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娃娃家

娃娃家

娃娃家
娃娃家

1、主题由来

2、主题目标

3、主题网络图

4、主题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举例

5、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6、主题活动案例

7、家园活动

8、社区活动

9、主题小结

主题由来:

对于幼儿来说,家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庭成员也是幼儿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群。就像开学至今的“娃娃家”一直是幼儿游戏时的首选区域。孩子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男孩子扮演妈妈,“爸爸”、“妈妈”不分工,相互争夺娃娃等行为。

为了让幼儿的角色意识有所发展,对家庭成员和成员间的分工有所了解,并在通过游戏,使得孩子们将家庭生活经验一一呈现,并在摆弄玩具的同时,发展幼儿更多的能力。于是,我们选择了该主题。通过这一主题,希望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娃娃家”主题的开展,使孩子们的生活能力能有所提高,情感发展更进一步。

主题目标:

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的情感。

主题网络图:

娃娃家

集体教学活动快乐的梦

飞呀飞

鸡蛋变娃娃宝宝在长大爸爸好妈妈好

区域活动

1、全家福

2、妈妈的项链

3、全家福

4、我有一个幸

福的家

5、装饰衣服

烧菜

别吵,小宝宝睡了

布娃娃

小熊醒来吧

过生日

1、装饰小围兜

2、下面条

3、晾衣服

4、花花衣

5、花被子

扮家家

和奶奶一起散步

整理鞋子

爸爸的胡子

1、整理袜子

2、为喜洋洋穿

毛衣

3、我的一家

4、我家的房子爸爸好妈妈好喂娃娃宝宝的家

主题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举例

主题板块包括:全家福、宝宝的被子

全家福:贴有各种装饰物的相框,相框里面是幼儿的全家福。

宝宝的被子:根据老师事先剪好的正方形,然后让孩子们在上面对其进行装饰。

活动名称:装饰小围兜

材料提供:小围兜、各种装饰图形、彩色纸、印章、胶水 预设玩法:

1、

用固体胶将装饰物粘在小围兜上面。 2、 将彩色纸撕成小片用固体胶黏贴。 3、 在小围兜上面用印章敲出各种图形。 观察要点:

1、能否将小纸条撕成小块进行黏贴。

2、能否有装饰围兜兴趣。

活动名称:装饰衣服

材料提供:装有纽扣的衣服、各种装饰物 预设玩法:

将提供的各种装饰物,如:小花。扣在衣服的纽扣上。 观察要点:

幼儿能否将装饰物扣在衣服的纽扣上。

活动名称:整理袜子

材料提供:不同大小的袜子若干;盒子 预设玩法:

幼儿区分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袜子,并根据大小放在对应的盒子里。 观察要点:

幼儿能否区别袜子的大小、特征。

活动名称:为喜羊羊穿毛衣(一)

材料提供:毛线、喜羊羊

预设玩法:

将毛线绕在喜羊羊的身上。

观察要点:

幼儿能否将毛线一圈一圈的绕在喜羊羊的身上。

活动名称:为喜羊羊穿毛衣(二)

材料提供:喜羊羊、水彩笔

预设玩法:

用水彩笔在喜羊羊身上画线条。

观察要点:

幼儿能否画出比较有规律的线条。

活动名称:全家福

提供材料:幼儿的全家福、装饰物、固体胶

预设玩法:

用装饰物简单的装饰照片。

观察要点:

是否会按照简单的排序进行装饰,如按排序:ABABAB…、AABAAB…等。

活动名称:全家福拼图

材料提供:拼图底座、拼图块

预设玩法:

根据底板和拼图块后面的点数等信息,找到相对应的位置。

观察要点:

1、能否按照点数对应的方法找到拼图的位置。

2、是否能根据全家福照片进行拼图。

活动名称:妈妈的项链

提供材料:妈妈的卡通头像、各种颜色的珠子、吸管、操作提示卡等。

预设玩法:

用铁丝或线将小吸管、珠子有规律的搭配制成项链。

观察要点:

是否能模仿操作提示卡上的排列方式串项

链。

名称:花花衣

材料:不同纽扣的衣服,不同形状的

纽扣

玩法:根据衣服上原有的纽扣,选择

形状相同、颜色或者形状颜色都相同的纽扣。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能找到纽扣的相同点进行 摆放。

名称:花被子

材料:白色长方形布条、颜料、各种

形状的拓印模子

玩法:在白布条上进行拓印。 观察要点:

是否有拓印的兴趣,并保持桌面干 净。

名称:我家的房子 材料:自制房子、几何图形、颜料、

刷子、废旧报纸

玩法:1、用颜料粉刷纸盒房屋。

2、用几何图形拼搭房子并贴在大房子上。 观察要点: 1、粉刷时是否能顺着一个方向刷, 不把颜料刷到外面。

2、是否能用几何图形拼搭出房子 的形状。

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爸爸好妈妈好

活动一:鸡蛋变娃娃

活动目标:

在听听、说说、玩玩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扮演爸爸、妈妈角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的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2、鸡蛋变娃娃FLASH课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

1、猜猜鸡妈妈为什么哭?

(出示哭泣的鸡妈妈的画面)

2、鸡妈妈怎么了?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交流)

(我们一起来问问鸡妈妈吧!)

小结:原来鸡妈妈的大鸡蛋不见了,现在我们来听听故事,鸡妈妈的大鸡蛋到底跑哪去了呢?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小狗和小猫,谁当爸爸?谁当妈妈?它们把什么当成自己的宝宝了?

2、他们是怎样喜欢自己的宝宝的?

3、大鸡蛋变成了什么?小鸡是谁的宝宝呀?应该把它送到哪儿去呢?

小结:原来大鸡蛋变成了小猫、小狗的娃娃,他们玩得真高兴呢,最后大鸡蛋变成了小鸡,在小狗小猫的帮助下,小鸡回到了鸡妈妈的身边。

5、完整欣赏故事

三、体验活动快乐,与宝宝做游戏

1、宝宝,我们一起来也来玩个娃娃家的游戏吧,我们2个宝宝一个娃娃,一个

宝宝做妈妈,一个宝宝做爸爸,带着你们的宝宝,一起来做游戏吧。

2、幼儿和娃娃一起快乐地游戏。(播放“爸爸妈妈好”的音乐)

活动反思:

我发现孩子们对听故事虽然比较感兴趣,但同时我也发现,因为孩子年龄小,

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听故事时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我分段地讲述故事,让他们在听听说说中调节自己的注意力。有时我还会让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进行想象,猜测一下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同时他们的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在亲身体验中才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故事的情感,所以在最后环节的情景表演中,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表现的欲望比较强,但就是里面的一些对比孩子们记得不是很清楚,当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的表演还是挺完整的,表演的孩子表现出非常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活动二: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活动目标:1、能够跟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2、知道自己慢慢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活动准备: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们都是好孩子

1、幼儿欣赏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2、听一听:歌曲里有谁?都在做什么?

