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油翁》考点

《卖油翁》考点

《卖油翁》考点
《卖油翁》考点

人教版七下《卖油翁》知识点整理(新)

一、文学常识:

《卖油翁》一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善.射善:擅长。

2.自矜:自夸。矜:夸耀。

3.尝.射于家圃.尝:曾经。圃:园子。

4.释.担而立释:放下。

5.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去:离开。

6.但.微颔.之但:只;颔:点头。

7.知.射知:懂得。

8.但手熟.尔熟:熟练。

9.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

10.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轻视。

11.以我酌.油知之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12.以钱覆.其口覆:盖。

13.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

14.惟.手熟尔惟:只。

15.笑而遣.之遣:打发。

三、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1.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

2.惟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二)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古义:只;今义:但是)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

1.射

(1)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2)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

(1)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尔.安敢轻吾射(你)

(四)词类活用。

1.吾射.不亦精乎(动词活用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轻视)

(五)重要虚词。

1.之

(1)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4)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指卖油翁)

2.其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指陈尧咨)

(2)以钱覆其.口(代词,指葫芦的)

3.以

(1)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凭借)

(2)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3)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4)徐以.杓酌油沥之(介词,用)

4.而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连词,表承接)

(2)而.钱不湿(连词,表示转折,但)

(3)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示修饰)

四、朗读节奏划分:(每句停一处)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尔/安敢轻吾射。

3.吾射/不亦精乎?

4.以我酌油/知之。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6.康肃/笑而遣之。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康肃公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卖油的老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术不是很精湛吗?

5.尔安敢轻吾射!译文: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6.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译文: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六、问题探究:

1.康肃公由“

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答: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

4.本文中哪个句子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但手熟耳”或“惟手熟耳”,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同时告诫人们,即使有长处也不能过分骄傲。

启发:①熟能生巧;②勤能补拙;③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骄傲自满。

七、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卖油翁》,完成1~4题(15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康肃公善.射善:____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________

(4)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

“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擅长(2)自夸(3)轻视(4)打发

2.(1)译文: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

久也不离开。

(2)译文: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3.对卖油翁这有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

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4.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

射艺并不在意。其

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

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

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

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

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

_____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

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夸耀(2)打发(3)随便、随意(4)畏惧、害怕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 译文:(卖油的老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2) 译文:(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学习要点总结(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学习要点(教师用) 一、文学文化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读准字音 自矜(jīn)睨(nì) 矢(shǐ)颔(hàn) 酌(zhuó)杓(sháo)沥(lì)之忿然(fèn) 三、重点字词: 自矜:自夸。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矢,箭。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 忿然:恼怒的样子。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 因:接着。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四、课文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舀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老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五、文言现象 1、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2、一词多义: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而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3、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卖油翁教学设计及反思

《卖油翁》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丽萍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但面对初一学生,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如下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衿”、“睨”、“颔”、“释”、“忿”、“徐”、“遣”和虚词“尔”、“以”、“但”等。 2、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难点:文言实词较多。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1、在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学生能顺畅地朗读,恰当地复述课文。 2、准确体会思想内容,基本成诵。 3、课后巩固,达到熟练背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问: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校领导来我们班听课,这正是我们同学展示自我的一个好机会。首先我想问问,那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退从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学习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1、指名试读,集体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三、疏通文意,复述课文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3、复述故事(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要复述清楚) 四、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1、文中这两个人物各有什么技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两个人物 的? 2、从文中找出具体词、句朗读品析,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的。(明 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3、角色扮演:同座位两人分别扮演康肃公和卖油翁(用文中人物语言),选 派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点。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你感觉这个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①熟能生巧②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五、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谈谈。 六、复习巩固 全班再次齐读全文。 七、作业布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卖油翁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2、品读文章,学会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并从中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品味故事 教学难点:领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水杯(带水)、锥形瓶(代替葫芦)、铜钱一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吗?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晚年写下的《卖油翁》这篇短文。 二.作者简介(PPT)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归田录》是他晚年辞官闲居时所作,所以称“归田”。 备注资料: 1.欧阳,是复姓,和“诸葛”、“司马”、“令狐”类似。“谥号”是人去世后,后人结合他生前事迹成就所给的称号。“欧阳文忠公”是说他写文章好说真话。 2.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3.《归田录》欧阳修晚年辞官归家以后的作品,记录大多是亲历的见闻,因含义深刻,一经写完,广为传颂。 三.课文朗读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 自矜.家圃.睨.之忿.然微颔.酌.油 学生易错词:释担.(dàn)而立箭矢.(shǐ)汝.(rǔ) 2.生读,交流朗读。注意有无不妥之处,并评价朗读。 3.理解词义,学生自由提出疑难,老师可重点强调: 公亦以此自矜.但微颔.之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 三.复述故事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复述故事:

