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寅恪寒柳诗的古典今典分析_瞿子栋

陈寅恪寒柳诗的古典今典分析_瞿子栋

陈寅恪寒柳诗的古典今典分析_瞿子栋
陈寅恪寒柳诗的古典今典分析_瞿子栋

第30卷第5期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10月V ol.30 NO.5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Oct.2013

陈寅恪寒柳诗的古典今典分析

瞿子栋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上海 200241)

摘 要:陈寅恪先生创作的诗歌世称寒柳诗,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寒柳诗中包孕了许多的典故,尤其是古典与今典的综合运用,更使得寒柳诗达到了诗歌用典的高超境界。本文便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传统而下,从陈寅恪寒柳诗中的古典今典入手,从而分析其诗中的心灵变化与复杂情思,进而窥探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关键字:陈寅恪;寒柳诗;古典今典;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49(2013)05-0052-05

一、中国古代诗歌用典与寒柳诗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刘勰之所谓“事类”,即诗文中的典故运用。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典的出现是文化积累的必然结果,从先秦屈原始,历经汉代大盛与南北朝的极端化发展,到了唐宋,诗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将创作中的用典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如“韩退之自谓‘窥陈编以盗窃’,柳子厚自谓‘好剽取古人文句,以自娱乐’,欧阳永叔亦自谓‘好取古人文字,考寻前世以来圣君子之所为,时亦穿蠚盗取,饰为文辞,以自欣喜’”。

前代的古事古人古语与经典,甚至是诗人当时的事件、人物、言语,都是用典取材的来源,“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因此用典是诗歌重学问的必然结果。“自卿渊已前,多才而不课学,雄向以后,颇引书以助文”,而以学资才,方能“主佐合德,文采必霸”。职是之故,“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核,众美辐辏,表里发挥”,诗人只有重学博览,才可以熟悉各种典故,以在诗歌造语间游刃有余,使诗歌之言,文辞之意在与典籍、故事的历史关联中,通古典雅而有书卷气。

诗歌发展到宋代,学问化的倾向达到顶峰,时人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称之,学问成了宋诗创作审美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的诗人们以学问修养为底,尚理好议,推崇韩愈,“远师六经,近师吏部”,后又在苏轼、王安石等人的倡导下尊杜学杜。宋诗在先后以韩愈、杜甫为文学典范的过程中,接受了其“以才学为诗”的做法。后至清末年间,经程春海、祁隽藻等人倡导学杜学韩,以及曾国藩倡导学山谷诗等以纠诗坛甜熟浅滑之弊,“宋诗运动”大兴,同光体蔚然成风,“同光体者,余戏目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也”。同光体主要分为两派,其中声势最隆的是赣派,取法杜甫、韩愈、孟郊、李贺与黄庭坚,以陈散原为首,作诗避熟避俗,用典使字戛戛独造,“陈散原先生,则万口推为今之苏黄也……尝言‘诗必宗江西,靖节、临川、庐陵、诚斋、白石皆可学’……早年专事韩黄……又兼有杜陵、宛陵、坡、谷之长……生新奥折,归诸稳顺……思深理厚,尚不失自家面目”,时人语之为“及时雨宋江”,赞曰“见一善,尝挂口。退而视之无所有。江湖上,归恐后。阅世高谈辟户牗。撑肠万卷饥犹餍,脱手千诗老更醇。双井风流谁得似,西江一脉此传薪”,甚至以“凿开鸿蒙。手洗日月,杜陵而后,仅

收稿日期:2013-09-23

作者简介:瞿子栋(1990-),男,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江南学。

有散原”称之,其诗坛地位可见一斑。

陈寅恪的尊人便是陈散原,其祖父更是清末重臣陈宝箴,亦素有文名。陈寅恪自幼受家学熏陶,后更是学贯中西,为当世大儒,其作寒柳诗,承父祖之学,并出入唐宋,用典造境,皆殊于世,为人所不及。尤其是关于用典,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曾有所语,“凡诠释诗句,要在确能举出作者所依据以构思之古书,并须说明其所以依据此书,而不依据他书之故。若仅泛泛标举,则纵能指出最初之出处,或同时之史事,其实无当于第一义谛也”,此即使“以文证史”的方法,在《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庾信哀江南赋与杜甫咏怀古迹诗》等著作或论文中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柳如是别传》中,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把这一方法推向了集大成的境界。陈寅恪以“文史互证”为学术方法,更以“融典入诗”为作诗方法。观寒柳诗,由于诗人陈寅恪知识储备的丰富和学问修养的深厚,其中典故不胜枚举。诗中用典,即是诗人将一时之感受孕于一典之使用,以求“异代之知音”也。

吴宓以“典似玉溪”称寒柳诗,可见陈寅恪于寒柳诗用典当中对玉溪生的效仿。玉溪是晚唐大家,其诗以含蓄婉约著称,有时一诗当中,典故竟达五六处,故浦起龙曾以“可注不可解”称之,元遗山也以“恨无郑笺”语之,寒柳诗中亦多此类,故解寒柳诗时,解其用典成为关键。“诗写性情,原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此后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诗中用典,即“借彼之意,写我之情”,在诗、典融通中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中国古代诗人用典出处极多,典籍中的古诗、古事皆可入典,故典故量既博赡,法又广妙。反观寒柳诗,撷取典事运用于诗句当中,既不涩辟,又有点铁成金之术,借他人之酒杯浇一己之块垒,浑融无迹,于纵横之间,将古典与今典结合使用,使内容集中,诗味悠长。职是之故,从寒柳诗中随处可见的古典与今典分析入手,将有利于窥探诗人包孕于其中的心灵感受和复杂情思,从而进一步探究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二、寒柳诗中的古典与今典

所谓“古典”,即古代之典。古典由于其的广泛流传度,因此在运用中也经常会自身进行调整以适应文本表达,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典便可以有“五斗米”、“折腰”、“彭泽令”等不同表述,一般都不会影响读者对古典的理解。古典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最喜欢用的典故,在论辩或者著作中旁征博引,既可以引前人之言以为证,增强说服力,又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典雅,文质彬彬。

