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览馆建筑设计

展览馆建筑设计

展览馆建筑设计

展览馆建筑设计,从三方面入手!

展览馆是指展出临时性陈列品的公共建筑。它的主要作用是展示商品或者陈列有价值的物件,向周围的人传播文化展示新事物,起到一个中间媒介的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分类上展览馆按照展出的内容分综合性展览馆和专业性展览馆两类。专业性展览馆又可分为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不同类型的展览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展览中心是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总面积近500万平米,总展出面积近140万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展览馆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展览馆的建设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建设好一个展览馆,离不开设计和施工两者完美结合,为此,小编就展览馆规划设计原则和施工环节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供业内同仁探讨参考。

大致来说,展览馆设计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选址、室内设计、采光照明设计。

一、展览馆规划设计原则

1、场地的选择

规划展览馆,选址非常重要。基于展览馆的人流集散量比较大的特点,那么展览馆的地址最好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内部或者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另外展览馆附近还应该设有供广大人群活动的广场空间和停车场空间。除此之外对于展览馆周围的绿化也有着较高的美化要求。

2、室内设计

展览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是此次建筑设计的中心环节。其展示设计要点是:各个功能间的排列方式应该与主题建筑的形式以及功能要求相协调,不能杂乱无章。参观路线一定要明确,避免迂回交叉。二是路线不宜过长,还应适当安排中间休息的地方。展示空间与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要方便,出入口要明显,室外交通道路要顺畅,仓库不应干扰参观路线。展示空间应供有儿童、哺乳妇女等特殊人群的休息区,并配置供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和运输展品的专用电梯。

3、采光照明

展览馆设计中采光照明对于该建筑的重要性,除了负有屯集和保存展隽品的使命外,最重要的职查就是提供观众参观和研究。怎样才能使观众把展隽品看得正确而清楚,是展览馆建筑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其主要关键就是它的采光。

以下是适用于展览馆的两种采光照明方式:

1. 采用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混合照明的方式

实践证明,最理想的人工光的光色,是荧光灯和白炽灯的混合光。两种光混合使用,光谱可以得到最大的矫正,最接近天然光。对辩色性要求高的美术展品、纺织品等,采用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混合照明的方式,在任何展览馆中都是可以做到的,并不需要多花费财力和物力。由此可见,展览馆建筑需要采用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混合照明的方式。

2. 采用人工光和天然光混合照明的方式

展览馆建筑还需要采用人工光和天然光混合照明的方式。天然光是最好的展览用光,然而受客观影响太大,单靠天然光线,则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会有良好的照度。所以,如何在不很满意的天然光条件下,仍然有效地利用天然光照明,是很有意义的。陈列室内的照明分为环境照明和展品照明。环境照明其照度的适应幅度较大,天然光和人工光都能很好地满足需要。然而展品照明不同,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保持规定的照度,保持光线的均匀性。如果在天然光不足,而又具有一定的照度时设法随天然光的变化,适当的补充以人工光,将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注:良好的采光条件,采光口的形式应根据展品选定。

二、施工事项

1、专业分组

展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程序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要确保工艺严肃性、技术可靠性、造价合理性,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对每个程序提出明确的规范管理要求。首先从施工分组上来讲,按专业分组,可分为装修实施、平面布展、多媒体信息、智能化弱电、其它专业分包等,并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紧密配合,协调一致。

2、施工过程

为保障展馆施工有序进行,并为后期验收结算奠定过程文档,应该制定工作流程,并制定现场管理规范,主要包括如下: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勘查现场、召开项目启动会,内部技术交底、分项深化设计、施工计划编制、施工作业面布置等,另外需篆刻项目施工章,办理开工报告和施工许可证,安排现场食宿等工作。

施工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材料计划,进度安排,工序衔接、变更签证、隐蔽工程现场验收、设备调试、材料交付,及施工配合制度,如项目例会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项目日志周报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变更及材料手续管理、重大事项会议纪要制度、进度款申报制度等。施工结束,主要包括项目试运行、系统培训、竣工资料编制和存档、项目审计结算等。3、注意事项

针对各个展馆分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部分引起重视,以更好地保障最终产品与设计效果一致。

