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平原湖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究

湖北省平原湖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究

武汉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湖北省平原湖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究

姓名:刘承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水利工程

指导教师:刘景植

20030401

武汉人学T程坝.L学位论丈ABS]1RACT

ABSTRACT

Thisthesisreviewsthepresentsituationoftheworld’spumpingstationprojects,investigatestherenova七ion七echnologiesforthepumpingstationinviewofthe9xistingproblemsinthelarge—scalepumpingstationsinHubeiProvince,anddevelopsasetofoptimizedoperationrulesofdrainagesysteminplainandlakeareasandamathematicmodelofeconomicoperationoflarge—scalepumpingstations.

Thisthesisconsistsoffivechapters,InChapter1anoverviewoftheworld’spumpingstationsispresented.thecurrentsituationofthepumpingstationprojectsintheplainandlakeareasofHubeiProvince。theirpositionsandroles.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ns七ruc七ionareintroduced.andtheaimandsignificanceofthepresentstudyisillustrated.InChapter2ananalysisofthemainproblemsintheplan.majorunit.pumpingstationsstructure,electricandassistantfacilities.cut—offdeviceandtrashrackofthelarge—scalepumpingstationsinHubeiProvinceispresented.InChapter3therulesandobjectiveofpumpingstationrenovationareproposed.InChapter4thecorrespondingsolutionstotheproblemspresentedinChapter2aredeveloped.theexperienceofthepumpingstationrenovationinHubeiProvinceissummarized,andtheadvancedtechnologies.equipmentsandproductsusedinthepumpingstationsinChinaareintr6duced.InChapter5asetofoptimizedoperationrulesofdrainagesystem1sproposedandamathematicmodelofeconomicoperationoflarge-scalepumpingstationsisdeveloped.FinallytheconclusiOnsareaddressed.followedbyacknowledgementsandreferences.

Keywords:Pumpingstationproject:Renovation:PlainandlakeareasOptimizedoperation:Economicoperation

武汉大学T程硕j’学位论文第一章概述

库发电。

此外,其他如英、法、德、奥地利、埃及、印度等国也都兴建了一批不同规模和结构型式的大型泵站。

§1—2湖北省平原湖区泵站工程发展概况

一、湖北省平原湖区基本情况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全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丘陵区占25%,平原区占21%;绝大部分属长江流域,其中仅有占全省自然面积的0.6%属于淮河流域。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中部是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为略向东南丁|二敝的碟形地带。

湖北省平原湖区东至黄梅小湖口,北抵汉江碾盘山,西南为洞庭湖平原区与湖南省相连,东部为鄂东沿江平原。自然面积约38890平方公里,涉及松滋、公安、石首、枝江、当阳、荆州、沙市、江陵、监利、洪湖、潜江、仙桃、沙洋、钟祥、天门、汉川I、应城、云梦、孝南、蔡甸、汉南、黄陂、新洲、武汉城区、东西湖、江夏、嘉鱼、咸宁、赤壁、鄂州、黄石城区、大冶、阳新、团风、黄州、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等39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据统计,1997年平原湖区内有耕地面积2235.62万亩,人口2478.02万人,耕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4.6%和42.4%:工农业生产总值2855.55亿元,占全省的40%。

平原湖区地势低洼,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其地面高程~般为16~50米(吴淞高程系统)之间,总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缓倾斜。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其境,汉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腹中,客水丰沛,峰高量大。境内产水主要出降雨形成,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5~9月份,尤以“梅雨期”最盛,降雨期一般均遭遇长江、汉江洪水期,易受外洪内涝双重威胁。在此期间,江河水位上涨,平原湖区大量积水受江河洪水的顶托而不能自排,全靠内垸河网、湖泊调蓄和泵站提排,当超过其蓄排能力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涝灾。

