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本章重点、难点

?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

?判读地质年代表;

?认识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阅读地质图

3.1 地史的基本知识

几个概念的区分:

地史---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时代,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是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含放射性元素确定的;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地层的地质年代

地层和岩层的区别: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

地层-在地质学中,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二、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的层序总是先老后新(下老上新).

2.标准地层对比法: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特征基本一致。可以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特点,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 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可靠性。

3.层位接触关系对比法:不整合接触就成为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4. 生物层序法:化石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1)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新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但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不连续的,中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且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连续

的,没有发生过沉积间断。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它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的。

侵人接触: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

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岩浆岩的形

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穿插关系:一般是年轻的侵人岩脉穿过较老的侵人岩。(比最新的新,比不整合覆盖在

它上面的最老的老)

(三)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用放射性同位素法

三、地质年代表与地层单位

3.2 岩层产状及岩层构造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方法

1.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

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2.岩层产状的野外测定及表示法

在野外通常使用地质罗盘来测量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即南北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

测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待倾

3.岩层产状表示方法

倾向∠倾角

├倾角

倾向/倾角

特殊: 直立水平倒转

4.岩层的分类

①水平岩层:岩层的原始产状大部分是水平的。时代越老,出露位置越低,越新则分布的位置越高。

②倾斜岩层:倾斜构造是层状岩层中最常见的一种产状,它可以是断层的一盘、褶曲的一翼或岩浆岩体的围岩,也可能是因岩层受到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

③直立岩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时,称直立岩层。其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相等,与形特征无关。

5、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产状类型:

水平产状-岩层倾角<5ο

倾斜产状-岩层倾角>5ο_<85ο

直立产状-岩层倾角>85ο

正常产状(正常岩层)-顺倾向方向岩层由老到新

倒转产状(倒转岩层)-顺倾向方向岩层由新到老

二、水平构造: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即产状)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地壳运动(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倾斜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岩层形成时的位置,而且改变了语原有的水平状态,使岩层面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交角,于是便形成了倾斜岩层。倾斜岩层常常是组成其它构造(如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的一部分。

3.3 褶皱构造

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后形成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永久性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

1.褶曲的形态要素

?核部:褶曲中心部位的岩层。

?翼部:位于核部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

?轴面: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假想面。

?轴线: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轴的长度,表示褶曲伸的规模。

?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

2.褶曲的基本形态

●向斜和背斜(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形态,其中心部位(即核部)岩层较老,翼部岩层较新,

呈相背倾斜。

●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形态,其核部岩层较新,翼部岩层较老,呈相向倾斜。

3.褶曲的形态分类

按褶曲的轴面特征分类

?直立褶曲;轴面与水平面垂直。

?倾斜褶曲:轴面与水平面斜交,两翼倾向相反。

?倒转褶曲:轴面与水平面斜交,两翼倾向相同。

?平卧褶曲:轴面与水平面平行。

4.褶皱构造的研究意义

褶皱构造对找矿、工程及水利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褶皱两翼对称重复的规律,在褶皱的一侧发现沉积型矿层时,可预测在另一侧也可能有相应的矿层存在;石油常储存在背斜的核部。除此以外,背斜核部的岩层常常较为破碎,如果水库位于此就易于漏水,工程建设须避开这种构造部位。

5.野外识别褶曲构造的方法

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

追索法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观察的方法。平行岩层走向进行追索观察便于查明褶曲延伸的方向及其构造变化的情况。

穿越法和追索法,不仅是野外观察识别褶曲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野外观察和研究其它地质构造现象的一种基本方法。通常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的原则.

6.褶曲的工程评价

(l)褶曲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完整性和强度高低,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防治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褶曲翼部: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或者两者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更大,则对开挖边坡的稳定较有利。否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的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3.4 断裂构造

?组成地壳的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地壳中常见的地质构造,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常成群分布,形成断裂带。

断裂带是矿液和地下水的运移通道,也是矿体的储存场所。因此研究断裂带的特征,对寻找矿产及地下水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根据岩体断裂后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的情况,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裂隙)和断层。(一)节理

又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

裂缝,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未

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小型断

裂构造。

1.分类:

按成因分构造节理,分为张

节理和剪节理(共扼“X”节

理)。和非构造节理,分为原

生节理、风化节理、重力节理、

减压节理和人为节理等类型。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

裂面

特征:

长、

大、平直光滑,延伸稳定,常常呈“X”型

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特征:短、小、粗糙不平,延伸不远,豆荚状、树枝状按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划分为走向节理(纵向节理)、倾向节理(横向节理)和斜

