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黑社会概述

美国黑社会概述

美国黑社会概述
美国黑社会概述

引言:

在美国,黑社会组织的历史几乎像美国历史本身一样长。其庞大复杂的组织体系、或狠辣残忍或精明狡诈的作案手段、与政治经济各界牵扯不清的关系、难以根除的权势地位以及涌现出的许多领袖人物的传奇人生,都已超越了犯罪本身,成为了反映美国历史进程、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问题的一面镜子,在为好莱坞提供了丰富素材的同时,也为我们了解美国社会提供了一个角度。

一、黑社会综述

关于黑社会,各国学者有不同的定义,近年逐渐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以俄罗斯学者阿达什科维奇为代表,认为:“有组织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丑恶现象,它是以刑事犯罪、黑经济结构以及政权管理机关的腐败三者相结合为特点实施犯罪行为的群体,该群体不仅控制着违法犯罪资金,甚至控制了国家或社会某些领域的部分合法资金。”法国犯罪学家安德鲁·博萨认为:“有组织犯罪实际上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在合法团体的外面,有自己的章程、自己的组织、等级和严厉的纪律,利用一切手段实现他们的目的,即最大利润。”

如上所言,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变革,社会结构的链条发生松动,出现了一定的边缘区域和法律,秩序未曾光顾到的领域。一部分社会渣滓,就会利用这一时机,汇集到其内部,具有相当政治经济头脑,又有一定组织领导才能和权谋的特殊人物麾下,结成层层领导,分工目的明确的帮派体系,实施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并利用权力机关的腐败,以各种手段非法牟取暴利和权势,从而危害社会,侵夺公民生命财产,而又一度游离于法律的惩治之外。

二、美国黑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1.历史悠久的黑社会

在美国黑社会组织历史悠久、极富传奇色彩的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几个关键的催化剂和历史节点。

(1)西部拓荒

美国黑社会的产生首先是西部拓荒副产品。由于西部移民遵循的是的无序竞争,自由开发,先占为主的原则,先有自己的居民点和社会,后有法律和国家的事实,使整个西部实际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在频繁的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逐渐认识到组织起来共同犯罪,收益远交单干为大,黑社会组织逐渐形成。

同时,西部以内华达州为首的地方法律对于离婚,赌博,和私酒开放绿灯的有悖联邦宪法的举措,对离婚和赌博提供种种优惠,吸引了东部大批的离婚者和赌徒。由此地方增加了税收,发展了旅游业和娱乐业,同时繁荣了赌博业。为黑社会犯罪提供了土壤。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移民歧视政策

美国在19世纪时成为西半球最繁荣的国家,吸引了数百万的移民:俄罗斯人,犹太人,意大利人,中国人,日本人大量涌入美国。正在这时,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布了一条命令:"任何年满14周岁,在美国居住而没有获得美国国籍的同盟国籍男子都可以视为敌侨而被逮捕,限制,采取安全措施或迁居,禁止敌侨拥有枪支,爆炸物和

无线电发报机,所有敌侨必须登记."

一战使欧洲国家间元气大伤,未受太大损失的美国取代了欧洲列强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敌视移民的政策仍未取消.同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反对"对红色恐怖",美国也不例外,并将当时一切的犯罪活动归咎给"红色恐怖".矛头直指东南欧的移民.大批移民涌入美国,只能呆在贫民窟里拼命工作以维持生计.对移民的不公正待遇让移民以极端方式寻求出路,又导致了对移民的歧视,移民的抗争也就是黑帮崛起的根源,一战不得不被看作是黑帮崛起的催化剂之一.

(3)禁酒令

1917年,美国在介入一战时为确保全国的粮食供应颁布了临时性的禁酒措施,以此节约谷物.在此之前美国的清教徒们一直呼吁禁酒,一战结束后,国会在这些人的压力下不但没有取消这项临时措施,反而在1919年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规定除医学用途外,禁止一切制造,贩卖和运输含酒精饮料的行为.

此项禁令在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禁酒令的颁布带来了一个新行业:私酒贩子.在当时,靠非法贩酒获得暴利的人越来越多,在移民饱受欺压的年代,每个人都想尽快脱离贫民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干起了贩卖私酒的行当.政府官员接受私酒贩子的贿赂,而贩酒的黑市上也聚集了大量的杀人越货的亡命徒,因为私酒贩子之间起的纠纷是无法通过法律来解决的,因此只好诉诸暴力.禁酒令本意是要修正社会道德,却成了犯罪的制造者.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在1933年12月废除了禁酒令,但禁酒令已经为初露头角的黑帮赚取了足够的利润,也让犯罪开始在美国蔓延。

