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目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内容:余粮收集制、大中企业工业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

(3)、特点:利用战争体制(政治手段)建设社会主义,也是战时的非常政策。(4)、实质:探索直接向过渡共产主义的途径。

(5)、评价:

积极:调集了全国人力物力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不符合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损害工农联盟;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核心是恢复经济)

“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1)、原因:

背景:连年战争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政治危机严重(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目的:恢复发展生产;

巩固工农联盟;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内容: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3)、特点:利用经济手段(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4)、评价:

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期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若干环节进行调整。(经济改革、类似中国当代的改革)

意义:恢复经济;

巩固了工农联盟;

探索到了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经济手段,不是两种社会性质区别的依据;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的。

(完全正确,类似中国改革开放)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27 1937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1928—1941年)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确立。

3、社会主义制度建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斯大林模式”存在问题:功在当代,弊在千秋。

国民经济(比例)结构严重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1、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1939开辟东方战线

3、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防御)

4、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

5、1945柏林战役(胜利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现代世界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共同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

根据一战后英、法、美、意、日等列强综合国力对比而形成的新国际秩序,是帝国主义对世界重新瓜分产物。

一、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

1、基础:一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新变化(美日崛起、英法意削弱)。

2、各国参会的目的

①美国:政策——“十四点原则”。

原因:掌握经济霸权(工业、金融)

目的: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打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夺取世界市场和殖民地,操纵国际事务。(夺取世界领导权即霸权)

实质:“十四点原则”是美国突破“孤立主义”传统,试图攫取世界霸权的重要尝试;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

②英国:政策——欧陆“势力均衡”。

目的:扩大殖民地,保持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赢得战争输掉优势”。

③法国:政策——“围德阻苏”(政策重心:寻求安全保障)。

目的: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3、巴黎和会=《巴黎和约》的主要内容:

①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②有限地承认民族自决权:在东欧、东南欧重建和一批民族国家

(目的:建立包围德国的军事网络,预留德国未来扩张方向:东方苏联)

③成立国际联盟(时间、地点、提出国、操纵国、宗旨、实质、结果、评价)

④指挥反苏战争

4、《凡尔赛和约》内容:

①重划疆界(阿尔萨斯、洛林、萨尔、莱茵河)

——体现法国领土安全等利益、也体现英法矛盾和资与社的矛盾。

②瓜分殖民地(方式:委任统治;英、法、日、比)

——体现战胜国内部矛盾和殖民地与西方的矛盾)

③限制军备(兵制、陆军、海军、空军)

——悬而未决,体现法国安全利益、也资社矛盾和战胜国内部矛盾)

④德国赔款(悬而未决,主要受益国法国、体现战胜国内部矛盾)

5、凡尔赛体系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德矛盾—战后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英法矛盾、英美矛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目的是争夺世界的领导权)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

6、体系的崩溃:

1935年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1936年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河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凡系彻底瓦解.

7、影响:

改变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中东地区的利益。

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

1、目的:

直接:缓和美日矛盾

主要:美国与英国联手遏制日本势力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展

根本: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实质)

2、中心问题:中国问题

3、主要内容

(1)《四国条约》: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其在远东争霸的一个

障碍;对英国来说,既维护了英日友谊,又促进英美关系,使英帝国主义在太平洋上的巨大权益暂时得到保障;对日本来说,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美英法大国的制约

(2)《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美英海军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

丧失,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

体现世界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九国公约》:是美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

中国终于成为现实;它打乱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提供了条件。

(4)《中日协定》:山东主权归还中国,打击日本。体现民族自决精神,但只是美国打

破日本独占中国的手段。维护中国主权不是目的而是客观作用。

4、矛盾:美日矛盾加剧、英日矛盾、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5、影响:打破了日本在一战期间独占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局面,调整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

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东方新秩序——华盛顿体系。

6、崩溃:日本法西斯的扩张而崩溃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1、主要:国际关系格局的中心仍然在欧洲,但英国独霸世界的局面开始让位于英法共同

