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2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2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2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23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

●课标解读

1.运用图解法,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概括并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陆不断扩大赴台旅游开放区域和组团旅行社的数量,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10人降至5人(即可成行),在台湾停留时间从10天延长至15天,台湾旅游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台湾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101大楼、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风光无限,不愧为“祖国的宝岛”。思考: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2.通过案例分析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2.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

区别。(重难点)

3.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

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

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这种说法不全面。“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只强调

旅游资源的类型

分类概念内容意义

自然旅

游资源

又称自然景观,是在自然

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

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

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

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

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

要意义

人文旅

游资源

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

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

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

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

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

设施

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

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

的意义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什么联系?

【提示】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①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观赏、餐饮等建筑;②前人观赏自然旅游资源时往往留下文化艺术景观(碑刻、字画等)。例如,我国西湖湖面广阔,三面环山,在湖光山色之中,经过历代的人工修建,形成了“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著名景观。西

旅游资源的特性

特征表现

多样性

内容上的多样性、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非凡性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吸引的空间范围越广,开发价值越高可创造性

一是使最初并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的事物和因素逐步成为旅游资源;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建设和创造旅游资源永续性

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但是,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3.北京故宫、南京中山陵等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这主要体现了这些旅游资源的什么特性?

【提示】非凡性。北京故宫、南京中山陵每年都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说明旅游者的数量大、范围广,从而说明这两处旅游资源的非凡性突出。

旅游资源的类型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可把旅游资源分为哪几类?每类的核心景观是什么?

【提示】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可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其核心景观分别是地貌景观和建筑景观。

2.许多著名旅游胜地既是自然旅游资源,又是人文旅游资源。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提示】对。因为一些著名旅游胜地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巧妙结合的典型,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又是文物古迹荟萃的地方,故这句话是正确的。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

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

存在

形式

具体形式存在

除具体形式存在外,同时还以一种精神

文化的形式出现在旅游区内,以一种气

氛笼罩着旅游区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

健身旅游等

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

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天文奇观、

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等

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

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

意义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

重要意义

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人文的)

旅游方面

分类

及举

地文景观:路南石林建筑景观:巴台农神庙天象与气候景观:松花江的雾凇遗址遗迹:自由女神雕像

水域风光:尼亚加拉瀑布人文活动:傣族泼水节

生物景观:黄山迎客松旅游商品:纪念品

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由自然地理要素形成或组成的景观,它很少或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石、流水、云雾、飞瀑等,其中地貌景观是自然景观的核心。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并建立在一定的自然背景之上的景观,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烈士陵园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景观的核心。人文景观除了以具体的形式存在外,同样还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出现在旅游区内。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景观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填代码)

(2)把上图7

文化艺术景观

生物景观

人文活动

地文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

建筑景观

水域风光

【思路点拨】

人文旅游资源,并考查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解析】从图中看,吉林雾凇、华山、长江三峡、西双版纳植物均属于自然景观,其中西双版纳植物属于生物景观;吉林雾凇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属于天象与气候景观;华山属于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而形成,属于地文景观;长江三峡属于水域风光。而平遥古城、藏族的晒佛节和敦煌莫高窟均属于人类建筑,都属于人文景观。其中平遥古城属于建筑类景观;藏族的晒佛节属于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庆祝活动,应属于人文活动;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应该为文化艺术景观。

旅游资源的特性

1.旅游资源有哪些共同的特性?

【提示】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

2.为什么说非凡性是旅游资源的本质特性?

【提示】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吸引力是由旅游资源的非凡性决定的,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3.不同的旅游资源还有哪些特有的特性?

【提示】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创造性和可变异性。

创造旅游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考虑所创造的旅游资源是否具有非凡性,避免兴建与邻近地区题材相近的人文景观;

(2)是否有市场需求;

(3)是否与周围的自然、文化环境协调统一;

(4)开发要采取怎样的主体形式、规模等。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前广州市旅游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开幕,广州旅游业将迎来新的高潮。预计今年旅游业总收入将首次超过 1 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材料二下图为亚运会自行车轮滑馆

(1)为什么说亚运会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2)亚运会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性中的(填序号)________。

①多样性②非凡性③永续性④季节性⑤地域性⑥可创造性⑦可变异性

(3)亚运会自行车轮滑馆将成为广州新的旅游资源,这体现人文旅游资源所特有的旅游特性是( )

