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门陈氏宣汉家谱

义门陈氏宣汉家谱

义门陈氏宣汉家谱
义门陈氏宣汉家谱

《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与孙应鳌家世

《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与孙应鳌家世 内容提要:新发现的孙应鳌后人自行编印的未刊本《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孙应鳌的家世,可补正史之不足。从孙氏迁黔始祖孙华落籍清平至孙应鳌之子止,已历九世。从武弁入文儒的家世,对孙应鳌青少年时期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族谱孙应鳌家世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4—54—6 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今凯里市炉山镇)人,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卒于万历十二年(1584),是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是贵州建省以来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内群以名臣大儒推之”,“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嘉靖二十四年(1545)王阳明弟子徐樾任贵州提学副使,见孙应鳌而大奇之,孙应鳌遂以徐樾为师。次年举乡试第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选庶吉士,改户部给事中。以后先后任江西按察司佥事、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隆庆元年(1567)以佥都御史,巡抚郧阳(今湖北郧县),三年(1569)遭谤,遂辞官归里。万历初年(1573)起任原官,次年升大理寺卿。其后任户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洒,起刑部右侍郎,直至晋南京工部尚书。卒后赐祭葬,赠太子太保,谥文恭,学者称之为淮海先生。

孙应鳌是明朝中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可《明史》中竟没有为这位明代贵州心学大师立传,至于其家世,更无从考查。近人李独清在《孙应鳌年谱》序言中说:“惜传业无人,身没之后,著作湮晦,行迹百不存一,清廷纂修《明史》,遂不为立传,《明儒学案》亦漏载之。”莫友芝在《黔诗纪略·文恭孙淮海先生应鳌传》中也说:“惜传业无人,当时行迹百不存一,本朝修《明史》,遂不为立传。”刘汉忠先生曾考证《明史》之所以无《孙应鳌传》,并非出于其史事材料缺略之故,而是由于《明史》纂修过程中被删掉之故。其先《明史》最早的蓝本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万斯同审定的《明史稿》416卷,其中318卷中的《诸臣传》中有《孙应鳌传》,康熙五十三年(1714)及雍正元年(1723)《明史》总载王鸿绪根据万氏审订的《明史稿》而删改成《明史稿》310卷进呈清廷,《孙应鳌传》在王氏进呈稿本中被删掉。清雍正年间由大学士张廷玉领衔据此编修的今本《明史》,自然便缺失《孙应鳌传》了。故莫友芝之弟莫祥芝在《孙文恭公遗书叙录》中为之三惜焉:“公以词臣洊践卿贰,外历参政、巡抚,镌巨珰,论革除,清国学,政事赫一时,而《明史》无传,此可为公惜者一也。心受阳明、心斋之学于徐樾,与罗洪先、汝芳、蒋信、胡直、赵贞吉、耿定向、定理相切蒯,发挥良知,张望眇悟,而《学案》不载其姓字,此可为惜者又一也。公之著述见于史志者五种,其见录于《四库》者仅三种。今三种中,只存《易谈》四卷,而《四书近语》六卷,赖王先生震来刊传之。其《学孔精舍汇稿》十六卷,久巳散佚。咸丰甲寅,家兄得写本诗稿六卷于麻哈艾述之,疑即《汇稿》末数卷,甚慨文恭文在诗右,传录无人,而遽散亡;嗣又得《教秦绪言》、《幽心瑶草》两种,其他则皆缺,如此更可为

