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见表4-2-1。(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不可治愈、

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取决于病人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预期使用肠外营养的时间、护理的环境(住院与否)以及原发疾病的性质等因素。住院病人最常选择短暂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插管;非住院环境的长期治疗病人,以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或植入皮下的输液盒最为常用。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适应证:①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H2O者;②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③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

优缺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机械、感染),且容易早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缺点是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长期使用。

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1)适应证: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者。(2)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

优缺点: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活动和护理,主要并发症是气胸。经颈内静脉置管使转颈活动和贴敷料稍受限,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及置管感染并发症稍多。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贵要静脉较头静脉宽、易置入,可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但增加了血栓性静脉炎和插管错位发生率及操作难度。不宜采用的肠外营养途径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前者的置管错位率高,后者的感染性并发症高。

3.经中心静脉置管皮下埋置导管输液(Catherter-Port)。

肠内与肠外营养

肠内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

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酸、单糖、低脂等);如消化道功能完好,则可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如结肠功能障碍,可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6(根据输注途径选择肠内营养配方,直接输入小肠的营养液应尽可能选用等渗配方。由于胃具有缓冲作用,因此通过鼻胃管输注的营养液对配方浓度的要求不高(与经小肠输注的营养液相比)。 7(若病人对某些营养成分有过敏或不能耐受,出现恶心、呕吐、肠痉挛、腹胀或腹痛等症状,轻者可调整速度及浓度,重者则可改用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取决于病人胃肠道解剖的连续性、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实施的预计时间、有无误吸可能等因素。常用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空肠造口等多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和空肠造口。 2(口服与管饲的区别在于管饲可以保证营养液的均匀输注,充分发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口服对胃肠道功能的要求较高,只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见表4-2-1。(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不可治愈、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混悬液(DIABETES)(适用于糖尿病) 肠内营养混悬液(MCT)(中链甘油三脂含量高,适用于能量需求高的患者) 肠内营养混悬液(SP)(含短肽,适合胃肠功能不好者) 肠内营养混悬液瑞先(TPF)(含整蛋白和膳食纤维) 肠内营养混悬液瑞代(TPF-D)(含整蛋白和膳食纤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肠内营养混悬液(TPSPA)(指荷兰纽迪希亚的士强) 肠内营养乳剂瑞素(TP)(整蛋白型) 肠内营养乳剂瑞能(TPF-T)(含整蛋白和膳食纤维,适用于肿瘤患者) 肠内营养乳剂瑞高(TP-HE)(整蛋白,高能量型)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一、肠内营养概念与发展历史摘自:医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159957782.html, 肠内营养(EN)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要营养素的方法。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功能存在并可利用的病人都可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①吞咽和咀嚼困难; ②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③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疾病和胰腺炎等; ④高分解代谢,如严重感染、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灼伤病人; 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成 1、氮源 形式:L-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完全水解物或部分水解物。 来源:精肉、鸡蛋、牛奶蛋白、大豆和酪蛋白等。 2、糖类 形式: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双糖(蔗糖,乳糖等)、葡萄糖低聚糖、糊精或淀粉。 来源:牛奶、水果和(或)蔬菜、大豆和水化的大豆淀粉。 3、脂肪 类型:长链甘油三酯(LCT)、中链甘油三酯(MCT)和甘油单酯或甘油二酯。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及参考配方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及参考配方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主要有:胃肠道痿、短肠综合症、肾衰竭、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创伤、感染、急性胰腺炎等。作为辅助治疗的有:大手术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衰竭、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症颅脑损伤的早期、骨髓移植、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等。 (一)肠外营养基本配方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及代谢能力,制定营养制剂组成。肠外营养每日推荐基本配方,见表1。 表1肠外营养每日推荐量 (二)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术后糖电解质输液(postoperative glucose electrolytes in fusion )一般是指经外周静脉途 径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液体,在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是外科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疗法,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随着手术的适应范围扩大,麻醉、手术技术的 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的葡萄糖电解质输液治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推荐需要量见表2、表3。 (三)围手术期、一般放化疗肠外营养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手术患者的氮平衡; 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促进

脏器组织的修复,加速患者的康复。患者接受放化疗后,都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补充,这对机 体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放化疗的不良作用都有帮助。围手术期、 般放化疗肠外 营养配方,参见表4。 18AA-I 18AA-II (四)大手术、强力放疗、严重并发症等肠外营养 危重患者往往无法自主进食,机体组织必须消耗自身能量贮存以满足能量需要。但不同于饥饿所致的自身消耗,营养支持只能通过减少负能量平衡和负氮平衡,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却无法扭转机体的分解代谢状态。因此,对于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细胞、 酶等代谢所需要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只有在恢复阶段,才能够逆转 负蛋白质平衡。此外,某些特殊物质可能有助于调节代谢紊乱与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 力,改善预后。大手术、强力放疗、严重并发症等肠外营养配方,参见表5。 18AA-I 18AA-II (五)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肠外营养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相关护理