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治理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修筑堤防,关好大门,防止江河洪水泛滥”;60年代“上蓄下排,内排外引,河湖分家,撇洪入江”;70年代“自排、调蓄、电排三结合”,基本建立了江河堤防、涵闸自排、内湖调蓄和机电提排相结合的排水体系:80年代以来,水利建发的重点基本J:是进一步完善“自排、调蓄、电排三结合”的排水体系,修建了一批骨干电力排水泵站及其配套设施:进入90年代,平原湖区的水情较过去发,E了变化,外江频频出现高水位,一方面加重了汀河堤防的防洪压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现有排涝工程效益的i:F常发挥。在内垸,二级泵站甚至三级泵站迅猛发展,加剧了渊蓄容积的萎缩,增大了内部湖泊、河港的防洪压力。因此,该时期治理晕点是加强内部防洪安全建设,整治水系,完善配套,进行泵站更新改造,增加调蓄容彬!,在挖潜埔效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外排泵站装机规模。

武汉大学T程硕jj学位论文第一章概述

二、湖北省泵站发展概况

建国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省机电排灌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省电力排灌固定站达到1.89万处、2.69万台、215.5万Kw,其中单机800KW以上大泵站74处、403台、46.7万千瓦。形成了大型为骨干,大中小相结合,提排、自排、调蓄相结合的排灌工程体系。这些泵站在历年的抗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促进我省工农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省机电排灌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60年)是推广示范阶段。这一时期,机电排灌工作是以解放前善后救济总署接收的200台柴油机水泵机组开始的。首先对这批设备进行配套清理,除在社会上招收了一批机械工人外,国家还安排了技术人员到少数地方作机电排灌示范工作。在武汉市附近的孝感、黄陂、汉阳、武昌和鄂城各县试点兴建了大量小型电灌站,1958年在鄂城华容镇兴建的杨家巷泵站,在当时算最大的电灌站,装机4台,单机380KW,设计流量3.2m3/s,受益面积4万亩。

第二阶段(196l~1970年)为巩固发展阶段。为了加快泵站工程的建设与发展,1962年在省水利厅下设机电排灌局,加强了领导,加快了全省机电排灌事业的发展。1962年对全省机电排灌泵站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机电排灌发展规划,加快了陈旧机电设备向国产系列化发展的进程。同时,在工业部门的配合下,狠抓了主机和配套设备的制造,使全省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水泵从单机80马力发展到单机300马力,电动机由单机380KW发展至I单机800KW,分别兴建了孝感田家岗、三元富、石塔寺、汉阳新树岭、武昌六合、东西湖李家墩等中型泵站,并开始兴建白潭湖、黄草湖等800KW大型电力排水站。

第三阶段(1971~1980年)为兴建大型电力排灌站为主的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198l~1990年)为巩固、稳步发展阶段。全省电力排灌装机己发展到90%的县,装机50000KW以上的有荆州、武汉、孝感、黄冈、成宁、襄樊、黄石、鄂州、荆门、宜昌等10个地(市)。装机10000KW以上的县已达41个,电力排灌站与堤防、水库工程一样,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五阶段(1991年至今)为完善配套,更新改造阶段。我省泵站发展较快,然而,由于这批泵站大多建f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行,设备陈旧老化严重,装置效率低,配套不完善,给泵站运行和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因此,迫使我省不得不将泵站建设重点转向工程完善配套、泵站更新改造。

我省大型泵站特别是平原湖区的大型排涝泵站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从泵站建设本身来讲,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已建的中小型泵站远远不能满足抗旱排涝的要求,为了减少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提高抗旱排涝标准,提高保证率,确保农业丰收,必须要建设具有一定标准和定规馍的大型电力排灌骨干工程。20世纪60年代初期,江苏省江都排灌站的建设为我省人型电力排灌站的建没起了示范作用。1965年7川我省率先在黄闭建设白潭湖泵站(装机4×800KW),在荆州建设黄山头泵站(6x800Kw)等单机800KW的大型轴流泵站,之后,中目农机研究所根据我省的情况,研制了cJ—z8型,转轮直径:.8m的大型轴流泵机组,首先在汉JIl县的沉湖

