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形我show——个性海报创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我形我show——个性海报创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我形我show——个性海报创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我形我show——个性海报创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我形我show——个性海报创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别于以往的对学生纯粹的技能训练,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并不意味着学会了信息技术这门课。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理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李艺老师编写《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

在尊重教科书内容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数字化图像在电影、电视、街头的各种图像广告、印刷品之中大量涌现,今天还在部分取代了书籍和作为书写工具的笔的电脑上呈现。因此我试图从学生更感兴趣的游戏、电影海报,广告及大头贴等时尚元素入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从尊重他人形象,正确使用肖像方面展开讨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着重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建立健康和谐的信息社会。

一、设计思想

1、前期准备

在设计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上节课后布置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类海报、广告等相关的各类印刷作品,从内容、色彩、界面构思、文字表达等方面进行观察,激发创作灵感。让学生对自己的所要设计的

个性海报做了一个初步的构思,并融入自己的创意。

学生通过扫描仪将自己需要的相片或图片扫描,或从互联网查找下载了相关的资料图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及工具。考虑到学生的操作能力有限,不适合做太复杂的图像合成,因此对于学生应以简洁、个性、健康为要求进行创作。

2、创设精彩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事物就有执着的追求,学生对于美的事物持有不同看法和观点。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精心准备了的几张精美简洁的海报、平面广告展示给学生,学生立即被眼前的精彩画面吸引了,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他们归纳出更好的方案,会对自已的个性海报构思进行修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

通过对情境的创设,学生对于制作自已的个性海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这时再对一些工具以及基本功能分区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合成操作。由于是自己的个性海报,学生之间均竞争着做出最好的海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无形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竞争意识一旦形成,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会甘于落后,对于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

4、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互联网上充斥着许多不良的数字图像信息,对于网络充斥着的各种不良图像音像制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数字化信息世界?统计后在下一节课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用在操作过程中理解Photoshop的合成数字化图像的原理,掌握Photoshop常用的选择工具、

文字工具、滤镜及图层混合属性的使用。

过程、方法目标: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或归纳各种海报、广告及相关宣传品的构思及人文信息,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学会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力,树立健康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重点

【难点】:数字化图像合成的原理

【重点】:对图像选取及渲染技法

四、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真实情境展开联想展示2张数字合成海报,引导学生与传统作画方式对比,并从内容、色彩、界面构思、文字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数字图像的特点通过比较,为数字图像处理的

“图层”概念作铺垫解析原理引向深入小结:1、传统纸上作画方式:不便于修改和保存。2、数字图像合成方式:将同一个图像文件分解为多个独立图像元素,实现对每个元素的单独加工,最后将所有图像元素叠加的效果图。(运用透明胶片道具演示)引出“图层”概念:相当于一个透明容器,每个图层放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演示中,理解数字图像合成技术是通过图层实现的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的技术,数字化图像的合成难点在于制作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培养应以理解原理为基础。如果直接进入图层概念显得不易接受,不利于记忆实例分析1、提问几个学生的构思创意,谈谈他们的模拟创作过程。2、演示实例:我形我show 操作演示知识提要:选框移动图层透明度文字图层样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作品的可能操作性,学生的例子更具有代表性,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体

验过程1、海报的基本制作要求:内容:标语吸引人,简明扼要,使人愿意观看.

色彩:整体色调和谐,底色必须要能配合文字颜色,选择柔和淡色为宜,亮度,透明度要高界面排版:切忌死板生硬,避免版面太过凌乱.文字叙述:避免过多,容易产生压迫感,适度调整文字大小及行距2、给渴望深入学习的学生提供海报制作的相关教程网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可参考老师的作品或各类海报印刷品创作个性海报,小组内合作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为了确定一个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对于能力较强学生给予鼓励和培养,这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于网络充斥着的各种不良图像音像制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2、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数字化信息世界?每组学生有一本《研习周记》,以小组讨论结果写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学生的终身发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

一些学生课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研习周记》与老师进行交流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不仅

掌握了使用Photoshop这个软件进行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方法,同时对于海报这一常见媒体的制作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制作知识提要:选框移动图层透明度文字图层样式发挥同学们的想象,Photoshop将带给你更多的意外和惊喜!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制作海报的方法迁移到制作其它数字化图像的方法中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索我形我show——个性海报创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这一教

