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网)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 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 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 (一)意义标准 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 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这里的语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5:22:37.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岳磊[导读] “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451100 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关键词:对;双;量词;语义分析 在一堂语文教学模拟课上,学生试讲量词的用法,谈到量词:双和对。在讲解时列举了如下例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一对花瓶,一对镯子,一对柜子。然后总结“双”与“对”都是专用量词和集合量词,意义相近,可互释,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双:用于成对的东西。 对:双。 这时问题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双和对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时并不是都可以互换的,例如:一双儿女却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绝不可以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以说成是一双夫妻,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探微量词“对”与“双”的使用。 一.“对”、“双”的语义源流《汉语史稿》载:“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这就使得量词所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与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对”和“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且使用较广。古时其用法迥异,后来由动词虚化为量词时才具近义性。 1.对 从词源看,对有匹配配偶之意,但“对”在古代常做动词用,相当于英语中的REPLY(回答):(1)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2)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对”还有个常用意义是指“面对,对面”:(3)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做取之。 《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从羋,从口,从寸。对,或从土。”“应无方”是指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谁问答谁,也就是徐锴说的“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③。依许慎、徐锴之说,“回答”就是“对”的本义,如:君前奏对。“回答”涉及提问者和回答者两方,这为“对”后来做量词时的“二”意义提供了依据。而这一问一答是对立的,他们性质不同但又是统一于“对”这个概念中的,因此“对”本身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而且这一特征贯穿于“对”的词义演变过程,到《仪礼》中“面对,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又为“对”计量两个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个体提供了依据,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 2.双 “双”的繁体做“雙”,许慎《说文解字》:“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双”的本义就是两只鸟,因此成语有:比翼双飞而无比翼对飞。“双”意义指向倾向于指个体数量为二,向数词虚化:(1)举世无双(2)遗我双鲤鱼(3)赐予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 “双”的这种事实两个的用法使得虚化为量词后,个体之间是重复或者重叠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不是对立的,但两个独立的个体又统一于“双”的概念中。因此“双”称量的个体是具有独立统一性的。 总得来说,从语源角度看,量词“对”更侧重于强调计量具有对立统一性的两个个体,比如“一对矛盾”、“一对冤家”,而“双”更侧重于计量两个性质相同功能相同的独立个体,如“一双手套”、“一双眼睛”。 二.“对”与“双”语义分析语义学中,语义特征是指某个词在语义上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词的特点。对近义量词进行语义特征地分析与描写,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量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与区别语义特征,进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准确恰当地选用近义量词。量词意义较宽泛,对量词做语义分析需要借助于它所称量的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使两个近义量词区分开来,因此对“对”和“双”进行语义分析就要以它们所能称量的名词为参照。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32组可以与对、双搭配的词,和《汉语量词词典》常用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79组词,除去重复的22组,合计89组词,分析整理,可以把对、双的核心语义通过语义分析可看出“对”、“双”都表示两个,都是计量成双的东西的名量词,但它们的区别还是较明显的,从三方面说明: 1.是否可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 “对立成双” 是指所计量的两个个体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质,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可以是性别、方向、性质……的。依据这一点,可以将部分必须用“对”计量的词区分开来。比如“一对夫妇”、“一对恋人”、“一对仇敌”、“一对矛盾”等。“双”在这一点上刚好相反,计量的个体彼此之间无任何对立,而是同一性质的两个个体数的重复或者是重叠的关系,“一双手”、“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套”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对立成双的东西必须用“对”来计量,“双”是不可以用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的,这跟其语义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云南方言研究

云南方言溯源 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方言丰富,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广泛地搜集研究这些方言古语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同时,利用方言词汇来考释古词,也是训释古词、整理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我选择了云南方言中有代表性的古语词做了些整理和考释希望通过对云南方言中古语词的保留情况,体察古语词在云南方言中的发展演变,追溯云南居民移民的轨迹及解读古代历史文献。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方言。 云南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它隶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北方方言基本一致。由于历史和地理 官话曾先后在明、清两代对云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方言词语的解释: 名词: 1.[鱼(酢)]yúzh 鱼酿酢法。制鱼毕,便盐腌。”白居易《桥亭卯饮》诗“就荷叶包鱼 ?(zha 第三声)”。