(1)“空高”限制。由于展馆内部分多媒体设备必须采用吊装方式,如空高受限则不能实现或效果无法保障。本文所指空高为净空高度,即排除消防和空调安装所造成的影响。

(2)施工入场前提。工程施工进场,必须保证“四通”,即水通:现场供水要满足生活、施工及消防需要;电通:现场供电的电压及功率要满足现场生活及施工需要,并要了解当地供电正常情况,必要时须准备发电机组;路通:现场道路力争能使运输材料汽车直接到达门口;高层垂直运输通:高层建筑装修要有运输材料通道,尽量争取能使用电梯。其它,尽量完成场馆土建(含消防、暖通)工作,否则后期易引起交叉施工,一方面造成施工双方互相推诿,另一方面会造成工期延误。

(3)沙盘模型、多媒体硬件设备、灯光设计。沙盘模型表达主题为地形特征和突出城市建筑,因此一般需做局部变形艺术处理,而且高度比例尺一般大于基本地形比例尺,另外,观光马道的支架和栏杆焊接应提前完成,否则极易引发火灾;多媒体硬件应根据程序需求进行规划,尤其是显卡配置和硬件CPU,保证流畅性和体验感;灯光设计中包括电脑摇头灯、激光灯、LOGO灯等,要根据设计需求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尽量精简使用,避免出现浪费,同时增加后期维护费用。

三、案例欣赏

绿维建造河北高碑店“登山运动展览馆”

河北高碑店“登山运动展览馆”是绿维建造的落地项目,是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文化组成重要核心,系登山运动博物馆组团一期工程。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下,绿维建造打破传统设计施工流程,以“15天概念设计、10天深化设计、28天施工竣工”的高效高质工程完美交工,施工成果与施工质量得到馆方一致好评,保证了河北旅发大会暨第十届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的顺利召开。

总结:展馆建设过程中“设计是灵魂,施工管理控制是基础,人员管理和材料工艺是保障”。展馆建设完成后,仍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维护更新机制,充分考虑水、电、物业管理,内容更新和设备维修更换,接待宣传等工作,动态优化和组织临展内容讨论,搭建实时有效展示交流平台。

展览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 《无障碍设计规》<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 《剧场建筑设计规》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2014; 《建筑部装修设计防火规》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省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榆中县地处中部干旱区,由于深入陆,离海遥远,大陆性气候十分显著,主要特

展览馆设计规范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第3.1.3条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第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条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条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条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条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第3.3.2条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 第条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条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条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条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条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条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条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展览馆类建筑设计任务书

展览馆类建筑设计任务书 ———京张铁路纪念馆适用专业:建筑学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内学时:40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展览建筑的功能与社会属性以及发展现状,能针对具体任务提出有创造性, 的设计方案。 2、掌握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空间布局与形体造型等主要设计手法。 3、建立建筑设计与环境、文脉、历史、传统、文化等相关因素相互影响的概念,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训练完善的图纸绘制和表达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功能设计具体方案如下: 一)陈列室及相关配套面积:2000平方米 展厅4间 1400平米 另:(1)临时展览厅:4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临时性展览) (2)相关配套面积:200平方米 1.观众服务综合办公室 2.贵宾接待休息室 3.警卫、讲解员办公室 4.吸烟室 5.残疾人通道休息室 6.卫生间 注:光线以自然光为主,辅之以人工光。 二)库房:420平方米 1.藏品库(2间 300平方米) 2.暂存室(1间 120平方米) 注:库房建筑要求牢固、坚实、防火、防盗且都装避雷针,尽量不设在地下室或太高的地方。 三)学术研究部分:500平方米 1.学术报告厅(300平方米) 4.资料图书室(200平方米) 6.卫生间(15平方米) 四)行政办公部分: 250平方米 1.正、副馆长室两间 30平方米 2.办公室 3间 45平方米 3.保卫部 1间 15平方米