所谓“今典”,相对“古典”之古代之典,即今日之典,乃是作者创作作品的具体历史环境中的人、事、物、语。中国文人对今典的重视古已有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都是对认识、解读今典的强调,因为只有了解了今典方能知人论世,而以意逆志的关键也在于对当事人今典知识的储备。

陈寅恪是近代以来对古典今典最为强调的学人,也是在古典诗文的古典今典研究领域最有发覆的大家。今典,也就是今事,即当前之事,“融古典今事为一”是陈寅恪特创的解诗方法之一,《读哀江南赋》、《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都是他特色治学方法下的成果。

“自来话释诗章,可别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辞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此为陈寅恪对古典今典之自述。古典出处的追溯并非越早越好,关键在于要与今典切合,并且解释为何取此古典以入诗文,只有古典今典相互阐发才能得其中三昧。

古典不是不泛泛“出典”,今典亦不是泛泛之时事,皆须与创作时之人、事、地紧密结合,如此的“古典今典”之法贯穿了陈寅恪独特的解诗路径,同时,这也是陈寅恪借以浇一己之块垒的寒柳诗之作诗方法。

(一) 寒柳诗中的古典运用

作为史学大家的陈寅恪,在其寒柳诗中运用得最多也就是古典,无论事典还是言典,都是信手拈来,随意挥洒,以达己意,兼抒己情,如“越鸟南枝无限感,唾壶敲碎独悲歌”(《甲辰五月十七日七十五岁初度感赋》,1964年)等,遍地皆是。

“解释古典故实自当引用最初出处,然最初出处实不足以尽之,更须引其他非最初而有关者以补足之,始能通解作者道辞用意之妙”。关于古典的出处,当然是越早越好,但是解诗必须还要以其他出处为辅佐,即一并考虑典故的多处出处。职是之故,以义宁之法解义宁寒柳诗中所用之古典亦当如是,如“天赋迂儒自圣狂”(《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毕业生赠言》,1929年)一句,其第一出典为高适《酒后赠张九旭》“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高诗为赠诗,与寒柳诗该句所言相同,且出典较早,诗人陈寅恪以此为出典有“醉后语”之意,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 ?54?

乃为自谦,故十分贴切。然仅以高诗为出典尚不够,应继续“引其他非最初而有关者以补足之”,故黄庭坚《再次韵寄子由》“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为第二出典,虽然此句为山谷诗之尾联,点出了“儒生自圣颠”之语,但更应扩散到该诗的颔联与颈联,山谷此诗颔联与颈联其云“骐驎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乃是山谷鼓励子由应立志高远、自命杰出而不可自辱,因为诗人陈寅恪作该诗乃是对北大学子的毕业赠诗,青年者,国之未来也,故如此出典,十分贴合对诗人学子们的殷殷期待。文廷式《春日广州作》“一室儒生自圣颠”为第三出典,文廷式为晚清维新派重臣,该诗语点明了诗人陈寅恪赠诗对象为“一室儒生”,如此一句寒柳诗,却有三个出典,三个出典相互重叠,将此诗的性质、诗人的自谦、诗人的期待与诗人的赠诗对象一一蕴含其中,于绵长的诗味中,诗人深厚的用典功力可见一斑。

寒柳诗中多处出典可以重叠、补充一个典故的意义,但其在用典中也可以同一出典有不同意思,或者同一典故有相反或不一致的几个出典,这些同一出典不同意思和同一典故多处出典意思相异却都并存于诗歌之中,也是对诗意的一个扩充,如“灰劫昆明红豆在”(《咏红豆》,1955年)中“昆明”用“昆明劫灰”之典,“劫灰”乃是汉武帝仿滇池开凿昆明池所发现的煤灰,后问之胡僧,言为“劫灰”,此为第一出典;再者该诗有序,云“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故该句“昆明”的第二出典乃是“昆明红豆”,指的便是诗人当年于昆明购得钱氏红豆之事,此为诗人撰《柳如是别传》之缘起。由此可见“昆明”一语有两处出典,二者相异,然又并存于同一典故。

寒柳诗中运用大量古典,有时候典故的字面意思十分隐晦曲折,不仅要通过其中包含的一致、相异、多义等意义来解释,更需要在解诗之时尽量全面掌握材料,深入作诗环境,以心比心,才能对诗中深意有所发覆,因此有人甚至循此路径时提出以“暗码系统”解寒柳诗。如“枯兰衰柳终无负,莫咏柴桑拟古篇”(《题〈初学集〉》,1954年)首先反用故里为柴桑的陶渊明《拟古九首》“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之句,言“无负”;其次又在“枯兰衰柳”字面中暗扣“柳如是”之柳,《初学集》乃是钱谦益之诗文集,此处于《题〈初学集〉》诗中以柳寓姓,言“枯兰衰柳终无负”,亦是谓柳如是最后从钱氏而死,是不负也。此处如不联系诗人陈寅恪对“钱柳因缘”之考证、诗释,亦无从推敲也。

由上述可见寒柳诗在古典运用中,既以多处出典重叠诗意,又将不同意义包含其中以扩充诗意,还在字面之下蕴含婉曲意志。故在解寒柳诗之古典时,须在通晓相关典故出处之余,更将一派情感灌输于诗句当中,以期以一己之心灵与诗人之心灵在诗句之中互动,体验典故之中所述之事与所孕之情,将以含之意与未尽之义皆发掘出来,从而全幅感受寒柳诗中的古典文化诗味。

