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

2、由于设计场地为司法部门,结合起特殊性质对场地进行规划,兼顾场地

的结构美观,

3、道路遮阳,交通畅通。

4、创造一两个游憩绿地,满足各类人群的户外活动要求。设计中心广场,满足人群的集散,及各类大场地的活动。

二、设计思想

此次设计场地为司法行政部门,由于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满足司法部门本身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以突出司法纪律和满足司法管教条件为主,以绿化游憩为辅的设计思想。根据地形的分布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布局与构思

整个场地呈对称布局,对此规划地设计选择不规则曲线进行规划,与规则的道路系统、建筑设施形成对比,从而也柔化太规则而产生的硬质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

根据司法局本身的布局结构,全区由一个纪律广场、一个小游园、一片湖泊游憩地、和一片规划农田用地组成。

1、纪律广场

地理位置:广场位于最近入口处,前方是男管教大队。

广场结合名字——纪律,设计和布局上都较简单,主要是突出纪律的规整性。

广场,由一片交叉水体形成边界,广场结构较简单,主要以满足司法局内部人群集散使用。中心景观,与周围水体相照应,形成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景观。

2、小游园

小游园位于几幢习艺楼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在室外学习的场地。

小游园呈中心式的布局,纵向为一条带状广场的休息场所,两边分别布置有凉亭,以提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左上角的为花带游览区,以色彩点缀小游园的色彩。

小游园多以游憩草地为主,种植各类乔灌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3、湖泊游憩地

湖泊游憩地位于女管教大队前方,湖泊在此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所用。

在湖泊中心有小岛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休息需要,同时连接小岛由形成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同时小岛也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小岛边界设有亲水平台,并可以作为观景平台。

湖泊驳岸使用自然山石形成驳岸,使驳岸自然美观,与绿地很好的结合,并且也可成为一整条的亲水驳岸。湖泊周围的绿地,为自然起伏的地势,使得人们在游览休憩时不是单一的,没变化的观赏。

在湖泊的前方空地上,设计两块大小不一,有自然起伏的小山丘,以自然山石围合的手法形成一块很惬意的游憩场地。

在植物种植上多使用片植,湖泊周围的则多使用林植。乔木之间的搭配使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组合,形成多株种植。

4、规划农田用地

主要是满足自主生产要求和劳教要求而设的。

四、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上多采用本地树种,一是确保成活率,二是使用本地树种降低种植成本。如:冬樱、云南樟、滇朴、小叶榕。

大树应用方面,从紫叶李、红背桂到银杏和悬铃木,因四季的不同而变化多彩。因时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观效果。

灌木上,从绿篱到花带,应用常绿植物金叶女贞、小叶女贞作为绿篱,并且也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应用多种开花灌木:红花檵木、杜鹃等。应用三色堇和血苋作为花带。

