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_赵伟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_赵伟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_赵伟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_赵伟

2012年1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Nov.2012第18卷第6期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Vo l.18N o.6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

赵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1摘要2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以狩猎为生。满族人生活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其本民族对神的崇拜以及祭祀活动都需要一个场所。因此,满族人民根据自身特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宅。满族先民

的民间传统建筑最初是由他们的生活区域以及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应得到更进

一步的探究。

1关键词2满族;传统文化;建筑形式

1中图分类号2T U-09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8-5149(2012)06-0167-02

一、满族文化起源以及/萨满0教

明代/女真0为满族的直系先民。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后建立/后金0,/八旗制度0就此诞生,这也是努尔哈赤在军事上所创建的满族特有制度。又进一步创建了满族自身的文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努尔哈赤所领导的女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在民族意识形态上,女真民族的特征不断增强。其后,皇太极登基后,1635年正式将/女真0改为/满洲0,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称/满洲0族为/满族0。

满族先民所信奉的则是萨满教,极力推崇萨满文化的传承。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萨满内容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等,将萨满看作人和神之间的媒介。随着时代的推移,/满洲0族日益强势崛起,直到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后,满族的萨满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满族实现大一统之后,萨满文化得到了汉文化强有力的冲击,在此环境下,萨满文化与汉文化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出现了新的文化模式被传承。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但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在宫廷中也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

二、满族传统民居发展史及概况

满族传统民居的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则是使用茅草铺垫而成,居室多为开敞宽阔为主,其形状态势犹如口袋,因此俗称为/口袋房0。在传统满族室内布局中,北、西、南三面设炕,俗称万字炕,室内的被褥以及家具皆靠西北墙放置。其窗门多用高丽纸在外封糊用以抵挡雪雨。整体住房多采用三间构造,中室设有开门,并安置厨灶,其门均采用向外开,以便防止野兽闯入。在山墙两侧外的一米处搭建有/满洲烟囱0。基本不设院墙和东西厢房,仅用木栅或秫秸围起,并饲养牲畜,如猪、羊、牛、狗等。以此可以看出满族房屋的典型特征是:口袋放、万字炕、外置烟囱。

在先秦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先民被称之为肃慎人,时至汉朝被称之为挹娄人。在当时,满族先民的文化水平相比中原地区比较低下,所以建筑技术以及构建水平能力十分有限,并且结合其地域气候等因素,建筑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地穴以及洞穴多为挹娄人过冬的首选居住场所。在夏季,生擒猛兽出没十分频繁,满族先民则将房屋构架在树干之上,这种/巢居0的方式也是当地人们的在夏季的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躲避猛兽的袭击,也可避免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扰。

随着满族先民文化程度不断的提高,建筑形式也逐渐有了长足进步。女真族日益强盛,从区域竞争中优势凸显,最终建立了金国。此时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当时的满族先民已将居所移至地面之上,房屋的正门面朝东向,这样能更好地吸收阳光。房屋整体采取木构架形式进行建造,外墙面则用树皮包裹,再用木板增加墙体厚度,在树皮和木板之间灌入泥草混合物质,从而形成墙体内部夹层,并留出空隙用以隔绝外界空气,这样可以起到室内保温作用。在整体房屋的内部构造中,满族先民最先发明了/火炕0,以此来抵御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气温。/火炕0的主体材料则是泥土,用土坯垒砌,下面留出烟道用以取火。/火炕0的出现是满族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地域环境中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