(二)寒柳诗中的今典运用

今典即当前之人、事、物、语,由于其时代性,因此在运用当中能准确地表达诗意,诠释情感。然而今典毕竟没有像古典一般接受时间的检验,被广大人群所接受,故而其流传范围通常不广,不易为人所知,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愈发显得诠释诗歌今典的重要。只有通释了今典,联系创作者创作的具体人、事、物、语,了解其创作的环境和状态,才能准确理解诗意。解释今典是陈寅恪所倡导的解诗方法,故而寒柳诗众多的典故中也不乏意为今日之人事的今典,如“淮海兵尘白日明”(《寄卞孝萱》,1948年),即明显的将淮海战役纳入了诗句之中;再如“岭外新莺引兴长”(《听读夏瞿禅新著〈姜白石合肥本事词〉,即依见赠诗原韵酬之》,1956年)则指广州京剧团之演员新谷莺。

寒柳诗中的今典,有时候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细节与事件,借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景象,如“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笙歌杂醉酲”(《蒙自南湖》,1938年)一句,吴宓日记有云“而宓行过桂林街女生楼舍及早街之转角宅楼,不见倚窗人语,又有人面桃花之感矣……而寅恪诗中所谓‘桥边鬓影,楼外歌声’者,渺不可见闻”,由此可见所指的今典。

寒柳诗中的今典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生活之间,还有一层深入的联系,如“烦君一谱曙光红”(《次韵答龙榆生》,1953年),该句有注,云“谓《东方红》之歌也”。《东方红》是改自陕北民歌以歌颂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歌曲,龙榆生与诗人有同乡之谊,在建国后多有向当局靠拢之意,甚至在1956年受毛泽东接见后作词《绛都春》云“喜得傍太阳,身心全暖”,而诗人则不满建国后的意识形态,对龙的倾向更是不赞成,故此用今典“曙光红”表达自己对龙氏的反讽之意,似是建议龙氏改作一曲较为典雅的歌词,而不要甘于俚曲以自辱。

寒柳诗中的今典还有不少是当时的诗句,尤其是诗人自己之前创作的诗句,这在寒柳诗中十分常见,其中蕴含的情思渺渺似可见,最典型的便是一组跨越十五年的(海棠)诗:

欲折繁枝倍惆怅,天涯心赏几人存。

(《吴氏园海棠二首》,1935年)

第5期 瞿子栋:陈寅恪寒柳诗的古典今典分析 ?55?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吴氏园海棠二首》,1936年)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危楼独怆神。

读史早疑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

(《戊寅春晚蒙自楼居作》,1937年)

今年病榻已无春,独对繁枝一怆神。

世上欲枯流泪眼,天涯宁有惜花人。

雨过锦里愁泥重,酒醒黄州讶雪新。

(《乙酉春病目……手植海棠感赋》,1945年)

北归脉脉向谁陈,一角园林独怆神。

剩取题诗记今日,繁枝虽好近残春。

(《清华园寓庐手植海棠》,1948年)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己丑送春》,1949年)

看这一组跨越十五年的诗,其中多为海棠诗,或者可以视作是一组联系紧密的咏花叹春诗。这组历经十五年的寒柳诗中,多有袭用前诗,如“繁枝”、“去年人”、“天涯”、“锦里”、“一角园林(危楼)独怆神”等,皆是“寒柳诗中的寒柳诗”,俱为今典。如此沿用意象,咏唱自己诗中的言典,使这一组诗更像是一首诗,反复诉说着的是那埋首旧梦而泪洒今朝却又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伤怀,其中愈咏愈悲的感叹和残春花落的孤苦埋香之情跃然纸上,况且寒柳诗中的残花残春多有借喻文化之凋零,于是在这孤、残屡出的今典当中,诗人作诗时愁苦孤寂、伤残杳渺的人文理想,也自然孕育其中。

由此观之,寒柳诗中的今典并不仅仅是泛泛标举之时事,其中大多在当时生活中有着或显或隐的线索,通过联系前后,考释史事,由赏析而到纪实以完整地解读这些今典,方能探幽穷赜,挖掘诗中的丰富蕴含与隐幽心灵。

(三)古今合流,同异俱冥

诗人作诗用典,乃是为求“异代之知音”也,其中古典乃是取前人之事,观照一己之情,而今典则是用当下之语,描摹心灵之感,陈寅恪以在解诗中融汇古典今典为最高妙之法,“古今读《哀江南赋》者众矣,莫不为其所感,而所感之情,则有浅深之异焉。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

从前代的典故史事中寻求符合当下之心灵感受,是“异中求同”也;然而即便同是一类感受,但是人、事、地均不同,一代有一代之特色,因此在“异中求同”之外,为符合自身心灵的独特感受,又自然会有以今日之典语之的“同中求异”的诉求。此即是古典今典融合下的“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也就是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等著述中以为寻幽探径的方法,更是陈寅恪最为纯熟的作诗方法。“陈先生说过,‘诗若不是有两个意思,便不是好诗’,大概指的是古典今典吧。要从古典来体会今典,是不容易之事,他的诗自然是有两个意思的”。因此探究寒柳诗的用典特征,更需要在指涉繁密的古典语义系统下,结合诗人时代丰富的人、事、地之细节,融古典今典于一炉,才能真正进入那精细优美的艺术境界。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向来是陈寅恪秉承的学术理念,解放后其更是以《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表明了自己壁立千仞态度,本小节便主要分析寒柳诗中与之相对应的《答北客》(1953年)一诗,一探寒柳诗中古今合流的审美世界。该诗为一首七言绝句,篇幅虽短却句句皆以古典精妙切合今典,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斯为一时之善,诗云:

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苹花即自由。

第一句“菟裘”用《左传》中典,隐公为逃避权臣羽父所杀,提出“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后指养老退隐之处,今典则竟指当局为诗人提供的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职位。隐公筑菟裘以避难,“相知筑菟裘”以让诗人兑驾,颇合当初诗人所发的“毁车杀马平生志,太息维摩尚有家”(《丙戌春,旅居英伦……感赋》,1949年)之语。从诗歌结构来看,“菟裘”之典既以古喻今,又与诗人所发前后相应,语简而言切。

第二句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馀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通判为知州掣肘,而螃蟹又为人之所好。今典一则是指当局邀诗人北归任职以研学术,似是诗人所好之“螃蟹”;另一则又指北京政治气氛严厉,控制意识形态,乃是诗人求“独立自由”之学术研究的巨大掣肘,若“通判”之于“知州”,因此连所好之“蟹”也求不得,故而诗人才会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提出“不学政治”与“高层证明书”两个任职条件。从诗义脉络来看,这一句古典今典的使用乃是全诗的重心,并为下面的“婉拒北客”铺下了背景,也设下了条件,旨长而意深。

第三句套用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中“君家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 ?56?