武汉人学T程顺I学{!,:论义第一章概述

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先后又相继兴建了南套沟、汉川一站、新沟、半路堤、闸口、排湖、金口、樊口、高潭口、螺山等一大批大型电力排灌站。水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6000KW,最大水泵转轮直径4.Om。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进一步提高平原湖区的排涝标准,又先后建成了瓤滩口、杨林山、汉川二站、田关、公路口、野猪湖、马口、闸口二站、杨林尾、分水等17处大型泵站。截止2001年止,我省单机800K队上泵站达74处、403台、d67万Kw。

三、湖北省泵站地位和作用

我省电力排灌泵站对于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常重要的作用,“堤防保命、泵站保收”是列我省泵站重要性的形象比喻。

1978年我省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4~9月的降雨量约450mm,只相当正常年的45%,7月、8月、9月持续百目无雨,旱情十分严重,全省受旱面积达3615万亩。这期间,长江、汉江水位很低,省内16条中小河流一度断流,小型水库和塘堰于枯,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下降到死水位,在旱情十分严重的关键时刻,为抗灾夺丰收,全省先后投入电力排灌设备70余万Kw,机械动力260万马力,搬大水、抗大旱,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共提水60×10”m5,保证了农业抗灾夺丰收,使粮食总产达到172亿kg,比大丰收年的1977年增产Il亿kg,是我省历史上收成最好的一年,与类似持续干旱70多天的1972年相比,粮食增产37亿k。按典型资料分析,大旱之年农业增产的60%为机电排灌效益,其直接经济效益达23.8l亿元。

1983年是我省历史上外洪内涝最严重的一年,这年暴雨频繁,量大面广,梅雨期长,局部暴雨集中,4~9月降雨总量平均在i000~1700ram,发生11次大雨、暴雨,受涝面积达2780万亩,为确保农业抗灾夺丰收,近70万Kw的机电排水设备投入运行,最高日排水量达3.2亿m3,累计排水总量235.8亿心,从而保证了江汉平原2000多万亩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大灾之年夺取了农业好收成,是我省历史上第二个大丰收年,粮食总产量达198.79亿kg,棉花769.53万担,油料843.94万担,同时还保护了排区内上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了血吸虫病的蔓延,保证了乡镇工业、商业、交通、文教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与相似的1969年相比,1983年由于一大批电力排灌骨干工程及H寸投入抢排,增产粮食96.25亿地,棉花185.26万担,油料545.4万担。

1991年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9I.7”型大洪水,6月29日至7月12日,由于副热带高压和西北冷气流长时间交绥在长江流域上空,我省发生了连续性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全省71个县市普遍降雨,44个县市降雨量在300mm以上,暴雨中心位于地势低洼的汉江平原,沿江36个县市13天降雨量在300~800mm之间,汉口、潜江、天门、汉川、孝感、黄陂、新洲、汉阳、麻城、罗田、监利等11个县市降雨量突破历史实测暴雨记录。据测算,13天暴雨,全省共产水总量484亿立方米,为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46亿立方米的一半。连续高强度的暴雨,量大面广,持续时间长,致使外江水位猛涨,沿江排水涵闸受江水顶托,全部不能自排,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内涝局面。据统计,全省67个县市受灾,重灾为41个县市。受灾人口26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00多万亩,其中农田渍涝面积达1892万亩。江汉平原36个县市受灾极为严重,22个县城

武汉人学工程砸:|二学位论义第~帝概述

通干线一度中断,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在外洪内涝的严峻时刻,全省先后开动电力泵站5200多处、1】000多台、91.66万Kw,柴油机100多万马力。当年7月底,各类排水机械累计排水165亿立方,其中一级站直接排水入江126亿立方米,将近把70个武汉东湖搬进了长江,7月底受涝基本农田排出。一级站中单机800千瓦以上的大泵站发挥了骨干作用,日排水量达4.2亿立方米,累计排水近100亿立方米。泵站排涝效益达160亿元。