#

167

#

*1基金项目2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QY201113)。

到了明代,满族先民不断向南迁移,并且与周边的汉族人有了各方面的交流,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逐渐从游牧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度,建筑形式也有了重要变革。这一点最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满族先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开始由单纯的木材转变为普通的砖瓦材质,为了更好地通风和采光,墙体上开始设置窗户,为了更好地取暖和保温,烟囱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房屋的周围也开始用栅栏围合,在接受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满族先民的建筑形式也逐渐改良、完善,这种建筑形式对清代的满族建筑形式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并且逐渐成为了清代满族建筑体系的雏形。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女真的活动范围仍处于我国东北地区,此时的建筑形式继承了明代女真的建筑风格,在院落中的房屋坐北朝南,墙体上设有窗户,东向开房门,屋内已无堂屋,在西、南、北向仍采用万字炕。其中,朝西的方向设有供奉祖先的宗牌位,这也就是俗称的/口袋房0。金兵入关,改制清朝后,清统治者立志于满汉文化的交融,其融合程度进一步增强。其后,满族住宅建筑不断发展、改进,最终形成四方形的院落式住宅,在设定中轴线为基准,并在正房两边还建造了东西厢房,并在房屋外建造砖砌的围墙取代木质栅栏,形成了俗称的/三合院0、/四合院0,这种形式并且一直保留至今。

三、满族传统建筑外部形态特征

在外部建筑形式上,满族传统建筑屋顶大多为硬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的其中一类。其特征为:屋面与两侧山墙平齐,其功能可谓保暖与防火并重,但是随着不断吸收汉族文化,在满族建筑中不断出现了带有/八字型0的单檐歇山顶,通过对硬山顶的发展与变革最终形成了这种简化的歇山顶。歇山顶同样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其规格仅次于庑殿顶,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主体屋顶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在正脊两端到屋檐中间折断而分为垂脊和戗脊,一般上部为硬山顶或是悬山顶样式,下部为庑殿顶样式。通过长期的汉族与满族杂居生存方式,满族人民从汉族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术,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未能完全地掌握歇山顶的收山技法,便在住宅硬山顶的基础之上额外架造明柱架戗脊,最终使得歇山顶的山墙与外墙相接在同一个面上,这种弄巧成拙的建筑构架方式也可以算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另外,通过北方满族人民的改良与创新,形成了非常适用于北方气候的仰瓦屋顶,其形成特点有助于防止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对瓦片脱落的保护,在形式上,瓦片的仰面铺设在一定坡度上大大帮助了积雪融水和雨水的排放。这种形式有别于汉代建筑中的合瓦垅,是东北满族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满族传统建筑的门窗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形式大概分为单开式与双开式两种,在门窗的外部装饰上也具有浓厚的本民族特征,门与窗的外部装饰全部为棱条直柱装饰,通常称之为/满洲窗0。建筑主体的大门多采用双开式,并且向外开启,(可避免野兽突袭)窗纸同样糊在外面,这样可以减少风对外窗口的阻力,同时也避免了东北地区的冬季风将窗纸吹破,窗纸上又涂抹了植物油,这样可以做到防潮保暖功效。满族建筑另一显著特征是竖立在院子东南方向的/索伦杆0。在祭祀的时候放置五谷及牲畜肠肚于顶端的锡斗之中喂食乌鸦喜鹊,可见萨满教对满族人民生活的影响。此外,因满族民居的屋顶为草屋顶,同时为取暖室内布置有/火炕0,必须设置排烟的烟囱,为避免草屋顶与烟囱相加叠盖引起火灾,满人将烟囱设立在远离建筑山墙以外(约1米左右)的方位,然后设置一堵矮墙作为烟道的联通环节。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满族先民在应对地域性生活困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结晶。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无论在建筑领域还是设计领域,对满族民间传统建筑的研究与思考都有着巨大意义,同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1参考文献2

112吕丽辉./渤海国0景区满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1J2.满语研究, 2007,(1).

122韩聪.气候影响下的东北满族民居研究1D2.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32赵慧勇.清代东北移民文化与传统风俗变迁1D2.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142鲍明.满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1J2.山东师大学报(社会学科版), 1996,(5).

152宁昶英.满族居室古今谈1J2.满族研究,1985,(2).

