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2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2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2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2

教育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7.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

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 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 “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3. “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

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64. 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 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干

D、孔德

66.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67. 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70.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71. 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展

D、心理发展

72. 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73. 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

B、考试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 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75.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76.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77. 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8.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

()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 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 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 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 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5.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86.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8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88.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9.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90.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素质

91.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92. 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

A、授受关系

B、给予关系

C、接受关系

D、平等关系

9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94. 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物

C、买与卖

D、朋友

95. 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96.课程论侧重研究()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9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98. 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

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99.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0.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1.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都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4. 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5. 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6. 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07. 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8.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

D、课程实施

109.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0. 在课堂教学层面,课程实施的核心是()。

A、课程计划

B、教科书

C、学生

D、教师

111. 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综合化

B、系统化

C、理论化

D、现代化

112.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3. 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4. 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 )

A传授知识 B智育 C上课 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11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教的活动 B学的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

118.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教学 D校外活动

1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120.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2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直接经验 B获得间接经验

C教学科学实验 D进行社会实践

12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1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提出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129.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1.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2.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3.教学中应用最广因为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问答法

134.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3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6.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叫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38.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39.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

140.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141.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1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6.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147.设计教学由()首创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斯宾塞

148.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14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上课 D检查作业

150.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研究课程标准

15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科书 B课程标准 C参考书 D教学计划

152.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153.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水平 D能力水平15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核心1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 B政治 C道德 D思想品德15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15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出发点 C途径 D重要环节158.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四要素构成A德育规律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途径159.衡量人们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0.德育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1.德育的动力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2.德育的关键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3.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

A 矛盾性 B多端性 C复杂性 D一致性

16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A 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规律

16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6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美育过程 D心理咨询

167.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8.活动和交往时属性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6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7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规律

A多因素结构性 B反复性 C长期性 D内部矛盾转化

171.“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正面教育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17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74.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的方式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品德评价法

175.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7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体育竞赛 D社会实践

177.认知模式由()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178.体谅模式由()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179.社会模仿由()提出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布鲁纳 D彼得·麦克费尔18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8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8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教务处 B教育处 C班级 D共青团组织

183.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184.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185.班集体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6.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班风

18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是()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9.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阅读学生材料法

19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了解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92.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193.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集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9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

A校长 B书记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二、填空题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4.“终身教育”概念以“、、”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7. 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

28.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29.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30. 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存在哪些主要弊端?

3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3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34.教学过程有何特点或规律?

3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6.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3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8.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39.简述贯彻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40.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4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42.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43.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由哪些?

4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45.班级授课制有何优缺点?

46.德育有何意义?

4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8.初、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49.德育过程有何规律?

50.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51.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知行统一、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52.简述德育的途径。

53.简述运用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的要求。

54.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55.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56.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5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58.如何形成于培养班集体?

59.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60.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四、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

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3.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试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6.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经多次变化,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培养社会主义

的有用人才的观点一直没有变,请你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这种现象。

7.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唱歌、跳舞,或者培养他们

动手制作一些科学小发明,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分析这种看法。

8. 有人说“应试教育重课内,素质教育重课外。”“应试教育重知识,素质教育重能力。”请

运用素质教育的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9. 有人说,教师职业就是一个普通职业,读一点书,知道的比学生多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请

运用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分析这种看法。

10. 我给学生定下规矩:上课迟到者,无论什么原因,男生女生都要当众唱一首歌,包括教师。

有一天上班,公交车在突然在路上抛锚了,当我大汗淋漓地赶到教室,上课铃已响过10分钟。我对学生说:今天真是特殊情况,老师就例外了!学生一片哗然。请你说说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很多人认为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请你联

系实际说明我国当前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趋势是什么?

12.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或相关特点。

13.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里,照明灯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14.联系实际或案例论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5.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直观性、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16.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

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有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17.学期伊始,为了上好课,一位新教师特地搜集了效度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准备照着这些教案的内容区上课。试评价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18.在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后,不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个老师课上得很好,课堂气氛很活跃。”“确实不错,很有启发性。”“基本功很扎实,不错。”

那么,你认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一堂课?

19.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如何改革?

20.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加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

21.为什么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和导之以行?

22.运用德育规律分析相关教育现象或问题。

23.运用德育原则(特别是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4.运用德育方法分析相关现象、问题或案例。

25.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26.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如何培养班集体?