1996年大水年,江汉平原产水224.8亿立方米,为1991年的1.16倍,农田受涝面积1844万亩。排涝泵站准备充分、调度科学、开机及时、抢排得力,汛期泵站累计排水220亿立方米,一级泵站排水入江170亿立方米,排涝效益达114.75亿元。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电力排灌泵站在我省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大型泵站已成为机电排灌事业的骨干和支柱工程,为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湖北省平原湖区泵站建设的特点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于中纬度西风带和低纬度东风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属性,降雨量在地区和季节问的变化很大,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平原湖区,地势低平坦荡,湖泊密布,水道纵横,雨洪同期,易受外洪内涝双重威胁。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其泵站建设以排涝为主,以大型为主,以低扬程轴流泵为主。另外,在泵站枢纽布置、规划设计方面也有自己独自的特点。

1、在规划方面:

1)集中建大站与分散建小站相结合

大站小站的关系,综合反映电力排灌的规划和布局,关系到电力排灌工程的发展方面。目前,我省平原湖区在泵站规划方面,对于排灌区域面积较大,有较大调蓄区的地方,主要以建骨干大型泵站为主;对于排灌区面积较小的区域,没有或者调蓄区较小的地方分散建小站。据1997年统计资料,我省直接排水入江的一级站482处,总装机73.07万Kw,设计排水流量7692ma/s,其中800KW以上大型泵站72处、396台、45.46万Kw,设计排水流量5001矗/s,装机容量和设计排水流量分别占整个一级站的62.22%和65.02%,起着骨干和主力军的作用。

2)一级排水与二级排水相结合

我省平原湖区的站网布局一般采用一级排水或二级排水两种方式。一级排水是将排涝区的涝水赢接提排至外江外河,二级排水是将低洼涝区的涝水首先提排到内垸河湖调蓄,再由一级站将调蓄区的涝水提排至外江外河。二级站目前我省各地以兴建低扬程、小流量的小型泵站为主.单站控制面积一般为1000~5000亩,提水扬程1~3米。据1997年统计资料,我省平原区已建电力排水站2943处,总装机111.97万Kw,设计排水流量12014m3/s,其中一级站482处,总装机73.07万Kw,设计排水流量7692m3/s。~级站和二级站装机容量以及排水流量的比例分别为l:0,532和l:0.562。

3)分区建站与联合运行相结合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概述

位的高低,调蓄区集中与分散的情况等,往往需要采取分区建站,实行统一调度,分别按不同的运行情况,采取单站控制运行或多站联合运行的方式。各单站之间,排灌渠网相互联通,节制闸控制,使之既能控制单站运行,实行分区排水,又能实行多站联合运行。我省四湖排区,汉南排区的通北、排湖、沙湖等片就是采用分区建站与联合运行相结合的方式。

2、在枢纽布置方面

1)提排与自排结合

在建设时间上,涵闸早于排水泵站,因此一般需要提排的排区都已建有自排闸。已建自排闸在汛期外江水位低时抢排,而在外江水位高时,利用泵站提排。在泵站建设时,~般对白排闸的规模进行复核,如果已建排水闸规模偏小,或根本无排水闸,则结合泵站的施工扩建或增建,如汉川一泵站为排除洞汊湖地区渍涝的主体工程,装机6×1600KW,建站前靠汉川闸排除内湖渍水,但因规模太小,自排能力受到限制,除兴建汉川泵站外,又增建排水闸,并建船闸,沟通上下的航道。枢纽布置即以此三建筑物为主体一字形排列布置。从我省涵闸建设情况来看,一般排水规模均能满足要求(除少数外),因此泵站建设时,主要是结合已建排水闸,在枢纽上综合考虑,以便布置紧凑、美观,同时又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以节省投资。

