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中展现个人修养的是什么

论语中展现个人修养的是什么

论语中展现个人修养的是什么
论语中展现个人修养的是什么

论语中展现个人修养的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把学习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有同道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

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学问是什么:

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

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

做事对,这就是学问。

学问从哪里来?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孔子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

知己难求

孔子时代中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在这个几百万人中,他有三千弟子,而且每一个都是国家的精英,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但是

孔子没有积极去求富贵,为什么呢?他看到,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

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

要解决问题是要靠思想的纯正。因此他一生宁可穷苦,从事教育。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

然有知己。任何一个人做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妻子、儿女、父母

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

怨天尤人

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人能够真正做到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

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

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

生活智慧

1、做人应该愉快地生活,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以及

官能上的刺激。

2、要获得内心的快乐,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议。自我修持,以期

早日获得孔门三乐。

3、内心的悦乐,不能靠别人。最好要求自己,而不计较别人是

否如此,自然乐在生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本与?”

有子说:“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会去冒犯长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会去冒犯长上,竟然喜好作乱的,那是不会有的。君子

专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产生。孝悌是

行仁的根本,实在十分明显。”

孝是什么

中国人谈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

自然爱哥哥。

我们后来讲孝道:“你该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说法有问题,天下的确有些“不是的父母”,怎么没有“不是的父母呢?”这

不是孔孟思想,是别人借用孔孟的帽子,孔家店被人打倒,这些冤

枉罪受得大了。

五伦是什么

中国的五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四伦都讲得通,为什么加朋友这一伦呢?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朋友在五伦的思想上占一席,为什么呢?有时候有许多话,许多

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儿讲,只有找朋友讲,所以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是一种感情的结合,这是中国文化的特

殊处。

生活智慧

1、孝是不忘根本的表现,忘本的人容易冒犯长上,那是常见的

现象。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现代仍然如此。

2、合理顺从父母,才是孝心。不合理的指示,不能够顶撞,理

不应该把过来教训父母,却不可以盲目顺从。

3、对兄长要尊敬,同样以合理为度。过与不及,都不是应有的

态度。兄长对弟妹,也要有合理的爱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四十多岁。曾子后来嫡传了孔门道统,他著《大学》,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也是跟他学的。

现在一般人拿《大学》、《中庸》代表孔子思想,其实是不大妥当的,这仅是孔子思想的演变。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经到了战国时代了。

什么是忠

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的做。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我答应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对人也不好,误了人家的事情。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都做得到?“传不习乎?”老师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

了没有?

曾子说的这三句话,表面看很简单,如果每一个人拿了这三点来做。要以做人做事体会出来,那就难了,这就是生活中的学问。

这个学问都是个人的修养。但是学问只讲个人修养是不是可以了呢?不是的,扩而充之就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所以上面讲学问的内涵,下面就讲学问的外用了。

从《论语》看人生境界

从《论语》看人生境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是我此次阅读《论语》后印象最深的话,因为这是我曾经所在的那个班的班训。我还记得当时初入一个新的集体,收到班主任的贺卡,里面写着的这句话在那时的我看来并不好理解,感觉就是在说“孝顺、诚信、仁爱、学习”,并没有细想其中的具体内涵。如今看来,它的意思远不是这四个词说得这么简单。思修课上,邱吉老师提到的“人生境界”给了我新的启发。其实,这句简短的话也可以联想到这方面的。因此,在本文中我略去对《论语》的简介和概括性的感想,细谈一下由此句所联想到的与为人和人生境界相关的内容。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年纪较小、为人弟或为人子的人,在家对待父母要孝顺,外出求学工作时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要尊敬;寡言少语,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则以学文”中的“文”是指学习诗、书、礼、义、乐这类古代文献。其中,“寡言少语”结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可以理解为“注意言辞”,“学文”则可以理解为广泛阅读、学习,涉猎各方面知识。 这句话反映了一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敬父母,友兄弟,谨言行,爱众人,亲贤能,做学问,有先后次序,一步一个脚印,渐入佳境1。这是为人最基础的内容,也是人生境界的初始。《礼记.大学》中所提到的“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是类似的。从小事做起,从自我、从家庭做起,一步步地积累,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人生中的任务,才能在未来有所成就。就像一座大楼,地基越深越稳,地面以上的部分就能越盖越高。 1《论语解读》,第8页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01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论语中的修身思想