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昏迷、烧伤、大手术后危重病人)。 2、胃肠道部分功能不良者,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大量小肠切除术后)等。 3、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 需进行营养支持时,凡胃肠道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应当首选肠内营养或与肠外营养配合,部分应用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护理 1、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 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2、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肠内营养 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患者,选择口服或管饲等途径,经肠内供给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的、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流质营养制剂的治疗方法。 二、肠内营养的优点 1、肠内营养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和吸收。 2.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3.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4.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2、超高代谢:如严重烧伤、创伤、化脓感染、多发性骨折等蛋白质大量丢失者均可用。 3、胃肠疾病:如胃肠瘘、短肠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严重时应先用PN)、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胰疾患者(最好采用空肠置管滴注)、慢性胰功能不全等。

4、术前准备及术后营养不良:术前准备常用于肠道手术需低纤维膳食时,如结肠及肛门直肠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营养不良均可用。 5、化疗和放疗患者。 四、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1. 3个月内婴儿不能耐受要素膳,即使稀释也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2. 短肠综合征应先用静脉营养4~6周后,始能逐渐增加要素膳,使小肠逐渐适应。 3. 切除术后患者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要素膳,易引起倾倒综合征,必要时可空肠置管滴注低浓度要素膳。 4. 消化道出血者禁用。 5. 空肠瘘的患者无论在瘘的上端或下端喂养均有困难,因缺乏足够吸收的面积。 6. 处于严重代谢应激、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均不可过早地应用要素膳。 7.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应先用PN,以后视病情逐渐加用要素膳。 8. 糖尿病患者不宜用高糖要素膳。 9.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的儿童,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不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标准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

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不足时需行肠外营养。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 (二)特殊的TPN -根据患者特殊需求,增添或减除调整营养制剂 1.继发于疾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或器官功能障碍; 2.营养不足和超负荷共存; 3.适应症需要增加某种营养素剂量,以其药理学特性来影响临床结局,如:谷氨酰胺、ω -3脂肪酸、抗氧化剂、支链氨基酸等。 二、肠外营养治疗相对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需肠外营养治疗少于5日者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知识分享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 特点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 (中营销售人员基础知识之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各种生理功能必须依赖各种必要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它们对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恒定的体温,补充人体的物质消耗,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延长寿命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三者统称产能营养素,我国成人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营养制剂系指维持机体正常营养或纠正异常营养缺乏状态的制剂,分为肠内营养制剂与肠外营养制剂。选择肠内营养抑或肠外营养依患者的胃肠功能及疾病的种类而定,肠胃功能健全时首选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一、肠内营养概念与发展历史 肠内营养(EN)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要营养素的方法。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功能存在并可利用的病人都可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①吞咽和咀嚼困难; ②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③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疾病和胰腺炎 等; ④高分解代谢,如严重感染、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灼伤病人; 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 三、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成 1、氮源 形式:L-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完全水解物或部分水解物。 2、糖类 形式: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双糖(蔗糖,乳糖等)、葡萄糖低聚糖。 3、脂肪 类型:长链甘油三酯(LCT)、中链甘油三酯(MCT)和甘油单酯或甘油二酯。 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全面、丰富,高于美国推荐的膳食需要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 5、纤维素 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DF),正常饮食纤维摄取量为30g/天。 种类:可溶性纤维(solventable dietary fiber,SDF),如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 不溶性纤维(insolventable dietary fiber,IDF)如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 生理作用:可溶性纤维:(1)缓解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

