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拧水龙头的把手开关时,左右用力,水管活塞却上下运动,开关改变了(用力的方向),开关把手越长越(省力),说明它改变了(力的大小)。

3、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斜面能(省力),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但却费(时间)。

5、机械,不管大小,不管简易复杂,必然有(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

6、机械有改变(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的作用。

7、在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人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叫(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

8、像方向盘一样有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9、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滑轮组),滑轮组合理的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点,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改变力的大小)。

10、螺丝钉的螺纹应用了(斜面)的原理,在拧螺丝钉的时,螺纹细的比螺纹粗的更(省力)。

11.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12、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因此,(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13、旗杆顶上安装的升旗用的装置是(定滑轮)。

14、辘轳属于(轮轴)。

15、轮轴的轴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16、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17、生活中用到了轮轴的地方有(圆形的自来水龙头)、(门的把手)、(扳手)、(螺丝刀)、(方向盘)、(辘轳)。

18、使用杠杆提起重物,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17、动物身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举例说明

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子,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活动中更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老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子,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的活动中很省力;蜘蛛和蚂蚁的长腿相当于杠杆,可以使它们爬行时快速、省力、高效。

第二单元

1、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2、任何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3、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的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还有(扦插)、(压条)、(嫁接)。

4、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上,人们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

5、多数的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6、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上的各部分(如何生长)。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7、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者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

8、克隆,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产生的一系列后代,第一只克隆羊(多莉)于1997年2月有英国人伊恩威尔莫特向世人宣布诞生。

9、什么叫生殖?生殖有哪些方式?

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无性生殖:直接由成体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

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10、试管婴儿技术给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弊端?

不仅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在解决不孕症、实行计划生育等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带来了可能出现单亲家庭、大龄产妇、多胞胎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弊端。

11、动物的生殖方式与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通过繁殖得到新的生命,产生了下一代,不同点是有的是无性生殖,只需要植物的某一部分营养器官即可,如:叶繁殖、茎繁殖、根繁殖等;有的是有性繁殖,只有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而动物的繁殖方式又跟植物不同,除水蛭分裂生殖外,其他动物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

1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任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可能给人类带来正面和反面的影响,它可以帮助人类预防和诊治疾病,同时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出毒性、杀伤力极强的生物武器,发生灾难性的生物战争。

第三单元

1、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神话传说。

2、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人类登月后没有发现(生命),美国“海盗”号飞船登上火星也没有发现(生命)。

3、1953年,(美国)的科学家(米勒)模拟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用实验的方法得到(氨基酸)等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4、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后,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发展出(形态各异)的生物,并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5(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等。

6、恐龙是我们喜爱的(古代生物),(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恐龙。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个属,其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

7、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8、在我们地球上生还着成千上万种生物,目前已经命名的有(150)多万种。

9、达尔文编写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出版。

10、达尔文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11、20世纪30年代,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物)经过(漫长复杂)的过程演化而来的。

12、英国有一种桦尺蠖,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数量在不同时期发生着变化,这可以用(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长颈鹿家族中只剩下长脖子的是由(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说明了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13、我们应该向达尔文学习什么?

学习他尊重事实、坚忍不拔的精神。达尔文的故事使我理解了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险。

14、英国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1850年前灰色的多,工业革命后黑色的多,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中许多大烟囱,污染了空气,使许多树木变成了黑色,桦尺蠖为了适应环境,所以黑色的占了多数。

15、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生物与远古时代的生物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亿万年来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长期进化的结果。

16、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为什么现在只能看到长脖子的长颈鹿?

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时期,那些颈部和四肢都较长的个体会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颈部和四肢较短的个体则无法得到充足的食物不容易生存下来,也无法繁殖后代,所以颈部和四肢较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终于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四单元

1、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

2、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裂。

3、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4、造成岩石风化的时间是(长期的)。

5、自然界中,除了(河流)(冰川)有冲刷和搬运作用以外,(风)也有冲刷和搬运的作业。地球上沙漠面积的不断扩大,就是(风)搬运的作用。

6、我国广西地处(石灰岩)地区,常年(温暖多雨),在雨水的作用下,溶洞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7、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的过度耕种)(草原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8、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会受到水的(搬运)和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了卵石。

9、我们今天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0、风化作用: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叫风化作用。

11、生物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答: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12、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答:应当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13、我们应该怎样防治沙尘暴?

答:应该植树种草来封沙固土减少沙尘暴。

14、沙洲是怎样形成的?

答:沙洲是水流和波浪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水流从上游携带的堆积物堆积形成的。

第五、六单元

1、地球上的岩石大多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人类所需要的重要的(自然资源)。

2、在研究矿物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先来描述矿物的(形状)、(颜色)和(光泽),然后用锤子砸开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3、有些矿物经过(切割)和(磨光)可制成美丽的宝石。

4、大多数金属矿石是(不透明)矿物,往往具有(金属)光泽。

5、金属通常都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金属能导电。

6、我们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

7、在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中生长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由于(地质板块)得运动,这些植物和动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

8、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地质力学)、(矿床学)、(古生物学)的方面有着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9、中国第一个油田是(大庆油田)。(煤)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被人们称为工业血液的矿产是(石油)。

10、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金属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来自于矿产资源。