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句,其中的“元和脚”典出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原指柳宗元书法的新样式。负,倚恃也,此处今典乃是指诗人以柳氏自喻,言有自己所恃的学术方法,并照应下句。

末句典出柳宗元《酬曹内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中“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句,柳诗用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指无限相思却不能相见,连欲采苹花的自由都没有。寒柳诗该句却反用此诗,其今典仍然是关于北归一事,指不北上赴职,即可在学术上相对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处仍用柳诗,与第三句以柳氏自谓保持一致,诗句结构间上下融合,又以古典今典回答了“相知”邀北上之请,可谓高妙。

古典今典乃是陈寅恪解诗的得意法门,寒柳诗中以古典而喻今典之处更是不胜枚举,如“正始遗音真绝响”(《寄傅斯年》,1927年)中以“正始遗音”之古典而喻王国维自沉之今典、“说瓜千古笑秦儒”(《经史》,1950年)中以秦朝坑儒之古典喻当时知识分子竞相参加政治学习之今典等。于诗歌中查探古典已然不易,理解出入古典以理解今典便更为难得,“陈先生一次在课堂上讲到,宋代江西诗派有古典,有今典。理解今典更不容易。这一点至为精辟,因而印象颇深”。

如果说古典注重的是诗人遣词造句中透露出的对前人艺术方法融合的自觉,那今典便是在“古今之同”下凸显出的诗人当下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职是之故,古典今典的相互融合乃是前人、今人两重心灵交汇的结果。古今相互阐发是在前代的文化基础上多了一层对当下的心灵关怀,诗人对古典体会、感受越深,其选择便越精切,其诗味与诗韵则越为含蓄;相应的,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心灵感受越深越广,其在表达中的创造力便越独特,艺术穿透力也就越高。古典今典在诗人的运用下使诗歌运辞达意“能所双亡,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可见其内在的诗学涵义是一种主情诗学与主法诗学的贯通,如此在诗歌表现内在精神与投射外在世界的过程中,既由个性向普遍性敞开,又由经验复归个体的独特性感受,在所架构出的环形结构中极大地提高了诗歌叙事抒情的内在转化能力,使得高妙深厚的历史感召力与当下蕴蓄深情的生命关怀、文化诗心在古今合流,同异俱冥的“史文蜕嬗”中达到了永恒的统一。

参 考 文 献

[1] 陈衍.石遗室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 刘勰著,周振甫译.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汪荣祖.“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发言[A].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纪念陈寅恪教授

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

[4] 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1]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2] 陈寅恪著,陈美延、陈流求编.陈寅恪诗集[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3.

[13] 陈寅恪著,胡文辉笺释.陈寅恪诗笺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

版社,2008.

[14]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5] 吴宓.吴宓日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8.

[16] 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和晚年

心境[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

[17] 陆键东.陈寅恪最后的二十年[M].北京:三联书店,1995.

〔责任校对:吴侃民〕

Analysis of the Literary Quotation in Chen Yinque’s Hanliu Poetry

Qu Zidong

(Si M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Abstract:Literary quo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nliu Poetry, named after Chen Yinque,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historians in Chinese modern time, includes so many literary quotations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allusions and modern ones in the poetries that it creates a record in the history of using literary quotation in Chinese poetry. This paper traces back the tradition of the use of literary quotation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ies, analyzes the intricate mind and the complex emotion in Hanliu Poetry,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iterary quotation of Hanliu Poetry.

Keywords:Chen Yinque;Hanliu Poetry;literary quotation

陈寅恪诗词

1.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2.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奇诗因 一抹红墙隔死生,皕年悲恨总难平。 我近负得盲翁鼓,说尽人间未了情。 3.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衰残敢负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4.贫女 绮罗高价等珠玑,白叠虽廉限敢违。 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 5.追忆游挪威诗北海舟中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Midnight Sun为挪威奇景。 )故国新声一笑休。 (舟人共唱波兰新曲。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6.追忆游挪威诗易卜生墓 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 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文章。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 (挪威女郎多衣绣衣一袭,所谓国妆是也。 余取以喻易卜生作品。 )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 (墓碑上刻有大槌一具。) 7. 无题 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 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 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8.春日独游玉泉静明园 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 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 (徐骑省南唐后主挽词:此身虽未死,寂寞已销魂。)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9.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10.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11.阅报戏作二绝 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12.吴氏园海棠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13.残春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14.残春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真卷】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项是(2分) A.夹.缝/夹.袄匀称./称.心如意拾.金不昧/拾.级而上 B.憔悴./荟萃.默契./锲.而不舍殚精竭.虑/怒不可遏. C.龟.缩/龟.裂斗.志/斗.转星移发.愤图强/令人发.指 D.脊.梁/贫瘠.胸襟./噤.若寒蝉勘.测水位/堪.当重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对垒端详抱佛脚脱贫攻艰首屈一指 B.驱动交融博眼球风云变幻充耳不闻 C.幅员营销迭罗汉不可名状独树一帜 D.寒暄急燥唱双簧山清水秀鞭辟入里 3.古诗文默写。(8分)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关雎》) (2)子曰:“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边塞风光,独特壮观。王维出使塞上,描绘了塞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风光:岑参歌咏白雪,再现了边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压冬林景象。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l)《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 (2)《水浒》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所给故事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鲁智深与林冲(鲁智深大闲野猪林) ②李逵与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_。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家庭关系称呼表大全