5.1.3 5.1.4 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加工与简单合成

5.1.3 5.1.4 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加工与简单合成 一、教学目标: 掌握获取图形、图像的采集工具类型,能合理地选择图像加工工具进行图像设计,体验利用图形、图像表现主题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工具 2.学习用photoshop软件工具处理图像。 3.图像加工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图像加工、合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 ①将传统照片数字化(扫描) ②从数相机中采集 ③从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需要的图像素材 ④从影像资料中捕获 一、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工具 ⑴数码摄像机(数码视频摄像机,DV) ⑵数码照相机 优点:无需胶卷、冲印、即拍即见、便于编辑传输。 数码照相机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将照片影像输入电脑保存,这样不用担心相处时间长了会变色,而且还能使用专门的照片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中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补和高速使照片更加趋于完美。 (3) ⑷数字播放机(MP3/VCD/DVD) ⑸扫描仪 二、图像的加工 用多媒体工具获取的图形、图像并不能表达主题内容,必须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加工处理,方可获得符合要求、贴近主题的图形、图像。

第二课时 1.简介photoshop7.0 photoshop7.0是由美国Adobe公司开发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工具,最早产生于苹果公司的Macintosh平台上,后被移植到PC机的Windows平台上。它将选择工具、绘画和编辑工具、颜色校正工具及特殊效果功能结合起来,使用多种彩色模式对图像进行编辑处理。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目前是蓝苹果机和PC机上最流行的专业图像处理工具。 Photoshop的工作界面: 菜单栏、选项栏、工具箱、工作区、调板 选择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 绘画工具:画各种图形工具、 编辑工具:文字工具 2.新建文件 方法:单击“文件”菜单栏中的新建,弹出“新建”对话框。 该对话框中有“名字”、“图像大小”、“模式”、“内容”、“图像分辨率” 3.打开一个图片文件 用“选择”工具把该图片拖入一个新建文件中。 如果图片有点倾斜,我们就可以利用“变换”调正图形的角度 4.变换工具中的菜单的作用(打开方法:“编辑”菜单|“变换”命令)

项目二第二课时 了解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

第一单元数据与信息 项目二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认识数据编码 第二课时了解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 ■教材分析 本项目旨在落实课标中“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这一内容要求,让学生在体验数值、文本、声音、图像的基本编码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在数字化工具中存储数据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且对于高中生有一定难度。 教材继续延用“鸟类研究”这一项目情境,从“将鸟类研究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这一需求出发,以生活中的编码为切入点,按照各类数据编码的原理及特点设计了三个活动———从树牌号认识编码、了解数值数据和文本数据的编码、了解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引导学生探究各类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学习数值、文本、声音、图像等类型数据的基本编码方法,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声音数据数字化的过程,掌握声音数据数字化的基本方法,了解声音数字化的基本原理,知道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声道数对数字化音频文件大小及效果的影响。 (2)经历图像数字化的过程,掌握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方法,了解图像数字化的基本原理,知道分辨率和量化位数对位图的影响。 (3)亲历方案设计、对比分析、探究实验等学习活动,体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4)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字化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及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开展有效学习。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机房,音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 (2)教学素材:各类数据编码实例和编码表,用于体验活动的声音文件和图像文件。 ■教学重点 数字化过程的三个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图像合成工具

图像合成工具 1、0》拟制: 日期:xx/9/8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修订历史记录版本日期AMD修订者说明V 1、0xx/9/8A金凯创建(A:添加,M:修改,D:删除)目录 1测试对象2 资源 2、1软硬件资源 2、2 人力资源3测试策略 3、1功能测试 3、2 界面测试4 测试时间进度5缺陷管理与改错流程6 测 试报告7 提交文档 1、测试对象所测试的软件为图像合成工具,先从一段视频中 抽取图片,然后进行系统参数设定,纵向合成,横向合成以及最 终输出等操作。本文档有助于我们在功能测试过程中人员工作管 理时间的安排,进度的跟踪,减少沟通成本。 2、资源 2、1 软硬件资源配置名称软件环境(相关软件,操作系统等) 硬件配置测试用机器操作系统:XP,WIN7相关软件:ChanelPanorama, ffdshow,VSS,Office全文结束》》(WORD,EXCEL) 2、6GhzCpu,内存2G,可用硬盘空间200G 2、2 人力资源项目经理: 许刚测试组长:

