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词阅读理解(五)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词阅读理解(五)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词阅读理解(五)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词阅读理解(五)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

词阅读理解(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A.轻松、愉悦的环境B.壮丽、雄伟的场面

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

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

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6.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②却看:___________③漫:____________。

8.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9.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10.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13.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14.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

15.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一首()诗。

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喻理

17.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18.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19.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

20.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

2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南望王师又一年。

25.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6.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B.黄河 C.黄山D.华山

2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字则突出了山的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28.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9.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31.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儿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2.补充诗句。

33.请写一写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4.这首诗是_____代爱国诗人_______的绝笔。诗中描写诗人临终遗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叮咛儿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希望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只有敬亭山。

36.把古诗补充完整。

3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的景象。38.古诗前两句中的“___”和“___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___的相知之情。

39.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A.孤独B.高兴C.悲伤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40.把古诗补充完整。

4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4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3.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44.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孤城遥望玉门关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

2.C

3.身经百战的战士连身上的战甲都磨破了,他们不打败进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4.D

【分析】

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较容易地解答此题。

2.这是一首边塞诗,此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气氛以及苍凉悲壮的情感。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句翻译。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句子的意思。我们在翻译诗句时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4.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想要征战沙场、杀敌立功度的豪情壮志。

5.D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7.眼泪还看随便

8.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9.喜

10.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11.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12.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分析】

5.D. 尾句中,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古诗词字词解释。

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诗,深刻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句子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8.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因此,此诗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9.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喜”。

10.因为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一为收复失地而喜;二为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而喜。

1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深刻理解古诗内涵,掌握每个句子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尾句中,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穿”字表现了作者及家人乘船从“巴峡”到“巫峡”,疾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13.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明于谦

14.C

15.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16.B

17.若等闲

18.要留清白在人间

19.A A A D

2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守高尚节操

【分析】

1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较容易地解答此题。

14.“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的意思是“全、都”的意思。

15.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诗,深刻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句子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16.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7.“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18.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了石灰的特点,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

“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2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作者在此句中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2.C

2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2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分析】

21.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诗,深刻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句子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

作者在这两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24.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25.五干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宋陆游

26.B D

27.夸张对偶摩景色的壮美

28.泪尽胡尘南望又一年

2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0.B

31.示例:诗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

【分析】

25.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较容易地解答此题。

26.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诗中描写的“河”指黄河,“岳”指华山。

2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古诗内涵,正确鉴赏古诗。

28.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古诗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古诗内涵,正确鉴赏古诗。

2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30.B. “入”字突出了黄河水的汹涌、雄浑。

31.“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是: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

3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3.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不要忘记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34.宋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5.收复失地、祖国统一

【分析】

3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3.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古诗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古诗内涵,正确翻译古诗。

34.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古诗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古诗内涵。

35.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非常热烈、真挚。

36.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37.唐李白群鸟高飞远去,云彩也悠闲飘走

38.尽闲孤独寂寞敬亭山

39.A

【分析】

36.本题考查古诗的识记。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诗内容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7.本题考查古诗作者识记以及古诗理解,《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诗中前两

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写景,写了群鸟高飞远去,云彩也悠闲飘走。

38.本题考诗句中关键字的理解,诗句的前两句中“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他和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3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体现的情感的理解,《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40.众鸟高飞尽相看两不厌

41.唐李白诗仙

42.形容云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满足

43.以动衬静孤独和寂寞示例: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44.拟人敬亭山诗人对敬亭山无比喜爱

【分析】

40.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在识记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4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用到平时学过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

42.“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孤云独去自在悠闲。“闲”的意思是“形容云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厌”的意思是“满足”。43.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诗,深刻理解古诗内涵,理解作者在诗中所用的写作技巧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要根据诗意合理想象,来翻译诗句,注意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44.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诗,深刻理解古诗内涵,理解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每个句子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