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窝镇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盐窝镇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盐窝镇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盐窝镇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盐窝镇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2015年11月21日

盐窝镇中学体育专项化教学

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以运动项目为依托、学生兴趣为引领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形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自主锻炼的新局面。

二、组织机构

为推进学校体育专项化的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小组。

三、基本状况分析

1、学校概况

盐窝镇中学,是东营市篮球传统体育学校。学校有四个年级部,28个班级,学生总人数1547人。

2、学校运动场馆

学校现有标准田径场一个、足球场一个、篮球场地4个、排球场地2个、室外乒乓球台12个,基本能满足学生在进行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中要求。

3、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6人,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合理,中青的组合为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四、改革预期目标

1、构建全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以兴趣培养为导向的体育专项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2、推进“一校一球队、一级一专项、一人一技能”活动计划。使学生“锻炼成为一名业余体育专业者”,了解体育与健身基本理论常识,懂得两个项目的竞赛组织与规则,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身意识。。

3. 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利用改革契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体育课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活动方案,按规定开展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形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自主锻炼的新局面。

五、时间安排

1、制定方案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学校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6年7月):学校将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并在试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56年9月):学校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形成市教育局实施方案,为持续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具体措施

1、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目的与任务。

2、确定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项目。

我校是东营市篮球体育传统学校,结合体育教师专业和特长,考虑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对学生进行感兴趣项目的问卷调查和统计。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确定各年级开展专项化教学的项目。

初步拟定:

六年级:足球、摔跤;

七年级:篮球、乒乓球和柔道;

八年级:篮球、排球。

3、确定班级体育专项化项目。

根据学校确定的体育项目和学生选项,每年级以4个教学班为一个“教学单位”,打破传统的班级界限,重新组建“体育专项班”,把报同一个项目的同学集中在一起,以“体育专项班”为教学单元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学校根据专项特点对“体育专项班”的人数进行适当控制,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

4、根据体育专项化课程设置组织开展教学改革。

调整各年级的课程表,将每个教学单位两节传统体育课统一合并为一节大课用于体育专项化教学。在同一“教学单位”中,组织各“体育专项班”同时授课。每学年学生专修一门运动技能,

制定专门的评价机制,年终进行考核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其他体育课时间仍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授课。

5、由学校牵头成立各体育专项教学改革小组,每月一次召开全体教改组成员工作例会,对本月的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研讨,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6、由教学改革小组统一研究制订学校各体育专项化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相关的教学评价和等级评定方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的体育专项化教学。

盐窝镇中学体育组

2015-11-23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

11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最新整理)

体育课教学课程改革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这一重要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发挥强身健体、塑造人的性格和品质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锻炼的习惯和理念,结合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教学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品质出发,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和未来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作为我院体育课 改革的目的。即通过改革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体育运动的特点, 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平等、自由的运动环境中身 心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进而通过体育教学使之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熟 练掌握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激 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之中。 2. 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之熟练掌握1--2个运动项目技术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其身体素质,并为大学后继续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奠定基础。 3.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将相关理论知识渗透到运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勇敢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树立学生公正、忠实、自由、合作的社会品质和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法律意识。 5.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具有一定专业运动水平、各具特色的运动团队。 四、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 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

