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总统制在法国确立原因启示论文

半总统制在法国确立原因启示论文

半总统制在法国确立原因启示论文
半总统制在法国确立原因启示论文

半总统制在法国确立的原因初探及启示摘要:法国国体的确立及其特征有其自身的路径依赖和特点, 其之所以形成迄今较为稳定的半总统制政体,根本上是由法国的民主思想和法兰西特有的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首先对半总统制作简要梳理,其次对法国特有的传统集权政治基因和卢梭的公意思想,以及来自法国国民性格对法国政体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并得出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半总统制公意国民性格

一、半总统制在法国的确立及其特征

二战结束后,法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大型企业渐居主导地位,垄断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提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能力。而第四共和国的政体则是行政权软弱无力、政权更迭频繁。戴高乐于1946 年6月在巴耶与9月在埃皮纳尔的两次演说阐发了要在法国加强总统权力的主张。他抨击第四共和国”政党万能”而”总统权力太小”并表示”行政权力绝不能从立法权中产生,甚至间接也不行”①可说是对其诉求的直接表现。这一立场与坚持实行议会制的左翼政党发生尖锐冲突.戴高乐在自己的政治设计无法实现时选择了辞职。

1958年5月,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发动叛乱,法国出现严重政治危机。政府频繁更迭和政局动荡引起法国人民强烈不满,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戴高乐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现了建立强有力总统制的国家的改革主张,法国从此进入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

选修课《法国文化》期末论文

我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作为法国文学家雨果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在法国文学历史的银河中熠熠生辉,近期,我有幸再次拜读了这部著作。 记得第一次看这本小说还是在高中,那时候为了高考囫囵吞枣地咽下这部作品现在想来也是蛮拼的,故事发生在欧洲中世纪的巴黎。这是一场正义和邪恶,美丽和丑陋,纯洁和肮脏的较量,是一幅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林的爱情悲剧画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贱民的史书。 她,爱斯美拉达,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她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 他,卡西莫多,一个又驼、又瞎、又跛、又聋的丑八怪,即使遭到了亲人,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爱斯美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害。 还有道貌岸然内心却充满邪恶毁灭欲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徒有华丽外表、内心却一包烂瓤的弗比斯队长和一个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尊严、责任的落魄诗人格兰古瓦。 雨果用他辛辣又浑厚的笔,通过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我所深深沉迷的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巴黎圣母院》所给予的心灵震撼久久不能散去,然而,当初捧着书本阅读的我已然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了,作为一名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我对美妙的建筑艺术爱的深沉,今天,我想要以一个建筑相关专业学生的角度,立足小说,展望法国,重新定义我的《巴黎圣母院》。 小说《巴黎圣母院》完成于1831年,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期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与书籍,参观了一些巴黎遗址并从历史角度还原了15世纪的巴黎背景,其中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得到了充分展示。 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是一座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完全由石灰石建造。无疑,哥特式的教堂具有浓重的宗教意味。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更追求精美华丽纤巧怪异,从整体造型到局部装饰无不力图表现一种向上升腾的意境,宣泄着娇柔做作的浮夸情绪,成为近代浪漫主义的灵感源泉。 巴黎圣母院设计理念中反映了法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中生命气息的精华以及当时人们对美好生话的向往。建筑中大量采用数列上的重复、等差、叠加等组合拼接手段为要素,在实用、科学、艺术和精神性方面形成了高度统一。打破以往罗马式沉闷的风格,摒弃了笨重厚实的石头护墙、呆板僵硬的平直结构、简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男性探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2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 3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4 英语专业学生语音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5 《紫色》中“家”的解读 6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7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merican Marital Status on the Christian Views of Marriage 8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 9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10 The Analysis of the Gothic Features of Wuthering Heights 11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 12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论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比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 1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 14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5 简爱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6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17 The Study of Chinese Body Language 18 论文学翻译中“原作之隐形”存在的必然性 19 英文科技产品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与翻译 20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 21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22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23 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文化差异 24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25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26 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27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28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 29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30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31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3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34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 35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 36 唐诗意象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和策略 37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38 39 On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Copies 40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a)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b)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c)文学自身的发展。 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a)强调创造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b)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c)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d)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a)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b)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 长篇小说的创造。 c)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d)忧郁感伤情调的喜好。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1.英国 第一代:“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向往中世纪的宗法制田园生活,他们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湖区而闻名。 1798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其中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第二代:拜伦(1799—1824)雪莱(1792—1822) 浪漫主义小说家司各特,其代表作为历史小说《艾凡赫》。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雪莱第一部长诗叫《麦布女王》。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写成)。晚期的抒情诗以《西风颂(1819)、《云雀》(1820)等为著名。表达了诗人高昂的革命热情,对未来的深刻预言。 约翰·济慈(1795——1821)《夜莺颂》、《秋颂》、《希腊古翁颂》; 2.德国“浪漫主义故乡” (1)施莱格尔兄弟《雅典娜神像》 (2)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3)霍夫曼(1776—1822) 代表作为《金罐》、《谢拉皮翁兄弟》(短篇小说集) (4)海涅(1797—1856)犹太人,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代表作《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在谈及法国饮食文化,我们先看一下法国的历史地理概况吧:法国先后经历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历届共和国期间法国爆发过很多次的革命,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像拿破仑等等。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之经济发达,给烹饪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基础。“法国人是为吃而生存”,这句话将法国人讲究吃的艺术形容得入木三分。那么法国的饮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讲究调料:法国菜十分讲究调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叶)、欧芹、龙蒿、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种。法国菜中胡椒最为常见,几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极少用芫荽。调味汁多达百种以上,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无穷,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法国菜具有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种繁多的特点。菜肴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在调味上,用酒较重,并讲究什么原料用什么酒。他们的口味肥浓、鲜嫩而忌辣。猪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鸡、鱼、虾、鸡蛋和各种烧卤肠子、素菜、水果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尤其爱吃菠萝。进餐时,冷盘为整块肉,边切边吃。法国餐在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以及菜肴烹调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