金凯开发工程师:程晓龙测试人员:以上全员3 测试策略 3、1 功能测试确保测试的功能正常,如数据导入是否正确,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程序及其内部进程。 3、1、1 目标确保测试对象的功能正常,其中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等。 3、1、2 范围包括图片抽取,系统参数设定,纵向合成,横向合成,最终输出等主要模块。 3、1、3 测试方法利用有效的和无效的数据来执行各个用例流,以核实以下内容:a) 在使用有效数据时得到预期的结果。b) 在使用无效数据时显示相应的错误消息或警告消息。将同时采取边界值测试,交叉测试,回归测试等方法。 3、1、4 进入准则开发人员提交测试。 3、1、5 退出准则所计划的测试已全部执行。 所发现的缺陷已全部解决。 3、2 界面测试通过用户界面(UI)测试来核实用户与软件的交互。UI测试的目标在于确保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了适当的访问和浏览测试对象的功能。 3、2、1 目标需核实以下内容: 通过浏览测试对象可正确反映业务的功能和需求,这种浏览包括窗口与窗口之间,字段与字段之间的浏览,以及各种访问方法(Tab键,鼠标移动和快捷键)的使用。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doc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教材分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是高中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阶段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在多媒体信息上主要体现在对图像进行理解和加工,初步体验图像的独特魅力,尝试合理、有效地选择工具进行图像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及工具,本节内容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也是整个图像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photoshop的一些应用来尝试图像简单合成的过程。其课型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同时也是一节“新授课”。由于本节只进行图像合成及修饰的基本操作,故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修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互助方式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

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和初中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都很熟悉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如鼠标操作及对应术语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通过前面“图像的加工”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色彩调整、旋转、滤镜、关闭等操作。此外,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对美的认识,什么样的图像才是完美的)。 【教学重点】 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修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采取“实物演示”方法介绍图层的概念;在指导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要发掘典型便于评价;采用对具体案例评价分析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学习方法】 在机房服务器内建立导学教案,学生通过浏览它们,自学

图像的显示和拉伸

测绘工程专业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 夏小裕 山东交通学院 交通土建学院

实验02 图像的显示和拉伸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伪彩色合成的方法 2、掌握彩色合成(包括真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合成)的方法 3、掌握图像拉伸的方法 4、掌握色彩空间变换与拉伸的方法 5、掌握色彩拉伸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2.1 软件准备 ENVI 5.1 2.2 数据准备 TM数据和SPOT数据 三、实验步骤 1、伪彩色图像的合成 具体操作步骤: (1)启动ENVI,打开影像(TM5.dat)。 (2)在工具箱中选择Classificatio n→Raster Color Slices,选择波段(如band1),单 击OK按钮(见图1). (3)在Edit Raster Color Slices对话框中,单击图标按钮对分割类别、分割颜色标 等进行设置。 (4)单击OK按钮,合成伪彩色图像,并在窗体中进行查看(图2)。

图1 Edit Raster Color Slices对话框 图2 伪彩色合成图像 2. 彩色合成 具体操作如下: (1)启动ENVI,打开影像(TM5.dat)。 (2)选择Fil e→Data Manager,打开Data Manager对话框(图3). (3)在Band Select对话框中,若在R、G、B通道对应选择TM影像的3、2、1波段, 单击OK按钮,合成真彩色图像(图4);若在R、G、B通道对应选择TM影像的4、 3、2波段,单击OK按钮,合成假彩色图像(图5)。

图3 Data Manager对话框 图4 真彩色合成图像

图5 假彩色合成图像 3、图像拉伸 常用的拉伸方法有:线性拉伸(Linear)、均衡(Equalization)拉伸、高斯(Gaussian)拉伸、平方根(Square Root)拉伸等。 具体操作如下: (1)启动ENVI,打开影像并显示在窗体中(SPOT5.dat)。 (2)在窗体上的工具条上,选择拉伸工具,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拉伸(图6、图7、图8、 图9)

