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第一章

1.旅游资源概念:①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②“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注:①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内涵:②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2)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

(4)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

(5)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 深厚的历史遗存

(2)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

(3) 深刻的意识形态影响

(4)动态的市场需求

3.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

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

4.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异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原则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1)成因。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方式、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作用、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均可作为不同目的与要求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性旅游资源分类.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

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案:(1)依据旅游资源自身属性

(2)依据旅游资源的存在方式的分类

(3)依据管理级别的分类

(4)按旅游活动性质的分类

(5)依据旅游资源布局模式的分类

(6)依据旅游目的分类

(7)其它分类方案

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一、应用分类系统:

科学划分方法(国家认定的标准分类):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

分类原则:旅游资源景观属性原则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原则(成因、年代、形态等)

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

国家标准: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划分。

2.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分类结构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两分法分类:依据旅游资源自身属性

二、其他分类方案:

1.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最高层次特别资源——世界级旅游

高级层次国粹资源——国家级旅游

中级层次优秀资源——省级旅游区

基本层次一般资源——县级旅游区

2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利用方式和效果:(1)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

(2)参与型旅游资源。(3)购物型旅游资源。

(4)保健休疗性旅游资源。(5)文化型旅游资源。(6)感情型旅游资源。

3依据旅游动机的不同进行分类:心理、精神、健身、经济、政治方面

4按利用角度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旅游资源

5.按经营角度分类:有限的旅游资源和无限的旅游资源

6.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1).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

2).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3). 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

7.按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未开发利用(潜在)的旅游资源

第二章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1)可以满足大众观光游览、休闲审美的需要

(2)可以满足大众探险与康体健身的需求

(3)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

(4)可以满足大众科普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需求

(5)可以满足地文景观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3.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欣赏:1)欣赏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附着的自然美

(2)欣赏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承载的人文美

(3)欣赏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孕育的科学美

自然美是综合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以形象美为核心与基础。

人文美主要体现在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人文遗迹和附会的神话传说等。

4.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成因:

(1)、内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形成构造地貌、褶皱地貌、断层地貌和火山地貌、山岳地貌、峡谷地貌、陷落湖泊、地热、地震遗址等地文景观。

(2)外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等),主要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

具体形式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可形成风沙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地文景观。

内、外营力对地壳的作用是一种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内力企图使地壳物质的分布趋向一致,外力则企图使地球表面的起伏趋向平夷。

5.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类型:

(1)地质过程景观:

a.断裂构造景观:断裂构造景观主要指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科研、观赏价值的断裂地貌。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b.褶皱构造景观:指岩层在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地貌。

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由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地称为褶皱山脉

C.地层剖面景观:地表或地下观察到的岩石单位系列,就是地层剖面。

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d.构造体系景观:构造体系景观一般是由大的构造体系组成的地质景观。如横断山的帚状构造、大别山的弧形构造、太行山的多字形构造、大连白云山的莲花状构造等。

e.化石景观:

f.岩石景观:岩石,即人们说的石头。是天然产出具有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g..观赏矿物:观赏矿物主要指矿物晶簇(包括各类宝石),其具有高的观赏性,也应属于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2)山地与峡谷景观:

山地景观: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的多种山岭的统称。(且具有明显山顶、山坡和山麓的隆起高地)山地一般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类型:①山地按其高度可分为:根据其高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

②按其岩性不同可分为:花岗岩山地(如华山、衡山、黄山等)、喀斯特山地(如桂林峰丛、峰林)、变质岩山地(如庐山、五台山)、砂岩山地(如张家界)、玄武岩山地(如长白山)、流纹岩山地(如雁荡山)、黄土山地(如白于山、华家岭)等。

注:1)、花岗岩山地:

①花岗岩的特点:岩性坚硬,组成颗粒粗,抗蚀力强,节力发育,层状剥离作用明显,产状较陡,球状风化显著。

②花岗岩地貌的特点: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悬崖、深壑、怪石、石柱林立、雄伟壮观。

③我国花岗岩山地的分布: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主要发育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著名的花岗石风景名山有:黄山、华山、泰山、九华山、天柱山、衡山、崂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2)、丹霞地貌:

①含义: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的地貌景观。因最早发现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称为丹霞地貌。

②特点: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③成因: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a、在低洼盆地中形成了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水平砂砾岩层。b、红色水平砂砾岩形成后,盆地随周围地区一起整体抬升,不再有其他堆积物覆盖。c、在湿热气候下,岩体经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种种地形奇观。

3)、火山熔岩地貌:

①主要地貌类型: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流台地等。

②分布:世界上的火山和熔岩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地带,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我国的火山和熔岩地貌主要集中于三个地区,环蒙古高原区、环西藏高原区和环太平洋区。

③我国主要火山熔岩景观:长白山火山群: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由周围近百个火山丘组成,以白头山天池为代表,群峰环绕,湖光山影,景色绮丽。

③按其功能可分为:

登山探险山地。主要指为体育登山、探险活动而开放的高山和极高山,适宜于开展登山探险和冰雪运动。如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天山、昆仑山等。

观赏游览山地。主要指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色及地质地貌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而著名的风景名胜山地。如张家界、黄山、泰山、华山、峨眉山、雁荡山、五台山、普陀山等。

休闲疗养山地。主要指以优越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优美的自然风光、茂密的森林而成为著名的避暑疗养度假胜地,如江西的庐山、浙江的莫干山、河南的鸡公山等。

著名的的山地景观:①风景名山。其形象特征可以概括为:雄、奇、险、秀、幽、旷、野。

②历史文化名山。③宗教名山④科研名山⑤城郊名山

峡谷景观/谷地型旅游地:谷地也称峡谷,是指谷地狭窄,谷坡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河谷地貌景观。

存在于山地或高原地形中,横剖面多呈V形,由地壳运动、河流或冰川下切作用形成。

其气势磅礴,具有“险、雄、幽、隐”等美学特征。

(3)蚀余地貌景观:1、岩溶地貌景观2、黄土地貌景观: 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沟谷地貌类型、沟间地貌类型和潜蚀地貌类型。

3.土林地貌4.雅丹地貌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地区发育比较典型,分布面积也比较广。