A.多样性B.非凡性

C.可创造性 D.永续性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知,该题组主要考查的是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的特性。广州亚运会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所以考查的主要是人文旅游资源的特性。

【解析】第(1)题,亚运会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看其是否具备两个条件,即有吸引力和有效益。从材料可知,亚运会既能吸引人参观,又能产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益。第(2)题,亚运会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可变异性的特点。第(3)题,可创造性只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

【答案】(1)从参观人数可知亚运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其带动旅游业发展可知亚运会可产生很高的社会、经济等效益,因此具备成为旅游资源的条件。

(2)①②⑥⑦(3)C

[图表展示]

教材P15图2.1 旅游资源的分类

[解图精要]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自然旅游资源构景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地位;人文旅游资源构景的重要标志是建筑景观。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人文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图表应用]

1.一般说来,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地位的是( )

A.生物景观B.水域风光

C.天象与气候景观 D.地文景观

【解析】地文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多数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答案】 D

2.按旅游资源的分类,神女峰、小三峡猴群、大昌明清建筑群、巫山锣鼓和民歌一般可划分为( )

A.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

B.水文景观、地文景观、风土民情景观、建筑景观

C.水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D.地文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

【解析】神女峰和小三峡猴群都为自然旅游景观,神女峰属于地文景观、小三峡猴群为生物景观,大昌明清建筑群、巫山锣鼓和民歌为人文旅游景观,大昌明清建筑群为建筑与设施、巫山锣鼓和民歌为人文活动中的民俗风貌。

【答案】 A

教材P14活动

【点拨】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二是具有一定的效益性。旅游资源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答案】 1.这些说法是不全面的。它们忽视了旅游资源内涵的某些方面。“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地方”所讲的范畴过大,而“自然风光加上文化古迹”既忽视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这一限制条件,又漏掉了风土民情等一些文化现象。“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则只强调旅游的娱乐性,而忽视了购物、学习、疗养等旅游活动的存在。

2.

自然界、人类社

会中的事物和因

是否旅

游资源

判断理由

可开展的旅游活

动海市蜃楼是

一种能吸引旅游者,并能被旅游业开发,

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现象

观光旅游

自然灾害遗迹是

能吸引有关科学人员前来考察,并能给当

地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考察古民居是

能吸引旅游者,使之受到教育,并具有历

史文化价值,给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建筑文龙舟竞渡是

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俗,能吸引旅游

者,并给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观光旅游化旅游神话传说是

对神话传说的向往吸引着旅游者,从而给

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观光旅游重要的体育盛会是

吸引体育爱好者,并给当地旅游业带来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观看体育比赛

大型商贸会是

能吸引大批购物者前来旅游,并给当地旅

游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购物旅游

渔民出海捕鱼不是渔民出海捕鱼是一项生产活动

16

【点拨】 1.本活动为一开放性题目,要完成该题目,一方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要明确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是如何划分的,二者有什么区别。如果当地缺乏,范围可扩大到本省。

2.区别: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历史,往往可以追溯到地质历史时期,以千百万年计算,一经形成,相对比较稳定,变化比较缓慢。自然旅游资源的体积一般较大,往往以构景地貌(如花岗岩构景地貌、喀斯特构景地貌、丹霞构景地貌等)作为构架,一般分布在野外。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主要集中在观光、生态、探险、度假、体育等旅游领域。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人文事物和现象。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历史相对自然旅游资源较短,容易发生变化,也容易遭受天灾人祸的破坏,因此应重视濒危人文旅游资源的抢救和保护。人文旅游资源体积一般较小,要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比较困难,多集中在城市和其他居民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游览、生态、探秘、修学、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旅游领域。

联系: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往往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巧妙结合的典型,既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又是文物古迹荟萃的地方;自然景观因人文景观而更加独特,人文景观因有自然美的衬托而更具吸引力。

教材P18思考

【答案】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千差万别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因此,旅游资源是极其多样的。另外,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兴趣、需要以及时尚潮流也在发生变化,使得许多最初并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的事物和因素逐步成为旅游资源。