酪和酒。 第二最求情调:法国人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等等。大一点的餐厅大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有的店里还存有16世纪的路易十四时期的豪华家具,精致的银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贵、华丽的餐具。还有的餐馆把艺术收藏品作为店里的主打。墙上的名画是真正的珍品。绝不是牵强的装点门面的一般艺术挂画。也有的餐馆还将自己的收藏爱好放到店里与客人共享收藏乐趣,如果饭店的历史很短,他们也能想办法摆满各式鲜花。与品尝美味是绝好的情景交融。法国人将饮食还赋予哲学的意义,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各自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称为“世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美味佳肴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式大菜散发馨香的艺术情调。 第三菜单简单:法国餐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法菜中颇为有名的洋葱汤就是用低廉的洋葱加奶酪和面包片熬制的浓汤。法国的奶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是由牛奶、羊奶混合加工而成,并有半凝固态、凝固态以及干块状的,又由于其颜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种不同的奶酪。在就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摘要: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激烈、反复搏斗的过程中;同时,它也是在与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博弈与合理继承中诞生的。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用经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作墨,创作出了大量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成就了属于全世界的辉煌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雨果资产阶级大革命 正文: 何谓浪漫主义?翻开《辞海》,我们会看到对于这个条目的解释: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在各国浪漫主义浪潮中,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上半叶为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现如今图书被一刀切的分为两类,一类叫做“虚构类图书”另一类则为“非虚构类图书”。小说无疑统统划入“虚构类图书”一列,但实际上的阅读体验却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在看“非虚构类图书”时会不自觉地怀疑”这些是真的吗?”而在阅读小说时,我们的意识深处却相信这世界上某处真有其人其事,即使过去没有,即使到如今也未曾发生,未来也一定会出现,总之我们认为小说具有其真实性。这就是我们的读者。 但是在阅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本书时,这种真实性感受却没有产生,或者说是被作者刻意的打压下去了,用他不断的改变故事的走向的方法,把这种真实性打破了,萨拉

