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浅谈大学生活的人生意义

浅谈大学生活 很荣幸也很高兴在这里遇见我们冀中的朱翠珍老师,也非常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朱老师给我的写作题目是《谈谈大学生活的感受》,我想把大学生活放到人生的整体中去和大家谈几点自己的体会。野狐谈禅、不足为训,妄立文字,望大家辩证取舍。 一、责任意识——我们都是司机 责任意识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是有质量的生活的保证。责任就是要对我们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完成别人分配给的任务,而是积极主动地用行动去满足心中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当然,这就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真心想要什么即要明白我从哪里来,我为何而来,我要到哪里去。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有针对性高效的培养锻炼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生活,因为生活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所以有一句话: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进而我把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比喻为司机。或许现在我们还是乘客,但是我们现在所做的正是培养自己驾驶生活这辆车的能力,很快我们就会开上属于自己的车。我们的这辆车是一代代流传、改进、换新而来的。在这辆车上,至少会乘坐着我们的妻儿老小,我们开车的最低责任是保证他们坐在车上是安全的;其次,我们要尽力让他们坐的是舒适、安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保证你的车是在一直向前行进的。 当然,如果车上的乘客(我们的负责对象)不团结,不和睦,你也很难安全快速的前进;你一直不停地开着,车也会受不了;自己一辆车独行,总会遇到些你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保证家庭是的和睦,关注车辆的性能和保养同时保持和其他车辆的联系等等。一个人,你驾驭的是自己的人生;一家之主,你把握的是家庭家族的前进状态;一个企业、公司,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你的责任是对乘坐在你车上的所有乘客负责,最起码你能保证他们是安全的,你能给他们安全感,同时你还要和其他的人、团体,国家竞争(其实我很不喜欢这个词、不喜欢争和抢,但是你必须竞争)。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过硬的驾驶技能,较高的调和、分配、组织能力,全局观、平常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

知识管理的10项原则

知识管理的10项原则 在过去两年间,我与知识管理领域的机构共事。其中一些机构致力于这个主题已有多年,但只是最近才认识到,它们是在管理知识。更常见的是,知识管理这个主题只是最近才出现在这些机构中。但是,经验和教训已足够多,因而我们能够开始阐述和讨论某些原则和经验法测。 一、知识管理的代价高昂 知识是一种资产,但其有效管理需要投入其他资产。许多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金钱或劳动力,这些活动包括: 知识获得,即创建文件并把文件输入电脑系统; 通过编选、组合和整理,给知识增添价值; 开发知识分类方法,并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 发展信息技术基础,实行知识分配; 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教育。 虽然很少有公司计算知识管理的成本,但仍有一些定量估计。巴克曼实验室公司的巴克曼 (R.Buckman)估计,他的公司将其收入的7%用于知识管理。麦金西公司长期以来具有将其收入的10%用于发展和管理智力资本的目标。 但是,虽然知识管理是代价高昂的,显而易见的反驳是,不进行知识管理的代价甚至更高昂。无知和迟钝的代价是什么?忘记关键的雇员知道什么,不能迅速回答或者根本不能回答客户的问题,或者根据错误的知识作出糟糕的决定,这会使一个组织付出多大的代价?一个组织在确定质量的价值

时,必定会确定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的代价,同样,如果我们希望评估知识的价值,我们会尝试衡量无知的代价。当然,这种评估可能导致政治问题,但这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原则。 二、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的结合 《商业周刊》在最近一篇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章的标题中宣布,“能思考的电脑几乎已出现……能象人类一样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已近在咫尺。”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阅读1995年的这条大标题可能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体会,自1950年代以来,他们就听说了基于机器的知识。但事实是,希望有效地管理知识的公司今天需要大量人力。人非常善于某种类型的活动,而电脑非常善于其他类型的活动。 人或许是索价高昂和心地不良的,但他们十分擅长某些知识技能。如果我们致力于了解知识,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知识,将知识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将知识的各种无组织形式综合起来,人是受欢迎的工具。这些都是我们所擅长的知识任务的类型,我们应该被用于这些目的。 另一方面,电脑和电信系统擅长不同类型的事情。就获得、改变和分配结构十分严谨但变化迅速的知识来说,电脑比人更能干。对根据结构不那么严谨的文字和视觉知识履行这些相同的任务来说,电脑越来越有用????虽然仍有点笨拙。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需要有关在某个特定知识领域内正在发生什么的丰富描述时,仍不去求助于电脑。 三、知识管理的高度政治性 “知识即权力”并非秘密,因此,不应使任何人感到惊讶的是,知识管理是一项高度政治性的任务。既然知识与权力、金钱和成功有关,那么,知识也与游说、阴谋和密室交易有关。如果围绕知识管理的倡议没有政治活动,这清楚地表明,该组织已认识到,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正在发生。 四、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