续修闫氏族谱后记

一、林州临淇吕庄阎氏五门族谱后记 国之有史,县之有志,族之有谱,以禄先人之事迹,亦使后人明其事理。吾阎氏自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壶关县晋庄迁入河南林州以来,耕读传家,经历五百余载,但由于宗族愈盛,支派愈增,户家愈繁,移居外地者愈多,如不及时续修恐后世子孙四方散居无考,长幼亲疏不分,族中德高望重者倡导续修族谱。为不负宗亲厚望,了却族人心愿,也为继承先人以农为本,勤俭守家,知书达理之风。今续修族谱,并印刷成册,按籍颁发,男女均录印于谱,但由于时间紧,人力财力所限,仅将五世慎祖后裔续录,并难免存此失彼,望族人谅解,谱中未尽之处,还有待后人充实完善。 林州市临淇镇吕庄村阎氏十六世裔多瑜(字文捷)沐手谨志 公元一九九四年秋多瑜撰后毓金书续修族谱执事人员: 十六世多钰多川多瑜 十七世毓金 林州临淇吕庄阎(闫)氏后裔是四氏分门的,在十五世以前是各门自行确定世系行列,十六世以后一至八门是按统一的宗派世次起名讳,但字位一律排在名讳的中间。例如十六世“多”字辈起名阎多瑜(字文捷)。

说明:清同治二年(1862年)九月,确定的世次行列是:“多毓观乃泽,佩以启作嘉(十六世至二十五世)。”公元一九九九年第八次续修家谱时,又增续了十个字:“弘政乐裕世,哲书存占吉(二十六世至三十五世)。”八次大修时,经族人四处调查资料显示,自始祖阎聚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晋庄迁居临淇吕庄后,几经战乱,改朝换代,世代繁衍,移居到林州、卫辉、淇县、辉县的族人最多,也有迁居到西安、兰州、开封、新乡、等祖国各地的,甚至还有跨出国门,远居台湾、日本、美国的,世代人丁繁昌,族系人口已达三万余人,有的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值得后人垂记和自豪。 林州临淇吕庄阎氏五门十六世裔阎多瑜(字文捷) 公元二零零二年岁次壬午荷月上浣书于淇泉艺院

唐氏族谱第一部

唐氏族谱 目录第一部 唐氏族谱续修语(七律) 唐氏族规 唐氏字辈 前言 续谱凡例 唐姓的起源 唐姓、郡氏:晋昌郡、翼城郡 唐氏总源图 抄源本流记 附(一)唐氏谱序 附(二)唐氏谱序 附(三)渠阳唐氏谱序 附(四)唐氏谱序 附(五)渠阳唐氏合建家庙序 附(六)唐氏谱序 附(七)唐氏谱序 附(八)重修唐氏谱序 附(九)重修唐氏谱再序 附(十)唐氏谱序 唐氏谱续修序言 杨家沟唐氏第二次续修宗谱序 杨家沟《唐氏族谱》二OO七年续修族谱序 重修唐氏谱序 唐氏祠堂对联并附神座对联 牌坊对联并附赞 凡例十则 唐谱宗政 第二部 鉴修宗支图及唐氏 唐氏介祖启序世系图(今放生北门村支脉) 徙川先祖唐光富发派 徙川先祖唐光伯发派 光伯祖长房仲遐房系 光伯祖二房仲遴房系 徙川祖公唐光琏发派 南冲寺学堂湾唐氏徙川前启序世系图 自楚来川东到南冲寺分支发派衍庆图 光武发派图 光舜发派图 按语 (一)两汉时期于史记载的唐氏著名人物

(二)三国时见于史册的唐氏著名人物 (三)南北朝时期的唐姓名人 (四)唐朝时期的唐氏大家族 (五)两宋时期唐氏名人 (六)明朝时期唐氏名人,明清以来唐氏的分布与唐姓名人(七)唐氏宗族名人及名卿纪略,宗族内名卿,唐氏三祖衍图(八)共和国时期我族部分族人简介 第三部 世系蕃衍及厝所 一、唐氏世祖蕃衍及陵寝(入川前) 二、来乐至杨家沟光富祖蕃衍及陵寝 三、居杨家沟下节唐光伯世系蕃衍及陵寝 四、唐光琏祖来乐至杨家沟北门坳世系蕃衍及陵寝 五、居南冲寺学堂湾唐光武唐光舜二祖世系蕃衍及陵寝 第四部 唐氏谱 家箴家训编修按语 报本篇 治家篇 事亲篇 为学篇 性命关系论 志意心身四大境界 仕官类 学问类 冠公六悔铭 惜字惜谷要言 十好语 葬祭类 念庵诗云 蒙童入学规矩吟 十穷语 家箴 事亲 友爱 夫妇 训后