PPT:一天,射箭技术天下无双的陈康肃公尧咨正在自家的园子里练习射箭,这时,远处走过来一个卖油的老头儿…… 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可师生配合,共同完成复述。 3.完成对联: PPT:横批:熟能生巧 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惟手熟尔。 四.品读课文 1.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抓住一到二处有表现力的词句,圈点批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求:进入角色,揣摩心理,结合上下文,再现情景,充分想象。 2. 教师示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自矜”:擅长射箭,又当世无双,说明陈尧咨的箭术是值得自豪的事,原来只是“十中八九”,离着百发百中的超凡技术尚有差距,不值得自夸。所以,“自矜”写出了他的自命不凡和骄傲。 3.学生可能品评如下: 卖油翁: “睨之”——轻视,不屑 “微颔”——有限的认可 “徐”——不慌不忙,平静,沉稳,技术高超 “我亦无他”——不卑不亢,充满智慧 陈尧咨: “自矜”——恃才傲物 “忿然”——生气、盛气凌人 “尔安敢轻吾射”——居高临下,暴躁 “笑而遣之”——歉疚、惭愧、不以为然、自嘲等 过程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熟能生巧、术业有专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不要自满。 4.品评过程中让学生登台体验卖油翁技艺的纯熟。 老师准备烧杯(带水)、锥形瓶、铜钱一枚。可以多让几名学生登台体验。 5.补充资料:

初中语文卖油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掌握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3.能复述文章情节,训练学生的口译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游戏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能够翻译全文; 2.掌握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掌握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法学法】 诵读法,活动激趣法、小组协作法、谈话解疑法、研讨探究法和深入评价法等。 【课时准备】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借助注释、资料工具书或网络准备课堂所需文献资料,如:作者背景、人物资料和资料链接等; 2.准备课堂所需PPT; 3.帮助学生做好各项课前准备; 4.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物品——魔方。 学生准备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资料或网络查找有关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和陈尧咨的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读文,扫除文字障碍,如:圃、睨、颔、酌、忿、杓等;

3.读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本; 4.读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或网络,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提示:把握古译今五字原则,力求逐字逐句无疏漏,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通过课堂交流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以热烈掌声邀请神秘嘉宾——学生推选两名学生进行拼魔方比赛,看看哪个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拼成。 2.教师采访优胜者分享自己的比赛心得,引出“熟能生巧”,进而引出课题《卖油翁》。 二、明确目标(2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注意关键词。 三、预习展示(10分钟) (一)小组抢答 1.简介作者(学生答完,PPT补充资料); 2.唐宋八大家; 3.陈尧咨简介; 4.读准下列字音。 (二)朗读课文 1.检查课前朗读情况。竞赛式。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词句,有节奏感,声音洪亮; 2.听读课文,注意句子停顿、语速快慢、声调的高低和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0分钟) 1.小组成员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提交班级解决; 2.提示重点实词(课后练习三)和虚词(而,之,以),学生解释,师生订正; 3.小组学生轮流逐句翻译课文。 五、释疑问难(3分钟) 各学习小组提出课前预习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指定小组回答,也可以班内讨论交流归纳并进行评价。 学生提问题,师生释疑。(学生、师生交流后PPT小结) 六、复述故事(6分钟)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2卖油翁学案

卖油翁 复习目标:1、巩固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训练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一、基础知识 (一)、《卖油翁》作者,时期文学家,之一。(二)、解释下列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善:___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_______________ 3.尝射于家圃尝:__________家圃:_______________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释:_______睨:________久:_________去:_________ 5.但微颔之但:________颔:________之:________ 6.无他,但手熟尔他:________但:________熟:________尔:________ 7.康肃忿然曰忿然:______________10.以钱覆其口覆:________ 8.尔安敢轻吾射安:________轻:________射:________ 9.以我酌油知之以:________酌:________11.徐以杓酌油沥之徐:________沥:________ 12.唯手熟尔唯:________13.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三)、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他,但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是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第12课卖油翁教案

12卖油翁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完整版)《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文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短小较浅显的文言文,且学生已经有初一学习文言文的一定基础,所以本文的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的精神。采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尔”、“以”、“但”“之”等。 2、能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3、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卖油翁的酌油表演及其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是本文的中心,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是文言实词较多。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主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刻苦练习射箭并因此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后面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强调诵读要领(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感情)。 (过渡语)对学生的诵读给与评价,读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先通过自学来了解一下文章内容。 (三)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最新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人:夏阿萍 第12课 课型:新授课 课题 卖油翁 编号.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 朗读 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 禾U 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 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预习案】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 — 1072 ),北宋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自号 _________ ,晚年又号 __________ (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 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 _________ , ___ “ ”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 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积累字词: (1)注音: 咨( _____ )矜( ______ )圃( _______ ) 睨( _______ ) 矢( _______ ) 颔( _____ ) 忿( ________ ) 酌( _______ ) 覆( ________ ) 杓( _______ )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错并强调 易错者。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 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 一些内容。 (3) 通假字: ① 但手熟尔:尔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徐以杓酌油沥之:杓 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A 、 射:①陈康肃公善射( ___________ )②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 以:①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 善: 矜: 去: 颔: 但: 安: 覆: 徐: (2)解释字词: _________ 尝: _________ 汝: _________ 轻: _________ 沥: 、虫 ________ 遣: __________

