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试卷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试卷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试卷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理论试卷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大同汇佳幼儿园培训时间:10.1-10.4 培训级别:4-6 答卷人:周俊涛

考试标准及要求:

1、本次考试两题均为论述题,每题答案不得少于500字。

2、本卷每题50分,满分100分,考卷必须署名。

3、本卷需在舞目示范表演考卷抽题时由本人抽取,交卷时间为考试结束后三天内。

4、请严格按照考级中心规定的交卷时间提交考卷,每晚一天扣10分,以此类推。

5、考卷请在舞目考试结束三日内交由组织方统一整理后再提交考级中心。

6、考试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可与当地组织机构联系,考卷提交后请及时电话确认。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8-10岁儿童

授课舞目:五级舞目——弄钱鼓(福建地区)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注释:

(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

《弄钱鼓》

教学目的:让儿童可以准确的运用钱鼓去准确的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且在动作中也可以灵活的移动重心,并将动作与诙谐逗趣的情景结合起来,提高孩子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钱鼓、光盘、影碟机等

教学难点:舞蹈的表现

教学重点:掌握山西小花戏舞蹈三颠步、颤颠甩手动律,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辅导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弄钱鼓是流行于闽南一带,他表演的形式为载歌载舞,她的舞蹈有:双人舞、四人舞、群舞、也有人物和情节,其动作优美音乐典雅。每过中秋、元宵,或者广场上、舞台上等等都可以看到弄钱鼓的表演。一般手握或夹捏钱鼓,击打膝、肩、手和胯等。钱鼓敲打击拍配上跺脚、颤摆、扭胯使孩子们在舞蹈中感受到钱鼓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声响,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舞蹈中喜悦、欢乐、明快、热烈的气氛。

教育形式,他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部分。随着教育观念的革新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幼儿艺术方面的早期教育,伴着音乐,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手舞足蹈一番,喜欢舞蹈是幼儿最纯真的共性,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是儿童美的教育启蒙者,是在孩子幼小心灵播下舞蹈种子的园丁。那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们哪几方面的能力

1、培养音乐素养的能力——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加强音乐课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习不仅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成分参加的智力活动,情感、意志非认识成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幼儿伟大教学,就本质来讲,是一中艺术熏陶,因此我们要培养个幼儿对舞蹈的兴趣,要重视培养过程,而不应该强调结果。要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发展能力,掌握一定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后,感到快乐,提高兴趣,又促进了能力的提高。

2、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要借助于充分的表演来表现。我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了不同的内容,尤其在培养幼儿即兴舞蹈表现和创编能力上特别注意了由易到难。小班多选择音乐形象突出、易于表现、特点鲜明的律动,让幼儿听着欢快有趣的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如大象、小兔、小鸭、小鸟等。中班是请幼儿创编歌表演,幼儿要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动作,如《小鸡啄米》等。

3、提高审美能力——儿童对美的事物有着自己的感知,不同的是,儿童的直观思维,一尘不染的内心世界,涉世未深的眼睛,其无法进行正确的审美活动。然而所有的一切无法阻止他们对美的渴求如《小红扇》。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便要发挥字的作用,采

取措施进行诱导活动,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4、促进智力发展的能力——首先舞蹈学习实质再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的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孩子“的知觉促动”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

5、观察模仿能力——如一级舞目《小熊舞》、二级舞目《吐泡泡的小鱼》等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我认为,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幼儿感受舞蹈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敏锐性。每次让幼儿感受都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个要求,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紧张的状态之中,开始提的问题要提笼统的大问题,逐渐提小的问题,因为幼儿感受力发展的规律是对作品先有一个笼统的整体感受,反复的欣赏就能有进一步的感受,欣赏的越多,感受的越细微,越深入、越全面。“模仿”就是照样子去学去做,其实我们