家庭关系称呼表 一、家庭关系称呼总汇 爷爷:爸爸的爸爸。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有的地方称:外公)姥姥: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称:外婆)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三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舅爷: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舅舅:妈妈的兄弟。 舅妈:妈妈的兄弟的妻子。姨:妈妈的姐妹。 姨父:妈妈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儿子。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儿。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儿子。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儿。

(也有地方把姨的儿子、女儿单分为一类,称呼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侄子:兄弟的儿子。侄女:兄弟的女儿。外甥:姐妹的儿子。外甥女:姐妹的女儿。 以上如果是表亲,都可以在称呼上加“表”字。不过如果是现实当中称呼,为表亲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口语称呼叫大哥即可)大伯娘:丈夫的大嫂。(口语称呼叫大嫂即可)其余哥哥以此类推。小叔子:丈夫的弟弟。小婶子:丈夫的弟媳。 妯娌: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大姑子:丈夫的姐姐。小姑子:丈夫的妹妹。大舅子:妻子的哥哥。大妗子:妻子的嫂子。小舅子:妻子的弟弟。小妗子:妻子的弟媳。大姨子:妻子的姐姐。小姨子:妻子的妹妹。 连襟: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也叫:担儿挑、一般沉。公公:丈夫的父亲。婆婆:丈夫的母亲。 岳父:妻子的父亲。(也叫:丈人、外父) 岳母:妻子的母亲。(也叫:丈母娘、外母)亲戚称谓 * 直系血亲o 父系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了解之同情)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 ……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 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 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 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 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 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 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所谓真了解者, 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 表一种之同情,

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 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 但此种同情之态度, 最易流于穿凿傅会之恶习。 因今日所得见之古代材料, 或散佚而仅存,或晦涩而难解, 非经过解释及排比之程序,绝无哲学史之可言。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 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 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薰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 由此之故, 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 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 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 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 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 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

…… 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 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 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 所以宜加以表扬,为之流布者,其理由实在于是。 …… 以中国今日之考据学,已足辨别古书之真伪。 然真伪者, 不过相对问题, 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 如某种伪材料, 若迳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 固不可也。 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 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 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中国古代史之材料, 如儒家及诸子等经典,皆非一时代一作者之产物。

考点针对练1 论点

考点1论点 考点针对练1 一、(2018海南17~21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11分) ____________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_A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__B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C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__D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 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陈寅恪经典语录

陈寅恪经典语录 【篇一:陈寅恪经典语录】 共收录25个陈寅恪的句子:本页收录的陈寅恪经典语录/陈寅恪名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陈寅 恪名言名句可以了解陈寅恪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私藏的陈寅恪经典语录或喜欢的陈寅恪的句子,欢 迎出来与我们共享。 【篇二:陈寅恪经典语录】 国学大师陈寅恪——经典语录>,>国学大师陈寅恪——经典语录国学 大师陈寅恪——经典语录2016-06-12 06:38,抑更在可论者,中国之 文学与其他世界诸国之文学,不同之处甚多,其最特异之点,则为 骈词俪语与音韵平仄之配合。就吾国数千年文学史言之,骈俪之文 以六朝及赵宋一代为最佳。其原因固甚不易推论,然有一点可以确言,即对偶之文,往往隔为两截,中间思想脉络不能贯通。若为长篇,或非长篇,而一篇之中事理复杂者,其缺点最易显著,骈文之 不及散文,最大原因即在于是。吾国昔日善属文者,常思用古文之法,作骈俪之文。但此种理想能具体实现者,端系乎其人之思想灵活,不为对偶韵律所束缚。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故文章 亦臻上乘,其骈俪之文遂亦无敌于数千年之间矣。若就六朝长篇骈 俪之文言之,当以瘐子山哀江南赋为第一。若就赵宋四六之文言之,当以汪彦章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浮溪集一三)为第一。 《论再生缘》 寅恪四十年前常读希腊梵文诸史诗原文,颇怪其文体与弹词不异。 然当时尚不免拘于俗见,复未能取再生缘之书,以供参证,故噤不 敢发。荏苒数十年,迟至暮齿,始为之一吐,亦不顾当世及后来通 人之讪笑也。 《论再生缘》——陈寅恪名言 吾国昔时社会惑于“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谬说,加士大夫之家,亦不 多教女子以文字。今观端生、长生姊女未,俱以才华文学著闻当世,则句山家教之力也。句山所谓“娴文事,享富贵”者,长生庶几近之。至若端生,则竟不幸如世论所谓“女子不可以才名,凡有才名者,往 往福薄”。 《论再生缘》 文人薄命,才女亦然。 《论再生缘》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陈寅恪先生的教学生涯及启示··

陈寅恪先生的教学生涯及启示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极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作为一名即将成为语文教师的师范生,陈寅恪教授执着于钻研学术和传道育人事业的一生带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和启示。 一、学海沉浮 陈寅恪出身于世家,祖父官拜巡抚,父亲也是诗文名家。他从小受诗文熏陶,熟读经书典籍。而后,他又积极前往海外,漂泊留学十六余载。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在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重要发大都源于此。 令人惊讶的是,陈寅恪学识渊博,国外留学十六年却是半个学位也未拿。傅斯年欧洲7年求学,回国时也只留下几本笔记。为读书而读书,不用学位装点门面欺世盗名,至今仍是美谈。 1926年8月,陈寅恪告别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生涯,抵达清华园,时年37岁的陈寅恪已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但仅一年后,王国维投昆明湖自尽。陈寅恪教授作为他的同事与好友撰写了碑铭,是为学术史上不朽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碑文抒发思想自由之真谛,“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自此成为学人道德文章的至高追求。 王国维自尽后,梁启超也随后病逝,赵元任准备出国讲学,清华国学研究院唯剩陈寅恪苦苦支撑。1929年7月,盛极一时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宣布解散,仅存4年,徒留后人惋惜追忆。 “四大导师”纷纷离散,盛极一时的国学研究院也随之解散,此后,陈寅恪转而为清华大学历史、中文两系合聘教授。他讲课时不仅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来旁听,就是清华本校教授朱自清、吴宓与刘文典等也常来旁听,“教授的教授”自此流传。吴宓在其文集中写道:“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之同于吾言。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先生伤心过度而致眼疾,治丧完毕,先生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坚决不受,辗转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

家族亲戚称呼大全.