不再是个饱满的立体的个人,而是个神秘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如同作者自己对虚构的说法,对“真实的”“想象的”的纠缠。 摘抄:大约二千五百年前,有一位希腊人说过,虚构无处不在。我发现这种新的现实(或者非现实)更令人信服。我希望你也会有我这种感觉:我无法完全控制我头脑中的这些人物,就像你无法控制——你的孩子、同事、朋友,甚至是你自己。但是这很荒谬吗?一个人物不是“真实的”就是“想象的”?如果你这样想,虚伪的读者,我就只能一笑置之了。你甚至认为自己的过去都不是十分真实。你给它添加枝叶,给它镀金或给它抹黑,进行删节,把它修补……把它编成了小说,总之,当你把它写成一本书,放在书架上的时候,那已经是一本歪曲事实的自传了。我们全都在逃脱真实的现实。这就是人的基本定义。 这明显是作者的不自信,他害怕读者不相信真有其人,害怕读者说这是他“想象的”人物,所以有这一“此处无银三百两”,这种不自信甚至愈写愈烈,后来干脆玩起了AB剧,彻底将其沦为虚构。 又或者是作者有意为之,他就是要拐弯磨脚的`告诉读者,其实查尔斯即是萨拉,萨拉也是查尔斯,而查尔斯加萨拉既是作者,作者通过这两个人说着他一个人想说的话,是他幻想自己摆脱了时代、血统、阶级和国家的束缚时,他并

