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汇编与解析:专题九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必修Ⅰ)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汇编与解析:专题九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必修Ⅰ)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汇编与解析:专题九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必修Ⅰ)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及高考真题汇编与解析:专题九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必修Ⅰ)

必修一专题九: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共0分)

1.(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11题)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D.动荡局势的加剧

2.(2011年3月肇庆市一模23题)《参考消息》2010年岁末感言“新世纪头十年,地球未按美国愿望转”,这表明()

A.美国已经彻底失去了世界霸权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C.中国实力的上升D.中美较量的结果

3.(2011年4月北京西城区一模23题)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②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③南联盟发生科索沃危机④欧洲联盟成员国逐渐增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29题)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B.南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5.(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11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①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35题)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7.(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6题)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

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8.(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20题)2010年以来世界局势动荡,朝韩由于延坪岛炮击事件关系紧张,泰柬边境发生冲突,突尼斯、埃及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利比亚、巴林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等。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评述正确的是

A.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B.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C.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D.当今世界是美、欧、中、日、俄共同主导的多极化世界

9.(2011年4月佛山二模22题)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

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10.(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23题)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11.(2011年3月烟台市一模15题)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12.(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33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

①欧洲联盟成立②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

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13.(2011年5月商丘市二模34题)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

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③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6题)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15.(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34题)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16.(2011年4月深圳调研23题)1991年,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与此相符的场景是

A.东、西德统一后在同一面国旗下组队参赛

B.独联体国家联合组队参赛

C.人们使用欧元购买运动会纪念品

D.深圳市民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了解赛事

17.(2011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23题)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8.(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24题)右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19.(2011年4月鹰潭市二模34题)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D.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20.(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5题)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 )

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

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

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21.(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一)35题)2010年11月23日朝鲜炮击延坪岛。此后,由于担心朝鲜再度发起挑衅行为,韩美派出“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此举遭到不少韩国民众的抗议。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C.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22.(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里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雅尔塔体系B.美苏对峙

C.欧洲国家的联合D.多极化趋势

23.(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6题)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24.(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26题)“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

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2011年3月宝鸡市二模35题)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那就是欧洲理事会主席,或称‘欧盟总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不恰当的是( )

A.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B.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C.欧洲力量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26.(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19题)“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

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27.(2011年5月湖州二模23题)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2011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25题)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下列历史命题中,不属于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二十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印证了中国古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谚语D.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29.(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23题)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30.(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26题)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对“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常数是一个动态的数值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常数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31.(2011年沈阳教学质量检测第10题)关于漫画《小泉美梦》,四位同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甲:日本“入常”希望获得美国的经济支持

乙:小泉前首相认为日本“入常”无障碍

丙:日本“入常”的前提条件是经济的崛起与腾飞

丁:日本经济腾飞主要借助于二战后美国的扶持

其中符合史实,观点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2.(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12题)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33.(2011年5月郑州三模35题)“世界上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国家,可是如果没有人管它们,这个世界就是个无政府的世界,肯定会一团糟。所以要有个东西来管,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

该言论属于

A.和平共处论 B.独立自主论

C.霸权稳定论 D.联合国安理会表决论

34.(2011年江苏高考19题)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

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35.(2011年5月聊城市二模16题)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36.(2011年4月合肥质检16题)针对韩国向两国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于2010年11月向延坪岛猛烈炮击。韩国国防部于12月7日表示:如果遇到敌人的打击,各级部长指挥官可行行使自卫权。造成上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A.美苏间的军备竞赛B.冷战的阴影

C.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D.朝鲜核试验

37.(2011年4月宣城二模22题)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右图的评论称,在对待世界时,美国应当学习“哥白尼精神”。这里的“哥白尼精神”反映出美国()

A.力图维护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B.与日本结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C.学习哥白尼,打破多极化格局

D.遏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38.(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19题)从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得出的信息不包括

A.美国的经济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B.世界经济呈现出美日中三国鼎立局面C.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D.中国与美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39.(2011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7题)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巴黎公社失败时 B.世贸组织成立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40.(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1题)当代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41.(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13题)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42.(2011年5月潍坊市二模15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图7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你认为其研究主题是

