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名: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2级

姓名: 郝思玮

学号: 20121104066

指导教师: 韩彦斌

2015 年11 月15日

中文摘要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探讨其新写实主义特征:一是现实生活原生态,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世俗市民的生活;二是注重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将作家的主体情感与思想冷处理,保证客观世界的真实还原;三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平庸生活中小人物的残酷和无奈,来返还生活本真状态,以此凸显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池莉;人生三部曲;新写实主义;零度写作

Abstract

Chi Li "the Life Trilogy", as the new realism novel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his article has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e new realism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e real life of original ecology,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life, reflect the secular life of the people; the two is zero in on the writer's feelings, emotions and ideas will be the main writer of cold treatment, to ensure the objective world is true;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howing the banality of lif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in a cruel and helpless, to return the essence of life, which highlights Chi Li's "Life Trilogy" of new realism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hi Li;The Life Trilogy;New Realism;Zero Writting

目录

引言 (1)

一、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1)

二、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 (3)

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5)

结论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论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郝思玮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科院 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20121104066)

指导教师:韩彦斌

引言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她的“人生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也被称为“写实三部曲”是新写实小说的突出代表。新写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一个“真”字。它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但褪去了伪现实主义的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意在追求一种更为丰厚、博大的文学境界。新写实主义仍然写实,它有其独特的写作特征:一是现实生活的原生态;二是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三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它以“零度视角”来审视生活,采用纯粹客观的叙事方式,甚至是看似“生活流水账”的叙事结构,内容写的也不过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语言上更是通俗、生活化。这样的笔调整体平和真实,虽没有大起大落,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击。

一、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池莉的小说特别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琐事。反对提炼生活,原滋原味的再现生活,[1]重视对生活的原生态挖掘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点。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而有效的处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揭示最普通民众的最普通生活。

《烦恼人生》像一笔娓娓道来的“流水账”记叙了印家厚从半夜孩子摔下床到晚上十一点多睡觉前这一天的经历,而在这一天的生活中,没有过多的剧情冲突,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重大的事件,有的只是忙碌而穷于应付的琐碎、无奈甚至无聊至极

之事,比如半夜孩子掉下床找不到灯绳又把灯绳拽断搞得手忙脚乱,清晨排队解手又是那么无可奈何,叫孩子起床挤公共汽车上班,单位奖金分配不公,吃饭吃到一只青虫,为分房子而烦恼,孩子在幼儿园惹事,以及为父亲准备寿礼的一路奔波,等等。小说还写到印家厚的心理活动,“在电灯黑灭的一刹那,印家厚看见手中的起子寒光一闪,一个念头稍纵即逝。他再也不敢去看老婆,他被自己的念头吓坏了。”这个念头是什么呢?是“潜意识”是“杀机”,是一个受世俗生活长期压抑的尚有血气的男子潜在的反抗意识 ,但仅仅是一闪念 ,一切又恢复“正常”。[1]他面对的是俗气可厌而又体贴入微不可分离的老婆,是不如人意而尚能生存的现实。这些均表现了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普通工人过日子的幸苦与无奈以及最真实的心理反应。其中虽然也有可以成为许多小说重要内容的爱情,比如他和徒弟雅丽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一直隐藏在他心中的以前插队时的恋人,但这些也只存在印家厚的心里和回忆中,当它们一旦要浮出现实,便瞬即被击碎了。生活依旧继续着。在新写实看来,这正是生活的原生态,是每一个现实中的人都正在过和继续过着的生。

《不谈爱情》展现了这样一种现实生活状态“婚姻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你不可能独立自主,不可以粗心大意。你不渗透别人别人要渗透你……过日子你就要负起丈夫的职责,注意妻子的喜怒哀乐,关怀她,迁就她,接受周围所有人的注视。与她搀搀扶扶、磕磕绊绊走向人生的终点。”文中庄建非与吉玲夫妇间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爱情是世俗的真实的爱情。“风风雨雨过去了,小家庭生活是平静的。这平静的生活过了半年忽地又被撞破。这次夫妻间的相撞,撞出了许多新的意思。庄建非在中国银行的台阶上沉思默想了几个小时后发觉自己的婚姻并非与众不同。揭去层层轻抄,不就是性的饥渴加上人工创作,一个婚姻就这么诞生了,他相信他是这样,他周围的许多人都是这样。聊以自慰的是他并不是个稀里糊涂,对自己不负责的人,是时代规定了他。他逃不出今天的时代。”[2]庄建非的父母之所以要到亲家接回儿媳妇,并非出于对儿媳妇的认可,也并非对于儿子婚姻的支持,而是希望儿子能去美国学习,不能因为婚姻生活影响儿子“光明”的前途。池莉将爱情阐释得冷静而残酷。“婚姻不是个人的,是大家的。人不可能独立自主,不可以粗心大意,你不要渗透别人也要渗透你。”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就是这样。在爱的光环上,池莉为它涂抹了一道凝重的阴影。作家用写实的笔法,揭穿了人们虚幻的爱情。“上天好象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是我们贪图那两情相悦的极乐的一刻天长地久,我们编出爱情之

说。”她所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毫无浪漫激情和诚挚感情,没有理解、没有宽容,也没有温存,只有日复一日的乏味无聊,一次接一次的磨擦火花,要么就是相互绝望了的冷战,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这便是平民婚姻生活之实,毫无戏剧性可言。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琐碎无序的表象的本色叙述,实现了一种强烈的还原效果,其中杂带着某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纠缠不清的宿命观。