我对大学的认识

我对大学的认识 第一章我的大学 在迷惘、忙碌和追求中失去了四分之三的大学时光,不经意间已经大三下半学期了。被大一的学弟学妹们称做学长已经不再像大二那么底气不足,手足无措了。相反,还可以老气横秋的告知他们一些大学须知,告诉他们应该以学业为重,可是自己也知道他们是不会听进去的,就像自己刚刚从高中走进大学那个时候的样子,壮志满怀。还记得自己刚进大学时的兴奋与不如意的抱怨以及对大学生活美好的憧憬,刚参加社团时抱负以及后来的失意再后来的觉悟,第一次获奖时的激动与现在一笑置之的淡然,第一次挂科时的信誓旦旦和后来的我行我素… 大学三年磨去了初进大学时候的锋芒与锐气,做人处事再不是以前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三思而后行的疯狂丫头;大学三年磨去了初进大学时候的幼稚与天真,渐渐得为自己打造了一件朴素但可以保护自己的外衣;大学三年磨去了憧憬中大学生活的浮华光彩,留下的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平淡朴实的杆架。大学三年让我懂得了师生之情、同窗之情、红颜之谊;让我懂得了待人以诚,律己以严;让我懂得了大学必须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再也不能够像以前那样人云亦云随大流了。 如果说大一应该吟唱《望乡》,大二应该唱《为爱停留》,大四应该吟唱《其实不想走》的话,那么大三就该唱一曲《最初的梦想》。在专业课上,才依稀感觉到了自己荒废的学业,浪费的时间,毕业和就业渐渐临近,才知道自己不是以前那么经纶满腹了。于是破天荒的开始在上课的时候抢第一排的座位,记起了笔记,认真的独立的完成作业了。课余时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门心思扑在社团的工作,逛街,电影上。 什么时髦,什么流行不再是大三的话题了。渐渐的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就业动态以及本专业的最新咨讯上。整个人变了,变的沉默寡