向节理。

2.节理调查、统计及表示方法

?节理对工程岩体稳定和渗漏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节理的成因、形态、数量、大小、连通以及充填等特征。

?测节理的产状与测岩层产状的方法相同。野外对岩体中节理分布的多少,常用节理密度来标定。所谓节理密度,是指岩石中某节理组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单位长度的节理总数。

?节理玫瑰花图统计裂隙,可以用节理走向编制,也可以用节理倾向或倾角来编制。

?每一花瓣愈长,表明该方位角内出现节理数目愈多;花瓣愈宽,说明节理方向的变化范围愈广。

?以垂直河流方向的节理最发育,且倾向河流下游者居多,据此可了解勘察区岩体节理的发育规律。

3.节理的工程评价

岩体中的节理,在工程上除有利于材料的采集之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当节理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均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节理,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二)断层

指岩体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且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它是节理的扩大和发展。

断层不仅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而且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1.断层要素:

断层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面。其间岩石破碎,因而称破碎带。其中在大断层的断层面上常有擦痕,断层带中常形成糜棱岩、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等。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上侧的岩块,称上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岩块,称下盘。若断层面是直立的,可用方位来表示(东盘、西盘、南盘、北盘)。断距: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移动开的距离。

2.断层分类:

(l)正断层:正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张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下错动而成。其断层线较平直,断层面倾角较陡,一般大于45°。

(2)逆断层:逆断层一般是由于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的作用,使上盘沿断层面向上错动而成。断层线的方向常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压应力作用的方向垂直。逆断层的倾角变化很大,断层面倾角大于45°的称冲断层,介于25°一45°之间的称逆掩断层,小于25°的称辗掩断层。

(3)平推断层:其断层面倾角很陡,常近于直立,断层线平直延伸远,断层面上常有近于水平的擦痕。

3.断层的组合形态

断层很少孤立出现,往往由一些正断层和逆断层有规律地组合成一定形式,形成不同形

式的断层带。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图3-14)和叠瓦式构造。

4.断层的野外识别

⑴地貌上的反映:上升盘的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果经剥蚀,就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另外,山脊错断、断开,河谷跌水瀑布,河谷叠瓦式构造方向发生突然转折等,很可能均是断裂错动在地貌上的反映。

(2)地层特征

若岩层发生不对称的重复,岩脉被错断了,或者岩层沿一走向突然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

(3)断层的伴生构造

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常见的有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檫痕。

(4)水系

河流遇断层面而急剧改向,甚至发生河谷错断现象。湖泊、洼地呈串珠状排列,往往意味着大断裂的存在;温泉和冷泉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断层存在的标志;线状分布小型侵入体。5.断层的工程评价

(1)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断层破碎带力学强度低、压缩性大,建于其上的建筑物由于地基的较大的沉陷,易造成开裂或倾斜。断裂面对岩质边坡、桥基稳定常有重要影响。

(2) 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由于断裂带及其两侧上、下盘的岩性均可能不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3) 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

(4) 断裂带在新的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三)活断层

?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近期”有不同的标准,有的行业规范定为晚更新世(约12万年)以来。国家标准《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94)中规定全新世以来有过地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叫做全新活动断裂。

一、活断层的分类

●按两盘错动方向分为走向滑动性断层和倾向滑动性断层。

?走向滑动性断层最常见,其特点是断层面陡倾或直立,部分规模很大,断层中常蓄积有较高的能量,引发高震级的强烈地震。

?倾向滑动断层以逆断层更为常见,多数是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倾角较缓,错动时由于上盘为主动盘,故上盘地表变形开裂较严重,对建筑物危害较大。

●活断层按其活动性质分为蠕变型活断层和突发型活断层;

?蠕变型活断层只有长期缓慢的相对位移变形,不发生地震或只有少数微弱地震;

?突发型活断层错动位移是突然发生的,并同时伴发较强烈的地震。

●活断层绝大多数常沿袭着老断层发生新的错动位移,而具继承性,尤其是区域

性的深大断裂更为多见。

二、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1.地质特征

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

2.地貌标志

活断层往往构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叠次出现的断层崖、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呈线性分布;河流同步转移线状分布的泉水出露,且植被发育若为温泉,则水温和矿化度较高。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3.地震方面的标志

在断层带附近地区有现代地震、地面位移和地形形变以及微震发生。

三、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活断层对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活断层的地面错动和活断层快速滑动引起地震两方面。

