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全课总结]由学生分组总结,最后教师订正。

[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

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二、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作业设计]

1.关于铁和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能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B.钛合金可用于制造船舶

C.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D.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2.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永不锈

C.铝制品一般不用防锈,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D.黄金广泛用于饰品,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合金中都是金属单质

C.合金属于纯净物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青铜

B.玻璃钢

C.陶瓷

D.工程塑料

6.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经历了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铝合金大量使用的

过程,这一事实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

B.金属的活泼性

C.金属熔点的高低

D.金属冶炼水平的高低

[课后记]

课题: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能利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课型:新课。

教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具:多媒体、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酸银溶液、钉、砂纸、火柴、、稀盐酸、稀硫酸、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引言] 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提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实验] 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提问] 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提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不同?“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

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

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

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

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Cu

[小结]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

换反应。

[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

[

[小结

———————————————————→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投影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

溶液里置换出来。

[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思考题]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

别它们呢?

[思考回答]1、“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2、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3、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4、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

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

动性的相对强弱。我们也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我们也认识

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 2Al+3O2=2Al2O32Cu+O2=2CuO 3Fe+2O2= 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

新金属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作业设计]

1.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

A.X>Y>(H)>Z B.Y>X>(H)>Z C.X>Z>(H)>Y D.Y>(H)>X> Z

2.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 ①或④

B. ①或②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3.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

4.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课后记]

课题: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

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

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

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培

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1.了解炼铁的原理。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的计算。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课型:新课。

教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

教具: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

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交流展示] 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

铁等其他矿石样品。

[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

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

炼铁的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Fe x O y+yCO====xFe+YCO2

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火焰呈蓝色.

注意: a.使用一氧化碳前要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b.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再给氧化铁加热.目的是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防

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c.实验前,先点燃酒精灯,当尾气燃烧时再点燃酒精喷灯.

[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

[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计算的应用。[过渡] 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

[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

[动画展示]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

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作业设计]

1.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 A.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后,换用了更粗的保险丝B.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

D.油罐车的尾部装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

2.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

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 > Z > Y B.Y > X > Z C.Y >Z >X D.Z >Y >X

3.不同的铁制品所采取的铁的保护方法有所不同。如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的方

法防锈,自行车的车身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防锈。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炼铁。

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铜是铜、锌合金,它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等。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该黄铜样品加入到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6.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③的反应基本类型是否相同?____________。

7.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钛铁矿,主要成分为TiO2、Fe2O3等,若用CO还原这种矿石,其中

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稀盐酸清洗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1.炼铁的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2.原料: 铁矿石、焦炭(主要作用是产生一氧化碳)、石灰石(造渣)

3.设备:高炉。

二.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实质的探究

(2)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铁制品表面涂

上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刷油漆等).

2.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

开采矿物、以及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课后记]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

化现象。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和方法---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

验现象。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课型:新课。

教法:实验、讲解、练习。

教具: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NH4NO3、温度计。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与探究

[小结]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均一、稳定。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医生用的碘酒,

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活动与探究

[小结]

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活动与探究]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这

就是乳化现象。

[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粘有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

什么会升高?

[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填表]

[小结]43

出热量。

[师生共同分析] 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扩散──吸热水合──放热;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Q吸=Q放:

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反思与小结] 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作业设计] 1.下列有关对自然界水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蒸发海水得到粗盐D.用明矾溶液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制作刀具B.水作溶剂

C.用16%的食盐水选种D.氧气供给呼吸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小苏打B.食盐C.火碱D.茶油

4.用汽油能洗去油脂是因为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洗涤剂能洗去油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课题1.溶液的组成

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

二、溶质和溶剂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

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三、溶解的过程

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课后记]

课题: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过程和方法---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

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

件的。2.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

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课型:新课。

教法:讲解、实验、探究、归纳。

教具: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问题探究]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

[引发探究] 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小组探究。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结论: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