A.政治多极化迅速发展

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人类

C.大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

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变化

43.(2011年1月南京模拟19题)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

③家属的重逢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

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

A.①③④ B.②

C.②③ D.②③④

44.(2011年4月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34题)《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

45.(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39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

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公平发展生产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4分)

(2)依据材利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14分)(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3分)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3分)

46.(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39题)(24分)

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

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截止2009年2月20日,美国已经有14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迷期。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材料四: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级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公平发展生产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11分)(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3分)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5分)

47.(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24题)(10分)

材料一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

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材料三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为什么要“既合作又竞争”?(3分)

(3)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3分)

必修一专题九: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21世纪政治经济格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思考价值观、设计合作体制、建设相关国际机构”。和所学史实是当今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1世纪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此题应该选择B。

3.D

解析:材料显示了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②正确;世界局势出现局部动荡,故③正确;欧洲联盟成员国逐渐增多,故④正确;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不是世界政治大国,故①错误。

4.D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美国独树一帜,因此,可以判断冷战后美国要独霸世界。

5.D

解析:美苏结束“冷战”状态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不符合材料时间,故排除含②选项。6.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国际格局。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0世纪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时代变化导致外交关系变化的理解能力。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各国加强联系和交流,并表现在外交领域由对抗的冷战思维到合作共赢思维的转变,而且外交政策是以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基础的,故D正确;A项的提法不符合史实,各国的关系仍处“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状态,表明尚未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B项的提法错误,外交现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外交的实质仍然是以各国利益和综合实力为依据的,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这个是不会变的,故B错误。C项不符合事实,现实中的冲突、碰撞乃至局地战争时有发生,所以说和平成为各国的追求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吻合题意。排除C.

8.C

解析:冷战结束后虽然天下并不太平,但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9.C

解析: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格局变化决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多元化促使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10.A

解析:本题干限制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而且还最根本的原因,如果粗心大意,就会掉入C项陷阱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从题干中的问卷调查反映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但不能选,因为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反映出最根本的是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CD都是具体表现。

11.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达沃斯论坛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产生的组织,通过主题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可以体现的是经济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2.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多极化。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两极格局下多

极化趋势发展”一句分析,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是欧洲力量的联合排除。②表明中国参与国际政治的活动,③是20世纪六十年代组成,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发起的;④表明对美国的牵制。

13.D

解析:考察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可以看出所谓的“相对大国时代”是政治、经济多极化的时代。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故排除③项,答案为D。

14.B 15.C

解析:本题考查东欧巨变。题干信息表明东欧巨变对德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题干中“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一句说明东欧剧变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认识东欧剧变要从其客观角度分析该事件并没有否定其挫折意义。题干中没有涉及阶级分析的内容,B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

16.A

解析:根据所学,1990年东西德统一;1991年12月独联体取代苏联;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1993年后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据此本题应选A项,BCD三项时间上不符合。

17.B 18.B

解析:漫画反映中国在70年代的外交重大突破,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是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加,体现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ACD说法是错误的。

19.D

解析:考查综合分析归纳能力。东欧剧变,东德与西德统一,以此为据,得到观点是“不能一概否定”,说明材料观点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20.C

解析:材料信息认为,东欧剧变中,两个德国实现了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对德国发展来说应该肯定。该观点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A项与题意无关,B、D两项与题目中的史观不符。

21.B

解析:当今世界总的趋势是和平,而从材料可以看出与动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22.D

解析:回答本题需紧密结合材料,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以理解到东欧、西欧东山再起;中国实力和自信增长等,反映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应该指多极化趋势加强。根据所学,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至今为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3.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的政治形势是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第三世界崛起;而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4.B

解析:本题实则考查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据所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而腐败又导致苏联社会危机不断加剧。从材料中可以了解到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人对现实丧失了信心,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据此本题选B项。

25.C

解析:欧盟的成立足以证明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A正确。也能促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B正确。它的成立也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加剧的表现,D正确。欧盟的成立并不表明欧洲力量足以与美国相抗衡。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C错误。故C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