★蠕变型的活断层,当变形速率较大时,可能导致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陷,使建筑物拉裂破坏。

★突发型的活断层伴随地震产生的错动距离通常较长,多在几十厘米至几百厘米之间,这种危害是无法抗拒的。因此在工程建筑地区有突发型的活断层存在时,任何建筑原则上都应避免跨越活断层以及与其有构造活动联系的分支断层,应将建筑物选择在无断层穿过的位置。

3.5 地质构造与路桥工程的关系

一、地质构造与路基工程的关系

1\岩层构造(水平构造\单斜构造\直立构造)

(1)当岩层水平、直立,或单斜层面及节理面背向路基时,对边坡稳定有利。如有软弱岩层时,应抹面护壁以防止风化。

(2)岩层层面及节理面倾向路基,且结构面的倾角大于10*,其走向又与路基平行或较小,易形成边坡的坍塌。如若有软弱岩层时,则更易形成边坡的滑动。

(3)堆积层下伏基岩坡体较陡且倾向路基,在其接触面处常有地下水活动,当路堑开过接触面的深度时,堆积层极易失去平衡发生滑塌,尤以基岩属软弱层为最严重。

2\断层构造

断层破碎带的岩体松散,节理也很发育,常是地下水活动的通道,加之断层面倾基,所以当挖方边坡与断层带平行时,极易产生滑塌。

3\节理

节理特别发育的陡坡地段,当有一组或几组节理倾向路基时,开挖后常造成边塌、落石等病害。

二、地质构造与桥基工程的关系

?1、水平构造、直立构造:无影响;

?2、单斜构造:①当岩层层面倾向下游,其中又有软弱夹层时,会因水的冲蚀作用而

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如果软弱夹层较厚,会使基础产生差异沉降导致墩身歪斜或倾覆②当两种不同岩层接触,其接触面较陡时,会造成桥基不稳,因为接触面一般都是软弱结构面,故最好是将桥基设计在单一岩层之上。

?3、断层构造:应尽可能的避开断层破碎带,因桥基岩体破碎,易风化渗水,受桥

基和桥体荷载后出现沉陷,或沿断层破裂面错动的方向,使桥墩发生滑移或倾斜。

三、地质构造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1、水平构造、直立构造:一般较稳定;

?2、单斜构造:视岩层倾角的大小和岩性而定。若倾角平缓,且岩质坚硬,则较稳定;

若倾角大,夹有软弱层,且有地下水活动,则不利;如在塑性强的粘性土中,可能引起隧道边墙的坍塌和顺层滑动;

?3、褶曲构造:隧道宜选择在其翼部通过,穿过向斜核部或背斜轴部均不利;

?4、断层构造:极为不利;宜选择绕避;若不能绕避则应与断层构造线呈直交或近乎

直交穿越;

3.6 阅读地质图

一、地质图基本知识

二、地质情况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水平构造:在地质平而图上水平构造的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一致或平行,并随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2.单斜构造: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形倾斜的方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只是曲率要小;当岩层的倾向与地形倾斜的方向一致,而倾角大于地形坡度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形倾斜的方向一致而倾角小于地形坡度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其曲率要比等高线的大。

3.直立岩层:除岩层走向有变化外,直立岩层的界线在地质图上为一条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的直线。

4.褶曲:水平褶曲地层分界线在地质平面图上呈带状对称分布,中间新两边老则为向斜,反之为背斜。

5.断层:断层线在地质平面图上通常是一段直线或近于直线的曲线。在断层线的两侧存在着岩层中断、缺失、重复、宽窄变化及前后错动等现象。

6.地层接触关系:地层界线大致平行,没有缺层现象,则属整合关系;若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一致,岩层分界线彼此平行,但地质年代不连续,此关系属于平行不整合;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的地质年代不连续,而且产状也不相同,属于角度不整合。

三、阅读地质图的步骤

1. 附件

图名、比例尺、地理位置、城镇网点,了解图的位置及其精度等情况。

2. 该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通过地形等高线或河流水系的分布特点,了解地区的山川形势和地形高低起伏情况。

3. 具体分析地质构造

四、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确定剖面方位;

?确定比例尺;

?勾绘地形轮廓线;

?将各项地质内容按要求划分单元及产状上图;

?用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项地质内容;

?标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方位及剖面上的地物名称等。

五、举例识图

掌握内容:

1、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整合

2、走向、倾向、倾角

3、向斜和背斜、倾斜褶曲;