(4)大萧条

1929-1933年萧条期间,全国共有约6000家银行倒闭,1933年失业工人总数达1700万人,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计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新世纪现状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的持续打击,美国黑社会势力逐渐势微,原本遍及全国的黑帮组织目前只能盘踞在纽约和芝加哥两个城市,布安诺、科伦坡、甘比诺、杰诺维塞、卢切斯五大家族也已难现旧日辉煌,年轻一代不顾家族声誉和传统任意形式,使五大家族内部矛盾重重。但由于9.11

三、重要组织和首领

在美国黑社会的漫长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势力庞大的组织和“呼风唤雨”的“教父”式人物。

1.3K党:

美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犯罪组织,该组织于1866年由南北战争中被击败的南方邦联军队的退伍老兵组成,全称Ku Klux Klan,缩写为KKK,是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是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

2.现代黑帮的图腾:维托·卡希奥·费尔罗

意大利西西里岛人,1900年,他带领一帮徒子徒孙远涉重洋,在美国新奥尔良登陆,然后把黑手党的火种留在了这座港口城市。在他掌权的1895-1922年的20年间,共策划了

200多次谋杀,外号“鸡窝里跑出的凤凰”。他以讲义气、慷慨大方广受尊崇,在黑手党中被视为伟大的、不朽的、敢作敢当的、现代黑帮的始祖。

3.芝加哥王:阿尔·卡彭

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1925-1931年成为第一个非西西里裔的黑手党教父。他活跃于芝加哥这座当时全美犯罪率第一的城市,是黑手党“暴徒时代”当仁不让的标志。卡彭时代的黑手党徒风衣下藏着冲锋枪,火并时用手榴弹开路,强硬残忍的作风令其他黑帮胆寒。卡彭亲手干掉的不下百人,侥幸躲过的伏击至少百次。

4.MBA犯罪之父:查理·卢西安诺

活跃与1931-1946年间,被称为美国“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娱乐界大亨,意大利裔美国人,《时代》杂志和美国有线广播网联合评出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行业奠基人”中,卢西安诺作为“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排在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之前。他是阿尔·卡彭的表哥,带领一名意大利友人、两名犹太人会计师共四人共同创造沙漠奇迹拉斯维加斯,是一位善于动脑子的职业犯罪经纪人,警方很难找到直接证据证明其参与了任何犯罪活动。

5.五大家族:

美国黑手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黑帮组织。自从其创始人唐·维托离开美国之后,美国黑手党的最高裁决机构便是“委员会”。委员会由全国各帮派的12个头目组成,它是美国黑手党组织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而委员会的主席则是最高领导人。在50年代,该委员会的主席是由纽约黑手党“五大家族”之一的甘比诺家族的头目卡洛?甘比诺担任。由于“五大家族”都集中在纽约这一个城市之中,所以他们显得特别强大。

(1)甘比诺家族

甘比诺家族在纽约“五大家族”中,是唯一的一个让政府执法部门束手无策的黑帮团伙。它在“五大家族”中作奸犯科也是名列榜首,这个家族权势过于显赫而作案又诡诈不定,叫执法部门无从下手。

(2)卢凯塞家族

该家族的头目为安东尼-科拉诺,他有“宝贝托尼”之雅称,在70年代他因伪证罪被判处5年徒刑。

(3)科洛博家族

该家族头目为安东尼·萨莱诺,有“胖托尼”之称。此人因犯抢动罪恶被判处14年监禁。在他入狱后,该家族的权力移交给科洛博本人。

(4)吉诺维斯家族

该家族的头目为弗兰克·芬齐·帝尔里,也因经营诈骗行业被起诉,其手段包括谋杀和勒索,他是纽约第一名被起诉的“族长”,从此臭名昭著。

(5)波纳诺家族

该家族是“五大家族”中最为糟糕的一个家族。从1931年开始,由乔?波纳诺掌管家族事务。60年代中期,乔?波纳诺被迫退位,到70年代他已病魔缠身,一直住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

6.华青帮

拥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华青帮,在美国华埠一直有相当的影响,其成员对扫除异己所施行的残酷手段,让人胆颤心惊!华青帮起源于青帮,同承一脉,均拥有应大隐于市的组织

特性。它不只在美国唐人街恶名昭彰,连执法的法官、联邦调查局探员、警察都惧怕三分,是个由华人为主要成员的帮派,势力量程不仅遍布美、加地区,近年来也进军香港,中国大陆及马来西亚,如今更悄悄的潜入了台湾。

