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莲说(学案)

爱莲说(学案)

爱莲说(学案)

巨子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科)学案

7、《列夫·托尔斯泰》

时间:2017.09.23 编号:022主备教师:刘勇学生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品味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及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

重难点:学习对托尔斯泰进行细腻而夸张的肖像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同学们自行搜集斯蒂芬·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资料写在下面:

斯蒂芬·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

2、解释词语

粗制滥造:黯然失色:

藏污纳垢: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无可置疑:

二、整体感知。(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精读第一部分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精读第二部分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提升】:

欣赏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你觉得人物肖像描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写一段人物肖像描写,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些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这样开头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

(2)作者是分几层写出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的?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意?

(4)综合文段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长相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掌握作者信息,了解“说”的特点;识记文言词汇,掌握本文运用的 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品析课文,体味文章内涵。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学习重点】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理解以花喻人的含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菡萏……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2.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一般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 二、预习自测: 1、《爱莲说》,作者 (1017-1073) ,字,(朝代)哲学家、文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本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写下来并抄写2遍) 蕃.淤泥 ..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噫.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结合课下注释,弄懂重点词的解释并掌握) 可爱者甚蕃.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亵.玩焉隐逸 .. 君子 ..噫.菊之爱 ...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1. 听老师范读,要求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个别示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二)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作者是从和两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 2、“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莲花的外形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五单元 荷专题 爱莲说 导学案

五单元荷专题 爱莲说导学案(一课时) 学校:天星二中姓名:范厚强年级:七编制:审核:【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 2.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元公”是周敦 颐的谥号。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2.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 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闲暇时,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自主学习】 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合适,应当 答案: 2.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枝:名词用作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3.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 2 ) 【合作探究】 走进文本 (1)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 答案: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案: 总结归纳 【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2)自.李唐来(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5)濯清涟而不妖.( )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知识讲解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2)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 (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 (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芳名远播 气质风度:亭亭净植:象征君子清高的美好姿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6.第一段中,作者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衬托对莲的喜爱? 用“晋陶渊明独爱菊”正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对莲的喜爱之情。 7.作者把“莲”和“牡丹”对比,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8.作者分别以三种花比喻哪三种人? 菊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逐功名富贵的人;莲比喻君子。 9.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么一种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0. 结尾三句话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像陶渊明一样能够保持独立人格的人日益稀少的惋惜。 “莲之爱”句包含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牡丹之爱”句包含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批判。11.作者在文章结尾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 2、加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 (3)亭亭净植植:(4)后鲜有闻鲜: (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 (8)晋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 3、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本,是入题的准备。 2.“晋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一个“独”字写出了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 强调喜爱牡丹的人数之多。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栾城五中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短文两篇》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

页 1 第 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爱莲说》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爱莲说》复习学案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淤.泥()濯.()涟.()亵.()逸.()噫.()鲜.()蔓.()予.() 2、按原文填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予谓菊,;牡丹,;莲,。 3、《爱莲说》选自,作者是,字, 朝的家。 4、“说”是,用来。。 5、给下列加点词语释义: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 宜.乎众矣:陶后鲜.有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隐逸:宜.乎众矣: 噫:君子 6、翻译下列各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简答题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应的句子)思考:它们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提示: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为什么? 4、作者爱莲,为什么又写了菊和牡丹? 5、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作者借莲花的形象来象征君子,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三、综合检测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本文的主旨句是: 3、列举写莲的诗句: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讲解托物言志的立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立意技巧的概念; 能力目标:解读《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莲花喻君子;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随着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变化,会见着不同的花。世界被花草点缀。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爱 花原因吗? 是的,每个人对花草都是有感情的,有没有哪个同学喜欢莲花的呢?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 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 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 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 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研读 1、同学们找一找,周敦颐是怎么描写莲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3、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5.作者怎样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爱莲说》导学案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题: 爱莲说 课型: 预、展、反 备课日期: 20120220 班级: 小主人姓名: 爱莲说【周敦颐】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我的农场我经营】 一、交流引读(5分钟) 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 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38分钟) 1、读一读: ①诵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妖. ( ) 蔓.( ) 枝.( ) 益.( ) 亭亭.( ) 净植.( ) 亵.玩( ) 焉.( ) ②朗读指导: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 、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 君子( ) 噫( ) 鲜( ) 宜乎( ) 者也( ) 3、小组朗读,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4、试着口头翻译全文。 三、归纳小结(2分钟) 第二课时 展示课【我的精彩我做主】 一、抽测(6分钟) 字词积累 二、背诵(6分钟) 小组背诵接龙 三、展示(30分钟) 1、问题情景一: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读一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1): 、 、 (2):