26.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题目反映的信息是美国主观上想称霸(排除B),客观上又做不到(排除C),D不符合事实,美国还是超级大国。A符合题意又与事实吻合,故选A。

27.B

解析:国家的政策出台的出发点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两国之间意识形态不同,但②说法错误。

28.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东欧剧变指的是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并不是国家的分裂故不正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29.D

解析:普京是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30.C

解析:将来一段时间里世界政治格局应该是一超多强。

31.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日本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此题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以分析:日本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是政治行为故应该排除A;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被严禁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这是二战后反法西斯国家联盟的共同呼声,如果让带有严重右翼军国主义倾向的小泉内阁加入这无疑会伤害曾经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亚洲人民的感情,这种做法绝对不能容忍故应排除B;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固然有美国扶持,但是根据哲学原理内因决定论:主要还是在于日本政治上:进行民主化改革;经济上: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2.C

解析:根据所学,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主要有:人们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世界各国联系的密切;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对发展经济的重视。据此本题选C项。

3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这个组织能够管理世界200多个国家,并且其目的是为了世界的稳定,因此符合题意的应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34.A

解析: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了恐怖主义、反恐相关知识点。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毒瘤,它的存在影响了各国安全;破坏了各国的民族和睦,引发社会动荡;极大地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国际社会真正构成重大冲击、威胁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分析各选,①④项说法正确,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虽然本·拉登被击毙了,但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第②项全球化的主要障碍应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第③项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是贫穷落后、动荡冲突,仍未消除,故③②项排除。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正确。②从材料中看不去来,③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35.B

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中“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等信息,分析材料,可理解到克劳斯·施瓦布认为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政治经济上实力增强,实则指出了当今世界的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本题选B 项。

36.B

解析:二战后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由于美苏的介入,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对立政权,50年代初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朝韩局势也日益紧张。1950年-----1953年朝鲜战争,更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直至今日朝韩关系仍没有缓和的迹象。分析各选项,AC项说法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无关联;D项朝鲜核试验导致半岛形势紧张,但不是历史原因。据此本题选B项,使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冷战的阴影”。

3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对外政策。“哥白尼精神”核心是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敢于打破传统。美日联合军演反映出美国企图打破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色彩。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B项观点与之相反;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D项从题干图文中不能体现。

38.B

解析:B的选项的提法与表中提供的数据不符,中国与日本、美国的差距依然很大,日本与美国的差距也较大,所以美日中三国鼎立的提法错误。故选B.

39.D 40.A

解析:根据所学,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多极化的形势下,

各极相互制约会产生均衡,而均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在当前多极化的趋势下,一两个大国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各国相互制约,谈判和协商已成为大国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手段。据此本题选A项。

41.C

解析: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注意题干中的“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促进了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题干中,中国政府对此予以了充分肯定,说明中国政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2.C

解析:出题目图片提供的信息看,联合国只是“一个人”,联合国决议只是一张纸,在象征某大国强权政治的坦克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大国可以绕开联合国,可以无视联合国决议,把坦克开往伊拉克方向。故选C。D答案的叙述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反映的信息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能在强权政治面前已荡然无存。并不是职能的转变,而是无法发挥职能。注意史实,联合国决议是反对大国攻打伊拉克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决议试图阻挡象征某大国强权政治的坦克的脚步,但显然不太可能,故D错。

从图片中伊拉克和联合国都在在大炮武力的重压之下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个别国家奉行强权政治,扩展自己的势力。因此正确的答案是C .ABD与图片信息不符。

43.B

解析: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下的产物,它根源于美苏争霸,因此①不符合史实;1985年离散家属重逢时,美苏冲突并未结束,因此②不符合史实;两极格局解体后,特别是今年“延坪岛炮击事件”以来,半岛局势异常紧张,因此④也不符合史实。

44.C

解析:从题干可知,欧洲、中国等新力量的崛起,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45.(1)①史实:圈地运动、殖民扩张、黑奴贸易。(2分,任选其中上两种观点即可)