2.[坝]b?代宗大历十四 注“蜀人谓平川为坝。”今方言“坝”音。 3.[眼扎毛]yǎnzhámáo。睫毛,眼睫毛。《元曲选?单鞭夺槊》第二折[小梁州]白“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今方言“眼扎毛”。 4.[毛贼]máoz?i。泛称盗贼。《西游记》第十四回:“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今方言“毛贼”音。 5.[索子]suǒzi。绳子。《虚堂和尚语录? 期取证,又作麽生”今方言“索子”音[so31ts?53] 多以草,麻或棕搓成。 6.[端公]duān?ōn? 公送崇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今方言“端公”。 动词: 1.[望]wàng.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今方言“旺”音。 2.[优]yōu?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优:调戏也。今方言“优”音。 3.[和]hu折[乔牌儿]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网)

云南方言与普通话量词使用不同的现象存在原因浅探

云南方言与普通话量词使用不同的现象存在原因浅探 姓名:季晓博学号:201006424205 摘要: 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量词使用的问题上有诸多不同,本文试图以浅显的语言简要说明其中不同用法的量词的类型,以及这些有不同的用法的量词(个体量词)的由来和演变,解释我们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和误解。 关键字: 量词个体量词产生发展流变 云南方言在量词使用方面和普通话相比有一些有意思的区别,初来云南省的人会有诸多不适,产生一些笑话。如云南方言中的:一张车(一辆车),一根人(一个人),一坨棉花(一团棉花),打了几托(打了几拳)。这些使用习惯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有的甚至不能理解。如果简单把这些语言现象归为“地域差异”一句话,则显得太粗糙。如果想仔细探究这些日常生活中奇怪而寻常的语言现象,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什么是“量词”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这条解释非常简单,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我们需要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与我们的第二语言英语比较,就会发现汉语中的量词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英语中也存在量词,例如:a dozen of apples,a pair of shoes,a piece of paper。相对应的,汉语中有“一双鞋”、“一张纸”,但是没有对应的“dozen”这个词。只不过这些和汉语中的量词并不是一个概念,如汉语中有:一个人,一辆车,一只羊。像“个”“辆”“只”这些貌似不存在也不影响意思表达的量词是英语中没有的,英语中用简单的“数+名”的形式轻松解决。 这确实很奇怪,汉语中为什么会有这些无所谓的量词存在?而且貌似就是这些“无所谓量词”在云南方言中搞鬼,才会出现“一张车”这种奇怪的说法,如果大家用简单的“数+名”说“一车”好像也没有什么歧义。 这种量词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个体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或动作持续时间的数量单位,一般分作动量词、名量词(有的将“时量词”从中分出)两个大类。“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是相对“集合(集体)量词”而言的。 关于量词的范围、性质和作用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只有个体量词才是量词,表示的是事物的种类、性质等等,应该把它和度量词(或称计量单位词、度量衡单位名词)严格区分开来。另一种意见认为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计量,其他作用(如有时具修辞色彩)是次要的;量词包括个体量词,也包括度量词、货币单位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不定量词等,虽然各个小类产生有先后,性质也有差异,但它们都属于统一的量词系统,共同点是主要的。 持第一种意见的多为外国学者及部分海外华人学者,他们的母语中有度量词,利用容器名称来计量也很常见,但是基本没有个体量词。所以他们从自己语言的视角观察,发现汉语的个体量词很特别:跟其他语言相比是多出来的东西,又不像度量衡单位那样只是机械地表示数量,而是丰富多彩,带有某种形象性,因之判定这是完全不同的词类。有人并为之取了特别的名称。较早的例如日本人宫胁贤之助,认为“连结于数词之后表示事物种类性质的那种词叫做陪伴词”。国内的前辈学者刘世儒也曾持这类看法,他把通常所说的个体量词称为“陪伴词”,说“这是纯然的语法范畴,同实际称量的数量没有关系”。但后来他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多数中国学者均持第二种意见。尽管“量词”的定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早期的语法著作对于它能否独立于名词另成一类也有不同看法,但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后增订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将量词正式列为一个