中国家族亲戚称呼大全 (根据网络资料收集整理) 家族: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亲戚:亲戚是指与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 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一、直系血亲(直系) 父系:曾曾祖父(老太爷)--曾祖父(太爷)--祖父(爷爷)--父亲(爸爸) 曾曾祖母(老太太)--曾祖母(太太)--祖母(奶奶)--父亲(爸爸) 母系:曾曾外祖父(老太爷)--曾外祖父(太爷)--外祖父(姥爷)--母亲(妈妈)曾曾外祖母(老太太)--曾外祖母(太太)--外祖母(姥姥)--母亲(妈妈)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血亲(旁系) 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父亲的兄弟: 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等(叔叔侄、侄女)伯父叔父的妻子: 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叔父的子女: 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亲的姐父之妹姑母姑娘: 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弟的妻子: 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 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丈夫兄弟的配偶: 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女婿、儿媳的父母: 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为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 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 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三、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家族关系查询系统)要点

1 课程设计介绍 1.1课程设计项目简介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本项目对家谱管理进行简单的模拟,以实现查看祖先和子孙个人信息、插入家族成员等功能。 1.2课设题目分析 本程序的实质是完成对家谱成员信息的建立、查找、插入等功能。可以首先定义家族成员的数据结构,然后将每个功能写成一个函数来完成对数据的操作,最后完成主函数以验证各个函数功能并得出运行结果。 本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1)建立家族关系树。此模块将构建一个家族关系,对数据初始化,构造关系树并录入数据一遍后续程序使用。 (2)添加新成员。此模块将添加一个新成员,实现对家族关系的修改。 (3)家族关系的查询。此模块将实现对家族不同关系的查询(4)主程序模块。此模块实现整个程序的进入和进出,以及各种初始化处理。 (5) 1.3课程题目原理与数据结构 因为家族的成员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层次结构关系,所以不能用线性表来表示和实现。家谱从形状上看像一颗倒长的树,所以用树结构来表示比较合适。树形结构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直观看来树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 因此本课程设计可以采用的数据结构有树状结构和队列。树状结构采用三叉链表来实现,队列采用链式队列实现。

1.4功能分析说明图 家族关系查询系统 建立一个 家族关系打 开 一 个 家 族 关 系 添 加 一 个 家 庭 成 员 按 关 系 查 找 各 个 家 庭 成 员 退 出 系 统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陈寅恪

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人物评价 1、家世显赫,学识过人。其父是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早年,他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学习梵文、巴利文等古文字,并了解西方文化。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在中国百年学术史上,陈寅恪才是学贯中西的“泰斗”。早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期,陈就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称为“四大导师”。今之“大师”季羡林不过是受他指教、经他提携的学生。 2、些许便宜面包,图书馆里度日。1902年,13岁的陈寅恪开始其16年的海外留学之旅,他先是以自费生身份到日本,留学4年后,因脚气发作,陈寅恪回国,日本留学生活画上句号。1918年7月,归国4年的陈寅恪再续留学之旅,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巴利文,兼及印度哲学与佛学。1921年一战结束后,再赴德国,进入柏林大学研究梵文。第二次留学德国期间,由江西省教育司公费资助,但因时局动荡,资助难有保障,生活着实困苦。陈寅恪三女儿陈美延回忆:“经济来源断绝,父亲仍坚持学习。每天一早买少量最便宜的面包,即去图书馆度过一天,常常整日没正式进餐。”当时留学国外,很多人专为学术而学术,对硕士、博士学位并不在意。傅斯年欧洲7年求学,回国时只留下几本笔记。陈寅恪国外留学多年也是未拿半个学位,为读书而读书不用学位装点门面欺世盗名,直至现在仍是美谈。 3、坚守民族大义。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国难当头,民族大义不忘。 4、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籍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学人品格 陈寅恪的“四不讲” 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通晓梵文、突厥文、

家族关系查询系统

郑州科技学院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 设计 题目家族关系查询系统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所在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

郑州科技学院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设计题目: 家族关系查询系统 二、基本要求 1、建立家族关系并能存储到文件; 2、对于建立的家族关系能够遍历家族成员,输入两个人的名字能够确定二人的关系; 3、实现家族成员的添加。 4、可以查询家族成员的双亲、祖先、兄弟、孩子和后代等信息。 三、设计任务 1、根据问题分析,实现树的的存储结构。 2、将家族中各个成员保存到自己命名的文件中。 3、创建遍历、查找、添加等函数,实现函数基本的一些功能。 四、设计时间 2010 年12月 19日至 2011 年12 月25 日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目录 1、课程设计分析 (3) 1.1课程设计内容 (3) 1.2课程设计要求 (3) 1.3课程设计性质 (3) 1.4课程设计目的 (4) 2、课程设计原理 (4) 2.1课程设计题目分析 2.1.1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4) 2.12程序中的四大模块 (4) 2.2 课程设计原理图分析 (5) 2.2.1 功能模块图 (5) 2.2.2 流程图分析 (6) 3、数据结构分析 (10) 3.1 存储结构 (11) 3.2 算法描述 (11) 4、调试与分析 (12) 4.1 调试过程 (12) 4.2执行过程 (12) 4.3运行时的界面 (13)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1、课程设计介绍