《大学理念与文化》的理解

《大学理念与文化》的理解 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教育水平的象征,同时也是与世界学术界进行对话的条件,也是引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先锋。通过一个学期对大学理念与文化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美国,欧洲,许多名校的大学理念和文化。也了解到了国内许多名校的文化。当然也分析了许多现代大学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学中仍然存在严重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短短的一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确实很多,内容丰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名校的办学理念,这些理念,确实和国内很多大学存在差距。而且,我认为,正是办学理念的不同,才造成了教育的差距。下面我将从这里主要从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大学理念的了解。 我国大学凭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大学同样也多少滋生出有悖大学本性的,尤其在快速扩张发展下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新问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此起彼伏的冲突中,大学的作为与时代和社会之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有渐渐偏离之势。对大学的反思及对其本质属性的审视,使我们认识到,解决大学的问题,还是该从它是理想主义的精神所在寻找出路。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在大学里,师生享有可以充分追求真理、激发思想、探知识、发展能力的自由和空间。如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所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①离弃了大学的这一基本属性,大学已经不是大学。大学精神无疑是大学的一种独有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学行为提供普遍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不是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就其特点而论,有如青年学者任剑涛所言,大学精神具有相对于政治组织体制而言的独立性,相对于意识形态而言的自由性,相对于组织化社会自我确认特性而言的批性,相对于重视功利的社会习性而言的创造性和传播知识的超脱性,相对于社会分工专门定势而言的包容性的特点。大学精神最重要之处,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而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就是一种与庸俗实用主义相区别的,坚持自己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人类社会的文化希望、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如哲学家赵鑫珊所说:大学不仅应该是人类智慧的大脑,人类思想感情的宝库,还应该是人类照亮黑暗、驱除愚昧的良知和火把,是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间喷薄而出的浩然正气,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胆识、勇气、志向和智慧。这种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有一种"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英雄气概。蔡元培先生初任北大校长时的革故鼎新,一是否定了大学的官僚体制的附庸属性和读书一做官一发财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二是批判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明确了大学不是专门学院以及"学"与"术"的区别;三是奠定了学术自由、囊括大家、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他所做的一切,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一种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反映大学的共性,是所有大学都不能放弃的价值信念。 由此可见,大学对国家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不可替代,这使大学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抹去哥廷根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的历史,那么德国的科学、艺术、哲学还留下多少?如果现在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中国?因此,大学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知识使命和国家的政治前途对立起来,更不能放弃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发展必须负起的责任。牛津大学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在于它在脱离政治三百年后,返回它的古老传统并重新与政治和谐共处。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几个认识误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几个认识误区 导语:基本上所有的家长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早恋,从而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人生,那么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在如今的校园里,很多时候一些异性交往的场景并不陌生。而如何合理的看待异性之间的交往对于合理解决众多青春期心理问题有直接的影响。有的老师家长一旦看到某同学和异性有来往就直接划为早恋,定位不良学生,未免有些偏颇了。其实我们不是赞成早恋,而是对于一些异性之间的往来要抱有客观心态,避免出现一些理解上的误区,那么究竟有哪些误区呢?看看专家以下的介绍吧。 1.异性交往耽误学习。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和异性交往了。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竭力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实际上,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2.异性交往容易早恋。异性彼此之间的交往的动机不一,但多数并不是为了谈恋爱。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如果说一些中学生真是早恋了,“早恋”也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对“早恋”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 3.好学生不会和异性交往。异性交往是很正常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惯性。所有发育正常的中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学生被灌输了对异性交往的很多偏见,他们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和理解1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和理解 转瞬光阴,似水流年,两年的大学生活匆匆而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大二完结之际,总会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一段路。两年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却仍然是“幸福时光”。因为她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大学生活是一个自我磨练的过程,在大学时光中,若没有经过艰苦的奋斗,没有经过辛勤的付出,那么大学生活将毫无意义,就如同茧没有经过痛苦的挣扎而永远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河蚌没有经过砾沙的一次次磨练而永远不会孕育成晶莹高贵的珍珠一样。大学是一片给予我们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欢乐的地方;大学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大学生活美好却显短暂,回首两年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思绪万千,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时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敢放松一丝一毫。我想大学的学习和高中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仅仅是学习基本的课本知识,盲目的追求考试高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积累,还有对思想、思考方式的影响和升华。大学中的学习是广义上的学习,是围绕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进行的学习,你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各种知识,丰富自己,拓展思维。 那么,大学是什么?是我们在考场上连年征战后占领的一块圣地?是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压迫的自由?是可以放开胆子“只要让自己高兴,什么都可以不怕”的气魄?还是站在过去的成绩上恣意挥霍现在,享受美好的黄金时代?这些都曾经是我们想象中的大学,可现实依然理所当然的残酷。高中时期大学是充满好奇、令人向往的地方。而来到大学,我渐渐地发现大学并不是一个可以疯玩,轻松自在的游乐场。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可以努力学习,也可以从此堕落,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在我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象牙塔。林荫小道,小河流水,一片美丽、积极向上的景色。各种实验室齐备,通宵自习室······ 大学学习应该像高中一样充实,却更全面。大学真正要学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道德、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实践表明:大学毕业生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文化知识的高低,而在于思想的差距。大学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定型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是人思想和态度的一个至关转折点。在大学里,经历的一些事情而得出的经验教训往往会影响人大半辈子,比如爱情、友情。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往往都是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的,但大学所学的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可以让人自身走上社会以后进化升级的工具。简单来说,大学里要学的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基于对今后个人发展的充分思考。 我们第一次与家乡相隔千里,第一次真真正正走出了父母呵护的羽翼;第一次如此清醒的认识到:现实近在眼前,一切全靠自己;第一次无比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能行。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大学,这才是能让我们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检查自己,鼓励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美自己的大学。这才是象牙塔应该带给我们和准备带给我们的东西。在这里,我们训练最明智的头脑,准备最全面的能力,锻造最顽强的意志,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我想,大学就应该是这样的。再两年后,当我自信而无畏地面对社会时,我一定会感谢我的大学——它是如此美丽如斯,如此精彩绚烂。 大学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你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你能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你能参加各种社团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与组织能力,你能学习自己爱好的各种课程,你能自主分配时间从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于品德的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及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活是精美多彩的,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大学生活,我将继续用热情与勤奋度过仅存的两年大学生活。