每一个人都是从小开始模仿的,在模仿中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认字儿童的模仿就是

用模仿的手段再现生活中的一个场面或者是周围环境的一个方面。

6、即兴表演能力——如一级舞目《西瓜》《球球操》《小蜗牛》编成舞蹈小组合即兴表演较灵活自如自由的表达,它有利于发展孩子们敏捷快速的反映能力,教师在教授动作的同时要教授表情,要让孩子意识到舞蹈动作是为舞蹈主题服务

的,而舞者的面部表情则是为舞蹈的整个灵魂所服务的。只有形的舞蹈,等于一个空壳。没有灵魂也就没有生命力。舞蹈作为一中艺术,他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的广阔空间。

7、思考能力和注意力——如三级舞目《小小服装设计师》在感受舞蹈是要不断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注意是认识的门户,人们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有明晰的感知,高效率的记忆和活跃的思维。我们要善于启发和鼓励他们,

培养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思考的意识使学员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8、创新能力——如四级舞目《小看戏》我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了不同的内容,尤其在培养幼儿即兴舞蹈表现和创编能力上特别注意了由易到难。小班多选择音乐形象突出、易于表现、特点鲜明的律动,让幼儿听着欢快有趣的音乐进行即兴表演,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的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9、独立自主能力——四级舞目《踢毽子》中使用的道具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严重不足,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中特地设置了道具舞蹈,孩子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所需道具,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结合孩子的兴趣,通过舞蹈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10、合作交流能力——如四级舞目《剪羊毛》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孩子与伙伴交往创造了条件。我们的舞蹈中有双人配合,队形变换、整体造型等,孩子们在完成这些舞蹈的过程中,需要与小伙伴合作、交流、配合,需要不断的沟通和彼此的尊重,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善解人意。而且孩子在把握一些社会交往技能。

11、综合拓展能力——如四级舞目《渔家欢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是培养孩子对舞蹈感受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训练,能够提高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能力、锻炼孩子的反应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舞蹈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而且能将这些能力触类旁通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拥有更精彩的未来

12、提高表演的能力——如《小鼠上灯台》鼓励学生在学校、家庭各个场合表演所学舞目,让他们善于在任何场合展示舞蹈的快乐和美丽,同时在表演中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doc

我国舞蹈家协会《我国舞蹈考级》 第六级 目录 一、《电视只能看一瞬间》胯的柔韧操练 二、《茉莉花》小五花操练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操练 四、《Jazz cat》节奏操练 五、《Happy 跳跳》跳动操练 六、《唱花儿的花儿》回族舞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八、《教师教师我喜欢你》芭蕾手位操练 一、《电视只能看一瞬间》胯的柔韧操练 1、操练意图:操练胯的柔韧性。 2、首要动作及规范: a.对脚盘坐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上身前倾,一同肩、 胸翻开,双手扩指坐落身体前平位,后背延伸拉长。 b.对脚盘坐颤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膝盖带动胯部最大极限向下颤,身体前倾,双手前平位扩指,一同向外转腕,重拍向外。 c.单腿颤压胯:双手扩指堆叠按于膝上,一直右手在上,重拍向下压,上半身以腰为轴别离转向二八点方向,眼视二八点中位。 d.颤横叉:仰卧,从髋关节处外旋,两腿向两旁伸直成“横叉”,并随节拍上、下颤抖。双手轻扶于膝盖外侧,起维护效果。 e.揉四白穴:握空拳,食指伸出,手背对外,食指坐落眼眶正下方一横指间隔,一同向内打圈,仿照眼保健操的动作。 f.握遥控器: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抱拳,大拇指手背对上。 三、组合动作与次序节奏:

预备方位:双膝坐,双手扶膝,肘架平。 预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坚持预备方位不动 (2)1-6 右左倾头3次,2拍一次。 7-8 头回正 榜首段:(四个八拍) (1)1-4 手指提起在脸颊两边呈笑脸状(一拍到位) 5-8 对脚盘坐压胯,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眼视一点。 (2)1-6 对脚盘坐颤压胯6次,一同双手扩指于前平位向外转腕,重拍向外,眼视一点。 7-8 合胯,双手扶膝 (3)-(4)重复(1)-(2) 第二段:(四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双肩坚持不动,揉四白穴两次。 3-4 重复1-2动作方向相反 5-6重复1-2 7-8头回正,双开胯至对脚盘坐,双手虎口握于脚弓处。 (2)1-2单腿颤压右胯两次,身体转向二点。 3-4回到对脚盘坐,双手虎口握脚弓处。 5-6重复(2)1-2 做不和动作 7-8 回至预备位 (3)-(4)重复(1)-(2) 间奏:(两个八拍) (1)1-4 旁开腿,绷脚,双手掌形前斜下位点地。 5-8 上身前倾,屈肘,小臂着地,眼视1点,向前趴胯。 (2)1-4 划叉并腿,双手掌形坐落双肩前,眼视地上。 5-8 右手借力推地,向七点翻身仰卧,双手旁平位掌心朝下。 第三段:(六个八拍) (1)1-6双吸腿脚尖点地 7-8 在双吸腿的基础上,小腿伸直,绷脚,一同手从旁平位至双膝外侧

中国12大经典民族舞

一、傣族孔雀舞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中。 二、千手观音 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观赏价值很高的舞蹈,它通过多个舞蹈演员以及音乐的配合达到给观众一个视觉上的震撼。 三、古典宫廷舞 古代宫廷皇室中宴会娱乐的舞蹈。大多来自民间,也有宫廷专业艺人加工创造的。形式上比较工整华丽,结构也比较严谨,一般皆属当时艺术水平上乘者。 四、藏族舞蹈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中国经典民族舞有哪些中国经典民族舞有哪些。“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 五、新疆舞 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新疆的舞蹈风格有着浓郁的西域

风格。 六、蒙古舞蹈 蒙古舞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七、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中国经典民族舞。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八、壮族舞蹈 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九、伞舞小城雨巷 江南伞舞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主要表现了苏派和徽派女子的柔美与清纯,故舞蹈节奏较舒缓。而伞则体现了这些纯情少女的生活环境。 十、扇舞江南 江南扇舞是中国华东地区的民间舞蹈,舞蹈动作唯美轻盈,意欲表达江南女子的羞涩性格,带给观众以古老神秘的气息。

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教案第六级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 第六级 目录 一、《电视只能看一会儿》胯的柔韧练习 二、《茉莉花》小五花练习 三、《小鱼的自白》腿的练习 四、《Jazz cat》节奏练习 五、《Happy跳跳》跳跃练习 六、《唱花儿的花儿》回族舞 七、《阿古顿巴》藏族舞 八、《老师老师我爱你》芭蕾手位练习 一、《电视只能看一会儿》胯的练习 1. 训练目的:训练胯的柔韧性。 2. 主要动作及规格: a. 对脚盘坐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上身前倾,同时肩、胸打开,双手扩指位于身体前平位,后背延伸拉长。 b、对脚盘坐颤压胯:脚心相对盘坐,骨盆固定不动,膝盖带动胯部最大限度向下颤,身体前倾,双手前平位扩指,同时向外转腕,重拍

向外。 C、单腿颤压胯:双手扩指重叠按于膝上,始终右手在上,重拍向下压,上半身以腰为轴分别转向二八点方向,眼视二八点中位。 d、打胯:仰卧,从髋关节处外旋,双腿由脚尖带动向左右两边旁分,形成仰卧横叉,重拍向下,双手轻扶于膝盖外侧,起保护作用。 e、揉四白穴:握空拳,食指伸出,手背对外,食指位于眼眶正下方一横指距离,同时向内打圈,模仿眼保健操的动作。 f、握遥控器:双手合向内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内横掌抱拳,大拇指手背对上。 3. 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双膝坐,双手扶膝,肘架平。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1-8保持准备位置不动 (2)1-6右左倾头3次,2拍一次。 7-8 头回正 第一段:(四个八拍) (1)1-4手指提起在脸颊两侧呈笑脸状(一拍到位) 5-8 对脚盘坐压胯,双手扩指于前平位碎摆手,眼视一点。 (2)1-6对脚盘坐颤压胯6次,同时双手扩指于前平位向外转腕, 重拍向外,眼视一点。 7-8 合胯,双手扶膝 3?-(4)重复(1)-(2)

