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单元 重难点突破

第1---3单元 重难点突破

第1---3单元  重难点突破
第1---3单元  重难点突破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重难点突破

考点1生物与环境

(1)环境_____生物:主要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能______环境,同时也能________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蚯蚓能松土等。

【针对训练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考点2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作用:分解动植物遗体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2.食物链是以生产者开始,以消费者结束、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如:草→兔子→狐狸→狼

在上面的食物链中,生物数量的关系是:草>兔子>狐狸>狼

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关系是:狼>狐狸>兔子>草

(即: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多)

3.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而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逐渐积累考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生物种类越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生态系统越稳定。

【针对训练3】(2012?泰安)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A.B.C.D.

训练题

1.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往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温度

B. 阳光

C. 气体

D. 盐度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4. 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8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栀”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7.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

乙为食,那么甲和乙的关系可能是 ( )

A.竞争B.捕食C.互助D.捕食和竞争

8.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9.下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它们能够通过

制造有机物,并储存在来自的能量。生物体内的所有能量和汽车的能量最终来自

(2)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是。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角度看,鹰的数量一般比兔的数量。

(3)图中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4)该生态系统中的兔和草、蛇与鼠的关系是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生态系统内部形成了,它们彼此交错又会形成。狐与猫头鹰的关系是关系。

(5)此生态系统图未表示出,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

(6)该食物网中,影响兔生活的最直接生物因素是

(7)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某种难以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DDT的污染,则

______________的体内污染物含量最高,原因是DDT

(8)若人们滥捕滥杀猫头鹰和狐,使其数量急剧下降,对其他动物的影响是:它们的数量将会先而后又。

(9)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___________的,如果超过这种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________________.

(10)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为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两条人类应该怎样做的良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题

1.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图1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2.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3.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5.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6.下图中,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7.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①生理盐水②清水③稀碘液④消毒牙签⑤刀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8.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处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时,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A.反光镜

B.装片

C.物镜

D.目镜

9.小红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污物(位于载玻片上),若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移动

A.左上方B.右下方C.左下方D.右上方

10.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5倍、10倍 B.5倍、40倍 C.10倍、10倍 D.10倍、40倍

11.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下列有关显微镜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对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B.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他判断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C.两台显微镜,1号显微镜目镜10×,物镜40×,2号显微镜镜目镜15×,物镜10×,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2号显微镜

D.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12.下图中①和②为物镜长度,③和④为目镜长度,⑤

和⑥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在观察人体口

腔上皮细胞时,如想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其正

确组合应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3.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

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 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15.在载玻片上面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 ↘

B. ↖

C. ↙

D. →

16.显微镜在对光时应先转动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反光镜

17.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④用碘液给实验材料染色⑤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收收展平⑥盖上盖玻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②①⑤⑥④

D.①③②⑤⑥④

18. 1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的放大倍数模糊不清(见图5)。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19.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暗淡且偏左上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2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A.转换器

B.光圈

C.反光镜

D.目镜

21. ( 4分)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所滴的液体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丙、丁一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图丙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丁状态下观察时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不清晰时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22.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1中的(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3)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

还可以调节哪一结构?

(4)图2是孙悟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1)③消毒牙签、稀碘液、吸水纸、纱

布和生理盐水(2)50 (3)反光镜

(4)多画了液泡;细胞核是涂抹,而应该用细点描绘的

第二单元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难点突破

一、细胞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栽培于土壤中的农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而又能抑制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将菠菜入开水中煮几分钟,开水变成了淡绿色、有菠菜味的菠菜汤,但如果把菠菜放在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因为开水破坏了细胞中的某种结构,造成菠菜细胞内物质的外流,这种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膜

3.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其浓度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A、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

B、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

C、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带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质中

D、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二、克隆技术

下图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多莉”有三个母亲,母亲A给了它_______;