162李自然.生态文化与人1M2.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责任校对王立平2

# 168 #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思辨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思辨 摘要 建筑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具有最为广泛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个人的建筑学学习经历以及建筑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入手,通过研究建筑风格以及设计理念的变化,品读大师作品中所渗透的创新精神,从自身对建筑设计理解的改变上来寻求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思辨关系。 关键词:建筑功能形式建筑史大师作品

目录 引言 (4) 第1章我眼中的形式与功能 (4) 1.1 从形式起步 (4) 1.2 功能的认知 (4) 1.3 形势与功能 (4) 第2章建筑发展史上建筑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变迁 (5) 2.1 追求形式美的西方古典建筑美学 (5) 2.2 12-18世纪间西方建筑的形式美 (5) 2.3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理论 (5) 2.4 当代建筑文化的开放多元 (6) 2.5 中国建筑始终以功能为基本要求 (6) 第3章品读大师作品探究其形式与功能 (7) 3.1 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 (7) 3.2 “少就是多”——范思沃斯住宅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和野兽的物质需求。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建筑所具有的基本实用功能的同时,又对建筑提出了新的审美需求。建筑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大也是最特殊的门类之一,如何恰当的处理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历来是建筑领域中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第一章我眼中的形式与功能 1.1从形式起步 上大学前,对建筑的认知,似乎仅止于形式。印象中的经典建筑当是如同古希腊建筑那般的精雕细琢——每个单体建筑都是一尊雕塑作品,每个石头柱子都可以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典雅、端庄,处处透露着形式的美感。 大一上学期的设计作业,以构成作业为主,核心内容是空间认知,在限定的几十厘米见方的小空间中进行空间的穿插、扭曲和变异。那时的设计,似乎仅仅是一场方盒子的游戏,在与老师的不断沟通中,在方案的不断被毙、重做、再被毙、再重做的过程中,对建筑有了一点点朦朦胧胧的认识,然而,却依然仅止于形式。认知中优秀作品的特点,也不过是造型创意的新奇抑或空间穿插的巧妙。 1.2认知功能 对功能重要性的认知,开始于大一下学期。那时,班级有幸被抽中参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施工,当育人无数的老师反复强调:“建筑,不是玩造型。”原有的认知轰然倒塌,顿陷迷茫。 在这不断查资料,不断汇报,实地测量,反复画图,施工的半年中,我开始明白,建筑真正的美当是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建筑的价值当是决定于它对功能的满足程度,而不是什么新奇的创意或是巧妙的穿插。 我开始明白,设计当是解决问题,任何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包括施工难度、结构稳定性、美观程度、人文需求、成本等等,好的设计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理论上的完美设计则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适用、经济、美观才是今天我国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 建筑的功能问题才是建筑的核心问题; 决定建筑美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根本区别的恰恰是建筑的功能美。 1.3形式与功能 就我目前浅薄的认知,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当是了解甲方的需要,继而研究这些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各种问题,最后设计出能够尽可能多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建筑体系。美可以成为一种最终的结果,但绝不是目的。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不可分割,恰如骨与肉,骨决定其形,肉丰满其状;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根据柯布西耶的观点,人类需要的是空气、阳光、开敞的空间、运动等等,而不是建筑本身,因此,套句颇具高中政治观点的话,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大概应是:以功能为核心,形式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 派系 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皖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

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整的外形,形

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剪纸 简介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剪纸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看,丰宁剪纸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这与同为河北省代表性剪纸的蔚县剪纸相比,阴阳手法正好相反。其表现常常运用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的形象和吉祥文字,以民谚、古俚语、传说故事为题材,通过直接、借喻、谐音、夸张、联想等手法,借以表达自己的祈望。丰宁剪纸的制作分为设计图案、画墨稿、钉彩纸、雕刻等几个步骤。其用纸多为宣纸,因为宣纸纤维柔软,纸张薄,有拉力,有韧性,也便于染色。丰宁剪纸包括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单色剪纸就是用单色宣纸剪成的剪纸;点染剪纸是用白色宣纸剪成,然后用不含胶的品色上色。品色的调制很有讲究,先用水泡开,再加酒,以增加颜色的渗透性,然后在一沓剪纸的反正两面同时上色;填色剪纸一般多用深色,要先将图案剪好,然后将其轮廓勾勒在白色底版纸上,在需要着色的部位上色,最后再将剪纸扣在上面而成;复色组合剪纸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它是按照图案中不同部分的用色需要,用不同颜色的宣纸分别剪出后拼贴而成的。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丰宁剪纸的历史 丰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流传的丰宁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起初它是用来加固窗户纸的纸条,后来发展成五颜六色的窗花和以红色为主的剪纸,到乾隆年间形成了独特风格。清末民初,丰宁剪纸进入繁盛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960年后陷入创作低谷。1982年,丰宁民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Discuss form and fun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郁建宁 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