教材P19思考

【点拨】本思考题考查的是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旅游资源是可创造,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应注意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兴趣、需要以及时尚潮流也在发生变化,使得许多最初并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的事物和因素逐步成为旅游资源,人们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创造和建设了大量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资源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创造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注意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可持续发展。

(2013·滨州高二期中)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据此回答1~2题。

土楼示意图土楼景观图

1.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哪个特性( )

A.多样性 B.非凡性

C.可创造性D.永续性

2.客家土楼按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属于( )

A.地文景观B.遗址遗迹

C.水文景观D.建筑与设施

【解析】本题组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和分类。第1题,客家土楼最初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美产生了兴趣,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吸引了游客,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第2题,客家土楼是民居,属于建筑与设施。

【答案】 1.C 2.D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旅游

景点有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烟波浩渺的滇池,风光绮丽的西双版纳等,还有遐迩闻名的世博园。

材料二见下图。

(1)路南石林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地貌;滇池属于自然景观中的__________景观;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__。

(2)西双版纳属于__________带(温度带),除材料中提及的旅游资源外,云南还有什么特色旅游吸引游人?(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图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____;属于人文景观的是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自然景观中地貌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而喀斯特地貌在旅游景点中很多,所以本题一开始便涉及,并考查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状况。第(2)题的立意也与区域地理相联系。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

【答案】(1)喀斯特水域风光人文景观

(2)热少数民族风情、众多的动植物资源等

(3)甲乙

4.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因安徽省简称“皖”而又名皖山,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其主峰海拔1 489.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被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天柱山风光②亚马孙雨林

③埃及金字塔④黄果树瀑布

(1)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按其分布,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

B.在自然景观中,④图景观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C.建筑景观是③类景观构成的重要标志

D.①图景观是一种以精神文化形式出现的旅游资源

(2)四幅图中,天柱山从旅游资源分类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从旅游资源的特性上,

③图景观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____________。

(3)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①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②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③图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____景观类;④图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____景观类。

(4)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景观图阅读、分析获取信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该题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①旅游资源的类型;②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案】(1)C (2)自然旅游资源可创造性(3)地文生物遗址遗迹水域风光(4)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

一、选择题

1.以下自然现象或事物中,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的是( )

A.温泉 B.台风

C.溶洞D.雾凇

【解析】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台风能带来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等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可能吸引旅游者,也不可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为之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台风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

【答案】 B

2.下列关于旅游资源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

C.凡能达到观光、猎奇、探险、疗养等旅游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是旅游资源

D.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解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答案】 D

3.关于旅游资源的正确叙述是( )

A.所有旅游资源都具有永续性,可永远重复使用

B.所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的

C.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D.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

【解析】在旅游资源中,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的,仅是人文景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并不具备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旅游资源的永续性必须是在对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和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答案】 D

4.按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下列旅游资源中与众不同的是( )

A.清真寺 B.埃及金字塔

C.黄山云海D.傣族泼水节

【解析】清真寺、埃及金字塔、傣族泼水节多属于人文旅游资源,黄山云海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答案】 C

5.旅游者共同的心愿是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因此旅游资源必须具有( )

A.多样性 B.非凡性

C.永续性 D.可创造性

【解析】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等特性。旅游者追求的“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说明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注意审题,“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是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出的要求,采用排除法解答此题,显然多样性、永续性、可创造性均不恰当。

【答案】 B

6.关于风景名胜科学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都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②泰山、庐山、黄山、喜马拉雅山等都是高大断块山③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④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分别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泰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答案】 B

7.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的依据是( )

A.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B.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

C.旅游资源的规模大小

D.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

【解析】按照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

【答案】 B

8.下列各组事物,全部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鼓浪屿、日月潭、路南石林

B.天涯海角、乐山大佛、长江三峡

C.北京故宫、苏州园林、“锦绣中华”

D.韶山、敦煌石窟、万里长城

【解析】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选项中看,B项中的乐山大佛,C项中的北京故宫、苏州园林、“锦绣中华”,D项中的敦煌石窟、万里长城都是人文景观。

【答案】 A

9.下列均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台湾阿里山武陵源

B.长白山天池黄果树瀑布四川九寨沟

C.八达岭长城布达拉宫青岛海滨

D.四川都江堰福建武夷山深圳“锦绣中华”