3、说一说:小鸟、小猫、小宝宝是不是好孩子?为什么?怎样做个好孩子?

4、想一想:好孩子还会自己做什么事?

总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们都是好孩子。

二、学唱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

1、再听歌曲一至两遍。

2、边跟读歌词边学小鸟飞、小猫叫的动作。

跟随教师唱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两至三遍,要求把歌词唱清楚,尤其要注意歌词中小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3、边演唱歌曲边随歌曲内容自行表演动作。

活动延伸:

想想我们还会做哪些事情,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反思:

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兴奋地讨论着“小鸟”、“小猫”的各种生活习惯,并表演了小鸟自己飞,小猫自己跑的动作,动物的形象对小班的孩子总是有这很大的吸引力。在学习歌曲的时候,部分音乐能力强幼儿一边表演着动作,一边跟着老师学,经过反复地学习,他们已能完整地将歌曲演唱下来,并进行表演。但班级个别孩子声音很小,通过我积极的鼓励,开始能声音大一点地歌唱。

活动三:小熊醒来吧

活动目标:

1、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乐意想出叫醒小熊的各种办法。

2、尝试用短句说说有关故事的对话,养成每天早早起床的习惯。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PPT背景)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玩好吗?

2、(播放PPT呼噜声)这是什么声音?会是谁在打呼噜呢?

二、小熊醒来吧

(一)小熊在睡觉

1、(播放PPT小熊的家)

提问:房间里有谁?小熊在干什么?谁会来叫小熊呢?(播放小鸟飞的旋律)(二)、小鸟呼唤小熊。

提问:

1、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了?(播放PPT)小鸟说小朋友们好,你们起得真早,你们起床后干什么呢?

2、你们觉得小鸟会对小熊说什么呢?

3、谁来做小鸟叫醒小熊。

(三)、小兔呼唤小熊

1、又来了一个朋友,是谁呢?猜一猜:长长的耳朵、红红的恶眼睛、短短的尾巴、走路一蹦一跳。(播放PPT小兔)

2、来做小兔,学小兔跳。

3、小兔会怎么叫小熊起床呢?谁来做做小兔叫醒小熊。

4、我们一起来叫小熊起床吧。

(四)大象呼唤小熊

1、(播放PPT大象鼻)猜,会是谁?你怎么知道?一起来学做大象。

2、大象讲话的声音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叫醒小熊。

三、小熊醒来了

1、小鸟、小兔和大象都没有叫醒小熊,这可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我们来试试你们想出来的办法吧。

3、看看小熊醒了吗?(播放PPT小熊醒来了)

4、你们真厉害,谢谢你们想出了那么好的办法。

四、小熊早早起

1、那么晚了小熊再去幼儿园的话,会拿到爱心牌子吗?为什么?那你们呢,谁今天也拿到爱心牌子了?

2、现在天气暖和了,希望宝宝每天都早早起,每天都可以拿到爱心红牌子。

活动反思:

这节语言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讲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语言、语气、神情的变化之外,手势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作为教师,在讲述多遍故事时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提高幼儿的倾听积极性。课上我在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直接用上了挂图,导致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倾听兴趣不高,然而在讲述第二遍时还用了挂图,以致他们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所以我感觉以后在语言教学中第一遍讲述的时候,不宜用直观教具,因为直观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活动四:爸爸的胡子

活动目标:

感受儿歌的风趣,愉快地朗读儿歌,学习翘舌音“刷”。

活动准备:

自画大胡子爸爸图片一张、毛刷子一把、幼儿爸爸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1、将软软的手帕、光滑的丝绸围巾、冰冷的镜子、毛刷子,分别让幼儿放在脸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什么东西在你的脸上也会感到有些刺、有些痒?”“爸爸、妈妈亲你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儿歌《爸爸的胡子》

1、出示图片,看看这是谁?知道爸爸是男的,爸爸很辛苦,也很爱孩子。

2、教师示范朗读儿歌。说说刷子为什么老想刷我脸?

3、教师朗读第二遍儿歌,你喜欢爸爸用胡子刷你的脸吗?为什么?

三、让幼儿看看爸爸的照片,介绍自己的爸爸

1、你们的爸爸有没有胡子?

2、与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还挺顺利,小朋友的思路也跟上了,结果进行到我问他们爸爸有什么本领的时候,一幼儿冷不丁冒出“爸爸会拿棍子打小朋友”,瞬间我就蒙了,打人肯定是不对的,这算什么本领,这样的答案是我怎么也备不到的啊。但我告诉自己不能乱,随即接了一句“肯定是你做错了事”,同时也告诉他爸爸打人是不对的,然后赶紧进入下一个环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还有一次我问幼儿爸爸有没有亲过你,他说没有的时候,让我很难接下去。因为我考虑的时候以为答案肯定是肯定的,爸爸当然亲过的。这件事也告诉我,备课一定要备全,不仅要备教材,备课,还要备人,而且一定要无限全面,把所有可能的不可能的统统都要考虑进去。活动进行到后面的时候,幼儿不爱举手爱插嘴的毛病又开始犯了,尽管还算井然有序,毕竟长此以往,这个习惯是不好的,所以也让我认识到平常要加强对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活动的材料还可以更丰富。爸爸的胡子画法上可以有多种多样;材料提供上也还可以有不同。不一定就是要用记号笔画,可以用粘贴的方式,粘贴的时候材料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也更利于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五:办家家

活动目标:

1、随节奏合拍的独白做动作,感受说唱的趣味性。

2、体验模仿成人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引导孩子到厨房观看父母或厨师做菜,抄菜的情景。

2、幼儿玩娃娃家的照片,厨师抄菜的图片、照片,音乐《办家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欣赏图片(照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照片中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2、你们做过饭吗?(没有)在娃娃家里,你玩过做饭吗?你是怎样做饭的?2、娃娃家里都有些谁呢?(有爸爸,妈妈)

(二)模仿理解

1、说说自己在玩娃娃家的时候做过什么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你们在娃娃家里都玩些什么呀?(做饭,抄菜)

谁来做一做炒菜的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2、师唱歌曲,让幼儿仔细倾听,并说出老师都唱了些什么?