5.冰蚀地貌: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可形成冰斗、角峰、悬谷、U形谷(冰蚀谷)、刃脊、冰蚀谷等地形地貌。冰蚀地貌姿态奇美、景色丰富,奇峰、尖山、幽谷、峭壁为其主要特征。

(4)自然灾变景观/遗迹:1.地震遗迹景观 2.火山遗迹景观3.其他自然灾害景观

(5)沙石地貌景观:1.沙漠景观2.戈壁景观:戈壁依据地表组成物质可划分为岩漠、砾漠两类。

(6)岛礁景观: 1.岛屿2.礁石

(7)洞穴景观:

二、生物旅游资源: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

1.生物与旅游的关系:生物具有构景、成景、造景三个方面的旅游意义。

(1)构景:指的是生物以其美化环境、装饰山水的功能而成为构成旅游景观的一大组分。

(2)成景:成景指的是自然界中由动植物本身的美学价值引起人们的美感,吸引游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而形成的旅游景观。

(3)造景:造景指的是人们根据生物的特征,将野生生物驯化后进行空间移置,在新的空间创造出新的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

2.生物旅游资源特点:生命性丰富性观赏性季节性再生性脆弱性特色性冶情性

3.生物旅游资源旅游功能:生态功能审美功能保健功能科教功能文化功能

4.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类型:生物个体景观旅游资源生物种群景观旅游资源

生物系统景观旅游资源人工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三、水体旅游资源:

(一)水体与旅游的关系:1、水体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

2、水体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

3、水体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是最富有普遍吸引力的康乐型自然旅游资源

4、水上交通是旅游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5、水体对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二)水体旅游资源概念:指在水体为中心,在地质地貌、气候、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配合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的总称。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特点:(1)形态多样,广泛存在(2)类型丰富,多现奇景

(3)区域特色,差异明显(4)水体景观,构景要素

水体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江河湖泊瀑布泉海岸带旅游资源

四、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1、气象:人们把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统称为气象。

2、天气:一定的区域内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所综合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3、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特征。气温、降水、湿度是主要参数。

4、天象:指天文现象。天文则是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变化现象。

(一)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变性2、瞬变性3、配景性4、地域性

5、季节性

气候旅游资源的特点:持续性和有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整体性和脆弱性

(二)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1、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

2、影响区域景观形成:各地气象、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旅游景观。

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影响各地的建筑、民族服饰等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特殊的气候条件,可开展独特的旅游活动。

3、影响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在空间上,从全球范围看,亚热带和温带适宜于多数人的一般旅游;在时间上,春秋季宜于旅游,往往形成旺季。

4、影响游客观赏效果和舒适度

五、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遗物。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迹。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活动范围内遗留下来的连续分布的不可移动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第三章

一、旅游资源保护原理:(一)可持续发展原理(二)资源价值论(三)资源制度论

资源价值论:观点一:资源具有有用性和稀缺性,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

观点二:自然资源未经开发,没有价值。

观点三: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但经人类开发的自然资源转变成了经济资源,它是有价值的,其价值由加工改造自然资源的劳动来决定的。

资源制度论:1、资源所有制2、资源产权制度。3、资源制度变迁理论

二、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一)效益统一原则(二)社区参与原则(三)依法保护原则

(四)科学管理原则(五)系统保护原则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1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2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健全和成立管理机构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文物保护:50-100米半径)

——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3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整修复原仿古重建

4建立有效预警应急机制

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我国6处世界遗产黄牌警告的原因:武当山——是由于意外失火事故对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造成了一定损害。

布达拉宫——涉及到环境景观和缓冲区的问题

三江并流——怒江上将建13座大型水电站,其中1座正在保护区内,另外12座虽不在保护区内,也距离不远。

苏州古典园林——在拙政园周边建造一座新的博物馆。

明清故宫——缓冲区划分还很不明确。

张家界——旅游设施泛滥。

问题:结合该案例的教训,谈谈中国的遗产如何来永远远离“黄牌”。

1.运用科学的规划,处理“遗产保护”与“设施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

1)、理论:《世界遗产公约》中的第四条、第五条。

2)、旅游开发与规划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保护性的控制作用,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脆弱性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绝对保护区内,不能建任何建筑,破坏任何地形、地貌。

二是保护和利用的协调性,对于开发的地方和开发的内容都要符合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处理好长远和眼前的管理利用,通过规划使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地发展。

2.要放弃狭隘的地方利益,从遗产的长久着眼

●遗产的定位:保护性、公益性资源。

遗产的功能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学研究、教育、科普、启智等功能。

●管理职责:看护、维护。

3.反思:1、风景名胜区开发必须先编制科学严谨的规划。2、永远不能以牺牲环境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3、旅游城市发展指标亟待完善。4、立法保护世界遗产势在必行。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1、完善的法律基础

2、管理机制:统一由非赢利的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统一由丹佛规划设计中心规划。

3、资金机制:有科学家咨询、研究队伍;各类研究基金。

4、国家公园的“公益性理念”。

5、经营机制:通过《特许经营法》委托企业经营。

案例4——大同云岗石窟的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

存在的问题:

1.周边煤炭众多,运煤的国道从石窟附近经过,造成大佛变成大花脸,并失去应有色彩;

2.由于年代较久,岩层风化严重;

保护措施:

1.划定四级保护区,在绝对保护区内限定游人数量;

2.制定能使遗产“延年益寿”的防风化、防渗水措施;

3.将附近众多的小煤矿停产,并拆除影响景观的煤矿生活区房子;

4.将运煤国道改道;

第四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调查: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资源调查的意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建立旅游资源信息信息库

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资源调查的指导思想: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2、应重点突出

3、树立综合调查的观念4、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二、旅游调查的种类与内容:

种类:(一)旅游发展环境调查(原采用区域背景调查)(二)旅游产业现状调查(40)

(三)旅游资源赋存调查(四)旅游市场态势调查

内容:(一)旅游发展环境调查内容:

1.区位环境——地理位置、地域分工、地缘经济关系

2.自然环境——地文、水文、生物、气象气候

3.经济环境——宏观(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等)、微观(居民收入、就业情况)

4.社会环境——基本概况、历史沿革、文化状况、社会状况

(二)旅游产业现状调查内容:

1.产业发展环境(PST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调查

2.产业规模现状调查

3.产业结构现状调查

4.旅游效益现状调查

(三)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调查内容:

一般资源调查: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级别、成因等。

新旅游资源的发现:包括稀缺性的旅游资源;具有特殊功能的资源;富有特色的资源等。

(四)旅游市场态势调查内容

1、旅游客源状况调查:包括旅游客源的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

2、旅游市场环境调查:经济、自然、技术、社会等环境

3、旅游市场需求调查:消费需求趋势、旅游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游客喜好等。

4、市场竞争态势调查:①现实与潜在竞争者;②竞争者数量、实力与分布;

③竞争者优劣势;④竞争者的目标市场细分与定位;⑤与竞争者的竞合方式

三、旅游调查方法:

1、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一)基本要求:1.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2.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

(二)旅游资源调查种类:

旅游资源详查: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详细的情况,按照全部既定调查程序等进行的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概查:对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面上的调查,简化工作程序,资料收集限定在与相关项目有关范围的调查。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资料统计分析法现代科技分析法

田野勘测法询问调查法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1、室内准备工作2、实地调查/野外调查(见国家标准)

3、《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4、成果提交

2、旅游市场调查方法

(一)间接调查法/1.外部资料调查 2.内部资料调查(内部统计资料)

(二)直接调查法1.调查法2.观察法3.实验法

3、其他调查方法(一)抽样调查法(二)资料统计分析法(三)遥感调查法

四、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价值(单项要素)评价:

——自然旅游资源评价:1、风景的骨架——地貌旅游资源评价

2气象气候资源评价:1.天象景观的评价:(1)景观在旅游区的地位(2)景象出现的季节和频率

(3)同其他资源的组合关系

2.气候的旅游评价(1)四季的划分(2)舒适度(3)小气候

3、风景的血脉——水景旅游资源评价/

4、生物旅游资源评价

——人文旅游资源评价:1名胜古迹与建筑旅游资源评价2园林旅游资源评价3民俗旅游资源评价4城市旅游资源评价5饮食购物旅游资源评价

(二)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内容:1、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资源的特色——八度(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规模、知名)、资源的功能、资源的品位

注:旅游资源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可供开发利用的特殊功用。旅游资源的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科考、商务

2、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要素,八度(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规模、知名)。美学特征、单一要素突出、要素组合能代表区域特色。

3、旅游资源的规模评价:面积、种类、数量决定旅游资源的规模

4、旅游资源的结构评价:决定综合优势和级别

综合(定性)评价方法:1.“三三六”评价法(46)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客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3.旅游资源/产品与市场适宜性评价法:1.资源——产品关系(R—P关系)模式

2.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

3. 市场——产品的对应关系分析

(三)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

1、一般体验性评价:①“中国十大名胜”评选、②“全球最受欢迎的目的地”评选、③“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选、④“国内十大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2、基于“国标”的评价: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见书上表4.7),即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评价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①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l8972-2003)中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

②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中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等都属于定性评价

3、单因子技术性定量评价:即在评价旅游资源过程中考虑某些典型的关键因子,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技术性的适宜度或优劣评判。通常可通过一系列标准来进行评价。

适用范围:一般只限于自然旅游资源。

开展专项旅游活动。

①地形适宜性评价、②气候适宜性评价、③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

气候适宜性评价:

(1)舒适指数:舒适指数是指人们对周围空气环境感觉舒服的程度。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适于旅游的舒适指数范围:+1 ~-1之间,其中“0”区持续的日期为最佳旅游季节。

(2)风效指数:风效指数是指人们的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的不同组合作用下感觉冷暖的程度。适于旅游的风效指数范围:-a~-c之间,而风效指数“-b”的舒适风期为最佳旅游季节。

(3)适合旅游季节的综合指标范围:以舒适指数为主,风效指数为辅,若二者分别在“-1”至“+1”间和“-C”至“-a”间,则属于旅游旺季,二者分别为“0”和“-b”便是最佳旅游期。

4、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综合性多因子评价方法是在考虑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特定区域空间的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区域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和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化的指标数值,便于对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①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②模糊数学评价法、③综合价值评价模型、④层次分析法、⑤美学评分法、⑥观赏性旅游地综合评价模型、⑦价值工程法

⑧指数表示法

(1)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

(2)中国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分为三个部分:①旅游资源的评价;②旅游地所在区域之区域条件的评价;③旅游地区位特性的评价。

注:1论述旅游资源(旅游地)体验性评价、技术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含义及其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分析旅游资源评价要素的内容。

第五章 旅游资源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 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注: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综合性工程

旅游资源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资源开发要以调查评价为基础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旅游业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1统筹兼顾,分工协作的原则2独特性原则3保护性原则

4效益原则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1、规划设计旅游景区、景点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规划旅游交通

4、开发人力资源

5、科学管理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兴建 利用 提高 修复 改造

五、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有步骤地进行。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对有理有节、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一般包括确定开发项目、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论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实施与管理等步骤.

确定开发项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客源市场分析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确定开发目标 资源开发定位 确定开发范围与规模 进行项目总体布局 确定开发步骤和顺序 旅游资源开发的实施与管

六、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不同资源、区位、经济背景区域旅游开发模式:一、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优良、区位经济背景好。

1、例子:北京、西安、厦门、杭州、苏州等地都有属于这类地区

2、优势条件:这类地区旅游资源量多质高,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客源分布在空间上互相重叠,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和客源的双重优势。并且,其他经济部门发达,资金充足,旅游需求大。

3、开发战略:是旅游开发最理想的地区,具备建设成为面向多方服务的,具有各种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结构和多种服务设施结构的综合旅游区的条件,应该优先开发。

4、发展旅游业时应注意问题:这类地区发展旅游业时,要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充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调整区域内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措施:兴建参与性较强的主题公园、游乐园或恢复历史上有名但已经被毁的名胜古迹。苏州乐园、杭州宋城、上海豫园、南京路等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较好、区域经济背景差:1、例子: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黔东南州、云南的元谋

2、发展条件:

A、有利:这类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区内有较大的铁路干线通过,交通没有大的困难。

B、不利:区域经济比较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本地无法提供大量资金搞旅游建设。旅游开发最大的阻碍是资金短缺。