【解析】在题目中提到的旅游资源中,秦始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布达拉宫、深圳“锦绣中华”都为人文景观,其他的为自然景观。

【答案】 B

10.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峨眉天下秀

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蓝、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解析】峨眉山属于褶皱山;白头山属于火山;泰山属于断块山;桂林“碧莲玉笋世界”属于喀斯特地貌。

【答案】 B

二、综合题(40分)

1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夏威夷群岛坐落在北太平洋上,距美国本土3 000多千米,被称为美国的“海外州”。在公元4世纪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亚人到此定居,给该岛屿取名“夏威夷”,意即“原始之家”。夏威夷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美丽的海滨,有宜人的气候,有奇特的火山景观,还有其他多彩的自然风光,这里是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每年有4 000多万游客慕名而至。

(1)美国是个跨洲的国家,夏威夷群岛散布在____________(大洋)上,是____________(大洲)的组成部分。

(2)根据旅游景观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________景观和________景观。夏威夷群岛属于____________景观。

(3)材料中介绍的自然风光中没有提及的是( )

A.地文景观 B.天象与气候景观

C.水域风光D.生物景观

(4)夏威夷群岛因其多彩、独特的自然风光而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这反映了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的特性;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遗迹产生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这反映了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的特性。

【解析】第(1)题,具体考查夏威夷的位置。第(2)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第(3)题,从所给的材料中不难得出答案,没有生物景观。第(4)题,多彩、独特反映出多样性和非凡性,遥远的地质年代反映出永续性。

【答案】(1)太平洋大洋洲(2)自然人文自然

(3)D (4)多样非凡永续性

1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特别强调冬季和夏季都吸引游客,这就要求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考虑,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神农架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可以使植被景观保持全年具有观赏价值。根据等高线信息可以判断当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形成了适于不同季节观赏的景观。

【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2.1《海水的运动》word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不同类型洋流及其成因。 3、掌握不同性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说明世界洋流流向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作风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启发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表层海水而言,其基本运动形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一)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波浪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阅读回答,讲解风浪、涌浪) 除了我们常见的波浪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海洋能资源;对海上作战、船只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阅读:世界著名风浪区——好望角 (承转)还有一种海水运动形式,也是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阅读P31钱塘潮: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讲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时间变化) 学生思考:农历一个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现几次?分别出现在年哪一天? (活动)讨论各种活动与潮汐的关系。(P31)

高中地理选修3试题大全

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1 命题人:范庆 1.旅游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服务业 D.休闲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游览区域划分,可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和全国性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B.国际旅游一般可分为跨国旅游与洲际旅游两种形式。 C.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观光型旅游和度假保健型旅游。 D.我们国家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按旅游目的划分多属于观光型。3.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不仅是因为其结构及造型的独特性,属于当时建筑的奇迹,还由于它打破了埃及胡夫金字塔保持了大约4500年的人类最高建筑物的纪录,这反映了旅游资源的()特性。A.历史文化属性 B.非消耗性 C.美学属性 D.位置相对稳定性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山水组合景观的是() A.丽江古城 B.黄果树瀑布 C.吉林雾淞 D.神女峰5.湖南武陵源风景区从旅游资源的形成角度来看属于()A.火山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砂岩地貌景观D.山水组合景观 6.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下列地区不可能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是() A.地中海 B.加勒比海 C.东南亚 D.喜马拉雅山 7.现代,在城市外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新的旅游形式,它们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与城郊独特的构造地貌有关 B.主要依托于比城市温凉的气候条件 C.因为一些名人在城郊留下了墨迹、赋诗、名联等而增加了知名度D.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 8.安徽天柱峰虽然美学价值相当高,但是游人却很稀少,反映了我国旅游资源哪个分布特征() A.分布广泛 B.旅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习题