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以欧洲为中心开始向欧洲的两侧即美国所在的美洲、日本所在的亚洲转移。

2、有部分正义性(如:民族自决原则、建立国联等)但以反动性为主,大国意志、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浓厚。

3、体系具有不全面性。排斥德国、苏联。

4、体系充满脆弱性、暂时性和不平衡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自1764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2008年, 240余年中世界上共发生了25次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全球性危机一般发生于当时的经济最强国。19世纪中期以前,全球性危机发源地是英国;19世纪末期以来重要发源于美国。

重要的经济危机:

1825英国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1857美国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1929——1933大萧条

1973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贫富差距扩大、超前消费、股市投机使市场供需出

现矛盾)。

③标志(导火线):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2、经过:

①首发于美:股价暴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激增—农产品下跌

②向世界扩展:美国—德国—英日—法国

3、特征: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危机深

4、影响:

①生产力: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

②生产关系: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③政治:

加深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危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

锐,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④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为了转嫁危机,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德日法西斯化,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发展为世界主要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二战爆发。

5、启示:

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要居安思危。

②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政府职能。

6、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危机的措施分类:

①美国一类:采用罗斯福新政强化国家干预,同时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②英法一类:英国实行保护关税,协调帝国内部关系。

③北欧一类:普遍出现社会民主党、工党掌权的政府,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④德意日一类: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新理论、新政策、新特点、新起点)

新政“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应用”。所谓新,即是以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1、原因:

①背景:胡佛政府执行自由放任政策无法挽救危机

罗斯福的新政口号赢得广泛支持

②目的:直接——摆脱困境,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克服政治危机)

2、内容

①针对金融危机:整顿银行和财政金融体系——恢复信用,刺激出口

②针对工业危机:实行工业复兴法——加强计划指导,防止生产过剩

③针对农业危机:调整农业政策——提高价格,改善环境

④针对失业现象: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3、评价:

①手段:国家经济全面干预(全面实行凯恩斯主义,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政策;或用计划经济手段来调节资本主义)。

②特点:既加强经济的计划性,又尽量避免国有化。

③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一次资产阶

级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过程:工场、工厂、私人垄断、国家垄断)

④核心:缓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⑤影响

积极性

经济:恢复生产、刺激消费,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

政治:从而遏制了工人运动和法西斯势力的抬头,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深远: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促成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没有解决它的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消除经济危机。

4、成功原因: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有力干预。

②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③具有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

④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

5、启示

①资本主义制度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仍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并不是某种社会形态的专有物,

它们应该相互补充借鉴。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生产力水平。

④民主机制是人类的进步保障。

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互相借鉴。

思考题:

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各有特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

同:

手段:都是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使用

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结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异:

前提:前:社会主义制度,后:资本主义制度。

措施:前: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性质:前:是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性况下,强调市场经济;

后.保证私有制经济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

建议: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一,减少失业的人口;

二,进行城市中工业的结构调整

三,在国际商场上向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在一切国家以价格和质量的优势与他国作你死我活的竞争,宁可赔本不轻易放弃一个市场。

四,扩大内需

五,活跃股市,提供企业所需的融资市场

六,改进国内的基础建设,发展交通、电力等能源设施。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七,发展军事工业,进行航母建造,引进军事新技术新式武器装备,同时出口武器装备。八,鼓励中国人超前消费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法西斯:资产阶级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统治,特点是对内专制,对外扩张。

缺乏民主传统,保留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①历史原因——

1、建立原因:对凡尔赛体系不满

②主要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激,德国统治阶级倾向建立

一个独裁政府

③直接原因:希特勒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旗号进行宣传,骗取人民的支

持,并获得军队和资产阶级的支持.