11、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矿产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12、调查我们的周围会发现有许多(浪费)、(破坏)或(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

13、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并从开采出来的矿石中提炼出丰富的(物质),制造出大量的(生活)和(生产)用品。

14、我们研究矿物时要从(形状)、(颜色)、(光泽)、(条痕)、(硬度)、磁性等方面研究。

15、工具的(发明)和(利用)使人类能够做许多其他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16、工具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也(不一样)。例如,(望远镜)能帮我们看的更远,(汽车)、(飞机)能帮助我们走的更远、更快。

17、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创造的最奇妙的工具是(机器人)。

18、机器人是一种在一定(程序)的控制下能够(自动)工作的机器,是人类的好帮手。

19、工具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

20、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出现了,这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工具之一。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机器人能完成(多项工作),帮助人们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

21、在工作中使用工具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减少)用力,(提高)工作效率。

22、我国的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另一方面,(乱采滥挖)矿产的现象仍然存在。

23、任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可能给人类带来(正面)和(反面)的影响。

24、岩石在(水)、(氧)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

25、为什么要对工具进行改进?

答:因为工具在使用时不理想,所以要改进。

26、智能机器人有哪些用途?

答:智能机器人除了参与工农业生产外,还可以为盲人带路、与人下棋、替人做饭。

27、机器人的特征是什么?

答:身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动作:具有一定的动作、行为表现。28、我们该怎样保护宝贵的矿产资源?

答: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同时加强对废物的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等。

29、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所收到的破坏,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

答: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节约汽油,保护能源矿产;把废铜、铁等物品及时交到废品回收站,以便回收利用,节约矿产资源;把废旧塑料制品及时回收,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等。

30、矿产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答: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矿物,比如建造房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随身佩戴的宝石,日常使用的食盐等,都来自于矿物。

31如果没有煤和石油,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答:没有煤和石油,就不会有今天的各种燃料和能源,汽车、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就无法开动,也不会有塑料、涤纶、尼龙、涂料、阿司匹林、糖精等化工产品,人们做饭、取暖等都会变得非常不便,各种工业也将无法正常运转等等。

32、煤可以提炼以下产品:焦炭、煤气、煤焦油、沥青

石油可以提炼以下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3、通过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年限,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煤、石油、天然气的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将来必定会用完,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要随意浪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集萃 沉与浮单元概念 1、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1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1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1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同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卷一 一、我来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向上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受冷时体积___缩小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 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 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 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答:有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或轻重)的大小.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练习】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关系。 2.将一段铁丝没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_________;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 ________. 3.橡皮块在水中是沉的.把它切成原来的八分之一甚至更小.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时() A.浮 B. 沉 C. 半浮半沉 D. 悬浮 4、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由不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为什么潜艇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 答:潜艇有压载舱.当其中充满水时.潜艇就会下沉;当潜艇将其中的水排出时.潜艇就会上浮。所有潜艇时靠改变自身的重量大小改变浮沉的。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练习】 1.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体积大小相同的物体.________的容易上浮.________的容易下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_______,体积小的容易_______.(填“轻”或“重”.“下沉”或“上浮”) 2.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潜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沉浮的。 3.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4、在水中沉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浮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 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 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 水的重力”是阿基米德定律。 5.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6.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 个力就是浮力。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 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 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 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 改变沉浮的。)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排开量变大了】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 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 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5、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 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6、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7、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8、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 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9、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 力等于重力。 10、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 的空瓶。 3、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 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 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6、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排开水 的体积。 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 油最轻。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 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 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5、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 姓名班级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 小时,白昼()小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 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 (),一般是()材料制成的。比如(). ()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 ()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 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 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 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2,共28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1 图2 图3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 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8.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后10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9.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 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沉与浮 一、单元概述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与浮就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与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与浮”她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瞧就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与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她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与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她们关于对物体就是上浮还就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她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她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与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她们的想法,使她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她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就是有关物质的密度,它就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密度就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重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就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就是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就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就是通过观察与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1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开始。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整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只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在这里打下一个伏笔。 第2^-3课研究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与体积大小的关系。相同体积下,重的物体容易沉;相同重量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4课就是沉浮的应用,体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5^-6课,从另一个角度,即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 第7^-8课,探索液体密度对物体的沉浮影响,最终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物体的密度不同,影响它们的沉浮。 资料库中的资料,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渗透了物体密度的概念。在相同的体积下,一些物体比水重,一些物体比水轻,它们的沉浮与之相关。 当然,本单元只就是研究了与沉浮现象有关的因素,并不能穷尽沉浮的规律。关于沉浮的进一步探索、浮力的计算等内容,将在初中的科学课中最终完成。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多就是以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与驱动的。如“马铃薯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一课,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第一个杯子里就是沉的,而在另一个杯子里却变浮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再进一步观察、分析,“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吧”一提出了推测;让我们来观察比较这两种液体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就是水中的白乎乎的东西引起的变化吧”一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就这样使孩子们进人到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 在“造一艘小船”的活动中,也就是通过“用这几种材料能制作什么样的船”“什么样的船能装更多的货”,以及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船装得更多”等一系列问题来指引学生们设计与制作小船,并不断改进小船的制作的。 学生们因为有这些不断产生的问题,才会持续进行观察研究活动。也正就是因为她们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又产生新的问题,才会使她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与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