国际环境法概述1

第四编国际环境法基础 一、国际环境法发展史简介 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与世界工业的发展、人类环境意识、资源意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纵观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从本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前;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82年内罗毕会议;内罗毕会议后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 1.从本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国际环境法的萌芽期。这25年中,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登记,签订环境资源的国际公约仅有3件,其中最早出现的是1921年日内瓦签订的关于油漆中使用无铅的公约。 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前是国际环境法的初步成长期。在这25年里国际环境法得到初步的发展,环境资源的国际公约共56件。 3.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1982年内罗毕会议是国际环境法的蓬勃发展期。1972年6月5日到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问题看成孤立的局部的问题,通过这次会议,树立了全球一体、保护生物圈的整体观念。《人类环境宣言》与《世界环境行动计划》一起,被113个与会国一致通过,并得到1972年联合国大会的确认。会后的十年,签订国际公约共40件。可以说,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原则性的全球环境法的诞生,是国际环境法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4.内罗毕会议后到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国际环境法的成熟期,为了纪念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2年5月10日至1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特别会议,参加者有105个国家和49个国际组织的代表3000多人,会议总结了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的工作,规划了以后十年的工作,会后发表了内罗毕宣言。这次会议对国际环境法的进展起到了加油站的作用。在这十年中,签订了40多件国际公约、协定,与我们关系比较大的有:《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1986),《核成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86),《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等等,更重要的是,出现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高潮。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又名地球首脑会议(The Earth Summit),于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1.5万人参加了大会。12日至13日举行了首脑会议,118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大会。这是有史来空前的盛会。大会在国际环境法方面取得的进展,突出的是:(1)通过和签署了5个文件,其中4个文件,即《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另一件是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是一个比较好的文件。(2)《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经生效,是强行法,具有现行国际法最强的法律约束力。 二、概述 国际环境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国际社会关系的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总称。其渊源主要是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和国际习惯。各国所普遍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也是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之一。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的一些决议、宣言、宪章、行动计划等,虽然对各国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对各国合作保护全球环境起着"软法"的作用。 国际环境法由大量的多边、双边和区域性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条约、议定书、协议等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重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13、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的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14、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15、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17、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18、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19、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启示

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启示 贾学胜 【摘要】美国的环境犯罪可分为危险犯和实害犯两种,其犯罪构造设计不仅考虑了环境犯罪的行政关联性,还考虑到了切断行政关联的情形,为惩治环境犯罪构建了严密法网。尽管环境制定法中规定了环境犯罪的罪责要件,但法院却通过判例法免除了控方对部分行为要素的证明责任,从而使环境犯罪演变为严格责任的犯罪。实施环境犯罪的行为人不仅可能面临长期监禁,而且须承担严厉的修复环境责任。研习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可从中获得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环境犯罪,犯罪构造,罪责要件,法律后果在美国,针对环境污染的刑事立法始于1899年的《废物法》(Refuse Act){1},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对如何应对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是否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干预等问题存在激烈争议,环境法律中未再增设新的环境犯罪。然而在此期间,全美空气和水域被严重污染,动物和人类生存都面临严重威胁。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风起云涌的环境保护运动促使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引发了旨在根治污染的大规模法律实践活动,环境法律中开始出现了许多惩治环境犯罪的刑事条款。不过,在80年代之前,环境法律中规定的环境犯罪还只是轻罪,而且很少有个人被

告因定罪而被判处监禁。因此,公诉部门基于诉讼效益的考量,很少对环境案件提起刑事诉讼。 这一现象在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改变。1980年的《固体废物处置法修正案》(Solid Waste Disposal Act Amendments)、1984年的《危险和固体废物修正案》(the Hazardous and Solid Waste Amendments of1984)、1986年的《超级基金修正案和再授权法》(the Superfund Amendments and Reauthorization Act of1986)、1987年的《水质法》(the Water Quality Act of1987)、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CAA Amendments of1990)中均增设了重罪条款。随着对环境犯罪的制裁日趋严厉,提起公诉的案件日渐增加,环境刑法成为美国发展最快也日益成熟的一个法律领域,为美国的碧海蓝天作出了重要贡献。研习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环境刑事法治。 一、环境犯罪的构造——以行为要件为中心的考察 环境犯罪构造是指成立环境犯罪所需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组合方式。本文对环境犯罪构造的考察是以行为要件为中心展开的。美国环境犯罪构造可分为危险犯和实害犯两种:以行为对环境法益的危险性为处罚要件的为危险犯构造,以行为对环境法益造成实害结果为处罚要件的为实害犯构造。以下分述之。 (一)环境犯罪的危险犯

美国环境保护制度

美国环境保护制度 篇一:环保:美国的垃圾管理机制 环境产业研究 第19期 20XX年7月27日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 美国垃圾管理机制 ——商业模式下的系统化垃圾管理 作为经济大国的美国同样也是一个消费大国,持续增长的垃圾排放对其环境质量也造成了极大地威胁。据美国环境署最新公布数字显示,20XX年,美国城市固体垃圾产量达2.5亿吨,如果用卡车运送这些垃圾,组成的车队足以绕地球6圈。但是,在清晰的垃圾管理战略的指导下,美国垃圾处理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垃圾管理商业模式,足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排放量。 一、美国垃圾管理概况 (一)垃圾管理战略 美国确定的固体废弃物治理战略方针是实施源头控制政策,从生产阶段抑制废物的产生,减少使用成为污染源的物质;最大限度地实施废物资源回收,通过堆肥、焚烧热能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能源的再生利用,最后进行卫生填埋。 近年来,美国一直坚持垃圾减量、分流和再利用这个主题,以废物变