《論語》中的修身思想 按:《论语》中的修身言论,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显得异常平实;与《中庸》相比,很少有高深玄远之论;与《孟子》相比,则很少关于心灵的直接反省,而多论及品格德行。如果说《大学》、《中庸》都是综论性质的修身之作,那么《论语》则是随感而发式的人生箴言。由于该内容多接近日常生活,对初学者易于理解,因此我们将《论语》放在最前面。下面摘录《论语》有关修身的部分言论并按原书顺序排列。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学而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学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学而第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学而第一》) 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学而第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为政第二》)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修身古文励志名言100句

修身古文励志名言100句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修身古文励志名言100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读论语 看人生 —孔子人生观

https://www.doczj.com/doc/129496369.html,/s/blog_605cf41f0100fgsf.html 读《论语》,学做人(4)——孔子的快乐人生观。 ——生命、健康、快乐—— 生命,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和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从现代生物科学角度看;生物的寿命应该是自身生长期的7倍,人的生长期平均是18年,7 倍就是120年左右,也就是说,人要活过120年才算是寿终正寝。其实,人一般是活不到这个生物寿命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植物能达到?为什么多数动物也都能活到这个生物寿命,而人就不行呢?原因是很多的;遗传、环境、饮食、污染、疾病诸等因素妨碍了人的寿命。生命是宝贵的,俗语说“好死不如恶活”,由此而知,生存之可贵啊!假若一个人忍受着种种疾病的痛苦而活着,生命又是显得多么地悲哀! 生命是宝贵的,那末,呵护生命的就是健康,而呵护健康的又是什么呢?是财富?是名利?是权势?是随心所欲的放纵?不,不。呵护健康的是;人自身的心情、心态、心境,也就是快乐!只有自身快乐了,心情快乐了,种种疾病才会远离你,你的身体内才有足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古《易经》中的阴阳平衡、相生相克、物及必反的道理告诉我们;如果说人体内一种疾病因子的产生,必有相克的因子伴其存在,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像一棵树被砍伤了,树干里会渗出粘汁来保护自身一样,这是生物的本能。就人而言,只有在人的心情快乐状态下,这种相克因子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战胜疾病。例如;癌症是一种令人可畏的疾病,但癌症有其自愈率,统计表明;大约有10%患癌症人在自己根本不知情的状况下自愈了,也就说以前得过癌症现在自愈了。现今很多癌症又是在体验时发现的,原本不知情,一旦告知有了癌症,首先带来的是恐惧、忧虑、紧张和不安,正常的生理防线被突破,心境和生理都进入了异常状态之中。况且现今治疗癌症的医疗;无论是手术、放射、化疗,也都是破坏性、摧残性的手段和方法。人体被七治八治之后,最后化疗又化疗,化化就了了。难怪有人说;癌症病人的三份之一是自己被恐吓死的、三份之一是因疾病而致死的、三份之一是七治八治而折腾死的。此话说得虽然过分了点,但也是不无道理。 快乐是健康的呵护神,心地神悦是健康的保证。那末,快乐又从何而来呢?又怎样才能快乐呢? 读读《论语》看看孔子是怎样快乐的,也许对我们很有启发。 ——孔子的快乐人生观—— 《论语* 学而》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孔子说,“学过了的知识,能经常地温习温习和品味品味,必能得到更新的知识,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你到远方去访友,朋友相聚、促膝相谈,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自己不知别人在说你什么,也不在意听到,也不发怒,毫无怨恨和猜疑,你不就是成了快乐的君子了吗?” 《论语》的编者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及其门生,有子等在编《论语》时,在第一篇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编了,孔子说的让他快乐的三件事; 一是,学习,二是,朋友来了,三是,所知不多。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说”通“悦”的意思。国外有句名言;“最美好的风景在读书中”。当然学习不仅是读书,有着很多很多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学习真的很快乐吗?我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一个辨别对和错、真和假、积累知识的过程。但学习又不是为了单纯