舞蹈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且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及教学等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人才的培养,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品舞蹈的表演,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内涵。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 (一)民族性与风格性原则 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与风格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美学风格的重要标识,是民族民间舞创编之魂,是舞蹈创编应把握的首要原则。即使舞蹈动作编创的再好看、再花哨如不把握此原则就即会使舞蹈看起来似是而非,且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最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这就要求编导在创编民族民间舞时应准确的把握该民族的舞蹈风

格特点,对该民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都要有非常精准的掌握和了解。如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维吾尔族舞蹈的“立腰拔背、挺而不僵、颤而不窜”;安徽花鼓灯的“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等。这些都是历代舞蹈先辈经实践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对各民族舞蹈风格与动作特征的准确总结。 (二)目的性与功能性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院派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以及教学等人才。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是成功表演民族民间成品舞蹈的阶梯和有效途径,每个组合都有自己独立的训练目的,体现着强列的功能性,既要保持风格的准确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不能盲目拼凑,一味追求创新,避免主体动作复杂,元素不能太多,应根据教授的具体对象、具体程度,训练的具体部位、具体目的给予恰当的动作组织和编排。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编排不仅要体现传承性,也要体现创新性。这使得舞蹈组合既要保持传统舞蹈的风味,又要与现今时代接轨,与现今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相吻合。保留传统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地再现和风格性展示,因而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动律和体态是不可更改和违背的,应该强调和突出。另外,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随意打破民族禁忌,舞蹈的编排要尊重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俗习惯。只有突出其个性特征,才能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 (四)观赏性与表演性原则

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和介绍

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和介绍 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和介绍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那么民族舞主要有哪些形式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一般表现为自娱性与表演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专业表演舞蹈创作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形式如下: 中国古代的群众歌舞形式。多于节日集会时众人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有的地方,一直流传至今。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等地区。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形成其特殊风格。 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持一巾,边歌边舞。动作热烈奔放,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集会的表演。 藏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男持铜铃,女持手鼓,边歌边舞,节奏强烈鲜明,动作粗犷热情,不时加入一些杂技技巧。有的把从事这一表演的.艺人也称"热巴";。

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 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地区。舞者为双数,手持扁担互相敲击,打出变化多端的节奏音响,边歌边舞。动作多表现农业劳动。 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区。以边吹芦笙边舞蹈为特点。常带有表演性和竞赛性。 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男舞者常在头顶系一细长纸条用力甩动,使纸条绕身体旋转,气氛热烈。 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孔雀为傣族人民吉祥的象征。舞姿多模仿孔雀形象,动作优美。有的经过加工成为专业演员的表演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 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4、能了解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 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 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生:藏族。 师:对了,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生:…… (2)观看图片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组我在西藏采风时所拍到照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在其中探寻出藏族舞动作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6644309.html,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特征 作者:张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4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历史上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等,以及各族各地文化观念、宗教礼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民间舞样式之多,内容之广,风格之别,动律之异的鲜明特色。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又表现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文化;艺术变现形式;传统 民族民间舞蹈是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是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的根,是专业舞蹈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它是以载歌载舞为主要形式,比较注重内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来休戚与共、朴素影响,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中国名族民间舞的特征 在远古代,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不仅局限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在内涵里面,民间舞便作为一种文化积淀的传承方式,是其自身的层面得到本质的飞跃。所以,民间舞的继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继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已经构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根植于民族,昌盛时代。 (一)“舞、戏”合一 民间舞“舞、戏”合一的艺术形态及本质特征,在于产生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所具有的民俗性。 民间舞的艺术创作,是群众自己的创造,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人们的习俗和社会状况的,创作者们根据当时一个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信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来编制一个舞蹈,是最具有生活气息,最有血有肉的舞蹈艺术。正因为如此,在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间舞蹈便具有了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特征,就形成了“舞、戏”合一的特性。 (二)自娱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小熊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1—3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河南省许昌市培训时间:2012年10月4—7号 培训级别:1—3级答卷人:罗方雪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4—6岁儿童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教学目标: 1、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 象。 2、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 仿学习的兴趣。 3、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 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难点: 1、关键动作:.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 2、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 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 教学步骤: 1、导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 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 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 2、按音乐分段教、练: 前奏 【1】1-8 四人一横排,体对一点,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觉状,左手扶膝盖。 【2】1-6伸懒腰,表现冬眠后出醒的小熊。 7-8上身立直,双手扶膝盖。 第一遍音乐 【1】1-4上身前腆,目视一点。 5-8身还原。 【2】1-4上身含胸,目视腹部。 5-8身还原。

