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基础知识(一)

氮肥基础知识(一)

氮肥基础知识(一)
氮肥基础知识(一)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量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因分解出氨气NH3),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氯化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3、硝酸铵(铵态氮、硝态氮):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 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

氮,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4、尿素(酰胺态氮):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过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 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为: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二、三种形态的氮肥(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

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硝态氮。

硝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在植物体内转化成铵态氮再加以利用。硝态氮移动性强,施入土壤后一部分随水淋失,

还有一部分在还原条件(缺氧环境)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气等而丧失肥效。

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酰胺态氮经过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分解作用,转化为铵态氮。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会有氨的挥发损失。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取决于脲酶活性,而脲酶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 0℃时尿素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下期剧透:氮肥营养特点及氮肥发展趋势

氮肥增效剂的应用:氮肥增效剂又名硝化抑制剂,其作用在于抑制土壤中亚硝化细菌活动,从而抑制土壤中铵态氮的硝化作用,使施入

土壤中的铵态氮肥能较长时间地以铵根离子的形式被胶体吸附,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作用,减少氮素非生产性损失。目前,国内的硝化抑制剂效果较好的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代号CP;2-氨基-4-氯-6-甲基嘧啶,代号AM;硫脲,代号TU;脒基硫脲,代号A SU等。氮肥增效剂对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时避免与皮肤接触,并防止吸入口腔。

管理基础知识第二章决策笔记

第二章决策 一、决策的本质 决策定义: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决策的选择:a、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目标b、寻求优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c、选择方案 从系统的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信息和决策结果等六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体的性质。 决策客体指决策对象和环境。其特点、性质决定决策活动的内容和复杂程度。 决策理论和方法在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结果的误差和失误。 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拥有大量丰富信息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条件。 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 二、决策的分类与原则 (一)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战略性决策关系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机构调整。 特点:宏观、全局、方向、原则性 战术性决策目标具体,问题单一,包括管理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 特点:微观、局部、区域、阶段性 管理性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业务性决策也称为作业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范围较窄。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组织中的两类问题:例行问题(常规、定型化、重复性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程序化决策的涉及,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不明的、重大影响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 一般组织中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个方案结果的比较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以及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就算知道,也不知晓发生的概率 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相似,不同的是不能确定概率。因为不确定因素更多,风险更大

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要求

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要求 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要求,除确定适宜的施用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氮肥数量及品种的合理分配 合理分配氮肥的数量,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有的地区土壤本身氮素储量丰富,氮肥施用量却相当高,以皮相反,一些低产地区却不能得到适量的氮肥供应。如果条件可能,应将更多的氮肥分配到低产、土壤贫瘠的地区,以提高氮肥总的增产效果。 合理使用氮肥品种也很重要。如果将态氮肥使入稻田,就会造成严重的反硝化损失,倘若将氯化铵施到忌氯作物上,则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假设把硫铵施入缺硫土壤上,将有利于改善土壤硫素水平和作物的硫素养分。 2. 氮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 作物需要的大量养分元素,除氮外还有磷和钾。此外,作物还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养分元素,硼、钼、锰、锌、铜等微量养分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养分元素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发育和产量。当极端缺乏某种养分元素时,作物的生长会