1.1、课程设计内容 运用队列的存储结构,构建家族关系树。输入家族的名称,以此名称作文件的名称,建立文本文件。按层次输入结点信息,在文件中每个人的信息占一行,同时保存到树的存储结构中。输入一个结点,若此结点有多个兄弟,以“@”作为兄弟结点的结束标志,结点若无孩子,直接以“@”作为标志,依次输入各个结点的信息,以“#”作为结束的标志。输入结点的序列为zhangxianzu,@,zhangguoyu,zhangguojun,zhangguoqiang,@,zhangyongzhi,@,zhangyongrui,zhangyongming,@,zhangwende,zhangwenjia,@,#。 建立家族关系树后,对树进行一些基本操作。首先,对家族关系树遍历,确定家族成员已存入文件,并检验是否成功建立家族关系树。 输入两个人的姓名,判断此二人是否属于此家族,若属于就判断此二人的关系。最后,能够成功退出家族关系查询系统。 1.2、课程设计要求 构建家族关系树。使用队列的存储结构,建立家族关系查询系统树。采用指针数组作为队列,保存结点输入的地址。 能够遍历家族关系树。遍历家族成员,检验输出信息是否满足要求。 成功地判断所输入的两个人是否是家族中得人,如果属于就判断两人的关系。 最后,若选择退出,能够成功退出家族关系查询系统。否则,继续输入相关操作。 1.3、课程设计的性质 通过数据结构的学习,使自己对软件编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数据结构学习是锻炼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的同时,培养自己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编写实用程序的能力,通过对线性化、层次化、网络化数据结构的了解进一步掌握自然数据的结构方式及组织方式,让自己深入体会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及程序,如何运用数据实现编程。

名人成长励志的经典小故事

名人成长励志的经典小故事 单田芳很早就出名了。那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年纪轻轻的,就住上了小洋楼,骑上了凤凰牌自行车——这车可不亚于当今的 小汽车,平日也总是趾高气扬的。这很遭人嫉妒。“*”一来,他可就 倒了大霉,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下放到农村被管制劳动。 一天,单田芳来到村前的小河边,他向着河水对自己“吼了一嗓子”:“单田芳,你有今天,活该!”这个吼,似乎让他吼上了瘾。 1979年,单田芳被平反,时年44岁的他重新回到了阔别10年的三尺书台。很快,单田芳坐进了鞍山市广播电台的录音棚。接着,他 从东北拥书入关,接二连三地推出了长篇评书《明英烈》《三国演义》《白眉大侠》《水浒传》《三侠五义》等,能够说当时整个中国无不 为他嬉笑怒骂的东北方言所折服。当时他还是单位的一位负责人。 他想自己能够吃上一碗安稳饭了。就在他又有些洋洋得意时,单 田芳对自己又“吼了一嗓子”:“不可安于现状,要砸烂自己的‘铁 饭碗’,去做一名文化个体户!” 这年单田芳50岁,他办了提前退休手续,开始挑旗单干。此时,单田芳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三侠剑》等评书作品后,于1993年,他的近代历史评书《百年风云》又在各个电台热播。这种钱 也没有少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爱干啥就干啥的日子让他感到无比 惬意。 正在他心满意得之际,单田芳又对自己“吼了一嗓子”:“你不 要总想着待在鞍山老家自在,要移师北京,去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在一次活动中,正好有供职于《北京青年报》的肖建陆对他说:“单老,您老的书迷数以亿计,不如我们合作成立一家文化艺术传播 公司,包装您的评书作品,绝对市场广阔!”肖建陆的话正合单田芳的 心意。1995年夏天,北京市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4篇超美高考满分作文

4篇超美高考满分作文 是心撑起果壳 ①《边城》里,是美丽的翠翠,善良的杨马兵,平静如水的生活。 ②《边城》外,是枯瘦的沈从文,冷漠的世人,窘于陋室的生活。 ③之所以文人画家笔下的境界仿佛与现实成为颠倒的“镜像”,终究先是人为苦涩的现实压迫。 ④杜工部曾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大概是人生已经龃龉到离奇的地步。亦有人和言,“仁人志士莫嗟叹,古来贤才难为用”,可见才人骚客被逆境挟持由来已久。究其理不出二。既是“时人不识凌云木”,不具慧眼辨别良才,于是造成了梵高画价从一文不值跃居当今之首的怪状。同时,韩文公也在《送穷文》中道破天机:“唯与时乖,乃于天通。”这样,命穷运奇更像是一次历练,一次考验了。 ⑤莎翁曾豪言:“纵是拘我于果壳之中,我亦能为无限宇宙之王。”那么,于梵高这,究竟是什么撑起了束缚在身上的果壳呢? ⑥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被“打倒批斗”,自得“流落岭南做哑羊”。教课被停,住所被封,大字报铺天盖地,然而陈寅恪坚信文以载道,力求著书“痛哭古人以赠来者”,因而著成了八十万余言的《柳如是别

传》。即便命途多舛,然而对艺术的信心使他坚持下来。同样的,黑暗迫害下,萧红构筑了《呼兰河传》的世外逸境,沈从文也以《边城》的淳朴生活支起了黑暗现实中的一豆微光。每一处绚丽的色彩都是作家对艺术热情的结晶,都是他们对艺术的无限热忱。 ⑦然而,撑起果壳的,不只是对艺术的热忱,更是对生活的热忱。袁枚仕途不通达,深处随园这一萧条破败之所,却写作了《随园诗话》,内掩对随园、对生活的慧眼独具。汪士慎所言“尚留一目看梅花”,大抵如是。文革时,木心于故乡被囚禁,他叹到“是我在悲叹”,但是当他来到纽约,以一种不懈的热爱投入生活的怀抱,弦歌不绝,成就一段传奇。对生活的信心,正如雪莱之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撑起果壳拓宽文人生命境界的根源。 ⑧可是,我们身处果壳之外,更应反思为何时人要给有志之士加以果壳束缚,为何我们不能给有才者以更广阔的平台,更恰当的位置。 ⑨是心撑起了他们的果壳,而我更期盼,果壳不复存,唯才以任之。 【满分结构】 标题即观点,形象生动,契合题意。