爱莲说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5月4日 《爱莲说》导学案 主备人:李进朝审核:吉留锋徐耀祖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导入: 2、题解、作者简介: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2分钟) 1、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4分钟) 蕃fán 濯zhuó清涟lián 蔓màn 亵xia焉yān 鲜xiǎn 2、试译短文,掌握下列词句。(8分钟) 蕃独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植亵君子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三、自读思考。(7分钟)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8分钟) 1、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以“爱”字为线索,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三次写到菊花和牡丹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15分钟)(共计25分,20分为堂清分数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可爱者甚蕃.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陶后鲜.有闻鲜出淤泥而不染染 亭亭净植.植濯.清涟而不妖濯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①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语句 是,。 ②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语句 是,,。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 六、反思:

最新爱莲说学案

《爱莲说》学案 主备人:岱老师 第一部分预习作业 一、解题并了解作者 1、本文作者(1007-1073) ,字茂叔,(朝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周敦颐()甚蕃()淤泥() 濯()清涟()不蔓不枝() 亵玩()鲜有闻()噫() 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濯清涟而不妖。()④不蔓不枝() ⑤香远益清()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⑦陶后鲜有闻()⑧宜乎众矣()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二部分课堂练习 一、根据课后注释及补充注释试逐段翻译全文。 ①之:助词,的②甚:很③予:我④独:仅,只 ⑤染:沾染⑥益:更加⑦谓:认为⑧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二、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蕃”通“”意思是: 2、一词多义(指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 出远 不复出.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爱者甚蕃水陆草木之.花 可之 不可.亵玩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古今异义 A、陶后鲜有闻鲜古义:今义: B、亭亭净植植古义:今义: C、宜乎众矣宜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用法。)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哪些句子是判断句,哪些是倒装句。)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莲,花之君子者也③牡丹之爱 ④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⑤莲之爱⑥菊之爱

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讨论、交流式 1、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著名哲学家。著有《》 2、字词积累番()淤()濯()亵()噫()颐()逸()鲜()释义:独:予:染: 益:宜:众: 3、整体感知:(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为什么作者独介绍莲花呢? (2)作者对莲花是赞美?是为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的?(3)“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那么本文的“说”又台何理解呢? (4)本文写莲,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4、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这些语句的比喻意义 5、作者极力赞美莲之后,将菊、牡丹、莲拟人,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言志,那么作者言的什么志? 作业,1、《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赞美莲的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又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在污浊环境中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体态、香气上突出了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写莲清高、比喻君子态度严肃不可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文章中的哪一句?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7、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8、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而写句话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9、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 1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12.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 13.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有何不同? 14.分析“‘菊之爱”有那两层含义? 15.归纳本文主旨: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用(),()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诗中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个献身精神。 最佳答案推荐答案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 编写谢明贵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图片展: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板书课题及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f di yum zhu 6 q in cn ye man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 t in g j in gzh 1 xi e w(ti y ai 亭 净植 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 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 烈讽刺 5、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 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 同于世zh 1 y I 益 t ing

《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 解映衬手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3、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自主学习 《陋室铭》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 ⑤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 ⑧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工具书,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7.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力求读出韵味。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讨论,研读赏析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爱莲说》学案

姓名 班级 以诚信品质查学习得失,凭执着精神获成长自信 十堰外国语学校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 学案 第 1 页 共 2 页 2015年5月25日 . 《爱莲说》学案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说”是一种 的文体,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哲学家。 2、翻译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 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 、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 、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 A.标题《爱莲说》的意思,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之生存环境的交代,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天 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形态美——里外贯通,外表挺直,清香四溢,表现 了莲的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借菊花从正面衬托,借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 B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C .《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 D .《爱莲说》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 A .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 .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 .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 .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7、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 A .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 .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 .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 .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8、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 A .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 .以莲自诩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 .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 .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9、“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10、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11、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 12、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13、文中提到的三种花,你喜欢哪种花?为什么?

(完整版)《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5.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宋代著名_________。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2、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 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重点字词解释 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君子者也。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理解性默写 1、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或形容洁身自好,却不以此媚人的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或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威武不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容资质美好,美名远扬或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美名远扬的句子: __________ 7、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端庄、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 8、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或用感叹语气写出作者对当时不正当世风的批判态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 9、文中既点明本文中心又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_________。 10、写出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或为人虚心正直,特立独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 4、文中写到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