爱到严重障碍,乃至颗粒无收。因此,在施用氮肥时要注意与土壤供应不足的其它养分,特别磷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以达到养分平衡协调。在高产和高量施氮肥的情况下,作物对其它养分的需求量增加,配合施用其它肥料更为重要。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尿、堆肥、秸秆等,含有多种养分元素,而且有机肥中的氮大多释放比较缓慢,肥效稳而长,与化学氮肥配合施用,效果一般都很好。总之,创造协调的养分条件,是提高氮肥增产效果的重要方面。另外,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水分状况,也有利于氮肥增产效果的发挥。 3. 氮肥施用时期 不同种类、品种的作物,对氮素的需求特点不同。例如,双季早稻在移载后三周之内有一个需氮高峰,而单季晚稻在分蘖盛期和穗分化期出现两个需氮高峰。 土壤供氮特性和作物需氮特点的不协调,可通过适宜的氮肥施用时期来调节。 减少氮素损失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目前,减少氮素损失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贸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2010年1)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7. 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C ) (2009年10) A. 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8.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2009 年 1 月)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 B. 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9.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 C ) (2008年10月) A.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2012年1月)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 (2011年10月)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每一个自行车车主 C.所有自行车 D.每一辆自行车 3.统计报表按填报部门不同.,可以分为(A ) (2011年1月) A.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B.电讯报表和书面报表 C.定期报表和年报 D.基本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4.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5. 下列哪项不是.问卷调查的特点( A ?通俗易懂 (B ) (2010 年 10) B.组织方式不同 )(2010年 1) B.准确性高 C.适用范围广 D.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6.为了获取最新受经济危机冲击情况, 调查人员专门选取浙江、 江苏两省,深入当地了解外 A.普查 F 列属于专门调查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1.易错字音 诧.(chà)异 郝叟.(sǒu) 踱.(duó)步 磨损.(sǔn) 祈祷..(qí dǎo) 钥匙..(yào shi) 惩(chéng)罚 挚.(z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谰.(lán)语 镐.(gǎo)头 亘.(gèn)古 蚱.(zhà)蜢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哽.(gěng)住 2.易错字形 澎湃.. 气魄. 狂澜. 懊.悔 喧.闹 怪诞. 污秽. 田垄. 默契. 戎.机 红妆. 云鬓. 3.多音字 屏??? píng(屏障)bǐng(屏气) 强???qiáng(坚强)qiǎng(强迫) jiàng(倔强) 奔???bēn(奔走)bèn(投奔) 柏? ??bó(柏林)bǎi(柏油) 帖???tiē(服帖)tiě(请帖)tiè(字帖) 匙? ??shi (钥匙)chí(汤匙) 4.形近字 ???锯(jù):锯子剧(jù):剧烈据(jù):根据 ???帖(tiè):字帖贴(tiē):粘贴 ???谰(lán):谰语斓(lán):斑斓澜(lán):波澜 ???绕(rào):缠绕饶(ráo):丰饶娆(ráo):妖娆 ???涌(yǒng):涌现踊(yǒng):踊跃俑(yǒng):陶俑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磨刀霍霍 扑朔迷离 1.比喻: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 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拟人: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1.悬念:如《最后一课》第4自然段就是通过孩子心里的疑问设置悬念。 2.对比:如《最后一课》第7、8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预示不平常的事将要发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二章测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三章填空题 1、统计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其 中________________是基本职能。 2、统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中____________是基本特征。 3、统计工作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统计描述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统计总体有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的标志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7、标志按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按 其变异情况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8、统计指标一般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9、统计指标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变异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分。 11、变量的具体取值称______________。 1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不连续变量又称_____________,是指变量值只能取_________的变量,相 邻两个整数之间不可能有____________连接。 14、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计调 查主要是搜集__________________。 15、统计调查的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7、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调查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________________。 20、统计专门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核,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统计整理既是_______________的深化,又是______________的基础和前 提,在统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4、统计分组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统计分组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分组体系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26、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汇总的技术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7、统计表从外观形式上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从内容上分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部分。 28、统计表按总体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9、分配数量有两个要素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0、分配数量按选用的分组标志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1、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2、社会经济现象中常见的次数分布的表现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金融学知识基础知识平时作业答案.doc

金融基础知识形成考核册 第1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金融: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制度:是各种金融制度构成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有关金融交易、组织安排、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的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法律.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 5.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6.直接融资: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7.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8.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换言之,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9.格雷欣法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 10.超主权货币:就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用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的国际储备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 1.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货币流通及( A )有关的一切活动。 A.银行信用B.商业信用 C.资金借贷D.证券投资 2.按照一般的产业分类方法,金融往往被归入( B )。 A.工业产业B.服务业产业 C.信息产业D.第二产业 3.下列属于微观层面的金融的是( D )。 A.货币均衡B.金融政策 C.金融危机D.金融工具 4.下列国家中属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是( A )。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学习目标 1.知识点: 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 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 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 二、统计调查方案

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统计整理

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 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 4.统计调查方案 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 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 7. 统计调查误差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 3. 统计调查方案 4.统计调查误差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帆(fān)船 梧(wú)桐 松柏(bǎi) 绿装(zhuāng) 桦(huà)树 水杉(shān) 百灵(líng) 麦(mài)苗 蚕桑(sāng) 上场(cháng) 虽(suī)然 农事了(liǎo) 二、易写错的字 孔:第三笔是提. 桥:“乔”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化:右边的撇要露出头. 六:最后一笔是点. 季:第一笔是撇. 三、会写的词语 花园 一孔 石桥 一群 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杨树 树叶 壮观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水杉 化石 金桂 唱歌 丛林 深处 竹林 六个 熊猫 九个 朋友 四季 吹风 正肥 农事 农忙 归来 辛苦 一年 戴月光 棉衣 四、多音字 行 号 柏 间 处 正?????zhēng (正月)zhè ng(正好) 场 了?????le(好了)liǎo (了解) 五、形近字

