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考题1

思考题1

思考题1
思考题1

思考题:

导论

?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20世纪,人类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但是依然举得了巨大进步。这体现为: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获得长足进步,但仍然给21世纪人类社会遗留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民族宗教矛盾冲突日益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深;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给更多的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主要的机遇和挑战有: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重大任务。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1.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2.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

增强战略思维,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战略来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前瞻谋划、科学把握和正确决策。

3.深刻把握规律、坚定理想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

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第一讲

1、邓小平在1985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

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最为复杂的变化。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重要判断。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五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点为: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世界性共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2.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社会流动性、社会多元化、人口结构、人的观念)3、国家间竞争更加激烈(美国重返亚洲)4.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软实力、文化认同)5.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

2、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外交目标,也被认为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

要保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1世纪以来,世界关系呈特殊性、复杂性

(1)不发达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2)制度安全是核心问题(3)大国快速崛起中的种种安全问题(4)处于国家安全的矛盾多发期(5)地缘安全环境(6)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政治安全问题2、国防安全问题3、文化安全问题4、经济安全问题5、社会安全问题。对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综合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安全为支柱,社会安全为保障,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心在国内,包括要坚决铲除腐败问题。国家安危,匹夫有责,重于泰山。要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3、近代以来,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充满了忧虑和猜疑。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主要特征4.推动建设和谐世界。1、和平发展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和平发展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3、和平发展是由人民意志决定的4、和平发展是对世界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

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特征: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其世界意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一,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第三,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第五,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这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并对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讲

1.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认识当代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深入理

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认识当代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以及重大问题,具有哪些当代意义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把握发展概念基本内涵的理论基础,也是认识当代发展理念、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与变化,而是反映人类进步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基本概念。发展是人类通过实践,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进而实现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基本关系、基本观念及其社会内在结构更新和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中。

如:发展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展要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2.人类发展的实践,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保护自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

又要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的有利环境与条件。针对当代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如何理解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历史根据。

人既是实践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存在。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代代相传、更迭延续。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应该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保护人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当代人类的发展,一定要可持续地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地球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不可能毫无节制地供人类索取。如果人类不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一旦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现在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失去生存发展的条件。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共同维护和管理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是当代人类共同的责任。

3.《共产党宣言》预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预言对于深刻理解当代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其内在统一性,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全面发展是推动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片面发展模式的否定与超越。实现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与历史趋势。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整体协调、全面进步,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强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目的。维护发展的全面性。坚持人与社会双重维度的全面发展,摒弃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与模式,选择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推动当代发展的根本途径。维护发展的均衡性。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发展成果。世界范围的发展要消除南北差距,不同国家和地区内部要消除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维护发展的均衡性,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维护发展的多样性和协调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条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自觉地维护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是推动全面发展的具体途径。人类发展呈现为从低级走向高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片面走向全面的历史趋势。人类发展的进程也在不断印证这个趋势。实现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崇高的社会理想。

4.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结合中国解决发展问题的实践,

深入分析与理解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是关于发展内容的思想,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内容,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协调发展是关于发展内容之间策略的思想。第一个层面是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发展,包括“五个统筹”中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个层面是协调城乡、区域、不同群体或阶层、国内国外等,实质是共建共享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关于发展中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的思想,实质是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概括,就是在当代的发展中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对于解决当代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回答了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

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讲

1、结合当代世界发展,谈谈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着力点。

重要性:1财富分配失衡、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主要产生于人们参与竞争的机会不平等、权利不平等。不平等撕裂了各种社会关系,激发了许多社会问题;2不平等既有对地位、身份、族群、性别、地域、文化的体制性歧视,剥夺了人们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也包括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弱势者要改变困境往往走投无路;

还包括垄断机构选择性的制度安排,资源配置方式的行政性偏好等等;3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当代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制造了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不平等,贫富之间的鸿沟仍在继续扩大。这些差距不但反映

在经济指标上,还反映在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分享信息和掌握话语权的能力上……

4相当部分群体没有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反而处于被排斥的状态;任何社会,受到排斥的群体都会积累起愤懑情绪,因为绝望铤而走险,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着力点:1人口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2就业问题;3贫困问题,更意味着能力匮乏;4犯罪问题,极端事件甚至恐怖袭击时有发生。5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因为处置不当酿成大规模社会冲突;6教育不公平,并由此展开一系列不公平;7精神疾患问题;

2、为什么社会风险治理必须重视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着眼于长远的风险意识和标

本兼治的切实举措?联系中四实际,讨论如何应对各种社会风险。

社会投资是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投资。面对各种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风险治理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的危机处置,必须加强社会投资、民生投入,将被动的“事后”

救济转向主动的“预先”防范,增强责任感,提高人们的工作素质和应变能力,构建预防风险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包容性而不是排斥性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强调包容性要求共同发展、平等参与、共享发展成果;要求发展更具有开放性、普遍性、可持续性,缓解由于发展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发展结果不平衡,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透明、分配合理。发展导向应由经济总量扩张转向提高国民收入,实现民富优先。让经济全球化和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受益。

3、结合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为什么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

对中国来说,促进包容性增长意味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和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以

