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法后评估的_利益相关者_模式

立法后评估的_利益相关者_模式

立法后评估的_利益相关者_模式
立法后评估的_利益相关者_模式

对立法实施效果的评估,不同的评估主体因其价值观、利益、立场等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感受与看法。现代西方行政改革浪潮中的政府绩效评估也在探索各种不同的评估模式,以寻求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化效果,这其中之一就是借鉴经济学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政府绩效尤其是政策绩效进行评估。这对我国正在兴起的“立法后评估”有着有益的启示,“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否应用到立法效果评估中,在探索“立法后评估”模式中这可能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源起

“利益相关者”一词的英文为“stakeholder”,最早出现在1963年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SRI)的内部文稿中,是指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无法生存的群体,包括股东、雇员、顾客、供货商、债权人等。①有学者将其翻译为“相关利益者”、“利害关系人”、“利害相关者”。

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的基本逻辑与公司制度产生的时间相同。②但直接的动因,则是公司治理理论的变革。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企业任何行为的唯一经济理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至上”。所谓“股东至上”,是指公司的经营目标在于所有者或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获得授权的经理人员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才是公司治理有效率的保证。如果经理人员的自由处置行为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即意味着公司的治理有问题。但这种理论在20世纪中叶受到冲击。其实,早在192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不仅股东,而且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都在公司中有一种利益,因此,公司的经理人员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利益。③真正将“利益相关者”研究推向热潮的是美国经济学家R·爱德华·弗里曼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表的《战略管理——

—利益相关者方法》,该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益相关者概念、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执行以及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此,学术界开始出现讨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热潮。在这股理论研究当中,一些经济学家强烈主张应当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去。美国经济学家玛格丽特·M·布莱尔认为:“视企业为属于股东的资产的联合体侵害了其他参与者对其投资也应得到保障的期望……公司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制度框架,其作用在于治

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汪全胜**

摘要: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是指受法律直接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参与的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模式。该模式的采纳能够让立法者对立法实施状况获得真实、全面、客观的评估意见,从而获得相对科学与客观的评估结论。

关键词: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评估模式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立法后评估研究》(项目批准号07BFX010)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山东省法学理论“泰山学者”学术骨干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汪全胜,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副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第1期法治研究

理所有在企业财富创造性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当然,其中包括股东,并且,权益资本是总体投入组合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但投资不仅限于股东,供货商、货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雇员往往都作出了特殊的投资,这些投资人的价值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那家公司的持续长久的关系。”④按照玛格丽特·M·布莱尔的观点,公司或企业应该承认利益相关者的所有权并吸收他们参与企业的管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也认为,应鼓励长期职工所有权,鼓励公司董事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该给予主要顾客、供货商、职工代表在董事会的发言权。⑤

因此,利益相关者把公司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的合约,对公司都享有所有权并有权参与公司管理。公司经营仅仅注重对股东利益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给予必要的关注,公司经营不仅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而且也应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服务。

不仅如此,近些年来出现的关于企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环境管理等问题的争论,无不与企业目标以及企业在经营时是否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密切相关。这些争论,不仅丰富了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理解,也充实了我们分析企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利益相关者理论受到更多关注并且历久不衰的事实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普遍重视。1990年,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发布的《公司治理声明》指出,对公司而言,善待员工、优质服务于消费者、鼓励供应商长期合作、偿还债务并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都是股东的长期利益所在。事实上,美国一些州已经颁布法令以特别授权董事会要考虑股东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还有少数州通过立法来要求企业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⑥此后,英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确立的公司治理原则也强调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关注。

二、“利益相关者”立法后评估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可以看出,它的基本论点是公司经营除了要考虑股东利益以外,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一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战略管理中,这是美国学者弗里曼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尝试⑦。弗里曼的贡献在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他认为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参与战略决策,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第二个层面是将利益相关者概念用于战略形成过程,从公司远景出发分析利益相关环境,形成满足其需要和关注的战略;第三个层面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关注公共政策,理解特定政策的实施对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影响。

有学者运用“利益相关者”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他认为关注企业业绩的主体有:持有待投资资产的潜在投资者;作为企业资源提供者的股东、债权人和职工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等,由此形成了企业业绩评价的四个基本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政府管理部门从行政管理和社会公众利益代表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的社会贡献评价;第二个层面是投资者从投资决策角度对于企业业绩的评价;第三个层面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第四个层面是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各管理层面的管理者的业绩评价。⑧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兴起政府绩效改革运动,政策评估学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评价政府政策的绩效。最早将“利益相关者”方法运用于政府政策评估的是瑞典学者韦唐(Vedung E),他在其专著《公共政策与项目评估》(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中具体探讨了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政策制定和问题思考的视角与框架。“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评价政策的影响与合理性,倾听被政策影响和可以影响政策的社会成员的不同意见,通过权衡多方利益,提出各方都满意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回应公民诉求,使得政策制定更加科学、民主,顺应了行政民主的政府管理新态势。”⑨

立法是各种不同利益妥协的结果,庞德认为:“法律的功能在于调节、调和与调解各种错综复杂和冲突的利益。法律或法律秩序的任务或作用,在于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利益。”⑩立法活动作为法律制度形成的重要环节,其重要功能表现在:“在利益集团表达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后,通过复杂的利益聚集和利益综合的分析过程,来反映各种利益要求和愿望,并把各种利益要求和愿望通过一定的政治结构、层次和程序转变成重大的政策选择。”輥輯訛因此,立法实质上是不同利益的调和与妥协,是利益的一种相对均衡,在其实施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立法主体(参加立法过程的各种

不同的利益代表)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立法者与执法者对法律的实施也有不同的感受。尽管立法是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或对象会对立法产生不同的感受,我们将这些受立法及其实施所影响的人都称之为立法的“利益相关者”。

我们所讲的立法后评估就是要求立法机关对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法规实施后取得的成就,并发现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法规中各项制度设计的合法性、操作性和针对性,从而得到科学客观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完善法律制度,更好地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其实进行立法后评估,关键是要获取全面的、各种各样的法律实施信息,才能对法律实施状况有个全面真实的了解。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方法应用到“立法后评估”中,其优势就在于:(1)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会有所不同,在评估过程中,经过交流,充分考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可以使我们对评估对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认识与评价。克服在立法后评估中,单纯由立法主体评估造成的专业知识限制、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思考问题的主观性。(2)目标管理性。立法后评估首先确立的是评估的目标,在评估目标不明确时,立法后评估也就失去了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总结可以成为评估工作的评价依据。(3)结果应用性。我们强调的立法后评估与立法主体实施的执法检查侧重点有所不同,立法后评估的重点在于挖掘与立法有关的信息,客观评价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目的是为了改进立法工作。执法检查则侧重于检查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了监督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我们实施的“利益相关者”评估模式,是在权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提出的建议易于被不同主体所接受,从而使立法易于推行与实施,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可应用性。