2、建立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1933年)

3、主要措施: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①政治——建立纳粹党独裁统治(国会纵火案取消议会制国家元首)

②经济——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民用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军事——大力扩充军备(重建空军扩充海军陆军普遍义务兵役制撕《凡尔赛和约》)

⑤教育——摧残进步文化(实行法西斯教育)

⑥民族——疯狂迫害犹太人(种族灭绝)

⑦对外——侵略扩张(退出国联开进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西班牙内战)

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缺乏民主保留封建残余(武士道精神军国主义近代天皇制)

①历史原因:

1、建立原因:受华盛顿体系有不满情绪(九国公约)

②现实原因: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危机打击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二二六”兵变)

2、建立:

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发动"二二六兵变"虽失败,但军部势力大大加强.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3、主要措施:

①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②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③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南下战略”)

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相同点:

①历史原因相同:

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约。

②利用时机相同:

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③本质相同:

都是帝国主义极端反动的公开恐怖独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④影响相同:

都使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把世界引向战争。

不同点:

①依靠力量:

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②夺权方式:

德国通过合法的形式,竞选为国会第一大党;

日本通过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以及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控制政权。

③夺权速度:

德国法西斯迅速夺取政权。

日本法西斯分子逐步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比较:美国、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有何异同?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选择: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日德:建立法西斯专政。

相同点:

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

都最终摆脱传统经济思想模式。

不同点:

美国: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德日:国民经济军事化,建立法西斯集权统治

原因: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宪法)历史传统影响:

德日——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美国——最大受益者(维护)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德日——德国任人宰割,日本受限制、打击(破坏)

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回旋余地较大

经济状况影响:

德日——经济基础薄弱。德国依赖外国资本,日本依赖外贸

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

领袖素质影响:

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影响:

美国: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

德日:形成世界战争欧、亚策源地,导致大战的爆发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一、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1、背景: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逐渐成为最主要矛盾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内容:

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

3

二、法西斯的扩张与结盟

1、法西斯的侵略

(1)目的:转嫁危机,转移矛盾,争夺世界霸权

(2)概况: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德军进驻莱因不设防区

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德国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8年吞并苏台德区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败因:主观上指挥失误,国小力弱;客观上孤立无援)意大利

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2、法西斯的结盟

(1)原因:法西斯国家实力大增;

与英法美矛盾加剧;

用进攻苏联为幌子欺骗英法;

相互支持,争夺世界霸权。

1936年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过程:

1937年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3)影响:三国互相支持,扩大侵略,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三、西方民主国家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

①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经济政治实力进一步削弱,

②一战使西方国家“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1、原因:③对社会主义和苏联的仇视;

④被希特勒制造的假象欺骗。

⑤根本:英法等国牺牲别国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

①1931年9.18事变,国联李顿调查团

②1935年意侵略埃塞俄比亚,石油不禁运,使用运河

2、表现:③1936年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美国中立政策

④1939年慕尼黑阴谋(顶点)

⑤1939年“静坐战争”

1、;引火烧身。

四、30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的典型——西班牙内战

原因:重要战略地位(控制西班牙既可包围法国,又可控制地中海,切断英国和印度的联系);丰富资源;检测自己军事实力

各国态度:英法—不干涉政策;苏联—援助共和国;美国—中立政策;民间—国际纵队性质:由内战变成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特点:最能反映二战前大国矛盾与斗争,“二战的彩排”

结局:共和国被颠覆,佛朗哥建立法西斯政权

败因:指挥失误;第五纵队破坏;德意全力援助;英法美绥靖政策。

影响:世界范围内主要矛盾演变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说明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

教训:面瑞人类共同的灾难和敌人,只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联合起来一致行动。任何空谈和幻想都将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 1、简述夏、商、西周的文教政策。 (一)学在官府 第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第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第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二)官师合一 1、教师由官吏兼任,官职为当教师的前提条件; 2、师资的选聘任用,均由政府包办; 3、教师无真正的专业精神可言。 (三)政教合一 l、教育与政治的叠合,教化是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施教机构就是行政机构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2、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密不可分;3、读书与做官发生密切联系。 2、简述秦代的文教政策。 (一)崇法尚刑,以法为教 (二)强化文化学术的高度统一 1、书同文:许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丞相李斯将由籀文改造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又称秦篆),编《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编《博学篇》。汉代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汉代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2、行同伦:“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3、禁私学,以吏为师。“以吏为师”是指在政府机关附设“学室”,由吏对弟子进行教训,以培养刀笔小吏。 4、禁游宦。“游宦”是指通过游说宣传自己的主张,以达到从政做官目的的知识阶层。 5、设三老以掌教化