4、节理、张节理和剪节理、节理的工程评价

5、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断层的野外识别、断层的工程评价、活断层

6、地质构造与路桥工程的关系

7、识图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详细图解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图解 Post by:2010-10-419:48:00 什么是悬挂系统 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车架(或车身)若直接安装于车桥(或车轮)上,由于道路不平,由于地面冲击使货物和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没有悬架装置的原因。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结装置的统称。它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保证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同时悬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并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架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悬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是重要的总成之一。

一般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种类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导向机构用来传递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同时保持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跳动,通常导向机构由控制摆臂式杆件组成。种类有单杆式或多连杆式的。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时,可不另设导向机构,它本身兼起导向作用。有些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系统中加设横向稳定杆,目的是提高横向刚度,使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悬挂系统的分类 现代汽车悬架的发展十分快,不断出现,崭新的悬架装置。按控制形式不同分为被动式悬架和主动式悬架。目前多数汽车上都采用被动悬架,如下图所示,也就是汽车姿态(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动悬架开始在一部分汽车上应用,并且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中。主动悬架可以能动地控制垂直振动及其车 身姿态,根据路面和行驶工况自动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

地质剖面图的突破(详解版)

图表攻之高考地理中地质剖面图的突破(详解版一) 今日话题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对于地质剖面图,如何判读?2009--2017年高考都是如何考查的?掌握本期内容,地质剖面图方面的高考一定会顺利突破哟。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 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 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 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 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 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 B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沉积岩甲。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汽车构造原理图解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1. 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5大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 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性能参数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

地质构造带答案

地质构造练习(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2.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 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 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 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读图完成小题。 试卷第1页,总8页

3.R河流的流向大Array体上为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4.河谷处的地质 构造为 A.向斜B.背斜 C.谷地D.山岭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据此完 成小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甲B.乙C.丙D.丁 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 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 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 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题。 试卷第2页,总8页

试卷第3页,总8页 7.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③②① B .⑤⑥③⑦ C .⑥②⑦① D .⑦⑥③① 8.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9.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 .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 .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 .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 ① ⑦ ③ ② ⑤ ⑥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本章重点、难点 ?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 ?判读地质年代表; ?认识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阅读地质图 3.1 地史的基本知识 几个概念的区分: 地史---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时代,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是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含放射性元素确定的;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地层的地质年代 地层和岩层的区别: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 地层-在地质学中,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二、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的层序总是先老后新(下老上新). 2.标准地层对比法: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特征基本一致。可以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特点,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 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可靠性。 3.层位接触关系对比法:不整合接触就成为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4. 生物层序法:化石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1)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新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但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不连续的,中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且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连续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标准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

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文案. 标准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终审稿)

2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 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②断层——升降运动。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②利用背斜找油。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遂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完整word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 (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如图1所示:

沼气池的构造原理(附设计图纸)

2 沼气池的建造技术 2.1 沼气的基本知识 2.1.1 沼气及其产生过程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初是在沼泽、湖泊、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叫它沼气。沼气含有多种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沼气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过程,叫沼气发酵。根据沼气发酵过程中各类细菌的作用,沼气细菌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细菌叫做分解菌,它的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CO2)等。它们当中有专门分解纤维素的,叫纤维分解菌;有专门分解蛋白质的,叫蛋白分解菌;有专门分解脂肪的,叫脂肪分解菌;第二类细菌叫含甲烷细菌,通常叫甲烷菌,它的作用是把简单的有机物及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因此,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就好比工厂里生产一种产品的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加工成半成品——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再就是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加工成产品——即生成甲烷。 2.1.2 沼气的成分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次有二氧化碳、硫化氢(H2S)、氮及其他一些成分。沼气的组成中,可燃成分包括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和重烃等气体;不可燃成分包括二氧化碳、氮和氨等气体。在沼气成分中甲烷含量为55%~70%、二氧化碳含量为28%~44%、硫化氢平均含量为0.034%。 2.1.3 沼气的理化性质 沼气是一种无色、有味、有毒、有臭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甲烷分子式是CH4,是一个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所结合的简单碳氢化合物。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甲烷是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优质的气体燃料。燃烧时呈蓝色火焰,最高温度可达 1?400? ℃左右。纯甲烷每立方米发热量为36.8千焦。沼气每立方米的发热量约23.4千焦,相当于0.55千克柴油或0.8千克煤炭充分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从热效率分析,每立方米沼气所能利用的热量,相当于燃烧3.03千克煤所能利用的热量。 2.2 家用沼气池的类型 随着我国沼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家用沼气的推广,根据当地使用要求和气温、地质等条件,家用沼气池有固定拱盖的水压式池、大揭盖水压式池、吊管式水压式池、曲流布料水压式池、顶返水水压式池、分离浮罩式池、半塑式池、全塑式池和罐式池。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归总起来大体由水压式沼气池、浮罩式沼气池、半塑式沼气池和罐式沼气池四种基本类型变化形成的。与四位一体生态型大棚模式配套的沼气池一般为水压式沼气池,它又有几种不同形式。 2.2.1 固定拱盖水压式沼气池 固定拱盖水压式沼气池有圆筒形(见图2.1)、球形(见图2.2)和椭球形(见图2.3) 三种池型。这种池型的池体上部气室完全封闭,随着沼气的不断产生,沼气压力相应提高。这个不断增高的气压,迫使沼气池内的一部分料液进到与池体相通的水压间内,使得水压间内的液面升高。这样一来,水压间的液面跟沼气池体内的液面就产生了一个水位差,这个水位差就叫做“水压”(也就是U形管沼气压力表显示的数值)。用气时,沼气开关打开,沼气在水压下排出;当沼气减少时,水压间的料液又返回池体内,使得水位差不断下降,导致沼气压力也随之相应降低。这种利用部分料液来回串动,引起水压反复变化来贮存和排放沼气的池型,就称之为水压式沼气池。