母亲B给了它_______;母亲C给了它_______

(2)“多莉”的长相最像B羊。这个事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你认为“多莉”是公羊还是母羊?试解释理由

三、区别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体积较小,不断从周围吸收营养物质,由小长大,为细胞生长。有些细胞在长大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称为细胞分化。

1.使数目增多,使体积增大,而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对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刚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体积与原细胞一样大B.所有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都能进行分裂C.在细胞核的控制下,所有细胞都能分裂、分化

D.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

2. 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有关.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A.细胞数目增加B.细胞体积增大C.形成不同的组织D.形成不同器官

3. 下图中体现细胞分化的是()

4. 如右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的①表示细胞的

A.细胞生长的结果

B.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6. 请把图2中的动植物体结构层次填写完整.

7. 下列结构是由细胞分化引起的是()

8.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

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9.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的变化顺序排列为

10.下图分别为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模式图及西红柿植株简图,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果肉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

组织.不同的组织是由左图中所示过程(填

数字)形成的.

(2)图中3、4、5,称为器官.

四、区别组织和器官

1.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2.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A.洋葱表皮B.松树C.叶肉D.桃花

3.不属于器官的是:

A.胚胎B.血液C.心脏D.肝脏

五、区别各种组织

1.(2013?怀化)下列是植物的四种组织结构模式图,其中表示输导组织的是()

A.

B.C.

D.

2.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李明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解说,其中错误的是()

A.①是神经组织B.②是结缔组织

C.③是肌肉组织D.④是保护组织

第三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孢子植物

1.关于藻类、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蕨类、种子植物根、茎、叶内均有输导组织

B.苔藓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常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

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都生活在水中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不产生种子D.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3.大部分蕨类为常绿植物,叶形婀娜多姿,且以其古朴、清新、自然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家中养植蕨类时最有利于蕨类生长的措施是()

A.放在背阴处,多浇水B.放在向阳处,多浇水

C.放在背阴处,少浇水D.放在向阳处,少浇水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种类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但它们都能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请比较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活环境分析:能够在光照强、干旱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类群是[ ]

,大多数必须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类群是[ ] .

(2)从结构上分析: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是

;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

;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 ] .

(4)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是;苔藓植物被称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植物.5.(2011?泉州质检)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结构复杂,最突出之处是()

A.具有根、茎、叶、花和果实B.具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

C.具有望、叶、假根D.具有很、茎、叶、花,没有果实和种子

第二节种子植物和种子的萌发

1.观察大豆种子()

A.需要将种子泡软并切开B.需要将种子泡软剥去种皮

C.为观察方便可用碘酒染色D.着色的部分是胚

2.种子中的主要结构是()A.子叶B.种皮C.胚

3.种子中的胚是由()

A.受精卵发育而成B.子房发育而成C.卵细胞发育而成D.精子发育而成

4.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种皮和胚B.种皮、胚、胚乳C.胚和胚乳D.胚乳和子叶

变式:(2010?十堰)种子的相同结构是都有()

A.种皮、胚和胚乳B.种皮和胚C.胚和胚乳D.种皮和胚乳

5. (2012?泉州)油菜种子是榨取菜籽油的原料.菜籽油主要来自油菜种子的()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

6.为延长种子寿命,保存种子的最好条件是()

A.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B.干燥、高温C.干燥、低温D.潮湿、低温

变式训练:粮库和种子站的种子应贮藏的环境是()

A.低温、潮湿、空气流通B.低温、干燥、空气流通

C.温暖、干燥、空气不流通D.温暖、潮湿、空气不流

7.在种子中,胚的主要功能是()

A.对种子起保护作用B.贮存营养物质C.发育成新的植物体D.有

利于种子的传播

变式训练:(2011?牡丹区模拟)如图是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对该

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将发育成植株的茎,②将发育成植株的叶

B .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

C .⑥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份,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 .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8.种子的胚不包括下列哪一结构?( )