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各国

经验表明,随着国民收入从中等水平向较高水平的迈进,如果不能摆脱传统发

展模式,很容易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发展不协调不均衡所积累的矛盾

会集中爆发,原有体制机制无法应对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经济社会出现大幅

度波动而陷入困境,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维稳,最重要的就是稳住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公平正

义可期的人心,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

少不和谐因素;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从源

头上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最大限度激发社会

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谈谈如何做到这三

个“最大限度”。

●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而不能照搬他国做法,但由于交往增加可以相互学

习借鉴的也在增加;

●改革不是要强化政府权力,而特别是要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合作关系;

●既要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还要创造条件,使公民真正参与到社会

管理中承担起社会责任;

●改革要为化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提供有效的对话渠道和制度条件;

●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持;

●还应重视与国际的接轨,包括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当代社会问题的共同根源仍然是不平等,特别是机会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

●应对风险社会,必须扩大社会投资

●社会建设的要义,一是实现包容性发展,二是不断完善社会政策,三是加强和创新

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相辅相成,呼唤国家(政府)与社会的有效合作,并要求强化

每个行为体的责任感

第四讲

1、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只有把人与自然

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两个和解”的价值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由自我占有走向全面发展。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前提。二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当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与社会规律的时候,便会由自然与社会的奴隶变成主人,人类便会进入自由王国。

近代以来,工业的力量使自然成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类活动不断使环境“人化”,在环境中实现自己,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历史的性质。(《1844年手稿》)。因此,自然的发展(自然史)与人类的发展(人类史)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共同财产”,“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越来越与安全问题联系起来,环境安全与社会稳定与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安全必须有稳定的环境支撑,环境恶化一旦与民族、种族问题结合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和敏感

社会发展必须克服产生贫困的环境危局,否则极易形成“贫困—盲目开发—环境退化—更贫困”的恶性循环

社会和谐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环境压力往往既是政治紧张甚至武装冲突的起因,也是它们的后果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事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环境利益的介入必然涉及人与

人的关系,这也是马克思环境思想最值得重视的方法论,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不可能脱离一方面改善另一方面

发展与环境必须兼顾,协调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努力克服解决环境问题的观念、制度、技术与合作障碍

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决定了环境责任的共同性和有区别都不可偏废

3、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

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为什么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停滞发展,或者无视气候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是不可取的?

不发展不行!贫困还会造成掠夺性的环境问题;

但是,环境代价太大,使发展不可持续也不行!这两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重要的是,现实的“人”个体偏好时间偏好在所难免,因此有关生态环境的短期与

长期利益、个体与整体利益的矛盾非常深刻

4、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尽快拿出诚意补偿欠债,发展中国家也

要审时度势减缓环境损失,但落实这个原则,从观念到行动困难重重。你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和公众都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环境权益既是个体权益又是集体权益;既是代内权益又是代际权益。公众要求政府提供的,不是良好的环境本身,而是维护环境权益的措施、政策和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环境秩序。

但政府如果为了追求眼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更倾向于靠较低的环境门槛来吸引资本,而这些行为通常又是以“效率优先”或“先发展、后治理”名义进行的,这就出现了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情况。

人们对环境的所作所为,往往会产生外在于市场交易的“外部效应”。许多环境问题,或因产权无法界定,或因价格不合理造成“市场失灵”,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主要是提供激励性的制度安排,通过明晰产权以及价格、税收等手段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但是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干预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机制,或者某些方面的正向措施导致了另些方面的负效果;政府还可能谋求“寻租”,制造新的障碍。

技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却没有充分考虑对环境产生的可能破坏,而且大多数技术也不是为了满足处于发展低端的群体需要的,很容易忽视他们的技术机会。穷人买不起合适的技术,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保护环境的能力就要受限制。

结果一方面,某些技术的过度开发,引发了一些未可预料的、对环境不友好的后果;另一方面,对环境友好的技术则因为短期无利可图,得不到开发和应用。

环境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分散的,但造成的危害却是广泛、积累和持久的,因此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但由于相关各方的立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诚意,往往难以达成协议,或者即使有了协议也会在执行中走样,这就是所谓“搭便车”

问题。

这实际上反映了环境公共品的无奈,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预防“搭便车”的机制,督促各方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这也正是环境文化的内容。

第五讲

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

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结合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理解,深入分析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实质。

2、有观点认为,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

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认识基础和精神基础。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试进行分析。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的思想文化现状,谈谈你对这个论断的理解。

第六讲

1、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

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结合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谈谈当代科技革命的

重大历史意义。

科技革命实质是生产力革命

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生了大的突变和飞跃,而生产力的革命,必然要导致

生产关系的革命。

资本主义的经济在每次科技革命后的繁荣与危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运动的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个50年左右的周期,

每个长周期经历经济增长上升和和下降与物价下降和上升的阶段;

每个长周期的形成和结束,主要由新的科技革命或者重大的科技突破推动,科

技进步与创新创造新的技术经济体系,包括新的关键技术、相关的新产品新产

业、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体系逐渐衰败最终发生经济危机,

从而产生新的技术经济体系。

2、1988年,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

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根据世界历史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结合当代中国的实践,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认识。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科技发展动力正经历着从外部动力为主到内部动力为