前言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建筑在其施工以及表现方面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于是有了高技派、现代主义的诞生,楼层在其尺度和空间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高度,在其形式上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混凝土钢结构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更给现代建筑在其表现上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世界建筑业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生活、工作以及建筑自身的功能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代替了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木石结构的建筑空间。然而在此又引发了一些新的争议,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针对两者这种不可分割的主次关系本文作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建筑/形式/功能/环境/气候/风格/运用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建筑概述 (3) 1.1 形式的内涵 (3) 1.2 形式的体现 (4) 1.3 功能的因素 (5) 1.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 1.5气候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6) 第2章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特点 (7) 2.1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及设计风格 (7) 2.2现代主义设计趋向 (8) 2.3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特点 (8) 第3章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中文摘要 (13) 英文摘要 (14)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建筑观点与思潮的争议。 第1章建筑概述 建筑,它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以其重实、坚固的材料堆砌而成,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空间,达到基本的实用功能的目的,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的必要生活设施。它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 建筑虽然是以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是如果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那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外壳。因此,必须涵含丰富的内涵,合情合理,才能显示出作品真正的独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在满足了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相协调,这一关系也一直是建筑本体最直接相关的问题。 1.1形式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概念,是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内容各部分的组合方式。美学中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也就是视、听或触觉感知的实体,是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它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一个内容就只有一个形式,往往同一内容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相同用途的灯具其形式就是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创造与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密不可分。相互依托,彼此关联,共同成就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形式。建筑的形象离不开整体意识。它应具有鲜明简洁的形体,严谨的比例推敲,精细的细部处理以及形式与功能的完善统一。 1.2形式的体现 追求形式美是人的天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种种纷呈各异的建筑出现。例如中国木结构的古典建筑两千多年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屋顶样式,栏杆花饰

什么建筑能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共12页文档

什么建筑能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第28卷第9期 2007年9月 通化师范学院 JOURNALOFTONGHUATEACHERSCOLLEGE V o1.28№9 Sep.2007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 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王纯信 (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吉林通化134~2) 摘要: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撕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 将民间剪纸引进写生理念,是对传统民间剪纸技法的突破,丰富其新传统,新观念,为现代知识青少年一代所接受,将使民间剪纸 走出民间,走向发展. 关键词:剪纸,撕纸写生;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中豳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7)09--0001--03 收稿日期:2O0r7一o4—05 作者简介:王纯信,1939年生,吉林通化县人,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满族民间美术. 民间剪纸是包括剪,刻,撕,烧等多种镂空手段, 在纸等薄片材料上创造的图案艺术,是在民间一代 代,一辈辈传承延续的民间美术,是靠母女,姑嫂,师 徒等途径口传教授的文化模式,是靠目识心记,烟熏