3、开发战略:这一类地区是目前较理想的旅游开发区,开发以后能较快收到经济效益。对于这一类区域,国家可以通过积极扶贫的办法提供地方开发资金,为落后地区增加“造血功能”,以此为契机振兴地方经济,使落后地区尽早脱贫致富,缩小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

1、例子:云南的怒江州、丽江、西双版纳、四川的九寨沟

2、发展条件:

A、有利:这类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并且常常具备很大的神秘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非常大。

B、不利:但是由于远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偏离主要交通干线,客源市场较远,加上区域经济不发达,有些地方甚至连商品经济的思想都还很淡薄,发展旅游业比较困难,大部分旅游资源还处于未开发或初步开发情况,发展潜力很大。

3、开发战略:根据区位条件特别差和较差又可以将这类区分为两种情况考虑。

(1)对于区域条件特别差的地区,如云南的怒江州,尽管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目前也只能将资源保护起来,不被破坏,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开发。(2)对于区位条件较差的地区,如云南的丽江、西双版纳、四川的九寨沟,旅游业可以适当超前发展,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搞一些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和较高层次的专业考察、探险、猎奇旅游。旅游开发的目的除了经济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通过旅游者的“示范效应”提高本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和商品经济观念。

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良好、区域经济背景好:1、例子:武汉、郑州、深圳

2、发展条件:

A、优势:这类地区旅游资源比较缺乏,但处于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区域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流动人口多,旅游需求量大。

B、不利:但发展旅游业空间十分有限,潜力不足。

3、开发战略:这类地区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优良,区域经济发达的优势,搞人造旅游资源,或恢复历史上有名但已被毁的名胜古迹,并向四周扩散布点,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从而发展旅游业。

第六章区域旅游形象策划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了解和体验所产生的印象的总和。

旅游形象设计:就是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规划区域地方性的研究和受众特征

的调查分析,提出明确的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理念和外在界面。

二、旅游形象设计的作用:1. 有助于地方旅游决策部门和公众对区域旅游有较深的理解

2. 为旅游者的出游决策提供信息帮助

3. 为旅游企业提供产品与销售支持

三、区域旅游形象的建立程序:

1、基础性工作:地方性研究受众调查形象替代分析

2、显示性工作:形象定位传播口号节事活动视觉符号

四、区域旅游形象策划的内容:1、区域旅游形象的调查:调查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者形成旅游地形象的信息来源调查

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和旅行决策时,要考虑因素:时间、距离、交通方式、旅行成本、旅游地感知形象2、区域旅游形象定位与口号设计:形象定位策略: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再定位)

口号设计:原则:地方特征行业特征时代特征广告效果

3、旅游地视觉识别(符号)系统的设计(旅游地形象设计与塑造):旅游地理念形象(TMI)

旅游地视觉形象(TVI)

旅游地行为形象(TBI)

旅游地听觉形象(TAI)

旅游地核心景观(CLD)

4、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整合主要方式——旅游节事活动

5、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方法与一般策略:(一)形象广告策略(二)公共关系策略(三)网络传播策略——Internet媒体

(四)其它传播方式:新闻发生地、游记、文学作品描述地或故事发生地、课本信息、电影或电视的地点影像信息、口头文学、邮票等风景和地点的图像信息。

旅游区主题形象设计的一般程序:旅游区主题形象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旅游区形象调查、旅游区形象定位与设计、旅游区形象传播与推广。

其中,旅游区形象调查是旅游区形象设计和策划的基础,旅游区形象定位与设计是形象设计的核心,旅游区形象传播是形象设计的最终目的,即把旅游区形象传递给公众(市场)并让其接受和认可。

注:你所了解的舟山旅游纪念品开发现状如何,还应做那些工作?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首先应该体现旅游地的地方特色,地方性越浓厚、越独特,形象的传播力就越强。

其次,还要注意迎合旅游者的购物心理,品位高,质量好,高档的适于收藏,中低档的与实用性相结合。

第七章旅游功能分区

一、功能分区: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为依据,按功能对规划区因地制宜地作出空间地域划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功能分区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功能区界线;

(2)确定各个功能区的不同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3)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三、功能分区的原则:突出主体.以点带面集中功能单元

协调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动线和视线保护旅游环境

四、功能区的种类:

1、一般可划分为如下功能区:游览区、旅游接待区、休养疗养区、野营区文化娱乐区、商业服务区、行政管理区、居住区、农林园艺区、加工区等。

2、A、自然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缓冲区和密集区)

(2)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区、缓冲科考区、核心保护区、旅游镇、服务管理区、

居民原生活区)

(3)森林公园(游览区和游乐区、野营野餐区、服务管理区、林业及旅游商品生产区、生态保护区、居民保护区)

(4)度假区(旅游中心区、度假休闲区、森林登山区、水上游乐区、风俗体验区、其它)

B、人文资源为主的功能区种类(1)历史文化旅游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

(2)宗教文化旅游区(宗教文化影响区宗教文化体验区宗教文化精髓区)

(3)公园(主题公园、休闲公园、盆景园、植物园、动物园、纪念园、湿地公园)

五、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

1.链式模式: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8.1),适应于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主要沿着交通线、河流景区分布的情况。

2.核式布局模式: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8.2):

(1)服务集聚区:以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各旅游吸引物分散在四周,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各旅游吸引物比较分散的景区。

(2)资源集聚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各服务设施环绕在自然景观四周,设施与中心景观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温泉、湖泊、滑雪场等景区。

3.双核式布局模式(双核式是当资源出现2处势力相当的集聚时,以服务设施、核心景区为两个中心,一般景点位于两者之间。)布局特点:将度假城镇作为旅游基地,在保护区边缘设立集中旅游服务功能区。

4.多核式布局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双核式布局模式上的进一步延伸,即当出现几个处于同等地位、但在地域范围和功能上不重合的资源时采取的布局。

5.渐进式布局模式:渐进式布局和多核布局相同的地方是都有几个中心,不同的是组合式模式各个中心地带是平等的,而渐进式模式是从小规模、地位相对较次的功能区开始逐渐向更高层次功能区过渡的。

6.圈层式布局模式: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景区内各个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分布,即在每一个大尺度景区内又可以一层层往下分,形成圈层结构,常见区域较大的旅游区