3、幼儿学唱并感受说唱的趣味性。在唱到第(5)小节“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时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朗读并模仿炒小菜的动作。

(三)歌唱表演,分小组围成圆圈随音乐做根据歌词做动作,感受说唱的乐趣。活动反思:

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歌曲中的“呀”字比较难把握,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唱“呀”,什么时候不该唱“呀”。在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幼儿做标记,如“在唱呀的时候总是出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幼儿回答说:“自己听清歌曲中唱的。”“可以做个标记。”等等。为了节约时间,和幼儿商量决定用“五角星”来表示。这样一来,有了标记的提示,对于这个难点有了一定的突破,只有个别幼儿有时还唱错。这首歌曲中间的说唱部分,是最令幼儿兴奋的部分。在老师还没有让幼儿用动作来表演的时候,很多幼儿都不由自主的做起了动作,非

常兴奋,以至于节奏越来越快。于是,我变换方式引导幼儿,如用拍手、拍肩,这样,既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的学习,积极的探索。但即使这样,由于时间的限制,仍有个别幼儿没有照顾到,这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突破。

活动六: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活动目标:

1、了解家里的成员及各种称呼之间的关系。

2、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准备: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照片,介绍家人

1、介绍合影里的家庭成员

(1)今天好多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把你的家人介绍给你的好朋友。

(2)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讲出家人的主要特征,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头发长,有的头发卷卷的。)

2、交流合影外的家庭成员

(1)除了照片上的你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2)爷爷是谁?奶奶?那妈妈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呢?

(3)我把你们刚刚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二)欣赏儿歌,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一个小娃娃。

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2、联系实际情况,指导孩子改编。

(1)这首儿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念好吗?

(2)××你家里有些什么人呢?(家里有两个宝宝)

(3)哦!那你的儿歌应该怎么念呢?

幸福的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两

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三)梳理提升,激发情感

家是个好地方,有这么多疼爱我们的人在一起,我们真幸福。让我们也要爱爸爸爱妈妈关心他们,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真幸福。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出示了画有五个手指的画每一个手指上都画好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示。当我提问孩子们大拇指上是谁呀?他们很迅速的回答。第二次唱儿歌时我把画贴到了黑板,配上一些动作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儿歌。通过图示和动作孩子们很快的领会了儿歌的意义,也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儿歌。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一味的要求幼儿学会书本中原有的儿歌,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创编,无形的扼杀了幼儿的创作欲望。还有不足的是饿哦准备的手指对应的画小了,导致坐在远的幼儿看不清楚画面。在肢体语言在还欠缺优美,缺乏感染力。最严重的还有一个问题针对小班的幼儿我上课的语速还需要放慢。

通过一节课的艺术活动,都对家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感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家庭、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身边琐碎而又卑微的幸福,我觉得,我和孩子起在成长。

活动七:我的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

3、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1、“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张

2、父母与孩子交谈过及了解

3、生肖图片

4、大相框一个

5、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情感激发

1、儿歌《爸爸妈妈瞧》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想)

今天,许老师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请来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把照片都拿出)

二、介绍交流

(一)、个别介绍

1、教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不认识,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呢?(先请个别幼儿单独介绍,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在电脑上放大。)

提问:这是谁?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长的什么样的?

爸爸(妈妈)在哪儿工作?是干什么的?

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

爸爸(妈妈)在家最喜欢干什么?

爸爸(妈妈)最喜欢对你说一句什么话?

自己在家时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二)、全部交流。

请全部幼儿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走到客人老师的面前,向客人老师介绍爸爸妈妈,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讲。

(三)、倾听特殊幼儿介绍。(播发摄像)

教师:今天我们班***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有来上幼儿园,他告诉我,他也很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小朋友认识一下。他就用电脑传给老师,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吧。

三、给爸爸妈妈贴属相。

幼儿动手给爸爸妈妈配上属相。并将照片贴在大相框里。

延伸:把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随意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我以为他们不太会说,可是结果我却发现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意料!关于家人最喜欢吃的东西,李苏蒙说:爸爸最喜欢吃的东西是山核桃;胡成拓说:妈妈最喜欢吃的是青菜萝卜;李轶爽说: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是鲨鱼……

还有最喜欢爸爸妈妈的什么,王嘉杰说:最喜欢妈妈的脚,每天睡觉时都喜欢把脚放在上面;妃妃说:最喜欢妈妈的脸蛋,因为很香;应知杭说:最喜欢奶奶的耳朵,睡觉前都要摸一摸;

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我把孩子们的讲述内容在白纸上记录了下来,展示在班级的“展示墙”上,受到家长们的好评。

活动八:棒棒糖

活动目标: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用螺旋形的线条画棒棒糖。

2.尝试大胆作画,对绘画活动感兴趣。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PPT导入

导语:小熊的棒棒糖店开张啦,都有些什么颜色?

预设提问:谁来猜猜这些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幼儿猜)

小结:棒棒糖有各种各样颜色,每一种颜色都是一种水果的味道。

二、示范

1、师首次示范过渡:老师喜欢草莓味的棒棒糖,要选择什么颜色呢?示范:用螺旋形的线条作画,示范过程中可用“棒棒糖,爱漂亮,轱辘辘,轱辘辘,穿了一件红衣裳!”作为提示。

预设提问:老师是怎样画棒棒糖的?(轱辘辘轱辘辘——帮助幼儿理解用螺旋形线条作画。

幼儿描画:请你用手指试着画一画。(幼儿以螺旋形的线条描画。)

2、师再次示范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棒棒糖?(示范,加深螺旋形线条的画法。)

3、幼儿示范(请一幼儿自选颜色作画)

预设提问:你们猜猜他画的是什么味道的棒棒糖?

小结:棒棒糖,爱漂亮,轱辘辘轱辘辘,穿了一件*衣裳。

三、幼儿作画

过渡:我已经闻到**棒棒糖的香味了,你们想不想画棒棒糖送给小熊?要求:选

择一种颜色用螺旋形线条作画。

四、分享交流

过渡:我们把棒棒糖送到小熊的糖果店去吧!

预设提问: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应该送到哪个篮子呢?

小结:棒棒糖,爱漂亮,轱辘辘轱辘辘,个个都穿花衣裳。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感觉过程比较流畅,目标达成较好。但孩子对棒棒糖的喜爱,没有在课堂上达到高潮,因为在于我给孩子呈现的棒棒糖太过单调。另外固定的用里外两种颜色撕贴,约束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这堂课最欠缺的。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也想过用更开放性的形式去尝试表现棒棒糖,用毛线绕、用棉花扯,但是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很难在这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小班孩子的活动,这是今后要努力加强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为幼儿创造幼稚的课堂,我实在还差得太远。

主题活动案例

男孩女孩排排队

实录:

晓坤和马思葭正在给男孩女孩排排队。“这是我,我是女孩子,我应该排在这。”“这是妮妮,她是我的好朋友,她也是女孩子,她就排在我的后面。”马思葭边说着,边把印有自己大头贴的夹子夹在了装有女孩头像的热气球下的第一个插片上。“这是我,我是男孩子。”“那你是不是应该排在这个装有男孩头像的热气球下呢?”我问道,“恩,我要排第一个,因为我是班里最高的……。”晓坤边说边夹着手里其它的夹子……“晓坤,你排错啦,榕榕是女孩子,应该排在我这里。”晓坤困惑了一下,“可是她的头发是短的呀”“可是她也穿裙子呀,只有女孩子才穿裙子的”后来晓坤想了想是呀,于是把榕榕的夹子给了马思葭,让马思葭夹了上去,两个人就这样,说说笑笑,在互相帮助下,把男孩女孩的夹子一个一个夹在正确的位置上……