小学句子修辞手法赏析

现代文阅读 ----分析修辞手法、标题的作用【课前复习】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4、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5、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自然地理: 连线题: 东岳华山湖南 西岳嵩山陕西 南岳恒山山东 北岳衡山山西 中岳泰山河南 选择题: 1、享有中国花城和春城美誉的分别是() A重庆济南B广州昆明C成都苏州D成都昆明 2、下列花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牡丹、菊花、梅花、康乃馨() A象征高贵、象征谦逊、象征贞洁、象征母爱 B象征爱情、象征坚贞、象征友爱、象征母爱 C象征高贵、象征高洁、象征坚贞、象征母爱 D象征高贵、象征自尊、象征坚贞、象征母爱 3、选出下列不是七大洲的两项()()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大洋洲、南极洲、北极洲、欧洲 4、选出下列不是四大洋的两项() 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南极洋、大西洋、印度洋 【知识点精讲】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考法: 1、分析画“”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鉴赏“”句子。 常见类型举例: 1、比喻: 例: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一个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思考:这句话中哪里用到了比喻是比喻中的那一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蚂蚁本来是黑压压的一片,为什么不把它比作黑板,而把它们比作雪球呢共同点是什么 紧密、圆、滚动快。 (本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蚂蚁抱成团的团结精神,而非蚂蚁的颜色。) 对比句: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没有滚动的动态感,不够形象) 思考:本句的作用是什么 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蚂蚁团又大又圆滚动飞速的特点。 2、拟人 例: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对比: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感受不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作用: 把“鸟儿”拟人化,使对鸟叫声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答题模板:拟人化; 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孙晓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评)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0级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下面笔者即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量词偏误类型研究 不同学者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唐淑宏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1]中,总结了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该文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46个甲级量词和《初级汉语课本》中的量词为调查内容,采取“打撒网”式的搜集,对留学生的考试试卷、作业、作文及交谈中所表现出来的量词偏误作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范围内的量词偏误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 (一)量词“个”的泛化 有的留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一个“万能”量词“个”,因此,不管是什么名词,其前面都要放一个量词“个”。使用这种交流方式,中国人能够听懂,因此,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而是一个“取巧”的方法。靠这种方法,学不到标准的汉语,只能打打马虎眼而已。一般地说,汉语的名词都有它固定的量词的搭配。因此,不能随便给它配上量词“个”。而且,量词运用要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表达细腻感情的修辞作用,这是量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比如“一轮明月”和“一弯新月”说的都是月亮,但是前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一. 引言名量词又叫“物量词”,是用来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名量词大致分为:个体量词,如:个、条、件等;集体量词,如:对、双、批等;度量词,如:丈、寸、平方米等;借用量词,如:一桶水、一碗饭、两本书等(借用名词);一捆柴,一堆土,一挑水等(借用动词)。[1] 鉴于名量词有不同的种类,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练习。而在现在的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偏差和不足,因此需要对名量词的偏误进行分析。 二. 名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 1.名量词的遗漏 遗漏是较为普遍的偏误类型,在学习初级阶段较为常见。此外,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造成名量词遗漏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因为英语中大部分名次不和量词搭配使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就会遗漏了量词的使用。” [2] 如: ①* 我弄丢了一书。 我弄丢了一本书。 “汉语中的名词表示的是一类事物的类名,实际上是不可数的,而量词起着把事物形状具体化、个体化的作用。只有在名词前加上量词,把名词个体化以后,才可以计数。”因为英语中数 词是直接和名词放在一起连用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到英

语母语的影响。 2.名量词的误加 误加现象在使用度量词和准量词的时候最为常见,如: “天”、“年”、“分钟”、“尺”等等。这些词本身可以和数词直接连用,无需再加名量词。如: ②* 他们俩个人想去公园。 他们俩人想去公园。 误加偏误出现的范围比较固定,一般在特定的量词中才会出现。例②中,“俩人”表示的就是“两个人”的意思,它既包含了数又包含了量,所以不必再加量词“个”了。 3.名量词的误用 误用是错误最多的偏误类型。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学生要选出合适的量词并要考虑其语体和感情色彩,所以出现量词误用的现象在所难免。误用类型主要有: 1)量词“个”的泛化 “个”是学生最先接触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所以在学 习中,学生把它当作万能量词,造成了“个”的泛化。如: ③* 我们家有三个车。 我们家有三辆车。 在例③中,“车”的专属量词是“辆”。此外,比如“书” 的专属量词是“本”;“椅子”的专属量词是“把”等常用量词都需要在学习中让学生掌握。

