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意见(韩鹤升)

期末复习指导一、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课程的考核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一书。

(三)课程综合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完成三次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终结性考核按7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分。

1.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按照文字教材每章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现代逻辑思维科学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推理题、问答题。

应用: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说明、分析、和解决逻辑思维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对应的是逻辑规律题。根据考核的需要,有时三个层次会融合在一起,具体体现在某一试题中。

本课程考试的出题权、解释权、判卷权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

(2)考试复习范围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1章,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试题类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单项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30%)(4)论述题(15%)(3)分析题(35%)

4.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90分钟。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含义。

2.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2、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定义在思维中的作用

6.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性质判断由几分部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3. 推理由几部分组成?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涵义及关系

4. 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的涵义与规则。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2. 如何分析省略三段论是否正确?怎样将省略三段论予以补充完整?

第五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什么是联言判断?什么是联系推理?它有几种有效形式?

2. 什么是相容选言判断?什么是相容选言推理?其推理规则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3. 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第六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2. 什么是必要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其推理规则和有效形式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3. 什么是假言选言推理?它有几种形式?

第七章模态判断及其推理

1. 什么是真值模态判断?它有几种类型?

2. 什么是规范模态判断?它有几种类型?

第八章归纳推理

1. 什么是归纳推理?它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 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第九章类比推理、回溯推理和假说

1. 什么是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应注意什么?

2. 什么是回溯推理?

3、假说在科学认识、建立科学理论中的意义

第十章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1、正确地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

2. 什么是同一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3. 什么是不矛盾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违反不矛盾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4. 什么是排中律?其基本内容是什么?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 排中律与矛盾律所适用的范围有何不同。

第十一章论证

1. 什么是论证?它由几部分组成?

2. 论证和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 论证的规则是什么?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思维方式与方法模拟练习题(韩鹤升)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 在“这片森林方圆二百里”这一判断中,森林是一个(B) A. 普遍概念B. 集合概念C. 单独概念D. 负概念

2 . “所谓大国,就是比小国领土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而小国就是比大国领土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A. 循环定义B. 同语反复C. 定义过宽D. 定义过窄

3 . 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A. 定义过宽B. 定义过窄C. 循环定义D. 同语反复

4 . “新闻就是关于东南西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A. 定义含混B. 定义过宽C. 定义过窄D. 同语反复

5 . “张老师在数学课上说:“什么是偶数?偶数是奇数加一的数。什么是奇数?奇数是偶数加一的数,这就是偶数和奇数的定义。”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A. 定义过宽B. 定义过窄C. 同语反复D. 循环定义

6 . “新闻就是关于多数人感到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诸如战争,犯罪)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A. 定义含混B. 定义过宽C. 定义过窄D. 同语反复

7 . “新闻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A. 定义用否定联项B. 定义过宽C. 定义过窄D. 同语反复

8 . “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写了三本法律丛书”这一判断从概念使用的角度看,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A. 限制不当B. 多余的限制语C. 划分不全D.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限制。

9 . 下列各组概念属于属种关系的是(B) A. “山西省”与“太原市”B. “山西的城市”与“太原市”C. “亚洲”与“中国”D. “联合国”与“中国”

10 . 某报社发表了一篇新闻稿,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游泳池由克里木承包管理,他收费很低,成人1角,少年5分,妇女免费,深受当地各族群众欢迎。”在这个句子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A. 划分不全B. “多出子项”C. 划分标准不一D. 以分解代替划分

11 . 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指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是(B) A. 思维形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B. 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C. 负概念→概念→思维形式D.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12 . 某地有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520分,招生委员会为了便于管理把考生的档案分成两类:一类是520分以上的,另一类是520分以下的。招生委员会所做划分的错误在于(A) A. “划分不全”B. “多出子项”C. “子项相容”D. “层次不清”

13 . 在“孙雯是女足队员”这一判断中,“女足队员”是一个(D) A. 负概念B. 集合概念C. 单独概念D. 非集合概念

14 . “宪法就是国家的法律”这句话作为定义,则(B) A. 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B. 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C. 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D. 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15 . “中学生李青很喜欢物理学。一次,她准备到书店买几本有关中学物理的参考书。到了书店,她问售货员物理方面的书在哪里,售货员这样回答:“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在一楼,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在二楼,中小学生用书在三楼,其他学生用书在四楼。”李青听了后无所适从。物理用书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应该在一楼,而中学物理的书是中学生用书,应该在三楼,那么,到底是去一楼还是三楼呢?”这段话从运用概念的角度来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B. 多出子项C. 划分不全D. 概括不当