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EN 较PN 更安全有效,其并发症也相对容易处理,但若对EN 支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同样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1)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在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时应从 低浓度、低容量开始,逐渐提高浓度,增加输入量;适当减慢输 注速度和浓度,减少输注量;保持营养液适当温度等。 (2) 代谢并发症:输入水分过多、脱水、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及水、电 解质和微量元素的异常、肝功能异常。 (3) 感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营养液及输液器械管道污染。在滴注时要监测胃或肠内残留量,胃内潴留量> 100 mL、小肠内潴留量> 200 mL 应减量或停用2 ~8 h,可配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一旦误吸应停止输注,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吸入,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4)精神心理并发症:焦虑、消极状态。 (5)机械并发症:营养液、输液管、泵方面的意外。在这5 方面中,以胃肠道并发症更为常见,也是困扰EN 的主要问题。 1.胃肠道并发症:最常见 恶心、呕吐:10%-20%;腹泻:一般5%-30% ;腹胀、便秘 恶心、呕吐:10%-20% A:与病人情况相关: ①胃排空功能障碍—胃潴留②胃肠道缺血、肠麻痹③胃十二指肠周围炎症④乳糖不耐受 B:与肠内营养配方及选择相关:①气味难闻②乳糖含量及比例高③脂肪比例高④渗透压高——胃潴留⑤温度过低 C:与肠内营养输注相关: ①输注速度过快②推注③滴注失去控制 腹泻 定义很重要,但模糊,一般指应用EN后发生多次稀便或一次较多的稀便——Bliss DZ等(1992))引用8种定义,从每日一次稀软、不成形或水样便到每日4次水样便,追踪所有管饲病人3个月,“腹泻”发生率:20.7%-72.4%;时间(日)发生率为:1.7%-26.6%肠道对水份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小肠吸收水12L/d左右, 结肠4-6L/d肠腔渗透压→血管内血浆渗透压。 A:与EN配方高渗透压相关: ①高渗液致肠道分泌增加②高渗液致肠道血流不足 B:与乳糖酶缺乏有关: ①乳糖性高渗②乳糖被细菌分解——有机酸 C:与脂肪相关: ①脂肪酶不足:如胰腺疾病②脂肪吸收不良:如胆道梗阻、肠道病变/切除 D:营养液温度过低: 低于8-10℃更易发生,特别是老年人、中国人 ①热水袋②热水瓶③加热器E: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30 g/L→肠水肿?肠萎缩? Guenter PA等(1991):24.3 g/L vs 27.5 g/L F:其它因素

2021年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指南(适应症,禁忌,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 欧阳光明(2021.03.07) 发表者:陈泽涛 3650人已访问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 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 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二、禁忌证 1、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严重腹腔感染;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摘要】目的预防减少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对81例TPN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预防、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8例患者应用TPN治疗16例出现TPN相关并发症,经护理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通过对该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 【关键词】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on patients.Methods We observed 81 TPN patients in the study,and we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complication,so that we can prevent,cure,nurse the complication.Results 16 patients had TPN complication,were cured with the nursing.Conclusion We can raise the cure rate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 day by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nobody died of the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Key words]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complication;nursing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相关护理(医学治疗)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昏迷、烧伤、大手术后危重病人)。 2、胃肠道部分功能不良者,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大量小肠切除术后)等。 3、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如糖尿病或肝、肾衰竭者。 需进行营养支持时,凡胃肠道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应当首选肠内营养或与肠外营养配合,部分应用肠内营养。 二、肠内营养护理 1、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 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2、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

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 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 ml),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 ~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

肠内营养适应症

肠内营养适应症 1.经口摄食不足或禁忌 (1)不能经口摄食:因口腔、咽喉炎症或食管肿瘤手术后。 (2)经口摄食不足: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大烧伤、创伤、脓毒病、甲亢、癌症及化疗/放疗时。 此外,又如厌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抑郁症,恶心或呕吐时。 (3)经口摄食禁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 2.胃肠道疾病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肠内营养对治疗有利。其原因在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素齐全,要素肠内营养不需消化及非要素肠内营养易消化,通过较短的或粘膜面积较小的肠道即可吸收,有能改变肠道菌丛、无渣及无乳糖以及对肠道与胰外分泌刺激较轻等优点。这些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短肠综合征:由于克隆病,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肠扭转而需要小肠切除的病人,术后应以PN作为营养支持,有时甚至需要长期PN。但有的在适当阶段采用或兼用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发生代偿性增生与适应。 (2)胃肠道瘘:慢性胃肠瘘的死亡率在营养支持(肠外或肠内营养)以前为30%~50%,其原因在瘘孔不愈合,电解质丢失,脓毒病及严重营养不良。目前,死亡率已经降至5%~8%.肠内营养适用于提供的营养素不致从瘘孔流出的病人。要素肠内营养较非要素肠内