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评述

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述评 摘要: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体现着编著者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它既有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对此书各章进行详细、深入的评述,并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现代汉语引论》;对比;特点;不足之处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现代汉语认识的深入,为了实现继承和发展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而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则是21世纪的高校改革教材之一。此书包括以下七章内容:现代汉语概论、文字、语音、语法、修辞、语言风格和语义。本文详细、深入的对《现代汉语引论》中的各章进行述评,并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如,在1962年出版的胡裕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称为“胡本”)、在1986年出版的刑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称为“刑本”)以及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以下称为“黄廖本”),从而归纳出《现代汉语引论》的特点,认识到其不足之处。 一.现代汉语概论 现代汉语属于个别语言学理论范畴,即对汉语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描写、研究,探索汉语的规律。在《现代汉语引论》的现代汉语概论这一章中,编者们运用普通语言学中的语言谱系分类理论,指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然后简单介绍了语言谱系分类的内容。并且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知识指出“我们在研究现代汉语时,不仅要和古代汉语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要和蔵缅语、壮侗语、苗瑶语等语族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才能从同源中找到它们异流的内在原因。”①这就把个别语言学理论与普通语言学理论和历史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丰富了现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胡本”认为“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刑本”则认为“现代汉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另一种则是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对“现代汉语”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明确的指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②,这就充实了现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 ①骆小所主编《现代汉语引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第1页。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精品复习课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 一、引言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可见,“个”的误用已成为外国学生在量词使用上的一大问题。所搜集的有关“个”的病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名词基本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专用量词,而“个”与这些拥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同时,我们还发现一共有四类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一)形象色彩

偏误分析方法分析

(一)词语偏误类型 发生偏误的词语主要有关联词语、量词、同一语义场的词、动词“有” 、母语和目的语中义域不对称的词。将偏误词与目标词进行对比,我们看到主要有以下类型的词语偏误: 1?对词义的理解有偏差尤其是关联词语,本次话语活动中,使用第二多的关联词语是“但是”,然而学生并没有弄清楚但是”的语义,以及它所表达的句法关系,很多不应该用“但是”的地 方都使用了该连词,形成了误,如“面积很小,但是它是个群岛”。 2?词语的功能被扩大 词语的功能被扩大,已超出了它应有的语法属性和语法功能,功能被扩大的词包括连词、动词“有”。为”是使用最多的连词,但留学生使用时并不都用来表示因果关系,有时只是表示前后话语有关联,如“没事,因为泰国只有一种动物是重要,是大象,因为以前他们有打仗”。最典型的是动词“有”功能的扩大。“有”本来接名词性成分,但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有”的功能扩大,不仅可以接名词性成分,还可以接动词、形容词短语、句子等成分。如“在泰国泼水节也有穿”(接动词);“有漂亮”(接形容词);“他有在中国学习过”(接短语);“如果有像见我们那个总统”(接句子),等等。 3.词语的搭配产生偏误 此类偏误包括量名搭配错误、固有搭配被改换、“城市”等名词前的第一人称问题、词的 语法属性不能相配等。“个”是留学生最熟悉的量词,使用频率最高,因而就被当成了万能量词,不能使用量词的集体名应使用其他量词的名词前都用上了“个”,如“人口三亿个”、“两个民族语言”。很多成对的关联词语有其固定搭配,可是留学生常常将固有的搭配改换而使其变得不搭配,如“如果有跳舞才穿这个”、“时间是厦门一样”。“城市、国家、首都、总统”这类名词前面,在话语叙述中往往加上第一人称代词,显得亲切。第一人称代词以复数为宜,因为这些事物不是属于个体的,而是属于集体的。留学生对这种情况如果不掌握,就会产生“我的首都” 这样的错句。再者,部分词的语法属性相互不能搭配,如“但是现在他们越来越忘记了”,“忘记”是动词,而“越来越”后面一般接形容词,能接的动词只限于“喜欢、愿意”等心理动词。 4?选词错误 在选词错误中,首先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在话语表述中,留学生一边讲述一边在脑海中思考适用的词,如果该用A 词却用了E词,而AE两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就是选词错误。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最容易导致选词错误。语义场包括上下义关系、总分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5] [p?13 3 ]留学生的选词偏误主要发生在同义关系场和类义关系场。同义关系场中的词具有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类义关系场中的词往往属于同一个类别。留学生在脑海中搜索词语时,搜索的范围就是这两个语义场,因而与之相关的偏误特别多。其次是义域不对称的词。母语词语或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之间的义域不对称导致了选词偏误。任何两种语言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语,其义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如学生在描述自己国家的树时说树“很瘦”,这显然受英语词语thι n的影响。“thin ”相当于汉语中的“瘦”和 “细”,义域比汉语宽,学生在选用这类词时没有解到义域的差别,从而产生了偏误。 5.词的固有成分被遗漏 固有成分被遗漏的词通常是成对的连词。我们知道有些连词只能成对使用,不能省略。 留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一点,以至于不能遗漏的部分也遗漏了。如“对中国人有点辣”,漏了“来说”。另外,“是,,的”这个句式中的任何词都不能省略,而留学生常常把最后的“的”字遗漏了,如“他们是差不多”。 (二)语法偏误的类型 鲁健骥将语法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4种,[6]我们的分析显示,除这4种偏 误外,还有:前后照应偏误、句型错误、过度省略,等。显然话语中的语法偏误有不同于文本之处。我们所说的“省略”不同于“遗漏”,“遗漏”是由于忘记或没有掌握而导致的成分丢失,而“省略”是主讲