三、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利益相关者范围的界定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不无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利益相关者概念加以明确。事实上,从1963年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以来,经济学家已给出了30多种表达方式。輥輰訛这些定义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定义最宽,即凡是能影响公司活动或被公司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供货商、顾客、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全被纳入此范围。

第二类定义稍窄些,即凡是与公司有直接关系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该定义排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

第三类定义最窄,即只有在公司中下了“赌注”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这一定义直接与主流经济学中的“资产专用性”概念相通,即只有在公司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輥輱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对它的开发合作项目所作的评估中对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把它分为:(1)目标群体;(2)直接受益者;(3)直接管理者;(4)资源提供者;(5)外部咨询顾问、供应商以及其他对计划/项目提供支持的人或机构;(6)在本计划/项目环境中可能受到计划/项目结果影响或对其感兴趣的其他机构。輥輲訛

瑞典政策研究学者从很宽泛的定义上理解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人以及政策评估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人(见表1、表2)。輥輳訛

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有多大,首先是要明确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借鉴以上经济学以及政策学中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我们认为,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应是能够影响立法、立法活动、立法评估活动或被立法、立法活动、立法评估所影响的人或团体。根据这个概念,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包括:

1.立法主体:包括该项法律的创制者、法律实施细则的制定者、立法解释者等,以《刑法》为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法律创制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是法律实施细则的制定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是立法解释者。当然,有些法律的制定,它的创制者是唯一的,法律实施细则的制定者或立法解释者可能包括多个不同层级的立法主体。

2.执法者,即法律实施的具体执行者,包括从基层到中央的各个层级的执法机构或人员。

3.司法者,主要是指实施法律适用职能的公检法国家机关,因为职能分工或管辖范围等的差别,司法机关也有不同的层级结构。

4.社会公众。从法律适用的空间范围来看,法律对该适用范围的所有的对象有约束力。因此,明确立法调整的空间范围,是判断法律所适用对象“社会公

相关利益者解释相关利益者解释

Citizenry 公民:在国家政治系统中有权选

举各级决策者的公民

Local Agency

当地管理部门:负责政策传达的基层

管理部门

Decision maker 决策者:负责决定各种政策是否

要制定、继续实施、中止、暂缓执

行或取消的政府官员

Street-Level Bureaucrats

社区基层干部:负责政策传达的一线

负责人(他们通过当面宣讲、电话、邮

寄等方式直接将政策传达给群众)

Political Opposition 不同政见者:对某项政策持不同

意见的人

Clients

用户:政策的调节对象(如业主、工

商、市政部门等个人或组织)

National Agency Managers 国家一级的主管官员:负责政策

实施的国家高级官员

Neighboring Agencies

交叉部门:政策实施所牵涉到的其他

政府机构

Program Directors 具体主管官员:具体负责政策实

施的国家中层官员

Program Competitors

竞争者:与政策执行部门竞争有限资

源的机构或组织

Regional Agency Managers 地区主管官员:某一地区负责政

策实施的主管官员

Contextual Stakeholders

大环境中的相关利益人:实施一项政

策的大环境所牵涉到的组织、团体、个

人及其它单位

Private Intermediaries 独立中介机构:对于政策实施,在

某方面负有责任的非政府组织

Research Community学者:从事政策相关内容研究的学者表1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

相关利益者解释Evaluators评估人:负责政策评估项目的设计、执行,作出评估结论的人员Evaluation Sponsors评估发起人:对评估活动进行立项组织并给予资金支持的机构

Evaluation Community 其他从事政策评估活动的人员和机构、评估方法论的研究者等(他们通常会阅读评估报告,对评估技术、评估结论的质量进行评价)

表2政策评估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

众”范围的标准。比如,在我国,中央立法对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公众都有约束力,地方立法仅对地方立法调整范围内的社会公众有约束力。

5.立法评估活动发起人,即对立法评估活动进行立项组织并给予资金支持的机构。如国务院对其制定的某项或某类行政法规进行评估,国务院是行政法规评估的发起人。

6.立法评估主体,即负责立法评估项目的设计、执行,作出评估结论的机构或人员。

7.传播媒介。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作用与功能越来越强大。在立法评估过程中,它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而且对各种信息有着价值评价的倾向,甚至直接行使着立法评估主体的功能。

除以上各种社会主体外,还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各种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等。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之中,可能也需要作出一定的界分,因为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立法后评估的过程甚至结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何对利益相关者作出区分呢?在经济学上,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有潜在的利益相关者与真实的利益相关者之分;有关键利益相关者与非关键利益相关者之分;有一级利益相关者与二级利益相关者之分;有支持的利益相关者、边缘的利益相关者、不支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混合型的利益相关者之分;有直接利益相关者与间接利益相关者之分等。这些分类对我们考察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对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作如上界分。

应该说,在立法后评估过程中,立法者与执法者都是与立法后评估过程甚至结果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和起关键作用的利益相关者,依以上各种分类,立法者与执法者是真实的利益相关者、关键利益相关者、一级利益相关者、支持性的利益相关者和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当然,还是否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属

于以上的范围,我们认为,这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看。比如我们对《刑法》进行效果评估时,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无疑是直接的、核心的、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进行效果评估时,无疑残疾人群是直接的、关键的、一级的利益相关者。从抽象的角度来谈无法明确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性质,况且我们从事的立法后评估从来都是针对具体的法律制度来进行的,因此,针对具体的部门法律,我们可以对该法律效果评估的利益相关者的性质与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分。我们也认为,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性质与范围作出界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也是我们采取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模式的真正意旨所在。

四、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模式的操作规程

关于立法后评估的操作规程,各个国家会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因为评估的对象、方式等不同也有所差别。美国立法评估实践中采纳了国家生产力中心所倡导的业绩评估七步骤:

1.鉴别要评估的项目。也就是说,评估主体首先要确定评估的立法项目、具体的立法制度及其规定,了解其实施状况。

2.陈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明确该项法律项目评估的目的、目标。不仅如此,作为评估主体还要知晓该法律项目的立法意图与基本目标,只有清楚地了解该立法项目的目的,才能够测评该项目的业绩,即它的实施状况与立法目的比较而呈现的结果。

3.选择衡量标准或指标。“一个好的评估体系采纳几项指标以度量结果和业绩。大多数建立了业绩评估体系的政府项目纳入了上述指标:投入、能力、产出、结果、效率和生产力。”輥輴訛也就是确定该立法项目评估的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项目评估的结果。

4.设立绩效和后果的目标。在这个步骤里,公众和公共部门管理者需要明确什么样的条件下项目目的和目标应该达到。公众和管理者们需要决定服务有效性和质量对一个具体项目来说意味着什么,并明确表示他们将如何决定所陈述的有效性及质量标准是否达到。

5.监督结果。每一项达到的目标应当基于提供服务的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及接受服务的公民角度而被连续不断地加以监督。监督为公众和管理者提供了业绩目标是否达到所需的结果。系统地、周期性地监督为公众和管理者提供了追踪项目运作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机会。