一、选择题 错误!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解析:选C.题中的四大地形区中,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同时又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发育有热带植被景观。 2012年清明节假期期间,上海某公司职员组团到云南西双版纳游玩,当地少数民族的各种民俗风情,使旅游团成员大开眼界……据此回答2~3题。 错误!该旅游团成员在云南西双版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活动,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中的() A.风土民情 B.文物古迹 C。建筑遗址D。旅游商品 3、旅游团成员看到的下列景观,充分反映出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是() A。傣族的竹楼掩映在热带丛林中 B.溶洞中石钟乳垂天而下 C。现代化的旅游宾馆突兀在丛林中 D。夜晚的篝火晚会上跳起现代歌舞 解析:云南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风情独特,其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同胞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其饮食起居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如在这样的地区出现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些事物,明显的不协调. 答案:2、A3、A 错误!峨眉山、张家界、九寨沟,作为旅游区,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是() A。旅游环境的承载量大B。丰富的人文景观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奇丽的自然风光 解析:选D。四川峨眉山、湖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都是著名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奇丽的自然风光吸引大批游客. 错误!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①九寨沟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③泰山④武陵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练习题

5、3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海洋能开发中,已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双选)() A.潮汐发电 B.波浪发电 C。盐差发电 D.温差发电 解析:选AB。海洋能中具有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是波浪能和潮汐能。 2.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英吉利海峡 解析:选A。马六甲海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上升流为主。 3。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提高潮汐发电效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 D.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利于潮汐发电。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 A。初八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5。一天之内有两次潮涨和潮落,若H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内出现极大值的时间是5∶30,那么这一天下一次出现H极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7∶30 B。17∶55 C。11∶30 D。11∶55 6、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示中H最大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潮汐涨落的周期变化分为日周期、月周期及年周期等。潮汐原动力是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与天体绕转质点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的差值。一个朔望月之内,初一与十五由于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合成的引潮力最大,一天之间距月球与地球的绕转质心最近和最远的地表,潮汐最大。其时间差决定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周期.第6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海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灌入潮头时的海水.落潮时向岸线航行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答案:4、B5、B6、C 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此回答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word教案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2.举例说明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运用图表归纳法,概括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说明其价值。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翠华山是秦岭终南山的一条支脉,位于秦岭北麓,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整个山体与秦岭山脉一起由一条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带与北边平坦的关中平原相隔。 2001年3月16日,翠华山被中国国土资源部授予“陕西地质灾害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思考:从地址构造角度看,为什么翠华山会出现这样的地貌?导入新课——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流程设计

1.(1)山岳风光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绚丽多彩;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1.状况: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4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 2.分类?????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开发与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2.若要开发我国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应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 开发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从经济上去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它们的保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水域风光:广西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以及台湾日月潭等。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思考 1.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除山岳风光、水域风光外,还有哪些资源?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景观。如青海湖鸟岛、扎龙丹顶鹤保护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 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19年已有5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位。 2.分类 (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思考 2.泰山作为我国的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具有哪些价值? 答案泰山山体巨大,主峰突起,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雄伟壮丽的形象,同时还蕴涵着奇、险、秀、幽、旷等美的形象;泰山在漫长的地质年代过程中,经历了地壳

剧烈的抬升与沉降,并经深度变质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是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基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泰山经历了2 000多年的帝王封禅活动和历代文人游山朝圣,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探究点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大自然千姿百态,景象万千,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人类社会活动的遗迹,人文旅游资源比比皆是。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在自然旅游资源中以哪些最为重要? 答案在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中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2.为什么我国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答案我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貌、多种气候类型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为种类繁多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地理基础。从地形上看,地形复杂多样,尤其是山区面积广大,形成许多名山;从气候上看,气候复杂多样,气象万千,形成了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等旅游资源;从水文上看,长江、黄河等源远流长,形成了如长江三峡、壶口瀑布等旅游资源;从生物上看,生物种类繁多,形成了如黄山奇松、大漠胡杨等旅游资源。 3.为什么我国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答案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三皇五帝”开始,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众多时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众多的文明古迹;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具特色的风情习俗、民间节日以及各具特色的建筑等。所以,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及分类 (1)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3)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4)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对比项目洋海 占海洋面积比重89%11% 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受陆地影响程度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影响大 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比较大 海流系统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23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区别。 ●课标解读 1.运用图解法,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概括并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大陆不断扩大赴台旅游开放区域和组团旅行社的数量,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10人降至5人(即可成行),在台湾停留时间从10天延长至15天,台湾旅游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台湾的旅游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101大楼、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风光无限,不愧为“祖国的宝岛”。思考: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它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2.通过案例分析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2.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 区别。(重难点) 3.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 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 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这种说法不全面。“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只强调 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 游 资 源 分类概念内容意义 自然旅 游资源 又称自然景观,是在自然 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 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 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 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 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 要意义 人文旅 游资源 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 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 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 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 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 设施 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 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 的意义 2.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什么联系? 【提示】很多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①在自然景观中,为便于游人观赏,要修建交通、住宿、观赏、餐饮等建筑;②前人观赏自然旅游资源时往往留下文化艺术景观(碑刻、字画等)。例如,我国西湖湖面广阔,三面环山,在湖光山色之中,经过历代的人工修建,形成了“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著名景观。西 旅游资源的特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3试题大全