? ????桥(石桥)轿(轿车) ?????群(一群)裙(裙子) ?????铜(铜钱)桐(梧桐) ?????滩(沙滩)摊(小摊) ?????军(军队)挥(指挥) ? ????杨(杨树)场(场院) 六、近义词 壮—强 披—穿 喜—乐 肥—胖 欢笑—欢乐 新奇—新鲜 伙伴—同伴 嬉戏—玩耍 保护—爱护 耕作—耕耘 归来—回来 辛苦—辛劳 七、反义词 欢笑—痛哭 高—低 暖—寒 耐寒—耐热 守—攻 香—臭 新奇—平常 伙伴—对手 保护—破坏 归来—离去 辛苦—轻松 告别—重逢 喜洋洋—气冲冲 八、词语搭配 一(只)海鸥 一(艘)军舰 一(方)鱼塘 一(行)垂柳 一(片)沙滩 一(条)帆船 一(块)稻田 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 一(丛)翠竹 一(面)队旗 一(孔)石桥 一(群)飞鸟 一(把)铜号 九、词语积累 【ABB 式的词语】 喜洋洋 笑盈盈 兴冲冲 乐呵呵

重庆市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全)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具有两重性 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 (四)创新性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 (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 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 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 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 二、具备技能 (一)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工作程序、技术知识能力。 (二)人际技能。沟通协调能力。 (三)概念技能。概括洞察决策判断能力。 第四节管理环境 一、环境变化为组织生存发展提供想的机会;又对生存环境造成某种不利威胁。 环境三大类:(一)一般、宏观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五方面。 (二)具体微观环境:现有竞争对手研究、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厂家、用户、供应商。 (三)组织内部环境 两种环境分析方法:1.识别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方法(美.邓肯),从两个方面确定组织环境因素:稳定(静态)---不稳定(动态);二是复杂程度:简单---复杂层面得出评价模型。 2.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外部:机会(O)、威胁(T);内部:优势(S)、劣势(W)。 第二章决策

第一二章基础知识

⑵同位素: 5、填空 1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⑴电性关系:质子数 ⑵质量关系:质量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周期序数= ⑷化合价规律:①最高正价 ③最高正价+ ⑸周期表有 写出113号元素的位置 3、⑴核素,即 =8 个横行, .例如氢有 章基础知识 ;⑵主族序数= 个周期, 个纵行, 个 族。 ;从上到下依次写出 0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原子序 .种核素 例如 (1H ), (2巴(3巴之间互为 ,右古时利用 测定文物年代。 c ⑷b 人 d X 表示某元素,则 a 表示 b 表示 c 表示 d 表 示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⑴ 如 rNa rK, rCl rNa +,rMg 2+ rS 2- ⑵ 如 rNa rMg, r Na + rO 2-.rk + rCl ⑶ 如 rCl rCl - ⑶同素异形体 如:

(9)共价化合物是 8、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① Na 2O : ③ NH s : 9、( 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 (2 )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O 最咼价 氧化物 对应水 化物 ⑴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⑵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6、 7、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⑴ C02 ⑵ CaCl 2 ⑶ NaOH ⑷ Na 2O 2 ⑸ H 2O 2. ⑹NHQ ⑺CH 4 ⑻Ar ⑼N 2- ⑽H 2O (11) HClO 以上物质中符合下列条件的是(写序号) :⑴不含化学键的物质 ⑵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⑶只含非极性共价键 ⑷只含极性键 ⑸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 ⑺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8)离子化合物是 ② CC14:

第一次作业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次作业计算机基础知 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1. 计算机问世以来经历了四代,划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电子元件的类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主要应用于____d__。 a. 第1代 b. 第2代 c. 第3代 d. 第4代 2.在计算机的多种技术指标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___b___。 a. 运算速度 b. 字长 c. 存储容量 d. 进位数制 3. 个人计算机(PC)是除了主机外,还包括外部设备的微型计算机。而其必备的外部设备是___b___。 a. 键盘和鼠标 b. 显示器和键盘 c. 键盘和打印机 d. 显示器和扫描仪 4. 从硬件看,对整机性能影响最大的是___b___。 a. 内存 b. CPU c. 显示器 d. 硬盘 5. WPS、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属于___c___。 a. 管理软件 b. 网络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系统软件 6.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a___。 a. 1946年 b. 1952年 c. 1957年 d. 1963年 7. 用来计算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c___。 a. 字 b. 页 c. 字节 d. 数据块 8. 液晶显示器简称为___c___。 a. CRT b. VGA c. LCD d. TFT 9. 在计算机中,控制总线的英文术语的缩写是___b___。 a. DB b. CB c. AB d. MODEM 10. 计算机中常说的486、586指的是计算机的___c___。 a. 存贮容量 b. 运算速度 c. CPU型号 d. 显示器速度 11. 在计算机工作中,一般不能写入信息的存储器是___b___。 a. 软盘 b. ROM c. RAM d. 硬盘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缩小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第二章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每个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 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调查的组织方式)。 15、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报告法的调查方法)。 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普查)。 19.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婚姻状况)。 21、下列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25.调查对象是指(所要调查的总体)。 26.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一个月)。 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 29.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0.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31.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该市所有自行车)。 3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33.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34.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 35.市统计局对该市职工2006.08.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职工)。 36.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8月15日至21日)。 37.一项调查,当数据需从总体每一单位中搜集时,称为(普查)。 38.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随机抽样调查)。 39.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1%人口调查)。 40.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简单随机抽样)。 41.按照某一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 42.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 43.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系统随机抽样)。 44.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 45.为了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时,将职工家庭按居民委员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对抽中的居委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进行 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整群随机抽样)。 46.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第三章 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 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列属于这一类的是(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简单分组)。 6. 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复合分组)。 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平行分组体系)。 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有反向关系)。 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间断)。 12.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6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260)。 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组中值)。 14.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15.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组距式分组)。 1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1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2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第二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吃(chī)水 村(cūn )子 主(zhǔ) 席 乡亲(qīn ) 战(zhàn )士 诉(sù)说 非常(chán ɡ) 壮(zhuàn ɡ)观 再(zài )见 这(zhè)么 送(sòn ɡ)给 尝(chán ɡ)尝 二、易写错的字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 注意第二笔不能一通到底。 广:上面有点,不要写成“厂”。 各:上面是折文儿( ),不是反文旁(攵)。 这: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会写的词语 吃水 叫声 主人 江水 住处 没有 以后 开会 走去 北京 大门 广大 过去 各种各样 伙伴 这里 四、多音字 没?????méi (没有)mò (淹没) 着???? ?zhe (走着)zhuó(穿着)zháo (着急) 看?????kà n (看见)kān (看守)

觉?????jiào (睡觉)jué(觉得) 倒?????dǎo (倒下) dào (倒退) 处?????chù (处所)chǔ(处理) 为? ????wèi (因为)wéi (为人) 五、形近字 ?????吃(吃饭) 乞(乞求) ?????叫(叫声) 收(丰收) ?????北(北方) 兆(兆头) ?????京(北京)凉(凉爽) ? ????样(同样)洋(海洋) ?????太(太阳)大(大家) ? ????阳(太阳)阴(阴天) ? ????校(校园)较(比较) ? ????金(金子)全(安全) ?????秋(秋天)和(和好) ? ????因(因果)困(困难) ?????为(为了)办(办法) 六、近义词 弯—曲 走—行 遥远—很远 带领—率领 时刻—时候 想念—怀念 非常—异常 壮观—壮丽 睡觉—休息 伙伴—朋友 快乐—开心 清凉—凉爽 温暖—暖和 到处—处处 邀请—约请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七、反义词 远—近 有—无 升—降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10页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风险衡量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本量利的计算;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了解风险的种类、投资风险和投资报酬的关系,了解本量利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式和前提条件。 教学难点:投资的风险和报酬;本量利分析 教学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教学课时:1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图片和案例: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一)概念 (二)产生的条件 (三)表示方法 ()???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现值的计算 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非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和混合现金流的终值、现值的计算 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即现值和终值,P16 对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言,该段时间的起点金额是现值; 该段时间的终点金额是终值。 二、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一)单利的终值和现值 (二)复利的终值和现值 1 .复利终值 例:若将1000元以7 %的利率存入银行,则2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 注:i ↗, F ↗;n ↗, F ↗. 2.复利现值:即倒求本金 注:i ↗,P ↙; n ↗, P ↙. 注:复利现值系数与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3.复利利息的计算:I =F-P 注:财务管理考试中,若不特指,均指复利。 企业再生产运动中,运用资金一次循环的利润,应投入下一次循环中,这一过