主的转换过程,即目前正从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萌生出发展科技的

强烈内在要求,这一内在动力将日益成为发展科技的主导动力。

3、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结合这些新的特征,谈

谈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认识。

新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世界科技创新态势进一步出现新变化。

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更多

依靠科技创新谋求发展新优势。

4、结合中国科技发展实践,分析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障

碍,以及如何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关系。

第七讲

1、对当前资本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国内学者有的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有

的认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有的认为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西方学者则提出了“后资本主义”、“股东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网络资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等多种观点。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谈谈你对当前资本主义所处阶段的看法。

2、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为什么说这些新变化并

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3、自1825年开始直至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以“生产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

危机频繁爆发,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不断地爆发金融危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性质、原因和根源。

第八讲

1、请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分析社会主义在20世纪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尽管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历史作用,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改变了资本的发展逻辑,奠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的广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推动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第三,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支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

第四,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资本主义以强大的压力,迫使资本主义社会改善劳资关系,对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进行某些改良和调整,使劳动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2、对于苏东剧变的原因,国内外理论界众说纷纭。结合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谈谈对苏

东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的认识。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挫折。苏东剧变的原因既有历史原

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从意识形态根源而言,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

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把斯大林模式凝固化,与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

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

根源。

3、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于世界

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创造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实际和中国特色”、“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三者的有机统一和辩证结合。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

强和人民富裕。为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饶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西方列强奴役和封建统治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这些斗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拯救中国发挥了历史作用。

历史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伟大复兴。

2. 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充分展示

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克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僵化的弊端,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摈弃了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积极探索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和乌托邦式的幻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所谓一脉相承性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内在的、本质上的一致性。这种内在的、本质上的一致性体现在:它们都具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共同的价值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共同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它坚持理论的开放性,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理论和发展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解释力和感召力。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4、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分析“两个必然”与“两个决

不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当今世界,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依然处于低潮,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通过对理论、政策、战略和策略的调整,展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其发展现状和总体态势是:在低潮中有局部复兴,在挫折中有部分发展,在外延缩小中有内涵的深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既遵循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是人们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既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又脚踏实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为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空间上:并存性

时间上:继起性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共处中竞争,将是长期态势。

资本主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还将能够包容其生产力的发展。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但资本主义有其致命的局限性。资本具有扩张性、逐利性。资本的逻辑。

2、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既遵循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是人们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只有既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又脚踏实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为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人体解剖学课后答案

人体解剖学课后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2. 系统:若干器官有机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3. 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到躯干的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二、填空题 1.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 3. 细胞 4.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5. 水平面;冠状面;正中矢状面 三、选择题 1. B 2. C 3. C 4. D 5. D 6. C 7. D 四、问答题 1. 列出解剖学常用的一些方位术语。 答:上和下、前和后、内和外、内侧和外侧、近和远、浅和深等。 2. 人体的冠状面、矢状面跟水平面内各包含哪些轴?

答:冠状面内包含有冠状轴和垂直轴;矢状面内包含有矢状轴和垂直轴;水平面内包含冠状轴和矢状轴。 第一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稍向前微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 翼点:颞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蝶骨和颞骨四骨会合而成的“H”形缝称为翼点。 3. 骨盆界线:在骨盆,由骶骨岬经两侧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成的环形线称界线。 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肌、筋膜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斜行裂隙,长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二、填空 1. 骨、骨骼肌、骨连结 2. 颈椎、枢椎、胸椎 3.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 2、7、2 5. 4腰椎、腰椎 6. 4、筛窦后群、额窦、筛窦前群、筛窦中群、上颌窦、蝶窦 7.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8. 额骨、顶骨、蝶骨、颞骨 9. 胸椎、胸骨、12对肋 10. 腹股沟韧带、精索、子宫圆韧带 三、选择题

word练习题一题目与答案

5在已知文件夹中,已有简介.doc文件。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并将结果存盘。 1.对正文进行排版,其中: (1)章名使用样式“标题1”,并居中;编号格式为:第X章,其中X为自动排序。 操作步骤: ⑴把光标定位在第一章前,点击“格式”菜单下的“样式和格式”,在右面的“样式和格式”窗格中右键点击“标题1”,选择“修改”。 ⑵在“修改样式”对话框中选择“居中”点击“样式”选择“编号”。在“项目符号和编号”窗口中选择“多级编号”的最后一种样式,点击“自定义”按钮,出现“自定义多级符号列表”对话框。在“编号格式”中选择“级别”为“1”,设定第1级编号:选择“编号样式”为“1,2,3…”,“起始编号”为“1”,“编号格式”中输入“第1章”,如图1所示。点击确定。 图1 章编号设置 ⑶点击“样式和格式”中的“第1章标题1”并删除“第一章”,在“第1章”和“概况间插入一个空格。 ⑷依次对文章中其它几章的标题按次序进行设置,方法同⑶。 (2)小节名使用样式“标题2”,左对齐;编号格式为:多级符号,X.Y。X为章数字序号,Y为节数字序号(例如1.1)。 操作步骤: ⑴把光标定位在第1章的第一小节前,点击“格式”菜单下的“样式和格式”,在右面的“样式和格式”窗口中右键点击“标题2”,选择“修改”。 ⑵在“修改样式”对话框中选择“左对齐”点击“样式”选择“编号”。在“项目符号和编号”中选择“多级编号”的最后一种样式,点击“自定义”;选择编号格式的级别为2,在“前一级别编号中”选择“级别1”后,“编号格式”中自动出现“1”,在“1”后输入“.”“编号样式”选择为“1,2,3……”,此时“编号格式”中自动出现“1.1.”,如图2 所示,点击确定。 图2 节编号的设置 ⑶点击“样式和格式”中的1.1标题2,并删除“1.1”,在1.1和“的地理位置间插入一个空格。 ⑷依次对文章中其它小节的标题按次序进行设置,方法同⑶。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间苯二酚反应,在酸的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2.α—萘酚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糖在浓的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其糠醛的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3.菲林试剂和本尼迪凯特氏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 O沉淀。它们都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还原成红色或者黄色的Cu 2 4.何谓纸层析法? 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的分层层析法。 5.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纸层析法形成的纸层析图谱上,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影响Rf值的因素有: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6.怎样制备扩展剂? 扩展剂是4份水饱和的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ml和5ml冰醋酸放入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漏斗中的则为扩展剂。 7.层析缸中的平衡剂的作用是什么? 平衡剂起到使纸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使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8.通过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实验你掌握了几种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他们 的原理是什么?