法国文化论文

我眼中的法国建筑 曾经的我对法国文化的了解仅仅是几个名词的概念,那便是香水、红酒、以及埃菲尔铁塔,而这些却在我印象里与浪漫有着扯不清的关联。的确,在之后的的《法国文化入学》的学习中,我渐渐被法国整个国度所蕴含的浪漫所征服,就像老师所说的,“浪漫”是法国代名词。可能是由于土木这个专业特性,接触和学习了各类建筑物,便喜欢上欣赏有特色的建筑群体,正因为如此,我对法国文化之建筑上的浪漫情有独钟。 法国的国土面积不大,却出现了不少驰名世界的建筑群体,像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漫画里,法国人竟然用诙谐的色彩描绘他们绚丽多姿态的建筑物,比如将凯旋门画成是一只乌龟的龟壳,乌龟正在步履维艰地行走着。这正说明,法国人有他们赖以炫耀的文化资本。 是的,说到法国建筑不得不提的便是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它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地耸立在恬静的塞纳河畔,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是巴黎为经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而建造,高324米,重7000吨,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后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该设计师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又为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成了一座半身铜像。 而巴黎凯旋门则坐落于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造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而其最精华的部分则为门上许多精美的雕刻,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人说欧洲最漂亮的建筑便是教堂,法国也不例外,到巴黎不能不看的教堂便是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它始建于1163年,是哥特式建筑珍品,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其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而其塔的尖顶始终未建。由于雨果小说中的爱丝梅拉达和卡西莫多,这座古老的教堂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终年游客如潮。 这些孕育了无数匠心独运的大师杰作在法国的土地上交织成一幅完美的建筑风情画,细细欣赏便会被其设计理念的新颖和设计外观的精美所折服,而作为一名土木人,我想在欣赏这些建筑风格的同时,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心态,细心观察留意每一个小细节,并且勤于思考,相信如果能够做到如此,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同这些大师样有着如此的成就。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摘要:约翰福尔斯是英国二战以后最负盛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以其娴熟的手法和高超的技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他一生的里创作了很多小说和非小说,其中以《法国中尉的女人》最有代表性。《法国中尉的女人》刻画了一位神秘,美丽,对自由的的向往的女性。本文将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存在主义;元小说;戏拟;开放结局 约翰福尔斯采用多维度叙事,首先塑造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女人萨拉,并于查尔斯互相吸引并相爱的故事。此外文章的第二个维度,一对青年男女演员因为演出《法国中尉的女人》而发生了感情。小说里两个世界随意的变换,让读者穿梭在两个时空里体会两种不同的爱情故事。其开放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一、存在主义的体现 作为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贯穿了整个小说的始末。萨拉就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里面存在主义典型。与传统的“我思故我在”不同的是,存在主义强调的是“我在故我思”。就是说存在是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的作品不强调文学作品描写了什么,而是在于强调内心复杂而虚无的感受,体验没有意义和荒诞痛苦的一生。我们反观萨拉的人生就不难发现萨拉的心路历程是复杂而且痛苦的。萨拉的第一段恋情是和一个法国的水手之间无果的恋情。这段恋情给萨拉带来了最深的伤害。在整个以维多利亚时期准则行事的小镇里,萨拉无异于是一个不检点的女人。但这样的伤害无疑是对萨拉心灵的清洗,甚至这种伤害让萨拉不去辩解日复一日的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在痛苦之中追寻着冥冥的自由。 “我知道这是注定的,我不应该嫁给任何人,所以我与羞耻结婚,是羞耻令我活了下来,我知道我和别的女人不同,我不会像她们一样有丈夫孩子和家庭的乐趣,有时我同情她们,我有了她们理解不了的自由,侮辱和责难伤害不了我,我不为世俗所束缚。” 约翰福尔斯没有替萨拉辩解,只是去展示个体的生存状态,存在的状态是孤独,痛苦,畏惧和绝望,这些特质在萨拉的身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没有人能够理解的萨拉是孤独的,独自忍受非议和雇主的压迫的萨拉是痛苦的,不敢走向其他城市开展新的生活的萨拉是畏惧的,追寻自由却又无计可施的萨拉更是绝望的。存在主义指出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人只有在面对焦虑和痛苦时才能重新迸发寻找真正自我的勇气。那么萨拉在一波又一波的痛苦里不断探索她生命的本质,那就是自由。自由的绘画,自由的创作,解除非议的捆绑,世俗的束缚,在毫无自由的社会里寻找心灵正真的自由。 二、元小说特征 元小说的特征之一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语言风格进行了巧妙地戏拟。福尔斯尽可能的在风格,措辞,韵律,节奏和词汇上进行真实的模仿。不难看出实际上福尔斯就是在对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哈代的作品风格进行模仿。此外小说在作品里无时无刻的向读者提供着维多利亚的各种资料,名言警句,让读者仿佛就是置身于维多利亚时代当中。 元小说的特征之二反传统性。说到反传统我们就要说明何为传统。传统的作家和小说都致力于使得小说身临其境,尽量少的漏出作者存在的破绽。而元小说也可也说是新小说的一种,却反其道而行。它反对传统小说的模式和小说技巧,不注重塑造人物的构思情节,而致力于表达作者自身的思考和想法以及自己是如何构思和创作的。所以夹叙夹议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另一个特点。小说已经不是仅仅叙述故事,而更多地把福尔斯的思考和人生信条带入小说里面。 元小说特征之三开放式结局。约翰福尔斯给了我们三个结局,可以看出作者放松了对人物的控制,使得小说结尾呈现出开放性。查尔斯可能放弃了萨拉重新回到封闭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意识形态里面,可能查尔斯找到了萨拉重归于好。又或者查尔斯发现了萨拉对他引诱的把戏,看穿之后离开了萨拉去追寻自己的自由。存在主义是全文的主题,萨拉对自由的追寻,