华坪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机制关系

华坪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机制关系_特殊教育 论文

许多研究汉语方言的学者认为,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一般来说,语文工作者也往往对于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词汇予以较多的注意。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方言间语法差异较小这是事实,但即使是同属一种方言的次方言甚至地方小方言之间,其语法仍存在若干细微差异。本文以云南华坪汉语方言为例,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华坪县位于滇西与川西南结合部,全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9乡2镇,总人口17.08万人,有汉、傈僳、彝、傣、回、苗等民族。华坪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大体而言,它的基本词汇与语言规则同普通话基本一致,不过同中有异,华坪汉语方言中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式,与普通话之间有较大差异。这些往往成为当地华坪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难点。 一、华坪方言词汇 华坪方言与普通话词类一样,都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音词十一类。但部分与普通话的用法和说法有所区别,下面就将这些不同点举例说明。 (一)疑问代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哪个、哪哈、哪个时候、啷个、咋个。 哪个即谁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或动词后。例如:哪个给你的这些东西?(谁给你的这些东西?)哪哈、哪个时候即什么时候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 例如:哪哈回家的?(什么时候回家的?) 你哪个时候回家的?(你什么时候回家的?) 啷个、咋个即怎么的意思,常用于动词前。 例如:去昆明的路啷个走?(去昆明的路怎么走?)

你想咋个说?(你想怎么说?) (二)副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程度副词怪、溜语气副词怕频率副词紧。具体用法如下: 1.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即刚才的意思。 如:这衣服你穿将将合适。(这衣服你穿刚好合适。) 将才你不是说了吗?(刚才你不是说了吗?) 刚刚你不是去学校了吗?(刚才你不是去学校了吗?) 2.程度副词:怪、溜,常放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程度。 怪字放在形容词前面,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即很非常的意思。 如:这东西吃起怪香!(这东西吃起来很香!) 这人说话怪好笑!(这人说话非常好笑!) 溜字在华坪方言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一个程度副词,常用于形容词前,表示很、十分的意思。 如:这苹果溜酸。(这苹果很酸。) 3.语气副词:怕在华坪方言中有也许大概恐怕的意思。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要]:量词是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在一定阶段内,学生尤其容易出现量词“个”的泛化,而且量词“个”的偏误会一直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造成这种错误, 不仅有“教”的原因, 还有“学”的原因,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影响,应采取有效办法, 帮助学生避免偏误,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在对一些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短期进修班的美国留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 在学习说句子“我是一个美国人”时, 学生往往觉得奇怪,因为在英语里, 同样的意思说出来是“I am an American”, 即“数词 + 名词”, 而用中文表达时却要加上“个”,即:“数词+量词+名词”。“个”是留学生最初接触到, 也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量词。学生在知道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后, 喜欢以不变应万变, 所有的数词和名词之间都用“个”, 于是出现诸如:“我家有一个马”, “教室里有几个桌子”,“我养了一个狗”,“我有一个电脑”等病句。四个名词涉及不同的量词, 马用“匹”, 桌子用“张”, 狗用“只”或“条”,“电脑”用“台”。即便在后期,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量词后,当出现新的事物名词需要与数词搭配时,学生仍然会倾向先用“个”来代替。 我觉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汉语作为母语并经常在生活中操练的人来说, 对量词的很多规则性的东西早已习以为常,而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则不同, 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时, 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有的留学生就企图找“捷径”, 他们发现很多名词都能和“个”搭配,于是就用类推的办法把“个”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中新的语言现象上, 把“个”当作一个“万能”量词,造成了偏误。 2、当学生把“个”当作万能量词,不管是什么名词, 其前面都放“个”, 如:一个楼,一个书,一个门时,让他们高兴的是在日常的交际中很多中国人都能够听得懂,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便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因此也助长了他们对量词“个”的依赖心理和使用时的取巧心理,铸成了留学生对量词学习的惰性。