四种: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 (1)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 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2)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3)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色的硝醌酸钠。(4)考马斯亮蓝G250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现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为蓝色。 9.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及其应用的意义?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指导工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10.什么是酶反应的最适PH?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 pH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 PH。PH过高、过低都会使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 11.什么是酶的活化剂? 指能够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提高的物质。 12.什么是酶的抑制剂?与变性剂有何区别?本实验结果如何证明酶的专一性? 指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变性的物质。区别:酶的抑制剂不会使酶发生变性,而酶的变性剂会使酶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酶的专一性证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淀粉和蔗糖中分别加入有活性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后,两者均产生了还原性的糖,与本尼迪凯特试剂反应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而其他的条件下均没有还原性糖的的产生,进而说明了酶的专一性。(答题时可以详尽的描述) 13.何谓碘值?有何意义?

(整理)局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局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下面都列有五个备选答案,根据试题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股骨下端骨折易损伤的结构是:( ) A.隐神经 B.胫神经 C.腓总神经 D.腘动脉 E.腘静脉 2.在股三角尖,位居最前的是: ( ) A.股静脉 B.股动脉 C.隐神经 D.股神经 E.大隐静脉 3. 关于股环,下列哪项正确? ( ) A.为股鞘的上口 B.外侧壁为腔隙韧带 C.后壁为耻骨梳韧带 D.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 E.由腹股沟韧带和耻骨围成 4.腓骨颈骨折易损伤: ( ) A.坐骨神经 B.胫神经 C.腓总神经 D.腓深神经 E.腓浅神经 5. 通过血管腔隙的结构是:( ) A.股神经 B.股血管 C.髂腰肌 D.闭孔血管 E.股外侧皮神经 6.出入梨状肌下孔的结构中,居最外侧的是:( ) A.臀下血管 B.坐骨神经 C.股后皮神经 D.阴部神经 E.阴部内血管 7.在肘窝内,肱二头肌腱内侧有:()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尺侧上副动脉

E.头静脉 8. 穿喙肱肌的神经是( ) A. 腋神经 B.尺神经 C.胸长神经 D.正中神经 E.肌皮神经 9. 穿旋前圆肌的神经是( ) A. 腋神经 B.尺神经 C.胸长神经 D.正中神经 E.肌皮神经 10. 沿胸外侧血管排列的淋巴结是( ) A. 尖淋巴结 B. 胸肌淋巴结 C. 肩胛下淋巴结 D. 外侧淋巴结 E. 中央淋巴结 11.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的淋巴结是( ) A. 尖淋巴结 B. 胸肌淋巴结 C. 肩胛下淋巴结 D. 外侧淋巴结 E. 中央淋巴结 12.不经腕管的结构是:()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指深屈肌腱 D.拇长屈肌腱 E.指浅屈肌腱 13.不穿锁胸筋膜的结构为:() A.胸肩峰动脉 B.头静脉 C.胸外侧动脉 D.胸外侧神经 E.胸肩峰静脉 14.下列哪个结构不穿腮腺? ( )

统计学 补充练习题

第一章补充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 A.脉搏 B. 血型 C.肺活量 D.红细胞计数 E.血压 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__________。 A.性别 B.体重 C.血型 D.职业 E.民族 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 Kg间的20人,大于70 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__________。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 D.二分类资料 E.以上都不正确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 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6.统计量__________。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 E. 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二)A2型:每一道题以一个小案例出现,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__________。 A. 目标总体 B. 研究总体 C. 1份样本 D. 1份随机样本

E. 180万份样本 2. 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__________而言。 A. 180万儿童 B. 每个儿童 C. 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 D. 所有儿童 E. 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二、是非题 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F ) 3.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单位为“千”或“万”时可以取小数值,此时可近似视为连续型变量。(T) 4.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变异。(F ) 5.如果个体间有变异,则它们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F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 (二) 二、是非题 1. 3. 4. 5. 第二章补充练习题 选择题 (一)A1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用频率表计算平均数时,各组的组中值应为。 A. 本组段变量值的平均数 B. 本组段变量值的中位数 C. 本组段的上限值 D. 本组段的下限值 E. (本组段上限值+本组段下限值)/2 2.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以用表达。 A. 直方图 B.直条图 C.百分条图 D. 箱式图 E.复式条图 3.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最新练习题1+答案