《太阳出世》十分深入地描写了工人赵胜天和图书管理员的李小兰从结婚到孩子周岁的家庭生活和人生烦恼。他俩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着小家庭,计划人流、妊娠反应、等待生产、哺育婴儿、孩子生病等等。这些婚后生活的必经环节,时刻牵动着他们情绪和生活,使得这对小夫妻无暇顾及浪漫。但后来孩子生下来了,为孩子所受的奔波之苦和熬煎,可以说是老母鸡对小鸡一样近乎本能的爱,再平凡庸常不过的爱,但在这“哑子喝水,冷暖自知”的爱中,他们不是苦中有乐吗?“在为女儿办妥一切证件之后,赵胜天实在走不动了。他粗略计算了一下,他走了将近两万里。好家伙,我的小朝阳,为了你合法地出生,为了你每一个月得到一斤食油、九斤粮食、一斤猪肉,爸爸绕地球走了半圈!”[2] 文中最让人感触的是,孩子流鼻血了,可能就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小问题,他们小夫妻着实被吓到了,甚至会给保姆下跪以求真相。“养一个孩子是多么艰难!李小兰的腰背还在酸痛,赵胜天的困劲还没有消失。两人都是又黑又瘦。孩子,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睡过一整夜觉呢。光是泪水汗水,他们不知为你流了多少!为你吃奶粉发生了好多次经济危机,最困难的那次手里只有三毛五分钱硬币了。”[2]文章中的真情流露不就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那一幕幕吗?

“新写实小说”无意于对现实存在的所谓“深层”意蕴或“本质”的揭示,而将现实存在进行表象化的描述与证实。在新写实小说家看来这就是对生活的还原。所谓“还原”就是“不去精心地构造完整的情节和生活故事,以避免将生活过分戏剧化,而是遵从生活的原生态,通过大量琐屑的、平凡的、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的生活事件表达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二、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

新写实小说在叙述风格上追求客观冷静,即评论界所说的“零度情感”“零度写

作”。所谓“零度”就是无情感、无思想、无倾向,在很多新写实小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叙述者的这种近乎冷漠的叙述方式。作者通过客观、冷静的叙事策略把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从容道来,作家则决不介入故事。池莉也曾说过自己的创作就是“只是拼版工作,而不是剪辑,不动剪刀,不添油加醋”。[3]池莉的“人生三部曲”都几乎以流水账的方式书写日常生活,把起床、上厕所、洗刷、挤汽车、挤轮渡、吃早点……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恰似一个人一天生活的不加选择跟踪拍。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描写近似自然主义。

作品《烦恼人生》开篇:“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昏蒙蒙的半夜里‘咕咚’一声惊天动地,紧接着一声恐怖的嚎叫。印家厚一个惊悸,醒了,全身绷得硬直,一时间竟以为是在噩梦里。待他反应过来,知道是儿子掉到了地上时,他老婆已经赤膊脚下了床,颤颤地唤着儿子。母子俩在窄狭壅塞的空间撞翻了几件家什,跌跌撞撞抱成一团。”作品从半夜儿子摔下床一声尖叫,印家厚从睡梦中惊醒写起,也由此开始了他一天烦恼的生活。作家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以此来开篇,建构全文。通读完作品后,体会不到作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感觉到的只是一个以叙事者和观察者的身份,细致入微地描绘印家厚繁忙而又紧张的一天生活。对于印家厚的生活,作者没有进行任何的精雕细琢,只是事无巨细的将印家厚平淡无奇的一天,从凌晨四点差十分到晚上十一点三十六分的忙乱日常生活呈现出来。

池莉在创作中表面上采用了这种笔法,《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即使面临诸多烦恼,作者既没有表达自己的同情,也没有为主人公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积极地寻求解放之路。《太阳出世》中小夫妻赵胜天和李小兰胡闹任性,作者也没有跳出来横加指责。这样来看,以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家似乎真的做到了零度情感。但是创作是一种主观性活动,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带有隐含自我的主体情感。“在小说中,提出它们的行动本身就是作者的介入。”新写实小说叙事的所谓“零度”,是相对于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强调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而言的,所谓“零度”也只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视角,体现出作者不再居高临下,而是毫无间隔地将笔触深入到生活之中,冷静地还原生活的细节,解剖人的思想灵魂,揭示芸芸众生的生存现状。在新写实主义作品中,细心的读者仍然可以发现情感的存在。比如在《烦恼人生》中就散发着感伤、悲悯与温情“印家厚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汇入了滚滚的人流之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烫了鸡窝般发式的女人。她披了件衣服,

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她在目送他们父子,这就是他的老婆。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吗?然而这世界上就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这简直写出了普通人婚姻的真谛,平凡中又洋溢着温情。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中,作品要求作家的“零度切入”,但实际上作品中难免有主观意识的存在。爱情是人类最美妙的感情之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学作品都采用了类似的情节: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不惜放弃金钱、权力和生命。而在池莉的《不谈爱情》中,女主人公吉玲却把婚姻作为跳板。吉玲出身低微,婚姻是改变她人生处境的重要手段,因此她选择了收入不错、出身良好的庄建非,而婚姻生活呈现出来的真实面目是令人沮丧的:夫妻俩打架,紧接着像滚雪球一般,双方的单位、家人、同事、朋友都参与其中,开始了一场混战。小说的结局告诉读者,吉玲胜利了,她怀孕了,留住了庄建非,巩固了家庭地位。吉玲通过婚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但这种改变,恰恰是让读者不安的因子:在婚姻中,爱情和利益孰轻孰重?吉玲通过怀孕和哭闹的手段维持的婚姻,是贫血生活中的一抹苍白,但作者又原谅了她,因为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故事背后的悲悯,是否才是作者潜隐的叙事初衷?