资源、废物变能源(焚烧和生物制肥)作为垃圾治理的主导方向,制定的20XX年的垃圾处理目标是:回收利用(包括直接回收、路边分类、堆肥、综合利用等)50%,填埋40%,焚烧10%。 为实现这些目标,美国各州普遍采取垃圾源头控制和减量措施,提出垃圾分流的概念,将食品垃圾、庭院垃圾和餐厨垃圾等按类别作为分流目标,直接进入适用的处理程序,既促进了不同成分垃圾的分类处理,也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再生,垃圾处理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模式。美国垃圾管理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垃圾填埋已经从1980年的89%降为20XX年的54%,而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则从1980年的9.6%提高到了20XX年的33.4%,垃圾焚烧处理从1980年的1.8%上升到了20XX年的12.6%。 (二)垃圾处理方式的演变 全美国1988年共有垃圾填埋场7924个,1999年为2514个,20XX 年下降到1767个,20XX年又降为1654个,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垃圾焚烧厂数量从1997年的131座下降到20XX年的101座,包括焚烧和生物制能的废物变能源工厂。20XX年全美国共有废物定点回收场地12694个,路边资源垃圾分类回收项目也从1989年的1042个增长 到20XX年的7689个,成为废物资源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美国的不同地区,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各不相同。如:新英格兰地区的填埋占36%,回收占33%,焚烧占31%。美国西部的填埋

美国文学考核大纲

《美国文学作品选读》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目的】 了解学生对基本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人物、文学现象和各种文学术语的掌握。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可依靠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学习的基础】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学生在此前应完成了精读、泛读、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论述能力。先修课程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考核的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基本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人物、文学现象和各种文学术语。 【考核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知识点: 1.什么是文学2.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3.学习文学的方法4.美国文学历史简介 考核目标: 1.识记:文学的基本分类 2.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3.运用:学习文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部分殖民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 1.美国殖民时期文学概述2.北美拓殖的开始3.美国清教主义思想4.美国清教主义思想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5.殖民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1)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2)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 (3)迈克尔?维哥斯沃斯(Michael Wigglesworth) 及代表作品 2.理解:早期北美殖民地时期文学状况 3.运用:殖民地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独立革命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 1.独立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2.启蒙运动及主要思想 3.启蒙运动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考核目标: 1.识记:(1)托马斯?杰弗逊(2)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3)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2.理解:启蒙运动 3.运用:(1)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2)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思想意识及精神风貌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1.英格兰超验主义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4.美国本土文学的崛起及其特征5.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1)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2)詹姆斯?弗尼莫?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3)威廉姆?卡兰?布赖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4)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5)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6)拉多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7)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8)赫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9)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0)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及其作品。 2.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及超验主义思想 3.运用: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部分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1.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2.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3.现实主义时期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现实主义, 马克?吐温及其作品 2.理解: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征,美国乡土文3.运用:马克?吐温的主要代表作及其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外国政府如何治理黑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517639789.html, 外国政府如何治理黑社会 作者:许身健 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16期 很多人了解黑社会是从电影开始。小时候,几部涉及黑社会的外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警察局长的自白》、《螃蟹》等,电影中的黑帮勾结政客,不但攫取超额商业利润,而且在背后操纵政局,宛如影子政府。港台的黑社会枪战片也曾风靡一时,当时,一边看着刘德华、周润发们在江湖打打杀杀,一边在心中敬佩黑社会的江湖义气,想象的香港一定是个黑社会横行,四处枪声的世界。现在看,这些印象纯属误会。香港现如今已经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黑社会已经越来越无足轻重,越来越边缘,已经失去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威风。西方国 家的黑社会也纷纷走入穷途末路,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报道称“美国黑帮濒临死亡”。在西方黑社会的输出基地意大利,黑社会也风光不再,逐渐走入死胡同。 我国“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新趋势”,黑社会沉渣泛起。各级政府对于铲除黑恶势力应该不遗余力。打击、铲除黑社会,应该吸取国外的相关经验。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值得参考: 首先,对于呈现有组织犯罪、实施团伙暴力的黑社会组织,实施严厉的打击措施,坚持打黑不懈。据报道,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共有25个家族式黑帮势力,其中5个在纽约,其它黑帮组织分布在新英格兰、底特律、芝加哥、新奥尔良、丹佛、克里夫兰等城市,黑帮势力较为 猖獗,之后,美国政府加强扫黑,一个个原本长袖善舞的黑帮组织开始消亡,最后纽约甘比诺家族的约翰·戈蒂成为硕果仅存的黑帮老大,但是,他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不断接到政府的的起诉,难逃家族衰亡的命运。在意大利,黑手党面临着力度越来越大的打击。1992年,意大利议会通过了《反黑手党法案》,成立反黑手党调查局,对黑手党发起了扫黑风暴,将黑社会头子逮捕法办。同年,1300多名黑社会首要分子被逮捕。1993年,西西里最大黑帮组织“我们的事业”头目萨尔瓦托雷·里纳被捕,该组织群龙无首、树倒猢狲散,难逃覆灭的命运。 其次,加强社会管理,用法律规制黑社会,使其在法律的框架下存在,失去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在西方社会,公民有结社自由,国家无法做到彻底取缔黑社会。但是,国家并非对黑社会置若罔闻,任其自生自灭,相反,而是通过社团登记、限制其活动范围的方式来规制黑社会的活动。比如,在日本,议会通过《暴力团对策法》,对黑社会组织的成立以及活动范围有着严格规定,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进行治理。体现了一种社会治理术的高明。在某些发展中国家,黑社会越来越猖獗,与这些社会法治水平低,对黑社会组织缺少法治的规制有关。 第三,治理地下经济、黑色经济,使黑社会在经济上失血。任何组织的生存以及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及经济实力,黑社会也概莫能外。黑社会具有浓厚的赢利性,其经济来源多为地下经济和黑色经济,具体而言,这些经济来源多为黄赌毒及高利贷。这些经济形态是各国政府所不容的,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有着畸形的社会需要,这就给黑社会组织提供了营利的机会及空间。上述地下经济及黑色经济是各国政府不遗余力进行治理的心腹大患。当然,治理难度也是不言而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海南师范学院本科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美国文学 课程编号:03101026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它简要介绍了美国文学从十七世纪殖民时期到二十世纪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作品。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通过文学史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和作品; 通过美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英文原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理解基本功方能顺利地学习该课程,与此同时,它与美国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关系密切,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相关衔接课程有《英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和阶段,包括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时期、浪漫主义时代、南北战争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文学现象及特征。 2.了解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熟知其内容、风格和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伴随美国文学各个阶段产生的文艺批评思潮,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参考书,撰写读书报告及评论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相对来说是一致的 从时段上来说,19世纪20年代以后的美国文学由于处于第二次繁荣时期,对于美国文学的历史走向曾发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自然是本课程的重点而这一阶段的文学语言丰富、色彩各异,且与哲学、史学、艺术学等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上和思想上都具备一定的难度,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另外,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因此了解后现代作品的创作手法,写作动机也是本科的一个难点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在专业基础课之外,定期安排专家讲学,题目多涉及与课程难度相关的内容,旨在拓宽