关于量词分类问题的读书笔记

关于量词分类问题的读书笔记 关于量词的大类分类,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这是目前一些教材比较普遍的分法;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只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兼职量词、复合量词。其中复合量词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复合量词由于其特定的表达方式,明显带有科技性,如“架次、班次、吨海里、千米小时、秒立方米”等,因此我认为邵本应该把复合量词补充进去。 在名量词中,何本分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专职量词、借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度量衡量词七个小类;张本则分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临时量词六个小类;邵本则只分个体量词、度量词和借用的名量词三小类。其中集合量词中何本再分定量词和不定量词两小类,这里的“集合量词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量,它和个体量词相对。”“如:‘双、对、副、打、旬、伍’等。这些量词所表示集合量是一定的……‘双、对’表示两个,成对的人或事物;‘副’表示两个,也表示一定数量事物,如:一副麻将、这副围棋;‘伍’表示五个人或五家,是定量量词。”何本把那些表示若干人或事物的不确定量的词归为集合量词中的不定量词,如“团、层、些、点”。张本则没有把集合量词细分,作为教材来说,要想加强对集合量词中“集合”的理解,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说明。而邵本将名量词界定为人或事物的单位,则个体量词就分有指称单个事物的“个、位、头”,有的量词指称集体事物,例如:双、对、伙、群。还有个别量词指称不定量事物,例如“点、些”。并且“点、些”这些数量模糊不确定的量词也是若干的人或事物的量,应类属于指称的集体事物之内,因为既然有不定量事物,那就有指称定量事物的词,如果说指称定量事物的词是所指称的集体事物的“双、对”,那“伙、群”显然是不定量的。 何本和张本都把部分量词归为名量词的小类,而邵本则没有。何本对部分量词这样定义:表示一个整体之中所包含的部分量,具有相对性,它是相对事物的整体量而表量的。例如“段”字,一段葱(相对整棵葱),一段文章(相对整篇文章);“层”字,一层楼(相对整座大楼);“片”字,一片面包(相对整个面包),这样从字面上也就能容易理解部分量词,同时,也和集合量词区分开来,部分量词强调相对于整个事物表量,而集体事物强调与个体相对,集体事物内部的个体是散乱的,是“一对多”。两者还是很有区别的,因此我认为提出部分量词是有必要的,邵本把“篇”字(如:一篇文章;相对整部书)和“块”字(如:一块蛋糕;相对整个蛋糕)与“个、位、只、头”等都归为个体量词,还是值得商榷。而张本是把“些”和“篇,片,页,层”等也归为部分量词,这是不妥的。显然,“些”并不是强调整体来说,“些”更突出的特征是不定量,是散乱的个体,应属于集合量词。 何本认为借用名量词都是借用表容器和运载工具的名词,也可称为容载量词,如“杯、桶、兜、柜、车、船、桥”。而临时名量词有很强的临时性,如“脸(一脸汗)、身(一身泥)、 这种观点我表示赞同,因为两者的特征几乎相对,区别也很大,区分借用名词和临时量词有助于加强对名量词的理解。但同时,何本又指出“借用量词和临时量词都是借用名词当量词用”,而上述表格中却提出“借用(名)量词多借表容器、容积的词”,既然借用名量词已经都是借用表容器和运载工具的名词,那么,借用量词中就有不是借表容器、容积的词了,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