家谱编写凡例与格式

家谱编写凡例与格式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摘自〝沭阳乐安孙氏通谱〞点击数:1779 更新时间:2010-9-5 谱名前缀和家谱中都可记有堂号,或以宗支发祥地、宗支始祖派系、主要繁衍地、现今居住地等为谱名符号。 凡例即对编撰本族谱定出一些须遵守的规则,各谱自有详略,然内容所差不多。我们在翻阅了许多孙氏宗谱的基础上,作以下综述: 首先目的在于尊祖敬宗,敦伦睦族,当然也为提高本族声望,凡表彰前人祖宗的功名佳绩、嘉言懿行,载之不厌其详。所以谱前都详载有关的恩荣之录:制诰、功名、仕宦、封荫、旌节、恩例、冠带、文学、寿星等等。收有名望族人的传记、事迹,若其人编谱时尚在,则概不立传,此为一般通例。讲究忠孝节义,凡有关事迹亦尽记载褒扬。 定有严格的族法宗规,要求通族悉心遵奉,以期不出败类而坠坏家族名声。先人诗文,不一定尽录,而有关训诲,一遵原稿编入,以垂不朽。所以谱中有关家法族规尤为详尽。对行凶犯罪、乱伦伤化、左道惑众、盗坟劫窃,凡一切重大狱案犯,俱要求革家族出祠,并在族谱中削去名讳,子孙也永不得载。如《仙源岘阳孙氏族谱》凡例中甚至规定:“娶非其族者,削;犯七出者,削。夫死改适,义与庙绝,卖祖宗坟地与异姓,及鬻宗谱与非族,并削去名。”如对罪行不重,情节可原尚能悔改前非者,则须由宗族公议,或可在谱中姑存其名,但要削去行字,以示惩戒。 貌岸然严格讲究辈份与谱名,1993年春,孙越崎老人见到了一位绍兴同康村来的老乡,是位40多岁的乡镇企业家,他带来了本村孙家祠堂的照片,并对其族的族谱很熟,背得出孙家的辈份名谱:“魁、怀、增、祥、瑞、永、大、安、康、宁、德、延、世、祉、诗、礼、振、家、声。”共计20代。孙老初名“世芬”,而那位企业家的名字中有个“祉”字,虽然比孙老小了50岁,但按谱名的辈份,他只比孙老低了一辈。按当时族谱的规定,不照谱中规定的辈份取名,就不能上家谱,也不能入宗祠。《云阳孙氏宗谱》规定:本族子孙有犯祖宗之名讳者,急宜改正,如再因循者,以不孝论。 一般规定,女子以嫁为归,不得列于行第,但书某某生几女(也可书其名讳),长适某姓,即可。而妇人重嫁,不书后夫,以惩失节。 收别家或外姓为子者,书继子某,并明其族别宗派。《余姚孙境宗谱》甚至同意“族内有贫不能娶,租典他姓妇生子者,通权达变,圣人不废,经公祠议决,准作嫡嗣,以延先绪,但于本人名下写明循俗从某氏生几子字样识别之。”不过有相当多的家族不许收外姓为嗣子,如《云阳幸家巷孙氏宗谱》明确规定:“异姓不得入谱,是乱我宗族也,如无子者,由亲房人继;亲房不能,由远房立继;再立不下者,同谱侄辈,年龄相当可也。”出继外姓者,便不书其后人。安徽黟县古筑孙氏家谱规定:“凡义子、赘婿为子者,凡娶再醮妇因抚其前妻之子者,凡出继他姓者,凡为僧道及卖为下贱者,并不书。至妇人亡夫改嫁者,亦不书。”余姚孙境宗谱这样规定:“有赘居外姓,或随母出为他姓养子者,除作仆奴及倡优隶卒,永禁入谱外,其愿归宗者,细查源委,许其入谱。” 迁居要书始迁某处,后又迁某处,以明本族之分支。宗谱一般20年或30