4.值班室 1间 12平方米 5.会议室 1间 60平方米 6.接待室 1间 60平方米 7.卫生间 1间 15平方米 五)参观服务部分:300平方米 1.门厅(150平方米) 2.售票处(12平方米) 3.衣物寄存处(60平方米) 4.厕所(中型)(50平方米) (二)要求: 1、纪念馆馆宜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 2、观赏者不仅欣赏馆内收藏品,同时也欣赏户外宜人的景色。 3、观赏流线宜清晰易辨。 4、每个展示空间不宜过于密闭,各类展示空间宜有视觉上的流通,使彼此有密切 的联系。 三、进度及安排: 第一周:1、布置设计任务、讲解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有关内容、布置课后需收集的相关资料。 2、建筑总体设计构思、进行总平面图设计。 第二周:1、设计构思、进行一草方案设计。 2、绘制一草方案(包括平面、立面设计)。 第三周:1、调整设计方案、进行一草方案设计。 2、绘制一草方案(包括透视图设计)、交一草。 第四周:1、调整设计方案、进行二草方案设计。 2、绘制二草方案、交二草。 第五周:1、二草方案评析、调整设计方案、绘制仪器草图。 2 、绘制正式方案图。 集中周 四、提交内容: 1、总平面图 1:500 2、各层平面图 1:200 3、立面图(至少二个沿街立面)1:200 4、剖面图(二个) 1:200 5、透视效果图一张(表现方法不限) 注:平、立、剖面组合图为彩色渲染图。图纸规格800X550 M M。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大楼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1、暨南大学是一所闻名海内外的侨校,暨大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 心、教育中心和学习中心,应充分体现出暨大的历史传统,显现出它所承载的暨大精神和文化品质特征。创造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西方进步与东方文明,个性化与开放性相结合的侨校图书馆形象。 2、暨大图书馆作为暨大校园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应能充分体现校 区总体规划的意图,结合环境使其成为校区中轴线上的亮点,带动周边的建筑群,互成为一个整体,使校园中轴线得以加强和延续。 3、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先进模式,通过人性化的布 局,体现出开放平面下的共享与交流、高效与便捷;通过具有适应性和互换性的布局,体现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体现出藏书、借阅和网络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4、通过对阳光、空气、景观等自然要素的导入,同时结合通风、采光、 防晒等节能的措施,在生态的层面上创造出适宜于阅读的空间环境。 5、在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对基地内的珍贵树种予以保护,尽量减少 对树种的砍伐。积极采取措施做到节能,并避免环境污染。 二、总平面设计: 1、图书馆用地位于暨大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并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 北面、东面和西面是一组组学校教学办公建筑群,周边环境优美宁静,能充分显现出图书馆的静谥和恢宏的气势。本工程根据基地的特征,为了强调出其标志性的地位,把建筑总平面沿校园轴线呈工字形对称布局,东面和西面的平面根据基地内保留树种的位置作出局部退让。将主立面朝向南面的中心绿化广场展开。 2、建筑物沿南北向总长约117.10米,沿东西向总长约60米,总平面 呈工字形,主要功能用房沿南北向布置,公共交通部分和中庭位于工字形的中部,东西两侧形成两个开口天井。整个布局既能增大自然采光和通风面,又能避免过多的东西晒,并且有效地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基地内原有的珍贵树种。 3、本方案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征,以及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以平面分流 和立体分流的方式,综合安排各使用功能的流线和出入口。图书馆后勤服务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布置在图书馆北面首层入口,图书馆主入口设在二层的南面,读者由南面的大台阶拾级而上,部分读者人流可由大台阶旁的首层次入口进出。 4、以场地内东西两面两棵保留的树木为环境构成中心,以场地内现有 的树种为基础,结合铺地、草坪、小广场及水池,形成多层次的整体绿化空间,成为图书馆与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之间的延续和过渡。

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1.2.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1.3.赣州市章江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文件 1.4.共青团赣州市委2009年6月2日补充函 1.5.2009年8月11日及9月7日赣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意见书 1.6.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28] 号 1.7.赣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的方案批复赣建规审[2009]148号 1.8.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工程项目的概况 2.1.城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 2.2. 建筑性质 赣州自然博物馆工程选址于章江新区城市中轴F14地块,紧邻赣州中央生态公园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它是自然主题馆(即博物馆中心楼)、室内植物园、生态休闲园等三部分功能组成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该项目的建设有益于确立赣州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将改变江西乃至华南地区没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 建设项目总规模为27500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小于24米。 2.3. 地质、气候条件 (1)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本市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气象条件 (3)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地下水侵蚀性。 2.4. 项目特征 防火类别:多层 耐火等级:一级(局部大跨度钢结构为:二级) 赣州市博物馆及规划展馆初步设计- 1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展览馆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第3.1.3条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 第3.1.6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 第3.2.2条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第3.2.3条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积不应小于6㎡。 第3.2.4条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 第3.2.6条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第3.3.2条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 第3.3.3条陈列室的面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 第3.3.4条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 第3.3.10条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第3.3.11条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 第5.1.1条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 5.2.1条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名称:江南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筑地点:中国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 项目背景: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些年来经考古工作出土数量众多文物,原有博物馆规模和设施都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政府研究决定,易地另建博物馆新馆。 项目概况: 江南博物馆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东侧,东面为高层建筑,南面为城市绿化带,北面为新华书店。该地段用地方正,地势平坦。建筑集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与储藏以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 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级防火建筑,各层及地下车库均设自动喷淋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按防火规范设置。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规范》JBJ50-2001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7)《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9)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1、总体布局及设计理念 “江南院落”的总体布局——造型以江南传统的院落为母题,由展览区、办公区、报告厅围合而成,既与江南的设计理念吻合,又与方形的基地相协调。 强调市民参与和市民使用的设计理念——摒弃建筑传统的南北轴向关系,由城市出发强调建筑的东西向轴线,将面向城市主干道的西南向作为设计的主方向。主入口设计成为视觉通廊,将市民由中心广场直接引进并穿过到达内部庭院。庭院在闭馆后仍然向市民开放,充分强调市民的实用性和参与性。馆前留出一片城市广场,形成开敞的视野。 建筑既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元素,又是城市空间的延展。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受到苏州博物馆的启发,采用延续城市街道空间并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方式,营造市民所用的“城市客厅。” 引入内部庭院,凸显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同时为参观人员提供了休息空间以及宜人的景观。建筑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凸显文化馆的特质。 2.空间及功能构成 建筑由北面的展览区、东南面的办公区、西南的报告厅以及地下文物储藏保护区组成,不同使用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展览馆建筑设计