一、债券、股票估价(用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10分)某投资者准备从证券市场购买A、B、C三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已知A、B、C三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0.8、1. 2、2。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8%,市场平均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14%。 要求: (1)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别计算这三种股票的必要收益率。(3分) (2)假设该投资者准备长期持有A股票,A股票去年的每股股利为2元,预计年股利增长率为8%,当前每股市价为40元,投资者投资A股票是否合算?(3分) (3)若投资者按5:2:3的比例分别购买了A、B、C三种股票,计算该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必要收益率。(4分) 1、答案: (1)RA=8%+(14%一8%)×0.8=12.8% RB=8%+(14%一8%)×1.2=15.2% RC=8%+(14%一8%)×2=20% (2)A股票的价值=2*(1+8%)/(12.8%-8%)=45 价值大于价格,股票值得投资。 (3)组合的β系数=0.8×50%+1.2×20%+2×30%=1.24 预期收益率=8%+1.24×(14%-8%)=15.44% 二、财务杠杆(先算边际贡献,再算EBIT,再算三杠杆) 1、(5分)某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变动成本率70%,全部资本300万元,资产负债率55%,利率12%,固定成本100万元。要求:计算经营杠杆率、财务杠杆率和总杠杆率。 答案及解析: DOL=(500-0.7×500)/(500-0.7×500-100)=3;(2分) DFL=(500-0.7×500-100)/[(500-0.7×500-100)-(300×0.55×0.12)]=1.66;(2分)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题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题答案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答;电泳时点样端应靠近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为8.6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作用,为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3.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的电泳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8.6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4.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因素?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对同一种物质来讲Rf是一个常量。 5.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吗?一般用什么试剂?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去掉引起盐析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解;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6.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7.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沉淀和变性有什么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

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或任一局部在标准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它们是 ,,。 2、按照解剖学姿势,近颅的为,远颅是的为。 3、腹部由两条纵线及两条横线分为9区,它们分别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胸骨线是 A、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B、胸骨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C、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D、胸骨外侧缘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2、对于胃的粘膜层,最能表达其与其它层次的关系术语是:() A、上、下 B、前、后 C、内侧与外侧 D、内和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剖学姿势不因人的姿势改变而改变。 B、无论是倒立还是睡势,足底是下,而头顶是上。 C、水平面就是横切面,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也是如此。 D、内侧与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人体正中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空性器官 A、多呈管状或囊状。 B、管壁通常分为4层或3层。 C、管腔口径可在神经或体液调节下发生变化。 D、粘膜内常有腺体。 (四)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冠状面 3、解剖姿势 (五)问答题 1、请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2、上、下 3、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 (二)单选题 1、C 2、D 3、C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四)名词解释 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五)问答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人体有四种组织,它们是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某个器官,完成一定功能。由几个器官参与构成一个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特定功能,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等构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人体是更为复杂的富有情感的有机体。 第二章骨学 二、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骨按部位可分为、和三部分;按外形分为、、 和四类。 2、颅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_________。 3、长骨呈状,两端较,一般都有光滑的,体又称,内部容纳 ,中部有1~2个通向髓腔的小孔叫。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和。 5、骨内在的可改变其形态结构的特性叫。 6、颈椎的一般形态特点是、、。但第、、 颈椎形态较特殊。 7、胸椎的侧面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棘突,伸向。 8、腰椎的椎体,棘突为,呈位,伸向后方。 9、胸骨角在______骨,横突孔在______骨,大转子在_______骨上。 10、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包括。 11、肩胛骨前面凹陷叫,后面的高嵴叫,其上、下分别有、;外侧角的浅窝叫,其上方的突起叫。内侧角平,下角平。 12、髂骨分和两部。髂骨翼上缘叫,最高点平对,前后端的突起分别叫和;内侧面前部称,其下界的骨嵴叫。 13、下颌骨体的结构有、、;下颌支的结构有、、、 。 14、颅中窝的孔裂包括、、、。 15、颅后窝的孔是、;沟是、;门是向内通;坡是 ,向上与相续。 16、颅的侧面的门:;弓:;窝:、;点:。 17、颅的前面有两深窝叫,孔叫。 18、骨性鼻腔前口是,后口称;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它由和的垂直板构成。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和三条。 19、鼻旁窦位于内,含,与相通,它们包括、

第三章补充习题(1)

第三章补充习题(一) 1. 为了使输出结果为4, 执行以下程序时给a和b输入的值应满足的条件是。 #include void main() { int s,t,a,b; cin>>a>>b; s=1,t=1; if(a>0)s++; if(a>b)t++; else if(a==b)t+=s; else t=2*s; cout<b B. aa>b 2. 若a,b均为int型变量,且a=100,则以下关于for循环语句的正确判断是。 for(b=99;a!=b;++a,b--) cout<<“----\n”; A. 循环体只执行一次 B. 死循环 C. 循环体不执行 D. 输出---- 3. 对于如下语句序列 int a = -1; for(; a<5; a++) { a=a*(a+1); cout << a << "\t";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or是死循环 B. 输出0 C. 输出0 2 D. 输出0 2 12 4. 下列循环执行次数为。 int i=1; while(i<10); cout<<(i=i+2)<