反思:

刚上小班的幼儿男孩女孩的分辨力还比较差,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先将男孩女孩之间明显的区别特征告诉幼儿,才能让他们分清楚自己是男孩女孩。在展开这个活动时,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我们特意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头像——自己班内幼儿的头像,因为幼儿对自己班的幼儿每天朝夕相处,相对比较熟悉,遇到分辨不清的时候,教师也更容易举实例来为孩子们分辨,这样的教育就更加的具有具体形象性,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就是开始用的一些夹子,太小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夹起来有点困难,所以经过调整,我们把小夹子换大了,现在孩子们操作起来就变得顺利多了。

幼儿角色游戏:娃娃家

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说明: 从孩子入园适应的一段日子观察发现,孩子们特别热衷于在娃娃家中游戏,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容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个游戏。 预设游戏总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能用语言、动作再现爸爸、妈妈照顾小朋友的情景,反映自己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3、建立并遵守游戏常规。 4、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娃娃家(一)—我会抱娃娃 第4周2017.9.18 星期一小四班嘉琳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两个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抹布、扫把、畚斗等 家具:桌、椅、电冰箱、电视 角色标志 2、经验准备:已经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晨间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已经玩过抱娃娃“抱娃娃”“煮饭”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布置“娃娃家”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我们来给这个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今天老师给娃娃布置了一个漂亮的家,以后娃娃就住在娃娃家里,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照顾娃娃好吗? 3、你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4、爸爸、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事。(二)提出游戏要求,不争抢玩具。 师:小朋友们照顾娃娃的时候,也要好好爱护自己的家,不要弄坏弄脏家里的东西,不争抢玩具。 (三)幼儿分组游戏。 1、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加游戏。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 (四)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

小班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设计思路 小班的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情绪上多少有点不适应,进行这个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整个主题活动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和个别的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亲近每个孩子。这次的主题活动娃娃家的内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我们班创设了打扮爸爸妈妈,和同伴分享糖果等来感受家的温馨。这次我预设了一个运动活动引导幼儿爬着给爸爸妈妈送糖果,让幼儿也和爸爸妈妈分享,目的是为了幼儿练习手脚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动作。因为有给家长送糖果这一游戏情景,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同时也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中按幼儿的需要设立娃娃家,让幼儿在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喂牛奶、叠衣服等乐趣。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娃娃家 新投放的材料:奶瓶、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你会做哪些事情?(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二)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三)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请幼儿分享玩娃娃家的乐趣,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角色游戏——娃娃家和超市

角色游戏——娃娃家和超市 第一周: 游戏目的: 情况分析:游戏主题比小班有所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但情节仍比较简单。 1 、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丰富游戏情节,懂得扮演角色和使用 物品、场地等应遵守游戏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2 、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材料:娃娃家和超市所需材料环境创设:用拼板搭建房子材料准备:准备娃娃家的桌具、餐具、服装等等。游戏指导要点; 1 、带领幼儿参观娃娃家和超市,了解各种材料的分配和布局。 2、指导幼儿给出意见,并共同创设环境、收集材料。 游戏反馈:1、组织幼儿参观学习娃娃家、超市的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如何扮演角色,如何整理娃娃家。由于,这次主要是参观指导,经过参观和教师的介绍,丰富了幼儿布置环境的知识,为下一次幼儿自主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做准备。幼儿对新环境新玩具很感兴趣,对超市的材料提出了很多的想法如东西不够多,娃娃家里除了煮东西的材料没有其他玩具等。我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收集,收集到了不少材料使超市有所丰富。 第二周 上周情况分析: 幼儿对新环境新玩具充满了好奇,共同给出了一些意见,对与

超市所欠缺的材料,幼儿也共同进行了一些收集。对超市的一些游戏规则幼儿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参观也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游戏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讨论回忆超市的游戏规则并指导幼儿讨论怎样布置 丰富自己的娃娃家。 2、引导幼儿游戏重点指导超市的游戏。 3、指导幼儿收拾整理讲评这次游戏的优缺点。 游戏反馈;幼儿对参与角色游戏有较大的积极性,主动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主题参与其中,但我发现孩子在玩超市时往往一次买很多的东西,还会将超市里装东西的篮子带走。活动开展后的半个小时里孩子就将超市的游戏材料搬空。在游戏结束整理游戏材料时,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形成收拾的意识,但教师要求他们收拾时,也能较好的按上次活动时我们定下的常规进行分类整理。不过有个别孩子尤其是插班生。喜欢在小班的滑滑梯旁玩。 第三周 上周游戏情况;上次游戏大部分幼儿都涌入超市,娃娃家的孩子没有角色意识,很多孩子只是在超市买东西而没有和娃娃家联系起来,超市的收银员动作太慢,致使很多幼儿滞留在超市,买到娃娃家的 东西也没利用起 来。 游戏材料:在娃娃家里增添一些书、玩具等,增设银行、与钱。游戏

小中班娃娃家的设置与材料投放

小中班娃娃家的设置与 材料投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小中班娃娃家的设置与材料投放 娃娃区是想象装扮区的一种,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家庭”环境中,通过操作、摆弄相关的材料,模仿、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生活经验,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活动区域。 一、娃娃区对托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1、稳定情绪,缓解心理焦虑 新奇、有趣的娃娃区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整不良情绪。尤其能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稳定情绪,感受到小朋友在一起玩快乐、开心、有趣,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从而喜欢上幼儿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满足摆弄,促进认知发展 娃娃区中色彩鲜艳、有声响的物品特别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引发幼儿重复地摆弄物品,模仿一些简单、具体的外部动作。如幼儿在炒菜、烧饭、照顾娃娃的操作摆弄中逐渐认识一些事物,他们会观察物品的颜色,感知材料的不同特质以及它们的属性,如:大小、长短、粗细、软硬等。 3、活动情景,促进语言的发展 此阶段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娃娃区中,幼儿在重复摆弄物品中会出现伴随性的语言,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激发了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建议,叙述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增强了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锻炼精细动作,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娃娃区中提供给娃娃穿衣服、纽纽扣、折叠衣裤、使用不同的夹子晾衣服等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并使动作逐步精细化,而且可使幼儿在反复摆弄的过程中,习得生活的自理能力,促使手眼协调、双手协调发展。 5、社会交往,形成简单的角色意识 娃娃区的活动中,幼儿从满足自己的操作摆弄,进而逐渐发展到与区域内其他角色的交往,渐渐地开始知道自己在扮演谁,能做些什么事,同时幼儿也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简单的角色意识渐渐地形成。 二、娃娃区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有分有合,相对开放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娃娃家的材料投放与指导

