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14——16课教案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14——16课教案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14——16课教案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第14——16课教案

14 常用能源

一、教学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来源。

3、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能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

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根据各种形式能源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举例说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意识到人类要节约不必要使用的能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出生活和生产中所需能量的来源,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控制能源,我们身边常用的能源有哪些?

2、学习新课:

A、分析能量的来源

活动目标:

1、能分析出生活和生产巾所需能量的来源。

2、能查阅资料获得更多有关能源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能源的概念。

4、能通过分析发现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5、能对自已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源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量,你知道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吗?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小学习的兴趣。

2、分析能量的来源。

(1)提问:分析手表和火车运行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进行小组时论,按图中的箭头逆向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分析能量的来源。如火车运行的能量来自:

①火车运行的能量=石油——植物——太阳

②火车运行的能量=电——太阳;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开发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类使用能源物质的发展趋势。

活动过程:

1、任务: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能源,分析这种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方法: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法,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和环境的影响的资料,训练学生科学阅读的基本能力。

(1)出示阅读提纲:

①煤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什么影响?

②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空气和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会对水域及水生动植物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小组讨论,举出更多的有关煤、石油开采,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例子。

4、组织学牛交流阅读分析结果。

C、“科学在线”——认识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阅读提示:①能源的利用经历了几个时代,其代表能源是什么;

②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学生阅读,思考上面的问题。

(3)交流阅读结果。

D、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活动目标:

1、能举3个以E的实例说明能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能大胆想像没有能源的生活。

3、能意识到人类要节约水必要使用的能源。

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及想像能力的活动,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活动的任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太阳下山后,在漆黑阴冷的房间内有什么感受?在野外迷失方向,饥寒交迫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风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从系统的角度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分析推理。如:

a.从衣食住行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生活用品,我们会怎样?

b.从生物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周围的生物,我们会怎样?

c.从各种自然现象与能源的关系,分析没有了风云雨雪,我们会怎样?

2.将想像的结果,写成一篇科学幻想短文,可以配上图画。

E、小结:

组织学生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交流评价每个学生的短文,及时对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给予表扬和鼓励。

作业:修改科学幻想短文

15 节约能源

【教学目的】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4.能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利用图表记录自己家中用电情况。

5.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教学重点】

1.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知道节约能源的方法。

2.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能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教学难点】

1.设计一种节能产品

2.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论——家中能源使用情况

二、学习新课:

A.我国的能源问题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资料分析,找出我国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大胆提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方案(假设)。、

3.能把本组的方案与其他组交流。。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最占世

界的66.8%,石油居世界第5位。但我国仍面临众多的能源问题,谁想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2.阅读资料,出示阅读提示: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什么,用数字进行说明。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提出的问题。

3.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着“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能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教材

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等办法来解决能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节约能源可能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怎样节约能源是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的内容,当然学生提到开发新能源会更好。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发现的某一具体的能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交流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能

源问题,必须从节能开始。

5.进一步设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节能意识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下而的活动。

B.生活中的能源浪费

活动目标:

1.找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2.能针对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一些人认为能源是自己或单位花钱买来的,使用多少是自已的事,由此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能源的现象。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浪费能源的。提示学生,浪费能源的现象有两种情况:

a.像运行着的车辆、电器、燃烧的炉火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就是浪费能源

b.像冰糕、饼干、衣物、学习用品等在生产过程中曾经消耗过能源,这些物品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也是能源浪费。

3.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

如不能随手关灯、浪费学习用品和食物等,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组织学生针对能源浪费现象找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全班同学共同出

谋划策,针对不同小组学生发现的每一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

施,并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C.“节能作品”大赛

活动目标:

1.能独立设计一种节能产品,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撰写一份说明。

2.能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设计产品的方式。

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已的作品。

活动过程:

1.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1)阅读书中“海报”内容.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阅读“资料”内容,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购物、家务、出行等方面,确定自己的参赛项目;

(2)设计节能作品的过程是:先通过观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再设计作品的内容,并用某种形式(模型、图、文字)表示出来,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通过调试、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根据作品制作一份介绍作品的说明书。

2、学生独立活动。学生按括动要求,独立设计自己的作品。及时地发现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要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题、设计内容、制作作品,同时号召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结成活动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3.交流评价。举行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用评价表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寄送到当地有关节能部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从小为决策服务的意识。

D.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

活动目标:

1.能提出调查家庭用电量的相关具体问题。

2.能设计出与调查问题相对应的记录表,坚持对家中用电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3.能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

4.能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知道自己家中每周用多少度电,每天什么时间用电最

多,什么时间最少吗?