生物化学实验题目

实验一胆固醇的提取2012-11-15 16:20:00 生物师范班题目 1.比色法测定样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被测样品必须要有颜色。 2. 胆固醇含量在多少范围时,与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400mg/ml范围内。 3.在提取胆固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加无水乙醇? 促使蛋白质沉淀。 4.在试管中加入1ml磷硫铁试剂,会产生什么现象?(至少写2点) 产生紫红色化合物。产生热量。 5.在无水乙醇中加磷硫铁试剂时,正确的加法是什么?将产生什么现象?请准确描述 该现象。 沿管壁慢慢加入。溶液分层。上层是无水乙醇,下层是磷硫铁试剂。 1. 胆固醇提取过程中,无水乙醇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 目的是使蛋白质以分散很细的沉淀颗粒析出。 2.我们用比色法测定胆固醇含量的仪器名称是什么? 分光光度计 3. P-S-Fe试剂配置时,能用稀硫酸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FeCl3本身是亲水性物质,稀硫酸中含有水,会降低P-S-Fe试剂的浓度,从而导致反应不能发生。 4.请简述移液枪的使用步骤。 根据所要吸取的溶液的体积选定合适量程的移液枪。 调好量程。 插枪头。 吸取液体。 将移液枪的量程调至最大。 5. 请简述0.08mg/ml胆固醇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 准确称取胆固醇80mg,溶于无水乙醇,定容至100ml 将贮液用无水乙醇准确稀释10倍既得。

实验二总糖和还原糖测定2012-11-15 16:20:00 生物师范班 1. 请写出还愿糖与非还原糖结构的不同之处 拥有自由的醛基和酮基 2. 对没有还原性的糖,用什么方法进行糖含量的测定? 酸水解的方法将非还原性的糖降解呈还原糖。 3. DNS之所以能和还原糖反应,是因为其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 硝基 4. 如果将DNS和其与还原糖反应的产物同时进行比色,谁的A值更大?为什么? 产物的更大,因为产物生成棕红色,颜色越深,吸光度越高。 5. 还原糖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离心两次? 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还原糖全部提取出来。第二次洗涤沉淀。 海洋技术班 1.单糖都是还原糖吗?为什么? 是的,因为有自由醛基和酮基 2.为什么能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量? 因为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 3.DNS的全称是? 3,5-二硝基水杨酸 4.总糖提取过程中,碘液的作用是什么? 确认淀粉水解完全。 5.请简述标准曲线的作用。 通过标准曲线来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练习题一答案

计算练习题一 1、某班分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在统计学考试中,甲小组平均成绩75,?标准差为11.5,乙小组成绩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乙小组平均成绩;(2)、比较两个小组平均成绩的代表性 2、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单价为80元,甲企业有工人300人,乙企业有工人600人,丙企业工人数为400人,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该公司的人均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 (2)若各企业的人均产量都与丙企业相同,公司可增加多少产量和产值? (3)若各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甲企业的水平,则公司节约多少资金? 3、A、B两班工人有关资料如下: (2)比较哪个班职工平均年龄更具代表性。 4、某乡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 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比较分析那一个村的生产经营工作做得好,并

简述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5、某县某服装店的销售额与该县服装社会零售额历史统计资料如下: 单位:百万元 要求:用SPSS 进行计算并解释相应的结果 (1)指出商店销售额与服装社会零售额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 (2)写出商店销售额与服装社会零售额的回归直线,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 (3)对模型的拟合效果及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讨论。 (4)已知该县2012年服装社会需求额预测值为45百万元、试预测该店2012年的销售额 6.根据下列资料编制直线回归方程Y=a+bx 和计算相关系数r ,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并预测当x 为 3时,y 的值。∑XY=146.5,∑X=12.6, ∑Y=11.3,∑X 2 =164.2,∑y 2 =134.6, n=6 7、已知某企业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相关系数; ⑵.建立回归直线方程(产量为自变量),并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多少元。(用SPSS 进行计算并分析) 8、为估计每个网络用户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是多少,采用随机重复抽样抽取了256个网络用户组成一样本,得样本均值为7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小时。 (1)试以95%的置信水平,建立网络用户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区间估计。 (2)在所调查的256个网络用户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用户为90个。以95%的置信水平,建立年龄在20岁以下的网络用户比例的置信区间。 9、工商部门对某超市经销的小包装休闲食品进行重量合格抽查,规定每包重量不低于30克,在1000包食品中随机重复抽10%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 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 2、层析; 3、透析;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5、蛋白质变性; 6、复性; 7、Tm 值; 8、同工酶; 9、Km值; 10、DNA变性;11、退火;12、增色效应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 A、双缩脲反应 B、凯氏定氮 C、紫外吸收 D、羧肽酶法 2、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A、葡萄糖——Molish反应 B、胆固醇——Libermann-Burchard反应 C、色氨酸——坂口(Sakaguchi)反应 D、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3、Sanger试剂是() A、苯异硫氰酸 B、2,4-二硝基氟苯 C、丹磺酰氯 D、-巯基乙醇 4、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215nm B、260nm C、280nm D、340nm 5、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色氨酸的吲哚基 B、酪氨酸的酚环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半胱氨酸的硫原子 6、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在一定pH值条件下所带的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7、蛋白质用硫酸铵沉淀后,可选用透析法除去硫酸铵。硫酸铵是否从透析袋中除净,你选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检查() A、茚三酮试剂 B、奈氏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Folin-酚试剂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一级结构改变 B、亚基解聚 C、空间构象破坏 D、辅基脱落 9、用生牛奶或生蛋清解救重金属盐中毒是依据蛋白质具有() A、胶体性 B、粘性 C、变性作用 D、沉淀作用 10、有关变性的错误描述为()