16 . “有些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扒窃行为是违法行为,所以,扒窃行为是犯罪行为。”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7 .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丙:“我同意甲和乙的说法。”丁:“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 A ) A. 违反不矛盾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同一律D. 违反充足理由律

18 . 下列判断是复合判断的是( A ) A. 联言判断B. 性质判断C. 关系判断D. 全称否定判断

19 .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竟谁考上了。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没猜中,请问谁考上了?( B ) A. 丁B. 乙C. 丙D. 甲

20 . 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经济犯罪。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B )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

21 . “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所以,文学家是思想家。”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

22 . “一场足球比赛的结局甲队或者赢或者输。”这一选言判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B ) A. 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B. 选言判断选言肢不穷尽C. 选言联结项使用错误D. 选言肢判断内容虚假

23 . “凡法律都带有强制性,所以,凡法律都不是不带有强制性”这是一(B)A. 三段论推理B. 换质法推理C. 换位法推理D. 选言推理

24 . “当且仅当一个数能被称2整除,这个数才是偶数”判断中前件是后件(C)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无条件关系

25. “只有水份充足适量,小麦才能长好”判断中前件是后件(A)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无条件关系

26 . “法律逻辑学是电大法律专业的必修课,法律逻辑学不是电大理科学生的必修课,所以,电大法律专业的必修课不是电大理科学生的必修课。”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A. “四概念”B. “中项不当周延”C. “大项不当周延”D. “小项不当周延”

27.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推理的角度来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A. 中项不周延B. 大项不当周延C. 小项不当周延D. 四概念

28 . “张三和李四都是大学生”和“张三与李四是大学同学”。这两个判断是(D) A. 都是性质判断B. 都是关系判断C. 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D. 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29 .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是(A) A. 真值模态判断B. 规范模态判断C. 性质判断D. 关系判断

30 . “一种溶液或者是酸性的或者是碱性的。”这一选言判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A. 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B. 选言判断选言肢不穷尽C. 选言联结项使用错误D. 选言肢判断内容虚假

31 . “这一案件的案犯是甲或者乙”这个判断是(D)A. 联言判断B. 假言判断C. 不相容选言判断D. 相容选言判断

32 .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A) A. 否定肯定式B. 肯定否定式C. 肯定前件式D. 否定后件式

33 . “穷则思变”这是一(A) A.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B.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 选言判断

34.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A)A. 肯定后件式B. 否定后件式C. 肯定前件式D. 肯定否定式

35. 古希腊柏拉图学院的门口树着一块牌子:“只有懂几何者方可入内”。一天,来了一群不懂几何的人。如果牌子上写的内容得到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那么,以下哪一项是真的?( D) A. 他们会被允许进入B. 他们是否会被允许进入,不确定C. 他们可能会被允许进入D. 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36 . “价值规律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范畴”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A. 自相矛盾B. 转移论题C. 模棱两可D. 偷换概念

37 . 我认为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辨护”是不对的,?罪犯怎么会有理?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D ) A. 充足理由律B. 排中律C. 不矛盾律D. 同一律

3 8. “在一片漆黑的大楼里,只有一点灯光在闪烁。”这段话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A. 转移论题B. 偷换概念C. 模棱两可D. 自相矛盾

39 . 小李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张问小李:“你下棋赢了吗?”小李说:“没有赢。”小张再问:“那么,你输了?”小李答:“也没有输。”这段话中小李的回答(B ) A. 违反不矛盾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

40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D )A. 充足理由律B. 排中律C. 同一律D. 不矛盾律

41 .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D ) A. 同一律B. 排中律C. 充足理由律D. 不矛盾律

42. “甲:我看这个案子厂方能胜诉。乙:我看正相反。丙: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丙犯的逻辑错误是(C )) A. 偷换或混淆概念B. 自相矛盾C. 模棱两可D. 转移论题

43 . 甲问:“该犯是否可以缓刑?”乙答:“该犯曾立过功,对他的判决是过重了些。”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A. 偷换或混淆概念B. 转移论题C. 模棱两可D. 自相矛盾

44 . “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A. 不矛盾律

B. 同一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45 . 大家都承认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而审判员说“这个犯罪分子说的话是代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攻。”这该怎么理解。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D ) A. 不矛盾律B. 排中律C. 充足理由律D. 同一律