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短小较浅显的文言文,且学生已经有初一学习文言文的一定基础,所以本文的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的精神。采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实词“矜”、“颔”、“释”、“忿”、“徐”、“遣”;虚词:“尔”、“以”、“但”“之”等。 2、能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3、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谦虚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比较容易理解。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卖油翁的酌油表演及其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是本文的中心,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是文言实词较多。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主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解说:“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刻苦练习射箭并因此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后面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强调诵读要领(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感情)。 (过渡语)对学生的诵读给与评价,读得不错,接下来我们就先通过自学来了解一下文章内容。 (三)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2、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词句,共同完成课文翻译,初步感知课文内

(完整版)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导学案编制人:夏阿萍第12课课型:新授课课题卖油翁 编号:审核人:班级:姓名:课时: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 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 3 【预习案】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 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 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积累字词: (1)注音: 咨(_____)矜(_____)圃(_____)睨(_____)矢(_____) 颔(_____)忿(_____)酌(_____)覆(_____)杓(_____)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错并强调 易错者。 (2)解释字词: 善:________矜:________尝:________释:________睨:________ 去:________颔:________汝:________知:________精:________ 但:________安:________轻:________酌:________置:________ 覆:________徐:________沥:________因:________惟:________遣:________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 一些内容。 (3)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尔________________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杓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卖油翁》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卖油翁》的教学设计

卖油翁 教材解析: 《卖油翁》是人教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卖油翁》一文故事性强,形象鲜明,哲理深刻,集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课文主要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3、掌握实词“矜”、“圃”、“睨”、“颔”、“释”、“忿”、“徐”、“缱”和虚词“尔”、“以”、“但”。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善、自矜、释、睨、颔、安、沥”等词语的意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性格,领悟“熟能生巧、谦虚、人外有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学习的情感,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不同形式的多次朗读; 2、讨论法:引导联系课文和现代生活的,围绕“熟能生巧”话题的课堂讨论。 教学媒介: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听说过百步穿杨的故事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他能射中百步外杨柳树上指定的一片杨柳叶的中心,而且箭箭都能命中,令人口服心服。“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的《卖油翁》,同学们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有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矜.(jīn)家圃.(pǔ) 睨.(nì)矢.(shǐ)颔.(hàn) 忿.然(fèn)酌.(zhuó)杓.(sháo)沥.(lì)遣.(qiǎn) 2.作者及作品简介

第十二课《卖油翁》导学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积少成多 1本文节选:________,作者: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字___,号___,晚年又号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 2、积累字词: (1)注音:咨()矜()圃()睨()矢() 颔()忿()酌()覆()杓() (2)解释字词: 善:矜:尝:释: 睨:去:颔:精: 汝:但:忿然:安:酌油: 置:覆:徐:沥:遣: (3)一词多义: , 射:陈康肃公善射.()吾射.不亦精乎() 以: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之:睨之()酌油沥之()笑而遣之()课文探究案 一、自主探究课文 1.范读课文,小组自读,通过阅读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层次阅读并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自然段: % 第二自然段: 3、重点句子翻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

12《卖油翁》导学案(有答案)

《卖油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2、资料连接: ①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孔中。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②古代的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 ③这是一篇人物故事,文中描写了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言行),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积累字词: (1)注音: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ì)矢(shǐ) 颔(hàn)忿(fèn)酌(zhuó)覆(fù)杓(sháo) (2)解释字词: 善:擅长矜:夸耀尝:曾经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 去:离开颔:点头汝:你知:懂得精:精湛 但:只是安:怎么轻:轻视酌:倒油置:放 覆:盖徐:慢慢地沥:注入因:接着惟:只遣:打发 (3)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尔通耳,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杓通勺,勺子 (4)一词多义: A、射:①陈康肃公善射(射箭)②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本领) B、以:①公亦以此自矜(凭借)②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③以杓酌油沥之(用)④以钱覆其口(用) C、尔:①尔安敢轻吾射(你)②无他,但手熟尔(罢了) D、而:①释担而立(表顺承)②久而不去(表修饰,地) ③而钱不湿(表转折,但)④笑而遣之(表修饰,着) E、之:①睨之(代陈尧咨射箭)②颔之(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 知识点及教案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 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 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 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以前。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三、翻译课文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个点自夸。(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久久不离开。(老翁)看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仅仅微微地点点头。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了解文章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概述课文内容,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文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 2

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 咨zī矜 jīn 圃pǔ睨nì失shǐ 颔 hàn 忿 fèn 酌zhuó沥 lì杓sháo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2)尧咨自衿(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 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卖油翁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4、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5.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四、疏通文意: 1、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3、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4、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5、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五、让学生复述故事:(课本剧表演) 六、分析课文: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卖油翁》导学案

第12 课卖油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预习案】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____政治家____、___文学家_____,字__永叔______,自号_醉翁_______,晚年又号__六一居士______(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__文忠______,“____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之一。 2 【探究案】 1、原文填空: (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三句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傲慢无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 (6)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________________;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理解: (1)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答:态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描写方法陈尧咨卖油翁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文章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对于文言文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平时阅读的文言文较少,对很多实词、虚词的用法都不了解。因此,学生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师要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提下,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来说,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主题的理解上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2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是一位貌似平常,却又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作品简介,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