展览馆建筑设计,从三方面入手! 展览馆是指展出临时性陈列品的公共建筑。它的主要作用是展示商品或者陈列有价值的物件,向周围的人传播文化展示新事物,起到一个中间媒介的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分类上展览馆按照展出的内容分综合性展览馆和专业性展览馆两类。专业性展览馆又可分为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不同类型的展览馆。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展览中心是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总面积近500万平米,总展出面积近140万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展览馆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展览馆的建设发展方向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趋势。 建设好一个展览馆,离不开设计和施工两者完美结合,为此,小编就展览馆规划设计原则和施工环节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供业内同仁探讨参考。 大致来说,展览馆设计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选址、室内设计、采光照明设计。 一、展览馆规划设计原则 1、场地的选择 规划展览馆,选址非常重要。基于展览馆的人流集散量比较大的特点,那么展览馆的地址最好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内部或者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另外展览馆附近还应该设有供广大人群活动的广场空间和停车场空间。除此之外对于展览馆周围的绿化也有着较高的美化要求。 2、室内设计 展览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是此次建筑设计的中心环节。其展示设计要点是:各个功能间的排列方式应该与主题建筑的形式以及功能要求相协调,不能杂乱无章。参观路线一定要明确,避免迂回交叉。二是路线不宜过长,还应适当安排中间休息的地方。展示空间与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要方便,出入口要明显,室外交通道路要顺畅,仓库不应干扰参观路线。展示空间应供有儿童、哺乳妇女等特殊人群的休息区,并配置供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和运输展品的专用电梯。 3、采光照明 展览馆设计中采光照明对于该建筑的重要性,除了负有屯集和保存展隽品的使命外,最重要的职查就是提供观众参观和研究。怎样才能使观众把展隽品看得正确而清楚,是展览馆建筑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其主要关键就是它的采光。 以下是适用于展览馆的两种采光照明方式: 1. 采用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混合照明的方式 实践证明,最理想的人工光的光色,是荧光灯和白炽灯的混合光。两种光混合使用,光谱可以得到最大的矫正,最接近天然光。对辩色性要求高的美术展品、纺织品等,采用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混合照明的方式,在任何展览馆中都是可以做到的,并不需要多花费财力和物力。由此可见,展览馆建筑需要采用普通白炽灯和荧光灯混合照明的方式。 2. 采用人工光和天然光混合照明的方式 展览馆建筑还需要采用人工光和天然光混合照明的方式。天然光是最好的展览用光,然而受客观影响太大,单靠天然光线,则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会有良好的照度。所以,如何在不很满意的天然光条件下,仍然有效地利用天然光照明,是很有意义的。陈列室内的照明分为环境照明和展品照明。环境照明其照度的适应幅度较大,天然光和人工光都能很好地满足需要。然而展品照明不同,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保持规定的照度,保持光线的均匀性。如果在天然光不足,而又具有一定的照度时设法随天然光的变化,适当的补充以人工光,将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注:良好的采光条件,采光口的形式应根据展品选定。