以池莉为例,既然池莉选择了“市民人生三部曲”这样的题材,则说明作者关注于当时社会上这样一群被人忽视的群体和一种现象,作者自己的观点始终是有局限性的,因而池莉塑造了以印家厚、赵胜天和李小兰、庄建非等一系列“烦恼”形象交给所有的读者去自己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一点上所有的新写实小说和小说家都是一样的,创作者平静冷漠的叙事下,蕴含着作者本人的思考和感受,他们只是不去采取判定现实的态度,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故事的背后,使小说更加贴近于生活。尽管将沸腾的笔调降温成零度的情感,但是他们骨子里仍然是那群忧国忧民的读书人,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充分展现了新写实主义的特点,注重返还生活的本真状态,通过对小人物平庸生活的描写向我们赤裸裸地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奈,打破了我们心中未完成的理想。而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她的“人生三部曲”中

各人物的塑造更体现了新写实主义的特点。新写实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中几乎没有英雄人物或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都是些平凡的、普通的、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且基本上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或甚至底层。他们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所描绘的那样美好和幸福 , 他们的生活目标也不再是那么崇高和理想化。生活好像从空中坠落到凡俗的平地。

在《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工资微薄,在生活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琐事,如孩子的吃喝拉撒、妻子的牢骚、工作中的种种不顺、住房的苦恼、白菜价格的变化,还有对过去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由此而来的伤感、欲说还休的师徒情缘等,所有这一切让印家厚捉襟见肘难以应对。但印家厚没有沮丧、没有就此完全沉沦,他怀着淳朴的感情尽自己家庭和社会角色繁重的责任和义务:侍候孩子的饮食起居、想着带老婆去吃一顿西餐、惦记着为父亲、岳父筹办既少花钱又像样子的礼物……为了这些,他就得工作,就得操劳,就得努力,就得想方设法地节省开销,就得为拿不到一等奖金而遗憾,就得应付社会上的往来,正如作品中所写:虽“不可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将竭尽全力去做”,面对肖晓芬的瞬间冲动,面对雅丽的刻意掩饰和对旧时女友聂玲的怀念,虽然表明他也常有非分之念,但他没有背叛妻子,他知道雅丽不会懂得他和他老婆是分不开的,“这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普通人的老婆就得粗粗糙糙,泼泼辣辣,没有半点身份的架子”,因此,他宁愿守着“烫了鸡窝般发式”“憔悴的脸上雾样灰暗”的女人过日子而不会接受充满魅力和青春活力的雅丽的爱情。很明显,印家厚没有“现代派”小说中的主人公那么强烈的“自我”,即便有那么一点闪现的自我意识,也顺即被现实生活给击碎了,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

《不谈爱情》中的外科医生庄建非和在新华书店工作的吉玲因为一场体育赛事而大动千戈。吉玲生长在汉口声名狼藉的花楼街,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小职员,四个姐姐和姐夫都是很普通的人。吉玲的出身就为小说的主要人物的身份限定为普通民众。庄建非出身大学书香门第家庭,相貌、学历、职业都无不让人称羡。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生活的宠儿,他也得心应手地扮演着自己好孩子、好学生、业务尖子的角色。然而,在这迷人的面纱背后,他却是个人格分裂者:白天和夜晚截然不同,他和出身于花楼街小市民家庭的书店营业员吉玲冲破家庭阻力自由恋爱、结婚。但对于他来说,“婚姻是性的饥渴再加上人工创作,一个婚姻就这么诞生了”,他是一个只懂得性而

不懂得爱的人,所以婚前对吉玲紧追不舍,婚后由于性饥渴的满足而不再关心妻子。作为丈夫,作为医生他竟无视妻子怀孕的生理变化,连妻子留待送检的尿样也视而不见,满怀喜悦的妻子等待他的发问,他却“似乎没有什么需要问的, 一切正常”后来的争吵以及事业上的风波,到最后很好的解决。过日子你就要负起丈夫的职责, 注意妻子的喜怒哀乐等细微的变化,关怀她,迁就她,接受周围所有人的注视。与她搀搀扶扶、磕磕绊绊走向人生的终点”。

《太阳出世》技校毕业的工人赵胜天,婚前是一个都市玩主式的人物,大大咧咧,满口脏话,好打架且打架从不服输,就在结婚这一天,还与别人大打出手,自己被打掉一颗门牙,也就是在这一天,他发现了妻子李小兰的泼辣和尖刻,他觉得自己好像受了她的骗。在和李小兰的冲突中,他甚至动过这样的念头:“生了孩子就和她离婚。”但在家庭环境的改造下,在血淋淋的刻骨铭心的“太阳出世”“婴孩出生”的痛苦面前,他感动了,他逐渐蜕变成了一个温和、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成熟男人。他靠捧读《孕期指南》和《育儿大全》,努力尽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主动为女儿的成长出谋划策,为经济困窘的家庭不断地操劳奔波,同时又报名参加业余大学,决心同女儿一道成长。其妻子也和他一样随女儿朝阳的出生、成长由无知、轻浮、浪漫变得稳重、成熟、宽容。“婚姻是人生课堂”、“家庭是妻子们的学校”,从结婚不到两年的经历中赵胜天、李小兰所得到的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他们理解了过去曾怨恨的父母,领悟了生活和人生的美好。他与妻子在共同的哺育下一代的不易中重新认识了对方,改变了自己,体会到一种博大深沉的爱,这也正是作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成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池莉“人生三部曲”中的男主人公虽然都处在生存困境之中,经历世俗生活的一连串欲罢不能的烦恼和忙乱,但他们没有迷失自我,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却以坦然接受横逆的气度和魅力义无返顾地坚守着自己那方纯净的精神家园,并因此变得成熟——他们从毛头小伙子成长为能忍能让懂得进退的大男人,变得能把握和驾御生活。而使他们得到改造和成熟的就是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妻子。这些人物没有好坏之分,对准的是生活中的普通民众,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池莉没有展现他们的心理深度,而是展现他们作为活生生人的现实存在。