1)同心圆模式:布局特点:以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布局娱乐区和服务区形成圈层结构。

布局要求:自然保护区受到严格保护,限制甚至禁止游客入内;在娱乐区规划建设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外层服务区建设餐饮、住宿、购物或高密度的娱乐设施。

2)五圈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区。

第八章旅游线路设计

一、旅游线路的含义:旅游者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所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的轨迹,就是旅游线路。具体地说,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市场,为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

二、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1)按旅游线路使用对象的不同性质来分:

团体旅游线路和散客旅游线路

(2)按旅游线路跨越的空间尺度来分:

大尺度旅游线路小尺度旅游线路

(3)按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性来分:

周游型旅游线路和逗留型旅游线路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一)体现特色的原则:旅游线路设计是建立在区域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基础上,而不同的区域其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分布、特征和景区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体现特色,以此提高旅游吸引力。如桂林:

(二)以人为本强调线路产品的适应性与个性化结合的原则:

适应性:旅游线路作为产品其设计的关键应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追求最大旅游效益的需求意愿,设计出“经济、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线路,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享受。

个性化:由于旅游者个体在选择旅游线路产品时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应充分考虑到旅

游者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

三)体现时空优化原则:

在时间上:旅游线路设计时要根据其联结的景点特征、分布和确定的主题,合理安排最理想的季节,最佳时间以及具体活动日程安排,目的是为旅游者在线路上获取最好的区域旅游体验效果。

在空间上:应尽可能使整条线路有最便捷的走向,全程不走回头路,串起较多的旅游点,同时从区域整体出发,在不影响线路特色和不降低线路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旅游线路的主题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冷、热点组合,以拉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

(四)美学原则:

旅游线路上旅游活动的安排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正确运用美学原理,在旅游线路上的旅游点经过精心布局,使旅游者不断地处于兴奋状态,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以达到感受最大化的旅游效果。

注:旅游线路设计怎样做到旅游者满足最大化?

四、旅游线路设计方法:旅游线路必须考虑四个基本因子:旅游吸引物、旅游可达性、

旅游设施和旅游成本。

1、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程序(四个阶段)如下:

1)明确目标市场的成本因子

2)构建旅游线路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基本空间格局、旅游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

3)规划设计多条线路

4)旅游线路检验

2、旅游线路主要设计模式:两点往返式、单通道式、环通道式、单枢纽式、多枢纽式、

网络分布式

3、.区际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式选择:区际旅游线路是指某旅游区和外部的联系通道。包括该旅游区和其它旅游区的线路、和中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和其它旅游镇或旅游城市的线路、在旅游途中的“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娱乐点”等。

两点往返式:其中一个点常为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另一个点为旅游客源地。该客源地客源对这个旅游资源集中地区喜好程度高。如广州---桂林。

单通道式:常用于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呈线状分布旅游区组合,或者交通不太便利。如青藏铁路旅游线。

环通道式:常用于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组合,且有较强的时间、功能顺序。

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资源围绕一个集散中心布局的旅游区组合,如西藏的拉萨。

多枢纽式:常用于经济发达或资源密集区域,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旅游区。如长江三角洲的华东五省市旅游线。

网络分布式:常用于交通网发达完善的旅游区联合。如华侨城各个主题公园的组合线路。

4、区内旅游线路设计的模式选择:区内旅游线路包括了某一旅游区内部的游步道和旅游区内部车游等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应的作用有:一是分割各景区的景界;二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三是造园的要素;四是具有导游、组织交通、分划空间截面和构成园景的艺术作用。

和区际旅游线路不同,区内旅游线路主要串联各功能区内的游步道及其道边的服务设施,范围是限定的。

两点往返式:常用于区内旅游资源集中且只有服务区和游览区简单分区的小型旅游区。如小型文物保护单位。

单通道式:常用于呈狭长状态或沿水系、道路分布,前后有出口的旅游区。如长江三峡旅游线。

环通道式: 常用于有较强游览顺序的旅游区,如专题博物馆。

单枢纽式:常用于旅游区内有明显集散中心的旅游区,如普陀山风景区游线。

多枢纽式:常用于区内有多个吸引力相当的功能区的旅游区,如雁荡山。

网络分布式:常用于区内交通完善、不需要特别注意游览顺序的旅游区,如各个主题公园的布局线路。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与答案(一)

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模 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 2、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速变性、季节性、配置性等特点。 3、人文旅游资源独有的特性有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等。 4、我国古典园林根据其所处的区域,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 林四类。 5、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盲目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修复不当三种。 6、旅游资源调查应遵循双重身份原则、真实可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筛选性原则等。 7、自然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旅游资源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地带性、季节性与时限性等独有的特性。 8、旅游资源按照增长情况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可更新旅游资源三类。 9、水体旅游资源具有审美功能、疗养功能、调节气候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多种旅游功能。 10、根据植物的美学特征,可将植物旅游资源分为树木、草原与草甸、花卉地、野生动物栖 息地四大类。 11、根据产生的根源 ,可将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分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种。 1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评价。 13、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给人们形成雄、奇、险、幽、旷等多种形态美的感受。 14、社会风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点。 15、旅游资源的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是______。 16、我国的陶俑文物遗存丰富,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之一。其中秦代陶俑的代表是秦始 皇陵兵马俑。 17、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宫殿。 18、在我国著名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19、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因素很多,但从宏观角度可将其分为自然环境变迁造成的破坏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两大类。 20、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模式是由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______决定的。 21、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和______。 马越22:06:53 1、古代建筑的旅游功能有哪些? 古代建筑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可满足游客的仿古心理;古代建 筑是凝固的艺术,可满足游客的求美心理;是科学技术的凝聚,可满足求奇心理;类型多样,蕴含内容丰富,满足求异心理。 2、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功能有哪些?P160 3、简述水体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是旅游景区的景观血脉;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课开 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4、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应重点调查哪些地方?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 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旅资单体; 目前虽不具备开发前景,但从长远看可能具有开发前景的旅资单体。 5、地质地貌与旅游P30

