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灰雀简介

【精编】灰雀简介

【精编】灰雀简介
【精编】灰雀简介

灰雀简介

【物种名称】

灰头灰雀。

【画像】

【物种特征】

描述:体型略大(17厘米)而厚实的灰雀。嘴厚略带钩。似其他灰雀但成鸟的头灰色。雄鸟胸及腹部深橘黄色。雌鸟下体及上背暖褐色,背有黑色条带。幼鸟似雌鸟但整个头全褐色,仅有极细小的黑色眼罩。飞行时白色的腰及灰白色的翼斑明显可见。虹膜──深褐;嘴──近黑;脚──粉褐。

叫声:叫声为缓慢的 soo-ee 似灰腹灰雀,有时似三哨音。亚种 owstoni 发出细柔的 yifu yifu 声。鸣声尚无记录。

【分布范围】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及台湾。

【分布状况】

地区性常见于海拔2500~4100米。指名亚种为留鸟,由西藏东南部经华中至山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西北部;wilderi在河北北部至北京西部;owston 为台湾特有亚种。

【习性】

栖于亚高山针叶林及混交林。冬季结小群生活。甚不惧人。

(完整版)《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下面是沪江中小学网为你整理的关于课文的分析讲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

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2)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ɡǔ lì nán ()()鱼()()孩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灰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5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之1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灰雀第二课时(部编版)

三语备课组时间:12 月10 日中心发言人: 课题 26. 灰雀第 2.3 课时总计第节 教学 目标 1.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2.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2—10自然段,关注标点和人物地动作、神态地语句,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12)三只灰雀在枝头的画面。 2.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板书:灰雀惹人喜爱)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灰雀?课文讲了灰雀怎样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用“——”画出,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3)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板书:可惜)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课件出示14)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板书:男孩:没看见一定会飞回来) 【设计意图:出示对话,指导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心理活动。】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喜欢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男孩把灰雀捉回家圈养起来)讨论,交流相关语句。 (1)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板书:每次都要经常带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16)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读出列宁地惊喜,体会小男孩地不好意思和惭愧。)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材理解

《灰雀》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2019部编版语文三上灰雀教学设计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谷粒、诚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文件,学生听课文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全班一起归纳。 提示: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

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四、书写生字 1.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雀、郊、或、者、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自由读生字、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画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灰雀 优秀教学设计 两课时

5、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会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读完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划下来。 (划句,读句) 3、这觉得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 (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有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 什么地方能知道? 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 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灰雀》第二课时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灰雀》第二课时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ey Sparrow" said lesson in the second less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灰雀》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灰雀》,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我的说课将分五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

苏版《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版《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③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④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杭州市采荷一小毛伟萍教材解读:《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文中共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有些老师认为该文中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因此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列宁。但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小男孩。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编者选择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在于劝导我们的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缺点。若把列宁定为中心人物来讲课文,能受到最大启迪的并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列宁的做法让老师们加深理解了“要尊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一个道理。而小男孩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这一点倒是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也就是说我们把小男孩定为中心人物来教学,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情感渗透效果。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而是通过孩子们的自主研读,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与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同伴的内心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可爱的”的认识。1、精选内容,激发探究欲望。通常我们的教学结构都是按课文的情节发展的线索来组织的。一成不变的教学结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了灰雀失踪和灰雀重新回到树林这两个板块进行教学,先让孩子们感受灰雀失踪后列宁那种焦急的心情。当看到找遍树林,也没找到的灰雀重新回到树林时,孩子们在兴奋的同时产生了种种疑问:失踪的灰雀究竟上哪儿去了?它是怎么会到树林的?……抓住文章情节的矛盾之处,发现文章的张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解除这种张力,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2、自主探究,体会心理变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我以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作为学习的重点。围绕“失踪的灰雀究竟上哪儿去了”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孩子们细读3-10自然段,找线索,说依据。孩子们通过反复研读,透过人物的语言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也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还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在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3、深化主题,感受人物品质。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情节的分析是不够的。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列宁为重回树林的灰雀感到高兴,更为男孩的感到高兴。”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孩子们感受到有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并能加以改正,这样的孩子在他人眼中仍是诚实的孩子,仍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包括像列宁这样的伟大的尊重,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熏陶和感染,播下诚实的种子。学习目标:1、通过感悟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学习难点: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一、复习第一自然段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2、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借助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有效地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过渡:是呀,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可喜欢它们啦!每次走到白桦树下,他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可是有一天,列宁像往常一样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二、对比质疑:1、惹人喜爱的灰雀突然不见了,列宁会怎样呢?请你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从哪看出来?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段话,好吗?[让学生走入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自主感悟,走进列宁的内心深处,体会灰雀不见后列宁着急的心情。]2、后来,灰雀回到树林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看到丢失的灰雀又重新回到了枝头欢唱,你们开心吗?列宁跟你们一样可兴奋了!请用朗读告诉大家列宁当时的感受。3、请你再读读这两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呀,失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课文阅读理解