法国概况论文

浅谈法国文化—浪漫风情 法国概况 王香怡 2015017188 英语1503 世界上的国家数不胜数,世界上有特点的国家也绝不在少数,然而像法国这样充满魅力、独具特色的国家就称得上是屈指可数了。法国,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古老精致的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学,享誉世界的香水,浓厚醇香的红酒,古老的浪漫主义和尖端的现代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法国特色文化的话,那绝对就是浪漫。法国的浪漫多情与高贵优雅充分的在其文化中体现出来。 法国有着众多的特色文化,而葡萄酒文化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法国的历史不断进步以及文明的成长和发展,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并且走向了世界,为世界人民所称道。法国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来到了法国马赛地区,在掠夺和侵占的同时,带来了葡萄树和葡萄栽培技术。公元前51年,凯撒大帝征服了高卢(法国人的祖先被称作高卢人,罗马帝国将今天的法国称作高卢)地区。自此,正式地葡萄树栽培在此展开。 随着葡萄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公元3世纪,法国的一些城市,如波尔多、勃艮第,开始为供不应求的葡萄酒市场酿制葡萄酒。公元6世纪,随着教会的兴起以及其不断地发展,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且人们对高品质葡萄酒的追求不减,从而加快了法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脚步。在其发展过程中,法国的独特地理环境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不尽相同,也为葡萄的品质提供了保证。中世纪时,葡萄酒已发展成为法国的主要出口货物。而到今天,法国的葡萄酒不但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已经成为法国独有的文化,在世界上赢得了赞扬与喜爱。 和葡萄酒文化相提并论的,自然就是法国的餐饮文化了。法国,是一个很会享受的国家,而这一点,可以通过它的餐饮文化完美体现。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严格说来,它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我们不妨用“到自然去”四个字概括它的精神。欧洲大陆在l 8及19世纪之交深感自中古姒采残留的宗教噩丈化的影响,不舍时代,令人感到窒息。艰漫主义的作家,脱离古典主义的羁绊,由各人自寻出路,以自己的情绪,作他们写作吟咏描画的引导线,因为如此,他们倒也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趋向。 中目的魏晋南北期时期,并不是文人能自寻解放的时代,只是时局动荡,好多人觉得过去苦心孤诣学来的规矩方圆,到时全无用场,如此不如放浪形骸自求真趣: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利附势。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做起事来.也是畅快淋漓;陈寿《三国志》之原稿.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因为缺乏一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不颂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而这书又在南北朝时经装松之集注。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因为其中资料五花八门,常有我们在正史里不容易见到的传闻。由于选对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所以作史者可以有将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机会。 西方的社会学家,树立了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时立的观念。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小传统则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它采取大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吸收。 中国之忠孝观念由四书五经阐述开来应属大传统。《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也算是遗传统所笼罩的一部分。但是因其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为小说家抽取裁剪补缀而成半创作型的大众读物。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元明之间罗贯中等整理,促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称“通俗演义”.则照社会学家看来已属小传统之范畴。所以周瑜见杏黄旗而托叫一声,孔明祭东风、孙权与刘备剑破石块成十字等更离奇的遭遗与真人实事混合以提高读者兴趣,都可以信口呵成。其方法则是将信史更派漫化。《三国演义》其译本标题为Romance of the Thrce Kingdoms(三个王国的浪漫史)不为无固。而京剧跟随着以白脸表示曹操之阴脸.枣红面表示关羽之不可泯灭的忠厚,蝴蝶式的脸谱表示吕蒙之有心计,也是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A.趋向:挟步走 B.霸绊:束缚C.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 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第四段“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一句中.“它”指的是【】 A.中国之忠孝观念 B.《三国志》 C.离奇的事物 D.大众读物1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与古典主义对立,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 B.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深受自中古以来残留的宗教及文化的影响。 C.浪漫主义的精神是“到自然击”,提倡作家应到自然中去,对自然进行吟咏描画。 D.浪漫主义的作家常自寻出路,任情而为,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倾向。 14.下列荧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的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 B.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融入大传统之中。 C.小传统常融会简化人传统的精义,而不是照搬,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