商丘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说明

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说明 ——都市之窗 一、区位环境 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位于商丘市中心城区的中部,在中心城区标志性景观空间—金世纪绿地广场腹地的西北部。北边、西边分别临淮河中路、世博路,东边为商丘市气象台气象塔与气象台数据服务中心。(以总图配图分析说明) 二、设计理念与目标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原始含义为居住在丘岗之上的商族聚集地。如今,商丘正快速的挤身现代化城市之列,“华商之都”的城市名片,也使得我们在设计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的同时去品读商丘这个城市的古老文化内涵。我们认为:作为商丘市城乡规划展览馆这样一个新型专业化场馆,它不仅是一座集规划成果、建设成就展示、规划公示及查询、交流研究和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展览馆,更应当是一个与人民大众相互沟通的交流平台;一个展现商丘城市建设发展的对外窗口,一个“亲民、互动、前瞻的“都市之窗”。 三、场地布局与交通 1、设计条件分析 (1)场地与南侧城区标志性景观空间——金世纪绿地广场形成一定的空间渗透关系;同时,南侧边界将作为商丘市主要的城市形象展示面。(配图)(2)场地与东侧商丘市气象台的空间关系 场地东侧毗邻商丘市气象台,同时,二者分别位于金世纪绿地广场北部的东、西两 端。从城市规划角度上观察:今后地块内的建筑将与气象台现有建筑共同形成沿城 市东西主干道上的对称构图。(配图) (3)场地界面的可达性(配图) 作为面向市民群众的展览性公共建筑。今后场地内对外人流的来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考虑场地西侧、北侧临城市道路,所以,大量人流将从场地西侧进入场地;同时,考虑到与南侧绿地广场的空间关系,也将会有人行流线由场地南侧的绿地广场直接进入场地。 (4)场地界面日照属性关系:东、南边界为积极界面,西、北边界为次级界面。(配图) 2、场地布局分析 本项目在功能上主要分为展览与办公两大功能体块,且项目用地东边是气象局办公楼与气象塔,所以,在场地布局时,受到现场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后,决定采取上下布置的布局方案,即:将展览馆部分布置在地下一层,完全将展馆空间隐入地下,而地上则以气象塔为中心,与东面气象办公楼互相对称的板楼。这样,今后从城市道路观望金沙江广场,将会看到一道对称且气势磅礴的天际线,大鹏展翅般的展现在广场北侧,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不谋而合。 (配图) 3、交通组织分析: 通过前面对场地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布局方案,我们考虑将西侧沿世博路一侧作为展览馆的主要出入口,北侧沿淮河中路一侧作为内部办公出入口,并分别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展览馆部分的人流既可以考虑经世博路一侧由场地西入口进入场馆,也可以考虑人流由南侧金世纪绿地广场经南侧入口进入场馆。(配图) 同时,建筑的四周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今后的消防环线,满足消防需求。(配图)四、建筑单体设计

展览馆设计说明0427

设计说明 SCHEMATIC DESIGN PHASE: DESIGN STATEMENT 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亳州市是中国药材中药材交易中心,被誉为“药都”。地处安徽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宿州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北市为邻。亳州市是皖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众多,历史悠久,经济资源丰富,且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 亳州市交通十分便利。目前,311、105国道和307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京九铁路,徐阜铁路,济广(济南到广州)高速公路,南洛(南京到洛阳)高速公路,许亳(许昌到亳州)高速公路,宿永亳(宿州到永城到亳州)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项目地块分析 展览馆地块在整个市政公园的偏南位置,东面正对希夷大道。西边为规划的大剧院用地,南边为规划道路,北面是市政公园内的大面积水域,前后空间开阔,景色宜人。由于本案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展览馆建筑自身的文化艺术要求,使得整个建筑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此力求以一个方正、简洁、大气的完整外部形象来体现展览馆建筑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基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南部新区。北至牡丹路,东临希夷大道,西至大剧院,南至规划道路。 2、规划用地面积:占地约30122平方米。 3、地块现状: 项目用地周围道路正在建设当中,地块中部地势有一定高差。现状为荒地。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1.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②06SJ8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③2002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④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⑤GB 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⑨亳州市规划局设计要点通知书 ⑩亳州市总体规划