墨拓,传摹移写等方法延续,教习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在内容上追求喜庆,吉祥,以表现大众 的信仰,崇尚,希冀和祝愿等.在表现理念上不追求形似,不表现空间,虚实等现代美术造型手法,形成了民间美术的独特体系.当今,在民间剪纸的发展, 延续,探讨,研究中,在弘扬民间艺术使之后继有人的摸索,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民间剪纸的继承人已不再是目不识丁,没走出过大山的老太太,小媳妇,而是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受到多种门类不同层次艺术教育的年青一代,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剪纸传承对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很显然,仍延用传统的教习方式是不够的,面对新的传承对象,如何运用新的传承方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 ,关于剪纸,撕纸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 即出现了以金,铜,玉等薄片材料镂空的工艺制品, 这是剪纸艺术的先河.至汉代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广泛应用,普及到民间,_直延续到今天.发祥 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女真时期,是为萨满祭祀服务的,多用桦树皮,柞树叶,包米窝等植物薄片作为剪纸的载体材料,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撕纸是以手代剪的剪纸,是一直与剪纸并行发 展的一种艺术形式,经实践研究,撕纸有自己的许多特性,构成了它的长处:一是以手代剪,可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使手指肌肉群得到全面锻炼,特别是少年儿童,手指的训练,锻炼对以后写字,作画,使用各种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以手代剪,不使用剪刀,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增加了安全性,可防止刀,剪对孩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有能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适应日益多样的社会生活,功能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得以更为充分的体现和强调,由此,新建筑运动应运而生,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观点。他给予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间普通的居室面积大约在15 ~20 平方米,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对于公共建筑,一间40-50 人的教室需要50 平方米左右,一个1000 座位的影剧院观众厅则需要750 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功能直接决定了所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 (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 仍然以教室为例,如果确定面积为50 平方米左右,其平面尺寸可以为7x7 米,6x8 米,5x10 米,4x12 米……,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知道,教室首先应满足视听效果,长宽比过大会影响后排的使用,过宽会使前排两侧座位看黑板时出现反光现象,因此通过比较,6x8 米平面尺寸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同样是上述尺寸,如果换成幼儿园活动室,由于幼儿园活动的灵活多样,接近于方形的平面尺寸通常被较多地选用。反之如果是会议室,略为长方形的空间形状更有利于功能的使用。 功能的制约与建筑空间的灵活多样并不矛盾。空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除矩形外,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功能使用、形式、尺度、结构以及技术上都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如何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探讨和理解来权释传统建筑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师的一项历 史使命。 在这里我们试图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美感等问题,用建筑的“原型”而非“装饰”来体现传统建筑的象征性的课题进行探讨。 一、建筑概况 昆明市行政中心12组团位于整个行政中心的最北端,是建筑群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整个行政中心占地51.8公顷,由13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呈传统园林围合式的布局形态,并按照阶梯及礼仪观念来组织设计。空间采用“三进”的传统空间层次概念,建筑形式采用了屋顶、叠涩、垂花、柱廊、基座等中式元素来组织。不同层的重檐表达了建筑群的中国礼仪设计思想,考虑到行政中心的整体设计布局形态,12组团必须在形式和尺度上与周边建筑相统一,又要统领全局,成为建筑布局中的高潮。 12组团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层数4层。总长度217米,总高度40米,功能极为复杂。由1个1300人的会堂(甲等多功能剧院),1个700人多媒体会议厅,2个300人大会议室,6 个150人的中型会议室,19个80~60人的小型会议室,6 个展厅,1个大型接见厅,1个新闻发布厅,1个信息中心和半地下室车库构成。设14 个主要流线及出入口,由19 个不同防火分区组成。 二、传统建筑的演绎 1、结构形式 传统木构建筑中采用的是“柱——梁——檩——椽”的传力结构系统,利用木材的特点,把荷载由上层较小的木构单元分“层”传递,并集中到与之正交较大的木构单元,最后出现由木构架组成的“间”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单元,这一传力系统中每“层”的构件独立,形态个性清晰。下大上小的结构形式,成功地化解了地

走进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走进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丰宁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丰宁第一小学李辉 一、活动背景: 1、我国剪纸的历史 剪纸作为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蔡伦发明纸以前,人们就运用 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 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为我国的剪纸艺术的形成 提供了实物佐证。 2、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情况 丰宁满族自治县满族剪纸,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形式赋予变化, 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亦情亦景、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 离不开剪纸作品,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19年5月,丰宁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19年经文化部确定,张冬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0月,丰宁剪纸与蔚县点彩剪纸、陕西剪 纸等捆绑为《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学校剪纸情况,2019年我校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丰宁满族剪纸》一书,从三年 级开始开设剪纸课,学生对身边的剪纸艺术十分感兴趣。以满族剪纸为切入点,引导学生 热爱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做满族剪纸艺术接班人的热情。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满族剪纸的来历,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受到 美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2)了解和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资料搜集、信息归纳的方法,掌握报告、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沟通表达、协作分工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找学习资源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积极 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觉养成注意安全的意识,卫生意识,创新意识。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摘要: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反映出满族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文章浅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特征。根据满族人的生活习俗而选择的剪纸创作题材丰富多彩,以及多样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剪纸艺术研究 满族民间剪纸是广泛流传于满族地区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满族先民生活的需要,来源于对美的追求。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以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满足了满族人民的心理需要,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和对幸福的企盼。 第一章绪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以纸为主要加工材料,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满族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 满族是一个善骑射、喜渔猎、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中,满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是留于民间的民族遗产,虽然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资料,但这种植根于白山黑水间,通过口传心授,缘物寄情,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代代相传。