2)排水与灌溉相结合

从我省已建大型泵站情况来看,平原湖区以单纯排涝的泵站为主,少数地方为排灌结合。丘陵地区所建大型泵站基本上均为灌溉泵站。排灌结合泵站,又多为闸站分建,利用已建老闸或新建涵闸挡外江洪水,而利用原有港道或新开渠道作为泵站的进水渠道,闻站之阈分开一定距离,形成一较大的出水池,一方面使水流稳定,另一方面可利用出水池两岸,布置灌溉渠首。汛期可以利用泵站提排内湖渍涝,亦可进行提灌,当外江水位较高时,还可通过涵闸引江永自流灌溉。如我省南套沟(4x1600KW)、老新(4×800KW)、新沟(6×800KW)、排湖(9×1600KW)等泵站。即为此种布置型式。少数泵站在出水管道上,分设叉管进行灌溉,如我省夹河沟(6×800KW)、余码头(8×800KW)、半路堤(3×2800KW)等泵站,即为此种布置型式。

3、在泵站设计方面

1)泵站布复型式

泵房型式与泵房的性质、扬程、地形、地质,所承担的任务以及机组的性能等条件有关。我省平原湖区大型泵站均为块基型泵房,且以堤后式为多,堤身式相对要少一些。

堤身式泵房,直接承受上下游水位差的水平压力和渗透压力,其两翼与堤防连接。有时,上下游水位差较大,为了减少泵房的压力,以及降低泵房的设计标准,在枢纽布景上采用阐站分建方式,即在堤身上建防洪闸,挡外江高水位,而将泵房建于防洪闸之后,挡出水池排涝水位。堤身式泵站在我省有两种,一种为堤身虹吸式,如高潭口(10×16KW)、北泾咀(2X1600KW)、金口(6×1600KW)、富池口(10X1600KW)、马口(3×800KW)、南套沟(4×1600KW)、汉川I一站(6

机械全调节机构,运行不了多长时期,全调节就变成了半调节。如樊口泵站40cJ---95型轴流泵,原设计叶片操作油压为2.5MPa,但运行实践表明,在此油压下,叶片调节系统不能将叶片从小角度调至大角度。根据实测结果分析,将操作油压提高到4.OMPa时,也只能部分满足叶片调节要求;当泵站扬程低于2.Om时,叶片调节系统的油压须超过4.3MPa才能满足要求。田关、半路堤等泵站,水泵在安装时,因叶片直径和叶轮外轮问隙过小,装不上,只能切割,这样导致水泵效率降低。公安淤泥湖泵站,装机4X1000kw,选用16CJ一70泵型,水泵安装后,试运行时出现抬机现象,最后不得不重新更换水泵。八角坳泵站1978年安装第一台机组(3#)时,机组运行初期就存在噪音大、振动厉害、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三、水泵磨损问题

水泵部件的磨损主要表现在水泵的轴承部分。造成磨损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其次是水中含有较多的泥沙等污物,运行时造成设备的磨损。如沉湖泵站,1#~6#机水泵主轴水导轴承处和轴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磨损,轴表面和轴瓦上的橡胶衬已磨损和脱落,轴颈磨损面呈麻点状,高度为35~50cm范围,深度一般为1.5mm左右,轴瓦整个瓦面都被磨损,瓦面毛糙,深度为2mm左右。调节结构的活塞等部位也出现严重磨损现象,l#~2#机调节机构仅在空载时能调节,带负荷时不能调节叶片。小南海泵站主轴轴颈因泥沙磨损,现表面形成无数环形刻痕,转轮体密封部件漏油漏水,叶片角度调节机构锈蚀。

水泵磨损在我省基本上是一个通病,运行5年以上的泵站大部分都存在这一问题,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除泵轴磨损外,橡胶轴承普遍有磨损偏磨现象。部分泵站还出现橡胶轴承松动现象,需重新钻孔攻丝紧固,如夹河沟、新潍口等泵站。