中国民族舞介绍

中国民族舞介绍 中国民族舞介绍中国民族舞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占人口90%以上的汉族外,还有55个兄弟民族。长期来休戚与共、朴素影响,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也包括优秀的舞蹈传统。每个兄弟民族的舞蹈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保存了较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格纯朴、健康、生活气息浓郁。如蒙古族舞蹈大多气势磅礴,雄健有力,朴实奔放;同时也有优美的抒情舞如《盅碗舞》。藏族的《锅庄》,舞轻盈洒脱。苗族的《芦笙舞》,娴雅、端庄。彝族的《阿细跳月》,节奏奇特、热情奔放。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灵巧热情。壮族的《扁担舞》,节奏强烈、清脆高亢。傣族的《孔雀舞》,快速轻巧、动作细腻。 我国少数民族向来是以能歌善舞著称,它们的舞蹈艺术,在我国的舞蹈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兄弟民族舞黑熊搏斗舞《趼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舞者双腿半蹲,双脚跺地,前后扭动双肩,以模拟黑熊搏斗、赞颂鄂伦春人民勇敢、好胜的民族性格。 参加人数不限,三人为一组,站成品字形,其中的两人面对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倾斜,相对虎视眈眈;两膝略向前屈,两手放在膝盖上,两脚跳跃不停,同时两肩随着节奏左右扭动,头部左右摇摆,嘴里边连呼喊哈莫,哈莫(熊的呼叫声)的粗壮声音,此

起彼伏。两人半得难角难分,都想压倒对方取胜。第三人在旁也以同样的动作参加进去,在二人中间蹲跳以表示劝解,直至一方认输,一方宣告胜利。 舞蹈充分显示出猎人们在猎获野兽时,定要取胜的顽强拚搏精神;同时赞颂熊力大无穷、异常勇猛的特性。《黑熊搏斗舞》有的地区用哼呣,哼呣喉音作伴舞,情绪非常高昂,动作勇健有力。 兄弟民族舞蹈盅碗舞∶晒抛迕窦?璧感问之一。为欢宴节庆、亲月团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后又形成群舞,搬上舞台,于第8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 此舞的舞姿特点,温雅婉约,以琵琶、胡琴、筝伴奏弹唱和之。因受蒙古包场地及手执灯碗的限制,基本上以跪、坐、立等动作在原地起舞。舞者主要凭借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技艺精湛者,可头上顶一叠碗,双手各执一道具或各托一燃灯,一边快步奔走,一边作流星似的盘旋绕动,这时灯焰摇曳飘忽,舞姿轻曼优雅,器乐婉约流畅,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欢愉。 兄弟民族舞蹈锅庄 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锅庄是藏语果卓的谐音,即圆圈歌舞的意思。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和青海的藏族地区。《锅庄》分农区锅庄和牧区锅庄两种。农区锅庄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和索县等广大牧区。农区锅庄的结构分两大段,即从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以及上身的松弛、随动。 2、“颤”动律的贯穿。 3、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于是我设想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来学习舞蹈,从而始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学习的是藏族踢踏舞,所以在动作的学习中,我采取了老师示范,学生观察踏法、听辩节奏及强弱规律的方式来学习。不同的踏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舞步和不同的节奏,也造成了强弱规律的不同。师生互动。采取载歌载舞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练习过程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动作特点,设计不同练习方式。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的设计是模拟藏族人民跳堆谐的场景,因为堆谐就是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采取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创编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合的创编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 1、观看三段藏族舞蹈片段,分别为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舞。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回答:藏族。 2、比较三种藏族舞蹈的异同,找出藏族踢踏舞基本体态的特征。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三段舞蹈分别属于藏族舞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 师:这三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中的,弦子、锅庄和踢踏舞。那么,这三种藏族舞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弦子:柔美开朗。锅庄:豪迈粗犷,洒脱奔放。踢踏:欢快热烈。 师:那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上身略前倾,很松弛,膝部有连绵不断的颤,舞袖。 二、学习与创造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民间舞 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 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 五设置目的: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等 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 六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藏族 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准确地把握藏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 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或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动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 2.膝关节颤动、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 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 二脚形:1绷脚2勾脚 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 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 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 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 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 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 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 一动律1曲伸 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 颤点步 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 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 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 一年级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 教学目的: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 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 中俏”的节奏处理。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

