大唐西域记》 6.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式建筑是:() A. 招提寺 B. 大昭寺 C.奈良城 D. 那烂陀寺 7.平城京(今奈良)是日本8世纪修建的都城,仿唐代长安设计而成的。请你推测一下,奈良城可能有下列哪些建筑( ) ①朱雀大街;②东、西二市;③坊;④瓦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8.《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 A.僧一行 B.鉴真 C. 玄奘 D. 惠远 二、填空题: 9.唐朝赴日本的使者中最有影响的是。

第九课教案——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九课教案——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第九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1、教学目标识记: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理解:1、举出世界各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的实例。2、说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说明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4、对艰苦创业精神的认识。5、说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重点难点:1、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4、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建设祖国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6、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7、青年成才的条件。8、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二、教时安排:六教时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二、教学目标识记: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理解: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重点难点: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教学过程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阅读节1及小字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阅读节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什么?㈡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各具特点阅读节1及小字部分:①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是不是都按照一般过程发展?②有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以怎样发展?③这是什么过程。阅读节2:特殊过程与一般过程之间有什么关系?㈢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阅读节1、2:①社会发展史首先是什么历史?②为什么?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阅读节3: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哪两个方面?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阅读节4前半部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举例说明吗?(如奴隶社会)3、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阅读节4后半部分:①衡量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是什么?②这个标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③今天,我们应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这个标准在我国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见小字部分。④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它是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理念 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郑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唐朝在历史上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本节课按课程改革的人本思想、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师生、生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难点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导学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学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对外海陆交通路线;唐和朝鲜的往来,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吉备真备、鉴真、大化改新);唐和印度友好往来以及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唐和波斯的关系,唐和大食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掌握: A.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强盛的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及领先世界的文化等等,都决定了其对外开放政策必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必然会超越前代。 B.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在互相借鉴,平等互利、友好交往双向的大前提下,以向唐朝学习来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主流。隋唐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不仅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隋唐吸收各国的长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C.通过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学习,认识到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2.希望掌握: A.经济的强大才有国力的强大,国力强大才有国际地位,才会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受尊敬。我们今天要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就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B.唐朝对外交往的向心力,不是靠军事手段,也不是靠政治手段,而是领先的生产力与开放的政策自然形成的。 C.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说明,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反之,只能造成国家与民族的落后。 三、能力品质目标 1.要求掌握: A.通过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盛况及双向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B.引导学生收集、整理隋唐以前的朝代,尤其是秦汉的对外关系情况,联系世界历史讲述唐和朝鲜、日本、波斯、大食的关系,培养学生整理、分类、归纳的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框架系统的能力,广泛联系不断迁移的能力。 2.希望掌握: A.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当前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俄国等)的基本外交政策,发表自己的评论,提高分析、评价历史政策及批判思维的能力。 B.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历史人物如鉴真、玄奘等人的生平事迹,撰写介绍的小文章,设计一些情节,再现这些历史人物,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想像力及再现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发达的唐朝对外交通。难点:唐朝对外交通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案与导案之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 案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 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 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 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 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 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 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 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点评:“种太阳”是一首学生十分喜欢的歌曲,以此引入新课,一是因为这首歌贴近本单元的主题:幻想和想像,二是能够很好的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桃树枝 脚丫柳树根 眼睛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 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他会乐于去表现,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学会从多方面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谁最先来汇报。

对外友好往来说课稿

安阳市第六届中小学 青年教师技能竞赛 (初中历史) 《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稿 参赛教师:安阳市五中 申畅 2012年6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和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对外友好往来》属于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 放的社会》,本课上承隋唐盛世的繁荣景象,向我们展现唐朝积极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同时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 2.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2).能力培养: 通过研读对比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3).情感体验: 通过讨论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西游,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奋斗的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二、说教法学法 课堂的有效不在于注重形式上的活动而在于学生是否面对历史,积极思考,敢于表达。基于以上理念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情景体验法、研读史料、对话交流、问题探究法和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不再是聆听者,而是用心去感悟历史。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调动思维,探求新知----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两幅图:唐人街、唐僧。将学生迅速由现实带到盛世唐朝,他们都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见证,以此导入新课。 2、调动思维、探求新知: ①难点突破: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提示:从隋唐国力、国际影响力、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难点突破设计意图: 要给学生思考的切入点,问题要化难为简,化整为零,引导学生利用前几课的知识储备和课本地图来分析。一个看以很大的命题,放低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喜悦。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

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