大学理念与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理念与大学发展战略 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教授杨桂华摘要:从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说明教育发展的社会系统性质。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认识论、政治论和人本论三种哲学观的交互作用和冲突融合,构成了现代大学发展理念的基础与大学发展的历史。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提出了大学发展在战略研究上,要解决有设计无理念的问题;在办学方式上,要解决有层次无类别的问题;在管理体制上,要解决有模式无活力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理念,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壮丽前景,而要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还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回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大学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许多大学更加重视发展战略研究,注重从全局和战略层面对大学进行规划设计,这是我国大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一些大学的发展战略缺乏内在理念的有力支撑,缺少历史与现实维度的合理关照,因此其发展战略尚显稚嫩空泛,缺乏理性的厚度。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理念嬗变中汲取养分、获得启示,对于研究和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世界教育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大学理念。国外科学史研究者发现,自16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科学中心每隔7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转移,至今已经历经了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的转移。而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同时或前后,则伴随着大学教育中心的转移和大学理念的变迁。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是中世纪大学的策源地。以博洛尼亚大学和萨勒诺大学为代表的意大利大学,是世界最早的高等教育中心。这个时期的大学虽然还没有出现明确的大学理念,但给当今大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基本制度。如,大学由教师或学生社团构成,过着共同的知识生活;课程概念、学习安排、科目设计、测试成绩等,构成了大学基本的学习制度;中世纪大学还利用当时教会和国家的矛盾,获得了许多特权,为后来大学自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开始对大学基本问题产生一些思考,

谈谈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与认识

谈谈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与认识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过高的失业率令人望而生畏,现实中种种残酷尖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大学生需有另谋出路的选择,而创业无疑是一种常 见有效的可以迅速摆脱无业游民寝食不安状态的选择。 但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创业要有明确可行的方向,能够制定详细理智的计划,知道有用武之地的能力和转瞬即逝的时机。这些意味着市场调查、产品分析、建设规模,工作安排、风险评估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要求一个人具备睿智、冷静、果断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燃烧的激情,还有合符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等等,或者这个人拥有具备种种因素的一个团队。显然,作为初初迈出校门的大学生,那些比找工作要困难些。身边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并没有坚定的创业意识,倾向于开个小网店,或者编些软件,写写书稿,或者租个铺位搞搞直销等,不是说他们的方式简单,而是有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清晰的未来蓝图,抱着浅尝而止,骑驴找马的心态,也许在开始就缺了些渴望与自信。一叶知秋,大学生创业荆棘满途,刚刚扬帆起航,有二十来岁的青春年华,有指点江山的无畏 冲动,但也只有这些,即使真的很有才华,世间的才华也分很多种,如果有天你成功了,也许可以说是你自己的事,若万一失败了,那绝不是你一人的事,社会关系牢缚滋生的责任情感注定你要负起更多,避无可避。或者,大学生做出选择不仅仅需要了解自己,还需要了解 自己之所以为自己所牵涉的人与事,创业毕竟只是少数人玩的人生游戏,自己很可能不是那个例外。 从个人方面来讲,大学生创业或缺少学识或缺少经历,当然,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广泛的人脉也没有社会影响力,做事不能亦不可能干脆利落。或许已经听过不少讲座看了太 多励志的语言,但知道别人的故事不代表经历了他们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演讲都是功成名就 的主角自信洋溢地在镁光灯下完成,所谓君莫问封侯,一将功成万骨枯。况且时过境迁,白