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设疑]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概念]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小结]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巩固练习]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讲解]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②从你绘制的溶

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

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甲 乙 冰图 A [小 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

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

的溶解度。 [师生互动] 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

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 2。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

泡。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小 结] 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温度的影响。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温度升高,气体的

溶解度变小。

[联系实际] 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

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整理与归纳] 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

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作业设计]

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

t ℃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 水

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

质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t1℃时,100g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4.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 所示。在常温 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图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板书设计] 课题2。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

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

三.溶解度曲线

四.气体的溶解度

[课后记]

0 t t 温度/℃ 溶解

/g M N 甲 乙 25

课 题: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和方法---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使学生认识溶质

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 型:新课。

教 法:讲解、练习、实验。

教 具: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烧杯。

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

教学过程:

[趣味引入] 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

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动画)

[设 问] 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盐份多,

浓度大。)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0 g 、1.5 g 固体硫酸

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小结] 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

越深,溶液越浓。

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板 书]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x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做 一 做] 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

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 +100 g =500 g %80%100500400==x g

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设计题目]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讲 解] 配制50g16%的食盐水

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

[归 纳] 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

[例 题] 将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加水多少克?

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

50gx98%=(50g+x )x20%

x=195g

答:将5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95g 。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

[作业设计]

1.向200C 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 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 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 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 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2.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0C 时 ,100g KNO3 饱和

溶液中含有20g KNO 3 C.t20C 时 ,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不一定相等D.温度高于t20C 时,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3.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

加热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各30g 分别加入7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00g 水中放入60g 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 水中各溶解20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 甲先达到饱和。

[板书设计]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x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二.例题1.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

例题2. 将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

加水多少克?

三.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课后记]

溶解度温度甲 乙 t t O

课题: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

酸的腐蚀性。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

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辩证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教学重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教学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型:新课。

教法:实验、探究、讲解。

教具: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试管、研钵、纱

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

溶液、浓盐酸、浓硫酸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将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药滴入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四种物质的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练习]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用指示剂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

[感受]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橘子、泡菜等。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

闻一闻,尝一尝

[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

[展示]

片、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演示]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脱水性”。突出强调“原来浓硫酸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

样稀释浓硫酸?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 书;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 的步骤。

[互动实验] 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

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

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小 结] 性质。3.浓硫酸的腐蚀性。

[作业设计]

1.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 )

A.用酚酞溶液鉴别NaCl 溶液和盐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 2和N 2

C.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水鉴别NaOH 和CaCO 3固体

2.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右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

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

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

的是__________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①小明

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

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②小红认为

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

一步操作,即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能充分

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3. 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用石蕊试液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酸碱指示剂

二.几种常见的酸 稀盐酸、稀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混有杂质

的浓盐酸呈淡黄色。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状液体。有强烈的腐蚀性。

三.浓硫酸的腐蚀性

浓硫酸有腐蚀性是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不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课后记]

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

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

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课型:新课。

教法:实验、讲解、推理、探究。

教具:试管、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

灯。

教学过程:

[慧眼识酸] 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探究活动]①滴加石蕊溶液;②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评价]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实验方案。方案①最优,方

案②次之

[提问] 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思考] 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分析回答]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提升方法] 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探究活动]

[原因分析] 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

是酸溶液中的阴离子。

[应用] 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讲解]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分析原理] 分析其中的原理:Fe2O3+6HCl==FeCl3+3H2O

[探究分析] 盐酸中有哪些成分呢?是哪种成分在起除锈作用呢?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

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

溶液中的H+在起作用。

[提问]除锈时,酸的用量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实验回答]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原因:Fe2O3+6HCl==FeCl3+3H2O 2HCl+Fe == FeCl2+H2↑

[除锈小结] 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启示] (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氯化亚铁呈浅绿色、氯化铁呈黄色。

[小结]酸是“除锈专家”,请设计一个实验除去“铜锈”。

[演示] 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 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收获]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