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第二章图形、图像 案例一 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在信息技术设备中存储的图像是如何用数字形式表示出来的。包括两部分:1.图像的分割,即以像素为基本单元,组成数字化图像;2.像素的数字化表示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的顺利完成,对后续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奠定基础的作用。它是本课程理论部分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没有相关或类似先前经验,甚至由于初中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更基础的二进制数字还相当陌生,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的补习辅导十分必要。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在多媒体技术中的表示方法 (2)理解图像数字化表示的相关概念 (3)能够估算图像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 (2)认识图形、图像表达信息的效果与特点 (3)能主动利用数字化图像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的问题 (4)能主动利用数字化图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演示文稿,使学生感受图像在信息表达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探求 图像处理技术的欲望 (2)感受数字化图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引导学生负责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教法: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法,教师在每个教师环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启发性问题引起思考。教学活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根据各环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通过一些计算强化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引入课题、体验和认识图像的信息化表达 (一)课题的引入,依次提出如下问题: 1.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2.信息的载体有哪些形式? 3.图像以什么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4.我们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存储、加工、传递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如何处理? 这四个问题中,第1、2问题是两个先前经验(在课前补习已经知道、在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得出(构建)对新问题的理解(新的知识的意义),而第4个问题的回答,引出的本节的课题(板书: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本步骤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由上位到下位的几个问题,一步一步进行启发,使学生很快理解图像数字化的概念。

信息技术:数字化图象的简单合成

信息技术:数字化图象的简单合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数字化图象的简单合成教材分析: §“数字化图象的简单合成”,是§“图象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运用Photoshop进行图象合成,并对合成图象修饰美化。在教材中,该节内容仅有两页,但却包含了图象的简单合成、合成图象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而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来分析,本节的目标就是要对图象进行合理有效地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应用操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其课型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同时也是一节“新授课”。由于本节只进行图象合成及修饰的基本操作,故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会使用Photoshop进

行简单的图象合成和修饰。 2.过程、方法论:通过自学+互助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都很熟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及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象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象编辑能力;通过对“图象的加工”一节的学习,掌握了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色彩调整、旋转、滤镜、关闭等操作;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合成图象及修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采取“实物演示”方法介绍图层的概念;在指导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完整大象元素,与冰箱图进行合成。 2、组内协作完成,个人总结步骤。 问题发现: 在合成后的图象中,选择移动工具并执行鼠标拖动操作时,能随着鼠标拖动而改变位置的只是最后一次被合成的图象元素,这是为什么? 实物演示:演示透明胶片叠加效果,解释图层的概念 合作探究2: 、参考导学案中“图层概念”部分,实践其中的操作 2、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图层概念 3、组内协作,共同探讨 问题解决:通过实践总结:刚才为什么只能改变最后一次合成元素的位置知识巩固:选择规定图层,设置其透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工具箱中魔棒工具、矩形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文字工具及反选 命令的使用; 2、掌握图像的合成方法; 3、学会在图像中加入合适的文字。 4、能在图像中加入适当特殊效果,美化图像 二、教材分析: 1、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高中生活 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可以转换成计算机中千姿百态的图并加入到多媒体作品中, 图以它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内涵成为多媒体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形式之一,图的收集 与处理也成为多媒体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新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对“图像的合成”的知识内容包括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来分析,本节的目标就是要对图像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加工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图像的简单合成方法及在图像中加入合适的文字; 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及在图像中加入适当特殊效果,美化图像。 三、学生分析 : 通过第一册《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学生对Photoshop已有了初步了解,初 步掌握了图像加工的一些方法,比如:图像的旋转和裁切。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 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对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图像处理的经验。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四、教学策略:

1、以任务驱动,边讲边练?协作学习?完成作品?作品展示、点评; 2、教学思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及相应知识,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行上机演示,通过屏幕监控功能,展示部分同学的操作过程,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们的个性化得以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引导学生欣赏、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出图层的概念,演示有关层的操作;教学任务的设计,也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充分利用部分同学在班级网站的建设中缺少合适的图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1、课前组织教学 播放管弦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为没有生命的计算机设备增添灵气,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教学: (一)回忆photoshop窗口界面组成,并导入新课 高一时我们认识了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初步掌握了图像加工的一些方法,比如:图像的旋转和裁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图像的合成,(屏幕广播,在桌面上打开photoshop)启动photoshop以后,在他的左区有一个浮动的工具箱,图像操作的常用工具都会在这里显示出来,活动区有几个窗口,因为我们要用到图层窗口,所以把它调到最前面。 (二)介绍工具箱中所用工具按钮的使用: 1、魔棒工具:选择图像区域,主要用于对颜色的选择; 2、移动工具:用鼠标拖动选中的图像,实现快速移动选择对象; 3、文字工具:在图像中输入漂亮的文字;