论语、诗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论语》与为人处世

贵州民族大学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与为人处世 目录 《论语》与为人处世 (1) 一、内容概述 (2) 二、理论与方法 (2) 三、扩展讨论与个案分析 (2) (一) 《论语》与交友 (2) (二) 《论语》与处世 (3) 结语 (4) 引用文献 (5)

一、内容概述 《论语》作为中华经典,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道理,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觉得,《论语》是一本指导人,教育人,精华多余糟粕的人生指南。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领悟,同一本指南,不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道理。 二、理论与方法 阅读《论语》译注本,结合维基百科,以及百家讲坛来和间接与孔老夫子面对面的交谈,透过文字,来聆听他的教诲,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解,解读这本中华经典。 《论语》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此篇笔记,从人生,处世,和交友三个方面谈谈从论语中的收获和感悟。 三、扩展讨论与个案分析 (一)《论语》与交友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朋友,无论是所谓的好人还是坏人,都会有朋友。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间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一种是因为兴或趣爱好相投,有共同的生活或者处世理念,在一起像镜子一样,相处的时候好像在观察另一个自己;还有一种是朋友之间的敬仰和敬佩,人总归是不完整的,朋友就像是互相不同的两个半圆,成为朋友就完整了,互相的学习和模仿,使其之间能够更趋于完整。 论语当中写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孔老先生的这句话不难理解,咱们有朋友,还不止一个,当然也会不止一类,归纳来说有两类,益友和损友,六种,友直,友谅,友多闻以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所谓友直,就是说这种朋友正直,勇敢,刚正不阿,充满正气和大义凛然。这种朋友在你怯懦,胆怯,害怕的时候能够激起你的勇气,让你勇敢,果断的做出行为和决定。这是一种好朋友。 所谓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人生在世,谁人能够不犯错。不难发现的,无论是过分的苛责还是严厉的批评,都不如社会,和家人乃至朋友的宽容来的有力和持久。所以,宽容作为一种美德,一种深沉的美德,存在于人世间,存在于社会中,存在于朋友与朋友之间。只有,有了宽容,感情才能持久。有的人说,宽容是否会让我们更堕落,更放纵自己,更加的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其实不然,人都是有一颗向善的心,朋友的行为就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之间的反差,使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来弥补。又像向导一样,指引我们向前,美好的向前。所以,有一个宽容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1

论语诗经名句默写

《论语》名句背诵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7、道不同,不相与谋。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1、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3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

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8.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6、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什么?择其善者而从之。 17、《论语》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18、《论语》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9、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