2 0 2 0 年 类文阅读-26 灰雀 黑鱼母亲 一位垂钓新手去郊外钓鱼时,由于没有经验,竟然忙了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手。正在他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人正在用渔叉抓鱼。出于好奇,他丢下渔竿,连忙跑过去看热闹。 这条小河中,长着许多水草,而河中间没有水草的地方,正好有一团青乎乎的小黑鱼苗在游动,两个农民正在黑鱼苗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位农民举着一把渔叉,随时准备叉鱼,另一个农民则用竹竿吊着一只小青蛙,在黑鱼苗的旁边晃动着,吊起的青蛙不时地吞食着小鱼苗。正在这时,突然从水草中蹿出一条大黑鱼,只见它一口咬住了青蛙。与此同时,举渔叉的那位农民迅速将渔叉刺向大黑鱼,渔叉不偏不倚地刺中了黑鱼的肚子,黑鱼在拼命地挣扎着,渔叉在河里晃动着。此时,黑鱼的鲜血已将渔叉染红。 原来,黑鱼妈妈平时总是躲在鱼苗不远的水草中,暗中保护着它的孩子们,以防止青蛙来偷吃。农民知道有黑鱼苗的地方,附近就一定会有大黑鱼,于是用一只青蛙来作诱饵,以引诱黑鱼出来。黑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挺身而出吃青蛙的。 (选自《让孩子深受感动的动物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 1.文中“新手”一词的意思是( ) A.新参加工作的人。 B.第一次或者刚开始做某件事的人。 C.没有技术或没有经验的工人。 2.“不偏不倚”的意思是 。像这样“不X 不X ”式的词语还有 、 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2.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示例: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垂钓新手看到农民用青蛙作诱饵,而黑鱼妈妈舍身保护幼鱼的事。 4.示例:我想到了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要敬爱自己的母亲,也要对动物的母亲

灰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灰雀》 设计:潍城区永安路小学程德兰安高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问:同学们都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是谁为蜜蜂引路? 生答:列宁 师:在名人身上处处闪耀着动人的品质与魅力,那么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列宁的小故事,板书:灰雀 二、齐读课题释疑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读懂课文,能用简短的话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以同桌为单位边读课文边画生字词并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班级检查 1、出示黑板生字词,对生字认读情况进行检查,正音 郊外散步胸脯面包渣或者勇敢可惜低头诚实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2、分节朗读课文,仔细听读并纠错。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释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们什么样的品质? 六、小组内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学生讨论并在课文中做出批注(圈、画、点等方法) 七、班级交流感悟,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列宁与小男孩对话段落体会列宁当时心情

《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灰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悟,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二、过程和方法: 从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事实,提示学生要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敬、爱护之情,懂得知错 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悟,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 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新朋友吗?(列宁和灰雀)大家说的都很棒,我们认识了列宁和他非常喜爱的灰雀,那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齐读一下课文前面两段 二、品读课文,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体会列宁爱灰雀,朗读感悟 ●第三段: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急匆匆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 色胸脯的灰雀吗?”(关心、着急)师:那让大家听听,列宁是怎么着急的 ●第五段:列宁(担心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担心)师: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 ●第七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伤心、