6.绩效报告。一个良好的绩效测评系统定期报告项目结果。《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提交组织的五年战略计划,同时每年需要提交绩效报告给预算与管理局和国会。

7.使用后果和绩效信息(分析和行动)。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信息被定期运用到项目计划中,以便重新评价目的和目标,并调整重点。另外,采用评估结果的信息来连续不断地改善项目操作和结果。一个建全良好的绩效测评系统应当让公众和管理者能够发现项目或服务的长处和改善的机会,而且可以找到项目的弱点和不足之处。輥輵訛

美国的立法操作程序比较详细,综观我国近几年的立法后评估实践,基本的操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法后评估的准备。在该阶段形成评估的基本方案:首先要确定立法后评估的对象以及评估标准;其次确定评估的方法;再次是确定评估的内容并制作问卷调查材料;最后确定参加评估或者数据采集的对象及其范围。

第二个阶段:评估实施。根据评估方案具体实施评估,进行数据采集和开展利益相关人的调查,召开有专家、执法者、公众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讨论会。

第三个阶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评估报告。立法后评估主体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形成评估结论,撰写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论对立法进行审视,是否要对立法项目进行修改、废止或设立新的立法项目等。

我国有学者对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的基本程序作过概括:(1)利益相关者的定位;(2)利益相关者抽样,确定评估样本;(3)调查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内容视评估对象而定;(4)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评估结论。輥輶訛

我国近些年兴起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基本上是由立法主体主动采取,操作程序简单,评估对象也较单一,对评估的基本模式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没有作更多的探索,也就是说,立法后评估在我国还基本上是摸索阶段。结合美国的立法后评估程序以及政策研究

学者关于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我国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模式的操作规程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评估对象。近几年的立法评估实践中,地方立法主体多选择一部或几部地方立法作为评估对象。如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选择其制定的《云南省供用电条例》作为评估对象;太原市人大常委会选择了其制定的16部地方性法规,如《太原市保安服务业管理办法》、《太原市限制养犬的规定》等作为评估对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选择其制定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作为评估对象等等。这些地方选择的都是公众比较关心的一个或几个法规作为评估对象。在初期阶段,立法评估主体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单行法规进行评估,待条件成熟以后,可以选择某一类型法规(如环境法规),甚至本部门制定的某一时期的法规作为评估对象。

2.利益相关者的定位。评估对象的确定很重要,根据评估对象,立法评估主体可以据此来确定该部门法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范围。在实践中,也涉及到部分利益相关者,但没有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如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对《云南省供用电条例》的评估,云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和云南电网公司选择了各地的供电局、地方人大、经贸委、林业局以及当地供电部门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在这里,这些部门都是该法规的“利益相关者”,但必须要对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而且由立法主体、关键执法主体(云南电网公司)作为评估主体,对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3.制定评估方案,内容包括:评估的周期、评估的基本程序、评估方法与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还是座谈会、讨论会的方式或者多种形式都采纳);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定位并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性质(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确定是否准确、科学,是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还是次要的利益相关者或者其他分类);评估的基本指标设计;评估报告的完成日期等。

4.利益相关者抽样,确定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估的范围。在立法评估过程中,关键的或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应当参加,立法评估的主体应考虑不同性质的利益相关者,尽可能地涵盖该法规制定、实施或评估过程的利益相关者,“相对人参加评估要考虑以下组合: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的组合,狭义相对人与广义相对人的组合,受益相对人与受损相对人的组合,现实相对人与潜在相对人的组合等等。”輥輷訛另外,利益相关的成分要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参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不仅要有适当的结构还要有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评估的有效性与客观真实性。一般来说,关键的或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在评估中要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

5.调查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在实践中,我国的立法后评估常用的调查意见的方法有:①问卷调查。这种方法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如果设计比较科学、全面的问卷,那么调查的结果应当是较全面与真实的,可信度较高。②座谈会。选取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召集在一起开个座谈会,或围绕几个主题进行调研,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也较为真实。③听证会。听证制度是听取民意的一种民主程序,它以多方的参与,规范的程序,利益的平衡、协调和共存,来实现获取统一的意见与共识。而且这种情况下,获得的评估结论更具有参考价值。

6.形成评估结论,撰写评估报告。对利益相关人意见进行分析与整理,形成评估结论。一般来讲,评估结论至少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对该法规的实施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另外就是对该法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评估最终的结论应该包括:建议设置新的立法项目;建议修改或补充现有的法律法规;建议废止现有的法律法规;建议不修改或废止现有的法律法规,主张实施几年再考核评估。

7.监督立法后评估结论的后续运用。立法后评估关注的是评估结果对后续立法的意义,因此,立法评估主体不应满足于形成评估结论,还应关注立法后评估结论的后续运用。我们认为,权威的、合理的、客观的立法后评估结论应为立法机关对立法项目采取措施的重要依据。只有将立法后评估结论加以适用或运用,才能实现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真正价值。

五、有待探讨的问题:立法后评估“利益相关者”模式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评估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这种模式本身的局限性,主要有:第一,“利益相关者”模式无法解决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加总问题,也就是说,在进行决策时,无法明确知道以什么样的目标为决策目标。一般来讲,目标越单一,决策越容易。在“利益相关者”模式中,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而且不同的利益主体偏好与目标差异很大,甚至有时截然对立。如立法者追求立法的质

量好,立法意图能得以实现;执法者则希望执法成果丰硕,以显现自己执法能力强以及认真执法;不同的社会利益团体更是有着不同的立法利益,难以调和。这些不同的利益无法加总。虽然,通过听证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但在实践中,达到共识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这些不同的意见给立法者或评估者决策带来困难。

第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具有竞争性,在评估意见不同时,这些意见无法提供明确的价值选择。在评估过程中,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它们之间的利益具有竞争性,一方利益的实现必然会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比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评估中,涉及到直接的、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有: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运输者等。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就得对销售者等的利益进行限制。在评估中,他们的意见无法统一,甚至可能针锋相对。因此,在相关者的利益存在竞争的情况下,要同时兼顾他们的利益是不太现实的。

第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具有不可计量性。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各种价值观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位与取样,存在着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而这种价值选择会带来不同的评估结论与结果。评估者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取样,只是初步的定性分析,无法量化。评估者根据一定的价值观作出利益相关者范围的选择,因评估实施的问题,也可能得不到与评估者价值初定的相一致的结果。另外,如果从一开始评估就进行价值设定,显而易见,这样的评估结论能否实现立法后评估的价值与意义就很难说了。

第四,“利益相关者”模式无法解释第三方评估主体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利益相关者”评估模式将评估者也作为直接的、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它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利益,这就无法解释“第三方评估主体”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我们知道,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是最为合适的评估主体,它超然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之上,对法律法规的评估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对于非独立第三方评估主体,如内部人评估等,其有自己的利益关系,作为评估主体不合适,利益相关者模式有一定的说服力。这意味着需要对利益相关者作出重新界定或对其范围作出限制。