环境规划报告

杨凌区大寨乡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人类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地寻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农业模式的发展也备受广大公众的关注,而向来走在全国农业科技前沿的杨凌示范区不断地的在农业方面进行着改革创新,以生态旅游—环境友好为发展目标,为此我们小组调查了杨陵区的大寨乡,了解大寨乡农业发展模式和环境情况。 通过调查杨陵区大寨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了解当前杨陵区大寨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情况,并对示范园区的发展对当地环境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调查,看还存在什么不足的地方,找出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模式种新型科技手段对环境的利弊。了解当地政府对整个大寨乡生态环境规划的态度和民众的意愿,评价大寨乡发展现代农业的环境影响,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或者替代方案,总结经验,为我们以后学习和做环境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减轻我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建设美好家园。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杨凌区大寨乡 2.资料收集方法:政府及相关企业、单位提供资料,小组成员走访询问资料,文献查阅法,调查问卷资料成为第一手资料;从第一手资料整理成为第二手资料,依据这些,小组成员讨论,完成各自调查报告。 3.调查方法:政府访谈,调查问卷,实地调研,园区相关人员的讲解 三、调查内容 1.乡镇规模: (1)地理状况:地理位置,降雨量,气温状况,大气状况等; (2)人口情况:人口数量,流动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密度等; (3)农业情况:耕地数量,耕地类型及分布,农林副牧渔比例等; (4)现代农业规划格局:园区布局、物流管理

2.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包括农药稳定性、用量、品制、方式、喷洒时间、有效时间等) 3.化肥使用情况调查(品种、数量、使用方式、时间) 4.农机使用情况调查(行驶范围、路线、使用时间、燃油类型等) 5.农业废弃物调查(生物粪便、秸秆、油渣、塑料、薄膜) 6.农业用水状况调查 7. 大寨乡农民对大寨乡现在的环境评价 四、调查结果 1、乡镇规模 (1)地理状况 杨凌区大寨乡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如下图所示),总面积为12.8km2,耕地面积达15868亩。其降雨量、气温分布状况、大气状况与西安类似,均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500—750mm,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有时相差达590mm。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多东北风,年均风速1.8m/s。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需要 B、环境限制 C、公平性 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D 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团规模大 B、消费档次低 C、停留时间长 D、季节性不明显 答案:B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答案:C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答案: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6、主题公园 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 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总结 篇一:城市规划个人年终总结 XX年个人年终总结 市政室:吴楠 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步入规划设计院也已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多数情况下,如今的自己都与以往不同,工作的忙碌使得自己不再像以前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开始变得开放,问题不在于工作成绩与否,而是阶段性的心态以及从中获得的充实;在这一年多数时间里,我学会了独立地生活,简单而快乐,只有在极少数的时间里,犹豫与执着让我不知所措,你越推我前进,我越是反抗,想得太多,还像个孩子;多数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从磕磕绊绊中找寻捷径,我开始接受这不过是生活与自己开着的各种玩笑,然后尝试着将它隐藏于心里,渗透在自己的血液中,暗涌;多数情况下,我渴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多数情况下,我也会害怕麻烦,因此会选择一些简单的处理方式,我渴望被别人所了解,理解。个别时候,我觉得我自己很不错,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性格率真,为人爽朗,尊老爱幼。 在XX年中,我认真学习了城市规划的知识与业务理论,并且通过了6月份的城市规划级中职称考试。在工作中,我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吸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和积累经

验,按质按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已经完成了:五一东路、团圆南路等15条路的提质改造规划设计图;边学习边设计完成了沅益公路燃气输气管道工程规划;完成了新疆布尔津的道路以及抗震专项规划;通过不断实践与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领会设计工作的核心,本着“快乐规划”的口号,积极响应号召,为 设计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对于益阳的实践规划情况经验不足,特别是设计工作是相对比较艰苦的工作,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要多动脑筋,认真看图纸、看懂看透,熟悉设计规范;有些时候工作中不够认真积极,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还是很欠缺的,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实践。但是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要精通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有关行业规范,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 过去的一年的整体上是紧张的、忙碌的、充实的,也是充满责任心的一年。展望新的工作年度,希望能够再接再砺,同时也需要再加强锻炼自身的设计水平和业务能力,在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word参考模板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第一章 1.旅游资源概念:①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②“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注:①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内涵:②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2)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 (4)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 (5)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 深厚的历史遗存 (2)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 (3) 深刻的意识形态影响 (4)动态的市场需求 3.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 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 4.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异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原则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1)成因。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方式、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作用、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范文