幼儿园娃娃家的材料投放与指导 田黄镇中心幼儿园肖广英 角色区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娃娃家”是经久不衰的典型角色区游戏。从观念上来说,几乎没有人不认同“娃娃家”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在“娃娃家”常常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要么在“家”做一些单调的工作,要么就频繁外出,流连忘返。“娃娃家”的游戏主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如做饭、吃饭、照顾小宝宝、整理房间、洗涤衣物等;一是与其他区域相联系而生发出的活动,如幼儿外出去“餐厅”吃饭,去“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去“理发店”理发,去“超市”购物等。应该说,其他角色区的存在拓展了“娃娃家”的游戏主题,但如果幼儿只对参与其他角色区有兴趣,而对“娃娃家”里的活动反应比较消极,那就值得我们反思了。理想的“娃娃家”游戏应该是幼儿首先能够在“家”里兴致勃勃地游戏,然后通过互动、想象,与日常生活情节相联系,生发出一系列与其他角色区相关的活动。但现在的问题是,幼儿在外玩得很开心,在“家”里却玩不起来,原因何在? 在很多幼儿园,“娃娃家”的典型场景是这样的:一张床,床上有一个布娃娃,有一张小桌子,两张小凳子,桌子上有缩小,版的燃气灶、碗、盘、勺子、奶瓶以及各种塑料蔬果等。有的幼儿园还会用纸箱或纸板制作一些诸如微波炉、电视机、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单单看“娃娃家”的场景,我们就可以推想幼儿可能开展的活动:抱娃娃,喂娃娃吃东西,在桌子上摆弄蔬菜、水果和碗盘,开关家用电器。这些活动对于幼儿动作的要求比较单一。由于所有物品都是现成的,没什么变化或延展活动情节的余地,幼儿无需太长时间就可以一一玩遍,接下来就无所事事了。如果多玩几次“娃娃家”游戏,幼儿更玩不出什么新花样,要么简单重复,兴味索然,要么向“外”发展。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在教师特意营造的家庭情境中通过动作和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游戏情节的活动。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 教案一: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让幼儿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明白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一、活动目标: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明白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二、活动预备: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一)分享经验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爱当谁?都做些什么情况? (教师依照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觉: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情况?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咨询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1、咨询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如何办? 2、讨论:如何样招待小客人?如何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动结束: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情况?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教案二: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活动目标1. 熟悉角色活动区的环境及规则,能够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 2. 喜爱扮演熟悉的角色,明白角色名称,模仿差不多的动作。 3. 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和关系及游戏中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活动预备预备材料和道具,例如布置有小床、沙发的起居室,娃娃、爸爸(夹包)、妈妈(围裙)、爷爷、奶奶、的头套、拐杖等。 活动过程在角色活动之前,我精心布置了娃娃家的环境,用纱窗把娃娃家布置得温馨而漂亮。在那个“家”中,有沙发、桌椅、小床、电视等家具,床上有娃娃在睡觉。在娃娃家的一角,布置了厨房用品:锅碗瓢盆、橡皮泥做得各种面点、彩色纸做得各种蔬菜等。 小孩们选择好了角色都进入到区域中开始活动了,彬彬扮演娃娃家的爸爸,他在家里看着报纸,顺顺和乐乐扮演着娃娃家的爷爷和奶奶,露露则穿上了妈妈的围裙像模像样地在厨房里忙着。开始的几分钟里,小孩们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玩得非常快乐,可时刻稍长一点,有的小孩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彬彬扔下报纸出门了。在各个区域里转来转去,顺顺和乐乐手拉着手旁若无人地在客厅里跳起了舞。露露则在厨房里乐此不疲地忙着做饭,娃娃被扔在了一边,无人照管。 这时,老师走进了娃娃家讲:“我是爸爸的朋友,来看望爸爸的,爸爸去哪了?”正在跳舞的顺顺和乐乐听到咨询话,停止了跳舞,赶紧过来接待“客人”。“爸爸”彬彬听到咨询话也急忙

小班娃娃家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的产生: 娃娃家游戏其实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小朋友们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比如吃饭、睡觉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做,因此游戏的内容小朋友很兴趣,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能用语言、动作再现爸爸、妈妈照顾小朋友的情景,反映自己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3、建立并遵守游戏常规。 4、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一阶段游戏 阶段目标一: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围绕“娃娃家”开展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等。 5、继续巩固游戏常规,能正确使用各种游戏材料。

第一次游戏 第一次活动准备: 1、娃娃若干、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娃娃家物品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幼儿了解娃娃家物品的名称并讨论其使用方法。 1、让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物品?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示范。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使用各种炊具、餐具等。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 第一次观察推进: 1、观察:从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以下是几游戏片段 片段1: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什么都没

大班娃娃家游戏优秀案例:“热闹”的娃娃家

大班娃娃家游戏优秀案例:“热闹”的 娃娃家 娃娃家游戏开始,今天是爷爷生日,来了好多客人。为了祝爷爷生日快乐,客人们纷纷都买了礼物。瞧:凡凡买了好多的饮料走进了娃娃家,煜煜抱了一堆的零食走来了,妍妍拎了一盒蛋糕也来了……一时间娃娃家热闹极了,大家都帮着爷爷过生日。生日party结束后,一些物品用完后没有地方放,扔得地上、桌上到处都是显得很乱。见到这种现象,我立刻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提醒幼儿东西太多啦,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想了想就纷纷把物品都送回了商店。 游戏结束讲评时,我让幼儿进行了讨论“你们家中用完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你们家的东西用完有没有又送回商店去呢?”孩子听了纷纷大笑,然后急忙说:“不不不,是扔到垃圾筒里。”接下来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大家建议在娃娃家提供一个垃圾筒,把用完的东西扔到筒里,等游戏结束后再返还给商店。 【分析】今天娃娃家中,由于爷爷过生日,孩子们都买了东西到娃娃家给爷爷过生日。但由于孩

子们的生活经验缺乏或家庭因素所致,没有自觉整理物品的习惯。因此在案例中孩子们出现漫无目的、随意摆放物品的现象,这一现象跟孩子的年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孩子们在游戏时不会考虑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所以经常会出现孩子们把一大堆的东西放在娃娃家的桌子上,或放不下时就将物品放在地上。 【指导策略】 1、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但并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需要教师更隐蔽、更策略、更具有科学性地指导。做到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指导幼儿,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角色游戏的本质特点,放任自流,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则无法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游戏中当观察到娃娃家中一片狼藉时,我即以“客人”的身份引导幼儿如何处理过多的物品。 2、角色游戏中很多孩子会遇到问题和困惑,一些游戏能力强的孩子会通过寻求别人的帮助或通过自己想办法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游戏的