46 . 甲:你们单位是否存在职工下岗问题?乙:我们单位的领导比较关心职工生活。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A. 违反充足理由律B. 违反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

47 . 不能说“某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也不能说“某甲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A. 排中律

B. 不矛盾律

C. 同一律

D. 充足理由律

48 . “崇洋媚外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就不能反对。”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A. 排中律B. 不矛盾律C. 同一律D. 充足理由律

49 . “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所以,有点自由主义应该是允许的。”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A. 偷换或混淆概念B. 模棱两可C. 自相矛盾D. 转移论题

50 . 不适合反对关系的逻辑规律是(C )A. 充足理由律B. 不矛盾律C. 排中律D. 同一律

51 .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竟谁考上了。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猜中,请问谁考上了?(A ) A. 甲B. 丁C. 丙D. 乙

52 . 、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这个年轻人之所以会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C ) A. 充足理由律B. 排中律C. 不矛盾律D. 同一律

53 .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逻辑规律的角度来分析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A. 违

反同一律B. 违反充足理由律C. 违反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

54 . 《官场现形记》有一件事:贾大少进京买官,问徐大军机,见了上头要磕头不要磕头?徐大军机对贾大少说:“应磕头时你磕头,不应磕头的时候还是不磕头的为妙。”徐大军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A. 转移论题B. 自相矛盾C. 模棱两可D. 混淆概念

55 .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段话(D )A. 同一律B. 排中律C. 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

二、判断

1. 根据概念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否)否是

2 . 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多少,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否)否是

3 . 哲学范畴不能概括(是)否是

4 . 分解时把一个对象肢解为许多构成部分(是)否是

5 . 类与分子的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否)否是

6 . 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单独概念。(否) 否是

7 . 在“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写了三本法律丛书”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限制。(是) 否是

8 . “三月八日”和“国际妇女节”两个概念属于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是) 否是

9 . “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是一对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否) 否是

10 .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同语反复。(是) 否是

11 .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否定式。(否) 否是

12 .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两种正确形式。(否) 否是

13 . “一种溶液或者是酸性的或者是碱性的”是一个不正确的选言判断。(是) 否是

14 . “凡法律都带有强制性,所以带有强制性的都是法律。”是一个错误的换位法推理。(是) 否是

15 .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有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两种有效形式。(否) 否是

16 . 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 否是

17 . 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是) 否是

18 .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持思维具有明确性和鲜明性(是) 否是

54 . 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并不违反排中律。(是) 否是

55 . 在“我的辩护人已经说得很全面,我只补充两点”这句话中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否) 否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其基本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2、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者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定义? 定义应遵守哪些规则?

5、什么是属种关系?属种关系与整体部分关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简述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7、如何区分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选言判断的选言肢穷尽的含义是什么?

8、什么是二难推理?破斥错误二难推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9、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规则和有效式各是什么?

10、简述真值模态判断和规范模态判断的种类和逻辑形式。

11、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有何作用与局限性?

12、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关系怎样?

13、什么是类比推理?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14、什么是回溯推理?如何提高回溯推理结论可靠性?

15、什么是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16、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7、论证和推理的关系怎样?

18、什么是诡辩?诡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论证的规则主要有哪些?违反这些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2、试述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关系

五、分析题

1、.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并分析其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的领导干部不是创新型的干部,有的创新型的干部不是领导干部。

答:这是一个换位法推理,不正确。前提的O判断,根据规则,O判断是不能换位的。

(2)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粗放式发展不是科学发展,所以,粗放式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

答:这是一个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了三段论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叶不得周延”,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3)“一份统计表的错误,或是由于统计材料不可靠,或是由于计算不准确;已知这份统计表的错误是由于计算不准确,所以,不存在统计材料不可靠的问题。”

答:这是一个相容选言推理,不正确。相容选言推理不能肯定一个选言支而去否定另一个选言支。

(4)“如果大量提取了地下水,地下水位就会下降;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所以,该地区一定是大量提取了地下水。”答: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三段论,不正确。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不能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

(5)“这个学生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所以,凡是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都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

答:这是一个三段论,不正确。违反了三段论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叶不得周延”,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6)只有水份充足适量,小麦才能长好。水份充足适量,所以小麦长得好。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三段论,不正确。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不能肯定前件而肯定后件。

2、分析下列论述是否符合逻辑基本规律?如果不符合,指出其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每题10分,共50分)