营养更能降低瘘液的排出量,适用于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远端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高位胃和十二指肠瘘应由空肠造口提供要素肠内营养。至少近端有100cm功能良好的小肠的小肠瘘,可以由胃内喂养。Randall(1984)建议采用PN治疗高位胃肠道瘘,而以要素肠内营养用于远端空肠、回肠与结肠瘘。 (3)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氏病在病情严重时,应采用PN以使肠道得到休息。待病情环节,小肠功能适当回复而可耐受要素肠内营养时,通过审慎的连续管饲,亦可提供充分的热量与蛋白质。 (4)胰脏疾病:虽然肠内营养是否有助于胰腺炎的治疗尚未肯定,但多数人主张在处理胰腺炎的并发症而需开腹时,或病情不严重的胰腺炎病人在麻痹性肠梗阻消退后,采用空肠喂养是恰当的,因其可减轻胰液外分泌,并可给予营养支持。 (5)结肠手术与诊断准备:要素肠内营养无渣,适用于结肠手术或结肠镜检查与放射照相的准备,因其可使肠道干净,菌丛改变及降低感染。 3.其他 (1)术前或术后营养补充:需要择期手术的营养不良病人,于术前经两周肠内营养,使代谢状况得到改善。在腹部手术后24小时,小肠蠕动及吸收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所以,在主要手术完毕后放置空肠造口喂养管,术后可及时喂养。 (2)心血管疾病:心脏病恶病质时,如经口摄入的热量不足1000cal/d,

全胃肠外营养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全胃肠外营养液注意事项 1、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入一般不宜过快,应保持恒定,并注意有无异性蛋白输入引起过敏反应。 2、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高渗葡萄糖、氨基酸与脂肪乳剂等混合装入营养大袋内经静脉滴入。也可用双滴管,将氨基酸溶液与高渗葡萄糖等同时滴入双滴管中,混合后再进入静脉。输液装置中,由进气管进入的空气,应经75%乙醇溶液过滤消毒。 3、输液完毕,可用3.84%枸橼酸溶液2-3ml注入中心静脉导管内,用无菌“堵针器”堵塞针栓,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次日输液时,去除“堵针器”,接上双滴管装置。可根据液体总量在24h内持续滴入。 4、全胃肠外营养输液导管,不宜作抽血、输血、输血浆、输血小板等用,并应防止回血,避免堵塞导管。 5、患者如发高热,应寻找病因,如怀疑为静脉导管引起,或找不到其他病因,均应拔除导管,并将末端剪去一段,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周围静脉补充适量液体。 6、输液过程中,每2-3d测定血电解质1次,必要时每天测定。如有条件,应测定每天氮平衡情况。最初几天应每6h测定尿糖,每天测血糖1次,以后每天测尿糖1次,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7、注意观察有无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症状,如血糖>11.2mmol/L (200mg/dl)或尿糖超过(+++),应增加胰岛素用量,并减慢滴速。 8、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如病情需要,应每周输血或血浆1-2

次。 肠外营养并发症可以分为:技术性、代谢性、感染性。 1.技术并发症:这类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或留置有关,主要有气胸、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 2.代谢性并发症从其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三方面: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肠外营养本身所致。 补充不足:1.血清电解质紊乱2.微量元素缺乏3.必须脂肪酸缺乏 糖代谢异常:1.低血糖及高血糖 2.肝功能损害: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使用脂肪乳,减少葡萄糖。 肠外营养本身所致:1.胆囊内胆泥和结石形成2.胆汁淤积及肝酶谱升高3.肠屏障功能减退,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 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脓毒症。

04-肠外营养支持及并发症

肠外营养支持及并发症 作者:蔡威韦军民马恩陵王秀荣唐大年朱明炜肠外营养支持作为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20世纪最后1/4世纪医学上的一大进展。肠外营养(PN,perenteral nutritio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和利用营养物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催化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一肠外营养的指征: 1适应症:(1)重度营养风险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经口或经肠道营养素摄入不足,且短期内(10-14天)无法恢复正常进食。(2)胃肠道功能障碍。(3)肠梗阻、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4)重症活动期炎性肠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5)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出现副反应或热量供应不足时,需联合应用肠外营养。(6)重症胰腺炎,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7)放射性肠炎。 2 禁忌症:(1)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2)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 二肠外营养素 (1)氨基酸:氨基酸不是主要供能物质,而是人体合成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底物。因此,每天必须补充一定量的氨基酸。合适的氨基酸溶液可使机体更好的接受和利用外来氮源并保存体内蛋白质,改善创伤、感染后伴随的分解状态。根据体内能否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根据结构分为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 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骨骼肌是产生内源性谷氨酰胺的主要组织。对外科术后患者应用谷氨酰胺的一项系统评价: 谷氨酰胺双肽用于肠外营养是安全的,能够有效降低外科患者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2002年Novak等发表的对谷氨酰胺的临床有效性系统评价,提示对外科和重症患者的结局有改善。对于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外科术后患者及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推荐在肠外营养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双肽。