A .胚芽

B .胚乳

C .胚轴

D .胚根

9.(2012?洛江区模拟)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 .胚芽

B .胚轴

C .胚根

D .子叶

变式训练: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 )

A .从周围吸收营养物质

B .从周围环境吸收水

C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D .胚轴伸长,发育成茎

10.观察右侧蚕豆种子图片,蚕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藏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花生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A .胚乳

B .子叶

C .胚芽

D .肥沃的土壤

变式训练:将颗粒完整的活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约25℃的条件下分别播种.甲组种

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萌发;

B.乙先萌发;

C.同时萌发;

D.都不萌发.

12.下列种子中可以萌发的是( )

A .干瘪的种子

B .正在休眠的种子

C .子叶被咬掉一小块的花生种子

D .因存放太长时间而死亡的种子

13.(2013?南通)蚕豆种子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 )A .种皮B .胚芽C .胚根D .子叶

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 ; ;4号瓶种子不萌发,是因为 .

(2)请你完成2号瓶的实验步骤:

在瓶中加入20粒种子,加人适量的水,拧紧瓶盖

.2号瓶的作用是 .

15.观察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与玉米种子相比菜豆种子没有的结构是()A.11 B.10 C.9 D.8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并且已经度过休眠期,且种子已度过休眠期,饱满的种子.

16.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甲图温度为25°C左右,乙图温度为10°C左右,黑圆点为种子,暗淡部分为水)

(1)在这6粒种子中,只有号种子会萌发,该实验中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对照实验组是哪两号种子?

(2)所有的种子都满足自身条件,那么,该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变式训练:以上实验说明种子要萌发,除了种子的胚

是活的、完整的以外,还要满足

(3)从1号种子和2号种子的对照实验结果中,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背过)

变式训练:(2010?天津)下面是小刚探究“种子萌发

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如果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应将种子②与种子进行对照.

(2)小刚的实验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帮他改.

(3)如果图中的2号种子没有萌发,推测可能的原因有.

17.(2011?锦州一模)把萌发的种子放在密闭的瓶子里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该瓶里,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

A.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放出氧B.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放出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消耗了氧,放出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放出氧

18.观察种子结构时,发现子叶是连接在()上的.

A.胚芽B.胚轴C.胚根D.胚乳

19.(2012?槐荫区三模)某学校的几位同学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如图甲所示.

(4)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做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

(2)如果把A、C作为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大豆种子萌发后发育形成幼苗.幼苗乙是由图丙中的(填序号)共同构成的发育而成.

(4)大豆种子萌发时,丙图中[ ] 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③,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图丙中的(填序号)提供的.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体积增大.A.分生区、伸长区B .成熟区、分生区C.分生区、根冠D.伸长区、根冠

2.(2012?潍坊)如图表示以玉米的幼根为实验材料设计的探究实验:将幼根成熟区以上部分标记为:a区(2cm),成熟区标记为b区(1cm),成熟区以下部分标记为c区(0.5cm ),一天后测得该幼根增长了约3c m,此时a、b、c三区的长度依次约为()

A.5cm,1cm,0.5cm B.2cm,4cm,0.5cm

C.2cm,1cm,3.5cm D.3cm,2cm,1.5cm

3.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原因是()

A.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B.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D.缺少氧气,不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

发育成的.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5.棵植物枝条上的叶是由()发育成的.

A.生长点B.幼叶C.芽原基D.芽轴

6.以下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图一中受精卵是在③中形成的.

(2)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二中,胚的组成包括(填图中序号).与玉米种子的胚相比,图二所示结构的胚中②是两片,而玉米种子只有一片.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如图三中有的芽将来既可发育成图四中的[A]花芽,也可以发育成图四中的

(4)若图一表示桃花的部分结构,则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②发育来的.