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2.稀盐酸、稀硫酸有一系列相似的性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亚铁溶液呈_________ 色;氯化铁溶液呈_________色;硫酸铜溶液呈_______色。

4.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开始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一会儿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5.将一枚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放入足量稀盐酸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鉴别石灰石、食盐、稀盐酸、石灰水三种物质。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一.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二.与某些活泼金属作用

Fe+H2SO4=FeSO4+H2↑ Zn+H2SO4=ZnSO4+H2↑ Mg+H2SO4=MgSO4+H2↑

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三.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四.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五.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

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课后记]

课题: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

性质。

过程和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学习,认识研究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

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课型:新课。

教法:讲解、实验、探究、归纳。

教具: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烧杯、试管、软塑料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1.塑料瓶变瘪的现象。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一.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观察感知]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提问] 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自学] 答案:1.潮解。2.密封。3.能。

[演示实验] 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提问]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举例引入]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3.装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上述事例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变化

是什么呢?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

生成了坚硬的CaCO3。

[演示实验]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提问] 1.实验现象及反应。2.Ca(OH)2的用途是什么?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结] 1.放热2.消毒、建筑材料等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活动探究]三.碱的化学性质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

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小结] 1.遇石蕊都变蓝色!遇酚酞都变红色!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3.石灰水变浑浊

[归纳]碱的化学性质。碱有一系列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你有什么收获?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

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作业设计]1.某工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A.NaCl B.CaCO3 C.Ca(OH)2 D.NaOH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3.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择一种以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仅

供选用的试剂:①烧碱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盐酸④水

(1)把选择的试剂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CaC03粉末(Na2C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02)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奥运在我心中”。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请你从学习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分别选一种代表物(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的奥运标志五圆环中(两环相连表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一.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NaOH固体易潮解的。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NaOH易与CO2、SO2等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CO2+Ca(OH)2====CaCO3↓+H2O

三.碱有一系列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有OH-。

[课后记]

课题: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

些物质的pH。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pH的测试方法。

教学难点:pH的测试方法。

课型:新课。

教法:实验、讲解、探究。

教具: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

教学过程:

一.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学]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溶液的pH<7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pH=7显中性。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pH的测定:将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实验]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

组次123456789101112

111111111 1.511稀硫

222222222 2.522稀盐

13131313131313131312.51313氢氧

化钠

水777777777777 [设问]

[解释]我要向第十组表示歉意,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讨论]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

[讲解]酸碱稀释的两种图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剖析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九年级 教师:陈利宏班级:九(1、2、3、4)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 铁:Fe 水:H 2 O 过氧化氢:H 2 O 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 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 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 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 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 [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通性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 (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 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 [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 [板书]二、合金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 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 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 [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988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w w w.5 Y K https://www.doczj.com/doc/159198866.html,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金刚石石墨 C60 一、课前预习题及指导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 C 60 预习检测: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4.木炭、活性炭等物质为什么具有吸附作用?什么样的物质易被吸附?