公共绿地项目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一章综述 一.设计依据: (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 (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3)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75-97,1997); (4)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 (8)《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 (9)《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 (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 (1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区域位置和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DSH-H1-1-12地块 规模尺寸:总占地面积29214平方米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临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 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是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为进一步推动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及形象,完善主城区旅游及商务功能,完善滴水湖的功能和景观开发,按照临港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及一 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西侧距现状亲水平台东侧边界、南侧滴水湖岸线、东侧E港边界、北侧环湖北一路红线处建设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 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建设内容主要为绿地景观建设、驳岸景观建设及局部改造、道路广场建设、地下及地上停车场、相应的服务用房建设。其中预计园路铺装及道路广场用地约占31.97%,绿化用地约占65.03%,游览休憩等公共服务建筑约占3%。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7180平方米 第二章方案总体构思 一.方案设计总体构思理念: 在遵循总体规划中水滴能量波的概念,遵循总体规划构图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创意、景致”为理念,坚持地块开发的社会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化原则。注重周边建筑及湖岸协调关系,为市民打造一块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公共绿地。 二.外形特点: 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期待逃离都市的喧嚣,一号码头公共绿地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城市中解放的自然环境,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与一号码头建筑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滴水湖线性绿地中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笔。 三.总体设计及空间规划: 1.环境景观分析 本项目作为临港新城主城区景观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周边环境非常优越,又毗邻未来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有充足的人气。地块狭长且不规则,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块形态使景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 2.功能定位和区域划分 由于地块狭长且不规则,不同区域具有各自地形、位置特点,因此根据控规划分地块,对不同地块提出适宜的景观设施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景观的功能是为滴水湖畔提供一个微妙的,精致的和自然游憩体验。通过公园提供的各种步道、广场不仅连接了整个滴水湖畔的不同的区域点,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散步,骑行和休憩等活动的场所。 (1)地块西部 地块西部毗邻16号线总站,涉及到与16号线下沉广场设计的衔接,同时承载着大量的人流,是市民进入地块的主要方向, (2)地块中部 地块中部结合一号码头设计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是市民集会和欣赏滴水湖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地块主要解决与一号码头建筑风格的融合问题。 (3)地块东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 2、由于设计场地为司法部门,结合起特殊性质对场地进行规划,兼顾场地 的结构美观, 3、道路遮阳,交通畅通。 4、创造一两个游憩绿地,满足各类人群的户外活动要求。设计中心广场,满足人群的集散,及各类大场地的活动。 二、设计思想 此次设计场地为司法行政部门,由于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满足司法部门本身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以突出司法纪律和满足司法管教条件为主,以绿化游憩为辅的设计思想。根据地形的分布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布局与构思 整个场地呈对称布局,对此规划地设计选择不规则曲线进行规划,与规则的道路系统、建筑设施形成对比,从而也柔化太规则而产生的硬质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 根据司法局本身的布局结构,全区由一个纪律广场、一个小游园、一片湖泊游憩地、和一片规划农田用地组成。 1、纪律广场 地理位置:广场位于最近入口处,前方是男管教大队。 广场结合名字——纪律,设计和布局上都较简单,主要是突出纪律的规整性。 广场,由一片交叉水体形成边界,广场结构较简单,主要以满足司法局内部人群集散使用。中心景观,与周围水体相照应,形成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景观。 2、小游园 小游园位于几幢习艺楼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在室外学习的场地。 小游园呈中心式的布局,纵向为一条带状广场的休息场所,两边分别布置有凉亭,以提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左上角的为花带游览区,以色彩点缀小游园的色彩。 小游园多以游憩草地为主,种植各类乔灌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3、湖泊游憩地 湖泊游憩地位于女管教大队前方,湖泊在此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所用。 在湖泊中心有小岛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休息需要,同时连接小岛由形成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同时小岛也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小岛边界设有亲水平台,并可以作为观景平台。 湖泊驳岸使用自然山石形成驳岸,使驳岸自然美观,与绿地很好的结合,并且也可成为一整条的亲水驳岸。湖泊周围的绿地,为自然起伏的地势,使得人们在游览休憩时不是单一的,没变化的观赏。 在湖泊的前方空地上,设计两块大小不一,有自然起伏的小山丘,以自然山石围合的手法形成一块很惬意的游憩场地。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1、绿地基本情况 ●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 现状分析 1) 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 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 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以杂乱荒 废的感觉。 4) 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2、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3、景观规划说明 ●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 园林小品 ● 园路铺装 ●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 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中密植葱 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 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遮荫作 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 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形成带 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 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边缘的棕 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 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置石竹、 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 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叶子花作 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 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金钟花 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要点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要点 绿地空间丰富,集中绿地方便使用根据大学校园内文化气息浓的特点,校园中应规划建设较宽裕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创造出美丽幽雅的自然环境。 由于大学师生没有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度,所以,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楼周围及多数园林景点周围开辟休息阅读点和小游园,以方便读者。 小游园设计要力求新颖并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清新的园林空间,应以点少量多为原则。