7.如图是桃花、桃树枝条和枝芽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农为增加果实的质量,常采用环剥技术(如图二C处,将茎剥去约1cm,深至形成层的一圈树皮),破坏了果树的,影响有机物输送,导致图二中的桃D比桃B大.(2)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中,其表达式为

(3)枝条是由图三发育成的,那么图三中的a将来发育成图二中.(4)桃树生长时,施肥和泼水的目的主要是给桃树的生长提供.

(5)图一中[12]发育成图二中[D],必须经历两个生理过程.8.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氮的无机盐B.含硼的无机盐C.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

9.(2012?莱芜)某同学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明()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玉米生长需要有机物

C.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玉米生长需要无机盐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1.(2013?临邑县模拟)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变式训练1: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取决于()

A.卵细胞数目B.子房数目C.精子数目D.胚珠数目

变式训练2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西瓜中含有多粒种子,豆角、番茄等也有多粒种子.你

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A.每朵花中含有多个雌蕊B.每朵花中含有多个雄蕊

C.雌蕊里有多个子房D.一个子房里有多枚胚珠

2.如图是绿色植物花的结构图,识图回答:

完成,将发育成果实

4.“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对花生果实

的描述.花生在完成受精作用之后,发育成“麻屋子、

红帐子、白胖子”的结构分别是()

A.子房、胚珠、受精卵B.子房壁、珠被、受精卵

C.受精卵、珠被、子房壁D.受精卵、胚珠、子房

5. 如图为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标出花的结构名称.(2)结构6、7、8合称为,

百合花的,既不影响美观又能去掉花粉.

(7)如果在玉米开花季节遭遇阴雨天气,影响玉米传粉,可以采取

的方法以增加产量.

(8)(11)构成被子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果实是一种,果实的果皮是一种.

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2006?常德)在叶片的结构中,哪种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A.保卫细胞B.表皮细胞C.叶肉细胞D.栅栏组织

2.(2007?青神县二模)叶片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A .表皮细胞

B .保卫细胞

C .叶肉细胞

D .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

3.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小组的两名同学各自制作了叶片的横切面装片,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到的最佳效果如甲、乙两图所示,与乙图相比,甲图显示在制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A .刀片没有捏紧

B .刀片没有沾水

C .盖片的方法不正确

D .没有染色,看不清楚

3.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4.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的[1] [ 5] 表皮,[2]. [3] 和[4]

三部分.它们依次属于 、 、 组织.

(2)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植物体其他部分的结构是[4]中的 .

(3)取一片新鲜的菠菜叶,将叶片放入清水中,用嘴含着叶柄断面用力吹气,你可以看到有气泡从叶片冒出.叶片向外冒出气泡的部位是[ ] .它是由成对的 围成,它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5. 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结构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制成临时切片后,放在 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

①在叶片表面的结构是 和 ,它们都属于 组织.

②在叶片的内部是 组织.

③叶脉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 .

(2)③的开放受 控制,是 的门户和 的窗口.

6.(2013?天桥区一模)某人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所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要

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进行观察

B .叶片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图中的[3]气孔

C .叶片中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气孔的开闭由[6]保卫细胞控制

7.植物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的温度,叶片是完成蒸腾作

用的主要器官,下列哪一个结构作用最大?( )

A .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 .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 .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 .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A .B

.C

D .

8.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变成化学能存储在中.在叶的结构中,起支持作用的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和.(2)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b代表的物质是;当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是b代表的物质是;当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是b代表的物质是.

(3)在叶片落地时,一般面朝上.

(4)在图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的细胞.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9.据图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二叶肉细胞及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一中是叶片的“骨架”,具有作用.支持和运输

(2)⑤是,功能是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气体①是,它进出叶片的“窗口”是图一中的[5] .

;它是运输的

.这种作用的意义之

℃左右,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保证蔬菜质量.