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在信息技术设备中存储的图像是如何用数字形式表示出来的。包括两部分:1.图像的分割,即以像素为基本单元,组成数字化图像;2.像素的数字化表示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的顺利完成,对后续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奠定基础的作用。它是本课程理论部分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相关或类似先前经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最基础的二进制数字相对陌生,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的补习辅导十分必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在多媒体技术中的表示方法 (2)理解图像数字化表示的相关概念 (3)能够估算图像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 (2)认识图形、图像表达信息的效果与特点 (3)能主动利用数字化图像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能主动利用数字化图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演示文稿,使学生感受图像在信息表达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探求图像处理技术的欲望 (2)感受数字化图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引导学生负责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教法: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方法,教师在每个教师环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活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启发性问题引起思考。教学活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根据各环节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通过一些计算强化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课题、体验和认识图像的信息化表达 (一)课题的引入,依次提出如下问题: 1.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2.信息的载体有哪些形式? 3.图像以什么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图像合成原理及其实现

图像合成原理及其实现 1 引言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处理,提取各自信道的信息,最后综合成同一图像以供观察或进一步处理,图像的合成则是其基础。同样,在Photoshop软件中图像合成相关技术,如蒙板、不透明度、羽化与渐变等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原理,并介绍它们在Win32编程环境下的实现。 2 位图函数 图像的合成在图像处理中属于图像的代数/逻辑运算,即两幅图像对应像素间的运算[2][3]。因此,要求参与运算的图像必须类型与尺寸都一致。尺寸的一致可以通过裁剪或缩放来实现。类型的不同则需要作相应的转换。 在16位的Windows 3.x中图像通常存放在设备无关位图(DIB)中,它只能存放像素数据无法支持图形功能,其中的BitBlt函数只能拷贝图像而不能进行图像类型的转换,使用十分不便。 在32位的Win32中,图像一般存放在新型位图DIBSection中,它既具设备无关位图(DIB)可存放像素数据的特点,又具设备相关位图(DDB)具有图形功能的优点,其中的BitBlt函数既能拷贝图像又能进行图像类型的转换,像素数据在传递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多种逻辑运算。这是图像合成中使用十分频繁的函数。图像尺寸的改变可采用StretchBlt函数,它可以进行缩放,同时也可进行图像类型的转换,但不支持逻辑运算功能。对于类型与尺寸不一致的图像需要用BitBlt与StretchBlt函数先行统一。 3 图像合成 3.1 图像的Alpha混合 在Win32中AlphaBlend函数用于实现两幅图像的合成,合成运算通过公式(2)~(4)实现。 T3.R = Alpha×T1.R + (1–Alpha)×T2.R (2) T3.G = Alpha×T1.G + (1–Alpha)×T2.G (3) T3.B = Alpha×T1.B + (1–Alpha)×T2.B (4) 其中T1、T2为输入图像,T3为结果图像,Alpha表示图像T1的透明度,1–Alpha则为图

ps课例图像的加工合成

《图像加工与合成》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效了解图形、图像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图形、图像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特别是使用photoshop合成图像,让学生可以徜徉在“读图时代”的信息海洋中,加工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图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photoshop合成图像的程序与途径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合成图像的多种方法,选取合适的素材,创作出类似“海市蜃楼景观”的简单合成图像。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渗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图片合成技术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对象为高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如今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他们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初步具备了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图像处理基础,但加工图像的能力尚浅,特别是有的高中生出于好奇心,会进行图像“恶搞”,所以,除了完成本课知识传授以外,还要进行网络德育的引导,使用photoshop合成图像应该是一种融入社会,美化生活的途径,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用! 【教学模式】 例子导入、“讲、演、练有机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课堂PPT,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计算机。 【课前准备】 制作PPT,课堂上用PPT结合PS工具讲解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 师 示 范 、 学 生 学 习 模 仿 制 作 、 教 师 指 导 渗 透 德 育 、 课 外 拓 展 小 组 交 流 、 小 结 归 纳

《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3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是图像加工的第一课时,也是后面“润色和美化作品”内容的铺垫。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使用PhotoShop对图像素材进行选取并进行初步合成,让学生尝试了PhotoShop中3个常用的抠图工具;并通过“元旦晚会”主题图片的制作,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教授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多停留在使用“一键美颜”类软件进行人像美颜的水平上,对P hotoShop工具的了解甚少,且学生信息素养和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借助各种学生乐于尝试的途径进行点拨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Photoshop基本工作环境; (2)理解三种选择工具的应用特点,能根据选取对象的不同使用合适的选择工具; (3)掌握三种选择工具、选区大小调整及选区反选的操作方法; (4)掌握图像简单合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不同素材图片的特点分析,能选择合适的选择工具进行选取; (2)利用帮助材料自学及小组交流互助的方式,掌握工具的使用,培养主动利用学习材料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图像选取与简单合成的过程,感受图像信息的魅力,激发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的兴趣,形成根据实际需求积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作品创作的态度; (2)体验“元旦晚会”主题图片加工的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图片的简单合成