家庭关系称呼表

家庭关系称呼表 直系血统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 曾祖母 太公太婆 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 太婆、阿太 曾孙儿、 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 姐、妹 长者称哥、姐、 小者一般直呼其名 弟、哥 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 也有直称其名者 妻 妻夫人 老人 (读如宁) 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 也有直称其名者 夫 夫之父夫之母公婆阿公阿婆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 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 媳妇 旁系血统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伯叔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 小叔、小爹、叔叔 侄、 侄女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 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 侄、 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 之妻伯母叔母 大妈 婶娘 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 现呼二妈、三妈等 侄、 侄女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 姑夫 旧呼大爹、二爹、大伯, 现呼大爸爸、二爸爸 内侄、 内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 堂姐妹 堂兄弟 堂姐妹 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 对人介绍冠“堂”字 弟、哥、 妹、姐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 表姐妹 以兄、弟、姐、妹相称, 或冠“表”字 表弟、哥、妹、 姐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 今直呼其名 旧称叔伯、 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 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 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妯娌 旧时随子女称, 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 弟媳、嫂、 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 (姆) 以兄弟、嫂相称, 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 弟媳、嫂、 妹、姐

-冰与火之歌七大王国及主要家族人物关系整理

冰与火之歌七大王国及主要家族人物关系整理 北境王国 位于七大王国的最北面,面积接近其他六个王国之和。七大王国中,相对应的其他六大王国常 被称作南境。北境和南境通过颈泽连接起来,颈泽易守难攻,所以北境的地位一直比较独立, 自古以来就被史塔克家族统治。 1)临冬城: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城主:奈德.史塔克公爵,妻子凯特琳.徒利(婚后改姓史塔克←写下这种备注的我好二……) 史塔克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筑城者”布兰登和远古的冬境之王。数千年来,他们坐镇临冬城,以“北境之王”自居,直到“降服王”托伦?史塔克为避免战端,向龙王伊耿宣誓效忠为止。 史塔克公爵夫妇共有五个孩子,还有一个史塔克的私生子琼恩.雪诺(后成守夜人军团第九百九 十八任总司令。他有一条白色沉默的冰原狼,白灵。) 史塔克家族的家徽是皑皑大地上的灰色冰原奔狼,家族箴言是“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奈德.史塔克公爵 史塔克的妻子凯特和大女儿珊莎 长男罗柏

小儿子布兰 小女儿艾丽亚 私生子琼恩

河间王国 位于南境中部,连接了北境、凯岩、山谷三大王国。境内河流较多,最重要的城市奔流城三面都被河流围绕,易守难攻。伊耿征服之前被赫伦堡的葛雷艾恩家族统治,他们本是铁群岛的铁民。目前最重要的家族是奔流城的徒利家族,其次是孪河城的佛雷家族。 2)奔流城:徒利家族House Tully 城主:艾德敏?徒利伯爵(他的大姐是临冬城主史塔克的妻子,凯特琳?史塔克夫人,二姐是莱莎?艾林,鹰巢城公爵琼恩?艾林的遗孀。) 艾德敏?徒利伯爵是第一批投效征服者伊耿的河间地领主之一。伊耿称王后为犒赏徒利家族,将其提升为三叉戟河流域的统治者。 徒利家族的家徽是一尾自河中跃出的银色鳟鱼,底色则是红蓝波纹。家族箴言是“家族、责任、荣誉”。(family duty honor) 3)孪河城:佛雷家族*佛雷家族一段有剧透,不想被透请跳过这一小节 城主:瓦德?佛雷,河渡口领主,孪河城侯爵。 佛雷家虽是徒利家族的封臣,但履行义务却从不积极。“五王之战”爆发时,罗柏?史塔克以迎娶瓦德?佛雷的女儿或孙女为代价,赢得了佛雷家族的支持。当他转而娶了简妮?维斯特林之后,佛雷家便和卢斯?波顿一起密谋,在婚宴上谋杀了少狼主罗柏?史塔克(临冬城年轻的城主)及其追随者,这次婚礼也因之被称为“红色婚礼”。 佛雷家族的家徽银灰底色,深蓝双塔。 山谷王国 位于南境的东北,境内多山,易守难攻。最重要的家族是鹰巢城的艾林家族,其次是谷地的罗伊斯家族。安达尔人入侵后被艾林家族统治。 4)鹰巢城:艾林家族House Arryn 城主:劳勃?艾林,鹰巢城公爵,艾林谷的守卫者(母亲是徒利家族的莱莎.徒利,也就是凯特琳的妹妹),一名体弱多病的八岁男孩,小名唤作“乖罗宾”。他的母亲为前首相琼恩?艾林公爵遗孀,他的继父,培提尔?贝里席,外号“小指头”,赫伦堡公爵,三叉戟河流域总督,峡谷守护者。 艾林家族袭自古老的山脉和谷地之王。他们的家徽是以天蓝为底的一弯白色新月和猎鹰。艾林家族没有参加“五王之战”,家族箴言是“高如荣誉”。(as high as honor) 现任城主罗宾以及他的母亲莱莎。

王小波素材

王小波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对他影响很大 创造性作家:王小波生平 王小波是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做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 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 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 他擅于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 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 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 也不如其它人写的一样媚俗, 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 性禁忌依然存在, 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 你可以看到, 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 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 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 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 理性清澈, 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 曾是个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过, 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 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 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 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人为本 王小波“以人为本”的精神立场对于今天的现实道德生活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群体之人, 是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心所在, 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和现实意义。“集体第一,个人第二”作为道德准则是无可挑剔的, 但不能无限泛化, 甚至发展到“目中无人”———忽视了个人的存在。个体之人更应受到尊重。人权, 其精髓是“个体的权利”。面对强权, 个人是弱者。更容易受到侵犯。所以, 整体的人, 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 而不平则鸣甚至铤而走险的人, 则主要是个体的人。所以, 我们虽然不能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为本”,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个体的存在; 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但也要反对个体虚无主义。因此我们认为王小波强烈的人权意识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对我们认识人本主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 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二,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我们可以从《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