(3)据图(四)曲线B分析,若要提高大棚内蔬菜产量,可

以采取的措施是

12.(2012?甘肃)植物体生长、吸收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什么生理过程()A.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13.(5分)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

做了一个实验。(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散

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体本身的意义是

14.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的 _ ;同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______和无

机盐的正常吸收,防止移栽后植物萎蔫;大棚内栽种作物,在增加光照的同时,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其目的是提高植物的_______ ,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农田土壤板结或水淹时

,植物受害的原因是根的______受到抑制。因而栽种植物时要及时疏松土壤和防涝排涝。15.(每空1分,共5分)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得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地

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单位面积地产量。下图(一)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

图(二)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生理过程的关系(叶单位指数是指

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⑴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C表示,此时,物质B是通过运输到其

他器官的;若C表示水蒸气,此时图(一)表示叶片正进行。

⑵叶面积指数为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

16.(9分)下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

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

①②③④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①②.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所指物质是。

(4)以上三种生理活动,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有种,夜晚进

行的有种。

17.材料分析(4分)把萌发的小麦种子包入纱布袋中,用线扎紧袋口,纱布袋挂在盛有澄

清石灰水的广口瓶内,纱布袋不能碰到石灰水,塞上瓶塞,把瓶移到温暖处,1——2天后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如果石灰水变混浊了,证明种子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实验是否一定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 。

你认为用这个实验能证明“植物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这个假设吗?若不能,说明原因。

18.经研究发现,同一株植物白天的吸水量比晚上的吸水量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晚上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 、晚上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

C 、晚上植物的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水多

D 、晚上植物的蒸腾作用停止

19.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 .减少水果水分散失

C .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 .减少水果损伤

20.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A .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 .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2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 、①③②⑤④⑥

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③①②⑤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2.右面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答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的结构名称

② ;③

⑤ ;⑥

(2)图乙中曲线a 表示的生命活动

是 ,该生命活动的场所是

23.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

验中染成蓝色的叶片做叶的徒手

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变蓝的部

位是细胞中的( )A 、液泡 B 、细胞核C 、线粒体 D 、叶绿体

24.“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25.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

A 、早晨摘取的蓝色最深

B 、傍晚摘取的蓝色最深

C 、深夜摘取的蓝色最深

D 、一样深

26.A 、B 、C 、D 、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的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二十几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

A .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 .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C .萝卜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萝卜、冬瓜和藕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27.(4分)下面式子表示绿色植物光和所用的过程,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面式子中 a 表示 ,b 表示 。

二氧化碳 + 水 光能 a 有机物 (储存能量) +

b

⑵绿色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⑶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第四章光合作用

1.右图所示为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番茄)的形态示意圈,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番茄果实的形成必须经过两个生理过程。

(2)为了促使番茄多开花、多结果、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应适当增施含的无机盐。

(3)番茄植株的结构层次是:→→→植物体。

(4)番茄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其中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5)番茄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通过叶进行

作用制造的。

2.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6分)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

和叶片B;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⑤

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

片中原有的运走耗尽。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色,非绿

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

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3.(2011广东)9.右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

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

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4.(2011兰州)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

C为。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叶片的

作用。住此作用过程中,B为___ _,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3)从上述可见,在白天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种生理作用。

5.(2011台州)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表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6.(2011泸州)选取生长正常的爬山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A、B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3)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

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其中叶片乙蓝色。乙

和丙两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是光合

作用的必须原料。如果将叶片丙的叶脉切断叶片

丙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色将。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根据叶片甲实验可

得出结论,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二氧1 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若将叶片的主脉切断,一切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最后会发现叶片的前端遇碘未变蓝色,原因是: ( )

A.叶肉细胞不能正常生活 B.气孔不能正常开闭

C.缺水,无法合成淀粉 D.叶片不能支撑起来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叶绿体

B.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C.产物利用:只为生物圈中的动物和人类提供基本的食

物来源

D.意义: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平衡

9.(2011湘潭)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的中。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

(3)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4)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