娃娃家

1、主题由来 2、主题目标 3、主题网络图 4、主题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举例 5、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6、主题活动案例 7、家园活动 8、社区活动 9、主题小结

主题由来: 对于幼儿来说,家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庭成员也是幼儿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群。就像开学至今的“娃娃家”一直是幼儿游戏时的首选区域。孩子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男孩子扮演妈妈,“爸爸”、“妈妈”不分工,相互争夺娃娃等行为。 为了让幼儿的角色意识有所发展,对家庭成员和成员间的分工有所了解,并在通过游戏,使得孩子们将家庭生活经验一一呈现,并在摆弄玩具的同时,发展幼儿更多的能力。于是,我们选择了该主题。通过这一主题,希望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娃娃家”主题的开展,使孩子们的生活能力能有所提高,情感发展更进一步。 主题目标: 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的情感。

主题网络图: 娃娃家 集体教学活动快乐的梦 飞呀飞 鸡蛋变娃娃宝宝在长大爸爸好妈妈好 区域活动 1、全家福 2、妈妈的项链 3、全家福 4、我有一个幸 福的家 5、装饰衣服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烧菜 别吵,小宝宝睡了 布娃娃 小熊醒来吧 过生日 区 域 活 动 1、装饰小围兜 2、下面条 3、晾衣服 4、花花衣 5、花被子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扮家家 和奶奶一起散步 整理鞋子 爸爸的胡子 区 域 活 动 1、整理袜子 2、为喜洋洋穿 毛衣 3、我的一家 4、我家的房子爸爸好妈妈好喂娃娃宝宝的家

主题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举例 主题板块包括:全家福、宝宝的被子 全家福:贴有各种装饰物的相框,相框里面是幼儿的全家福。 宝宝的被子:根据老师事先剪好的正方形,然后让孩子们在上面对其进行装饰。

小班角色游戏案例

小班角色游戏案例 ——我爱当爸爸 西渡幼儿园朱莹背景: 家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最美丽的地方,不管孩子的情绪有多么不稳定,不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到家,孩子们就会多一份温馨与向往。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家中各个成员的角色是他们最喜欢扮演模仿的角色。为了给幼儿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角色,进入角色。因此我们在开学初期就在班级里面创设了三个娃娃家。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反映在该游戏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 实录一: 刘俊伟来到娃娃家,发现“爸爸”的牌子被沈嘉俊戴走了,今天只剩下“爷爷”的牌子,他很不高兴。来到娃娃家,要和沈嘉俊换个牌子,“我要当爸爸,我要当爸爸!”可是沈嘉俊说什么也不肯和他换。刘俊伟开始哇哇哭起来……教师为他和解,“其实爷爷也很厉害啊,爷爷就是爸爸的爸爸,爸爸都要听爷爷的话的。”他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乐意,“不行,我就要当爸爸。”…… 实录二: 老师来到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客人。老师说:“我想吃馄饨,你们家有吗?”爸爸刘俊伟很为难的说:“我们家没有烧馄饨呀。”“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妈妈杨阳想到办法了:“点心店里有,我们可以去买呀。”于是爸爸和妈妈就跑到点心店去买馄饨了…… 实录三: 刘俊伟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里担任着主导地位。“妈妈,宝宝的肚子饿了,你去烧饭给他吃吧。”“爷爷,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你拿出来晒一晒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带领全家到点心屋去买点心,去小舞台看表演,去糖果屋买糖果。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不一会儿,又大叫起来:“不好啦!我们家厨房着火啦,消防车快点来呀!”早晨的角色游戏被他玩的热热闹闹,如火如荼。

娃娃家游戏

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在特定的"家庭"及相关区域内,通过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主要是从角色游戏的角度认为娃娃家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和认知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大家都感到娃娃家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其它角色游戏不可替代的: 1.多观察多分析: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此外,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2.多参与多指导: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幼儿游戏,也可以角色身份加入游戏中,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并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针对如此,可有以下情况总结如下:一、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 1、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体验快乐。(通过幼儿参与娃娃家游戏活动,能体验到和小朋友一起玩很温暖、很安全、心情愉快,尤其是小班幼儿能尽快的稳定情绪,缓解心理焦虑,逐步适应集体生活。体验快乐是娃娃家游戏活动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这一点要求我们不要将娃娃家变成教师显性施教的场所)。 2、再现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再现生活经验主要是再现父母照顾儿童、孩子过生日、请客、去医院看病等家庭生活及与周围环境、人员交往的情境。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体现也是我们追求的娃娃家游戏活动核心价值的又一重要方面,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给娃娃梳自己喜欢的头型,看到孩子生病表现出焦急、疼爱的情绪情感,想象自己开着车送孩子去医院看病等。 3、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发展与角色相关的情感和责任感。(幼儿知道自己在扮演谁,其职能是什么,在家庭中要承担哪些责任,与其他角色之间进行有情感的交往)。 4、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对角色语言能理解并做出回应,大胆表达自己的在游戏过程中的想法、要求和建议等)。 5、丰富幼儿交往的策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哪种方法别人更容易接受,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迁移)。

小中班娃娃家的设置与材料投放

小中班娃娃家的设置与材料投放 娃娃区是想象装扮区的一种,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家庭”环境中,通过操作、摆弄相关的材料,模仿、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生活经验,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活动区域。 一、娃娃区对托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1、稳定情绪,缓解心理焦虑 新奇、有趣的娃娃区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整不良情绪。尤其能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稳定情绪,感受到小朋友在一起玩快乐、开心、有趣,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从而喜欢上幼儿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满足摆弄,促进认知发展 娃娃区中色彩鲜艳、有声响的物品特别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引发幼儿重复地摆弄物品,模仿一些简单、具体的外部动作。如幼儿在炒菜、烧饭、照顾娃娃的操作摆弄中逐渐认识一些事物,他们会观察物品的颜色,感知材料的不同特质以及它们的属性,如:大小、长短、粗细、软硬等。 3、活动情景,促进语言的发展 此阶段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娃娃区中,幼儿在重复摆弄物品中会出现伴随性的语言,在与同伴的共同游戏中激发了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和建议,叙述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增强了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锻炼精细动作,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娃娃区中提供给娃娃穿衣服、纽纽扣、折叠衣裤、使用不同的夹子晾衣服等容,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并使动作逐步精细化,而且可使幼儿在反复摆弄的过程中,习得生活的自理能力,促使手眼协调、双手协调发展。 5、社会交往,形成简单的角色意识 娃娃区的活动中,幼儿从满足自己的操作摆弄,进而逐渐发展到与区域其他角色的交往,渐渐地开始知道自己在扮演谁,能做些什么事,同时幼儿也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简单的角色意识渐渐地形成。 二、娃娃区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有分有合,相对开放的活动空间 娃娃区设置按功能可分:卧室、书房、盥洗室、厨房与餐厅,房室之间用低矮的隔栏隔开,既保持独立性,又可建立联系,便于幼儿自如地进出,自由地取放,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有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角色游戏:娃娃家(一) 娃娃餐厅