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

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 1、把人性中的自然属性误认做人的本质属性,同时抹杀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 人作为动物,最本能的属性,就是具有求食、求暖性和求生殖、求繁衍性。这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性,也是人最自然不过的属性,是天生的本能性。这种属性所转化出来的行为,便是最自然,也是最自我化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行为是一切生物都共同具有的,尤其是动物表现的最为明显。因此,在这种本能行为中是无法确定人与动物的根本界线的。如果把这种本能行为确定为“自私”,并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也就从实质上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 2、混淆了“个人利益”和“自私”两个不同意义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人的自然本能,或自然属性是人生而具有的生理机能。这种机能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社会化的意义,而只有当人的这种机能被赋予社会生活的内涵时,才具有社会化的性质。“自私”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意识观念,是人们对一个人的行为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特定效应的价值评价,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应当得到满足的。 因此,人的自然本能与人的自私本性不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人的自然本能不是人的自私本性的基础和源泉。也就是说,人的自然本能不经过后天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无所谓“自私”、“不自私”这样的价值评价的。如果人们强求于将人的自然本能同人的自私本性相联系,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同样具有自然需求的人,其中却有着高尚、卑微,优秀、堕落之别。 3、将自私作为对人性的一般性的概括,与历史事实不符。 自私,不是人固有的本质,它是私有制经济关系以及由此而组建起来的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有着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形态,就有着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一系列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必然要反映到人的属性之中,并通过特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归根到底,自私只是“人的社会关系总和”这一人的本质属性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外化形式,或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经济关系形态以后的产物。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无论在国际或国内,人们无法脱离私有制经济关系。因此,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人生命本质属性的表现,可以说更多地是以“自私”这样的社会化形式外显于世的。正因为如此,现代人的人生历程更显得艰涩和曲折,同时,倡导“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克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便具有着更深刻的时代意义。 4、自私论实际上为合理利己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合理利己主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颇有影响的人生观念。合理利己主义打着“合理”的旗号,给人一种强调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感觉。而正当个人利益是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这种理论容易引起人们的某种“感情共鸣”。同时,合理利己主义在理论上所坚持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在此,自己是目的,他人只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只是在实现自己目的的行为中,不要伤害他人的利益。问题是,利己主义是否可能“合理”。 假如,每个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自己的利益是自己行为实践的惟一目的,他人只是手段。那么,每个人都是目的,又都是被他人利用的手段,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人人都不想当手段,可客观上又不得不是手段。人人为了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的,在现实的实际行为过程中完全不伤害他人的利益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不惜牺牲他人便是人人利己行为的客观必然结果。如此而来,合理的利己就成了不合理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合理利己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大悖论,是不可确立的非现实的,只能把人诱入歧途的错误人生观。坚持人的本质自私论,就是企图在人生的最基本的理论上为合理利己主义找到支撑点。对这一问题的实质,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论文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论文资料) 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警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界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具体物质形态的变化,它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的变化。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意识具有独立性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正确理解意识: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 / 6

(2)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3)意识从性质上来看,有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于客观存在,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能说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脑与动物的大脑在构造上有着质的区别。 这些区别说明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没有高度发达、完善的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5)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对大学生活认识的总结

公 文 写 作 结 课 作 业 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01 姓名:朱继兵 学号:540909040158

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总结 大学是一生中知识储备、人生成长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时期。在一切都是自由的环境下,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一些同学迷失自己,失去目标。所以要度过一个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就必须要对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性而又感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大学环境等因素,为自己确立大学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择业、就业的计划和打算。 大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个问题就好比“真正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一样难以回答。刚踏入大学时,我最初上大学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拿专业第一,这还是我爸告诉我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其实大学就是一个熔炉。他不是煅炼你的某项技能,而是让你掌握煅炼自身的技巧。我们必须承认读大学是比较重要的。首先,他是一个敲门砖,没有文凭找工作更容易四处碰壁,除非你叫人给你铺好了路。其次,他还象征着一种能力,证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优秀。 大学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与你所在的大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跟你内心的冲动有关系,跟你内心的渴望有关系。一个人可以过贫困的生活,可以过孤独的生活,但是一个人不能过内心没有渴望和向往的生活。我说的这些渴望和向往,就是渴望自己能够变得伟大,渴望自己能够变得有影响力,渴望自己能够养活家庭,渴望自己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种渴望就是你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在大学中,一个人就像植物一样,如果内心没有长大的种子,你永远都长不大。如果你内心只是草的种子,你就是草;如果你内心是树的种子,你必然会长成树。在人的心里,数和草的种子是可以变换的。不像自然界,让松树的种子变成杨树是不容易的,让草的种子变成松树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是可变的,人的改变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只要你内心想要报自己变得崇高、变得伟大,你就能够改变。我们内心要有一颗渴望自己成长的种子。 因此,要充分认识和融入大学,首先我们要需要摒弃一个影响无数大学生的观点:大学轻松、好玩。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误导,从高中毕业到跨进大学校门,对许多大学生来说似乎等同于“修成正果”。对大学的向往和欣喜成就了鼓足马