中国舞蹈考级第六级教材 1、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2、给我点阳光(腰背练习) 3、村居(舞姿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5、春天的味道(手位练习) 6、家住彩云间(苗族) 7、侗乡小歌台(侗 族) 8、我不是公主(维族) 9、爱的人间(再见 曲) 一、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点肩拧身盘坐:(以右为例)体对2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 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右腿盘坐,左腿吸腿,平脚放于地面 b、点肩拧身伸坐:(以右为例)体对3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 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双腿正步位绷脚伸坐 c、双点肩燕式坐:体对1点,右倾头双臂端平,双手点肩。左腿盘于体前,右腿弯曲,膝盖 内侧着地 d、小五花燕式坐:体对5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右腿盘于体前,左腿 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e、对腕平脚吸腿坐:体对3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双腿平脚吸腿坐 3、节奏: 准备位置: (1)1—8 点肩拧身盘坐(右) (2)1—2 右绷脚伸至3点方向,身体随转至3点,手臂不变 3—4 左绷脚伸至3点方向,手臂不变 5 拧身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6—8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1—2 目视1点,前压腿,右手点肩,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目视1点,平脚吸腿团身 7—8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1—8 重复(1)动作 (3)1—2 目视5点,前压腿,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右手随身体后推,呈 手心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有哪些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有哪些 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谐"、"果日谐"、"卓"以及"热巴"等。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为群舞、单人舞、对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最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其中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 黎族的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结婚、盖新房、欢庆佳节或农闲娱乐时,都要成群结队地跳起民间舞。在许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因地区的不同,也会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此外,流传在浙江,由众多女子双手各持云朵和莲花,在优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后,由荷花花瓣为鳞片连接成的《百叶龙》,在耍龙人逗引下浮游于彩云之间,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乡,以稻草扎成龙形、龙体遍插燃香,专门舞耍于年节深夜的“草龙”,宛如一条漂浮于夜空、星光闪烁的火龙,在硝烟缭绕中盘旋、飞舞,别有风采。此外,以龙爪行走于地,同时不断向四方仰头喷水的《地龙》,却是清代流传下来,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将制作精美的小龙缚于长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举一凳腿,奔跑跳跃、翻转作舞于喧天锣鼓之下的《板凳龙》,是黄河以南省份被人喜爱的龙舞形式。此外,把龙体分为若干“段”或“节”的《段龙》、《五节龙》;由一人独自戏耍,留存于苏杭和川北,小巧的“苍龙”、“纸龙”;还有为人鲜知,延续于浙江沿海渔村,几乎没有龙形而呈船状的“首饰龙”、“十八档龙”等等,真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春节期间,这些飞舞在汉族广大地区品种各异、形态离奇的龙形,充分显示着龙的传人悠久的历史与浩瀚的文化。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这里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一的“秧歌舞”,而是包含着数十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文艺演出队伍。

少数民族歌舞简介

少数民族歌舞简介 一、山歌简介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二、教马舞简介 教马舞是保基乡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创意的舞蹈,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三、八音坐唱简介 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即吹奏弹唱的意思。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四、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吹自舞而得名。 五、跳菩萨