1、“崇洋媚外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就不能反对。”

答: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答:违反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有人问林某:“你是本地人吗?”林某答:“不是。”又问:“你是外地人吗?”林某答:“也不是”。

答:违反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4、甲问:“该犯是否可以缓刑?”乙答:“该犯曾立过功,对他的判决是过重了些。”

答:违反同一律。犯了“转移话题“的逻辑错误。

5、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丙:“我同意甲和乙的说法。”丁:“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答:丙的回答违反了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丁的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 期末考前复习练习题

考前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2 )。 (1)由真推假 (2)由假推真 (3)由真推真(4)由假推假 2、“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什么工作也干不好。”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3 ) ①p∧q ②p∨q ③p→q ④p←q 3、负全称肯定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3 ) (1)SAP (2)SIP (3)SOP (4)SEP 4、“负命题”可概括为(2 )。 (1)性质命题(2)复合命题(3)简单命题 (4)否定命题 5、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3)循环定义 (4)同语反复 6."所有S都是P"与"有M不是N"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D ) 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B.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7.在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D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变 8.相同素材的A命题与I命题之间的关系是(C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9.在一次讨论中,某人说:"我虽然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但还有一点不同意见。"这一说法B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0.直接推理"SAP→SEP"属于( )推理。 A.换质法 B.换位法 C.换质位法 D.换位质法 11.类比推理不是一种( a)推理。 A.必然性 B.或然性 C.结论超出前提范围的 D.个别到个别的 12."所有的朋友都相信我,你是我的朋友,所以,你也相信我。"这一推理的结构与下列(b )推理结构相同。 A.所有毒品对人类都是极端有害的,艾滋病对人类也是极端有害的,所以,艾滋病是毒品 B.所有的正常人都应有理性思维,你是正常人,所以,你应有理性思维

2018超星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1“所有的广东人是中国人”中“所有”是()。(1.0分)1.0 分 A、 联项 B、 主项 C、 量词 D、 谓项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论证通常包含的层面包括()。(1.0分)1.0 分 A、 作为结果的论证 B、 作为程序的论证 C、 作为过程的论证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1.0分)1.0 分 A、 芝诺 B、 塞内卡 C、 奥勒留 D、 泰勒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违背规则“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谬误不包括()。(1.0分)1.0 分A、 稻草人谬误 B、 人身攻击谬误 C、 合成谬误 D、 非黑即白谬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对当方阵向我们展示了具有相同主项和相同谓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之间的()种可能的逻辑关系。(1.0分)1.0 分 A、 三 B、 四 C、 六 D、 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是()。(1.0分)1.0 分 A、 慧能 B、 仓央嘉措 C、 宗喀巴 D、 达赖喇嘛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关于直言命题,我们能够进行的运算包括()。(1.0分)1.0 分 A、 换位法 B、 换质法 C、 对换法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在归纳论证中,结论被确证或反驳只是诉诸于()的。(1.0分)1.0 分 A、 前提本身 B、 结论本身 C、 真值表 D、 感觉经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应注意全称例示和存在例示都必须总是涉及到管辖了这个命题其他部分的()。(1.0分)1.0 分 A、 联词 B、 名词 C、 量词 D、 介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是指必定有真假的语法正确的字符串。(1.0分)1.0 分 A、 语句 B、 命题 C、 陈述 D、 推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是针对人的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1.0分)1.0 分 A、 稻草人谬误 B、 法庭悖论 C、 人身攻击谬误 D、 非黑即白谬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支持谬误的情形不包括()。(1.0分)1.0 分 A、 演绎无效 B、 合成谬误 C、 偷换论题 D、 分解谬误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的……不是……,犯罪、故意 2、真、假 3、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排 4、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法律 二、(每小题2分,共20分) 1、(3) 2、(2) 3、(1) 4、(1)5(1) 6、(2) 7、(3) 8、(3) 9、(20 10(3) 三、(每小题2分,共30分)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如果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况,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五、(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三段论。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参考题《排板后》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q) ∧(p∧﹁q) 2.(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18逻辑学导论课后练习

逻辑学是什么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逻辑系统四大定理。 ?A、不完全性定理 ?B、有效性定理 ?C、可靠性定理 ?D、一致性定理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布劳威尔 ?B、哥德尔 ?C、希尔伯特 ?D、罗素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直觉主义不属于数学四大流派。()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数学哲学是逻辑学的研究范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逻辑与法律:普罗泰戈拉悖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根据维基百科定义,古代逻辑的发源地不包括()。 ?A、希腊