②理论和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或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论、实践各一个)

(2)①西欧崛起的因素: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2分)

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2分)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设计

《多极化趋势加强》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中、日、美、苏联国旗以及欧盟和不结盟标志图片展示导入多极化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多极化趋势影响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是怎样的形势?请同学们看一下以下几组图片。 一张张静止的图片,背后却是一场场血腥的战争。它告诉我们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 生: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极格局形成后的30年。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反映了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生:和平与发展 世界人民为了和平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1985年10月24日,40届联大提议创建国际和平年,提倡“捍卫和平,保障人类未来”,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组委会,召开了音乐会,设计了纪念币。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呼声也推动者世界新兴力量的反思和觉醒。他们也认识到要改变这种不利经济交流、合作发展的国际环境,须在国际格局上做出破旧立新。请思考:1、不利的国际环境是指什么?2、对破旧立新该怎样理解? 生:不利的环境为紧张与动荡,破旧立新为变两极格局为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吗? 生:能 请阅读材料,让事实来佐证。 除此外,还有以下的积极影响: 这种多极化趋势既然能够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那么有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呢? 生:有。 请简略地介绍一下。 生:苏联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力量的崛起等。 (二)多极化可能性探源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幕:多极化趋势可能性之:别了,“雅尔塔”。检测大家预习情况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过程、原因) 探究活动:苏联解体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高考政治试题分类大全我国的政党制度

2010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我国的政党制度 (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3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是 ①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④拓宽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3.B 【解析】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内民主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内民主属于制度建设,而非思想建设,舍去②,党的执政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观点,本题选B。 (2010福建卷)30.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提案5000多件,涉及我国经挤、政冶、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黄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A.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答案】A 【解析】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提交议案,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说明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B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混淆了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涉及考点有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多党合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旨在通过历年的“两会“这一热点素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从设问方式、考点依据、命题选材看,都是高考复习中的典型例题。 (2010北京卷)30.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高考政治试题分类大全科学思维常识

2010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思维常识 (2010福建卷)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垃圾围城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在垃圾围城的恐怖阴影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垃圾反恐”中,公众参与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动力。“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公民意识的考验(1)“‘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这一判断属于(4分) A.直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联言判断 D.假言判断(2)请围绕“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展示自己对垃圾处理的现象,并运用想象方式的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想象加以说明。(6分) 答案:(1)C (2)①展示一个围绕主题的想象。(想象内容略)②a.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问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b.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景。(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 【解析】 第(1)问,考查“形式逻辑”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垃圾反恐”中的“不仅,也”说明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故选C。 第(2)问,主题限定“变废为宝”,要求对垃圾处理设置进行想象,但是想象方式不限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提出“假如”式问题,仿照条件,推测结果,关键在于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答案不拘一格 【考点定位】这道选修题的选做题,都采用一易一难,一选一主,的方式,赋分分别为4分,6分,沿袭去年形式,与各地自主命题基本一致,考查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形式逻辑”和“合理想象”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其中第二问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值得推敲。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内容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考试说明】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③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解读】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1)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②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制革。1990年,苏共

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结果:加剧了政局动荡,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活动愈来愈烈。 (2)过程 ①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表现:①、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②、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 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③、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④、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特别是普京的务实政策);⑤、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2)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①标志: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专题九) 1 东欧剧变 (1)背景:A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B 戈尔巴乔夫改革:因为其推行“新思维”,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 乱,结果是改革走入死胡同。C 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困难积重难返。 (2)概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相继发生剧变。 (3) 影响: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 苏联解体 (1)过程:A八一九事件:a 导火线: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 联盟条约》,将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b结果:改变 了苏联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 解体: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完全解体。 (2)影响:导致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二鼎足之势话西方 1 美国 (1)目标:以经济实力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2)表现:A1998年美英空袭伊拉克;B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C21世纪又相继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2西欧 (1)欧盟成立:A1991年,欧共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B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2)货币: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 (3)努力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摆脱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依赖。 3日本 (1)目标: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2)措施:A在增强日美关系的同时,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B 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C 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 动合作法案》,为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兵打开了大门。 (3)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引起亚洲各国的担忧和疑虑。 三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1 问题 (1)政治:国家存有分裂的威胁,民族冲突严重。 (2)经济:生产大幅下降,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严重,面临经济危机。 2 走出低谷 (1)1993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 (2)俄罗斯增强与欧盟的关系,以牵制美国,并协调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保持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和影响。