一、简答或论述(20+20) 1、为什么旅游业是一项很脆弱的产业? 答:(1)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在于旅游客源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 (2)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依赖于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调发展。 (3)旅游业具有外向性。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政治稳定、区内外联系便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4)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要进行长途跋涉和很多户外活动,对天气有一定的要求,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一般在18-26摄氏度,气温太低或太高不利于外出旅行;暴雨、台风等也会对户外活动产生干扰。当然,游览人文旅游资源受季节的限制较小。 (5)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对旅游业的冲击很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2003年北京SARS、2008年“5.12”大地震等,都对相关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3、旅游区位论涉及五个方面的概念:地理区位、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 P17 (详细了解) ①①地理区位,一方面是指旅游目的地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域分布规律,形成的千差万别的地域特征。 ②②资源区位,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本身的竞争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开发的规模和档次,当然也 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对于客源的吸引力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另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与周边一定距离其他目的地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可能性。 ③③经济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其所处的行政单元中所居的经济位次,包括经济实力、对外资的吸引力以及国家政策的 支持强度等。旅游开发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处于不同经济区位的旅游目的地,在开发过程中,得到的经济支撑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开发结果和发展速度的显著差异。 ④④市场区位,由于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游客的游览空间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即便是现代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空间距 离的不可灭性仍将客观存在。 ⑤⑤交通区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就是交通区位。具体到旅游交通区位而言,主要指旅 游目的地本身对外交通条件以及与周边重要客源地的交通连接关系。 4、 5、空间布局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主要体现在三种开发模式上,即据点式开发模式、点轴式开发模式和网络式开发模式。 P19(详细了解) ①据点式开发模式,也称增长极开发模式。它是以某旅游城市或著名旅游景点为龙头,带动周边景点区域的旅游开发。这里的点是一定区域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增长极开发模式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或经济的稀疏区、经济不发达地区 ②点轴式开发模式,是以点轴为主线的条带式开发模式。这里的点是前述的主要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所谓的线是指线状基础设施。凭借线将各个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成了点轴系统。这种开发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中期,或旅游资源相对呈带状分布的地区 ③网络开发模式,在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或经济重心区,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度较大,旅游需求旺盛,众多旅游景点和旅游带建设全面启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体系——旅游网络。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周边的旅游开发。 4、为什么滨海旅游深受旅游者的喜爱? 答:(1)有益健康。保健一直都是一种主要的旅游动机。海水中富含钠、钾、碘、镁、钙、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尤其是碘的作用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滨海空气中除较多地含有这些元素之外,氧和臭氧的含量也较多,因而对人体健康有利。 (2)气候宜人。由于水的比热大于陆地,因此滨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冬暖夏凉;另外,滨海环境比较舒适,空气洁净清新,阳光也比较充足,且紫外线较多,是“日光浴”的极佳场所。 (3)景色优美。滨海地区景色优美,适合休闲、观光、旅游。 (4)运动健身。海滨除了是理想的浴场外,还可举行冲浪、帆板、赛艇、潜水、垂钓以及排球、足球等多种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水上及沙滩运动。 (5)海鲜美食。滨海地区可提供海鲜等多种可口的食品,是美食旅行的好去处。 5、客源地对于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闲暇时间和个体特征。 P109(详细了解各要素)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A.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上世纪50年代 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A. 休闲旅行 B.享乐旅行 C.自助旅行 D.野外旅行 3.()一书将旅游定义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A.《普通旅游学纲要》 B.《国家科学词典》 C.《现代观光论》 D.《旅游是现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 4. 关于古代旅游,中国的传统看法是()。 A.是一种外交活动; B.宗教朝圣 C.经商 D.旅游是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风雅韵事; 5.下列对旅游本质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C. 旅游是一种自然现象 D.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6.下列对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确的为()。 A.吃、穿、行、游、购、娱 B.吃、穿、住、用、行、游 C.住、穿、用、行、游、购 D.吃、住、行、游、购、娱 7.下列对旅游资源表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B. 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资源统称为旅游资源。 C.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D. 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A.2025年 B.2020年 C.2018年 D.2022年 9.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A. 2012年 B.2015年 C. 2020年 D.2025年 10.按()划分,现代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认知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 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旅游资源的内涵 ?1)、强调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功能——最基本属性 这是其理论核心。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有形物质和抽象精神因素。 ?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开发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来源——经济属性 它从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旅游资源一般都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者消费;多数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旅游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3)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非经济属性 旅游资源的特征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1)广泛多样性,造成了对旅游资源边界无法界定,要求我们用新资源观去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或传统旅游资源新的使用价值。 ?2)区域性特点,旅游资源受特定环境影响与制约,被移植后或变异或不再是旅游资源。 ?只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事物和因素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 ?应选择开发具有地方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3)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意味着资源的可模仿性极差,它难以模仿或复制。(不可移置性) ?4)群体组合性:旅游资源之间、旅游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内在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孤立的单个景物,往往很难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即使资源的品位很高,也会影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景象组合在种类上有资源性质相同的同类组合和资源性质不同的综合组合。旅游资源组合越好,其吸引力越大。这要求聚集开发。 ?2、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间性 ? 3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B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D.文化涵 2、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围诶诶在不断扩大。 二、填空题 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2.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旅游价值的高低,它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休闲康乐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 三、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 答: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业 答:以旅游市场(旅游需求)为对象,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2.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六)天然性 (七)季节性与时限性 (八)地带性 2.简述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

(一)广域性 (二)区域性 (三)不可移动性 (四)重复使用性 (五)文化属性 (六)人为性 (七)时代性 (八)文化涵的丰富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两分法系统共包括()个大类,()个基本类型、()个类型【 A 】 A.2、14、63 B.2、7、24 C.2、13、53 D.2、14、123 二、填空题 1.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2.“两分法”分类:指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3.2003年出台的《国家分类标准》,提出了一种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主要目的,并适合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分类方案。该方案分类结构包括“主类、亚类、基本类型”等三个层次,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四、简答题 1.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 2、对应性原则 3、逐级划分原则 (分级与分类相结合) 4、不同级别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可以采用不同的依据 5、实用性(简明扼要又实用)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D 】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2、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A 】 A.花岗岩 B.岩浆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3、海拔高度3500—5000米的是【 B 】 A. B.高山 C.低山 D.极高山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野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选题以奉化滕头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大规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国外的国情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例如王素洁,刘海英(2007)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环境规划复习总结

第一章 1.环境规划: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该定义指出了环境管理的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个人、企业、政府。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政府强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公众参与环境规划管理、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内涵,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 4.环境规划与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两者的相关相容性和差异性(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1.管理的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管理的一般职能)表明,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所决定的。(社会劳动过程,分工,协作)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相关的。(价值增值过程,指挥劳动,监督劳动)2.管理的职能的核心: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计划职能: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包括确定组织的目标,制订方案实现这些目标。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②组织职能:组织就是把组织的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有效执行。③控制职能: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 种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按原 定计划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 目标的实现。没有控制就没有管 理。 3.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 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是指 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 物质的最大数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 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 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 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环境 承载力可划分为:①环境能够容 纳污染物的量;②环境持续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③环 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5.反馈控制:所谓信息反馈控制 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 和将来。 6.前馈控制:不断利用最新的信 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 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 是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 果相吻合。 第四章 线性规划:就是求一个线性函数 在满足一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 方程在变量为非负条件下的极 值问题的总称。 适用范围:①如何优化资源配置 使产值最大或利润最高②如何 统筹安排以便消耗最少的资源 或排放最少的污染物 非线性规划:就是求一个n元实 函数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的约 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且和约束 条件至少有一个是未知量的非 线性函数的总称。 适用范围:和约束条件至少有一 个是未知量的非线性函数 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计算 机科学和经济学中使用的,通过 把原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子 问题的方式求解复杂问题的方 法。 适用范围:动态规划主要用于求 解以时间划分阶段的动态过程 的优化问题,但是一些与时间无 关的静态规划(如、),只要人为 地引进时间因素,把它视为多阶 段决策过程,也可以用动态规划 方法方便地求解。 第五章 1.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 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 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环境审计:是对特定项目的环 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 理、生产及环境保护设施运转与 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 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方法:审计检查法、审计调查法、 审计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账龄 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经济 活动分析法、经济技术分析法、 数学分析法、抽样审计法等。 3. 环境审计的内容:①符合性审 计,主要为环境保护法规的符合 性审计,对企业有关环境的现状 及管理当局所做的努力进行详 细的、特定区域的评价②环境保 护管理系统审计,确定环境管理 系统是否运作良好,是否能处理 当前或未来的环境风险③过度 审计,企业在购买和转让不动产 时需要,评价与不动产的获取和 剥离有关的风险④关于有害物 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 评价危险原料的处理、存放及清 理会产生的全部负债,对周边环 境造成污染及威胁人类健康带 来的诉讼、赔偿和罚款导致环境 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降⑤污染预防审计,确定减少 废物的机会,通过对企业可能发 生污染情况的审计预测结果采 取一系列的措施⑥环境效益审 计,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兼顾企业的 长远发展⑦产品审计,确定产品 是否与环境政策的要求相符合, 企业可以看出自己的产品与环 境政策要求的差距而进行改进。 第六章 1.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①规划 的编制ⅰ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 编制ⅱ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② 规划的申报与审批ⅰ规划初级 申报和审核ⅱ终级申报与审批 ⅲ环境规划文本,技术档案文 本、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报 审文本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环境质量 指标(大气、水环境、噪声)、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 物宏观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 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 制、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环境 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 水域环境保护、重点污染源治 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环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试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旅游者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 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 三、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 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 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 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 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 四、判断正误并改错 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环境规划实习个人总结