结论

池莉的“人生三部曲”,以最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原始、粗糙的底层人们生活画卷。记录了中国市民阶层的真实的生活、描摹出当下市民的精神状态和时代风貌。它带给人一种还原本真的质朴之感、塑造人物的话语方式的原生态感。叙述风格上冷静的还原生活的细节,解剖人的思想灵魂,揭示芸芸众生的生存现状,在幽默与微讽的语言中,又包含着作者充分的理解与同情。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将焦点对准生活中的普通民众,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没有故意展示他们的心理深度和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而是展现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现实存在。这些便是池莉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艺术手法。

注释

[1]赵本夫.原汁原味[J].中篇小说选刊,1987,(4)

[2]池莉. 池莉文集[M ].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 1995

[3]丁永强.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J]. 小说评论,1991(03)

参考文献

[1]赵本夫.原汁原味.1987

[2]池莉. 池莉文集.1995

[3]丁永强.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1991

[4]张华.池莉:新写实主义的成功典范.2006

[5]丁永强.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1991

[6]王绯.池莉: 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1998

[7]李强.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2008

[8]谢延秀.世俗社会的写真——池莉“新写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2001

[9]於可训.论作为实践形态的新写实主义——写在“新写实主义”倡导周年.1990

[10]李红梅.从池莉看新写实小说的特点.2014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多次的精心辅导,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和观点,使我的写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池莉的小说:崇高退场后的凡俗人生 一、解崇高:“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崇高是个历史久远的审美范畴,即郎加纳斯的《论崇高》——康德——黑格尔——俄苏文学批评家——中国革命现实主义。崇高的解体是“革命现实主义后”的征兆,在创作上就表现为对精神性、理想性、超越性的全面怀疑。 池莉的重点不在“普通”,而在于“小”,她要用这“小”来抹平英雄与凡人的区别,抹平精英与大众的区别。她所强调的事实背景就是小市民的凡俗人生,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则是依附在这一事实背景上的人生理念,她的不少作品正是因为这二者的结合而促使革命现实主义崇高理念的瓦解。 “微小”的才是最普遍的(不是普通),对微小抱以理解、同情、抚慰乃之于嘉许这是池莉的作品赢得芸芸众生以至文界精英“普遍”青睐的个中奥秘。将这一策略付诸小说创作,就叫做“仿真”。“仿真”就是“通过逼真的诱导”,提供某种“事实背景”,敲出你心底的那个“小”来,以驱逐“没有事实背景的激情与崇高”。要说写日常生活的卑微,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堪称新写实小说中的“三绝”。 就审美旨趣而言,新写实小说家与革命现实主义最大的区别之一,或许就是着意去表现日常生活的卑微性,以此来化解革命现实主义的崇高感。卑微是人的一种处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感受。新写实小说的突出成就就是写出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卑微感。卑微是一种处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崇高总是意味着对某种困境、某种强大的力的超越的话,那么卑微则是对困境的屈从或无奈。《烦恼人生》主要是写卑微的烦恼的。 二、反浪漫:“不谈爱情。” 池莉用她的“人生三部曲”告别了她早年的浪漫,并一再把浪漫撕开给人看。这也就是说在俗世中、在芸芸众生中,谈论爱情就要先谈物质基础,而谈论特质基础,显然又不(像)是在谈爱情,因此干脆就“不谈爱情”。这好象就是池莉那些“不谈爱情”的“爱情小说”的内在逻辑。她循着这个逻辑把两性关系的各种形式同爱情逐层剥离开来,把性爱中的物质性同精神性剥离开,最后完成对古典爱情的解构和放逐。首先是初恋与爱情无关。其次是婚姻与爱情无关。 池莉对于现实中的爱情原则有一种很实在而简单的理解,那就是在特质上建立起来的“对等原则”——物质对等和精神对等。池莉的小说一再从正反面告诉人们,逃离爱情才是聪明之举,才能“好好过日子”。 三、后启蒙:“你以为你是谁。” “后启蒙”不是一个文化思想分期的概念,即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启蒙主义之后”的意思。“后启蒙”就是有别于而又针对着启蒙而来的一种视野、态度和话语方式。 池莉对精英理念的偏离首先是针对着被整合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精英理念,这也就是池莉经常说的“撕裂”的那一部分,其中包括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亦即构成革命现实主义的那些中心性理念,这从池莉写的那些历史小说或“沔水镇小说”中看得很清楚。至于她的都市故事则在瓦解正统理念的同时,把嘲谑的笔触更多地指向了精英理念及其人格化的代表——知识分子。置身于“后启蒙”的语境中,最令知识分子自惭形秽、无地自容的发问是“你以为你是谁?” 早就有评论家发现,在池莉的小说中但凡知识者与小市民发生冲突,池莉总是站在后者一边,而前者总是一败涂地。如果说古希腊先哲提出的“认识你自己”曾成为发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口号的话,那么“你以为你是谁”则无愧于成为这一口号的“后启蒙”版。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2、爱情婚姻的现实图景。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剥下了爱情的“玫瑰色光环”,还原了爱情的真相;她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婚恋世界,它世俗、平庸却又温馨,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对“男权神话”的彻底否定——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再到“姐妹情谊”的书写——女性群体意识的显现,体现了池莉女性意识的逐渐成熟。4、消解激烈的两性对立——渐次完善的女性主义意识。女性文学的价值目标应是寻求两性文化的和谐

与完善,寻求男性文化对女性亚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美好,这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所在。池莉小说前期的文化对立情绪显而易见,而近期小说则走出了以“性别差异和独特性”为核心的女性文学阶段,开始追求双性和谐、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善。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对文坛的价值和意义。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多元化女性意识之一脉,是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真实反映,人类意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日渐融合并最终走向和谐。