中美环境法的比较

中美环境法的比较 一、美国环境法的简介 要想对中美环境法进行比较,首先要对美国的环境法律制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1970年之前,美国还没有实体的环境法。一些环境问题,诸如矿采、公害等问题均采用案例法的方式,根据民法处理。1970年,随着环保运动的兴起,美国创建了环境保护局,并修订了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随后,美国相继建立了净水法、现代安全饮用水法、农药法、有毒物质控制法等等法律。 在有关环境法的立法和诉讼实践中,考虑到环境污染会对公众权利造成伤害,美国的环境法主要是联邦立法,由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下简称EPA)主持立法,各州必须遵循联邦的立法,并建立各州相应的环境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州立法的标准,可以高于联邦立法。比如,由于加利福尼亚州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无法达到联邦规定的标准,加州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进行了单独立法,其要求高于联邦的标准,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创建相关环境法律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环境问题,美国各界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讨和详细研究。比如,制定环境法背后的动机,究竟是生态学的、科学的、自然的、还是伦理或者是宗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经济学的、政治学、法律学的,或者是神学的。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应该是现实性的,还是长远性的。是牺牲我们目前的利益,实行严格的环保法律;还是及时行乐,无限制的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不去考虑子孙后代的未来。美国是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考虑的环境问题时,自然首先考虑应用经济学手段进行解决,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环境问题不是个体的问题,环境污染是对公众的公权利的侵害,这种公共权利需要政府立法予以解决,因此美国政府在环境立法和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的法院系统,通过对法律的解释,也对环境法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清洁空气法来了解美国的环境法是如何立法和实施的。在清洁空气法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什么是需要控制的空气污染物。某种空气污染物的确定过程是很复杂的,往往需要受害者、环保组织、企业、政府组织参与协商甚至诉讼确定,因为牵扯各方面的利益,最终往往需要法院进行裁决。目前美国已经确定了五类空气污染物:它们是一氧化碳、大粒径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氧化硫类、氧化氮类和烃类。美国空气清洁法的第109节授权美国环保局对公共健康和财产造成危害的污染物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标准》(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简称NAAQS)。除上述五类空气污染物外,EPA还建立了铅的N从QS。N从QS分基本标准和高级标准两类。根据《清洁空气法》第110(a)(1),在NAAQS颁布后的9个月内,美国各州需要向EPA提交实现该标准的州计划。EPA根据《清洁空气法》第110(a)(2)节批准各州的计划,从而确定各州的州实施计划(State Implementation Plan-SIP)。NAAQS中的基本标准,要求各州在3年内实现。对高级标准要求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 2007年在麻省申诉EPA(Massachusetts v. EPA)的著名案件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根据《清洁空气法》,EPA需要制定二氧化碳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目前美国各界对如何确定该空气质量标准争议很大。EPA和布什政府一直强调,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性的问题,美国不愿单边率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 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 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