当然,立法后评估模式还会出现其他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崭新视角。尽管有一些学者对“利益相关者”持种种批评,但是也要看到,它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点,也是我们探索立法后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②[英]大卫·威勒、[芬]玛利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

张丽华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③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5

页。

④[美]玛格丽特·M·布莱尔:《共同的“所有权”》,载《比较经

济体制》1996年第3期。

⑤朱义坤:《公司治理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46~

47页。

⑥王斐斐:《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载《学术论坛》2007

年第8期。

⑦[美]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

—利益相关者方法》,王彦华、梁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⑧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

—利益相关者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⑨李瑛、康德顺、齐二石:《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模式及其

应用研究》,载《科研管理》2006年第2期。

⑩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1页。

輥輯訛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69页。

輥輰訛同注⑧,第61页。

輥輱訛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輥輲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办公室:《计划管理者手册:面向结果的监督与评估》,国家科技评估中心译,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輥輳訛王瑞祥:《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载《预测》2003年第3期。

輥輴訛[美]阿里·哈拉契米:《政府业绩与质量测评——

—问题与经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43页。

輥輵訛同注輥輴訛。

輥輶訛同注⑨。

輥輷訛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项目后评价报告50617

**项目后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与***三镇区交界处,占地约**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30%,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万平米,商业面积约*万平方米,*栋7层住宅、*栋11层中高层、*栋24层高层住宅,*栋3层联排别墅。洋房主力户型为90㎡左右3、4房,120㎡以上4到5房;别墅主力户型190-300㎡,洋房*套,别墅*套。是**集团在**地区打造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 二.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一级节点计划

回顾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在办理规划用地规划、建筑方案、电子报批、建设工程规划等环节时过程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还是提前10天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一级节点,人防、消防、防雷以及环评报建等事项也都能按计划完成,但在办理总包单位(20**年*月*日定标)招标时进度开始滞后,相应监理单位(20**年*月*日定标)招标也

滞后,等定标后走完流程,然后办理合同备案、履约保函公证、开工条件审查,最后拿到《施工许可证》时进度已比原计划滞后两个月。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都是第一次在**做工程,而**是全国办理开发办报建要求最严格的城市之一,大家初来乍到对**的法规、规范和办事程序了解不够透彻,同各方面的关系也没有及时建立,体现在办事过程上就是提交的资料、方案等总是不能一次通过,往往要反反复复修改几次才能符合要求,办事效率极低,最后导致基础施工完成时已比计划工期滞后了4个半月,而在后续的别墅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同样还是因为没有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充分、全面的沟通,过于依赖施工单位和一些所谓中间人的能力,没有主动去获取信息,了解情况,局面一直非常被动直至因为别墅地下室问题被主管部门处罚,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因此耽误了宝贵的赶工时间,以至于工期一直滞后,不能按集团原先制订的节点计划完成。为了改变这一不利情况,集团、公司、项目部做了几方面的调整: 1.梳理计划,合理调整 项目部在集团产品管理部的帮助指导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项目进度计划重新进行了梳理,在之前制订的节点计划基础上做了合理的调整,确保项目总体目标能够实现。 2.优化施工方案,突出重点,加大管理力度

后评估报告模板

**** **项目后评估报告(要点,可根据实际调整补充) (总规图片) 年月日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土地拓展后评估(地产发展部)1.1项目概况及背景 1.2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1.3项目发展周期 1.4项目投资研判的准确程度; 1.5项目定位、产品定位与投资预测的偏差情况 1.6项目整体的投资收益情况 1.7与国土局等外部关系的沟通协调情况 1.8对招拍挂所需的相关手续办理情况 其他 第二章项目营销管理后评估(营销部) 2.1项目各类型物业销售情况 2.2项目销售时机 2.2.1与市场定位时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比分析 2.2.2一期计划销售时间与实际销售时间的对比分析2.2.3原定位与实际设计建设成果的对比分析 2.2.4预期销售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分析 2.2.5项目计划销售期、速度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2.3项目销售策略 2.3.1项目销售周期中营销费用控制情况 2.3.2项目推广渠道对比分析

2.3.3各阶段销售策略逾期与实际产生效果对比分析2.4项目客户分析 2.4.1成交客户来源分析 2.4.2成交客户年龄、职业分析 2.4.3成交客户家庭构成及收入分布 2.4.4成交客户置业动机及次数 2.4.5成交客户付款方式 2.4.6项目最初客户定位 2.5项目营销大事记 2.6项目交付 2.7项目组织建设情况 2.8成功与不足 2.8.1综合评述 2.8.2营销工作成功之处 2.8.3营销工作不足之处 2.9改进提升计划 2.9.1与代理公司合作的经验教训 2.9.2首推产品及时机选择 2.9.3产品规划前期需营销介入 2.9.4组织建设方面 2.9.5销售管理方面 2.9.6广告推广方面

上海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

上海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政府立法科学性,促进规章有效实施,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市政府制定的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规章实施后,对规章的立法质量、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评估原则) 规章立法后评估,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社会参与、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主管部门) 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市规章立法后评估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评估单位) 规章的实施部门是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有多个实施部门的,主要实施部门为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实施部门不明确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按照职责相关的原则,确定负责评估的单位。 规范共同行政行为的规章,由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评估。 与规章实施有关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委托评估) 规章立法后评估的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评估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将规章立法后评估或者评估的部分事项,委托具备评估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调查机构等组织实施。 第七条(对委托评估的监督) 评估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开展的规章立法后评估活动进行指导、监督,不得为受委托单位预设评估结论;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与受委托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采用科学专业的调查方法,客观全面地进行调查评估。 第八条(评估项目) 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部门应当进行立法后评估: (一)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 (二)拟进行重大修改的; (三)拟废止但有较大争议的; (四)与经济社会发展或者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且实施满5年以上的; (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较为集中的; (六)市政府法制机构认为需要评估的其他规章。 第九条(年度评估计划的编制) 规章实施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报送下一年度的规章立法后评估建议项目,并说明建议理由。 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统筹确定具体评估项目,编制本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年度计划(以下简称“年度计划”)。 第十条(评估标准) 评估单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评估: (一)制度规范性:是否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内容;制度措施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存在与其他规章不相协调的内容等。 (二)实施有效性:公众、行政相对人等对规章及其主要制度的知晓度、满意度;制度措施是否可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情况;规章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等。 评估单位应当以实施有效性为重点开展评估。 第十一条(评估模式) 评估单位可以对规章进行全面评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规章的主要制度或者核心条款进行重点评估。 第十二条(评估方法)

XX项目后评估报告

XXXXXXXXX项目后评估报告 项目后评估实施单位:xx 参加项目专家组人员名单:xx 参加项目后评估人员名单:xx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红色方框为项目所在位置(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发展质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xxxxx 有限公司与xxxx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立足于建设成特大型钢结构生产加工基地,充分整合自身的资金、品牌、资质优势;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政策优势。现将公司一期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运行情况对比可行性研究分析如下: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情况简述. 项目地处xx省xx市开发区, 紧靠长江边,有xx万吨级散货码