10. 根据下面的反应式,回答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教学策略 医专任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灵魂就是教师如何讲述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这样的讲法并不为过,这主要是由于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首先,就医学而言,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学科门类众多,知识与技能要素浩如烟海,尽管教材已经对课程的容已经了初步筛选,但仍然很庞杂。而且教学中一定存在教学容多与课时少的普遍矛盾,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容再处理时,一定要细致地剥茧抽丝,遴选出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理清教材脉络主线,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因此,准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实施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能力优劣的重要容。惟其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什么在对教师教学日常评估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将教师教学重难点的掌控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评价与测量中,将重难点的考核作为主要容。 一、我校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认知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督导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听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的认识是:愿意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尚完整,但教学预设不够细致,教学生成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有效课堂。其中对教学重难点方面,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具体实施,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重难点理论认识不足对教学重难点地位认识不清(在知识体系中);对教学重难点特点理解不足(教学重难点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变化);重难点趋同性与差异性。 2.对教学重难点宏观把控不足来源不清、数量不清、资源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教学预设、教学反馈等活动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误区:(1)认为教师教材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重点难点,不用去调整,直接就可以用。(2)将职业考试的考纲不加整合就是教学重点难点。(3)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是重难点;(4)无所谓重点难点或处处是重点难点。 3.对教学重难点实施评估不足没有体现、体现不足、手段单一。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类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一句引动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首先,借图画想像。我先出示画好的由星星、月亮组成的彩色简笔画图片,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 点的有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王宁125834 4.简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抓住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发展学生能。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时间安排充分 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备课室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奖最佳教学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上。 2.透彻讲解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来进行,设置问题.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要防止直接问题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备课室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问题设置.实验掩饰.阅读指导.分析讲解.启发探究等,都要着眼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上。 3.加强口头强调 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课堂的复习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新课导入环节,指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强调新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搞学习效率。 4.注重板书提示 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板书的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学生通过记录板书内容,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 5.强化实践应用 针对教学重点进行归纳.小结.课堂训练,安排复习思考题.练习题,上习题课.实验课和实习课,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运用。不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而且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 二.突破教学难点 一般情况下,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新困难。要针对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突破。 1.学生基础薄弱,可以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是学生难以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来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已达到温故知新的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即是针对本门学科,于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 2.教学内容生疏难懂,可以分解难点化难 将一块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抽象,可以直观教学化难 由于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来加以突破。直观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标.音像教材.模拟等。 教具演化难。模拟表演难。讨论交流难。图片动画难。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嘴,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关注了这些细节,就是捕捉住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辨与灵性。 【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 生1: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 生2: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3:我知道,凡卡会写信,是他爷爷教的。 师:是吗?请你说说理由。 生3:因为从文末对凡卡梦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爷爷识字,说不定爷爷在平时生活中曾教过凡卡。 师:说得很好!还有谁认为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的? 生4:从文中“砍圣诞树”一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时候在乡下,家里虽然穷,但爷爷很疼爱凡卡,闲暇的时候,爷爷一定会教小凡卡识字。 生5:我很有感触,我也有一个非常疼爱我的爷爷,小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写字,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晚上还抱着我数天上的星星。我想凡卡的爷爷那么疼爱他,一定也会这么做吧!这样凡卡会写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师:说得多好啊!原来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他的。谁还有不同的解释? 生6:老师,我认为凡卡会写信,还与另外一个人有关。 师:哦!那是谁呀?是文中的人物吗? 生6:不是。我曾经看过小说的原文,文中说凡卡的母亲在世时曾在席瓦列维父老爷家里当女佣,老爷的女儿很喜欢聪明的小凡卡,教他念书、写字、数数,还教他跳四组舞。由此可以看出,凡卡之所以能写信,是老爷家小姐教他念书、写字的结果。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倔强地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红军倔强?小红军为何如此倔强?”这两个问题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即“”。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 kg。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如何突破小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是我很多时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阅读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程度有深有浅。