图片的简单合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像合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学会利用选框工具、磁性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抠图技术 3、掌握自由变换工具的使用、羽化效果作用 4、学会制作简单的图像合成作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合适的抠图技术,完成图片合成 2、通过体验制作公益海报,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图像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制作公益海报提高成功感 2、让学生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3、让学生知道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磁性套索工具和魔术棒工具的抠图技术 2、自由变换工具的使用、羽化效果的作用 3、图像合成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1、磁性套索工具和魔术棒工具的灵活应用 2、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关爱老人有关短语 预习设计: 1、图片合成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什么是图层 3、磁性套索与魔棒的使用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什么什么是老龄化社会吗?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每3人中便有1名是60岁以上老人,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中国人盛行的是:“百善孝为先”,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被称为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节日。 今年10月28日是重阳节,借这个契机,本课学习制作关爱老人的公益海报。 二、展示公益海报 先展示一些关爱老人的公益海报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海报,公益海报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请学生回答 1,充分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图像和色彩来实现 2,海报表达的内容精炼,抓住主要诉求点 3,内容不可过多

高中信息技术_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3.2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图层的概念和数字化图像合成的原理; 2、灵活使用几种工具(移动、魔棒、仿制图章工具等); 3、掌握图像合成的一般步骤。 过程和方法:通过图像的制作加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 2、规范学生合理使用图像合成技术表达主题,教育学生遵守道德 规范 【教学重点】数字化图像合成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1、图层的概念;2、简单的抠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三)自主学习体验图像合成 下发自主学习材料至学生电脑桌面,通过自主学习操作提示完成两 幅图片的合成。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操作后,通过在线课堂网站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实践体验 任务一:用桌面“任务”文件夹中的“操场”和“蓝天”两幅图片完 成图像的合成,要求将操场的天空换成蓝天白云的效果。合成后的图片保 存在桌面上,文件名为“合成图像.jpg”,保存完成后将Photoshop关闭, 作品上传至在线课堂学习网站。 任务开始前引导学生先要设计操作思路。 操作帮助:(1)在Photoshop中打开图片“操场.jpg”; (2)运用“魔棒”工具,选取图片“操场”天空区域,点 鼠标右键,“选择反选”,选择菜单栏“拷贝”命令; (3)在Photoshop中打开图片“蓝天.jpg”,选择菜单栏“粘 贴”命令; (4)用移动工具和菜单栏“编辑—自由变换”命令改变位 置、大小。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操作后,通过在线课堂网站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小游戏:找不同 观察两幅图片的不同,进而引出photoshop的另一强大工具——仿 制图章。 通过实例给学生讲解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布置任务二。 任务二:通过仿制图章工具,将任务一生成的合成图像中操场上的 垃圾处理掉。 操作帮助:(1)选取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按住alt键在垃圾 旁边的跑道上取样,注意按住alt键后光标的变化 (2)放开alt键后,在垃圾处点击鼠标左键,逐步处理 掉所有垃圾。 (3)如果图像太小,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可以将图 自主学习 完成操作 完成任务 展示作品 观察图片 找出不同 完成任务 展示作品 共同评价 各小组提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教案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包含了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数字图像的分类、存储、压缩的相关知识。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这几类信息的数字化应用中,本课内容是和实际应用比较贴近的,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多媒体方面信息素养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图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方式;认识不同图片类型的特点;认识分辨率、位深度等图像参数的含义和图像效果、大小的关系;掌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修改图像大小、位深度、图像类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图像数字化的采集、修改、编码压缩的过程;在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依据问题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图像类型、分辨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实验总结中,养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严谨实施的科学研究态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养成团结协作、积极交流的团队精神。 三、教点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辨率、位深度等图像参数的含义和图像效果、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思考2:缩小后的图像,再想放大回原来的尺寸,效果怎么样? 二、图像的分类 、位图[bitmap],也叫做点阵图、像素图,简单的说,由许多像小方块一样的像素组成的图形,缩放会失真。

思考4:图像效果、图像大小、分辨率之间的联系规律是什么? 【任务二】:打开文件夹“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图像分辨率不变、而位深度不同时,图像效果、文件大小的变化规律。 图像颜色数目和每个像素占用位数对照

图像拼接算法及实现(一).