第二章满族民间剪纸流源 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其基本观念是信鬼神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先民在白山黑水间骑射渔猎,在林海雪原中繁衍生息,绿野山川孕育了勇悍旷达的天赋,抑制了忧愁悲哀,然而,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天地山河,风雨雷电难以理解,加之大自然对他们的无情威胁,便产生了超自然的神奇幻想和“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这就是“萨满教”。他们把一切有益于人类的物体现象都看作是神,反之,则把一切对人类有害的东西都看成是人间的“胡图”(鬼)或“巴拉尊”(妖)。 满族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其中160多个是嬷嬷神,意即老太太。这些嬷嬷神各有分工,有管子孙繁衍的,管儿女婚姻的,管进山不迷路等。满族的剪纸就是从这种对嬷嬷神的崇敬开始的,将神的形象加以突出、强化、形象化;需要将祭祀仪式装点得肃穆、庄重;萨满也需要造成舆论以扩大影响,正是这种种需要产生了为萨满巫术服务的民间剪纸艺术。 满族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在色彩上认为白色吉祥,红色凶恶,和汉俗迥异。这就是满族的“色尚白”。这一色彩观的形成与满族的习俗是有关的:满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生活在丛林峻岭中,这里冬季漫长,到处是皑皑白雪。出猎时,白色是最好掩护,狩猎时身上有红色,就容易被野兽发现而招来祸害。天长日久,产生了对白色的崇尚。 满族民间剪纸的创作是满人发挥才智、表达感情、美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在精神生活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臵。满族姑娘出嫁时,新媳妇必须剪些纸花粘帖在居室或窗户上,作为洞房点缀之用。谁家的媳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 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 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中国传统建筑对现在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对现在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 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 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 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

满族剪纸简介

满族剪纸简介 早在明代的时候,满族剪纸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开,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剪纸好手,但是由于该种剪纸的主要从事者都满族农家妇女,所以被称为值为“满族剪纸”。在现在的东北和华北一代地区,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逢年过节不少农家在门楹和窗户上贴剪纸以求平安祥和。 据社会和历史学家考证,满族剪纸的兴起和流行的是与其基础条件形成分不开的。在后金皇太极的时候,女真人已经开始进行造纸,这就为随后满族剪纸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基本才材料基础。由于满族剪纸材料和工具上面的简单,再加上历史、地理以及民族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很强自身特色的风格,主要可以分为这样两个方面,一来满族剪纸题材相当广泛,主要记录和刻画的是人物、动物以及民间生活习俗,二来具有有别于其他剪纸风格的独特剪纸技巧,相比于我们更熟悉的汉族剪纸,其造型古拙、走剪粗犷。 正是由于满族剪纸所依附的满族民间文化、生活背景,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语言和风格的承载着长白山一带灿烂厚重文化的民间剪纸艺术。经过数百载的传承与发展,满族剪纸已经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很强文化影响力的民间技艺。

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所见、所闻、所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由于对嬷嬷神的崇拜,满族剪纸产生了《嬷嬷人儿》,这是满族剪纸的代表作,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狗》、《龟》、《鹊》、《鹿》、《鹰》等剪纸十分多见,常常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长白山区至今仍有许多民间剪纸如《祭祖》、《挂签》、《野祭》等,其内容直接表现民族祭祀的活动,成为反映满族习俗、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还有许多作品表现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如记述“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系列剪纸,如表现“关东三大怪”的《敬烟》、《摇篮儿》等风情剪纸……满族人是浪漫的,因而满族民间剪纸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 妹易容》……每个故事都反映了满族人朴素善良、 耿直纯真的道德风貌。