《法国中尉的女人》叙事结构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剧作结构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剧作结构是套层结构,即制作者为我们平行地讲述两个时代的两对男女的情爱故事。套层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高级形态。套层结构表现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既是编剧结构剧本的写作问题,更是导演结构影片的剪辑问题。其实,写剧本与影片剪辑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经有人把剧本写作工作归结到编剧身上,同时把影片剪辑工作归结在导演身上。为了使大家认清这个问题,我们简单地排列一下影片的框架。大家会看到编剧与导演、剧本与剪辑是如何密不可分的。同时,我还认为,一部影片的好的结构,完全是一个技巧问题。打个比方:它就像一个牌手在打牌,一部精彩影片的结构就是一手洗得异常精彩的好牌。 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故事框架在电影中的衔接关系如下: 工(黑色文字为过去时空,蓝色文字为现在时空): 1.电影拍摄现场,安娜走向萨拉,走向大海。 2.查尔斯从窗口叫他的仆人山姆。 3.查尔斯在欧内斯蒂娜家花园,向欧内斯蒂娜求婚。 4.旅馆中,迈克与安娜睡在一起。电话将他们吵醒。安娜坐车去剧组。 5.萨拉的雇主杜弗小姐去世,牧师推荐萨拉去波坦尼夫人家。 6.查尔斯与欧内斯蒂娜的父亲谈论他们的婚姻和未来。 7.查尔斯与欧内斯蒂娜到海边散步。查尔斯看到了萨拉。查尔斯对萨拉一见倾心。 8.查尔斯与欧内斯蒂娜在客厅谈论萨拉。 9.萨拉在阴暗的房间里会见波坦尼夫人。 10.迈克与安娜在房间里谈论维多利亚时代的妓女。 11.查尔斯在山边来集石头标本时看到萨拉。 12.山姆给欧内斯蒂娜及其女仆送花。 13.查尔斯与农场主议论萨拉,并在途中遇到萨拉。 14.迈克与安娜排演电影片段“萨拉摔倒”。 15.萨拉摔倒。查尔斯扶住萨拉。两人在树丛中散步交谈。 16.波坦尼夫人指责萨拉擅自去海边。 17.查尔斯来到波坦尼夫人家做客。萨拉在客厅将幽会的字条递给查。 18.夜晚,查尔斯乌萨拉在教堂墓地见面。 19.旅馆中, 安娜与迈克睡在一起。迈克醒来, 他走到窗前凝视窗外,安娜梦中喊出丈夫戴维的名字。 20.查尔斯听格罗根医生谈论萨拉有抑郁症。 21.萨拉与查尔斯见面。萨拉向查尔斯讲述关于“法国中尉”的事。 22.波坦尼夫人的管家似乎发现萨拉的行踪。 23.萨拉在烛光中的镜子前、为自己画像。 24 查尔斯接到萨拉的信,得知她被辞退。查尔斯在谷仓等她。 25.格罗根医生为查尔斯分析萨拉的心理状况。 26.查尔斯与萨拉谷仓相见。查尔斯拥抱萨拉。 27.戴维来到伦敦、安娜告诉迈克。她要去伦敦。 28.查尔斯在花园向欧内斯蒂娜小姐谎称自己要去伦敦办事。 29 萨拉来到小旅馆等候查尔斯。 30.查尔斯在伦敦安排律师资助萨拉。

法国文化史论文

摘要: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次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各种新思想,新思维不断涌现,并且覆盖了多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教育学等等。法国的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前的一次文化运动,可以说启蒙运动是大革命的前夜,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扫清了理论障碍,为法国大革命指定了正确的方向。没有启蒙运动的预热,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的大爆发。 关键词:启蒙运动阶级思想 一、启蒙运动诞生的历史背景 17、18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人们开始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批判,并提出对人性的尊重,同时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逐渐发生重大改变,封建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激化,法国人在意识领域中,迅速开展了与封建主义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迪开导人们在中世纪被教会控制下愚昧的思想,给尚处在封建贵族统治下的人们指路,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二、启蒙运动为何在法国诞生的原因 启蒙运动的诞生是由法国特殊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是尖锐的阶级矛盾下的产物。主要原因有(一)社会基础 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阶级基础 法国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三、启蒙文学 在启蒙运动愈演愈烈,渐成燎原之势的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创作无疑为启蒙思想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直接参与了哲学思想进步的进程,18世纪的文学作品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变成了一把利器,一把可以刺穿封建专制主义与教权势力的利器。而在启蒙文学穿创作的过程中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正是启蒙思想家们,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胆识的年轻人。其中,伏尔泰,卢梭,孟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法国旅游经济概况