2.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用电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在一周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查看、记录家中电表的数值。查看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电表、开关等,最好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

(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观察一周内用电量的变化。学生练习如何绘制统计图,并通过分析统计图解释统计结果。

(3)统计家中常用电器的瓦数、使用时间.计算消耗的电量。

3.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调在结果,比较自己家在本组内属于用电

多的家庭,还是用电少的家庭。

4.阅读教材资料,说说平时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电,学生汇报、分析统计结果。

E.小结:

作业:分析出自家用电过多的原因,提出自家节约用电或其他能源的措施。

16.开发新能源

一、教学目的: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并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比较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足。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4.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二、教学重点:

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并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见过微波炉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工作的?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2.学习新课:

A.能源比较

活动目标:

1.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新能源。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生物质能源。

3.能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优点和不足。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天然水合物、核能的图片。指导学生认识新能源的种类;从能否再生、到环境的影响、开发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个方而认识新能源的特点。

3.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认识更多的新能源,将自己收集到的新能源记录在教材第7 5页表中并分析其特点。

4.组织学生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在开发利用中涉及到哪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相关专栏,定期与同学分享。

B.制作太阳炉

活动目标:

1.能按照要求制作太阳炉。

2.能通过试验验征谁制作的太阳炉效果最好。

3.能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4.能举例说明使用太阳炉的优点和缺点。

活动过程:

1.作品引领,激发兴趣。出示太阳炉模型,让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由几部分构成。

2.讲解太阳炉的功能——它可以将阳光集中在一点,获得很高的热能,用来烧水、做饭等。

3.掌握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制作太阳炉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

(1)介绍制作太阳炉的材料,其中光亮的铝箔是制作太阳炉关键性的材料。没有铝箔可以用镀有铝膜的包装袋(盒),如牛奶纸盒(袋)、饮料包装盒或水银镜等代替。

(2)讲解制作太阳炉的方法:

①太阳炉的形状和大小要根据材料和需要来定。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一般将盒子的上面做成斜面这样便于接受阳光;

②划线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划一次,目的是为了便于弯折,也可以用刻刀划半刀,具有同样效果;

③将铝箔抹平,亮面朝外铺在纸盒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反光效果,如果将铝箔做成一个伞面.反光效果可能会更好;

④在纸盒的外面包上不同的材料是为了保温。一般选用热的不良导体,如棉花、泡沫塑料、纸等。

3.设计与创作。学生根据方法提示.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太阳炉。提示——使用剪刀、刻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自己或他人。

4.实验观测。课下将盒子的斜面向着太阳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将盛水的杯子放进盒内,用塑料纸蒙在盒口上面,是为了保温和增温。用温度计观测水的初始温度,然后每隔10分钟观测一次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分析使用太阳炉的优点和缺点.并说一说其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被转化的,

6.讨论:太阳炉能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7.交流评价。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太阳炉;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想办法调试.改进自制的太阳炉。

C.畅想新能源的开发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提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设想。

2.能根据提示写出自己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3.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开发新能源的计划书。

活动过程:

1.讲解: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但它最大的弱点就是受时间的限制太强,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称作“变色龙”的物质,克服太阳能这一弱点。谁想知道“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又是怎样吸收和释放太阳能的吗?

2.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其中的奥秘——“变色龙”最大的优点是,当阳光充足时.通过变色来吸收储藏太阳能,当没有阳光而需要太阳能时.它可以通过变色释放太阳能。这就克服了太阳能的利用受时间限制的弱点。开发利用新能源关键是开发研制像“变色龙”那样的材料或设备,从而有效地储存和释放来自太阳的光能和地球内部的热能。

D.小结——畅想新能源。

(1)畅想的重点是设计开发某种材料,设备或动植物能够吸收储存太阳能或地球热能,并能按照人们的需要及时地释放能量。

(2)参照“科学在线”和教材第78页的资料或其他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资料.设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方法。

(3)将小组畅想的结果整理填写在教材第78页“开发新能源计划书”中。

作业:制定自己的开发新能源的计划。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KCB不锈钢齿轮泵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在13世纪,英国(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组成。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4、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二节《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1号电池3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订书针若干、指南针1只 2、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准备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连接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 实验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 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 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 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课|教科版