陈列式展馆设计任务书(中小型展览馆设计)李绍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会展10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李绍文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陈列式展馆设计(中小型展览馆设计)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1、掌握陈列式展馆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驾驭较中小型展览馆 空间的能力,研究功能、交通、序列、室内景观等之间的关系。 2、分析使用者对特定空间环境的使用要求和审美差异。 3、提高学生对陈列式展览空间环境中常用现代装饰材料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装饰手法、设计元素,与室内空间及建筑形式相统一的整体设计 意识。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平面布置、空间及装饰造型、空间界面处理及材料确定、室内照明、色彩配置等。 1、室内布局合理,功能紧凑,流线组织科学。 2、设计要体现空间的使用特性,空间风格要结合空间功能特点。 3、装饰造型式样要考虑构造和工艺可行性。 4、材料选择应了解材料本身特性及适用范围。 5、设计创意力求新颖,但要体现实用性原则。 6、方案图纸内容应详略得当,说明文字应工整简明,空间效果图要与设计相符。(二)、图纸内容: 1、设计总说明文字,标注、标号;设计人姓名、学号、班级、课程名称等相关 信息。 2、平面布置图(含家具、绿化、地面材料铺装形式) 3、天花平面图(含灯具) 4、主要立面图 5、重要节点大样图 6、效果图(不少于2张主要空间透视图) (三)、图纸要求: 1、2号图纸(绘图纸)不少于3张,比例自定。 2、尺规制图。(方案草图可以徒手绘制) 3、手绘效果图,工具不限。(马克笔、彩色铅笔等) 4、图纸版式需设计,以能烘托设计主题并与之相协调为原则。

展览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内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榆中县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区,由于深入内陆,离海遥远,大陆性气候十分显着,

展览馆设计说明

展览馆设计说明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初步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 《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 218-201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10年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令法规。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 “关于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及新建道路工程可研报告的批复”[榆发改(2016)351号];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场地概况及气象地质条件 1.3.1 场地概况 榆中县市民公园和场馆建设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金牛山南麓,北面为盆地大道,东面为经九路,南面为纬七路,西面为经八路。用地性质为公园用地和广场用地。场地内部植被极少,有少量农业用房,无其他类型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周边除了南部现有学校、住区、街道之外,东西北部均为待建设用地,规划为行政、办公、住区。 1.3.2 气象资料

建筑设计方案文本-国际会展中心

舟山国际会展中心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概述 1、项目概况 本工程是舟山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临城新区海洋文化广场东南侧,北接新城体育馆,与700米开外的市政府大楼遥遥相望;南临海景道,与海滨仅隔120米的绿地;东面毗邻规划建设的五星级酒店,西面则靠近新城人工湖。该工程有便利的交通系统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新城人气的主要集散场地,同时是新区中心公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项目将最大限度展现城市海洋文化,提升城市环境与建筑的品味,增强城市活力,同时将加速推进新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地块周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6864m2;地上总建筑面积20688m2,设有814个室内标准展位,其中50个为临时展位;地下建筑面积为15390m2;设377个地下车位。 2、设计依据 1)该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条件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 9)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10)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 11)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二、总体设计 1、设计理念 强调建筑融入城市,土地开发高效益的同时兼顾地区中长期发展,秉承临城新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东部会展城市之都。利用会展中心的有利条件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和建筑品位,增强城市活力。规划设计力求高起点、高追求、高品质,使建筑方案具有前瞻性与文化象征性,并大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创造出拥有海洋文化内涵及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时代建筑。 建筑以自然和谐为原则,注重提取生态生物海贝为基本元素,模仿其海贝自身的自然纹理,将之与建筑相结合。建筑整体分为三大部分:曲线型屋面、入口波浪形屋顶兼大雨棚、北面类椭圆形铝板屋面。以屋面的条形铝构架来展现海贝的纵向褶皱的条纹肌理,并用裙边的通透的条状钢构件来展现贝壳的锯齿状的环形边缘,并赋以半透明的波浪形膜状结构的屋顶,更有浅滩海贝的深刻含义。 建筑整体造型与结构自然结合,整个结构体系以钢桁架顺着其屋顶的放射状纹理做支撑,这种形式既反映出科学的技术逻辑,又表现出飘逸的艺术造型。整个建筑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给人以无限遐想,充满灵感、幻趣和想象力的空间设计和多样化的主题风格,表现出独特的建筑个性。同时搭配北面的螺型体育馆,别有海边建筑的特色。 2、总体布局及交通组织 规划片区东西向256米,南北纵深144米,场地基本平整。基地南面是一纵深42米的城市绿地,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基地考虑在南面结合绿化带做主入口广场布置,同时在主入口两侧布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靠位置。在基地西面考虑创造一个馆前广场作公共集散广场并兼做室外临时展区(可设室外临时展位244个),它由一个正式的城市广场、树阵、旗列和雨篷覆盖组成,为参观者拓展一个优美的视觉和步行空间,同时可做室外活动和临时停车之用。基地北面则为货流装卸、运输场地,东面则是与相配套五星酒店相连接的硬质铺装场地。 场地四面均临城市道路,便于参观者到达。建筑人流主入口设在展览馆南面,参观者将主要从南面、西面两个方向的大型公共广场直接进入到展览馆内,并在该广场区域内最大限度地限制机动车的流动。东西面的次入口可做人流兼货口;地下室机动车出入口则设置到基地的西北角和东南角,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 本工程室外场地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10米,会展中心±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25米,室内外高差0.15米。室外场地做平整处理。