跳菩萨是穿青人的一种特殊民间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它起源于清代时期,主要是地方性杂耍戏曲的一种特殊表演方式,它是根据地方群众的需要,对其进行神灵保佑而惯用的一种表演手法,具有正反两面性和双重性两个方面。 六、铜鼓舞 铜鼓舞以铜鼓为道具的中国民间舞蹈。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铜鼓在古代曾有多种用途,它既是乐器、祭器和礼器,又曾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清代以后,仍用于祈神、祭祀、治病、丧葬、娱乐等活动,并用鼓声传递信息。 七、达体舞 达体舞是彝族民间舞蹈之一,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

性。这种舞蹈男女老少皆宜,不受环境、时间、人数、道具以及音乐伴奏等条件的限制。 八、海马舞 海马舞在彝人族群中已延续了2000年,海马舞源于彝族祭祀活动,旧时用作白事驱邪除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海马舞逐渐走向田间地头,应用于婚丧、农耕、庆典、节日等场合。海马舞伴奏以皮鼓为主,辅以钹、锣。鼓点两钟,一种为“乱打”,近似京剧中使用的“急急风”;一种为“齐打”,三种乐器按舞者步伐同时敲击。 九、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xx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篇一: 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案】 篇一: xx民族民间舞蹈考级教材资料全部 xx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 第一级 1、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 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 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 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2、xx(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 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 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

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3、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 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关键动作: 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 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 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 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头部的斜上方;中----身体的中轴线;下----腹部的斜下方。儿歌: 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 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 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花儿呀, 穿纸莲呀,xx呀海棠花儿呀, 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5、蜗牛(儿童舞蹈) 儿歌: 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 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关键动作: 软手 提示: 1、团身时,尽量将身体收成球状,再将脊柱最大限度进行抻、拉、含、仰。 3、手臂做抡、拉、抻时,要贴身体走立圆路线,手尖尽量往远够。 六、我的小手手(儿童舞蹈) 主要舞蹈动作取材于东北秧歌的“绕花”组合,它以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为主,为今后学习东北秧歌手绢动作进行初步的训练。组合以手位不同方向的交替变化,配合手腕动作,结尾时要启发孩子自由发挥变换各种造型,训练手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培训时间:10.1——10.4 培训级别:4--6 答卷人:刘淼 一:请完成一份教案,要求如下: 教学对象:7——9岁儿童 授课舞目:四级舞目——花皮球(东北秧歌)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 注释:(也可按自身具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 教学目标:训练孩子们手臂各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他们对身体关节的支配能力,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教学方法:先通过一小段玩皮球的游戏,让孩子们掌握拍、抛、接皮球等动作的要领,让孩子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体态,再通过对东北秧歌的历史文化、人文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内容,在加深孩子爱好的同时,引领孩子进门,使其更好的把握动作要领与风格特征。使其逐步达到动律定型,在动律定型的基础上,能基本把握动作要领,协调把握不同组合的风格特征,以单一—短句—组合的授课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规范,突出该组合所要求的重点与难点来进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并且完成组合。让他们在玩耍中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学难点:既要表现欢快,又要表现沉稳,两肘与球做横“8”字环动,教学步骤:以绕园动律和跳踢步动律为主,从单一到短句再到组合的方式,逐步解决孩子们东北秧歌的动律定性。将重点放在此阶段,以单一—短句—组合的方式逐步展开教课,对孩子风格点的把握进行强化练习。对本次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加深学习,并对其进行强化练习与巩固。 把握不同跳踢动律在节奏上的特点,以及松弛、柔韧的共性。把握不同组合的风格特征,在节奏和动律的制约下,使孩子灵活运用身体,发挥身体的能动性。从节奏、动律上往把握不同组合的风格特征,理解组合间的共同点与特点。和对不同组合风格点的理解能力与反应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们那几方面的能力,请结合教材中同级别舞目举例说明。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可以培养孩子的七大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来自民族传统艺术,提炼于各民族生活。学习民族民