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下是我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 1.创新发展: ①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所在,知识是创新发展的根基,闻新才能创新,所以我们要勤学知识、专注学问,不断接受新的东西; 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得新的收获; ③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④除了知识和实践之外,最重要的是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固有的大众化的思维模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协调发展: ①首先,要追求身心与人我的协调,大学阶段要明确人生目标,实现行为与目标的一致性,做到身心协调; ②其次,国家建设需要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己在道德、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③最后,要做到自身发展与周围环境、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相协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时刻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绿色发展: ①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并充分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②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节水节电、珍惜粮食、不丢垃圾等等不起眼的小举动,都会推动绿色发展; ③艰苦朴素,不尚虚荣,适度消费,树立绿色的金钱观; ④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身心健康; ⑤提高效率,不论是利用资源还是说话做事,都要注重效率,节约资源。 4.开放发展: ①大学生要追求思想开通、解放,不能拘泥于陈旧的迂腐的思想,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增长新的见闻; ②大学生要做到思想包容,大学是一个追求“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地方,各种思想交流碰撞,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的想法,求同存异; ③大学生要主动融入团体集体之中,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合作,不要封闭自我; ④大学生要借鉴会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共享发展: ①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摒弃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 ②为人处世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抄袭、作弊等不择手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保持公平的心态,主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对保险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对保险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投保容易理赔难 有的人买保险后出了险,见保险公司不赔或理赔手续繁多,就认为:“投保容易理赔难,保险都是骗人的”。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客户自己没有搞清保险责任范围,以为自己买了保险,只要出事了,保险公司就得赔,很显然这是不对的。 保险种类细分有几十种,它们都是“各司其职”的。如果一个人仅仅办了重大疾病保险,保险公司就不会承担客户因意外伤害造成的保险责任。同样,如果客户仅仅办过养老保险,客户也自然不能要求保险公司因为自己的肠胃炎进行医疗赔付。每个保险合同都有约定的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所以,在投保前先了解“保险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切忌盲目听信保险代理人的说辞。保险业是一个高淘汰率的行业,会有一部分保险业务员为了业绩考核而误导客户;也会有些新业务员在自己还没弄清保险责任的情况下去销售保险。 另外,保险金的赔付是需要相关理赔资料的,如果客户所提供的理赔材料不齐全或不明朗,保险公司自然有权要求客户补充相关的资料或者亲自调查和核实事故的情况,由此 导致的理赔时间延长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客户故意隐瞒病情带病投保。这种情况保险公司是绝对拒赔的。 这也说明诚信是互相的。 误区二:我这么年轻,暂时不需要保险 每个人都经历过年轻,都有过童年生活,都是父母所生亲人所养。未成年时,父母和亲人对我们无私的抚育和关怀。成年的我们自然也有责任和义务让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 母生活的幸福快乐。 很多人都说过:“我保证我的亲人会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在说这句话时,忽略了 一个客观存在的重要事实。那就是风险。 人生最大的谜就是无法预知未来,万一遭遇不测,还将如何保证亲人的幸福?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状况比比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将是灾难性的。年轻的我们,可以通过办理人寿保险,来给自己提供一份保障,一旦遭遇不幸,也好让父母伤痛的心得到些许慰藉,最起码不会让他们在失去亲人时再遭受经济上的二度伤害,以报答养育之恩。而