肠外营养

1、做手术,短暂禁食的病人使用脂溶性维生素II,是否合理?眼科使用该药作为常规 用药是否合理? 2、答:不合理,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有储存,短暂禁食如果没有证据表明患者缺少维 生素,则不应补充。尤其是眼科病人常规使用该药不合理。 3、2、沈老师,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如何选择氨基酸和脂肪乳? 4、答:肝功能不全尤其是肝昏迷或肝性脑病患者,应选用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支持治疗。但快速康复外科的途径不一定需要营养支持。如果病人需要使用全合一的肠外营养液,那么脂溶性维生素也是必须的营养组分。 11、6、左卡尼汀怎样加入到营养液中,是加到氨基酸还是糖里面了。 12、答:左卡尼汀可以加到氨基酸也可以加到葡萄糖。 13、7、沈老师,您好!葡萄糖注射液每1克糖的热卡贵院常规是按3.4还是4kcal计 算,临床营养治疗学提醒按3.4算的,谢谢老师!

14、答:您的问题非常好,严格来说应该是3.4。因为我们临床使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 含有结晶水的。我今天的讲课考虑到很多老师可能对这一块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没有太深入去讲。 15、8、请问沈老师,患者用TPN三天后甘油三酯从2升到了3点多,这时候需要停掉 营养袋里面的脂肪乳成分吗? 16、答:减慢输注速度,持续监测,暂时可以不停。 26、答:我院所有的个体化tpn都必须由药师会诊后配置。我们也有ICU的专科药师。 如果他解决不了,会和营养的专科药师沟通。 27、14、请问沈老师,贵院有单独静脉滴注氨基酸或脂肪乳吗? 28、答:有这种情况。 29、15、你好老师请问下营养袋中没有脂肪乳的二合一可加入脂溶性维生素吗?

30、答:不可以。 31、16、单纯输注氨基酸是否合理,在肠外营养中,氨基酸算入能量计算吗,还是只算 葡萄糖和脂肪乳。 32、答:氨基酸计入总能量。 33、17、请问不是不能够在脂肪乳里加入离子么容易造成乳析谢谢。 44、21、沈老师,也就是说肠外营养不支特常规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吗 45、答:是的。 46、22、沈老师,丙氨酰谷氨酰胺只能加入复方氨基酸中用吗? 47、答:确切的说是和氨基酸配合使用,不一定非要加到氨基酸里,前提是作为营养支 持。

肠内营养总结

肠内营养 总论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指需要少量消化过程或不需消化过程就能吸收的营养液,通过消化道置管(或造口)或少量多次口服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素。EN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除为全身和胃肠道本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并能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这些作用对维持肠粘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移位,以及预防肝内胆汁淤积均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适用疾病: 1.意识障碍及昏迷患者,如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和精神失常或不愿经口进食的患者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的患者 3.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感染等患者 4.适宜用肠内营养的胃肠道瘘患者 5.适宜用肠内营养的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患者 6.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如慢性胰腺功能不全及短肠综合征患者 7.营养不良(营养不足)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8.器官衰竭患者,如心力衰竭、肝衰竭、胃肠功能衰竭、肾衰竭及多器官衰竭等。对这类 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应慎重 9.特殊患者营养支持,如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急性放射病、器官移植等 10.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 经肠营养不宜使用或慎用于以下情况: 1.小肠广泛切除后应先采用PN 4~6 周后,再逐步增量经肠营养制剂,以加速小肠的适应。 2.空肠瘘的病人不论在瘘的上端或下端喂养均有困难,由于缺乏足够的小肠吸收面积,不 能贸然管饲,以免加重病情。 3.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或严重腹泻急性期均 不宜给予经肠营养。 4.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在经肠营养以前应先给予一段时间的PN, 以改善其小肠酶的活动力及粘膜细胞状态 5.急性胰腺炎病人在急性期不宜行经肠营养。 6.休克、昏迷的病人不宜使用经肠营养。 7.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胃肠蠕动重度减慢的病人。 8.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及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都不能耐受经肠 营养的高糖负荷。 9.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膳的喂养,应采用等张力的婴儿膳或应注意可 能产生的电解质紊乱并补充足够的水分。 10.没有明显经肠营养适应证的病人。 11.不能用于静脉输注。 12.严重肝肾功不全的患者慎用。 13.对其中任意一种成分过敏者禁用。 常见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