美国文学史概述及选读复习资料

美国文学史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colonical and Revolutionary: 1.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 2.hilip Freneau 菲利普·费瑞诺 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 1)"Poor Richard's Almanac" 穷人查理德的年鉴(以笔名Richard Sunders) 2)“annual collection of proverbs “流行谚语集(It soon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book of its kind, largely because of Franklin's shrewd humor, and first spread his reputation) 3)The Way to Wealth (Father Abraham’s Sermon)致富之道(as the “perface to Poor Richard Improved) 4)The Autobiography自传(18世纪美国唯一流传至今的自传) 5)Founded the Junto, a club for informal discussion of scientific,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deas. 建立了一个秘密俱乐部,讨论的主题是政治、经济和科学等时事方面的问题. 6)established America's first circulating library, founded the colleg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可租借的图书馆,还创办了一所大学——就是现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7)first applied the terms "positive" and "negative" to electrical charges. 8)Writer,printer,publisher,scientist,philanthropist,anddiplomat,hewasthemostfamousandre spectedprivatefigureofhistime. hilip Freneau 菲利普·费瑞诺 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蒸蒸日上的美洲; The British Prison Ship英国囚船; 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纪念美国勇士-----同类诗中最佳;

1998-2008全球最美50部影片摄影排名

1998-2008全球最美50部影片摄影排名 1999年,为庆祝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成立80周年,该协会曾征求全世界电影观众的意见,评选出1894-1997年间50部最佳摄影影片。去年,ASC 再次征求民意,从超过17000人次的投票中票选出1998-2008十年间在摄影上最为出彩也最夺人眼球的50部电影力作。 这是一份汇集了万千民意的榜单,由于参加者多为真正的光影爱好者,评选结果也没有产生多大争议。居于首位的是曾三叩奥斯卡大门的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Bruno Delbonnel),代表作《天使爱美丽》中每个异想镜头都华美得像一幅幅艺术画作。而已故传奇大师康拉德·赫尔(Conrad L. Hall)有两部影片入围十强——《毁灭之路》与《美国丽人》以无可挑剔的绝美画面与极具风格的摄影技术让人过目不忘。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部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入围了这份榜单,分别是:《英雄》(杜可风)、《卧虎藏龙》(鲍德熹)、《十面埋伏》(赵小丁)以及《艺妓回忆录》(Dion Beebe)。而华语电影中排名最高的影片是王家卫执导、杜可风及李屏宾两位摄影巨匠掌镜的影片《花样年华》。 1998-2008最佳摄影作品TOP10: 1.《天使爱美丽》(2001)摄影师:布鲁诺·德尔邦内尔 2.《人类之子》(2006)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3.《拯救大兵瑞恩》(1998)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 4.《血色将至》(2007)摄影师:罗伯特·艾斯威特 5.《老无所依》(2007)摄影师:罗杰·狄金斯 6.《搏击俱乐部》(1999)摄影师:杰夫·克隆威斯

