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

作者:唐艳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6期

摘要:当今社会提倡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导。它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而且能够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推进科学文化向前发展,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创新教育民主平等

通过各学科开展创造性课堂教育而实施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不改变统一教材和课时计划的前提下,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民主开放性原则

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过多的限制,特别是思维上的束缚会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甚至扼杀创造力。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为地形成诸如时间的压力、畏惧的心理、权威的态度、命令的手段,以及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埋怨、耻笑等等都会成为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巨大障碍。要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必须实行教学民主。只有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民主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遵循民主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共处,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伙伴,不但要做到不讽刺挖苦、不埋怨耻笑学生的失误,而且态度必须和蔼可亲,微笑面对学生,保持适度的幽默。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必然积极思维,勇于表达,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其次,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设计和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想象,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大胆置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异想天开”。不但要启发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不立即作出分析判断,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束缚学生,不给学生以伤害自尊的批评。教师若能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就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成就激励性原则

实行激励性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巧妙性、趣味性和创意性的特点。第一,竞赛激励。竞赛过程中,大脑皮层受到强烈刺激,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例如回答问题“抢答竞赛”,技能训练时“速度竞赛”“准确竞赛”“新方法竞赛”等,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灵

活地运用。第二,成就荣誉激励。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功或成就,有了小小的成功或成就,便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成功快乐感,这会激发进取心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哪怕是微小成绩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三、实践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实践为学生创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借鉴“自学辅导教学方法”,尽量增加学生自学自练的机会,适当组织学生自改作业。所有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完成的或是师生能够共同完成的,教师不要包办,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四、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教育,强调的是在学生发展的一般性中融入特殊性,在共同性中体现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力求使每个教育者都树立起良好的精神面貌。实施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精心培育,热心鼓励,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特长。遵循个性化原则,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封闭性,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条件,提出不同标准的要求,因材施教,异步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