浅谈室内环境污染的几个认识误区

浅谈室内环境污染的几个认识误区 发表时间:2019-07-23T16:18:14.4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何筱[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重视,都有了希望自己居住的房间空气质量好、没有异味的愿景,装修时也尽量选用达标的材料进行装修。 广东华粤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重视,都有了希望自己居住的房间空气质量好、没有异味的愿景,装修时也尽量选用达标的材料进行装修。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因现代装修用材非常复杂,导致室内空气的成分也很复杂,从而使人们在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理解上还有一些误区,这导致了一些无形危害的发生,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健词:室内污染;环境质量;危害性;认识误区 一、前言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大踏步向前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景也越来越强烈,感觉世界都很美好,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到一些不妙的状况:生活条件好了、房子住得大了、装修更高档了,但出现的怪病、大病似乎多了。虽然很多重大疾病的成因非常复杂,但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忽视也是产生重大疾病的一个原因,也许大家都知道新装修的房间味大可能有危害,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本文试从室内环境污染的认识误区进行一些论述。 二、室内环境污染的现状 室内环境污染是指由建筑、装修、饰品、家具等材料释放产生的有害物质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目前国家强制性规范GB50325认定的有五种室内空气污染物:氡、甲醛、氨、苯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TVOC包含的主要有害物指标有:苯、甲苯、乙酸丁酯、乙苯、对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民用建筑工程完工后一般按规范做了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合格后才交付使用。但现状是,很多住宅交付的是毛坯房,也有很多人对统一装饰装修的住宅不是十分满意,往往都进行了二次改装,或全面重新装修、或对部分饰品改造,同时增加了一些家具用品,这些都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物释放:如窗帘处置不干净有可能释放甲醛有害物,有些油漆家俱制品更是室内环境污染的祸首之一,各种二次改装的材料就更不用说了。而二次改装后大部分的家庭未再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觉得用的都是合格材料,住起来应该不会有问题的,直到有居住者出现不适症状才发现不对,可见现阶段装修后的室内环境污染既有隐蔽性,又有普遍性。 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性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房屋的装修越来越高档,用材越来越复杂,但其副作用是导致装修污染,装修污染致使人员患病的案例也经常出现,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的定义,室内环境污染物主要有氡、甲醛、氨、苯、TVOC,这些有害污染物可能造成人的眼睛不适、头痛、过敏、鼻咽不适、胸闷、嗜睡、恶心、无力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这些现象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SBS)。人员长期留居其内,可引起各种病症,如血液疾病、肺功能异常、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并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者引发重大疾病,如白血病、肿瘤、不孕不育症等。 四、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的一些认识误区 1、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做不到的,空气清新剂的做用只是在短期内覆盖气味而不是去除气味,其有害物根本不会消除。根据多年的检测实例发现,有些室内空间喷洒空气清新剂或其它香水后,反而会造成室内空气中的苯及TVOC超出限值要求而不达标,所以使用这些空气清新剂或香水一定要慎重,否则不但不能去味,反而会成为新的“祸害”。近期我公司对本市某银行支行值班室进行的室内环境检测进一步例证了此情况:该支行值班室面积约30平方米,装修比较精细,使用已有二年多的时间,其内放置有两张席梦思床及衣柜、书桌、凳椅等配套家具,主要为该支行管理层值夜班使用,但一段时间来,有一位值班较频的人员经常出现鼻塞、咽疼、发热等症状,反复治疗也不能痊愈,后经人提醒怀疑室内空气质量有问题,于是委托我们进行空气检测,按规定程序检测后发现苯及TVOC超标,在探讨染物来源的时候,一位现场检测人员提出是不是室内“香味”过重引起的?经与银行方了解,原来半年前银行新来的一位值班管理人员觉得室内喷些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感觉更好一些,于是经常在室内喷些的空气清新剂,并放置了自动溢味的香水瓶。后来与银行方协商,决定移除香水、停用空气清新剂、适当自然通风一周后复检,复检数值果然达到了要求,相关检测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2、用口口相传的土办法、土秘方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现在网络媒体非常发达,资讯满天飞,常有一些“秘招”、“绝招”的文章流传,对于装修留下的气味问题,就流传着一些“土高招”:如点蜡烛、用醋熏、放置菠萝、桔子皮、茶叶、柚子皮、洋葱等等办法,以为能吸收室内的一些有害气体,其实这些做法都没有科学依据,也没经科学验证。实际上,装修后残留的主要污染物是一些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常会分散在房间的各个地方,这些常用的土办法根本无法有效分解这些有害污染物质,也许能物理吸附极微小的一部分,但更多的只能起到“掩盖”或“麻木”气味的作用,根本无法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这实际上只能算是“弄巧成拙、自欺欺人”的把戏。所以,消除室内环境污染,留传的“土办法”和“绝招”并不靠谱,也不可取,其作用只是藏住异味,反会使人体对有害物变得麻木而失去警惕,其危害也会更大。 3、只要执行国家规范标准生产的装饰装修材料就是全无害的产品。这个认识也是不对的,事实上国家标准只是一个市场准入的基本标准,出台时既借鉴了国外标准,也考虑了本国现状;既照顾了消费者的需求,也考虑了生产企业的承受能力及当今的工艺水平。所以,这个标准并不是规定有害物“0”释放的标准,更何况有害物“0”释放在技术上还无法完全做到。比如胶粘剂和涂料是必不可少的两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它们都是化学合成物,而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甲醛、苯系物及其他有机化合物是确保胶粘剂、涂料性能的基础原料,但它们又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所以为了控制和减少这些材料造成的污染,经综合考量,国家在制定材料标准时,规定了有害物质含量的“限值”,在“限值”范围内的产品才可以上市售卖。所以做为消费者应该认识到,按照国家规范标准生产的材料中还是会含有一定量的有害化学合成物质,并不是完全不含有害物质的理想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