图像拼接算法及实现(一) 论文关键词:图像拼接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全景图 论文摘要:图像拼接(image mosaic)技术是将一组相互间重叠部分的图像序列进行空间匹配对准,经重采样合成后形成一幅包含各图像序列信息的宽视角场景的、完整的、高清晰的新图像的技术。图像拼接在摄影测量学、计算机视觉、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来说,图像拼接的过程由图像获取,图像配准,图像合成三步骤组成,其中图像配准是整个图像拼接的基础。本文研究了两种图像配准算法:基于特征和基于变换域的图像配准算法。在基于特征的配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稳健的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首先改进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有效提高所提取特征点的速度和精度。然后利用相似测度NCC(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归一化互相关),通过用双向最大相关系数匹配的方法提取出初始特征点对,用随机采样法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剔除伪特征点对,实现特征点对的精确匹配。最后用正确的特征点匹配对实现图像的配准。本文提出的算法适应性较强,在重复性纹理、旋转角度比较大等较难自动匹配场合下仍可以准确实现图像配准。 Abstract:Image mosaic is a technology that carries on the spatial matching to a series of image which are overlapped with each other, and finally builds a seamless and high quality image which has high resolution and big eyeshot. Image mosaic has widely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photogrammetry, computer vis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 analysis, computer graphic and so on. 。In general, the process of image mosaic by the image acquisition, image registration, image synthesis of three steps, one of image registration are the basis of the entire image mosaic. In this paper, two imag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form domain-based imag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In feature-based regist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 robust feature-based registration algorithm points. First of all, to improve the Harris corner detection algorithm,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traction of feature points of the speed and accuracy. And the use of a similar measure of NCC (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 - Normalized cross-correlation), through the larg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two-way matching to extract the feature points out the initial right, us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 RANSAC (Random Sample Consensus) excluding pseudo-feature points right, feature poin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act match. Finally with the correct feature point matching for image registration implementation. In this

landsat图像合成

321: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自然彩色合成图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际色彩一致,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得图像植被成红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举例: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 我们先看一看蓝藻爆发时遥感监测机理。蓝藻暴发时绿色的藻类生物体拌随着白色的泡沫状污染物聚集于水体表面,蓝藻覆盖区的光谱特征与周围湖面有明显差异。由于所含高叶绿素A的作用,蓝藻区在LandsatTM2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在TM3波段反射率略降但仍比湖水高,在TM4波段反射率达到最大。因此,在TM4(红)、3(绿)、2(蓝)假彩色合成图像上,蓝藻区呈绯红色,与周围深蓝色、蓝黑色湖水有明显区别。此外,蓝藻暴发聚集受湖流、风向的影响,呈条带延伸,在TM图像上呈条带状结构和絮状纹理,与周围的湖水面也有明显不同。451:信息量最丰富的组合,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之间,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计算各种组合的熵值的结果表明,由一个可见光波段、一个中红外波段及第4波段组合而成的彩色合成图像一般具有最丰富的地物信息,其中又常以4,5,3或4,5,1波段的组合为最佳。第7波段只是在探测森林火灾、岩矿蚀变带及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最佳波段组合选出后,要想得到最佳彩色合成图像,还必须考虑赋色问题。人眼最敏感的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蓝色。因此,应将绿色赋予方差最大的波段。按此原则,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清晰,岩石地层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742:1992年,完成了桂东南金银矿成矿区遥感地质综合解译,利用1:10万TM7、4、2假彩色合成片进行解译,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615条,环形影像481处, 并在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典型矿床的遥感影像特征及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对全区进厅成矿预测,圈定金银A类成矿远景区2处,B类4处,C类5处。为该区优选找矿靶区提供遥感依据。 743:我国利用美国的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图像成功地监测了大兴安岭林火及灾后变化。这是因为TM7波段(2.08-2.35微米)对温度变化敏感;TM4、TM3波段则分别属于红外光、红光区,能反映植被的最佳波段,并有减少烟雾影响的功