6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69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附参考答案) (10年新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答: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答: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新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材料提供新情境,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考查。概括背景时从战争形势、美国、日本多角度思考;第二问分析原因,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考虑;评价时注

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必修

2015——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分封制、宗法制)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17·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 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可知同一件事有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说法,所以答案选B。A与C、D说法太过绝对。 考点:史学常识 2、(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 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从题目可知考察的分封制起到的作用,把贵族分封到地方,应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交流,所以答案选A。材料并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秦朝开始)和贵族世袭(血缘关系),所以B、D排除;C指的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的郡县制。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3、(2017·全国Ⅰ卷·25)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B 解析:从表中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目增多,可判断出中央的势力有所增强,这就有助于解决边疆问题,所以答案选B.A、B材料无法体现;(A王国问题在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得以解决;B材料涉及的是地方)D、区域应该是缩小。 考点:汉代的政治制度 4、(2017·全国Ⅰ卷·26)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高考真题】2019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经济生活(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K 39 Ca 40 Cr 52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氢B.碳C.氮D.氧 2.反应NH 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Cl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 17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 .Al 2O 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NaOH 溶液:Na +、K +、23CO -、2AlO - B .0.1 mol·L ?1FeCl 2溶液:K +、Mg 2+、24SO -、4MnO - C .0.1 mol·L ?1K 2CO 3溶液:Na +、Ba 2+、Cl ?、OH ? D .0.1 mol·L ?1H 2SO 4溶液:K +、4NH +、3NO -、3HSO -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经水湿润的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 .将4.0 g NaOH 固体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 ?1NaOH 溶液 C .用装置甲蒸干AlCl 3溶液制无水AlCl 3固体 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 2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 .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 2 C .SO 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 3 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O 2反应制取Na 2O 2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室温下用稀NaOH 溶液吸收Cl 2:Cl 2+2OH ?ClO ?+Cl ?+H 2O B .用铝粉和NaOH 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 2:Al+2OH ? 2AlO -+H 2↑ C .室温下用稀HNO 3溶解铜:Cu+23NO -+2H +Cu 2++2NO 2↑+H 2O D .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SiO 3+2H + H 2SiO 3↓+2Na + 8.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 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 (W)> r (Z)> r (Y)> r (X) B .由X 、Y 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1-9-2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9-2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选择题 1.(2011·锦州模拟)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在国际事务中日本一直追随美国,而在与中国改善关系方面日本却走在了美国的前头。这充分说明了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故选C项。 【答案】C 2.(2011·晋中二模)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解析】随着经济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价值观、合作体制和国际机构已存在着不适应现实发展的成分,因而需要调整。故选C项。

【答案】C 3.(2011·广东增城一模)下列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臵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 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 B.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材料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开始,它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第二、三段材料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冷战。故选D项。 【答案】D 4.(2011·湖北黄石模拟)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 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6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7高中历史选修5-6 考点一:探索历史的奥秘·二里头文化 0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答案】C 【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 【名师点睛】从历史上来看,夏代的文明需要用考古的形式来确认。中国曾经开展过夏商周的断代工程,二里头文明也就是在此次活动中被确认为夏朝的遗迹,也证明了史料中记载的夏朝的存在。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宫殿遗址是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夏朝已经出现了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形式,也将夏朝的历史初步确定在约公元前2070年。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 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6分) 【答案】 (1)类型:遗迹;遗物;墓葬。技术手段:14C测定。 (2)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二里头文化遗址?特点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 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2.(2019·全国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 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时光与特殊盛景,这些都需要人去品味。“ 道通天地有形外”指的是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务,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体现的是人与万物皆同理,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A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程朱理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2019·全国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 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选项符合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