程与复利计算的原理一致。因此,按复利制计算和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要比单利制更科学。所以,在长期投资决策计算相关指标时,通常采用复利计息。 课堂练习: 1.某人现在存入本金2000元,年利率为7%,5年后可得到多少? 2.某项投资4年后可得到40000元,按利率6%计算,现在应投资多少? F = 2000 × (F/P,7%,5)= 2000 × 1.4026 = 2805.2 (元) P = 40000 × (P/F,6%,4) = 40000 × 0.7921 = 31684 (元) 知识链接:有关复利的小故事 富兰克林的遗嘱 你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何许人吗?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而感受到电击,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 一千英磅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磅,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款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磅。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磅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磅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磅,其中1061000英磅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磅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多作主张了!” 同学们,你可曾想过:区区的1000英磅遗产,竟立下几百万英磅财产分配的遗嘱,是“信口开河”,还是“言而有据”呢?事实上,只要借助于复利公式,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德哈文的天文债权 十年前,美国人德哈文(J.Dehaven)的后代入禀美国法院,向联邦政府追讨国会欠他家族211年的债务,本利共1416亿美元。事情的经过是:1777年严冬,当时的美国联军统帅华盛顿将军所率领的革命军弹尽粮绝,华盛顿为此向所困之地的宾州人民紧急求援,大地主德哈文借出时值5万元的黄金及40万元的粮食物资,这笔共约45万美元的贷款,借方为大陆国会,年息为6厘(相当于6%)。211年后的1988年,45万美元连本带利已滚成1416亿美元,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足以拖垮美国政府,政府当然要耍赖拒还了。 45万美元,变成1416亿美元,代价是211年6厘的复利,此故事足以说明复利增长的神奇力量。 朋友们可能会想,别说211年了,就算50年,我都老了,要钱干什么?是啊,我想反问一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呢!如果能坚持到最后,你一定会成功!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非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二章基础知识和系统概述

第一、二章基础知识和系统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若把组成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 A.微型计算机B.单片机 C.微处理器D.单板机 2、微型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将运算结果的一些特征标志寄存在中A.SP B.IP C.AX D.FR 3、微处理器内部的控制器是由组成。 A.寄存器阵列 B.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定时控制电路 C.ALU和内存 D.ALU和寄存器 4、微型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是用连接起来的。 A.系统总线B.AB C.CB D.DB 5、若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种功能部件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所构成的计算机称为。 A.微型计算机B.单片机 C.单板机D.微处理器 6、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方向分别为。 A.单向B.输入和输出 C.双向D.双向和输出 7、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总线位数决定于处理器的。 A.运算数度B.字长 C.时钟频率D.可靠性 8、微型计算机的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于处理器的。 A.可靠性B.地址方向 C.地址范围D.字长 第三章微型机中的CPU 一、单项选择题 1、8086CPU内部指令队列由字节组成. A.4 B.5 C.6 D.7 2、808/8088微处理器部件中有能够计算20位物理地址的加法器A.EU B.BIU C.CU D.ALU 3、8086CPU 内部指令队列中有个字节空时,则会自动访问存储器填充指令队列. A.2 B.3 C.1 D.4 4.当执行部件执行一条指令时,则BIU中的指令队列会自动复位,以便装入新的内容. A.传送B.跳转C.堆栈操作D.移位 5.若指令队列处于满,执行部件又没有向总线接口部件发出总线请求,则总线接口处于状态. A.空闲B.取指C.读操作D.写操作.

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资料

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 员工遵章守纪,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必须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远离“三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一、“三违”的识别与预防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1、违章指挥的识别与预防: 违章指挥: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指挥行为。 A、违章指挥的原因: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完成生产任务;没有安全防护村时,设备、人员、方法等条件不具备;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安全技术规程不尊重专家、员工的建议,强令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 B、常见的违章指挥行为:不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本职工作规定履行职责;不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令员工冒险违章作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不履行审批手续,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放任自流等。 C、预防违章指挥的注意事项: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员工可以拒绝接受生产任务。加强自身安全素质的培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能够正确处理生产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违章指挥及时提出批评并纠正。 2、违章操作的事前预防 违章操作性为: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

指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等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 出现违章操作行为的原因:安全技术水平不高,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明知道是违章行为,但冒险作业;明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但怕麻烦,图省事而采取违章操作行为;侥幸心里严重,明知道这种违章可能要出事故,还采取这种违章行为。 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不按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工作不负责任;发现设备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向领导反映,继续操作;不执行规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对违章指挥盲目服从,不加抵制;不按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操作设备;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区域。 3、违反劳动纪律 违反劳动纪律:是指违反劳动生产过程,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员工遵守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劳动纪律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有: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技术纪律以及规章制度等。 常见违反劳动纪律的表现:迟到、早退、中途溜号;工作时间干私活、办私事;上班不干活、消极怠工;工作中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无理取闹、纠缠领导、影响正常工作;私自动用他人工具、设备;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等。 二、作业过程中危险因素的识别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利于安全的情绪,除此以外,还会由于别的原因直接导致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