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对机械和工具单元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形成知识链。 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讨论、反馈在形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复习重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复习难点:知识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题卡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六年级科学的全部知识,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系统的复习一下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先浏览一遍目录,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学了哪些简单机械。 二、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整理出学过的简单机械。 2、复习每课的知识点。 3、重点复习各类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4个勾码,杠杆尺在()情况下不会平衡。A.第2格挂2 个勾码B.第4格挂1个勾码C.第3格挂2个勾码 2、水龙头应用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3、最早发现杠杠和滑轮使用原理的科学家是() A 、牛顿B、阿基米德C、亚里士多德 4、“称砣虽小,却压千斤”,是利用了()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杠 5、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 ( ) 等机械原理。 A、斜面 B、斜面、轮轴 C、杠杆、斜面、轮轴 D、杠杆、滑轮 6、下面哪种杠杆用起来最省力。() A、B、 C 7、旗杆顶部、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8、下列哪种情况能平衡()。 A B C 9、下列物品中,应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A、跷跷板 B、楼梯 C、螺丝刀 D、扳手 10、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A、费力 B、省力 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11、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A. B. C. 12、我们曾用螺丝刀为工具来做一个“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这时的螺丝刀就是()的机械。 A、轮轴 B、杠杆 C、滑轮 二、判断题 1.使用轮轴时,轮越大越不方便,也就越费力。() 2.锥子、擀面杖没有支点,所以不是杠杆类工具。() 3.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 4.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5.斜面都能省力。() 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只使用省力杠杆。() 7、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8、小杆枰也是一个杠杆类工具,制作小杆枰时,要固定好提绳的位置,不然,做出来的小杆枰就不能准确称出东西,提绳的位置实质就是杠杆支点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简单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 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7、象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8、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子运动,费力。 9、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叫定滑轮。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3、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4、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16、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17、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但圈 数多,费时间。 18、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9、如果大齿轮是50个齿,小齿轮是10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大齿数除以小齿数=5 圈。 2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转动速度 变慢。 21、、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 22、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23、用螺丝钉时,应用的是斜面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翘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杆的 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6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调节旋钮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 螺幺纟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 用螺线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线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町以比较方便的把迭負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仃:个斎要的位曽-: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闱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右: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笺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卜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 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银子)O 2. 常用的杠杆炎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镀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付些杠杆类工代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强子、钓鱼竿等)。 3. “秤碇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舵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于握物体处是阻力心,I.愕的肱一?头肌处就是虽力点。 5.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貝,它的刀柄是缸,刀杆是_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吋费力。 3.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人,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于、汽乍力向盘、扳手、辘轴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 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 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 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 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共15分) 1、我们在放大镜下看到食盐晶体的形状是 。(图画或文字描述)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 。 3、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大约是 吨。 4、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 5、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 等部位有拱形保护。 6、煤、石油、天然气都是 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 7、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可以选择的工具有 和 。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 。 9、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 10、我们家乡垃圾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是 ,生活中常见的回收垃圾有 、 。 11、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没有 。 二、选择(每题2分 共20分) 1、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做饲料 B 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字母“d ”的标本是 。 A d B q C p 3、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 陶瓷容器 B 铁制容器 C 玻璃容器 4、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5、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 A.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6、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学校 班 级 姓名 学号 成 绩

7、下列杠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B C 8、在放大镜下看到了雪花晶体的形状为 。 A B 9 、2007年10月24日, 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 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A 神州七号 B 神州六号 C 嫦娥一号 10、下列时间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 A 除夕 B 重阳 C 中秋 三、判断(每题2分 共2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 2、日食和月食永远不会在同一天出现。————————————( )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了视野越小。————————————( ) 4、生成气体的物质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 5、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 6、螺丝钉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就 越省力。——————————————————————— ( ) 7、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 8、开门时的钥匙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原理。————————( ) 9、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 10、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四、连线(每线1分 共8分) 1、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属变化连起来 2、把动物和种类连起来 滴水成冰 蚕 哺乳类 酒精燃烧 化学变化 鸡 昆虫类 大米酿酒 物理变化 鲫鱼 鸟类 玉石雕刻 鲸 鱼类 五、作图(每题4分 共8分) A B C A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 这学期开始进行了科学学科的教学了。当时拿到课本的时候,新颖的教材设计,看的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静心琢磨教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发现书中许多的内容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夹着课本走进了天真的孩子们中,引导着孩子们开始科学的徜徉。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不啻一记闷棍,敲的我又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化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比较美国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和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可发现两国的科学教学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本文试以《喷水壶里的水到哪里去了?》为例,对此做初步的分析比较。 有一天,乔治把盛满了水的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