陈列馆建设方案

陈列馆建设方案 陈列馆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在向国内外展示和推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列馆也是是一个地区历史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展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陈列馆建设方案。 陈列馆设计理念 1、主题明确 陈列馆在前期策划及设计中,主题以三个点着手:直观、简洁、大方色调相互融合,烘托主体,增加展品视觉感。如:乡土馆、民族馆、名人馆、美术馆、科技馆等。 2、反应现实性和时代性 在宣传和展示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要同时展示出对于新时代的意义。 3、做出亮点 每个展馆都需要有其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做到「人有我优」的特点。往往这些亮点都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总让参观者平平淡淡的简单走完这个陈列馆就完事,怎样也要制作出令人过目不忘的东西。 4、空间使用 陈列馆设计应保证展示空间的整体运用,陈列和参观的系统性、顺序性和选择性。考虑陈列馆主要面向大众,结合大众参观思维来操作。 陈列馆设计原则 1. 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创造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条件 2. 防盗、防火、防震等技术预防是设计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3. 其它安全因素 陈列馆设计的特点 1、技术的信息化 主要是指包含自动控制在内的相关信息技术; 2、信息化的数据处理 即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博物馆、纪念馆中的藏品数据、影像数据、图书数据及

管理数据等众多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管理和共享; 3、管理及办公过程的信息化 在对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功能相对完善且强大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及日常办公的信息化建设; 4、馆内藏品、陈列、研究与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建设; 5、博物馆、纪念馆信息化的外向扩展与延伸 就是通过馆内的局域网及外部互谅王的网络优势,实现馆内外实体信息的有效互换。 多媒体设备在陈列馆中的运用 1、触摸查询系统 充分运用图、文、声、像、动画全方位综合表现,不仅查询展示方式生动形象,而且操作使用简便,老少皆宜,因而被广泛的运用在陈列设计中。 2、动态沙盘模型 电子沙盘系统是目前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陈列馆等展馆广泛运用的重要展陈手段,它是实物沙盘模型结合声光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电脑智能触摸控制系统、多媒体演示软件、大屏幕投影演示等立体化动态高科技沙盘系统,展示方式不仅活泼、生动、形象、直观,还能让参与者参与互动,提高参观者的兴趣,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互动投影系统 互动投影系统(地面互动投影、墙面互动投影、桌面互动投影)多媒体互动投影系统是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来营造一种奇幻动感的交互体验。观众可以用肢体与投影画面中的内容进行互动,具有很高的新奇性和观赏性,可以很好的起到活跃展厅气氛,增加展示的科技含量,提高展示的现场人气度。 多媒体展厅案例赏析 汉恩云推——银川党史多媒体陈列馆建设 在银川党史多媒体陈列馆建设中,汉恩与主承包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该项目全案设计与软硬件采购唯一指定提供商。 建设方案: 银川党史馆在充实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文史资料、运用传统展示手段的基础上,

规划馆设计说明

印象水城 绍兴市城市规划展示馆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和分析 项目位于绍兴大城市的几何中心----镜湖新区,拟建建筑由规划展示馆和附建综合楼两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地上1.4万平方米,附建综合楼主要用于人防公共安全教育及应急疏散指挥中心,根据平站结合的需要,平时可做星级酒店使用。 地块西北临城市道路,交通条件较好,南面有共享广场绿地,亦可开口,西面为百米高层建筑群,东面临水和城市公园,景观最佳。 设计构思和过程 总体定位: 特殊的城市区位和滨水空间环境,使该地段成为多角度展示绍兴城市的窗口。因此,我们将整个地段定位为全方位展示新绍兴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文生活的滨水城市公共空间。 四个地块定位为地方产品中心、主题生活会馆、城市展示馆、艺术交流中心。空间概念: 纵横交错、湖岛密布。 融在水里的城市、长在岛上的建筑,是水城绍兴城市特色的写照。新绍兴发展的主体镜湖新区内更是如此。通过对自然水系的提炼,利用横竖相间的空间景观水体将滨河地段纵向四个地块串联一体。并以此作为整个地段的基底,各地块内建筑体按此机理组合空间。线条疏密有致,空间收放有序,