四、水泵汽蚀问题

水泵汽蚀在我省大型泵站中普遍存在,发生地点多位于叶片进出水边的背面,叶轮外壳中心线一带。严重的汽蚀导致机组振动加剧,甚至不能运行。

黄山头泵站6号机叶片汽蚀图老新泵站4号机叶片汽蚀状况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大型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山头泵站6台机组叶片正反面都有汽蚀,深l一2.4mm,其中6号机组有一块叶片被击穿,空洞直径lOml左右,如上图所示。

老新泵站4台机组叶片汽蚀均相当严重,蚀坑密集且深,面积~般在50一lOOcm2,深达8一lOmm,且局部存在缺损,如上图。

小南海泵站汽蚀破坏主要发生在叶片靠近迸水侧一端,面积约为整个叶片的1/6,该部位叶片正面及背面现已形成蜂窝麻面,叶片外缘剥蚀形如锯齿。叶轮外壳内壁中心线形成一条环状汽蚀带。

螺山泵站改造前,叶轮外壳中心线一带有宽约100毫米的汽蚀圈,一般深度为20mrn,最深处达40mm左右。叶片进水边背面汽蚀平均深度达20mm左右,叶片出水背面汽蚀达lOmm。

沉湖泵站,从叶片进1:3边至出口边靠叶片外缘侧均有汽蚀,汽蚀部位大块金属脱落,汽蚀面积约占叶片表面的一半左右,且以进口边缘处为甚,最大孔径65mm,最大孔深13mm。叶片背面汽蚀也很严重,在叶片进口边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汽蚀区,汽蚀区长度约300~500mm,宽度约150~300mm,表面呈蜂窝状,最大的孔表面约60×160rr¨.,孔深6~16mm,且叶片进1:3边均已呈锯齿状。在叶片出口边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汽蚀区,表面呈麻面状,汽蚀深度2~4mm。

叶片外缘与叶轮外壳的间隙汽蚀,带宽120mm,表面呈蜂窝麻面状,最大孔径50ram,最大孔深16mm,叶片外缘面参差不齐。

§2-3电动机方面的问题

电动机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绝缘上,特别是运行时间达20年以上的泵站该问题特别突出。我省大泵站74处,70%的泵站存在着电机老化现象,58%的老化十分严重。其次是电动机的制造质量问题。

一、电动机绝缘老化严重

由于运行时间和日历时阃延长,电动机本身绝缘材料老化十分严重。从外观上来看,绝缘老化的电动机绕组端部的绝缘有裂纹、枯萎、剥离,有的有树枝状老化现象产生,绑扎线圈的部位有龟裂,绝缘层剥落,有的地方有磨损,有粉状物质或黄、白粉末出现,呈虫蛀状小孔。从电气性能上来,主要反映在绝缘电阻低,直流泄漏和交流耐压低,吸收比达不到要求,运行时温升高,出力下降。

绝缘老化的产生,除运行时间和日历时间长这~因素外,所用材质差也是一个原因。如早期同步电动机所使用的主要绝缘材料是沥青纸云母浸胶处理的B级绝缘(俗称黑绝缘),这种沥青绝缘的软化点低,绕组的耐热程度不高,容易老化,加之在运行过程中因通风不良等原因而引起温度上升,又加速了绝缘老化。

另外,由于制造原因,绕组与槽内间隙较大时,内部空隙易产生放电,定子槽内电场容易集中于导体附近,在外部有过电压、浪涌电压或操作冲击电压重复发生时,故电机易产生绝缘枯萎,孔隙及剥离现象。

再者,泵站机组运行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很大,泵站的年运行时间一般只一个多月,多的达3个月,时开时停。运行期间,一般都在梅雨期,空气湿度大,绕组容易受潮。当绝缘介质中含水量增大时,其导电率和介质损耗都将迅速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