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3)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研究

(1)研究重点?????

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

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 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自然区域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连线

三大自然区的突出区域特征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思考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探究点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读“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1.我国四大综合区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点? 答案 整体性;差异性;有界性。

2.我国四大综合区的边界是明确边界还是过渡边界? 答案 过渡边界。

3.“某一区域如何发展是该区域的事情,与其他区域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因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区域的发展。

区域的基本概况

区域内各要素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

如何全面认识区域特征

(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认识区位特征: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3)了解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内共同性。

(4)分析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的“个性”。

(5)边界形状:了解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语言区。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划分的是干湿地区,划分指标应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第2题,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突出;自然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探究点二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只要写出比较的因素即可)

答案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等。

2.据图文材料试写出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

答案大兴安岭—阴山—青藏高原东缘。

3.图乙中牧区a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b和c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原因中,牧区b是________,牧区c是________。

答案经度气候干旱高寒

4.我国东部农耕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多

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①东部季风区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③青藏高寒区

2.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差异

(2)交通差异

东部季风区多平原、丘陵,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地形崎岖,交通线路稀疏;西南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道路常受泥石流破坏。 (3)经济文化差异

东部季风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水平低。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4.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答案 3.C 4.D

解析第3题,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大致上南高北低,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夏季等温线东部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由于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第4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思路

2.人文要素特征的答题思路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乙为我国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以________气候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什么?

(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答案(1)东北三江松嫩辽河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土质黏重,开垦困难

(2)温带季风时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空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见下表: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 1.A 2.B

解析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8·广东省东莞市期末)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据此回答3~4题。

3.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利于防风B.利于排水

C.节约蚝壳D.坚固耐用

4.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 3.B 4.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利于排水。第4题,生蚝壳为墙的主要原因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材料可知“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该地蚝壳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蚝壳墙防盗功能较弱。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

5.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6.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答案 5.D 6.A

解析第5题,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属于经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温差逐渐变大,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太阳辐射增强。第6题,英国南部到俄罗斯西部所处的纬度大体相同,但它们受海洋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因此导

致自然带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7.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在自然区为___________区,C为__________区,D为_______________区。

(2)图中C、D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山脉、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

(3)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个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它们与图中序号的对应关系是: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区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描写地貌特征的词句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内。

①千沟万壑②沙漠、戈壁广布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④海拔最高的盆地⑤地面坦荡⑥地面崎岖⑦边缘有绿洲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⑨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⑩喀斯特地貌发育

答案(1)东部季风青藏高寒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阿尔金祁连

(3)A-②B-③C-①D-④

(4)低温地势高

(5)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有一定的范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的划分指标单一

D.区域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2.下列区域的划分指标是自然要素的是()

A.河北省B.内蒙古自治区

C.辽中南工业区D.黄土高原地区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区域是有一定范围的,A项正确;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边界是模糊的;区域的划分指标多种多样,有自然区、经济区、行政区……;区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第2题,河北省是依据行政区划分的;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依据行政区划分的;辽中南工业区是依据工业要素划分的;黄土高原地区是依据地形要素来划分的。

(2018·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检测)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读图,回答3~5题。

3.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①地形②土壤③植被④气候⑤水文

A.①②B.③⑤

C.①④D.②③

4.下列属于东部季风区的特征的是()

A.四周多山地,多风成地貌景观

B.气候湿润,雨热不同期

C.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D.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

5.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部分地区为森林

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人口少

D.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答案 3.C 4.C 5.B

解析第3题,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第4题,四周多山地,多风成地貌景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东部季风区的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河流多为外流河,湖泊多为淡水湖。第5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

(2018·山东济宁微山县二中月考)区域间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导致了农业活动各具特色。据此回答6~7题。

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B.土壤

C.热量D.水源

7.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土壤肥沃B.热量条件较好

C.劳动力丰富D.水资源丰富

答案 6.D7.B

解析第6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源是该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第7题,“高寒”是青藏高寒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地势高导致气温低,影响农业发展,而青藏高寒区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终年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9.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气环流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

答案8.B9.A

解析第8题,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为“高”和“寒”。第9题,海南岛因纬度位置低,太阳辐射强,故全部属于热带气候;江西庐山因地势高而成为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吐鲁番盆地因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夏季气温高;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如下图)。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11.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①“春洼”—大风②“夏岗”—洪水③“秋平”—大风

④“冬阳”—低温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10.D11.C

解析第10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而多雨天气致使人在户外活动很不方便,修建骑楼可以避雨;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修建骑楼可遮阳。第11题,春季内蒙古地区多大风而迁至洼地;夏季气温高,由于低地热而迁至高岗,利于散热;秋季秋高气爽,可以迁至平地;冬季天气寒冷,迁至有光照的阳坡,利于防寒。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12.B13.C

解析第12题,读图判断,甲是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夏季光热充足,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价格低。乙是海南岛,位于热带,一年四季热量充足,经济开发晚,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价格较低。第13题,读图判断,A、B两地均以山地地形为主,交通不便,①③对。B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②错。A、B两地开发晚,经济落后,产业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④对。A地水资源短缺,B地水资源充足,⑤错。