?C、波斯 ?D、中国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是一个从已确定断言产生出新断言的过程。 ?A、论断 ?B、结论 ?C、辩论 ?D、推论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法庭悖论”属于逻辑学中经典的二难推理的应用。()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逻辑学的功能和研究范围已完成成绩:83.35分1 【单选题】亚里士多德所谓日常论证评价的“三重奏”不包含()。 ?A、分析方法 ?B、推理方法 ?C、论证方法 ?D、修辞方法 我的答案:B 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以下属于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的有()。 ?A、塞内卡

?C、奥勒留 ?D、芝诺 我的答案:BCD 得分 3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苏格拉底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认识“非西方逻辑”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小乘佛教始于()。 ?A、印度 ?B、日本 ?C、西藏 ?D、斯里兰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白马寺建于唐朝,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的答案:×得分: 4

逻辑学期末复习意见

思维方式与方法期末复习意见(韩鹤升) 期末复习指导一、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我省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课程的考核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文字主教材,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一书。 (三)课程综合成绩的记分方法。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完成三次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值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终结性考核按7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五)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及要求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分。 1.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按照文字教材每章的学习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了解:指对现代逻辑思维科学各章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表述和辨析。所对应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 理解:指对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主要对应的是推理题、问答题。 应用: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说明、分析、和解决逻辑思维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对应的是逻辑规律题。根据考核的需要,有时三个层次会融合在一起,具体体现在某一试题中。 本课程考试的出题权、解释权、判卷权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 (2)考试复习范围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11章,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试题类型及结构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1)单项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30%)(4)论述题(15%)(3)分析题(35%) 4. 考核形式及时限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笔试,学生可以自带文字教材及笔记,但要严格考场纪律,不可讨论,必须独立完成,时限为90分钟。 二、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含义。 2.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概念 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2、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5、定义在思维中的作用 6.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 性质判断由几分部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3. 推理由几部分组成?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的涵义及关系 4. 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的涵义与规则。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予以分析。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逻辑学导论 考试 答案 2020年

逻辑学导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较短命题作为其自身的一部分的命题称为()。 A、分析命题 B、否定命题 C、复合命题 D、全称命题 2论证的三重功能不包括()。 A、证成 B、反驳 C、说服 D、推论 3一组不一致的前提()推导出不一致的结论。 A、可能 B、不会 C、不确定 D、必然 4一个论证是好的,必须满足()。 A、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 B、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 C、所有前提加起来必须给结论提供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5“问:铁为什么能压延?答:因为铁有压延的特性。”属于()。 A、直接循环论证 B、间接循环论证 C、相干谬误 D、支持谬误 6以下不属于弥尔五法的是()。 A、契合法 B、求同法 C、比较法 D、求异法 7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8“一方对立场的抨击必须与另一方却是已提出的立场有关”。这是批判性讨论规则中的()。 A、责任规则 B、立场规则 C、举证规则 D、自由规则 9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成立。

A、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B、前提与结论相干 C、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D、以上均是 10并行结构又称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分别独立支持统一结论的结构。 A、收敛结构 B、同一结构 C、简单结构 D、序列结构 11当命题断言了主项或谓项所指称的类的每一成员时,我们就说这个词项是()。 A、真的 B、假的 C、不周延的 D、周延的 12()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13三段论“有些结构主义者是形式主义者;所有形式主义者都不是实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3 )③集合概念 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③交叉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1)①定义过宽 5、违法行为分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此划分错在(2 )②划分不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4、划分都由(母项)、(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 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 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定义P22 2、划分P27 3、选言推理P102 4、演绎推理P78 5、归纳推理P78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 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 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P86-90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与乙是同案犯”。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 2、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小前提应是……(3)③MAS 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大前提 4、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是…(3 )③PAM 5、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皆作为谓项。这是三段论的……(2 )②第二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2、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3、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4、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5、科学假设的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初建阶段、推演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 6、论证一般是由论题、论据、论证联项三个要素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同一律P134 2、矛盾律P138 3、论证P161 4、论证中的谬误P171 5、命题逻辑P176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P135 2、简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P139-140 3、简述科学假设的含义和特征P153-155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论证的规则P168-170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4)④结论不一定可靠 2、已知“禁止干涉婚姻自由”为真,下列哪个判断为假?…(4)④必须不干涉婚姻自由 3、知识产权就是个人或集体对其科技文化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和理论著作等。这段文字对“知识产权”是如何说明的?(4)④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4、“律师”与“法学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3)③交叉关系 5、“阴私案件是涉及有阴私内容的案件”。此定义的错误在于…(3 )③同语反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按照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概念可以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