续修家谱前言

一、续修家谱前言 (一)引子 公元2002年秋,我约诸弟妹各家共十人,齐聚西安贤侄玉虎家,为退休在广州的三弟美洲(字斌)祝贺他七十华诞。期间大家建议续修家谱并要我主笔。当时手头只一本20页的《赵氏族谱》,这本小册子是由热心族人用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手抄本重印的。里面错误、缺失太多,难以读懂。一晃五年,也没动笔。 去年秋,我回乡探亲,又看到有热心族人新修订的赵氏家谱。据了解是由华蓥市双河镇一些热心族人做的,我借了一本新修订的家谱,同时又在族人中搜集了几种家谱手抄本或复印本。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家谱后,感觉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家谱中的序言难以读懂,原因是辗转传抄、错字、缺字较多所致,至今还有若干地方存疑。这里顺便指出那本新修订的家谱,对刘大瑄的《赠岳池赵氏谱序》的译文,由于译者未看懂原文,轻率臆断导致错误百出,我等后之修谱者当引以为鉴戒。 家谱前面的序言,一般人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述家族的发展史。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所以,我以为续修家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一时难查清的,则存疑留待后人去稽考。二是各支派根据自己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一代起,增补世代记载,成为自己的房谱。这是族人自己应做的事。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事业有成就的族人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立功受奖等等),待若干代之后,合修家谱时由其后人查证核实后录入家谱中。 (二)续修家谱事 关于续修家谱事,我在读了搜集到的多种版本后,感到应该重修,而且应该尽早重修。一是自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由德醇公主持修谱后,至今近二百年未重修过,导致不少族人只知其父,不知其祖。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子孙繁衍遍布国内外,更难以联系。家谱有助于相互联系和寻根祭祖。兄弟子侄让我主笔,我年已八十有二,文字功夫欠佳,实难担此重任。几经嘱托,也几经考虑,只好勉为其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几易其稿,今天终于定稿。 这次续修家谱的要点是: (1)保留原谱内容 续修家谱是在保持原谱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内容及文字上的错误、缺失,分别予以订正、增补并做必要的说明或注释,弄不清楚的,指出疑点并予以保留。 目前我广岳地区族人保存的残缺不全的赵氏家谱,均是以德醇公主持修订的赵氏家谱为母本重印或传抄的,德醇公在序言中有一段话:“……余时谨按先子之编次旧稿者,反复而详阅之。偏者,补之;略者,详焉;疑者,阙之;信者,传焉。俾先人之源流不紊……”说明在他之前是有我赵氏家谱资料的,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至今已荡然无存,德醇公也没有在序言中指明哪些文字是先子留下的。哪些是他自己撰写的,致使原谱留下一些疑点。(2)新增内容 此次修谱增加的内容很多。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源流史中,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把赵抃和赵植的关系搞清楚了,即抃是植的十世从孙,是植的长兄元宴的十世嫡孙。同时,我们把原谱中从赵抃开始世系记载往上推进了十一代。即续修谱的世系记载是从赵淑开始的,赵抃是赵淑的十二世嫡孙。赵淑是赵元宴的祖父。此乃是本次修谱的一重大收获。

E7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

xxxx骔岭陇卧xx氏朝xx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xx工作方案 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姓氏文化也是国家提倡研究的,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俗民情、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口变迁等都有重要价值。通过修谱可发展宗情族谊,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可创家族辉煌,展宗亲风采。为确保这次续修宗谱工作顺利进行,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xx的宗旨: 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归族,弘扬祖德,振兴家族”为宗旨,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新的宗谱成为一部完整的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族人,让族人高度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形成爱国、爱族、爱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xx的原则 全族参与,深入挖掘;承前启后,新老衔接;力求全面,不漏不错;男女平等,一视同仁;规范编纂,与时俱进。 三、xx的内容: (一)序 (二)凡例 (三)检索 (四)xx溯源 (五)祖训、族规 (六)世系支脉: ①宗支世系图;②宗支世传。