在绿化配置中,以高大浓荫的乔木为主,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木,也可设置一些花坛、花台及坐椅、坐凳、园桌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建亭、廊、花架等建筑小品。 由于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任,除了课堂、教育、会议、学习之外,环境育人也不可忽视,所以,建好一个环境清新、朝气蓬勃的园林空间对学生身心都有积极的影响。 道路系统简洁明快,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绿地系统内道路应简洁明快,不宜搞曲径通幽,特别是主要建筑体周围绿地。高校具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从一处到另一处大规模人流活动的特点,所以校内园林应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尤其在园林形式不允许出现很宽的道路时,应尊重人的行为规律,使人少走“冤枉路”。这样既方便行人,在客观上也有效地保护了园林绿地,而且在以园林空间为主的环境中还应考虑按园林自身的规律进行设计。 运动场与校园其他建筑之间的林带分隔大学校园中运动场离教室、图书馆应有宽50米以上的常绿与落叶乔木混交林带,以防来自运动场上的噪声,并隔离视线,不影响教室和宿舍同学的休息。为了运动员夏季遮阴的需要,可在运动场四周局部栽种落叶大乔木,在西北面可设置常绿树墙,以遮挡冬季寒风侵袭。 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绿地布置在大学中,还可设立一些花圃、苗圃、气象观赏站等自然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 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 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 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 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 1. 人性化氛围: 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 1. 中央主景区: 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 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3健身娱乐休闲区 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卵石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健身步道、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六:园林建筑小品与硬地铺设 1. 廊架:从校园大门可以看通过廊架看到整个广场的布局。木结构花架,此花架没有屋顶宽度米,在晨读区的花架有顶宽度2米,结构木料, 2. 蛭石:采用三、五块成组的天然黄石点缀于路缘及绿带中, 3. 休闲座椅:采用水磨石和花岗石两种材料制成,分带靠背 和不带靠背两种形式,主要放置于草坪。树池用木料,旁边也是座椅。 4 硬地铺设及园路:采用不同颜色的刚性材料。 5 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刚性材料,高度5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do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文本资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在高科技、高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大学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 荟萃了人类众多的科技与文明[1]。大学校园绿地环境, 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 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以人为本 1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的含义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是在高校特定区域内, 利用其空间形态、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环境品格、人文景观, 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知识, 营造符合师生员工行为与精神需求的优美环境的一门学问, 同时也是一项专业工作[2]。高校中心绿地集中反映和代表该校的整体绿化风貌, 具有统率全校绿化的核心作用, 并可以直接作为该高校外观形象和一定内涵的标志。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工作的内容包括①收集基础资料。自然资料即地形图、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现状资料即现有的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物资源资料。②编制图纸和撰写材料说明。 2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2.1 基本原理 2.1.1园林景观艺术原理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 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 因地制宜, 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 学校园环境。 2.1.2 景观生态学原理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 2.1.3环境行为学与心理学原理 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 研究大学校园师生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及心理特征,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校园环境。[3] 2.2 基本原则 2.2.1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 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奇妙构 思, 精心设计, 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2.2.2 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期大学校园绿化风格也不尽相同,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学校园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 (D )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 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B )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 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 )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 )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 .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公园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公园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构思 公园占地约2800平方米,坐落于道路交叉口,我们将其定性 为小游园性质的公共绿地,总体构思如下: 1.由自然流畅的园路划分各个不同游憩景区,考虑布置一处铺装地供游人集散活动,铺装小广场的平面构图应大方活泼,并采用不同的 铺装材料加以区分和美化。 2.公园东南侧的房屋和西面的厕所等不良构筑物采用绿化进行屏蔽,面向道路岔口方向设计开放空间,以诱导景观视线入园。 3.步移景异、花色多彩——植物配植疏密有致,形成的绿化空间开合相间;绿化品种丰富多彩,注重季相时序的交替变化,考虑草皮色 彩相对较为单调,绿化设计中采用了鸢尾、葱兰等地被植物加以改 善 4.公园的各个出入口布置了些许草坪置石,植物配植也细加斟酌,突出入口特征。 二.分区布置与绿化配植特色 1.公园中心铺装小广场 公园中央设计了一处双环图案的集散小广场,供游人晨练等活动使用。广场中心为两段园弧造型组成的景观长廊,长廊采用便于施工、轻盈现代的钢管材料,表面喷刷淡兰色哑光漆。广场铺装采用不同色彩图案的广场砖。 2.东南侧背景绿化与水池改造 为遮蔽公园东南侧的不良建筑物,栽种了桂花、茶花等常绿大灌木,结合紫薇、二乔玉兰等落叶树种,密植组合成背景林。原有水池的池岸采用仿黄石的块石砌筑,风格较为粗放;沿池园路铺设鹅卵石作为健康步道,其余园路采用卵石镶边,仿青石现浇混凝土饰面。 3.移步换景的绿化布置 公园的不同区域配植了不同的植物品种,基调树种为白玉兰和桂花。沿园路步行,可依次观赏到玉兰香桂、紫薇山茶、翠松碧桃、荷塘春柳等绿化景观。沿公园外围步行,可观赏杜鹃、火棘等花灌木组成的色块和鸢尾、月月红组成的地被景观。 4.出入口绿化布置 公园布置了三处出入口,主入口在道路岔口处。 在主入口一侧设计有景观石,上面可题写园名,主要植物配植了象征迎接游客的五针松及红枫。 北面出入口布置有对景作用的独立峰,高度控制在1.5~1.8米左右。两侧栽种了湿地松与桃花,以形成苍松碧桃的植物景观。 西面出入口则栽种表现玉兰香桂特色的绿化植物,品种主要有广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和桂花、杜鹃,两侧只点缀少量的太湖石。 三.绿化照明与灌溉 绿化照明采用造型优美的低矮草坪灯,均匀布置于公园各处;绿化灌溉在公园布置若干处自来水龙头,采取人工拉皮管方式进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_New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范本(doc 83页)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说明书 东莞市万江区办事处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2008.12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篇 (1) 一、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2) 二、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 (一)工作阶段划分 (3) (二)技术路线 (4) 第二部分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一、概况及现状分析 (5) (一)概况 (5) (二)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9) 二、万江区规模确定 (25) (一)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25) (二)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27) 三、重点问题思考 (30) (一)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30 (二)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30 (三)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30)