相同的知识点在某个班是教学难点,而在另一个班也许就不是难点。因此,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 2、分析教学重点,发现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有时会与教学重点完全一致或包含在教学重点中。有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或与以前所学知识有混淆,那么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师在分析教学重点的时候,应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相联系,以确定该教学重点是否也是教学难点。 3、根据教学经验,确定教学难点。 教师要求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反思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这样在下一次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或教训,确定教学难点,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巧妙性,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让其更好地发挥。以下是我从一些教学资料中获得的几种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常用方法: 一.比喻说明法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就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所以说比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机智,难怪有人说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例如在英语学习中,难点与要点之一是动词的时态与语态。因为中文无时态的概念。尽管教师不厌其烦,以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学生往往只是在语言文字层面上记住教师所讲的,但实质上并未真正理解其内涵,其结果还是需要教师一遍遍的“回炉”。因为在学生的眼里,这些概念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东西,一遇到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又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难点中的关键,利用形象化的语言载体,借助贴近生活的日常事物,学生在心理上或许更容易接受一些,在讲解时态等概念时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再如现在进行时态中有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be动词和动词加ing 形式,学生总是不是少be动词,就是动词不记得加ing。笔者巧妙地将这两个条件比喻做我们穿的两只鞋,简称“左鞋”、“右鞋”,而忘加ing,就是鞋底掉了。用如此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比喻来纠错,学生学得愉快,记忆深刻,很快地就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二.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一、何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常称为教材的关键,是指完成某一个动作时最主要的环节,学生对这一最主要的环节掌握与否,会影响到整个动作的完成。确定体育教学重点地依据,可以从以下两个思路出发:(1)纵观知识体系,确定教学重点:第一,根据体育教材体系涉及的知识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纵观整个知识体系,确定教材中重点章;第二,深入认真分析每一章的的知识体系,找出重点节;第三,深入分析每一节的知识结构,理出每课时的知识结构和主线,抓住知识关键,准确的确定体育教学重点。运用知识体系来确定教学重点,是由于重点知识的确定有赖于知识体系内部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的比较,有赖于非重点知识的烘托和配合。(2)挖掘知识的教育功能,把握教学重点,这主要是确定非知识性教学重点的思路。由于知识的教育功能寓于知识的特点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蕴含的教育素材,充分把握教材中具有教育功能的教学重点。如: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这一环节掌握得如何,决定了整个跳远技术水平。 二、何为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主要是学生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而产生的困难。同确定教学重点一样的思路,确定难点亦不要局限于知识本身难易,确定教学难点和攻克难点都非易事,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实际,研究有效对策。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在寻找突破难点的方法时,要善于抓住突破难点的实质。主要抓住三个关键: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地方难;其次要搞清楚为什么难;三要善于抓住难的焦点。如把教学活动的障碍比作一次障碍赛,那么难点则就是达到终点过程中的障碍物。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练习中的困难。困难疑惑就是教学的难点。在备课中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以教学重点出发,围绕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虽然这一工作难度较大,不可能像确定教学重点那样明确,但应尽量做到准确。难点随着条件和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同一教材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难点也有所不同。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有的学生可能蹬地方向不对,力量比够,有的学生可能团身不好,有的学生可能双手推垫子用力不匀。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用运动的眼光去看待它。教学活动实施之前要尽力摸清班级中学生的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困难,以使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难点,促成教学双边活动顺利的进行。 三、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我认为,重点是教材或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是在教学中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对这一内容的正确理解或掌握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或是否有效。而难点,是教学中对于学习者而言难以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例如,“劈叉”,“下桥”,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比较容易的。对一些学生来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能是一致的。而对另外一些学生来说,其“重点”和“难点”也可能不是一致的。教师在钻研教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重、难点,许多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在“备好课”专题理论的引领下,在我的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探究下,我的教学观也与时俱进,特别重视在备课中怎样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和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中,我除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依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做”中去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具有声、光、音、像特点和直观、灵活的优势,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属性,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和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强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去突破重、难点。 以上是我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其实,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这昭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学习、汲取、摸索、探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伴学生共成长。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一、编写儿歌让他们念:二分音符小猫叫小猫唱歌喵四分音符小鸭叫小鸭唱歌嘎嘎 八分音符小鸡叫小鸡唱歌叽叽叽叽 十六分音符马儿跑马儿唱歌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样既可激发兴趣,又能够活跃气氛,不难看出,从学生的拍节奏、模仿动物叫声的动作中,已经把所掌握的音符时值牢牢记住了,同时也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 (1)请一个小朋友打击乐器,从教室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 (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逐步开来和逐步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能够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三、使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