中国民族舞蹈

一、中国民族舞蹈简介: 舞蹈是以人体有规律的姿态动作来传情达意、抒发情感,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感情了。我国各族广大劳动人民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这些舞蹈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集体传衍、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反映了本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如风土民情、生产方式、服装式样、民族历史等,其内容涉及到民族历史、生产、生活、宗教、习俗、道德及审美情趣等,几乎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它是各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反映,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特别是各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自然生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每个民族都形成了独具本民族风格和特点的舞蹈。即使同一民族,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其舞蹈也有差异。每一民族还因舞蹈功能的不同,形成若干舞种。因此,我国民族舞蹈种类丰富,蔚然大观。 二、中国民族舞蹈特点: 中国每个民族的民族舞蹈虽然各不相同,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是通过舞蹈来反映它们本民族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等文化现象。 例如: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藏族、塔吉克等民族,他们都把鹰作为英雄的象征。但在舞蹈中塑造鹰的形象、形态、气质及营造气氛却各不相同。蒙古族舞蹈中的鹰的形象体现生活在辽阔大草原牧民的气势,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藏族舞中的鹰则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神鸟,人们认为鹰栖息在人迹罕至的高险岩端,与天接近,与神为伴,具有神的力量和灵性。藏族人民信佛,有天葬的习俗,他们认为鹰可以把死者灵魂带往天上,所以鹰在舞蹈中被赋予人性,具有高贵、稳重的品格,人们以崇敬的心情表演鹰的形象。塔吉克族民族舞蹈中,虽然也把鹰的气势神态,对鹰的崇敬羡慕心理融会于表演之中,但节奏鲜明、风格别致,不论是鹰飞起及落地的跳跃,还是扶摇直上、由低到高的连续旋转,都显得无比轻捷、洒脱。所以说民族舞蹈有很强的民俗性、地域性、风格性,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各自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迥然不同。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使同样的艺术形象有着不同的处理,不同审美观念,显示出不同文化传统与艺术手法等。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其次,中国民族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与场面的变化。例如:汉族秧歌群舞场面变化的图案,就有百种以上,

中国舞蹈考级第四版教材第六级.doc

《中国舞蹈考级》 第六级 目录 1、秋叶儿(腿的柔韧练习) 2、江南(舞姿练习) 3、小骑手(步伐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5、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 6、侗乡小歌台(侗族) 7、小花帽(维族) 8、八只小鹅(芭蕾手位练习) 9、爱的人间(再见曲) 一、秋叶儿(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 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点肩拧身盘坐:(以右为例)体对2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右腿盘坐,左腿吸腿,平脚放于地面。 b、点肩拧身伸坐:(以右为例)体对3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双腿正步位绷脚伸坐。 c、双点肩燕式坐:体对1点,右倾头双臂端平,双手点肩。左腿盘于体前,右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d、小五花燕式坐:体对5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右腿盘于体前,左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e、对腕平脚吸腿坐:体对3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双腿平脚吸腿坐。 3、节奏: 准备位置:

(1)1-8 点肩拧身盘坐(右) (2)1-2 右绷脚伸至3点方向,身体随转至3点,手臂不变。 3-4 左绷脚伸至3点方向,手臂不变。 5 拧身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6-8 保持姿态 第一段: (1)1-2 视1点,前压腿,右手点肩,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视1点,平脚吸腿团身 7-8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1-8 重复(1)动作 (3)1-2 视5点,前压腿,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右手随身体后推,呈手心推水状 3-4 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 前压腿,头随动,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7-8 右手划立圆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4)1-2 保持舞姿,左腿收至平脚吸腿 3-4 保持舞姿,右腿收至平脚吸腿 5 转身至小五花燕式坐 6-8 保持姿态 (5)1 回至对腕平脚吸腿坐舞姿 2-4 保持姿态 5-8 双手由后划立圆盖手至前压腿 结束段 (6)-1 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4 保持姿态 5-6 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 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7)-1 转至双点肩燕式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