角色游戏:娃娃家(一)娃娃餐厅 活动总目标: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围绕“娃娃家”开展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等。 5.继续巩固游戏常规,能正确使用各种游戏材料。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 1.娃娃若干、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娃娃家物品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幼儿了解娃娃家物品的名称并讨论其使用方法。 1.让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物品?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示范。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使用各种炊具、餐具等。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 第一次观察推进: 1.观察:从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以下是几游戏片段片段1: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什么都没有做,一个下午的游戏时间浪费了 片段2:另外一组一个小朋友拼命的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最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和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2.推进: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现在仍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久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改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教师在今后的游戏中要继续的引导,使幼儿有更多互动和分享经验。

小班娃娃家(1—4课时)讲解学习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主题由来】 刚入园时,很多幼儿就对娃娃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区中,经常会看到幼儿一边抱娃娃一边说:“天黑了,娃娃快快睡觉。”有的游戏喜欢玩炒菜煮饭的游戏,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了解各个家庭主要成员及其主要职责,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体验以及感兴趣的生活环节入手,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初步感受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辛苦,懂得爱爸爸妈妈。 【游戏总目标】 1.愿意参加角色游戏,模仿家庭生活进行游戏,对游戏有初步的兴趣。 2.对家庭中的主要角色产生扮演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简单 的角色职责。 3.角色间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4.在游戏中体会父母照顾宝宝及做家务的辛苦,萌发爱父母的情感。 5.能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 6.能初步懂得爱护玩具,整理玩具要轻拿轻放。 【游戏目标】 1﹒学习抱娃娃、喂娃娃吃饭。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配角色,初步明确自己的角色。 3﹒初步会收拾娃娃家的餐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请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收集以往爸爸妈妈喂宝宝以及哄宝宝的照片,让爸爸妈妈告诉幼儿以前是怎样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 2﹒教师结合照片和幼儿谈谈幼儿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喂他们吃饭的,又是怎样哄他们睡觉的,帮助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引导其迁移经验,顺利开展游戏。 3﹒在角色区提供娃娃、小床、碗、勺子、食物、等玩具,让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 物质准备:娃娃、碗、勺子、用木珠做成的食物若干。 环境创设:创设“爸爸妈妈和我”的壁画,张贴有关爸爸妈妈喂宝宝吃饭和哄宝宝睡觉的照片。通过桌椅的摆放,将游戏场地简单地分割成若干个家。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娃娃并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玩“娃娃家”游戏的兴趣。 1﹒师幼互动为娃娃取名字,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师:你们瞧这是谁啊?我们来给娃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以“谁来照顾娃娃”的问题,引导幼儿玩“娃娃家”主题游戏。

小班娃娃家材料投放的策略 (2)

小班娃娃家材料投放的策略 汉沽实验幼儿园周璐一,投放的游戏材料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游戏内容比较单一,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并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所以小班供给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要稍多些。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控能力弱,坚持性差。由于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经验,独占欲望强,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是常见现象,特别是表现在争抢玩具材料上。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有“备份”。利用孩子从众的心理特点,在材料的投放上,每一种、每一类我们都投放多件,力图让幼儿有条件自主地选择玩具材料。 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喜欢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甚少。因为游戏材料是孩子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往的最好媒介,所以我们经常更换一些游戏材料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二、投放的游戏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必须在对幼儿目前阶段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考虑投放相关的材料。小一班刚开学时投放了娃娃和一些成型的菜品和水果——当大多数孩子非常熟悉一边抱着娃娃一边喂娃娃吃饭这个动作后,教师又投放了筷子和吸管——当幼儿逐渐会喂娃娃后,接着又投放了各种半成品菜和碟子。这些材料的跟进使幼儿的游戏情节也不断地丰富起来。

三、投放的游戏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探索性。 在班内,每个孩子的能力、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当前的经验及水平,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小班上学期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及操作能力有限,可以提供一些高结构材料,便于孩子们交流和故事开展,在下学期,为了激起他们对材料的积极探索,所以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使材料在孩子的游戏中发挥真正的价值。 四,投放的游戏材料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投放材料前要学会先和幼儿沟通,避免“无人问津”的现象。当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不愿意去玩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因此,我们在开展娃娃家游戏前,应先组织孩子讨论,了解孩子们在娃娃家里喜欢的角色是什么?听取他们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所以,材料投放之始,并不一定要求种类太多,可以等待幼儿的经验成熟后,再适当的增加。 五、投放的游戏材料要适时地进行调整。 我们在投放材料前首先要捕捉孩子的游戏兴趣点,避免“游离游戏”的现象。幼儿在游戏中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

娃娃家游戏活动

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与指导策略 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在特定的“家庭”及相关区域内,通过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反思以前的娃娃家游戏活动,我们感到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对娃娃家教育功能的认识比较宏观,主要是从角色游戏的角度认为娃娃家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和认知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就娃娃家游戏活动本身特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还不明确。各年龄班娃娃家游戏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不是很清楚。二是大家都感到娃娃家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其它角色游戏不可替代的,但在幼儿游戏时怎样做到既不让幼儿按照老师的导演进行程式化、教育化的游戏活动,又能在突出自选游戏积极、主动、快乐的前提下,敏锐的察觉幼儿的需要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方面,有效的指导策略还比较缺乏。从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在中央教科所、天津市幼儿教研室领导专家的培训、指导下,我们针对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和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实践,下面将有关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年龄特点 (一)、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 通过参加中央教科所专家组织的培训,市幼儿教研室老师的多次精心指导,课题组老师们数次的验证与实践,确定了娃娃家游戏活动7个方面的核心价值: 1、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体验快乐。(通过幼儿参与娃娃家游戏活动,能体验到和小朋友一起玩很温暖、很安全、心情愉快,尤其是小班幼儿能尽快的稳定情绪,缓解心理焦虑,逐步适应集体生活。体验快乐是娃娃家游