要买整票)。把顿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应该唱得短而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师要善于制作通俗、明了、规范的教具 1、用铅笔、小树枝等制作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成各种不同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 2、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 五、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歌》一课,则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 总来说之,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只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实行精雕细刻。根据教材的重要难点抓住关键,着眼于突破难点,解决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培养感受音乐的水平,而且能激发高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老山界》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 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老山界》这篇文章记叙了红军战士历经千辛万苦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红军战士们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红军战士的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的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翻越老山界的?”这两个问题出发,

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老山界》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了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用”。 在学习《老山界》一课,寻找表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语句段落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先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再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在一步步融入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物的品质。到此仍未结束,我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寻找教学范围,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实行教学。以下是我的点滴建议: 一、熟悉教材,优化课堂,突破重难点 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根据,熟悉教材、优化课堂。熟悉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可说熟悉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语文课文的文学理解、数学例题的知识理解,又如对于一篇课文,需要挖掘其语言训练的因素;对于一道例题,可能还蕴含着规律发现的思维训练要素等。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与特色,并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挖掘其教学价值。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质量关系着课的成败。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有打算、有目的、有中心,有教材,也要有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灵活多样的情势,把握好课内容,亲密接洽生活实际丰盛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和生活的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内容,懂得教学内容潜在的意义,从而突出重难点,让课堂教学精力纷呈。 二、课堂中教师的讲解 课堂中教师的讲解非常必要的,教学离不开讲解,讲解法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实行过程中有些老师总以为讲解就是“旧观念”,甚至惧怕“讲解”,其实这是一种过错的观点和做法。“讲亦有道”,在教学中,“当讲则讲”,新课程改革实行中进一步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提出了“精讲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着重培育学生自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当讲时不必讲,讲解必需是适时,讲解时语言必需清晰,紧扣主题,围绕中心,讲求艺术性,有效地突出重难点。 三、创设问题及解决问题 教学的对象指向学生,最终目的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假如学生没有获得发展,那么即使教师工作得再累、再多的付出、论文写得再好也是劳而无功,失去意义。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精心创设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进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有效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提出一个问题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关注,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材料和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察看、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发生积极探究的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的去追求摸索问题,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从而突破重难点。

《绝句》教学重难点突破

《绝句》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以图为主要切入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内容,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画,本来诗画一家,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思路突破: 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是本首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看图想诗”——“入境吟诗”—“看图填诗”—“读诗想画”,这一过程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这样做的目的是:1、根据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真实情况,让古诗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2、诗画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诗画结合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背诵古诗文,课件出示与古诗有关的图片:《春晓》、《望庐山瀑布》,学生背古诗。 二、2、简介作者:杜甫及诗人写诗的背景。 1、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了解“绝句”相关知识。 3、精读古诗,注意读准停顿。 4、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看图想诗: (1)、教师出示图片: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黄鹂、翠柳)想到了什么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当你读到这句诗会想到什么景物?是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3)出示图片:蓝天、一群飞翔的白鹭,想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机理解“青天”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在天空越飞越远,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读诗句用不同的目光注视远处、近处的景物。 (4)同样的方法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