导演光影——浅谈油画创作中光影的有意识运用

万方数据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的室外冷光渐渐消融在温暖的室内空间中,{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宁静,随意、安详而又富i有诗意的生活气息。 烛光下的神秘——-}立图尔(1593--'-1652) 受意大利卡拉瓦乔影响的拉图尔,在绘i画中也常常追求明暗对照的画面效果,而对;光影的独特表现却使其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i的、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拉图尔的绘画风‘格十分鲜明,十分注重光与影的二重性,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以及烛光达到的艺术效果令.他欣喜若狂,偏爱夜光的表达。在他的作品{中,常常用油灯或一根燃烧的蜡烛作为光源,:这也似乎成为他画作的一种标志,也以此形成了近乎简约的个人风格。烛光成为作品的:主题和主体,而人们的视线却也因此被烛光:照耀的局部深深吸引,并从中体味到更生动;的生活场景,烛光的呈现和探究已成为拉图i尔“心机”的流露。强调物象在其照明下的;反映,从而呈现了一种构I冬)的“单纯性”,形.成简洁的轮廓,表现出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 美国学者贝蒂?艾德华也曾指出:“要对:光影重新认识,不要客观地观察光和影,而}是主观地观察光和影。”这种明暗对照不是:对自然光影的被动复制,而是对其规律做主;动的探寻,对光影进行的主观化处理,人工‘性的设计。成为光影的丰导者,更好地运用;光影这一绘画语言来演绎作品要表现的内;涵,有意识地观察“导演”光影。 自然界光的来源.方向、强弱和影的呈;现似乎都是被动的、不易被画家控制的。实;则不然,光影的出现不一定符合光学规律,;而是根据创作者本人的主观控制。高明的艺;术家从不被光影所奴役,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它,驱使它,根据主观的各种因素i让光影“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成为其主宰。;在画布上创作者更为自由、“随意”地改变光影对画面的影响,设计出理想的光影。比如;在一片沉闷的环境中,一束光线打在主体形;象上,这样则会使主体特别突出,可以起到:强调作者意图的目的,就如安格尔所说:“一幅画的光应该投射和集中在画的全局中最强:烈的地方,这是为使观者的视线引向这个部 倒牛奶的女佣维米尔夜巡伦勃朗 艺术理论II2010?05ll美术大观 分。”光线引导观者的视线于画面中重点人:j自己从规则中解放出来,用创造的光线,将l 物的身上,成为构图组织的总原则,形成简:.自己实际观察到的光影和符合自身审美心i 洁的画面,起到突出构图藿点的作用,使之;理、观念的标准糅合在一起融入他们的画面} 一目了然,并造成视觉E的节奏和冲突。“用:.中,使客观的光影与意蕴的光影一致。光影i 光亮把个别的人物从黑暗的、神秘莫测的空i.的有意识调整也依据已有的审美意象的变化; 间里抓出来”,这种利用光线来突出主体的;而改变。审美趣味的发展和新的审美趣味的{ 构图方式,也让作品中几乎没有什么细节可要求,使得光影这一绘画语素也获得了一种{ 被观者孤立地看待,因为它们都为整个作品崭新的发展空间,并根据其审美的发展而不i 的视像起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不町分割的整断演变,这样也让光影的审美心理功能更好l体。在这种主动性之下,根据创作者的需要,{地成为影响画面气氛的艺术语言功能的积极i 有时画面被大面积的黑暗所占据,有时又将:一因素之一。对光影的这种艺术处理是作者主} 人物部分或全部暴露在强烈的光线之下。总观审美感受的表达,是视觉审美经验抽象的} 之,这种光线的主观化处理已被作者积极地i呈现,而不仅仅是光线照射原理的表述。画} 显现于作品中,更好地丰富了画面的效果,j家通过主观的创作理念,并融入自身的情感l 光影的有意识“导演”使得作品更具活力。;表现,在客观物象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对其重{艺术家从象征的角度和审美心理的角度:构和再构,赋予新的形态和新的意义,成为l 对光影加以调整,在适应创作者的主观要求:.具有审美意象的光影。 的同时,使之在作品中的支配也更合乎情;{绘画中光影的安排和处理都是经过艺术} 理、现实。主动性的创作者往往不会被客观’家精心设计而完成的,体现出画家处理光影{ 的光影所束缚,会从其规律中解脱出来,将,形式美感的独具匠心,是审美心理、观念,体} 现实中的明暗和创作主旨或自身的审美标准.‘验的直接流露,并不仅仅只是现实的一种复} 相协调,最后融人作品中。在创作者手中,不i制,而是艺术家通过某种情感或理念意图,i 是光影依附于事物,而是事物服务于光影。;一对客观物象的重构和再构,在这种过程中赋; 在艺术作品中。光影的设置很容易引起人们{!予物象一种新的具有意向的光影,其作品背i 的情感反应与联想,例如通常情况下对比强:!后可纳绎出类似的艺术风格、审美理想和审; 烈的光影可以给观者以宁静愉悦之感;而较{:美态度,显现出独立的艺术价值。 弱的光影对LI:,贝JJ会产生朦胧而晦暗的感觉,i 给人以忧郁、惆怅之情。{参考文献: 在通常情况下,观者的眼睛会自然而然;l?f法】安格尔著?朱伯雄译?安格尔论艺术?上海人民出; 地聚焦在较亮的部分,从而使得暗面的内容{;般仕,1980 不那么清晰,这样也就使暗部的某些细节表:{2?蓓蒂。L‘施莱姆著?郑录高编译?绘画与光?天津人l 现得较为含糊,同时这也会带给观者更多的;}民美术出版社,1983 想象余地。反之,创作者也可以用此种方法!;3?f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l 来更好地诠释作品所要完成的“象征性”。i}视觉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随着审美心理、观念的变化。光影的艺}}4?帕拉蒙编写组?雨木译?现代欧洲绘画教程一光与; 术表现力在创作者的作品中也呈现出不同的:;影?吉林美术出版扯,2001 改变。事物在光线的照射下以不同的面貌展r}5?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现,并以人类的审美心理和观念为基础来选:;6?毕沙罗等?西欧五十名美术家7J、传?天津人民美术出i 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形象。因此,在绘画创}}般社tl唰1 作中,对光影的设置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i 说也就是对具有审美意义的事物形象的选;{ 择。创作者往往不被现实中的光线束缚,将::杜薇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 ‘……一。‘…’‘………‘ ………………—‘……‘L…—— ;03'1万方数据