27.联系实际或案例分析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28.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上课、听不懂的就滚到操场上玩去!不让我们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一个女生谈话,说“某某某,你看你脸皮挺厚的,我从初一讲到你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我们班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或班主任,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30.一位中学老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

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试运用德育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31.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历年真题答案

200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4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B.狄尔泰、斯普朗格 C.杜戚、克伯屈D.瓦斯凯、乌里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观点是典型的【】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遗传环境辐合论D.教育万能论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创造性特点D.复杂性特点 5.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杜威是一位典型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者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者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者D.教育无目的论者 6.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 7.诱导学习动机一领会新教材_巩固知识一检查,这种教学模式是【】A.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B.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C.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8.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量力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9.由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B.范例教学法 C.非指导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0.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学者是【】 A.赖斯 B.泰勒 C.斯金纳 D.桑代青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_____、_____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2.我国教师聘任制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招聘、_____、_____、辞聘等形式。 13.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4.学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_____、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_____、学术方法等。 15.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是_____;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是_____。 16.世界各国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 (1)分层教学;(2) _____;(3) _____。 17.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计划的编写上:(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 _____;(3) _____。 18.从测验目的的角度区分,测验可分为安置性测验、_____、_____和总结性测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7全国自考教育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4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出自于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于( )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学记》 3.强调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就是( ) A.教育生物起源说 B.教育心理起源说 C.教育劳动起源说 D.教育交往起源说 4.中小学学籍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 A.教师的任用、晋升、工资福利、退休、奖惩 B.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 C.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 D.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 5.明确提出儿童“发展的权利”的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 A.《世界全民教育》 B.《德里宣言》 C.《儿童权利公约》 D.《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6.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这是一种(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7.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 1

受,这体现了德育的( ) A.享用功能 B.社会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发展性功能 8.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最本质的争论点就在于(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分科与综合 C.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D.知识与能力 9.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 ) 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C.问题的解决 D.学生自学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得知识,这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发现法 11.学生集体在形成的最初阶段,其主要任务是( ) A.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 B.使集体具有教育功能 C.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 D.组织和团结集体 12.心理咨询的直接目标是( ) A.解除学生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危机 B.使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 C.使学生承担起自己处理自己问题的责任 D.增长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自立自强 13.某个学生语文考试得了90分,这是一种( ) A.测量 B.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4.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立法出现在( ) A.经济法 B.土地法 C.工厂法 D.宗教法 15.《义务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 A.第一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2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教育学复习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7.6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2.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3.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过程。 5.教育力 6.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7.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8.教育内容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9.正规教育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10.非正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11.实体教育指在一个实在、现实、具体的环境中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对那些需要受教育和学习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符合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的活动 12.虚拟教育指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当下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13.狭义文化专指社会的精神文化而言,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4.教育功能由教育得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4.教育本体功能是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职能。因其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15.教育衍生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其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或教育的工具功能。 16.教育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7.教育负向功能是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8.教育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19.教育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00429自考教育学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十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 实验教育学:世纪末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定量研究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陶冶”与“唤醒” 实用主义教育学:世纪末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制度教育学:世纪年代法国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洛布罗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批判教育学:世纪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布厄迪尔 四、教育学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应者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深入的时期,也就是教育学最活跃的时期。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学校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 二丶湖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49教育学基础综合。

其中专业课的749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有指定参考书籍和大纲。学校要求复习按照《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涉及的相关书籍复习。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刘铁芳主编:《学校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因为教育学考研专业课的分数占300分。所以凯程教育的老师强烈建议刚开始备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从教材开始,而且教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附录:18年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9]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 (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台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培根 D.康德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提出了()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问题 D.教育事实 3?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与文化》 C.《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 D.《教育ABC》 4 ?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政治效益 B.学校绩效

C.经济效益 D.文化效益 6?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 A.1902年的壬寅学制 B.1903年的癸卯学制 C.1922年的壬戌学制 D.1951年的新学制 7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8?学校管理中通过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启发人们的理想, 使之成为人们的行动动机,实现学校目标的方法是() A.行政管理方法 B.法律方法 C.思想教育方法 D.学术方法 9?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谁规定?() A.国务院 B.省级人民政府 C.省教育厅 D.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10 ?德育的最高目标和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育()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 B.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 D.民主精神和法制观念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培养技能

大学《教育学基础》考点总结.doc

大学《教育学基础》考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考点 教育: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非制度化的教育: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教育的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农业和工业社会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学的创立: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泛智教育,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康德四次讲授教育学《康德论教育》时间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必须成为一种学业,教育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3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创立教育学。《普通教育》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格尼斯堡大学创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实用主义教育学:19C末20C初,杜威《民主主义与教学》《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基础上提出,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是与生活的过程合一的,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作准备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要学习现实中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阻止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批判教育学:美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得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作用的方向看,正向和负向 3作用形式,显性和隐性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显性正向2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正向功能) 教育实现个体的个性化: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思想传播和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似的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局部的负向功能,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协调,是教育产生负向功能的根源。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狭义:一定社会为整个教育事业的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2018考研: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8考研: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凯程推荐必读) 2.《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史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教育心理学 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教育研究方法 7.《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凯程推荐必读) 8.辅导资料与辅导班:推荐《凯程教育学宝典》《凯程教育学题库》《凯程教育学掌中宝》及凯程教育学辅导班和集训营。 9.教育学大纲,可以找凯程教育学栏目下载或找凯程老师要。无需购买。 非统考院校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如果是非统考的学校,请到他们学校网站查看或者到凯程教育学栏目查看。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明显增多。根据往年的招生简章,凯程考研将教育学综合的十大参考书目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性质: 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 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 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