环境规划实习个人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三第一学期也即将走向尾声。这周,我们班在屠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专业实习。实习内容是根据实地调查并且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整理数据,最后是编写环境规划大纲。 这次我们进行实地考察的地方是洪岙村。洪岙村属于宁波市塘溪镇,它地处梅溪水库下游,属于半山区,村里分别有两座山署名叫前山和后山,村庄依这两座山山脚环山而建,村中穿村而过的河叫梅溪,终年不会干涸,村中两条主干道穿村而过互相交叉,一条通向市区宁波,另一条梅溪大道通往咸祥方向,村庄西临沙村,东与塘头村一路之隔。现在全村总户数达到977户,人口总数2217人,其中男性1112人,女性1105人,外来人口1110人,全村所拥有耕地面积873亩,山林6558亩。这个村是区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茶山、橘子山、厂房出租难以维持村委会日常开支,村里的实事工程基本依靠上级补助。全村私营经济发达,已有私营企业160家,上规模企业44家,主要以汽车配件、五金冲件、玩具、电器、塑料、外贸产品等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和国外等地。因此,这个村的环境污染不是很严重,属于污染较轻的区域。 在考察前,老师把我们班共分为四个小组,分别针对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噪声这四个污染物质经行调查。我们小组负责调查洪岙村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一般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洪岙村的经济产业单一,产业复合性很少,所以很少有工业废物的产生。大部分的工业废物都是加工零件剩余的边角余料,钢材废物居大多数,而且这些工业废物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所以,洪岙村的工业废物对村子的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个村子有一半人口仍然是依赖农业为生。许多田地里面堆放着农业废弃物,比如植物秸秆,农用肥料袋等等。有些堆放物正在燃烧,排放出刺激性的气体,这些农业废弃物就是固体废物的来源之一。在洪岙村内,每个主干街道虽然都设有垃圾箱,但是并没有可垃圾分类的垃圾箱。而且在一些居民的墙后、门边都有一些饮料袋、废弃纸等等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村子中央有一

(完整word版)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doc

河北安国中学高二地理 编制人:宋树威 王艳 审核人:齐丽新 旅游和旅游资源练习题 一、结合教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完成如下连线: 浙江雁荡山 山水组合景观 险峻华山 路南石林 生物景观 武陵源群峰 黄山云海 地质地貌景观 黄果树瀑布 桂林山水 气象气候景观 香山红叶 二、结合教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完成如下连线: 八达岭长城 埃及金字塔 风土民情 巴黎埃菲尔铁塔 北京故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宗教文化景观 少林寺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古代遗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 ) A .风土民情 B .孔府碑林 C .北京云居寺 D .路南石林 2.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位置的景观是( ) A .地貌景观 B .生物景观 C .森林景观 D .建筑景观 3.下列旅游资源中,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的是( ) A .北京故宫 B C .哈尔滨的冰雪节 D 4.自然景观美的核心是( ) A .形象美 B .色彩美 C .动态美 D .听觉美 5.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 ) A .科学价值 B .美学价值 C .经济价值 D .历史文化价值 6.长白山的科学价值主要是因为长白山地区有( ) A .喀斯特地貌 B .断块山 C .河流峡谷 D .山地垂直自然带 7.布达拉宫的旅游价值在于它具有( ) A .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B .动听的听觉美价值 C .形象的动态美价值 D .变换万千的气象价值 8.张家界、九寨沟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三亚的潜水.埃及金字

A.历史文化价值B.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D.科学价值 9.下列风景名胜区与其地貌特征的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A.海南的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挪威的峡湾——河流峡谷地貌 C.日本的富士山——火山地貌 D.五大连池——火山地貌 10.北京先后修建了“世界公园”、“北京海洋馆” 、“昌蒲河公园”等一批著名旅游 景点,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A.多样性B.非凡性C.可创造性D.长存性 11.乞力马扎罗山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其非凡性表现为它() ①有“赤道上的雪峰”之称②是非洲的最高峰 ③是世界上自然带最丰富的山峰之一④是世界上最险峻的山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12.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风光、文化古迹,还是民族风情和革命纪 念地都十分丰富。这句话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之一是() A.多样性B.非凡性C.地域性D.可创造性 13、以下自然现象或事物中,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的是 () A.温泉B.台风C.溶洞D.雾松 14、下列旅游资源的特性中,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所独有的是 ( ) A.位置相对稳定性B.物质景象组合性 C.历史文化属性D.非消耗性 15、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共有的特性是 ( ) ① 位置相对稳定性② 物质景象组合性③ 美学属性④ 历史文化属性⑤ 非消耗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6、下列各选项中旅游景观均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