《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萨伊姆·佩雷尔曼是()的著名逻辑学家、法哲学家。1.0 分 A、俄罗斯 B、德国 C、比利时 D、瑞士 我的答案:C 2不相干结论谬误的情形不包括()。1.0 分 A、法庭悖论 B、转移论题 C、偷换论题 D、稻草人谬误 我的答案:A 3一阶逻辑即是指()。1.0 分 A、概率逻辑 B、数值逻辑 C、图式逻辑 D、谓词逻辑 我的答案:D 4违背规则“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的谬误包括()。1.0 分 A、不一致谬误 B、前提虚假谬误 C、预期理由谬误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5()是指前提或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条件命题的论证。1.0 分 A、前提论证 B、结论论证

C、条件论证 D、命题论证 我的答案:C 6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1.0 分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我的答案:A 7再归纳逻辑中,所有前提真而结论()。1.0 分 A、可能真 B、必然真 C、必然假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8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需满足的条件是()。 1.0 分 A、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B、前提与结论相关 C、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9换质法的三个步骤或规则不包括()。1.0 分 A、改变命题的质 B、通常加上“非”来否定整个谓项 C、其余部分保持不变 D、改变命题的量 我的答案:D 10白马寺位于()。1.0 分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我的答案:A 11弥尔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1.0 分 A、十七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我的答案:C 12()是指只有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结构。1.0 分 A、序列结构 B、收敛结构 C、简单结构 D、发散结构 我的答案:C 13()是指或者总是为真或者总是为假的命题。1.0 分 A、经验命题 B、真假命题 C、必然命题 D、析取命题 我的答案:C 14根据传统逻辑学标准,论证评价的逻辑标准的类型包括演绎逻辑标准和()。 1.0 分 A、解释逻辑标准 B、辩证逻辑标准 C、归纳逻辑标准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15()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1.0 分 A、柏拉图 B、奥古斯丁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 4.“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 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叉D.真包含 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 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 11.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B.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版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版 一、导论 1.什么是逻辑学?什么是思维形式?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思维形式就是不同内容的思维所共有的一般逻辑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2.古逻辑学的种类P12/13/11? a.中国先秦的明辨学和《墨经》b。古印度的因明—正理学说c。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工具论》 3.什么是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常项还是变项决定的? 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的不变部分。逻辑变项是逻辑形式中可变部分,可以表示任一判断。逻辑常项是区分各种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即?逻辑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常项决定的。 二、概念 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的范围及其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a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b外延:就是具有这些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的范围 2.怎么区分集合和非集合概念? 在语意中区分,能指称个体的是非集合概念,不能指称的是集合概念 3.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揭示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定义的规则是什么? a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全同b定义项不得直接或渐渐地包含被定义项。 c.定义必须清楚明确d定义不能是否定的 4.定义的种类:个人意见这里的要求应该是区分和判别种类,所以大部分是理解。 a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食物的本质的定义。 属加种差法: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种差: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种概念在属性上的差异。在属加种差法中,种差是被定义概念与同属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异 属:是指被定义项相邻的属概念。) 包括:发生定义:种差揭示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如何形成或发生。如:圆的定义。 性质定义:。。。。。。。。。。。。。。。。。。。。。。。。。。。。。的性质。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功用定义:。。。。。。。。。。。。。。。。。。。。。。。。。。。。。的功用。如:仪器的定义 关系定义:。。。。。。。。。。。。。。。。。。。。。。。。。。。。。同其他对象的关系。如:哥哥的定义。b语词定义:是规定或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方法。 包括:规定的语词定义:创立一个新语词,并赋予其特定含义的定义方法。如:“四个现代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总结33