诗经中的爱情观

文学修养课程结业论文 刍议文化的爱情观教育作用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

周国平的《安静》读后感 智者的沉默——《安静》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 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 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 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 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 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 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 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 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 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 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文 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

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 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 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 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去的女儿 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 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绝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 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 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 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 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时光如梭,岁月荏苒, 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 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面前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 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池莉是一位深受普通读者喜欢的小说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凭借表现普通市民的繁琐日常生活的作品——《烦恼人生》登上文坛之后,20多年来,她辛勤耕耘,不断有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她的小说,影响最大,较为成功的作品多是表现世俗人生的市民小说,而她的“人生诗意”阶段的小说创作以及后来尝试的一些新历史小说的创作则影响不大,在评论界和读者圈的反应也并不算很好。基于此,本论文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她的市民小说上面。本论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池莉的市民小说:一、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二、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三、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成因; 四、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论文第一章,论述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是由市民形象、市民故事、语言风格和武汉地域特色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她的市民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主要由武汉三镇的普通市民、面对社会转型变得无所适从的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和由时代大潮造就的市民英雄组成;她的市民小说的语言风格主要由适应大众的语言风格和市民化的行文方式共同成就;武汉地域特色,本论文试从“九头鸟”性格、武汉俚语的大量运用和武汉的民俗风物三个方面来展现。论文第二章,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池莉在市民小说中主要传达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和“不谈爱情”的婚恋态度。普通市民社会奉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的原因是通过描写市民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矛盾和两代人生活观念的矛盾展现出来的。“不谈爱情”的

婚恋态度则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所揭示的生存境况,我们不难理解其原因。在本章的第三部分,对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做出反思。论文第三章,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成因。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要受到时代因素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池莉的市民小说也不例外,也正是时代因素和自身因素形成了她的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在探讨自身因素对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影响时,本论文试图从个人经历和女性意识两个方面讨论。论文第四章,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为了进一步研究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本论文的第四章将池莉的市民小说与老舍先生的市民小说、张爱玲的市民小说以及方方的市民小说进行比较。

论油画写实艺术的精神

论油画写实艺术的精神 忻东旺 写实首先作为艺术的一种视觉形式是欧洲传统艺术的重要部分,写实的精神理念则构成欧洲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依据。 在人类还没有意识到有艺术的时候,我不知道写实的最初感动是否来源于对自然的摹仿。由于人类在生存现实中对来自自然的不测使他们十分恐惧,尽管人类依靠群体来维持较强大的生存力量,但面对威猛的野兽他们依然感到怯力。如果我们并不认为拉斯科原始洞穴壁画中那栩栩如生的动物是为了满足人类模仿自然的视觉审美需要或者是对虚拟现实迷恋的话,那无疑就是他们为了征服这些动物实施的巫术,他们在岩洞壁上摹仿野牛和驯鹿等动物的形象并画了它们中箭、受伤,是祈盼在现实捕猎中获胜。为了使他们自己相信这一切会真的发生,有时他们还画上了熟悉的小河,水中还应该有鱼……极其朴素的精神理念使他们欣慰,并尝试创造更多生命中需要的。 自乔托以来欧洲大量的宗教绘画并不是每件作品都动人心弦,之所以有些作品能够出类拔萃,伟大之处在于这些画家从心灵深处倾注于他们用绘画所表现的那一信仰。无论是安吉利柯还是弗朗西斯柯,他们对绘画的关注是因为希望通过最深刻的绘画形式传达他们灵魂中的追求。这一特点同样适应于理解古代埃及艺术,他们为死者画像或雕刻并无意识作为艺术品来保存,而是为了寄托死者灵魂的不灭,并以此慰藉世人的心灵。由此试想人类历史上哪一次被后人视为艺术的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是以艺术为目的的?如果说是,那么朴素的心理向往和至上的精神关注则是艺术的天性。艺术的天性是在没有发明艺术一词之前就存在了,富有灵性的人们会以毕生的精力和极限的创造追溯这一理想,即使是痛苦的。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还是中国的石窟艺术,都是创造者们的精神意志与天地共造化。 欧洲油画在其自身完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经历了从神到人这一精神理念的转变,极大地丰盈了油画艺术的表现手段:在西班牙托来多古城桑托托梅大教堂里,安·柯列科的作品那坚实的造型结构和闪烁的明暗与整个教堂建筑装饰是惊人的和谐,使人不得不确信那迷离的真实。他的画同教堂一起仿佛折射着宇宙的光辉,使朝拜者的精神被彻底征服。教堂建筑对绘画的影响其空间结构意识成为欧洲油画的表现本能。这种空间结构并不仅基于科学物理和视觉经验之上,更是沉淀于他们的心理意念之中,精神渗透着他们的每一寸空间。那高耸的教堂尖顶肯定暗示着与上帝的沟通。每一时代伟大的艺术家无不受到生活的启迪,创造出无数生动的作品。然而精神的关注和投入始终是艺术家的灵犀所在。任何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造就都有同时代大批芸芸众生相形,如