5.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分子模型 [展示]金刚石,石墨、C 60 [介绍]金刚石、石墨、C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60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 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设问]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展示]干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教师]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很广。试总结石墨的重要性质。 [学生]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板书]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介绍]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件教案苏教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动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动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课题【学习目标】.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1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 合金。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学习重点】认识 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学习难点】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生成问题情景导入。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21、图8—-1.用PPT 展示、描述教科书P2图8 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 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2生成能力自学互研 几种重要的金属知识模块一 内容,思考: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3.阅读教科书P2-1哪些相 似的物理性质?大多金属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点拨: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汞却为液体),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数金属都是固体 ( 中的“讨论”。举例说出你所知道,联系生活经验,完成P41.阅读教科书P3表8-2的金属之最,思考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点拨:因为铁硬度大,密度大,铝硬度小,密度小。 (2)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点拨:因为银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用银作导线,资源少,成本高。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3)如果用锡作灯 光里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点拨:因为灯泡里的灯丝在照明时温度很高, 的灯丝的话,灯丝很容易熔断,灯泡不耐用。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4)是为了增强金属制品表面的美点拨:铬的硬度最大,不易生锈,水龙头等 铁制品镀铬, 观,如果镀金,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达不到预期目标。 合金知识模块二5,思考:1.阅读教科书P4-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1)点拨: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合金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钢的含碳量为4.3%0.03%~2%~点拨:铁的合金是生铁和钢,生铁含碳 量为2% ,并完成下表:1]-8实验[观察老师演示2.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人教课程标准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原创)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的要求: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3: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4.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重点:1:知道什么是化学?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难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教学要点: [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教案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课题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 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 化学的情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 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难点 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 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法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导 入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什么是化学 化学在我们身边 导语:新的学期,我和大家一起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目前相对于同学们而言,有如这张白色的纸 一样(出示一张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是一片空白。 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探究,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会呈现在我们 面前。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课件展示课题) ①播放录像:《武陵源风景──黄龙洞》 ②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天了》 ③课件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 ④课件展示:《焰火使夜晚绚丽多彩》 适当小结,适时赞许鼓励。 针对上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 比较科学的解释。 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天了,结合图片阐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 组成、结构、物质的变化等内容,揭示化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天天和物质打交道,化学无处不 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展示:“铁锅烧菜”、“白色污染”。 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 你还能举出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应用化学的实例吗? 学生倾听,思考,举例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

绪言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酸(H2SO4、HCl)和碱[Ca(OH)2、NaOH]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列举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能力目标 1.通过课本中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鉴别出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一些典型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够处理被浓硫酸或氢氧化钠灼伤等突发事故。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和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作建筑材料等内容的的学习,初步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通过【实验10-3】、【实验10-7】认识到酸和碱的腐蚀性,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对浓、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体会到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理解常见的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2.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通性及反应规律与物质制备。 3.通过对比实验,学会酸、碱与其它物质的鉴别。 ◆教学难点 1.通过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解酸、碱具有通性原因。 2.通过挂图或播放视频,学习酸、碱的安全使用及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仪器食醋、石灰水等药品石蕊、酚酞试剂植物的花瓣或果实酒精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教师讲授+学生归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 1.几种常见的酸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二、常见的碱 1.几种常见的碱 2.碱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 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 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 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 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 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 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 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 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 探机的探头。

最新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全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下册 授课班级:教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调查、参观、讨论等活动,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有关蛋白质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四、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堂导入:牛奶、大豆中主要含什么营养物质?你还知道哪些营养素? 新授内容: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六大营养 素:、、、、、。 一、蛋白质(由元素组成) 1.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构造机体、修复组织。蛋白质是 由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人每天需摄取 g 蛋白质,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约的能量;血液中的 是氧气和二样化碳的载体。 2.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等。 3.煤气中毒原因是血红蛋白与结合,一旦结合便不容易分离,且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香烟烟气中的有毒气体是。

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1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3 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和酸的反应3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5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7 第1课时金属的冶炼和与之相关的计算 7 第2课时钢铁锈蚀与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 9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学案11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13 课题2 溶解度15 第1课时饱和溶液15 第2课时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7 课题3 溶液的浓度19 第1课时溶质质量分数19 第2课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1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3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25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27 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27 第2课时常见酸及酸的性质29 第3课时常见碱及碱的性质 31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3 第1课时中和反应33 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35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37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39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学案41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43 第1课时氯化钠43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45 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盐的通性 47 课题2 化学肥料49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学案51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53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55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57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学案59 附录:初中化学知识归纳61

课题1金属材料 【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学习重点】 认识合金,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学习难点】 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用PPT展示、描述教科书P2图8-1、图8—2。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阅读教科书P2-3内容,思考: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