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用观下的文本多层次解读透视

语用观下的文本多层次解读透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95738335.html,

语用观下的文本多层次解读透视

作者:闻超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9期

语文教育语用观是曹明海教授基于语文教学中“泛语文”“超文本”“非语文”以及“去语文化”的现状提出的强调以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和语言文字运用构成的语用本体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语用观不仅对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具有启发性,也对文本解读具有切实的指导性。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片面认识上,还应该具体把握文本的“多层次结构”,弄清文本构成的语体形式、语象世界以及语义体系的层次关系,即以语用观为指导,提高文本解读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具体把握语用观指导下的文本多层次解读,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闸释文本多层次解读与语用的关系,加强文本解读和语用训练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与语用能力。

一、感知文本的“语体层”,关注语言意义

语体层,作为文本解读的“形式层”,是语文教材文本构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即“语体形态”。它是由语言组合而形成的语音、语段、句群到篇章结构再到文本整体的结构秩序和形态。在语文教材中,字词句段等构成了整个文本的意义基础,要想深入地把握文章的语言意义和形象内蕴,必须要感知“语体层”的深层结构,从关注语言文字出发,注重语言文字本身以及文本内容的整体构成方式和节奏安排,把握文本的语言意义。

(一)关注文字本体

汉语言文字是文本构成极小的单位,但正是这一个个充满着情感和意蕴的文字使文章更加表意丰满。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在情感的体验和升华上,忽视了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事实上,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一个汉语言文字都是一个充满生命意义的存在,每一个汉语言文字都是一个集表意性、表情性、审美性和形象性于一体的表达载体。正是这些具有文化性格和生命灵性的文字,构成了意义丰富的文本空间。

在余秋雨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他就说过“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在语文教学中更要学会去把握和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生命特质,关注文字形体中所蕴含的形象和意义。如教师读《乡愁》就不能仅限于反复读其中的感情,要从语体形态出发,关注到“愁”字于形体间所展现的心上的涟漪和波折,进而激荡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更加关注语言文字的本体特征和本体意义。

(二)挖掘文本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