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观(纯真美好坚贞不渝理智道德积极健康)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纯真,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 然而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它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 正文: 一、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紧贴现实生活, 不作无病呻吟, 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感情真挚自然, 毫不掩饰地歌唱了心中对爱情的渴望,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 但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经》中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是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其实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南宋的朱熹则对《诗经》中的这些爱情元素予以了比较强烈的谴责,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生的境界..,希望能帮助到您!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

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从小说到影视剧的主题变迁_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的改编

?文学研究? 从小说到影视剧的主题变迁 ———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的改编 周爱荣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3) 摘 要:近年来池莉小说频繁地被改编为影视剧,但当我们把相关影视剧与原作相比较时,会 发现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主题方面,在小说中,池莉的写作意图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确,即要在社会生活中确定女性主体地位,弘扬女性意识,反映现代女性的自尊自立;而在影视剧里,此主观意图被模糊化,主题或被淡化或被改写,女性主体性被消解。 关键词:池莉;小说;影视剧;改编;主题中图分类号:I 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964(2009)022******* 在当代文坛众多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当中, 池莉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她的作品屡屡被改编成影视剧,尤其是她的小说《生活秀》,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话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体。池莉创作出的表现市民生活的小说、与以市民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剧,必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池莉的小说文本必有一些适合于改编为电视剧的、其他作家的小说不具备的因素,但是,当我们把相关影视剧与原作相比较时,会发现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主要探讨两者在主题方面的差异。 一、从小说到影视剧,女性主体意识由鲜明逐渐趋于淡化 一直以来,池莉关注的是女性的生存现实,着重表现的是女性在与社会、家庭、自我的重重矛盾和挣扎中的困惑和觉醒。因此,池莉的小说,写作意图非常清晰,主题非常明确,即要在社会生活中确定女性主体地位,弘扬女性意识,塑造出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反映现代女性的自尊自立;而在影视剧里,此主观意图被模糊化,主题或被淡化或被改写,女性主体性被消解。 池莉的小说表现的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传达出女性要求自主自立的强烈呼声,表现了女性的文化存在和文化觉醒。她笔下 的女性已不是传统价值观念中的贤妻良母,而是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现代女性”形象,她们自立自强,不畏艰难,虽历经生活的磨难,但依然顽强乐观,坚韧不拔。“她们不再作为传统性别秩序中的属于谁的母、谁的妻和谁的妇这样的角色,她们是独立的 人,即所谓‘我是我自己的’”[1]20 。如小说《生活秀》中的来双扬是一个经济独立、个性极强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个在吉庆街大排档夜市卖鸭颈、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女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是“吉庆街的定心丸”、“吉庆街的偶像”。她一直生活在残缺的家庭中,母亲早亡,父亲又抛弃他们姐弟离家改娶,自己的孩子夭折,婚姻破裂。可以说女人所遭遇的不幸都降落到来双扬头上。她不得不在16岁就挑起生活的重担,拎着一个小煤炉在人行道架起一只小铁锅出售油炸臭干子,成为吉庆街至汉口第一个个体经营者,生活把她历练得成熟、机智、精明能干。靠着她的劳作,她养大了弟妹,并接济供养侄儿读书,替妹妹缴纳拖欠单位的管理费,为染上毒瘾的弟弟提供毒品和戒毒费用,是她支撑起了一个家庭。她不但巧妙地处理了兄嫂的家庭问题和祖屋的产权问题,而且圆满地解决了自己与卓雄洲的情感纠葛问题。尤其在处理这场情感纠葛时,她女性的主动、大方、得体、不卑不亢、自立自强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来双扬是个不屈不挠自主拼搏的底层市民女性的精神象征。池莉沉潜于充满艰难的生活深处, 收稿日期:2009201226 作者简介:周爱荣(19652),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研究生,黄河水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 331?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第29卷 第2期 2009年3月 (Phil os .&Soc .Sci .Edit .)Vol .29No .2Mar .2009

美术考试试题名词解释

1、野兽主义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野兽派: 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松散的艺术组织,该画派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代表人物是马蒂斯,卢奥等。 3、罗可可艺术答: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洛可可: 洛可可是发源于法国十八世纪的一种艺术样式,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将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形成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效果。 5、表现派: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6、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毕加索、勃拉克等。 7、未来派: 未来派(Futurism),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未来派的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的年轻美术家要求创新的意图。他们不满足意大利文艺在19世纪停滞不前、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状况,希望本民族的文艺跟上前进的步伐。他们的艺术追求,也确实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但是,未来主义又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既多少反映了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的精神,又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历史转折时期傍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未来主义: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8、达达派:

浅谈古诗词中的爱情观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爱情观 1009160115 胡文广 爱情是个永远也不会过时的话题,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了,且不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就算是与爱情毫无关系的作品当中也要夹杂一些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为什么?因为爱情是人类情感当中最为珍贵也是最为高尚的情感之一,它对人类永远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永远也说不完。有人这样形容它:爱情是水晶,但它比水晶更清澈;是美酒,但它比美酒比香醇;它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甜蜜;它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幸福;它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而诗词呢?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史的长河早已渺不可寻,但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和心灵的智慧,它以其特有的馨香和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体验、理性智慧饱经风霜而历久弥新准确地抚摸着人类心灵柔软而脆弱的部分,化养着我们的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但仍有读诗词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对功名事业的感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历经千年的智慧果实可以使现实的我们受益良多,即使抛开这些不谈,张中行先生幽默地说,学好诗词还可以用它来骗骗自己的心上人,应付现代佳人,哼几句古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那多有味道,你要是老是捧着一束玫瑰,翻来覆去地说“我爱你”,怕就差点事儿吧。 由于爱情和诗词的这些特点,所以古人的诗词中的爱情也就不足为奇了,古诗词中的爱情观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合理的。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诗词来谈谈我个人的观点。首先来看一首张先的《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如果你失掉了财富,那你只是失掉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你失掉了荣誉,那你将失去许多;如果你失掉了勇气,那你就失掉了一切。”爱情也需要勇气,张先在他的词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人生智慧。此词中,相爱双方的青春初恋宛如青涩的梅子,刚刚萌动,就遭无情风暴的摧残,眼见爱情就像柳絮一样飞走了,悲痛之下,主人公生出抗争的勇气,“天下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他说只要天不老,他们的爱情就不会断绝,在他们用真情密密织就的网里,两情缠绵纠结,早已把彼此牢牢系住,难解难分,任凭谁也拆散不了。爱需要共同面对风雨克服阻碍的勇气,该勇敢时要勇敢,太畏首畏尾只能牺牲自己的感情,在相爱的路上可能都会遇到狂风暴雨肆虐,遇到流言蜚语四散,甚至遭到世俗的强烈反对,爱情不被父母亲人祝福,如果双方没有爱的勇气,他们的爱情势必会春残花落,风吹云散。当然,爱需要勇气,不是一个人的勇气,而是双方的勇气,才能对抗人生的风雨。如果对方是真诚地爱着你,那拿出勇气是应该的;如果对方自私懦弱,不值得你爱,那你用单方面的勇气撑着自己飘摇的爱,只能说是一种坚持,勇气越大,对自己的伤害就越大。“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爱是需要勇气的,不知你是否已经做好准

