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有微生物污染手术切口时,手术部位可能会出现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特制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

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术前不必要的备皮;术前确需备皮时,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电动剔毛或脱毛)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4.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若

无禁忌症,术前应尽可能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采用适当的消毒剂以同心圆的方法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尽量符合手术要求并扩大消毒范围,以备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5. 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剂量和种类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7. 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8. 手术室管理需按照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二、手术中

1. 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2.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制度。

4. 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 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限度地损伤组织,彻底去处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 术中应当主动加温,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7.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

体。

8. 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1.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 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 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及时正确的送检标本。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四、其他措施

1. 定期对外科医师、护士进行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要点。

2. 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外科手术切口描述错误的是() A.清洁切口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B.清洁-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C.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且已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D.感染切口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B.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C.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D.积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E.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A.清洁切口B.清洁-污染切口C.污染切口D.感染切口 2、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伤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B.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C.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 B.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C.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或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发及疼痛 D.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4、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器官/腔隙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位置(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

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切口病原体培养阴性的除外)。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发热,肿胀及局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有微生物污染手术切口时,手术部位可能会出现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特制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 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术前不必要的备皮;术前确需备皮时,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电动剔毛或脱毛)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4.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若 无禁忌症,术前应尽可能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采用适当的消毒剂以同心圆的方法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尽量符合手术要求并扩大消毒范围,以备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5. 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剂量和种类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7. 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8. 手术室管理需按照我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二、手术中 1. 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2.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制度。 4. 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 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限度地损伤组织,彻底去处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 术中应当主动加温,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7. 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 (一)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二)病人在术前尽量完善各项检查,治疗基础疾病,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四)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要求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六)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七)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

毒。 (八)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一)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四)若手术时间超过 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五)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六)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七)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八)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一)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完整版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预 防和控制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3、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人员按要求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 4、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手术衣、口罩、帽子潮湿应立即更换。 5、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6、术者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7、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 8、换药应严格遵守换药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 9、对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10、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11、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12、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省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医务人员应当重视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0.5%碘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一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2021031404581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n>m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试题及答案

2017年手术室院感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外科手术切口分类包括:() ①清洁切口②清洁-污染切口③污染切口④感染切口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细菌来源包括:( ) ①空气②患者皮肤③手术人员④手术器械及植入物 3、外科手术前洗手范围为:( ) ①双手②双手、前臂③双手、前臂和上臂上1/3 ④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手术前冲洗手消毒方法为取足量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认真揉搓多少分钟?( ) ①2~6分钟②2~4分钟③1~2分钟④1~3分钟 5、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多少cm的区域?( ) ①15cm ②12cm ③10cm ④5cm 6、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如使用也不应超过多少?( ) ①15h ②24h ③36h ④48h 7、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 ) ①切口浅部组织感染②切口深部组织感染③器官/腔隙感染④表皮感染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 1、有明显皮肤破损感染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护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2、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8℃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3、预防用药不能替代无菌操作。() 4、手术前应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5、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开放负压引流。() 6、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三、问答题(25分): 简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目标。

答案 一、选择题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3、④ 4、① 5、① 6、② 7、①②③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问答题 ①减少微生物的暴露②降低微生物的毒力(耐药性)③为组织修复和愈合创造理想的微环境④提高宿主的抵抗力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SSI)就是外科患者最常见得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率与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I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得器官。因感染后预后差,涉及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应引起医务人员得高度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就是I类切口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就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得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5、采用正确得术前皮肤准备方法:①用消毒皂沐浴。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得无菌巾。 6、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得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与规范得外科刷手; 3、有感染得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得使用 1、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3)有植入物得手术,如骨折固定器植入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得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得I类切口,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得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与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四、手术中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病人安置遵循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分开得原则,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手术。 2、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须安置在“特殊感染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控制操作人数,并执行隔离预防技术得规定,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一、手术前 (一)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二)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四)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 30 分钟—2 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六)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 手术。 (七)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八)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一)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 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 范。 (四)若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 1500 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 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五)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 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 形成死腔。 (六)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 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七)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八)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 流,确保引流充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4)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若无禁忌症,术前应洗澡。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 000 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5)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 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6)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 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7)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 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8)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9)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10)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SOP)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都显著高于没有感染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制定如下预防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的准备 (一) 积极治疗及纠正可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 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 (三) 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四) 避免不必要的术前脱毛,毛发不影响手术视野时不需脱毛。必须脱毛时,首选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专用的脱毛器、化学性脱毛剂。如使用常规普通脱毛方法,必须采用一次性的刀片。脱毛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的术前准备间进行。 (五) 实施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关键。抗菌药物的应用要以伤口的清洁度来选用,清洁伤口不要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如有假体植入、高龄、营养不良、并

存多种疾病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亦应预防性用药;清洁.污染伤口最好用抗生素预防,特别如消化道、胆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易于感染的手术;污染性伤口应了解病情、预测污染,术前应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静脉用药最适宜:抗菌药物的应用必须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 (六) 需要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 (一) 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二) 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 (三) 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三、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 保证手术间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间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37、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I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因感染后预后差,涉及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I类切口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①用消毒皂沐浴。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6、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 3、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1、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3)有植入物的手术,如骨折固定器植入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I类切口,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和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四、手术中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病人安臵遵循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开的原则,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其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I 类切口指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因感染后预后差,涉及心脑肾肝等重要脏器,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I 类切口感染,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准备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 2、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 3、尽量缩短病人术前等待日。 4、提倡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 5、采用正确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①用消毒皂沐浴。②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③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与顺序。④铺无菌巾之前应对手术部位做标记,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 6、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

3、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 1、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 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3 )有植入物的手术,如骨折固定器植入等;(4)咼龄或免疫缺陷者等咼危人群。 2、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I类切口,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和注意事项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四、手术中预防控制措施 1、手术病人安置遵循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开的原则,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 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手术。 2、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须安置在“特殊感染手术 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控制操作人数,并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3、手术室温度22-25 C,维持病人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保温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术前 (一)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二)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三)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四)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六)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七)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八)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一)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四)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五)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六)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七)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八)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都显著高于没有感染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SSI,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手术前患者的准备 1、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2、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 3、若无禁忌症,术前应洗澡; 4、避免不必要的术前脱毛,毛发不影响手术视野时不需脱毛。必须脱毛时,首选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化学性脱毛剂。如使用常规普通脱毛方法,必须采用一次性的刀片。脱毛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 5、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 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洗手; 3、患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

作。 三、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 1、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必须术前半小时开始静脉点滴,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通常为3h)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该追加一次,术后原则不用,最长不得超过48h。选药品种及其他相关要求详见“抗菌药使用实施细则”; 2、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3、尽量采取保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 4、对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者应在围术期监测并采取措施保持血糖稳定; 5、减少手术室内空气中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6、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 7、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 8、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人应该在不同的手术室内进行,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安排非感染性,感染性病人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房间才可进行非感染病人手术; 9、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房间; 10、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