戏活动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这一点要求我们不要将娃娃家变成教师显性施教的场所)。 2、再现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再现生活经验主要是再现父母照顾儿童、孩子过生日、请客、去医院看病等家庭生活及与周围环境、人员交往的情境。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体现也是我们追求的娃娃家游戏活动核心价值的又一重要方面,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给娃娃梳自己喜欢的头型,看到孩子生病表现出焦急、疼爱的情绪情感,想象自己开着车送孩子去医院看病等)。 3、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发展与角色相关的情感和责任感。(幼儿知道自己在扮演谁,其职能是什么,在家庭中要承担哪些责任,与其他角色之间进行有情感的交往)。 4、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对角色语言能理解并做出回应,大胆表达自己的在游戏过程中的想法、要求和建议等)。 5、丰富幼儿交往的策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哪种方法别人更容易接受,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迁移)。 6、培养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协商分配角色,感到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某一活动过程,小朋友在一起玩才快乐、开心、有趣)。 7、发展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幼儿洗漱、穿脱衣服、用餐、饮水等自我服务方面的能力,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幼儿的画、做、剪、粘、捏、切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练习使用相应的工具)。 (二)、娃娃家游戏活动的年龄特点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观察总结了小中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的

小班主题娃娃家

小班主题娃娃家 一、主题来源: 在班级的角色游戏里,我们布置了一个温馨的娃娃家。娃娃家里有桌子,椅子、还有小娃娃,烧饭的锅子、水槽、饭碗等等。孩子们看到了可高兴啦,都要到娃娃家里去玩。但是这么多的人到了娃娃家,就抢着玩烧饭的游戏,而且每个人自己拿着炊具,都在烧自己的饭,不知道谁是妈妈谁是爸爸。走到娃娃家一看,烧饭的东西掉的满地都是。人多,又吵,有时还会为了争抢娃娃而不高兴。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很喜欢到娃娃家去,摸摸,看看。 我想家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最美丽的地方,不管孩子的情绪有多么不稳定,不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到家,孩子们就会多一份温馨与向往。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家中各个成员的角色是他们最喜欢扮演模仿的角色。为了给幼儿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角色,进入角色。我们决定开展主题活动《娃娃家》来丰富幼儿的角色意识,让娃娃家的开展变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趣。同时让孩子们学会当娃娃家的爸爸和妈妈还有其他成员。知道一个家庭里有许多成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等。在家里要相亲相爱,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主题目标: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娃娃家》主题活动实施的介绍 主题选自 《娃娃家》主题是在3——4岁学习参考用书(P7—P20页)、有四个次级主题:爸爸妈妈好、喂娃娃吃饭、摇篮曲、我的家。 爸爸妈妈好里的十个提示点:(P8、9) l 带一张爸爸妈妈的合影 l 做相框 n 和妈妈一起整理物品 l 花儿送给爸爸妈妈 ² 儿歌“飞呀飞” l 说说爸爸妈妈的名字 ² 装扮爸爸妈妈 l 画画“小宝宝在长大” l 歌曲“爸爸妈妈好” l 故事“鸡蛋变娃娃” 娃娃吃饭有7个提示点:(P11、12) l 做小围兜 n 下面条 n 自制饼干 ² 炒小菜 l 逗蚂蚁 l 好吃的香饼

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2020新版)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2020新 版) The work plan has clear goals and specific steps to enhance work initiative,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work proceed in an orderly manner.

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2020新版) 小班角色游戏阶段计划篇一 一、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幼儿38人,其中男小朋友21人,女小朋友17人。经过一学期的区角游戏活动,大部分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但也有部分幼儿个性比较内向,像等小朋友到所有游戏都分配好了还没有选择到自己想参加的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往往不能有始有终地坚持自己的角色,像刘李宏、戴俊杰。小朋友之间交往的语言不多,往往动作多于语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间缺乏谦让精神。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们将根据本班幼儿特点,结合其身心发展的需要,继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区角游戏材料,开设幼儿喜欢、熟悉的游戏,如“娃娃家、爱心医院、理发店”等游戏,并

增添新游戏“懒羊羊烧烤、幼儿园、图书馆”,以促进幼儿游戏的进步,使幼儿掌握更多的本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总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开展各项有益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的游戏及区域活动,反映、体现幼儿在学习与活动中的主体性,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形成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使区角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娃娃家》 1、逐步认识娃娃家的餐用具,学习正确操作这些玩具。 2、培养幼儿初步学习收放玩具的好习惯。 3、激发幼儿对娃娃家游戏的兴趣。 《理发店》 1、能用协商的方法开展游戏,游戏中促进语言交流。 2、在游戏中能进行角色之间的积极互动。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娃娃家

案例发生的区域:娃娃家游戏案例发生的年龄班:小班 【案例】谁去菜场买菜 在11月中旬,我们将所有娃娃家里的菜集中起来增设了一个“绿色超市”。超市正常营业了,生意 好得不得了。 情况一:娃娃家的妈妈出来买菜,随后爸爸又再出来,到超市里大肆购物,家里的灶台上,餐桌上 全堆满了各种蔬菜和水果。 情况二:爸爸和妈妈一起出门,途中不断争抢篮子。孔晨豪爸爸说:“你回家做饭吧,我去买菜,把篮子给我!”朱美芬妈妈:“我是妈妈,我去买菜,你要不要去抱娃娃啦?”两人商量未果,一直争 论到超市里。但是,达到超市以后,爸爸妈妈买菜时却能有商有量。 情况三:经过调整以后,爸爸妈妈知道只能有一个人去超市买菜,家里需要留一个人看家和照顾娃娃。王思齐妈妈一个人到超市以后,“买”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可是离开时却没有付钱,而超市营 业员只一味地给客人拿东西,自己一个人沉浸在发放材料的乐趣中,根本不记得要收钱。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我们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越来越强了,对于游戏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能自发地想起新的游戏内容,并且大胆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 的兴趣所在,我们的超市也是由此得来。在增设超市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买菜的时候是很起劲的, 可是买了菜回家却不知道如何让安置它们,随意乱放。 在情况二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不会协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新鲜的事物争抢不休。而在情 况三中,可以看出,我们小班孩子对于新角色也很有兴趣。其实超市里的材料还是原来娃娃家里的 材料,而她却可以以一个新的身份去摆弄材料,这让他很兴奋。然而,角色的里面的职责,她就没 有尽到,完全忘记了卖给别人东西时她要向客人收钱这么一回事。 【指导策略】 1.情景回放:小班幼儿对于看自己的照片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将情况一的现象拍摄下来,以 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全体幼儿看,让孩子们来说一说,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这样把问题还给孩子们自己解决,比老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教更为有效。 2.提示要求: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引导娃娃家的爸爸 妈妈在出门前要商量好,确保家中有人照顾娃娃。表扬在超市里买菜有商有量的爸爸妈妈,并引导他们可以把在超市商量买什么菜的对话引用在其他方面来。 3.谈话讨论:活动前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去超市买东西时,他们看到的营业员都是怎 么工作的,客人买了东西要不要付钱。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营业员的职责,明白客人买东西需要给钱的道理。 4.示范教育: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影响,特别喜欢模仿。所以教师在游戏前可适当进行示范 教育。

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 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 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2、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 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5、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 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 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 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