名词解释 1.重言式:重言式亦称永真式。一个复合命题公式称为重言式,当且仅当对于 其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各种可能的真值赋值,它总是真的,即不论其变项取什么值,它总为真。 2.矛盾式:矛盾式亦称永假式。一个复合命题形式称为矛盾式,当且仅当对于 其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各种可能的真值赋值,他总是假的,即不论其变项取什么值,它总为假。 3.协调式:协调式已成为可真可假的公式。一个复合命题形式称为协调式,当 且仅当对于其中出现的命题变项的某些真值赋值,它是真的;而对于另一些真值赋值,它是假的。换句话说,既不是重言式也不是矛盾式的复合命题公式,称为协调式。 4.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蕴涵关系的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逻 辑必然联系的推理。前提蕴涵结论,如果前提真,则结论必真。 5.非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存在蕴涵关系的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 没有逻辑必然联系的推理。前提并不蕴涵结论,尽管前题为真,结论却不必然为真,结论是可假的。 : 6.换质法:就是通过改变作为前提的命题的质,即把肯定联项变成否定联项, 或把否定联项变成肯定联项,从而得出一个直言命题的结论的直接推理。7.换位法:将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互换从而得出一个直言命题的 结论的直接推理。 8.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非演绎推理:由于发现某类对象中的许多个别对象中 的每一个都具有这种属性。 12. 求因果联系五法:又称密尔五法,是指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这五种方法分别是: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13.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14. 反证法:反证法是借助于假设一个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反论题)为中介,先证明反论题为假,在推出原论题为真的一种间接证明。逻辑根据是排中律。 15. 排除法:又称选言证法,是借助一个或几个与论题相关的命题为中介,先确定相关命题为假,再推出原命题为真的一种间接证明。 16. 归谬法:归谬法就是从反驳的论题推出荒谬的结论,由否定荒谬的结论,进而推出被反驳的论题为假的反驳方法。 思考题 1.复合命题推理有哪些基本的有效式?由基本的有效式可以导出那些有效式?书P60 2.三段论有哪些推理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前提和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目必须相同。 3.模态对当推理有哪几类? 矛盾关系对当推理。模态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指L p与 M¬p、 L¬ p 与Mp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修订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 卷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强制这一 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 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与“A 或者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期末逻辑学练习题二

逻辑学试题二(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S不是P这个命题式的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2、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 3、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4、“只有A型血的人, 才是该案的案犯。”这一判断的负命题是,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5、当“当且仅P才q”为假时,“PVq”为。 6、“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判断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这个词项( )。 (1)都是集合词项 (2)都是非集合词项 (3)前者是集合词项,后者是非集合词项 (4)前者是非集合词项,后者是集合词项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甲与乙是朋友”这个命题是( )命题。 (1)性质命题 (2)联言命题 (3)选言命题 (4)关系命题 4、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1)由真推假 (2)由假推真 (3)由真推真 (4)由假推假 5、“某甲是冠军”与“某甲不是冠军”这两个性质命题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什么工作也干不好。”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1)p∧q(2)p∨q(3)p→q(4)p←q 7、负全称肯定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 (1)SAP (2)SIP (3)SOP (4)SEP 9、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循环定义(4)同语反复 10、“有些诗歌不是押韵的”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1)所有的S是P(2)所有的S不是P(3)有的S是P (4)有的S不是P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如果渎职,则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渎职(2)没渎职(3)犯法(4)没犯法(5)并非没有犯法 2、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没有下雨(2)地湿(3)并非没有下雨(4)地不湿(5)下雨 3、在“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命题,主项和谓项都是() (1)非集合词项(2)普遍词项(3)否定词项(4)集合词项(5)单独词项 5、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推理的有效式是() (1)SAP→并非SEP (2)并非SAP→SEP (3)SEP→并非SAP (4)并非SEP→SAP (5)SAP→并非SOP 四、请说明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每小题4分,共8分) 1、 A、动物 B、人 C、机器人 2、 A、律师B、知识分子 C、工人 五、分析题(共45分) (一)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犯了什么逻辑错误。(每题3分,共6分)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考试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 4.“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 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叉D.真包含 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 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 11.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B.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C.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D.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1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量项和联项 13.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 14.“凡犯罪行为都不是合法行为”这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A.主项、谓项都不周延B.主项、谓项都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5.“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老张是有道德的人,所以,老张是拾金不昧的人。”这一三段论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C.两否定得结论D.中项不周延 1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是( )。 A.主项、谓项都周延B.主项、谓项都不周延C.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17.“大部分人是懂法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A.所有的S是P B.所有的S不是P C.有的S是P D.有的S不是P 18.“甲与乙是同案犯”这个判断是( )判断。 A.性质判断B.联言判断C.选言判断D.关系判断 19.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下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