人体解剖学重要简答题加习题答案

1. 参与呼吸运动的肌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肋间外肌: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降肋助呼气膈肌:胸腔容积扩 大,助吸气。 2. 膈肌有哪些孔裂?各有何结构通过主动脉裂孔:主动脉何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 孔:下腔静脉通过。 3. 食管的3 个狭窄各位于何处?距中切牙的长度是多少第一个狭窄: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个狭窄: 食管和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个狭窄:食管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4. 简述胆汁的产生及排除途径(以组织学、解剖学的知识说明) 肝细胞分泌胆汁T胆小管T小叶间胆管T左、右肝管T肝总管T胆总管T十二指肠大乳 头T十二指肠 胆囊管 5. 简述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结构特点,说明为什么气管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较细而长(平均长4-5cm)走行稍倾斜 右主支气管:较粗而短(平均长2-3cm)走行近垂直,所以气管内义务易坠入右主支气 管。 6. 简述呼吸膜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组织 功能:是肺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7. 肺泡上皮细胞由几种细胞构成?各有何作用 I型肺泡细胞,提供大而薄的气体交换面积 n型肺泡细胞,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的功能。 8. 简述过滤膜的组成及功能组成: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促细胞裂孔膜3层结构功能:犹如过滤器,形成 原尿。 9. 出入肾门的主要结构有哪些自上而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由前往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 盂。 10. 说明旁观三角的位置、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位置:在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间的一个三角区域结 构特点:由于缺少粘膜下层组织,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表面始终保持平滑状态 临床意义: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11. 输尿管有哪些狭窄,有什么临床意义第一个狭窄:输尿管起始处第二个狭窄:与髂血管交叉处第三个狭窄: 穿膀胱壁处这些狭窄为尿路结石易于嵌顿处。 12. 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子宫圆韧带:使子宫呈前倾位子宫 主韧带:防止子宫下垂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 13. 从上肢头静脉内插入导管,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右心房

生物化学实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分配层析法电泳同工酶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比活力 二、填空题: 1.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和。 2. 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其活性大小以来表示,当CAT与H2O2反应结束,再用测定未分解的H2O2。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化学聚合法一般用来制备_____________胶,其自由基的引发剂是,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光聚合法适于制备大孔径的_________________胶,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4.层析技术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使用离心机离心样品前,必须使离心管__________且对称放入离心机。 6. 米氏常数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表示E对S的亲合力愈,Km愈大,表示E对S 的亲合力愈。 7. 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热,注意预热及样品槽空时必须_________(打开、合上)样品池翻盖。 8. 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密切相关。 9. 纸层析实验中,____________形成固定相,____________流动相。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两者就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和。11. 层析技术按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4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三个不连续及三种物理效应。 3、试分析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3、分配层析法: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解剖学题库答案加解析

1 解剖学题库 答题指南: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男性生殖腺是 A.睾丸 B.附睾 C.前列腺 D.精囊 E.尿道球腺 2、男性生殖器输送管道不包括 A.附睾 B.尿道 C.睾丸 D.射精管 E.输精管 3、不属于男性内生殖器的是 A.前列腺 B.尿道 C.睾丸 D.尿道球 E.尿道球腺 4、关于睾丸的正确描述是 A.全部被鞘膜包裹 B.内侧面邻附睾 C.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D.下端连于输精管 E.上端连于精索 5、关于睾丸的正确描述是 A.位于阴囊内,属外生殖器 B.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 C.完全被包裹在睾丸鞘膜腔内 D.后内侧有附睾相贴 E.精直小管出睾丸缘上部进入附睾 6、睾丸鞘膜 A.来自腹膜 B.分为壁、脏两层,在睾丸前缘相移行 C.鞘膜两层之间的腔内容纳睾丸 D.又称睾丸引带 E.以上全不对 7、分泌雄性激素的是 A.间质细胞 B.精曲小管 C.睾丸纵隔 D.白膜 E.附睾管 8、生成精子的结构是 A.精曲小管上皮 B.睾丸网 C.间质细胞 D.精直小管 E.附睾管 9、何者与精子的排出无关 A.附睾 B.输精管 C.射精管 D.膀胱 E.尿道 10、附睾的描述,何者不对 A.附于睾丸的上端及后缘偏外侧 B.可分为头、体、尾三部 C.附睾管产生精子 D.可分泌液体促进精子成熟 E.可分泌液体供给精子营养 11、关于睾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后缘为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部位 B.精曲小管上皮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睾丸上端被附睾头遮盖 D.后缘白膜增厚,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 E.从睾丸网发出12~15 条睾丸输 出小管进入附睾 12、下列管道中,无明显狭窄者为 A.男性尿道 B.食管 C.输卵管 D.输精管 E.输尿管 13、关于附睾的正确描述是 A.呈现新月形,紧贴睾丸的上端前缘 B.附睾尾向上弯曲移行为射精管 C.睾丸输出小管进入附睾后,弯曲盘绕形成膨大的附睾头,末端汇合成几条附睾管 D.附睾管迂曲盘回而成附睾体和尾 E.附睾除暂存精子外,还有产生精子和营养精子的作用 14、输精管的描述,何者错误 A.在精索内,位于其它结构的后内侧 B.经输尿管末端前方至膀胱底的后面 C.末端于精囊内侧膨大成壶腹 D.与精囊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 E.输精管第二部全部位于精索内,称为输精管皮下精索部 15、男性输精管结扎常选部位是