头可以使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共征用xx开发区土地近xx亩。项目分两期投资,预计总投资额xx亿元。其中:一期实施xx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流动资产投资xx亿元,建造厂房8万平方米,大型钢构制作场地3万平方米,堆场3万平方米,办公生产用房5千平方米,及配电用房xx平方米,箱型梁生产线3条,管结构生产线1条,大型H类重钢生产线3条。项目xx年x月xx日开始基础土方开挖,于xx年x月xx日正式投产。 (二)项目决策要点 近年来,高层钢构及其重钢结构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相当好,从发展的角度看,高层钢结构将成为钢结构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目前,中国境内生产高层钢构的企业10家左右,竞争力小,呈有序竞争,正是进入该产品市场的良好时机。 目前我国建筑钢结构用材只占我国亿吨钢产量的1.5%左右(2004年仅500-600万吨)。按照“十一五”和2015年规划的目标,这个比例要提高到4%和6%。虽然目前钢结构行业竞争有所加剧,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战略的推进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巨大市场,据业内专家估计,到2015年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的远期规模至少能达到万吨,市场空间巨大。3000.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

《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 你是本文第537位浏览者发布日期:2008-10-24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 【关闭】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研究,选择《宁波市劳动合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为该法规的修改或废止提供依据。 本次评估工作的重点侧重于考查《条例》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在保留原有评估模式基础上,增设了第三方委托评估环节,邀请宁波市律师协会、宁波市总工会参加评估,使评估工作的视角更为宽泛。该项工作从2008年3月开始着手部署,并向有关单位下发通知,对立法后评估的目的、内容、时间提出具体要求。3月至6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律师协会、市总工会各自独立完成评估意见并提交法工委。4月至5月,市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立法后评估工作专栏,公布评估内容提纲,征求人大代表、市民和社会各界对《条例》的意见和建议。6月至7月,法工委会同内司工委召开了三个座谈会,听取市级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8月,法工委结合三家评估意见和座谈会讨论情况,形成《条例》评估报告初稿,再行征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有关方面意见后,最终定稿。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实施绩效的基本评价 《条例》于1999年7月30日经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8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并于2000年2月1日开始实施。 《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市劳动合同制度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推动我市劳动合同制度的深入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工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尊重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理念渐入人心,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合同制度在我市的全面实施。《条例》依据《劳动法》,就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争议解决办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切实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理念融入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范围不广、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义务等问题,使我市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据劳动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条例》实施前,全市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仅2.36万家,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只有90余万人,截止2007年底,全市实施劳动合同的企业已达7.1万余家,170.73万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市属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达91%以上。 二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为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鉴于《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的特点,《条例》注重对《劳动法》相关条款的细化和明确,增强行政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司法实践中,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条例》是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案件裁决的主要法律依据,两级法院的相关裁判也基本采信《条例》的相关规定。因此,事实上《条例》已经成为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合

实施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实施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实施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工作报告实施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立法办法动物实施防疫 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我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切实提高规章制定的质量,根据《关于开展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杭府法发12号)及《关于开展201X年度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的通知》(杭府法6号)的要求,我们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市政府令第212号,以下简称《办法》)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法》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办法》于2016年10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11月9日市政府令第212号公布,自201X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实施3年多来,对推进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走上法制管理轨道,规范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首先,积极组织牧业执法人员学习《办法》,切实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办法》公布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都举办了《办法》的培训班,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市农业局每年定期组织牧业执法人员开展培训考核、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学习考核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其次,积极开展管理对象的普法宣传教育。我们的管理对象是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管

理对象较为复杂,法制素质参差不齐。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对行政相对人的宣贯活动,举办了多次《办法》宣贯培训班,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农业部门还与犬类主管部门一起深入社区进行《办法》宣传,以加强对宠物防疫工作的依法管理。 2、认真实施,我市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动物防疫工作紧紧围绕“动物防疫与动物产品安全”这一主线,严格执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一是切实开展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动物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应免畜禽达到100%免疫。二是开展动物防疫示范村(区)建设,目前全市共在两区16个镇建立动物防疫示范村21个。三是建立了犬类狂犬病防疫工作新机制,实行狂犬病注射,开展犬类免疫进社区等活动,提高犬类免疫率。四是深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稳步开展,疫情监控体系初步建成,目前全市建成监控点75个。五是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市畜牧兽医总站于2016年6月开展了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招标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现生物安全实验室己投入使用,仪器招标工作已经完成,该项目的完成将进一步提高我市重大动物疫病的分析诊断和快速反应能力。 (2)依法严格把好检疫关,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强化依法检疫,创新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检疫工作,使屠宰生猪检疫率达到100%,确保了我市放心肉工程的顺利实施。201X年,全市产地检疫生猪9

项目后评估报告模板

XX项目后评估报告 XX公司 2016年XX月XX日

一、目录 二、摘要 (4) 三、项目概况及经营决策 (4) 1项目概况 (4) 2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4) 3项目关键指标完成情况 (4) 4项目经营决策 (4) 5项目开发策略 (4) 四、项目定位评估 (5) 1产品各项指标 (5) 2经验总结与教训 (6) 五、营销工作评估 (6) 1项目推广评估 (6) 2销售评估 (6) 3客户统计分析 (6) 4库存分析 (7) 5工程形象进度与销售结果的分析 (7) 6经验总结与教训 (7) 六、前期审批工作评估 (7) 1主要审批流程及审批要点的分析说明 (7) 2主要审批项目完成周期分析 (7) 3经验总结与教训 (7) 七、项目规划设计评估 (7) 1规划设计指标 (7) 2规划设计 (8) 3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要点 (8) 4设计流程管理 (8) 5设计优化 (8) 6设计变更 (8) 7规划设计与审批 (9) 8设计费用控制 (9) 9设计图纸管理 (9) 10展示区设计总结 (9) 11园林景观设计总结 (9) 12室内设计总结 (9) 13二次设计工作总结 (9) 1 / 17

15经验总结与教训 (9) 八、项目进度、工程管理评估 (9) 1开工准备 (10) 2施工过程管理 (10) 3竣工验收组织管理 (11) 4设计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11) 5主要承包商、供应商评价 (11) 6经验总结与教训 (11) 九、项目财务管理评估 (11) 1资金来源分析 (11) 2投资总额 (12) 3融资方案及其财务费用 (12) 4销售收入 (12) 5投资回收期 (12) 6盈亏平衡点 (12) 7净利润 (12) 8净利率 (12) 9内部收益率 (12) 10经验总结与教训 (12) 十、项目成本管理评估 (12) 1拿地版、执行版与最终版运营目标责任书目标成本对比分析 (13) 2产品定位与成本控制的协调管理 (13) 3规划设计与成本控制的协调管理 (13) 4招标采购与成本控制的协调管理 (13) 5招标采购分析 (13) 6项目合约情况 (13) 7过程成本动态控制 (13) 8招标采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14) 9供应商评价 (14) 10战略采购执行情况 (14) 11成本经验数据沉淀 (14) 12经验总结与教训 (14) 十一、项目人力及行政管理评估 (14) 1项目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及编制评估 (14) 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评估 (14) 3项目人力资源成本及单位效能评估 (14) 2 / 17