6、颁挟书令,焚书坑儒 (三)设置博士官 3、了解李斯、赵高、胡毋敬所编写的字书名称。 丞相李斯将由籀文改造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又称秦篆),编《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编《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编《博学篇》。汉代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汉代狱吏程邈创制隶书。 4、简述汉初以及汉武帝制定的文教政策。 (一)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学”的汉初教育政策 1、重视知识分子作用 2、允许开办私学,恢复各派学术 3、废除挟书令 (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2、兴太学以养士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5、了解卧碑文、训士卧碑文的对应朝代。 国子监设绳愆厅;立《卧碑文》(明)、《训士卧碑文》(清)。 6、简述古代文教政策基本特点。 一、极为重视对文教政策的制定 二、文教政策充分发挥了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作用 三、鼓励官学的发展,允许私学发展,私学成为官学的重要补充 四、注意到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任用的联系 五、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 六、强调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第二章 1、简述学校教育萌生的前提条件。 1、阶级的分化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自考考点

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John Smith 1)The1st American writer 2)作品“reports of exploration”have been de scribed as the1st distinctly American literatur e written in English,attracted Pilgrims(朝圣者) &the Puritans. 3)1608,写了封信“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 ccurance&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 ed in Virginia Since the1st planting of That c olony” 4)1612,第二本书“A map of Virginia: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5)他一共出版了八本书,公司破产以后做了向导,he sought a post as guide to the pilgrims. 1624,“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讲述How the Indian princess Pocahonats Saved him. 6)他早期记录和反映的思想慢慢演变成了美国历史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了美国边疆的西移。7)早期英格兰文学主要关于theological(神学), moral(道德),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The Puritans in New England embraced hards hips,together with the discipline of a harsh church.They had toughness,purpose and cha racter,they grappled strongly with challenges they set themselves.他们的基本价值观:hard w ork,thrift,piety and sobriety.(也是美国作品的主导思想) William Bradford&John Withrop 1)William Bradford:“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从1630年写起,关于一群清教徒从英国出发到Amsterdam最后到新大陆的过程)Cotton Mather评价:“a common blessing and father to them all.” 2)John Withrop:“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1630,登上Arbella号去Massachusetts并keep a journal and to the rest of his life.1826年出版)3)Puritans -Puritans wanted to make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The Puritan was Would-be purifier. -Looked upon themselves as a choosen peol

世界现代历史知识结构(挖空)