《满族民间剪纸》见面课及答案

《满族民间剪纸》见面课及答案 见面课:创作指导见面课 1、以形造型的观念在满族民间剪纸的图案设计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造型方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满族民间剪纸注重对客观物象的真实摹写,被动地感受自然现象。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剪纸技法有:凿、烧、熏、刻、撕、剪。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满族民间剪纸的乌龟呈三角形。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立体剪纸的表现手法有粘、插、折。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见面课:单独纹样临习法见面交流 1、以下哪项是剪纸语言当中的纹路() A.月牙纹 B.饕餮纹 正确答案:月牙纹 2、以下哪项是满族剪纸的主要特征()

A.玲珑剔透 B.风格粗犷 正确答案:风格粗犷 3、满族剪纸哪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A.2009 B.2008 C.2010 D.2011 正确答案:2008 4、“挂笺”是满族剪纸的一种常见形式。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满族剪纸始于清代。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见面课:掏剪临习法见面交流 1、满族民间剪纸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宗教信仰和现实生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狗》、《龟》、《鹊》等剪纸十分常见。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满族民间剪纸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宗教信仰和现实生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满族民间剪纸在造型上() A.自由随意 B.奔放 C.粗野 正确答案:自由随意; 奔放; 粗野 5、折剪是属于满族剪纸的装饰技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辽宁新宾满族剪纸

辽宁新宾满族剪纸:满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2008-02-18 来源: 辽宁日报 满族剪纸作品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清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有关外三陵之首、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有后金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雄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和保存了大量的满族民间活态文化及丰富的民俗活动,新宾满族剪纸就是依托于这样一种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宾满族剪纸有着200多年的传承历史,它以满族萨满文化和满族民俗节日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乡土气息浓烈,民族特点鲜明。其造型简练,线条粗犷,朱白对比强烈,

整体明快,流畅自如,拙中见巧,概括性强。新宾满族剪纸画面丰富恢弘,剪纸技法古朴、自然,不描不画、不打底稿,全凭一把剪子,剪随心动,一气呵成。有时还根据画面上的需要或用木炭、或用烟头、或用香头等,烫出点、线来表现画面,这种手法的运用是新宾满族剪纸中的一大特色。其中还包括吊线剪纸、立体组合剪纸等,都是其他民族剪纸中所没有的。新宾满族剪纸多以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乡风民俗、人生礼俗、花鸟草虫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尤其是反映努尔哈赤起兵和表现满族祭祀、打鱼、狩猎、骑射等题材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 据查,在“红山文化”的考古中发现有“蛇吃蛙”的文物,而在新宾满族剪纸中,也出现了“蛇吃蛙”的内容。新宾满族剪纸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新宾满族剪纸形式多样,造型独特。在形式上分为:单纸剪、双纸剪、立体组合剪、彩色拼粘剪、松明烟熏剪、火头烧烙剪和吊线动画剪等多种表现手法。在人物造型上,多是正面站立,左右匀称,五官阴刻,两手下伸,五指分开,这种造型酷似远古的岩画。还有满族儿童在做“摆姑娘人”游戏时所剪的“嬷嬷人儿”造型,人物的身子和腿是双层的,头是单剪的,有长长的脖子,可插到衣服里,男人的长辫子可折到背面去,用一根笤帚笤弥子作支撑,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可摆放出各自不同的人物表情,别致有趣。再有吊线动画剪纸,是满族人过端午节时在窗前悬挂的一种剪纸,它的人物造型更为别致,无论是头、身、四肢和手脚都是单剪的,是用细线打上疙瘩连接在一起的,吊在窗前,被风一吹,类似于现在的皮影表演。另外,新宾满族剪纸在画面上还结合有满文,这种图文并茂的剪纸造型,也是新宾满族剪纸造型中的一个亮点。新宾满族剪纸在材料的使用上除用纸以外,其他任何薄片材料都可用来剪纸,如皮革、鱼皮、麻布、桦树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