《蜀道难》读后感1000字作文

《蜀道难》读后感 1000 字作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 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 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 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 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 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 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 :《蜀道难 》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 山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 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 通过描写“蜀道”之“难”, 来表达 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 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 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 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 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 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 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 4999 米严 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 们冒着生命危险, 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 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 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 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
1/5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池莉的小说创作,从早期到现在都表现了当下的世俗生活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表现了日常的现实生活怎样塑造了他们的感受、爱情和命运,表现了掩盖在那些平凡、琐碎的欲望之下的,平民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但她的创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顺应时代的变迁,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环境巧妙地融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87年前后的新写实时期 此时池莉的题材选取及关注层面主要集中在作为核心家庭的人的世俗生活,并力图表现凡人在琐碎困窘的俗世中个体与外在环境的冲突。这一时期作品中人物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丢掉幻想,面对现实,乐天知命的活下去。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 (二)九十年代以后 近几年,池莉将笔下的人物置身于商品大潮和市场经济所构造的特定环境中。近作中的人物都充满着饱胀的人生欲望,如《你以为你是谁》中的陆武桥,《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等。 (三)近两年 此时池莉的作品已转到写两性,从性别开始思考生活。 总结 池莉在对市民社会中“现在时”的关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浅谈池莉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就是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艰难人生。而中国的许多作家也正是在朝着这一方面努力,他们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同情、充满怜悯、充满关爱,也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不平,甚至为他们呼吁,为他们呐喊。池莉就是这样一位描写平民百姓生活的作家。但平民百姓的故事在她的笔下已不再是一个关于“他者”的叙事,因为池莉不是同情而是认同这种平凡、普通的人生。她坚信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就存在于当下的现实生活之中。从早期作品《烦恼人生》到后来的《来来往往》再到她的近作《有了快感你就喊》,池莉执着地表现着当下的世俗生活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意义,表现日常生活怎样塑造了他们的感受、爱情和命运,表现掩盖在那些平凡的、琐碎的欲望之下的,平民百姓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作品是一成不变的。确切来说,对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关注与表达只是她作品中的一个主干,主干虽然不变,它的枝枝杈杈却各有各的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世界文学潮流也从经济的窗口挤了进来,使中国的当代文学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作家们有了新的想法,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和新的追求,在整个大的走向上加强了对人本身的关怀,对人内心生活的体贴,对于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凝视和思考,而池莉就属于这批作家中的一个佼佼者。她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环境巧妙的融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 87年前后的新写实时期,在池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普普通通,干不出什么大事,他们都庸庸碌碌地活着,随波逐流地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当然,他们也不是每天都无忧无虑地活着,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有满腹的牢骚,有很实际的生活追求和理想,尽管追求和理想未必能如愿,但是他们都很想得开,都很有自知之明,很会安慰自己,很会积极的去适应外在环境,因而总是能从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能按部就班的活下去,而无论怎样活着,他们都不会痛心疾首,当

大师作品欣赏:王沂东

大师作品欣赏:王沂东 王沂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5年生于山东临沂县,1972年进入山东省美术学校。 相关展览 1977年创作油画《沂蒙新春》,《笑看纸老虎》入选全国建军五十周年美术展览。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于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王沂东作品《常给娘捎个信》与《识字班》。 1984年参加法国第十届艺术节,日本第六届亚洲美展,以及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农家母女》获优秀奖,此画并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所收藏。 1985年作品《古老的山村》参加中国美术馆的第三届全国青年作品展览获得二等奖,此作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6年参加印度新德里第七届亚洲美展,以及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现代油画展,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等展览。作品《肖像》获得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赴美讲学考察,参加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以及纽约卡卫斯中心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并且于哈夫纳画廊举办个展,和美国加里佛尼亚SantaAna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所举办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家作品展。 1988年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之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同年五月《二妞的早晨》参加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援助长城-威尼斯北京拍卖会” 1990年二月于美国达拉斯城参加达拉斯艺术博物馆展,五月于芝加哥世界画廊邀请展,之后十月在新加坡参加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览。 1991年作品《风停了》参加香港佳士得的中国油画拍卖。 1992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世纪中国回顾展,作品《蒙山雨》获得新作优秀奖,同年亦参加香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1993年五月参加中国美术馆所举办的具象油画展,十月于新加坡参加亚洲艺术节,以及十一月香港的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4年成为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特邀嘉宾参加大会学术活动。 1996年参加欧盟于布鲁塞尔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并获瑞士雷达画廊(RADO)邀请赴瑞士参加“王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