立法后评估办法

立法后评估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与依据】为规范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规章实施效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立法后评估的概念】本办法所称规章立法后评估,是指在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其立法技术、立法内容、实施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形成评估报告的活动。 第三条【评估原则】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制定机关与法制部门职责】市人民政府领导和监督评估工作,并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评估机关】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其负责实施的规章予以评估。同一规章由多个部门负责实施的,由各部门协商或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协调确定评估的主要负责部门共同予以评估。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对规章评估,或者指定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之外的其他单位评估。 第六条【其他机关协助义务】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按照其职责和评估机关的要求,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七条【委托评估】评估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委托高等院校、社会评估机构、社会团体进行部分事项或者全部事项的评估工作。受委托评估单位以评估机关的名义开展工作,并不得将评估事务转委托于其他单位或个人。 受委托评估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具有熟悉行政立法、执法并且掌握评估技术的人员; (三)具有开展评估工作所必要的设施、设备。 第八条【评估工作与政府考核】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的立法后评估工作,应当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范围。 第二章评估对象 第九条【正式评估对象】规章实施满三年的,应当评估。 评估机关认为尚未具备评估条件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申请延期评估。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同意延期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说明延期的事实和理由。 第十条【非正式评估对象】不符合第九条的规定或者已经评估过的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评估: (一)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的; (二)拟对规章做重大修改的; (三)同位阶规章冲突的; (四)负责实施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建议评估,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同意的; (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章提出较多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评估的情况。 根据上位法需要修改或者有紧急情况需要修改的规章,可以不进行立法后评估,迳行修改。 第三章评估内容与标准 第十一条【评估内容】评估机关应当全面调查了解规章的实施情况,对

后评估报告模板

****有限公司**项目后评估报告(要点,可根据实际调整补充) (总规图片) 年月日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土地拓展后评估(地产发展部)1.1项目概况及背景 1.2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1.3项目发展周期 1.4项目投资研判的准确程度; 1.5项目定位、产品定位与投资预测的偏差情况1.6项目整体的投资收益情况 1.7与国土局等外部关系的沟通协调情况 1.8对招拍挂所需的相关手续办理情况 其他 第二章项目营销管理后评估(营销部) 2.1项目各类型物业销售情况 2.2项目销售时机 2.2.1与市场定位时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比分析 2.2.2一期计划销售时间与实际销售时间的对比分析2.2.3原定位与实际设计建设成果的对比分析 2.2.4预期销售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分析 2.2.5项目计划销售期、速度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2.3项目销售策略 2.3.1项目销售周期中营销费用控制情况 2.3.2项目推广渠道对比分析

2.3.3各阶段销售策略逾期与实际产生效果对比分析2.4项目客户分析 2.4.1成交客户来源分析 2.4.2成交客户年龄、职业分析 2.4.3成交客户家庭构成及收入分布 2.4.4成交客户置业动机及次数 2.4.5成交客户付款方式 2.4.6项目最初客户定位 2.5项目营销大事记 2.6项目交付 2.7项目组织建设情况 2.8成功与不足 2.8.1综合评述 2.8.2营销工作成功之处 2.8.3营销工作不足之处 2.9改进提升计划 2.9.1与代理公司合作的经验教训 2.9.2首推产品及时机选择 2.9.3产品规划前期需营销介入 2.9.4组织建设方面 2.9.5销售管理方面 2.9.6广告推广方面

立法后评估报告参考格式

立法后评估报告参考格式 为认真宣传贯彻《办法》的颁布实施,推进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追究办法立法评估的实施意见》,于年月日至月日,认真开展了立法评估准备启动阶段和清理自评阶段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法》实施效果评价 (一)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办法》颁布实施后,###紧密结合实际,高度重视###事业发展,面临年正是###工作“两年见成效”的关键年,牢牢把握贯彻落实《决定》和政府《办法》精神的机遇,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强势推进###工作纵深发展,确保了###工作“止滑回升”保持高压态势,强力推进###工作上等升级的重要保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纳入了各级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把宣传贯彻《办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制定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办法》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层层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贯彻落实《办法》精神中,组织培训村以上宣讲骨干名,坚持辅导到位、指导到位、责任到位。 (三)宣传贯彻更加深入广泛 在学习宣传《办法》中,制作《办法》VCD光碟盒和翻印《办法》对开公告宣传资料余万份,制作《办法》专题

内容挂历份,为镇乡和#####级有关部门组织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宣传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报道,分别在宣传队举办专题节目、领导讲座或专题报道。公路沿线的镇乡在公路两旁书写标语,每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书写规范标语。充分运用流动服务车和“三下乡”活动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做到了广播有声、电视(电影)有像、报刊有文,将《办法》精神、传输和渗透到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部门整体联动形成强大舆论氛围 ###同时利用“五一”、“世界#####日”、“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日进行重点宣传。参加#####级部门创建优质服务的单位在#####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办法》的标语。等部门积极与########密切协作,齐抓共管进行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按照#####级部门###创优的要求,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 (五)严格执法执纪成效明显 ###各级认真组织实施宣传落实《办法》精神,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尽职履责,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依法管理,文明执法、正确执法,坚决遏制###反弹势头,巩固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成果,把贯彻落实《办法》精神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要内容,逗硬执行“一票否决”制,近年来 #####和########联合进行督查督办,真正做到###工作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考核到位、问责到位,为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后评估报告(模板)

项目后评估报告 ____年____月

目录 项目后评估报告 (1) 目录 (1) 1.项目基本情况(运营管理部门主导编制) (3) 2.项目运营后评估(运营管理部门主导编制,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3) 3.项目研发后评估(设计管理部门主导编制,营销/工程/前期参与) (4) 4.项目工程后评估(工程管理部门主导编制,营销/工程/前期参与) (5) 5.项目营销后评估(营销管理部门主导编制) (6) 6.项目成本后评估(成本管理部门主导编制) (7) 7.项目客服后评估(客服管理部门主导编制,工程/物业参与) (10) 8.其他 (10)