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弊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再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探索实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在实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学校倡导多元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体育论文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我国于2007年开始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一、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原理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型或策略,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什么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体育教学体育论文https://www.doczj.com/doc/119869394.html,、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健身娱乐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视为一个整体,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2)是营造多元化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如基础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体育竞赛、健身锻炼指导、裁判员培训等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促进高校经济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营造一种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3)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必然要求。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体育教学由关心体力发展或技能转变为关心体力、技能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过程。 三、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择具有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体育文化含量,科学对待传统竞技体育,做到吸收精华,放弃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同时还要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识、新内容,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必须将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社会、野外)、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体系,这些都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将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校外活动等内容纳入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体育课程的目标分为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要依靠体育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锻炼,因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 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使之不光在学生时代,在进入社会后都具有健身意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自主地坚持身体锻炼,视健身活动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二、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健身的需要。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出现了现代文明病、职业病等现象,这使大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学习期间的需要和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健康第一”“终身健身”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 3.对健美的追求。随着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健美锻炼,将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过去,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几乎不向学生传授任何有关健美的知识和技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大大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美锻炼在大学校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以及各种肌体练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4.对娱乐的渴望。娱乐性原本就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乐趣,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5.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受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时,也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竞技体育则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竞争性和人文性,其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自控能力、抗挫能力以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学校校长组长文彬,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村校主任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组建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各村校主任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索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探索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回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和提高,而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改革。 标签: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思考 (一)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 首先,大学体育属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但在体育教学理论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学校体育理论是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而大学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可以说如今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并不十分适合大学体育。虽然9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及指导。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未改观。 其次,对于体育教学理论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基层体育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比较缺乏的,致使在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缺乏变革。如今在高校所谓的“体育教学改革”仅局限于管理方法、形式层面。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体育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使学生仅仅学会了体育技能,而忽视了通过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但在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阳光体育的背景下,需要对大学体育系统理论的建构和体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变革,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与效果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果没被教师理解与执行,也只能流于形式。而如今高校十分注重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却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导致如今高校师资素质和科研能力提高了,而作为高校体育核心的课堂教学却毫无起色和提高,更谈不上变革。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学历背景和优秀的科研能力,还应不断更新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教体育教学理论,以求改变多年不变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三)高校对于体育教材的选择面窄,教材内容脱离体育教学 近年来关于体育类教材检索显示,偏重研究性的文献较少,而且多数教材内

最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编版

2020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编版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 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 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 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 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 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音乐教学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南墅中学程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纲要精神,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师观念,培养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目标 1、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开展课改实验,将《音乐新课程标准》和初中新教材从2012年9月起在全校初一实施。 2、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探索与县情、校情相符合的课改道路。 3、探索适合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造就合格师资 4、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实施容 1、解读和试用新课标:

a、学习领会音乐新课标在三个层面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领域的四个方面: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b、明确目标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2、实施新课标中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以音乐课程改革为核心,改革并不断完善教研、课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3、执行新课标过程中评价机制的研究。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完善评价机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刻变革。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1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1.1现行的应试教育制约了学校体育积极健康的发展。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的学校体育附属地位不可能彻底的改变。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生源压力,校与校之间豹竞争压力及校长的政绩工程,也只能以文化课学习为主,挖空心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升学率,从两搜学校名声在外,生源广进。还有现行的职称评审要求也注定了教师拼命向学生要成绩要升学率。因此多种原因导致体育课长期被忽视。 1.2基层体育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自卑心理现象——在许多中小学校里,体育学科极度不受重视,属于可有可无的附属项目,校长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处于最底端的地位和周围同事的眼光致使体育教师不可避免的产生自卑心理,心理长期处于自卑、压抑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体育课的自主创新和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 懒惰现象——在上体育课的对候,有的老师随便安排一些内容,然后给个球甚至不给球让学生自由活动,采取放羊式教学。有的教师头脑中缺乏内容又不肯刻苦努力探索,课堂缺乏创新入云亦云。 2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弊端的解决办法 2.1构建开赦型韵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说到体育课的开放,不要把敖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而这里的放是教师根

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合作交流可以有效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让创新带动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豹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现在学生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于是否活动,而是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境或是项舀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丽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浅层的兴趣激发。从心理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不如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使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3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发疑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台理优他谋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 一、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二、课程性质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

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侴朕 摘要: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已势在必行。而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则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其中心环节应当是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基础体育课应逐渐向专项体育课过渡 1979年教育部颁布施行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开设“普通体育课”。之所谓“普通”,理解其意思是要与“专业”区分,区别于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课,而并不是区别于现在的“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根据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未预见到会有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的出现。自改革开放后,普通体育课演变成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二十多年来,在高等学校广大体育教师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92年8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比《教学大纲》的灵活性就大多了。但是,因为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正在探索,新的格局尚未形成,难以 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从普通体育课到基础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普通体育课之所以被淘汰,其原因是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没有积极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开设的普通体育课内容繁杂,基础教材达十八个项目之多,而大多是中学教材的简单重复。在两个学期144学时