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1 命题人:范庆1.旅游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服务业 D.休闲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游览区域划分,可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和全国性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B.国际旅游一般可分为跨国旅游与洲际旅游两种形式。 C.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观光型旅游和度假保健型旅游。 D.我们国家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按旅游目的划分多属于观光型。 3.艾菲尔铁塔举世闻名,不仅是因为其结构及造型的独特性,属于当时建筑的奇迹,还由于它打破了埃及胡夫金字塔保持了大约4500年的人类最高建筑物的纪录,这反映了旅游资源的()特性。 A.历史文化属性 B.非消耗性 C.美学属性 D.位置相对稳定性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山水组合景观的是() A.丽江古城 B.黄果树瀑布 C.吉林雾淞 D.神女峰 5.湖南武陵源风景区从旅游资源的形成角度来看属于() A.火山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砂岩地貌景观 D.山水组合景观6.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下列地区不可能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是() A.地中海 B.加勒比海 C.东南亚 D.喜马拉雅山 7.现代,在城市外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新的旅游形式,它们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与城郊独特的构造地貌有关 B.主要依托于比城市温凉的气候条件 C.因为一些名人在城郊留下了墨迹、赋诗、名联等而增加了知名度 D.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 8.安徽天柱峰虽然美学价值相当高,但是游人却很稀少,反映了我国旅游资源哪个分布特征?() A.分布广泛 B.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C.旅游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D.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 9.下列风景不属于1985年中外游客评选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是() A.万里长城 B.承德避暑山庄 C.张家界 D.苏州园林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3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练习题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选择题 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答案:D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答案:B 下图实线、虚线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等值线。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实线、虚线代表水温和盐度,L线代表洋流,且L1〉L3〉L5,则该海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4。如果实线、虚线代表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L线代表河流,则关于河流和潜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向北流,河水补给潜水 B.该河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水 C.该河向南流,河水补给潜水 D。该河向南流,潜水补给河水 解析:第3题,据水温数值越向南越小及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L线代表的是南半球一寒流。 A、C、D项所示海区均在北半球,只有B项符合,为南半球的秘鲁寒流分布区.第4题,等高线向数值大的地方凸出的河谷地带才会有河流,等高线数值北大南小,因此此河流由北向南流;潜水位的高低随地势的起伏而变化,潜水的流向为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向低处流,所以潜水补给河水。如图所示。

答案:3、B4、D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6.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7。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第5题,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第7题,本题解题思路是:①根据所学知识准确找出温度曲线;②根据温度曲线找出表层水温数值;③由表层水温数值准确判读监测时的季节。 答案:5、C6、B7、D 8。下图是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选修三样题

北京市地理学科新课标 选修模块三测试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旅游资源的正确叙述是 A.自然景观都是旅游资源 B.人文景观都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C.文物古迹在建造之初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D.有吸引力,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旅游资源的是 A.旅游饭店B.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C.桂林山水D. 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3.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都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苏州古典园林、青城山—都江堰、庐山国家公园 B.黄龙风景名胜区、苏州古典园林、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4.吉林有“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的说法,这说明观赏雾凇要A.选择观赏位置B. 选择观赏角度 C.把握观赏时机D. 把握观赏季节 5.图1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描述了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名胜区的特点。据此回答6~8题。 6.游客登上泰山之巅,有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因为 ①选择了合适的登山路线②在特定气象条件下观赏的感受 ③泰山周围是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④选择了合适的观赏位置,以情观景 A.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欣赏旅游景观要 A. 把握观赏时机 B. 选择观赏位置 C. 抓住景观特点 D. 移情于景 8.庐山和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在构造上其共同成因是 A. 由沉积作用形成 B. 火山喷发而成 C. 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 D.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风景优美,被誉为人间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