惋惜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只剩两只了)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那谁可以当小老师,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第九段:列宁(激动地)问:“会飞回来?”(师:你能把列宁这里的激动表现出来吗?)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喜爱】) (3)理解鸟儿去哪了?朗读体会(屏幕出示4.6.8.10自然段) 关键:结结巴巴、看看列宁、肯定地说 (4)体会不同的喜爱 师:噢,灰雀是小男孩捉去的。那你为什么要把灰雀捉去呢?(喜爱) 也是爱但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小男孩从结结巴巴到最后坚定地说,小男孩都想什么呢?(小组讨论) a.害怕责罚,不敢承认。 b.列宁那么喜欢灰雀,认识到错误。 c.这不是爱鸟,爱鸟给它自由,不然其他会两只很孤单,及时改正错误,明辨是非、诚实守信 d .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我,对我那么宽容,感动 (6)分角色朗读 师:好,小朋友前面说到了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我们分工合作,老师读旁白,左边两组读列宁,右边两组读男孩,好吗? (二)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指名朗读)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2)讨论: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师:老师听了大家朗读之后,有问题不明白,谁能给老师解答一下呢?为什么问灰雀,灰雀又不会说话。(a.见到灰雀的惊喜 b.对孩子的爱护,改错感到欣慰,维护孩子的自尊)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峰高中心小学杨爽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吗?瞧,它们来了!(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教师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引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列宁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生:喜爱灰雀(板书“喜爱”)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一)朗读第2自然段 1、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指板书)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句子划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 (1)指名交流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着急呢? (3)“找遍”是怎么找呢?师:是呀,找遍就是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每一个角落都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 (4)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5)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喜爱灰雀(指板书) (二)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那列宁到底找到灰雀了吗?(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1、我们赶紧再读读课文3-10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请你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什么?圈一圈从哪些词语中读懂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 3、检查交流 谁先来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媒体出示:列宁对话) (1)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2)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是怎样喜爱灰雀的,了解捉鸟的孩子是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自觉改正错误的。 2.从课文内容中懂得做错了事,要勇于改正,做诚实的孩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练习2题中的两个句子,初步学习给基本句式扩充附加成分。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至十三段是故事的主要部分。要指导学生通过有表情的朗读,体会列宁因爱鸟而着急的心情;体会男孩儿矛盾到坚定到惭愧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重点。 理解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懂得小男孩和列宁说的话包含着的意思,这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句中的重点词语,把前后文联系起来理解句意。 1.男孩儿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儿坚定地说。 2.列宁看看男孩儿,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几天你到哪儿去了?” 教学思路: 通过课前预习,认读生词和词语。在教学中,可通过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句子的意义;通过朗读,结合课后思考练习1的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列宁是怎样爱鸟的,小男孩是怎样自觉改正错误的,弄清列宁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的原因,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后练3题)10张。放大的课文插图(或投影图片)两张。写有两个句子的投影片(或小黑板)一块。 课前要求:

①自己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会正确书写,组成课文中的词语。 ②在读准生字字音的基础上,练习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记得《蜜蜂引路》的内容?这个故事是讲谁的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很爱动脑筋,很喜欢观察,很聪明。今天再学一个列宁的故事,打开18课,大家读课题。(教师板书) 二、学习课题。 请同学注意“灰雀”的写法。谁知道“灰雀”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灰雀”是一种鸟呢?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教师简介:灰雀,是一种鸟,体形小,像麻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喂养观赏。野生的灰雀一群一群住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桦树、柳树、榆树的叶子和种子。课文中说的灰雀为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乌苏里江一带都能见到。(出示插图,认识灰雀的外形。)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得流利。 1.请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用生字卡或投影片) 着重练习读: sàn rě zhā 散惹渣 3.请三名同学轮读全文。大家注意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读后纠正,练习读) 四、分别读课文的三部分,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理顺课文叙述的顺序。 1.按照思考题1的问题,读相应的段落,理解有关词语。 第一自然段,画出回答两个问题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郊外——城市周围的地区。谁能说一个例子?(结合当地实际讲,句式有两种:①××市的郊外有一个展览馆。②我市的农业展览馆在郊外。)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峰高中心小学杨爽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人教版灰雀教学设计(共6篇)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 《灰雀》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林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⑴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⑵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桦”字应该读huà ,学生会误读为第二声,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 6 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 如: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3..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郊”左边是“交”,右边是“阝”,合起来是“郊”。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坚”字是上下结构,右上方是个“又”字,不要写成“ ”等。也可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