概率论练习题第二章补充题1答案

第二章补充题一答案 1.e 21 2. 2-55!2e 3. e 11- 4. ?? ???≤>=-0 , 0 0 , 2)(2y y e y p y π 5.(1)1=A (2) e 2-1 6.(1)1=b (2) ?????????≥<≤<≤<=2 ,121,1-2310,20,0)(2 x x x x x x x F (3) 2ln 31+=EX (4)()22ln -2ln 3 2-3641=DX 7. 21 +=μe EX 8. ?????≤>=1 , 0 1 , 1)(2y y y y f 9.(13-14)(1) 79;(2)14 3 10.(13-14) (1)21=C ;(2)2π=a 11.(13-14)分布律 ()45.0)55.0(1?==-k k X P , ,3,2,1=k ; ()31 11 ==偶数X P 12.(13-14) 10≥n 1. ??? ??61,10~B ξ 2.(1)61=C (2)31 (3)?????????≥<≤<≤<=1 ,110,6501-,611-,0)(x x x x x F 3.(1)()010.,100~B ξ (2)1=ξE (3)99.0=ξD 4.(1)1=C (2)e 1 (3) ???≤>=0 , 0 0 , -1)(-x x e x f x 6. ()1-ξξξD E P ≤≥ 7. ()10-150 1015e k X P k k ∑=≈≤=0.95126

8.(1) ??? ??94,2~B ξ (2) ?????????≥<≤<≤<=2 ,121,816510,81250,0)(x x x x x F 9. ()6.0,5~B X 10. 3 2=a ,31=b 11. 32440 12. 32 13.(1) 1=a ,21 6=??? ??<πX P (2) ?????<<=其他 , 0 20 ,cos )(πx x x f (3) 1=EX (4) 3-π=DX

动能动量练习题1带答案

力学经典习题练习 姓名 学号 1.如图甲所示,金属块A 从长板车B 的左端滑向右端,金属块A 与长板车B 的全程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 所示。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地面阻力不 计。则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 ①A 的质量就是1kg,B 的质量就是5kg ②长板车B 的长度就是1.1m ③金属块A 从长板车B 相互作用时间就是1s ④金属块A 从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1、5N 以上判断正确的就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③④ 2.一根长1m 的细绳下端挂着一个质量M =1.99kg 的木块。一质量为m =10g 的子弹以v 0=400m/s 的水平速度击中木块且未穿出。取g =10m/s 2,求: (1)木块获得的速度; (2)木块上摆的高度; (3)子弹对木块做的功; (4)系统机械能的损失; (5)木块摆回平衡位置时,受到绳的拉力。 3.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 =0、10 。 图甲 205 00 图乙 11

若m A =1kg,m B =2kg,两者相距s =14.5m 。原来B 物体静止,A 物体受一定的水平冲量作用后以初速度v 0=15m/s 向B 运动,与B 发生正碰后B 滑上一半径R=0.5m 的光滑半圆轨道,且恰好能过轨道的最高点。不计A 与B 相互作用的时间,求: (1)碰后B 物体的速度。 (2)碰撞过程中B 对A 做的功。 (3)碰撞过程中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损失。 4.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内壁光滑的半圆弯管与水平管与光滑水平地面相切,管的半径为R ,小球A 、B 由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m,开始时,A 球靠在墙边,A 、B 处于静止状态。小球C 的质量为m ,现C 以某一初速度由水平管进入弯管,然后,与B 正碰,碰后速度相同,但不粘连,最后,C 球恰能返回水平管道。求: (1)C 球初速度v 0; (2)A 离开墙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此时B 球没有进入弯管)、 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平板车,在车上的左端放有一木块B 。车左边紧邻 s v 0 A B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正常人体解剖学》-思考题答案+完整

正常人体学(上)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矢状面:即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2.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具有的反应能力或特性 3.内环境:(人体绝大部分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细胞直接的生存环境是细胞外液,故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5.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 6.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 二、问答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①新陈代谢②兴奋性③适应性④生殖 2.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细胞、组织的代谢不断消耗营养物质,产生代谢产物;而机体通过消化道不断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又通过肾脏不断地将各种代谢产

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随尿排出,从而维持内环境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P5最后一段任取一个例子)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①神经调节: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限 ②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广泛而持久 ③自身调节: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小,其生理意义不及神经与体液 调节,但是对于局部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调节 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4.试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 答: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由线粒体提供,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2.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而形成的球状小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3.骨单位:又称哈弗氏系统,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内起支持、营养作用的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