姓名:班别: 评价: 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天文学—— 定律 成就:力学:三定律 数学:微积分 成就:《》进化论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 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 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法国思想家 主张: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和;将教皇比作“两 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是“”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 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实现了社会主 ) 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 签订时间:1919年6月(操纵国:英、法、美) 实质:帝国主义性质的分赃会议 影响:《》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过分的惩罚注定了德国必然走上军事扩张道路,新的世界 大战不可避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 召开时间和地点:1921—1922年(操纵国:美、英、日)华盛顿——华盛顿会议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的原则。 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重新变为列强 的半殖民地。根本的就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影响:构成了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的国际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1924年——1929年首先在爆发) 新政实施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消除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和 (“新”的地方) 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 农业: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对的调整。制定《》(,是新政的和基础)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罗马()——————————东京() “九一八”事变、731部队等 》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达到了顶峰。 发动突然袭击(方案) 6月22日 月7日凌晨 爆发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成功代号:虎!虎!虎!) 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 26国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地点:苏联的 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 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的格局, 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陆登陆作战行动,行动代号为“” 9月2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一一14世纪的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先驱一一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一一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一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一华盛顿(1787年) 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一一1804拿破仑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一一英国 9. 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一一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一英国宪章运动 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一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 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一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 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 飞机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一一创建微积分 21 ?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一一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一一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一一苏俄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 (1836~1848) 英国科 日本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1、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9 2、西周的六艺教育及其特点 3、辟雍/大学、小学、乡校/官师合一 西周大学教育场所的一种名称。据说辟雍四周环水,中间高地建筑学宫,组成四合式的大院。这些学堂居于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用途,而获不同的名称。因其为官方最高学府故称学宫。它的四周有水环绕,又称泽宫。它是教射、比射选士的场所,又称射宫,其实一也。 4、私学的兴起26 (一) 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即鲁僖公修泮宫,郑国子产不毁乡校。这些缺乏事迹可供记载说明官学不仅没有新发展而且走向衰落。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 (1) 贵族子弟命定为统治者,学习文化知识与其权位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养尊处优,只图享受而不重教育,缺乏上进精神失去学习动力。官学 (2) (3) 不论国学还是乡学都难以维持。宫廷中的一部分司礼司乐的专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分子流散四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以传授为业在社会中谋生,造成文化下移的现象。民间分布有多种学术人才, (二) (1) 1 权机构。而士阶层中有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活动能量颇大,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也需要士来为自己服务。 3、士从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立场出发也积极投靠有权势的人,寻找出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养士出现了竞争,养士之风开始形成。社会上有大批自由民争着要成为士,首先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从师受教,这就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没 (2) 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的新人才、以新的思想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成为促进新的文化机构——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私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私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私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5、全面掌握孔丘的教育思想29 重视教育的作用 ——中国自夏商周依赖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丘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并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发展。 ——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治国的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条件即:庶、富、教。 即首先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要是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左后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

美国文学史-知识点梳理

Part I 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I.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he colonial period stretched roughly from the settlement of America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18th. The first permanent settlement in America was established by English in 1607. ( A group of people was sent by the English King James I to hunt for gold. They arrived at Virginia in 1607. They named the James River and build the James town.) II.The pre-revolutionary writing in the colonies was essentially of two kinds: 1) Practical matter-of-fact accounts of farming, hunting, travel, etc. designed to inform people "at home" what life was like in the new world, and, often, to induce their immigration 2) Highly theoretical, generally polemical, discussions of religious questions. III.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The first writings that we call American were the narratives and journals of these settlements. They wrote about 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their lives in the new land, their dealings with Indians. Captain John Smith is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1608) A Map of Virginia: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1612) 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 a (1624): the Indian princess Pocahontas Captain John Smith was one of the first early 17th-century British settlers in North America. He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colony of Jamestown, Virginia. His writings about North America became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w World for later settlers. One of the things he wrote about that has become an American legend was his capture by the Indians and his rescue by the famous Indian Princess, Pocahontas. IV.Early New England Literature William Bradford and John Winthrop John Cotton and Roger Williams Anne Bradstreet and Edward Taylor V.Puritan Thoughts 1. The origin of puritan In the mediaeval Europe, there was widespread religious revolution.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English King Henry VIII (At that time, the Catholics were not allowed to divorce unless they have the Pope's permission. Henry VIII wanted to divorce his wife because she couldn't bear him a son. But the Pope didn't allow him to divorce, so he) broke away from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 established the Church of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即以法治取代人治。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美国文学选读期末考试重点