1.项目基本情况(运营管理部门主导编制) 1.1.项目名称 1.2.项目区位 1.3.项目规模 1.4.项目产品组合 1.5.项目建设单位 1.6.项目总包单位 1.7.项目监理单位 1.8.其他 2.项目运营后评估(运营管理部门主导编制,相关部门提供数据 支持) 2.1.项目运营总体回顾 2.1.1.项目结果对公司战略发展的贡献 2.1.2.项目结果对可研报告的验证情况 2.1. 3.项目结果对运营目标书的验证情况 2.1.4.项目结果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 2.1.5.项目成功标尺回顾 a)销售净利润率 b)项目内部收益率IRR c)一次性交房成功率 d)推盘计划及年度签约额 e)项目一级计划达成率 2.1.6.项目管理成功标尺回顾 2.2.拿地到项目开工、开盘工期

a)成本偏差率(与目标成本基准版比较) b)向公司其他项目团队输送人才数 c)项目运作模板使用说明 2.2.1.公司成功标尺回顾 a)项目品牌知名度增长情况 b)单项目年度销售额区域排名 2.3.项目运营要点回顾 2.3.1.项目运营大事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a)获取土地时间 b)开工时间 c)样板区开放时间 d)开盘时间 e)销售回款达 ___% f)交付时间 g)项目主体清盘时间 h)车库/车位开盘时间 i)其他 (注:项目获得区域/省级/国家级奖项的情况,应逐项详细列入) 2.3.2.项目运营指标对比 2.3.3.项目运营成功点分析 2.3.4.项目运营不足点分析 2.3.5.项目运营不足点分析 2.4.提升建议 3.项目研发后评估(设计管理部门主导编制,营销/工程/前期参 与) 3.1.项目定位回顾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模型及方法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模型及方法 基于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目的和特点,一般有收益法和成本法两种途径。 收益法 收益法是资产评估方法中的一种,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收益的各种因素,真实和较准确地反映本金化的价格,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该方法评估的技术资产的价格容易为供求双方所接受。但是,收益法中收益的预测和界定是比较困难的,各种风险因素、使用期限等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经验,因此收益法评估的难度较大,对评估者的要求非常高。 (l)收益法的前提条件 收益法通常是在继续使用假设前提下运用的。应用收益法评估资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被评估资产必须具有获得预期收益的能力,并且收益可以用货币计量与获得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相联系的风险是可以估算出来的。 由于科技成果可为所有者带来超额收益或垄断利益。因此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主要应用收益法。 (2)收益法的评估模型 收益法的基本计算公式或称原理公式如下:

式中:P为资产评估价值 Ri为第i年资产预期收益额 n为收益年期 r为折现率 B为技术资产的分成率 实际操作中,根据资产经营的期限,收益的估计直接应用上式或在上式基础上进行交换,具体方法如下: ①有限期收益的计算方法。当被评估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期限是有限时间时,或需要评估有限期间的资产价值时,上式中n是一个具体数字,即为该资产的剩余寿命周期。可直接接上式进行计算。 ②永续年金资本化方法。如果一项资产可以永久地经营下去,则可获得永续性收益,当资产的收益Ri可认为是每年保持不变时,根据等额分付现值公式,则可变换成: 若经营期限长时,上式期限n可认为很大,即n→∞于是→0,则有: 式中:R实际上是等额年金:r为折现率,即本金化率,B为技术分成率。 ③有限期限收益和年全资本化结合的计算方法阶段法)。一般来说,资产的近期收益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期限越长,预测越困难,只能做出趋势性估计。而小资十的时间价值的概念和等值计算的公式可以看出,近期收益的准确度远比远期收益的准确度对资产价值的估计重要,因此,可

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

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评估本省政府规章的实施效果,规范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以下简称立法后评估)是指政府规章实施后,根据其立法目的,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府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的制度。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包括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以及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以下统称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三条政府规章的制定机关应当加强对立法后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等保障。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规章的评估机关。 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较大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立法后评估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并对重要的、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 省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较大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负责组织实施的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 第五条其他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第六条评估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将立法后评估的部分事项或者全部事项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受委托评估单位)进行。 第七条立法后评估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 第二章工作与要求 第八条与政府规章实施有关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评估机关的要求,提供与政府规章实施情况有关的材料和数据,协助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

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GB标准)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在项目中犯错误是正常的,但是犯同样的错误则是不可原谅的。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在项目中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项目结束的时候,所有的成员汇集在一起,回顾一下项目的过程,总结出错误,找到解决的办法,总结出经验,将这些经验复用到下一个项目中。具体表现为: 1、通过项目分析、总结和会审,对项目工作进行评价,使项目组的经验成为机构过程资产,并促进软件过程的 不断改进。 2、通过技术归档,为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依据,不断增加公司的技术积累。 3、通过技术交接,为做好产品进入市场后所必需的产品维护和客户服务做好必要的准备。 4、通过产品会签和发布,确保公司向用户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产品 1.2 解决公司级问题 1、丰富公司资产库; 2、产品投入正常使用,减小公司应承担的售后服务压力; 3、建立与用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4、项目团队及每一个相关人员的绩效评价; 5、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无形资产长期积累; 6、项目成果的进一步产品化,已有产品的进一步商品化; 1.3 参考资料 [1] Project Management Concepts,Methods, and Techniques ,J. LeRoy Ward,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ESI International, Arlington, Virginia [2]软件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书(GB856—88)国家标准 2.实际开发结果 2.1 产品 名称:XXX 网站 存储媒体的形式:光盘 数量:3 份; 产品文档名称: 软件开发文档:《需求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报告》 项目管理文档:《软件项目计划》、《项目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产品文档:《用户手册》、《演示文件》 2.2 主要功能和性能 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信息填写、用户自选以及名字含义英文解读与使用频度(中国范围内)分析的板块,使其可以根据顾客的英文名字、性别、年龄、国际、地区、性格特征、爱好、星座等为顾客取一个符合其特点又富有内涵的中文名字。 2.3 进度 (1)细化消费人群需求及板块内功能分类与布局;

后评估报告模板

后评估报告模板

****有限公司 **项目后评估报告 (要点,可根据实际调整补充) (总规图片) 年月日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土地拓展后评估(地产发展部)1.1项目概况及背景 1.2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1.3项目发展周期 1.4项目投资研判的准确程度; 1.5项目定位、产品定位与投资预测的偏差情况1.6项目整体的投资收益情况 1.7与国土局等外部关系的沟通协调情况 1.8对招拍挂所需的相关手续办理情况 其它 第二章项目营销管理后评估(营销部) 2.1项目各类型物业销售情况 2.2项目销售时机 2.2.1与市场定位时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比分析 2.2.2一期计划销售时间与实际销售时间的对比分析2.2.3原定位与实际设计建设成果的对比分析 2.2.4预期销售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分析 2.2.5项目计划销售期、速度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2.3项目销售策略 2.3.1项目销售周期中营销费用控制情况 2.3.2项目推广渠道对比分析

2.3.3各阶段销售策略逾期与实际产生效果对比分析2.4项目客户分析 2.4.1成交客户来源分析 2.4.2成交客户年龄、职业分析 2.4.3成交客户家庭构成及收入分布 2.4.4成交客户置业动机及次数 2.4.5成交客户付款方式 2.4.6项目最初客户定位 2.5项目营销大事记 2.6项目交付 2.7项目组织建设情况 2.8成功与不足 2.8.1综合评述 2.8.2营销工作成功之处 2.8.3营销工作不足之处 2.9改进提升计划 2.9.1与代理公司合作的经验教训 2.9.2首推产品及时机选择 2.9.3产品规划前期需营销介入 2.9.4组织建设方面 2.9.5销售管理方面 2.9.6广告推广方面