(2018·山东省邹城市期中)被动屋(下图)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其主要原理是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的所有自然得热方式(如太阳光、照明、人体和电器散热等),来维持20℃以上的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高舒适度,从而可不必额外采暖或制冷。据此回答14~15题。

14.目前,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与设备B.地形与地价

C.资金与技术D.劳动力与材料

15.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建筑被动屋的成本较高,影响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温差大B.纬度低

C.降水多D.光照强

答案14.C15.A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被动屋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所以制约被动屋推广的关键是技术水平高,资金需求量大。第15题,被动屋需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维持舒适温度。我国北方比德国温差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需要额外采暖或制冷,导致维持适宜温度成本高。16.(2018·安徽合肥一中月考)下图是大致沿106.5°E所制作的“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和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判断其名称。

(2)①城市比贵阳纬度位置高,但夏季却成为我国著名的“火炉”城市,请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

答案(1)秦岭。

(2)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解析第(1)题,图示地形剖面呈南北方向,山脉A应是东西方向,山脉A南侧有汉水,所以,山脉A应是秦岭。第(2)题,①城市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地势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①城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由图可知,①城市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加重了高温的程度,所以,①城市夏季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火炉”城市。

17.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研究案例。

案例研究课题: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

研究思路:

研究结论:阶段Ⅱ研究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万古荒原,油气蕴藏。

阶段Ⅲ研究成果:……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指出该研究区域的名称,并写出它属于哪种尺度的区域。

(2)请你推断该地理合作学习小组得出阶段Ⅱ研究成果需要使用的有关地图。

(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阶段Ⅲ研究成果。

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属于省级行政区。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分布图等。

(3)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油气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淡水资源短缺,荒漠化严重;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荒漠化。(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第(1)题,由阶段Ⅱ研究成果可知,该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省级行政区。第(2)题,由阶段Ⅱ研究成果可知,需要使用的地图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分布图等。第(3)题,阶段Ⅲ研究成果应该是该区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并需要扬长避短,发展经济优势。

考点题点细目表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 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经济特区与开发区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明确地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多层次、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具体内容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 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 2、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 3、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国务院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

自1984年起,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即大连、秦皇岛、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浦东、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城市。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84年开始到200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大连、天津、宁波、北京、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所在城市的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创建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加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推动下诞生的。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选择了若干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53个。这些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基地。 六、出口加工区 设立出口加工区旨在对加工贸易实行"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管理,改现行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为"圈羊式"管理,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的加工区域内,实现对加工贸易的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严格控制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为守法企业提供简化、快捷的通关便利。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为扩大外贸出口做贡献。 2000年6月21日我国宣布设立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大连、天津、北京天竺、烟台、威海、江苏昆山、苏州、上海松江、杭州、厦门、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吉林珲春等十五个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建立。到2002国务院已批准25出口加工区。 七、保税区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3)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研究 (1)研究重点????? 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 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 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自然区域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连线 三大自然区的突出区域特征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思考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特点和及划分依据。2.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重点) 3.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②特点:

③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①研究方法:比较法。 ②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 会发展的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 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③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产生的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的划分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农业活动 ①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③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 ①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②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①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 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4)三大自然区之间的自然差异显著,但在每个自然区内部则表现出完全一致的自然特征。( ) (5)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提示:1.√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分为次一级不同区域。 2.×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只有行政边界是明确边界。 3.√区域内部保持相对一致性,表现为整体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4.×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 (5)B[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则为“高”和“寒”。]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得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得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得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得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得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得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得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得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得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得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得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得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得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得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得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得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得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得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得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得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得东西方向得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得垂直方向得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得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得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得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的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的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的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的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的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的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的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的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考点搜索】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的全国性地区差异,为后面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的专题提供基础知识。 ◆知识纲要 地貌 气候 ◆重要图释 图1.1 “三大自然区图”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自然地理分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mm 等年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学习策略】 1、读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2、综合训练: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表1-1:我国地貌和气候的地域差异 2.三大自然区的基本情况(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表1-2:三大自然区基本情况比较表 三 大 自 然 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全 国 性 差 异 湿润干旱高寒整 体 性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图1-1

3. 青藏高寒区 活动: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完成表1-3: 表1-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比较表 [经典例题1] (2002年天津卷)读图1-4,回 答下列问题: (1)城市N 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 A. 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2)M 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 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热量 (3)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 作为毛纺 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C.接近原料产地 D.交通运输方便 (4)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 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北京 图1-4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由于受海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用的地理特征 三大自然区的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东部季风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降水、气温等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二、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东部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的高地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三、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四、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大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生物种类繁多。 五、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极少数的地方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广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面积占全国陆地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其地理位置是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内陆地区。农业包括:东部温带草原牧场,西部山地牧场;灌溉农业:考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以下特点: ①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的盆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②因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在400毫米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结合,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 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 [归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的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的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区性差异主要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的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的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的空间范围、基本特征。德育目标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是由纬度决定的南北方向和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由经度决定的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是由高度决定的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难点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的指示作用。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根据我们课改班的小组讨论的特殊性,把这个知识点分成9个模块,分别交给9个小组,小组自己来讲,各小组组长是评委,择出最优的3个小组,来讲接下了的中国三个经济带。讲的好的小组加小组分,老师适时点评总结。 五、教学过程 老师讲授: 3.1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目标 1.理解产生自然区域差异的原因及划分自然区域的依据。 2.识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掌握分析自然区差异的基本方法。复习反馈 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新知导学 自学指导一 区域差异比较 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2、划分依据: A.基础: B.标志: 自学指导二 3、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名称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等值线比较接近。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一致性。 4、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