(四)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31) (五)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31) (六)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31) (七)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32) (八)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32) (九)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33) 四、规划总则 (33) (一)规划范围 (33) (二)规划年限 (3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33) (四)规划理念 (36) (五)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37) 五、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41) (一)规划结构 (41)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43) 六、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45) 七、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46) (一)规划手段 (46) (二)城市绿地分类 (46) (三)公园绿地(G1)规划 (53) (四)生产绿地(G2)规划 (66)

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

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 摘要大学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的精神领域,大学校园绿地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基地和景观基础,其绿地规划设计也具有一些特点和气质。众所周知,大学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情趣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剖析各要素的特点和要素设计的过程,这是对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1.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1.1环保实用功能 大学校园绿地与其它绿地类型相近,具体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 (1)丰富校园景观。校园绿地为校园景观增添生机和乐趣,为师生提供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和多样的休闲娱乐、互动交流的活动空间和场地。校园内的植物绿化,把学习区、生活区、体育健身区、行政区等功能各异,景观各色的分区系统有机地分隔,增强了各个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空间的合理性。 (2)师生学习、互动的户外场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全面的、功能多元化的学习、互动、健身、休闲的场所和基地。师生在郁郁葱葱的环境中赏景,在草坪上学习、活动。另外,校园中种类全、数量多的树种,也为学生植物识别等课外实训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2.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 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应从规模和定位出发,结合所处的区位,利用基地地势、水体形式及建筑楼体的情况进行统一安排。中心主场地的绿地要场地开阔、交通便利,突出主旨,体现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彰显校园特色和时代精神,其它绿地也应结合布局结构、绿地形式、大小和环境的特点,讲求造型新颖、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注重以乔木为基干,加之以灌木、花卉来充实完善绿化层次和结构,达到最佳绿化效果,创造生态效应,并注意引入例如秋色叶树种等以求景观四季多变,同时注意与设计理念和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协调统一。 2.3.1 区域 校园中的各部分因效用有所区别,其造景也各有特点,学习区、生活区、体育健身区紧密相连而又各显特色,同时,每个区内因需保持统一而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如学习区内的绿化特点应把握庄重、严整,多为规则严整布局,而学生及家属区、生活区或游览区的小游园内绿化应保持恬淡、清幽基调,景观形式多样,给人创造静谧、私密的空间和情调,布局随园路收放自如、流畅灵活。因此不同区要形成材质多样、景观丰富的基本环境,对整个校园场地空间的内涵和气质达成共鸣。 2.3.2 边界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一、绿地基本情况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 广场道路边缘栽植。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现状分析 1)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 以杂乱荒废的感觉。 4)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二、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校园绿地规划较为

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三、景观规划说明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园林小品 园路铺装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 中密植葱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

公共绿地规划项目设计规划介绍

!- 设计说明 第一章综述 一.设计依据: (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 (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3)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75-97,1997); (4)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 (8)《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 (9)《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 (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 (1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区域位置和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DSH-H1-1-12地块 规模尺寸:总占地面积29214平方米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临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 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是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为进一步推动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及形象,完善主城区旅游及商务功能,完善滴水湖的功能和景观开发,按照临港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及一 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西侧距现状亲水平台东侧边界、南侧滴水湖岸线、东侧E港边界、北侧环湖北一路红线处建设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 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建设内容主要为绿地景观建设、驳岸景观建设及局部改造、道路广场建设、地下及地上停车场、相应的服务用房建设。其中预计园路铺装及道路广场用地约占31.97%,绿化用地约占65.03%,游览休憩等公共服务建筑约占3%。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7180平方米 第二章方案总体构思 一.方案设计总体构思理念: 在遵循总体规划中水滴能量波的概念,遵循总体规划构图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创意、景致”为理念,坚持地块开发的社会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化原则。注重周边建筑及湖岸协调关系,为市民打造一块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公共绿地。 二.外形特点: 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期待逃离都市的喧嚣,一号码头公共绿地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城市中解放的自然环境,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与一号码头建筑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滴水湖线性绿地中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笔。 三.总体设计及空间规划: 1.环境景观分析 本项目作为临港新城主城区景观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周边环境非常优越,又毗邻未来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有充足的人气。地块狭长且不规则,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块形态使景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 2.功能定位和区域划分 由于地块狭长且不规则,不同区域具有各自地形、位置特点,因此根据控规划分地块,对不同地块提出适宜的景观设施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景观的功能是为滴水湖畔提供一个微妙的,精致的和自然游憩体验。通过公园提供的各种步道、广场不仅连接了整个滴水湖畔的不同的区域点,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散步,骑行和休憩等活动的场所。 (1)地块西部 地块西部毗邻16号线总站,涉及到与16号线下沉广场设计的衔接,同时承载着大量的人流,是市民进入地块的主要方向, (2)地块中部 地块中部结合一号码头设计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是市民集会和欣赏滴水湖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地块主要解决与一号码头建筑风格的融合问题。 (3)地块东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