论语心得之人生之道

人生之道 十五治学 学以致用。只有改变人的行为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只有导致人的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为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种学习才是好的学习。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面临的困惑是过犹不及。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三十而立 立是什么样的担当?内在的立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与自己相融合。学习有两种,一种是我注六经。另一种是六经注我:真正好的学习是融汇了所有典籍之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三十岁是心灵建立自信的年龄。不是与外界形成一种对立,而是与外界融合。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他讲的不是一种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一种提升。 很多事情,不该操心的不去操心,把眼前做好。正如孔子所说: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未知生,焉知死!在你初期学习的时候,先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地学习并进行建立。不用超越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玄而又玄的东西,只有这样一点一点地学起来,到了该立的年龄你才能真正立得起来。三十而立,不是外在的一个社会坐标衡量你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一种心灵标准,衡量你的心灵是否开始变得清明,变得从容不迫。开始对你所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样的一个清冷的冬季,我们视野中的那个孤独的蓑笠翁,他钓的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在冬天能钓上鱼来,而他是为了钓雪而去。超乎功利去做一个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就是立的标准。就是自己认可了我一生的所为有什么样的准则。 四十不惑 人在三十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就是不断的从这个世界上搜集他的资格,他的学习经验、财富、情感、名誉。这些都是在用加法。其实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要到达四十不惑,是要在三十岁之后要用减法生活。就是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学会舍弃。其实我们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都想着要把所有的装饰和家具都摆在里面,等到最后整个家摆得像一个胡同一样,发现没有地方放自己了。这就被东西奴役了。而学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拒绝了。甚至不想挣的钱你可以不受那个委屈了。当敢于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面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打击、缺憾、不再孜孜以求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这样的坐标上建立自己应有位置。中庸之道就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经过二三十岁的辉煌之后,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表现出的淡定而从容。 五十知天命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让自己如何才能合乎天地大道。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种自己的大道之约,在内心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对抗外界。这就是知天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全世界都在夸你的时候,都在劝你的时候,让你往前一步的时候,有人就会在别人的怂恿下在多做一点,但是自己却不会这么做。全社会都在非难你,都在说你做错的时候,你却能够保持内心不

高考必背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高三语文学案 论语·诗经名句背诵 编制:张明国 注意:只是背过不能得分,必须每个字写正确才能得分。 说明:已排除山东近六年考过的诗经·论语中的句子。所列为常见和其它省市考过的名句。 高考必背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高考必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道德讲堂之论语与人生

道德讲堂感悟——论语与人生 纵览人类文明的历史,先进的技术来在西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中国。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最近,我品读了《论语》,自己深受启发,改善了心智模式,借此把一点学习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学《论语》意义所在 在我看来,凡夫度日、觉者度己、圣贤度人。品读孔子的《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能使我们在纷繁万象中拔云见日,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 近代大儒梁濑溟从出世、出世的观点出发,归纳出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曰?逐求?,二则?厌离?,三乃?郑重?,并分别作了深刻阐述。笔者试解析如下: 一是“争名夺利、为我独尊”的人生态度。通常表现为追逐物质享受,以及表面的虚荣,比如攀比吃穿、居所、声色,豪夺金钱、利益乃至地盘等,一面受利益驱使,一面受问题困扰,不断向外索取,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这种思想主要盛行于西方国家,比如欧洲早期的?大帝国?,都是通过战争、掠夺发展起来的,包括近代?一战?和?二战?也是从欧洲打响的。 二是“悲观厌世、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感到人生太苦或过分悲观,对生活没有追求,对大多事物不感兴趣;他们向往极乐世界,不重今生、而修来世,通常信奉宗教。其发源地是印度,所有印度人为宗教而生活。尤其是,现

在基督教、天主教在我国比较盛行,影响力大有超过佛教之势。 三是“郑重生活、实现价值”的人生态度。其特征是,他们立于天地之中,行人间正义,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既全力以赴,又顺其自然。这种思想主要在我们中国,只有中国人才有这种境界,正是儒家思想几千年影响的结果。现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儒家思想倍受推崇,说明外国人更热衷于探寻东方智慧。 不同的人生态度,必然有不同的命运结果。?功利者?永远痛苦迷离、怨怨相抱,为天下所不耻;?厌世者?痛不欲生、修道练佛,失去了人生斗志;唯有郑重生活的人,崇尚道德、秉承大义,过有意义的人生,实现最大价值。 二、在《论语》里学什么 《论语》伟大之处还在于,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哪个民族或哪个阶层,总能在《论语》中找到智慧的结合点。 在论语中学做人。孔子以为,?君子?是善良、恒心、重道德的人,他倡导世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尚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仁?是一切道德的源泉,与人相处时做到融洽和谐,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君子重义──《里仁》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小人?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行礼──孔子倡导周礼,让人们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