形成纵横交错、湖岛密布的新水城空间意向。 从该区域的城市角度出发,本案延续此理念。 由于本案比较特殊,并非单纯的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时兼有一部分人防指挥中心的功能,为本案设计增加空间和尺度上的难度。究竟是以怎样的建筑形象出现,才能更好的诠释?因此,统筹分析后,我们提出以下两点是本案设计中的两个关键点: 一:怎样体现新绍兴、新水城的城市文化内涵。 二:怎样处理好人防指挥中心和规划展示馆之间的关系。 基于上述两点,进行不同方案的探索: 方案一: 两家功能相互独立,但由于地块用地紧张,如果建筑总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规划展示馆层数做到了4层,而且人防指挥中心的小空间功能不是很合理,同时设计立意与绍兴文化不太贴切。 方案二: 将两者平行设置,建筑形象整体性较好,但两者由于功能性质不同,空间要求和层高要求差别较大,造型上不太协调,同时,与方案一有同样的缺点,方案三: 将人防指挥中心置于规划展示馆下有利于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建筑形体较完整。但人防指挥中心缺乏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不合理。 方案四: 根据功能需求不同,将人防指挥中心的小空间功能做高,规划展示馆的大空间功能做大,人防指挥中心控制在32米以内,规划展示馆由以上方案的四

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_唐望松

·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资助(编号:2006-01)· 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ion of Modern Museum 唐 望 松 毛 振 海 花 竞 科中图分类号 TU242.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8-0123-06摘 要 博物馆建筑代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现代博物馆建筑实例的剖析,在前人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注重的因素,研究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理念,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趋向。 关键词 现代博物馆 环境 功能 艺术 技术 建筑设计 理念 Abstract M u s e u m b u i l d i n g s r e f l e c t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level of a period and a region. By analyzing typical exampl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odern museumson the basic of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ur predecessors, we try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o be attended of modern museum, and to research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ion of modern museum, then to explore the trend of design. Key Words Modern museum, Environment, Function, Art, Techniqu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ion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和观赏为目的,通过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物品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而与之相适应的博物馆建筑是服务于博物馆的目的、功能、作用和性质的专门建筑。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圣地,是现代人的精神殿堂。现代博物馆建筑常常是一个地区、城市标志性建筑,代表一个地区、城市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博物馆建筑由于功能的复杂性和形式的独创性要求,以及社会对它超乎寻常的期待,其建筑设计是各类建筑中最难而又最具创造性和挑战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这为现代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 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筑师根据设计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和要求等因素所确定的设计基本思想和概念,是充分完善的设计意图,是建筑创作的纲领。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筑师在设计前期通过对设计项目的建筑性质、使用功能、所处环境及设计要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判断、总结 和提炼逐步明晰而确定的。确立了设计理念,创意就有了思想,构思就有了依据,设计就有了目标。因而设计理念对于建筑设计十分重要和关键。 建筑设计理念反映建筑师对于影响建筑因素的关注重点。在建筑创作中,对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因素的强调便形成几类建筑创作理念,即注重环境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功能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艺术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及注重技术因素的建筑设计理念。同样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也存在这几类建筑创作理念。 1 注重环境因素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同其它建筑一样存在于建造环境中,建筑设计是在客观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过程,环境对于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环境的范围大到建筑所在的地域、城市,小到建筑周边、建筑基地之内。建筑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不同的博物馆、不同的建造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程度不同,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特定的博物馆或特定的环境,注重博物馆的环境因素,重点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唐望松 获奖项目:①1998年迈向二十一世纪全省住宅设计方案竞赛获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建设部表扬奖;②2002年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东区学生食堂获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表扬奖;③2003年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校区实验楼获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④2007年南京林业大学第六教学楼获江苏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⑤2008年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一期院系教学楼获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230009 tangwangsong@https://www.doczj.com/doc/1412506876.html, 2009 04 07 Tang Wangsong Mao Zhenhai Hua Jingke 建筑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有关文化·医疗·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