图像合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模块: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5.1.4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 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生:高中一年级 课时:1 课时 教材分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表这一教学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 5.1.4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中的内容“,是§5.1 “图象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运用Photoshop进行图象合成,并对合成图象修饰美化。在教材中本课知识点包含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而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来分析,本节的目标就是要对图像进行合理有效地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应用操作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由于本节只进行图象合成及修饰的基本操作,故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 窗口界面、photoshop 中的部分选区工具、选区操作、羽化操作、图层操作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但是大多数同学仅仅从功能层面了解了photoshop 这些知识点,而对于如何充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还缺乏感性认识。本节课内容也是与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一个衔接,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的乐趣,也是激发学生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兴趣。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片,进行图像的简单合成; (2)合成图像的基本方法; (3)保存图像。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利用photoshop 软件来处理图片、并对数字化图像进行简单合成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教案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教案 一、基础知识 第一节、数字图像获取 一、目的 1掌握使用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以及计算机获取数字图像的方法; 2修改图像的存储格式。 二、原理 用扫描仪获取图像也是图像的数字化过程的方法之一。 扫描仪按种类可以分为手持扫描仪,台式扫描仪和滚筒式扫描仪(鼓形扫描仪)。 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x、y方向的分辨率、色彩分辨率(色彩位数)、扫描幅面和接口方式等。各类扫描仪都标明了它的光学分辨率和最大分辨率。分辨率的单位是dpi,dpi是英文Dot Per Inch的缩写,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点数。 扫描仪工作时,首先由光源将光线照在欲输入的图稿上,产生表示图像特征的反射光(反射稿)或透射光(透射稿)。光学系统采集这些光线,将其聚焦在CCD上,由CC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电路部分对这些信号进行A/D转换及处理,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输送给计算机。当机械传动机构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带动装有光学系统和CCD的扫描头与图稿进行相对运动,将图稿全部扫描一遍,一幅完整的图像就输入到计算机中去了。

图1.1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步骤是:首先将欲扫描的原稿正面朝下铺在扫描仪的玻璃板上,原稿可以是文字稿件或者图纸照片;然后启动扫描仪驱动程序后,安装在扫描仪内部的可移动光源开始扫描原稿。为了均匀照亮稿件,扫描仪光源为长条形,并沿y方向扫过整个原稿;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线经反射后穿过一个很窄的缝隙,形成沿x方向的光带,又经过一组反光镜,由光学透镜聚焦并进入分光镜,经过棱镜和红绿蓝三色滤色镜得到的RGB三条彩色光带分别照到各自的CCD上,CCD将RGB光带转变为模拟电子信号,此信号又被A/D变换器转变为数字电子信号。至此,反映原稿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二进制数字电子信号,最后通过串行或者并行等接口送至计算机。扫描仪每扫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图像信息,随着沿y方向的移动,在计算机内部逐步形成原稿的全图。 在扫描仪的工作过程中,有两个元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是CCD,它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另一个是A/D变换器,它将模拟电信号变为数字电信号。CCD是Charge Couple Device的缩写,称为电荷耦合器件,它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表面光电器件,可以实现光电转换功能。CCD 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y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而扫描仪中使用的是线性CCD,它只有x一个方向,y方向扫描由扫描仪的机械装置来完成。CCD芯片上有许多光敏单元,它们可以将不同的光线转换成不同的电荷,从而形成对应原稿光图像的电荷图像。如果我们想增加图像的分辨率,就必须增加CCD上的光敏单元数量。实际上,CCD的性能决定了扫描仪的x方向的光学分辨率。A/D变换器是将模拟量(Analog)转变为数字量(Digital)的半导体元件。从CCD获取的电信号是对应于图像明暗的模拟信号,就是说图像由暗到亮的变化可以用从低到高的不同电平来表示,它们是连续变化的,即所谓模拟量。A/D变换器的工作是将模拟量数字化,例如将0至1V的线性电压变化表示为0至9的10个等级的方法是:0至小于0.1V 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0、0.1至小于0.2V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1……0.9至小于1.0V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9。实际上,A/D变换器能够表示的范围远远大于10,通常是2^8=256、2^10=1024或者2^12=4096。如果扫描仪说明书上标明的灰度等级是10bit,则说明这个扫描仪能够将图像分成1024个灰度等级,如果标明色彩深度为30bit,则说明红、绿、蓝各个通道都有1024个等级。显然,该等级数越高,表现的彩色越丰富。 步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