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pdf

第三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 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一、知识讲解 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二、例题分析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学习资料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 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A. 5° B.145°C.35° 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 A. N45°E B.S45°E C.S45°W D.N45°W

地质剖面图

实验九:编制地质剖面图一、目的要求 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初步掌握利用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 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图(附图),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量角器、铅笔、小刀、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 1.地质剖面图简介 地质剖面图是重要的地质图件之一,它是沿地表某一方向,以假想的竖直平面与地形相切所得的断面图。断面与地面的交线称剖面线。地质剖面图是用一定比例尺、记录和揭示某一方向剖面中的地貌形态与内部构造相互关系的图件。它可通过现场目测、仪器实测或根据地质图编制而成。地质剖面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剖面方向、地形及地层的岩性、厚度、时代及产状,它可表现出褶皱形态,断层性质、火成岩体和矿体的形态;并可表示它们的位置和规模等。 2.利用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 (1)选定比例尺 地质图上作地质剖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一般应与地质图相同,而且其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应一致,才能反映真实的地形和地质情况。但当地形非常平缓时,为揭示其起伏状态,可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此时所作地形剖面与实际相比有所夸大。 (2)选定剖面线位置 除特定目的外,一般选择剖面线位置的原则是大体上垂直地层走向,能通全区的主要地层和地质构造,较好地反映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等。如长山地质图选择A—B作为剖面线,绘制了图幅下面的剖面图。 (3)作地形剖面 ①在方格纸上引一水平线(A—B)作横坐标,代表基线(见图1)。用以控制水平距离,其长度与图面上A—B丈度相等,其方向一般规定左端为北或西、右端为南或东(按看图人的左,右方向)。 ②在基线一端或两端引垂线作纵坐标,用以控制地形的高度,按垂直比例尺标注高度,所标高度值范围,应以满足剖面线所经过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高程为原则,亦可从海平面

《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教案

《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教案 账号:510148 化学组杨明丽 2013.5.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教学重点:根据构造原理写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 教学难点:构造原理和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 三、教学策略:复习和延伸、类比和归纳 四、教学思路:举例设疑——引出构造原理——书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和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设疑: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呢? 【板书】一、构造原理 (1) 含义: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是:电子先排在能量____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在能量________的能级上。 (2)构造原理示意图 【讲解】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图: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感悟思考:(1) 能层越大,能级的能量越高? (2)为什么K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是 解释:(1)从构造原理图中可以看出能级的能量高低除了符合E(n s)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2)由于出现能级交错现象,K原子排满第一层和第二层后,在排第三层时,先排满3s能级、3p能级,最后一个电子进入4s能级而不是3d能级,所以它的原

地质构造图片展示

日志 上一篇:fangweijiao de q... 下一篇:五星级经典电影(... |返回日志列表 [转] 跟我看构造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转载自云中羽衣子 2010年12月05日 19:45 阅读(3) 评论(0) 分类:杂七杂八 ?举报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喜欢地质构造的同仁们进来看看吧~我精心整理的~除了图片还收集了注解~如果喜欢的话就请转载吧,不过转载的时候最好在评论栏里留下你的足迹~不声不吭转走就不像话呐~哈哈~ 一、板劈理:

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

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

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