法国旅游经济概况(李赛明) 一、旅游市场庞大 法国有四个旅游资源区:地中海沿海及科西嘉岛、南部山地和高原、大西洋沿海和海峡、北部和西部平原。 1、典型地中海气候是该地区最有旅游吸引力的因素。天气极好,全部海岸极适宜于阳光 。 2、南部山地和高原这一旅游资源区自西向东包括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脉,中南部的中央高原和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 3、大西洋沿海和海峡 法国西部濒临大西洋,南起法国与西班牙边界,北到法国与比利时边界;南部临比斯开湾,北部有英吉利海峡,其间有布列塔尼半岛将二者隔开。 4、.北部、西部平原和丘陵 这一地区包括巴黎盆地、卢瓦尔河谷及它们的边缘部分和加龙河谷,地形以平原为主,有的地方分布有丘陵。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 旅游业:法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超过 该国人口。2010年,法国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国家。首都巴黎、地中 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举世闻名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 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 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法国成为世界一大旅游接待国的原因 (1)法国地处地中海沿岸,迷人的地中海亚热带风光对欧洲北部的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 (2)法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3)法国为欧洲浪漫中心,美食中心,时装中心 ,各种活动频繁,如戏剧节,戛纳电影节等 (4)法国的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齐全,交通发达,旅游管理到位。 法国旅华市场的构成 商务客人在整个法国旅华市场中占24.40% 观光客 观光客人在整个市场中占比45.56% 30.04% 商务旅游 观光旅游 其他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摘要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画坛兴起了一个艺术流派,它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打碎了千百年来传统观念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使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浪漫主义绘画在艺术中取得了一切的地位.而它的手法则超越了现实主义使西方的思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推动了西方绘画的发展,给西方绘画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period, France up a special art genre, it was to get rid of the academic and classical, broke the one thousand year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authority of the blind worship, thought to be the great liberation. Romantic painting in art made all position. And it is beyond the realism of the western thoughts about surprising chan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ainting, western painting brings strong shock 关键词法国France浪漫主义romantic十九世纪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艺术art 法国浪漫主义的繁盛期是,19世纪20至30年代。经过了法国革命的动荡、帝国的战争以及路易十八统治的衰微之后,新的一代突然崛起。他们从政治、军事和民政管理转向了艺术。对于艺术自由的狂热占据了整个的心灵。艺术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唯有艺术的美和艺术的大胆放肆才给人生赋予了价值。这种对艺术的迷恋在当时得到了盛行。 浪漫主义”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变过来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得,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是强调表现个人情感,主观思想和想象,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的绘画和情感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表现手法多采用对比强烈的、充满感情的戏剧性效果来表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摆脱了庸俗审美观和学院派的束缚,满足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对自由、民主的需求,。而且画面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成为艺术家的感情寄托。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直到它盛行于欧洲,才得到广泛。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驳,其文艺创作力主张个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而它的绘画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创作题材、美学欣赏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艺术思想上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浪漫主义绘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先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盛期和浪漫主义后期。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很多画家都热衷于东方的绘画,对他们来说东方民族的风俗具有极

法国社会与文化论文

法国社会与文化概况 姓名:李晓菊学号:201111014141 班级:工程造价111班时尚之都巴黎,富有浪漫神秘故事的巴黎圣母院,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榭里大街,收藏极为丰富的卢浮宫博物馆,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戛纳电影节,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壮观的凯旋门,花香四溢的普罗旺斯,引领时尚的法国时装,醇香回味的葡萄酒……这是以前在我眼中的法国,印象中很美,是一个梦想中绝好的旅游胜地和时尚之都。 抱着这个兴趣,选修了法国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经过10周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法国的了解更全面立体了些,由之前停留在外表的单纯理解到这个国家内部的文化、社会动态的一些了解,从它有什么到它里面的一些内涵的理解,感觉它的文化同样和它的景点一样耐人寻味,有所探寻。 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共经历了5年历程。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正如列宁所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①包括当时的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也都远赴法国学习它的经验和知识。 虽然后来法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侵占过,但是它向往民主自由的精神一直未变,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②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如今的法国是欧洲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在欧盟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法国是一个不适合容易著急上火的人居住的国家,这个民族的人喜欢悠哉悠哉地生活。所以,法国人还爱度假。在法国,只要有正当职业,(哪怕是一般的 ①https://www.doczj.com/doc/141894144.html,/question/363031385.html ②https://www.doczj.com/doc/141894144.html,/view/64741.ht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