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代表小组走上“专业”之路

代表小组走上“专业”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03969971.html,

代表小组走上“专业”之路

作者:黄兴旺

来源:《浙江人大》2016年第12期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情况差异大,在某些代表活动中,“不专业”一度成了他们履职的软肋。近些年来,全国不少省市探索尝试依据专业划分建立代表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破除了“不专业”的阻碍。

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大常委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大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组成代表小组,分工联系选民,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代表法还规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按照制度设计,积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是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方式,使代表能在闭会期间履职尽责。

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人大的代表小组活动并没有起到促进代表履行职责的作用。比如,一些代表小组组织的视察、调研和走访,表面上轰轰烈烈、场面壮观,实则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究其原因,不是代表主观上怠于履职,而是因为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情况差异大,一些参加活动的代表对所涉及领域不太了解,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就索性不发言,简单走走看看。活动质量不高,影响了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如何建立既方便组织协调,又能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工作实效的代表活动小组,成为各地人大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代表小组划分变革

2003年,深圳市人大代表刘磅就改进企业税务工作写了个议案,九位代表联名支持。税

务局很重视,邀请十位代表到税务局深入座谈,结果只去了刘磅一个人。其他九个人不去的理由很简单:“对这个事不太懂,不知道说啥。”

“不太懂,不知道说啥”,一句话点中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软肋”——不专业。

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深圳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始探索并大力推广、建立起代表专业小组,着力增强代表活动的专业性。从2003年开始,深圳市人大按照代表的专业,先后组建起社会立法、行政立法、计划审查、预算审查等16个代表专业小组,参加的代表多达150多名。这些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各专委、工委的组织下,就涉及各自领域的立法、监督工作广泛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