世界十大经典黑帮电影

世界十大经典黑帮电影!你看过几部? No.1 黑帮电影经典派:《教父》第一、二部,1992,1974(美国) 《教父》(三部曲)是黑帮电影无法超越的金字塔,也是男人的圣经。 所获奖项: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多个奖项。 No.2 黑帮电影史诗派:《上帝之城》(巴西) 世人都知道巴西足球、巴西狂欢节和热情的巴西女郎,却对巴西这个国家的电影和历史人文了解甚少。2002年一部《上帝之城》横空出世,电影中凌厉的画面风格和残酷的社会描述让巴西黑帮电影震憾了世界影坛。导演用群像式的电影叙事把一群在里约内卢贫民窟出生的黑帮少年从成长到毁灭整个过程展现在世界面前,这无疑开创了黑帮电影的史诗流派。 所获奖项:电影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也成为巴西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No.3 黑帮电影浪漫派:《预言者》(法国) 法国的黑色电影一直以来都有优良的传统,但自从阿兰德龙时代渐渐远去以后,法国黑色电影在世界影坛就不太为人所知了。2009年一部被誉为教父的法国黑帮电影《预言者》横扫欧洲各大奖项,法国黑帮电影终于在卷土重来。 电影通过非常写实的镜头语言描写了一个在监狱中通过个人奋斗最终走向黑帮教父地位的年轻人。虽然在电影中到处是残酷的监狱黑帮斗争,导演却用略带赞许甚至是浪漫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奋斗历程,这也是法国电影始终有别于好莱坞的独特之处。 所获奖项:电影荣获当年戛纳电影节了评委会大奖,法国凯撒奖9项大奖 No.4 黑帮电影救赎派:《黑帮暴徒》(南非) 南非这个国家对于中国人即陌生又熟悉,因为它盛产黄金、钻石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因为它有人类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现在已经废除的种族隔离制度和与之斗争了几十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黑人领袖曼德拉。当然今年的足球世界杯也是在南非举办。但是南非对我们来说又是遥远而陌生的。南非的电影我们更是很少听说,2005年一部极其震撼心灵的黑帮电影《黑帮暴徒》被次年的奥斯卡评为最佳外语片奖。这才让世界对南非的电影和南非解除种族隔离制度以后的社会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实电影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心本善还是本恶,导演通过发生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黑人贫民区的黑帮故事完美的表达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很多影评都说这是一个有关人类心灵救赎的史诗,喜欢电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部“黑

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

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 陈泉生 [摘要]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为此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环境问题发生得较早或较为严重的国家,其环境法的发展也相应比较快。文章仅就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英美法系的英、美两国和大陆法系的德、日两国的环境法发展进行论述。[关键词]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 一、英国环境法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环境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之时,故堪称历史悠久。但是,在19世纪之前,其环境立法大多属于地方性立法,直到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Town Improvement Clauses Act)实施后,其国家环境立法才渐具雏形。 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最主要的有两项:一项是首次制定于1863年,后历经1906年、1966年和1972年多次修订的《制碱业管理法》(Alkali etc Works Regulation Act);另一项则是1956年制定的《净化大气法》(Clean Air Act)。前者以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为主要控制对象;后者就历史发展而言,可以说是1913年的《煤烟防治法》(Smoke Abatement)的延续,其控制对象主要是制碱业以外各种向大气排放烟尘的污染源,其范围似较前者广泛,且较具一般性质,故被认为是空气污染控制上的主要立法。 而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则主要有1876年颁布的《河流污染防治法》(Rivers Prevention of Pollutions Act),后经40年代和50年代的两次大幅度修订。该法堪称英国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法。 此外,其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的立法主要有1960年制定的《噪声防治法》(Noise Abatement Act)。 在上述环境立法的基础上,英国于1974年制定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该法作为英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将废弃物、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控制上的一般内容全部囊括,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典,共6章109条,附表4件。该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新纪元,其施行后成效显著。据英国《环境和水源污染文摘》透露,1980年--1981年,英国城市上空烟尘的平均浓度只有20年前的八分之一;而且,英国的河流水质也不断提高了,1980年只有2%的河流被列为严重污染。1990年英国又对该法进行了修改,将污染控制的重点从以治理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而使英国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改善。 二、美国环境法的发展 美国建国较晚,但从环境立法的历史来看,其起步之早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立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但当时大多限于州或地方条例而已。联邦性的立法则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其1955年制定的《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Act to Provide Research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Relating to Air Pollution Control)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法。该法于1963年经全面修订后,更名为《空气污染防治法》(Act to Improve,Strengthen and Accelerate Program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Abatement of Air Pollutions),尔后,又历经多次修改,名称亦有所改动,比如1965年称为《空气污染控制法》(Air Pollution Control Act),1967年改称为《空气质量法》(Air Quality Act),1970年正式称为《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此后,虽又经1977年和1990年的大幅度修正,但其名称并未改变。美国联邦政府的空气污染控制权限,可以

美国文学 1. Romantic

第一章美国浪漫主义时期 一、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概述 Ⅰ.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19世纪初期至中叶美国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待征、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和后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了解该时期主要作家的文学创作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并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Ⅱ.本章重点及难点: 1.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2.主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 3.分析讨论选读作品 Ⅲ.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概述 (1)."识记"内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 (2)."领会"内容:美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 a.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b.美国本土文学的崛起及其待证 (3)."应用"内容:清教主义、超验主义、象征主义、自由诗等名词的解释 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A.华盛顿·欧文 1.一般识记:欧文的生平及创作主涯 2.识记:《纽约外史》《见闻札记》 3.领会:欧文的创作领域、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4.应用:选读《瑞普·凡·温可尔》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B.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 1.一般识记:.爱默生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2.识记: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 3.领会: (1)爱默生的散文:《论自然》《论自助》《论美国学者》等 (2).爱默生与梭罗: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和他的《沃尔登》 4.应用:《论自然》节选:爱默生的基本哲学思想及自然观 C.纳撒尼尔·霍桑 1.一般识记:霍桑的生平及创作主涯 2.识记:霍桑的长短篇小说 3.领会: (1)《红字》的主题、心理描写、象征手法和、小说结构