探究一 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 东部季风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关系。海拔和气候对植被、土壤、河流、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自主建构 地形土壤 决定三大自然区标志 气候植被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自然环境差异

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B.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D.区域划分的指标都是综合性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2~3题。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比较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受到的影响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 C.地形类型 D.人类活动 3.下图是我某地区简图,甲地降水量及其该地区降水分布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A.200mm以下,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B.400mm以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C.800mm以下,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D.1600mm以下,受植被因素的影响 4.下列关于四川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四川的最高山峰是娥眉山B.四川的地形是盆地丘陵 C.四川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宝成线从成都向北穿越秦岭到宝鸡5.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盛产温带水果B.以早地为主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甘蔗D.长城以北一般一年一熟 6.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理区域是( ) A.南方地区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D.青藏地区 7.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B.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8.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但前者比后者的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B.多湖泊C.地势高D.多冰川 9.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B.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D.种植的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大豆等10.“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景观应该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农作物分布极具地方特色。下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读表可知,该省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油菜D.玉米 12.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13.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B.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C.杭州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D.传统的交通工具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耗牛,奔跑的藏羚羊,

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自然区的空间分布范围、之间的界线以 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理解三大自然区差异产生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利用地图,了解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和空间范围, 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每个自然区基本特征的形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帮助学生认清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搞好国土整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正确的国情观、发展观和地理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 2、(出示“中国三大自然区图”“三大经济地带图”),该图能反 映出地理环境的另一大特性是什么?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

使人们从整体利益出发约束自身的行动,而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如中国的区域差异性又有何意义呢?——会使我们了解各个区域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就会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搞好国土整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节课,我们首先认识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怎样划分的,各区有什么特点。 【新授】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读图1.1回答:从自然地理角度上,我国划分了哪三大自然区? 我们家乡大连属于那个地区? 2、想一想,这三大自然区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依据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如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降水量的差异,而青藏高寒区则分布在地势第一阶梯上的确,我国气候上的东西、南北差异和地貌上的三级阶梯的形成对我国地域分异影响极大。 3、(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师点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回答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哪一条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那些地区?(400毫米)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还是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200毫米? 5、回答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降水量是主要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东西海陆位置

中国地理学案七: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点搜索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考点搜索】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教材分析】 在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三大自然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其内部的自然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显著性。 ◆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图1.3 “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所跨纬度比较大,气温差异最为明显,在北方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也比较明显。其中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地区又分为华中区、华南区。 【学习策略】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内部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核心特征。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中各自然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 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三 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差异——南北差异 影响因素——热量 其他差异——南北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主要差异——东西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其他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 主要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 其他差异——水平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

同一性 差异性 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 表1-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 向的变化规律。 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 表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 图1-6 图1-7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doc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重点】三大自然区的空间范围及各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和相关重要地理界线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如果需要根据自然特征,将我国的陆地部分划分为少数几个区域(例如3~4个),你会怎样划分呢?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总结学生的划分标准,划分方案的合理性等。 〖过渡〗要研究一个广泛的区域,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实我们在低年级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区域划分的实例。例如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我国的温度带、我国的干湿区的划分等。 以上都是按照某一个自然要素进行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容易根据这个指标划分成少数几个区域。例如,如果只按照成绩来划分全班学生,我相信大家都能很快将全班分成几个集团。(如以60分为界,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化) 〖提问〗很显然,仅仅以成绩来划分,这是很不合理的。如果要你根据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成绩来划分,你会采用哪些标准呢? 〖讨论〗正如上面的过程一样,我们要把中国这么大的区域进行自

然区划,也需要同时考虑很多的自然因素。地理学家已经参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将我国进行了自然区划,请同学们看“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问题: (1)这种划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合理与否?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大致包含的范围是什么?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以前了解的地理界线大致相同?你所在的地区属于这里的哪个自然区? 〖活动〗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学生分三组完成下表: 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及差异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人类活动 〖课后练习〗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1、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被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地带性差异 3、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4、划分三个经济地带依据的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产业结构 5、考虑到东部地带资金、科技实力和中部地带的资源情况,今后可将哪类工业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市场指向型 6、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 A.资金 B.工程技术 C.移民 D.长江截流 9、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灌溉 D.航运 10、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①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②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③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④各取所长,互惠合作,体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的上升运动 13、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是 A.西部缓斜平原 B.中部冲积低平原 C.西部滨海平原 D.中西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