1、The Colonial Period(1607-1765) American Puritanism (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rough the end of the 18th) 北美第一位女诗人Anne Bradstreet(宗教气息,夫妻恩爱) Edward Taylor 都受英国玄学派影响(metaphysical) 2、The Enlightenment and Revolution Period Benjamin Franklin:Poor Richard's Almanac The Autobiography---“美国梦”的根源 3、American Romanticism(end of 18th to the civil war) American writers emphasis upon the imaginative and emotional qualities of literature. 早期浪漫主义Washington Irving 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短篇小说 James Fenimore Cooper 历史,冒险,边疆小说《The Leather-stocking Tales>文明发展对大 自然的摧残与破坏 William Cullen Bryant 美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To a Waterfowl>美国 山水,讴歌大自然,歌颂美国生活现实 Edgar Allan Poe ---(48 poems,70 short stories) H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otees of “Art for art’s sake.” He was father of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 and the detective story. Ralph Waldo Emerson---The chief spokesman of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lso known as “American Renaissance”) It is the high tide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Transcendentalists spoke for the cultural rejuvenation and against the materialism of American society. 《Nature》---the Bible of Transcendentalism by Emerson 《Self-Reliance》表达他的超验主义观点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he regarded nature as a symbol of spirit.Thoreau was very critical of modern civilization. 小说家:Hawthorne-赞成超验He is a master of symbolism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 Melville 怀疑,悲观,sailing experiences Moby Dick百科全书式性质/海洋作品/动物史诗 诗人Longfellow《I Shot an Arrow...》《A Psalm of Life》第一首被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美国诗歌Whitman (Free Verse---without a fixed beat or regular rhyme scheme ) 《Leaves of Grass》《One's Self I Sing》《O Captain! My Captain!》song Dickinson inner life of the individual ---died for beauty 4、The Age of Realism James upper reaches of American society. <一位女士的肖像》inner world of man Howells, concerned himself chiefly with middle class life. Twain the lower strata of society. humor and local colorism American Naturalism 自然主义(新型现实) Stephen Crane;《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The Red Badge of Courage》pessimistic 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Jennie Gerhardt;An American Tragedy(Trilogy of Desire) O.Henry (William Sydney Porter):The Gift of the Magi;The Cop and the anthem Jack London:The Call of the Wild;Martin Eden 5、The Modern Period The 1920s-1930s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Roaring Twenties ,The Jazz Age ,“lost”(Gertrude Stein) and “waste land”(T.S.Eliot) 现代主义小说家 F. 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以美国梦American Dream 为主线。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知识点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整理 1.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核心内容是: 1) .计划、构思的形成 ; 2) .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 .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2. 3.英国“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mt )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 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知道是作家约翰·拉斯金(Jhon Ruskin ),而运动 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斯金( William Morris )。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 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 4.“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新艺术”运动与1860年到1890年左右在英国和美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 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 它们搜旨 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不同的地方: 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把歌德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与自然形态。 5.法国是新艺术的发源地,这场运动在法国的发展具有两个中心,一个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Nancy )。 6.“装饰艺术”运动 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来看, “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 “新艺术”强调中 世纪的、哥德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特征:而“装饰艺术”运动恰恰是要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7.现代主义的设计形式的形成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威 廉·莫里斯.照片大约是在 1890年前后拍摄的。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奠基人,美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

考研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考研中国教育史的复习要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②教育不是专内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正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 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二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 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 团结阿拉 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 上第一个阿 拉伯国家。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 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教育史 1.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 教育内容:简单、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方式:综合习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行为模仿) 2.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1)学校萌芽的原因(理解) 政治上,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显贵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使教育的分化;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 成均——实施乐教之地 庠——养老与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②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③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④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西周的学校的特点 A.设置完备 (1)两类: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城及诸侯国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郊(地方学校) (2)两级: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4.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学在官府 (1)学在官府: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2)“学在官府”的原因 客观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唯官有书,而民无书;为官有器,而民无器;为官有学,而民无学)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阶级想通过垄断文化教育,在贵族子弟中培养治国人才。(3)“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5.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已失传。

英美概况括考前知识点总结

英国概况 1,英国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地理位置:Great Britain is the largest island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largest island in Europe and the eigh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It lies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Ireland to the west, and makes up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known a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is surrounded by over 1,000[citation needed] smaller islands and islets. 或者回答British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north-east and many nearby islands, She east by the North Sea,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west, up to the North Atlantic off Iceland, Yugoslavi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separated only by a strip of water, the English Channel 3, 英国首都:London 4,组成部分: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5,民族:England Welsh、Scotch、Irish 6, 英国国旗:the Union Flag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7,三次外族入侵:ⅠRoman Conquest;43AD, the roman empire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附)

民族关系 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 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交事业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