15部经典的黑帮电影

15部经典的黑帮电影 黑帮电影不光是打打杀杀的动作片,而是有组织有纪律地讲黑帮的事儿,刀刃谋生,火中取栗,暴力元素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情欲望,黑帮片比一般的动作电影更加具有史诗性,也更深刻。美国的科波拉、西科塞斯加上日本的北野武和香港的杜琪峰,能撑起黑帮电影的半壁江山。本期我们就推荐一些经典的黑帮片。 教父三部曲 影史地位毋庸置疑,1、2都被许多人尤其是导演奉为电影史最佳,第三部确实弱了些,但完整地讲述了科里昂家族的故事,从马龙白兰度到阿尔帕西诺到罗伯特德尼罗,几位殿堂级影帝将一段惊心动魄而情长意绵的黑板家族史演绎得淋漓尽致。太多经典桥段,不需赘言。 美国往事 今年相连在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播出四个多小时时长的4K修复版,虽说画面更加精美,情节更加丰富,不过四个多小时观影也是一项体力挑战。詹妮弗康纳利在磨坊跳舞那一段真是惊为天人,成为本片最惊艳的画面。德尼罗再次演绎了一次经典的黑帮史诗。

好家伙 一直坚信这是马丁西科塞斯最好的作品之一,从各方面讲都达到了黑帮片的顶尖水准。乔佩西是本片最大的发现,他神经质、爆炸性、喜怒无常的表演深入人心。还有个译名叫《盗亦有道》,耐人寻味。兄弟情深,最后也没走到底,揭发高密,传奇毁灭。 纽约黑帮 老马丁再次出手,也许是影迷期待过高,这部电影刚出时失望批评很多,不过完全不影响本片的经典地位。戴刘易斯贡献了彪炳影史的表演,小李子也极其成熟,和大刘的对戏游刃有余。上世纪初纽约黑帮的波澜壮阔的画面一展无遗,细节丰富史料翔实,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美国黑帮

丹泽尔华盛顿长得就像黑帮大佬不是嘛,不过他饰演的警察角色远多过黑帮角色。这部看片名就知道野心极大的电影用的是《盗火线》式的双雄叙事,丹泽尔华盛顿和罗素克劳正邪不两立,互相碰撞着命运的激流,大佬们比的不是暴力高低,比想法儿,这就是一部颇有想法的黑帮片。 摇滚黑帮 别具一格的黑帮片,盖里奇的电影少不了黑帮元素,就像他的电影少不了二逼呵呵的苏格兰口音小混混一般,喜感十足,而且叙事和剪辑极其炫酷。本片就是嗨爆笑翻的暴力盛宴,黑帮组织确实具有“fxxk everything”的摇滚精神,短枪长炮对轰,精彩无限。 疤面煞星

美国文学史发展概况(老师给的复习提纲)

美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一、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17th.c 一、时期综述 1、清教徒采用的文学体裁:①narratives 日记, ②journals 游记 2、清教徒在美国的写作内容: 1)about 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2) about adapting themselves to unfamiliar climates and crops 3) about dealing with Indians 4) Guide to the new land, endless bounty, invitation to bold spirit 3、清教徒的思想: 1)Puritans wanted to make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净化信仰和行为方式 2) Puritans wished to restore simplicity to church services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Bible to theology.重建教堂,提供简单服务,建立神圣地位 3)Puritans looked upon themselves as a people chosen by God, and it followed logically that anyone who challenged their way of life was opposing God's will and was not to be accepted.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对他们的生活有异议就是反对上帝 4)Puritan opposition to pleasure and the arts sometimes has been exaggerated.反对对快乐和艺术的追求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 5)Puritan religious teaching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age of a wrathful God and to forget his mercy.强调上帝严厉的一面,忽视上帝仁慈的一面。 4、典型的清教徒:John Cotton 约翰·科登,Roger William 罗杰·威廉姆斯 他们的不同:John Cotton wa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authority than with democracy; William begins 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toleration in America. 5、William的宗教观点:Toleration did not stem from a lack of religious convictions. Instead, it sprang from the idea that simply to be virtuous in conduct and devout in belief did not give anyone the right to force belief on others. He also felt that no political order or church system could identify itself directly with God. 行为上的德,信仰上的诚,并没有给任何人强迫别人该如何行事的权利。没有任何政治秩序和教会体制能够直接体现神本身的意旨。 6、英国最早移民到美国的诗人:Anne Bradstreet 安妮·布雷兹特里特(女) sincere belief in God 7、在殖民时期最好的清教徒诗人:the best of the Puritan poets was Edward Taylor爱德华·泰勒(1642-1729) 8、Captain John Smith, his reports of explor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first distinctly American litera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