立法后评估标准

立法后评估标准 《南宁市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节选) 第十条立法后评估的标准包括: (一)合法性标准。规章的内容是否存在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形,特别是规定行政处罚或者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事项和内容,是否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二)合理性标准。规章所设计的各项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妥当:所规定的执法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合理,在规范执法权力与保护公民权益之间是否寻求到最佳的平衡点;所设置的法律责任是否合理、是否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三)协调性标准。规章的实施是否与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所设立的制度是否贯彻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是否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相适应,是否与其他规章以及上位政策存在冲突,实施后是否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等问题。 (四)可操作性标准。规定的制度、措施是否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具有针对性,易于操作;规定的措施是否高效、便民;规定的程序是否正当、简便易行。

(五)立法技术性标准。规章的立法技术是否规范;规章的逻辑结构是否严密,表达是否准确,是否影响到规章的正确、有效实施。 (六)实效性标准。规章实施效果是否达到立法预期目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是否尽职履责,规章是否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实施后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否明显高于规章制定和执行的成本;规章实施所必须的配套制度是否已经制定;拟通过立法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规章施行后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应当分析是否是制定和实施规章所带来的效果;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应当区分是规章本身问题,还是规章实施不力问题。

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一、《办法》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 首先,积极组织牧业执法人员学习《办法》,切实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办法》公布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都举办了《办法》的培训班,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市农业局每年定期组织牧业执法人员开展培训考核、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学习考核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其次,积极开展管理对象的普法宣传教育。我们的管理对象是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管理对象较为复杂,法制素质参差不齐。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对行政相对人的宣贯活动,举办了多次《办法》宣贯培训班,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农业部门还与犬类主管部门一起深入社区进行《办法》宣传,以加强对宠物防疫工作的依法管理。 2、认真实施,我市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动物防疫工作紧紧围绕动物防疫与动物产品安全这一主线,严格执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 (2)依法严格把好检疫关,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3)依法强化动物防疫流通监管,防范外来疫情输入。 为了有效防范外来疫情输入,确保上市畜禽产品安全,根据《办法》,我市开展调入动物及产品的备案报验工作。2005年3月起,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了外来

动物报验中心,在市区城南、城北两个入城口、望江门建立了3个报验站,实行电脑联网,软件管理,实时监控,对从市境外调入动物及产品实行调入前备案,调入后报验。为方便经营单位备案,我们对市区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单位实行电子备案,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审核,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一举措在农业部尹成杰副部长、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视察时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肯定。 3、严格执法,确保《办法》贯彻落实。 案查处违法案件30起,罚没款23.7503万元,特别是严肃查处了屠宰场生猪批发行涉嫌伪造检疫证明案,影响较大,该案涉及假证数量大,已触犯刑法,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有12名当事人最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动物防疫制度不断完善。 《办法》实施三年来,我市根据《办法》建立并实施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2)外来动物及动物产品备案报验制度。 (3)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 为加强动物和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可追溯管理,我们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于2007年制订出台了《**市动物及动物产品分销信息凭证管理办法》。该项制度的建立,弥补了目前《动物防疫法》中关于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检疫监管方面的空白,同时,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4)动物诊疗纠纷鉴定制度 为加强动物诊疗单位的管理,保护畜主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诊疗纠纷,我们根

各种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模型

各种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模型、适用环境及其优缺点 1、市净率法(账面净值调整法) 适用环境:市净率法主要适用于需要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 优点:可以直接根据企业的报表资料取得,具有客观性强、计算简单、资料易得等特点。 缺点:①账面价值的重置成本变动较快的公司②固定资产较少、商誉或只是资本较多的服务行业。 2、市盈率法或EV/EBITDA倍数法 适用环境:①充分竞争行业的公司②没有巨额商誉的公司③净利润亏损,但毛利、营业利益并不亏损的公司。 优点:首先,计算市盈率的数据容易取得,并且计算简单;其次,市盈率把价格和收益联系起来,直观地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再次,市盈率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综合性。 缺点:如果收益是负值,市盈率就失去了意义。再有,市盈率除了受企业本身基本面的影响以外,还受到整个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在整个经济繁荣时市盈率上长,整个经济衰退时市盈率下降。如果目标企业的β值为1,则评估价值正确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企业的β值显著大于1,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被夸大,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被缩小。如果β值明显小于1,经济繁荣时评估价值偏低,经济衰退时评估价值偏高。如果是一个周期性的企业,则企业价值可能被歪曲。 3、PEG指标法 适用环境:成长性行业 优点:就是将适应率和公司业绩成长对比起来看,其中的关键是要对公司的业绩做出准确的预期。 缺点:它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对PE进行区分 4、股利贴现模型 适用环境:是现金流折现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仅用于为公司的股权资产定价 优点:无

缺点:股息贴现模型产生于193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伯尔·威廉姆斯最早提出。当时投资者买进股票的主要目的确实是获得股息,股票的股息率经常被用来和债券的孳息率做对比。但是,自从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税收上的考虑,上市公司逐渐减少了股息的发放,转而倾向于保留大部分收益用作再投资,以避免股东缴纳高昂的股息税。当公司需要把一部分资金分配给股东的时候,往往采取股票回购的方式,而非发放股息。这种情况是股息贴现模型无法应对的。 除此之外,模型本身的假设也存在技术上问题: ①股息率问题:现实中稳定而且永久维持的普通股股息增长率未曾存在,这假设明显失真,业绩高增长的公司几乎不派发股息[6],从而导致模型的简化版本不适用,但按逐期现金流贴现的模型形式(即上方第一条公式)依然有效。 ②派息问题:未必所有普通股股票均会派息,因为派息会导致股价短期下降,而且公司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股息资本化,即不派发股息而为公司保留现金作投资(会计学称之为留存收益)。假若没有股息,股东没有现金流的增加,他所持有的股票现值也不会有所增长。因此,更常见的办法是借用莫迪尼亚尼-米勒定理,假定股息派发与否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从而在模型中以每股溢利取代股息作为参数。但是,溢利增长率又不同于股息增长率,两者的计算结果可能有别。 ③模型中,股价对股息增长率的变化非常敏感,而股息增长率只是一个期望数据。 ④投资者预期问题:如果投资者没有预期收取股息,模型便意味着股票没有任何价值 5、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 适用环境:稳定的现金流量的公司,或是早期发展阶段的公司。 优点:很好的体现了企业价值的本质;与其他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相比,现金流量贴现法最符合价值理论,能通过各种假设,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经验。 缺点:首先从折现率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不能反映企业灵活性所带来的收益,这个缺陷也决定了它不能适用于企业的战略领域;其次这种方法没有考虑企业项目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没有考虑到企业投资项目之间的时间依赖性;第三,使用这种方法,结果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所使用的假设条件的正确性,在应用是切不可脱离实际。而且如果遇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很不稳定、亏损企业等情况,现金流量贴现法就无能为力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