从古诗词和诗经论语中为宝宝起名字

从古诗词和诗经论语中为宝宝起名字 丫丫网https://www.doczj.com/doc/129496369.html,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收藏目录[显示]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起名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中国修身100句经典名言

中国修身100句经典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孔子《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孔子《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郭卉艳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药学2012012111 《论语》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共知的,堪称世界名著的人生哲学书。小小的、薄薄的一本《论语》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充满了为人处事的智慧、经世致用的哲理,对人的启迪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关于从政的格言警句,至今对我们大有裨益,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学习和探究的。这也真正的体现了《论语》中的春秋末期的孔子的伟大和睿智。古人曾经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每一则的含义都是引人深思的。其中每则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十分具有魅力。 《论语》主要从十一个方面:修身、君子论、处世、治国、师道、治学、识人、交友、论仁、礼说、论孝进行了讲述。对还是学生的我,处世不深,生活环境比较简单单纯,没有太多的烦恼,《论语》中关于处世方面的道理对我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没有太多的体会;治国之道对我来说又比较大,这是我更不能体会的,但是在治学、识人、交友、论仁、礼说、论孝、修身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初中时我最初学到的是《论语十则》其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对我的学习产生了影响。温习学习过的旧知识,就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也可以做老师了,在学习生活中我就深深体会了这一点。《论语》还主张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论语》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好学不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人非生而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前进的动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停滞于此,不能前进分毫。一个人不能轻易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学习中去理解、感悟,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里谈到,获取知识首先要做到“勤勉”、“好问”。“文”、“行”、“忠”、“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第二境界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老师耳提面命的一点,只有不断的巩固自己学到的东西,

《论语》vs《诗经》古人的必读书

《论语》VS《诗经》——古人的必读书 《论语》VS《诗经》 《诗经》与《论语》可以说是先秦文学的典范。《论语》记载圣哲言行,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宝典,更是指导后世文人学子修身治学的教科书。《诗经》为中国古代诗歌之滥觞,堪称记录先秦社会人文风情的“百科全书”,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直到今天,学界对这两部著作仍然给予高度关注,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学习与研究价值。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你看每年的中高考的名句默写都会有这 两部著作的身影,它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有时间的话,小编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这两本书,篇幅不长,但绝对让你获益匪浅。当然,没时间的话,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两本著作中经常出现在考试名句默写中的句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孔子说:“由啊,教给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译: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译: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译:凡是自

品《论语》悟人生

品《论语》悟人生 从上初中起,我们就开始接触论语,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始终作为座右铭,激励着我们读书学习,思考,孔夫子吧“仁与德”当做自己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为了学习,咦三月不知肉味,论语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教导我们实事求是,“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他也教导我们乐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几千年前,孔夫子以自身的经历给我们总结了一个又一个至理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的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可是,孔子说,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老师给我传授是的血学业是不是及时复习了呢?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形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使我受益匪浅,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是一种自由精神,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这也不能算是孝。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比他们强,具有良好的社会立足的能力,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医院,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儿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是一种谦逊,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一个人要掌握知识,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要好学勤学,不知疲倦的学,并能把俺是惊醒复习当做一件乐事,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虚心拜周围的人为老师,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习者要坚持自我修养,对自己学而不厌,不怕被人不了解,对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学问为乐,对弟子,教导要特别耐心,对所学的东西,应该按时复习,复习的目的在于记住它,加深理解扩大新知,“学”和“思”结合起来,学习时不动脑子,不想问题,就不能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从“温故”到“知新”,中间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在头脑里队获得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推到。缺少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达到“知新”,但是思考有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所得。 品论语,悟人生,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榻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茶是个和气的性子,平和是儒家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愉快。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一点分寸,有一点的品味人生,修养心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过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溶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于祖先,也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