之内完成所有教材,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已。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学生什么都学过,什么也没学好,脱离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基础体育课之所以被取代,其原因是跳不出普通体育课的框框,虽然它不像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教学大纲》统得那么死,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大纲》则要求既要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中学时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又要加强身体全面训练,基础体育课实际上是普通体育课的改头换面,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基本没变,不过换了个称呼而已。而且只有一学年72学时,要考虑选择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三基”教材,又要考虑选择《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测验项目的教材,还要求“实践”部分中用于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学时应不少于教学时数的50%,教材选编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的内容又要“少而精”,还要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教材确实难以选择,难以取舍。而且再上一学年的体育基础课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打了十二年的基础,再上一年的基础体育课又起到什么作用呢?还不如利用这有限的课时,多满足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激发一点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多培养一些体育意识,以学生受欢迎的专项体育课来取代基础体育课。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专项体育课被正式确定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但究竟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上还是二年级以上上为好。本人认为大学生一年级就应该上专项体育课,在目前情况下,高等学校体育课难以争取较多课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大纲》也只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2010.9——2012.7) 《公共体育》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曾经连续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至六届教学成果省级奖,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60%,是一支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的精神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研究过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系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巩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二、建设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同类课程教师中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力争再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率达到90%;使公共体育课在四川省高校和全国农业院校同类课程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以“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切实推进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实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计划 1、在全面实施“211工程”学术支撑人才的专项科研支持计划的同时,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每年稳定资助2-3名骨干教师10000元的教学、科学研究经费,促进教师教学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进教学骨干的迅速成长。首先加强对“计划”入选人员的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其次是有计划地对“计划”候选教师进行培养,争取每年有3-4位教师入选。 2、加大研究项目的组织力度,组织学术团队或课题组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争取每年有2-3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立项;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上每年至少发表1-2篇学术或教研论文。 做好新一轮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拟申报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团队成员每两年至少撰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一篇。 3、实施科研支持和奖励制度。计划每年投入1万元,对教师申报科研教研课题、出版教材专著、发表教学论文给予大力支持和相应奖励。 4、计划每年投入3-4万元,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到学院给教师开设高层次的学术讲座或讲学1-2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交流,每年派10-12名教师参加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大团队成员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教学交流的力度,为团队建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决定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继续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课堂改革思路: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 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 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 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平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4)、研讨课采用上课后立即点评形式,评课人员有校长室、教务处指定至少三名主评人和所有本学科老师全员参与的形式;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习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习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5、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习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习课当成讲读课。 7、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8、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中国人体质远远不及欧洲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体育锻炼都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因为有强制的体育课,所以才会“被迫”实行体育锻炼,不过一旦没有体育课了,就会懒于锻炼,缺乏体育锻炼,那么体质自然会下降,免疫力自然就会低下。其实,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新课程标准提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就是为了防止人们的这种思想影响以后的体育锻炼。那么,什么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呢?所谓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水平和学习为主导的一种思想,它的产生是终身教育和现代社会进展对体育的需要。它告诉我们,体育锻炼并非仅仅在体育课上才能实行的,而应该是贯穿我们终身的,我们即使不再上体育课,也要经常不懈地实行体育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这要求学校体育应朝终身体育的方向进展,成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或一个过程。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 体育课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必修的课程,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达成的,所以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过程至关重要,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致力于使教学过程最优化,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育教学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最优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计划方案.doc

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计划方案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听了石院长关于“发扬传统、颠覆习惯”的发展思路讲话后,我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结合我院“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培养新型、技术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专业特点及定位,体育教学必须要改革,其工作的改革思路是,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主线,本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通过体育课、体育俱乐部、课余锻炼,运动竞赛和训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我们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个自主”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精神,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全开发式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氛围,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 二、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