(七)xx祠堂、墓碑(平面图) (八)xx(过去、现在): 圣旨、获奖情况、报道等; (九)传记(过去)简历(现在) (十)世录: 包括住址、单位、电话等; (十一)族人分布基本情况; (十二)附录: ①字辈;②芳名榜;③后记: 简述修谱意义、经过及梗概;④理事会成员名单;⑤补记。 (十三)题词、图片: 求精,经得起族人认可。 四、经费筹集和支出规定 (一)、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10元;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含离退休)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200元; (三)、鼓励热心族人和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踊跃捐资。捐资金额在100—499元的宗亲姓名载入宗谱功德榜;捐资金额500元及以上的宗亲姓名及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历届族长以及对家族事业贡献大的族人,可以免费收集本人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 (四)、谱书预定资金以每部200元收取,成册核算后多退少补。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范例计划等

通渭李家店青草湾车家家谱撰写计划 第一部分家谱通用格式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 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 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的24项。 下面的这24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 举例: 虞邑范氏族谱凡例 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 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第一卷中列明本谱总目录,其余卷仅列本卷目录。 二、谱中世系图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 名者列入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之内,不另记述。

三、旧谱记男不记女,本次续修于女均予入谱。女子简历记入父辈简历中,已婚子女列明夫男姓名。 四、遵旧谱惯例,仍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每页列五世,起始世次族人标 明父辈名字,以便衔接。为方便阅谱,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此次续谱时 均改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通行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之。 五、谱中文字凡出现族人姓名、名讳、字、号、官衔、封号者,皆加着重线,以便识别。现代文章中多未标注。外族人员与官衔等不在此例。 六、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出处,明示作者, 以期族人核对。原实行、忠义、节烈贤孝被另外刊载的,亦予标明。 九、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 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 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 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 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

高氏族谱凡例

凡例 窃惟王化首重明伦,齐家先宜饬纪,家乘国史,从来并重。我族自琼四世远公迁万载,历经六百余年,绵绵延延,人文辈出,皆祖宗之所至也。第历年既久,生齿日繁,再不修辑谱帙,将来支分派别,茫无可考,毋惑乎情义乖离,秦越相视也。今幸沐列祖德荫,丁口倍增,惟兹谱牒关系匪轻,凡我宗盟,务各水木兴思,纂修是亟,通族一德同心,念家乘如同国乘,合小宗以成大宗,联久涣之人心,成不朽之盛事,谨将凡例胪列如下: 族谱人伦攸关,一字不容轻忽,昌黎云:莫为之前虽美勿彰,莫为之后虽盛勿传。先贤历有亲录遗稿,幸文献犹存,速行检校,通限开印,十日前,各调稿员将世系稿誉写端整,亲自赴局交主修分修查收,细阅纂辑付印,俾原原本本一脉贯通,确而不伪,信而有徵。 任事必须选择,随才器使,从古皆然,矧修谱事重,籍非得人孰臻厥成,本族各有贤能,众行察访,学行兼优,材力素著者,公举分任组织谱局,以专责成。 主修总揽大纲,须殚精聚神,即分修诸人亦当同心竭力,不得偏私执己,不得唯诺因人,不得互有异同,各房丁口,虽调稿员具稿,亦必公听并观,及诸事例,应入谱者尤宜详考确证,谨始慎终,方称备美。 开局兴工,凡纸墨板木工价等项,费用浩大,无如祠产悉归国有,公财竭泽,公议摊丁款与倡捐并举,酌定男丁妇口均摊五元,乐捐者按数额序列,志诸谱册,以彰报效祖德之功。凡我族人各宜踊跃缴交,不得抗延。在局者亦宜节省,大凡公事不成,多因出入不明、或妄费、或吞蚀,致生异议,诸凡出入务必须立册登记详明,俾便稽查,以服众心。 任事诸人,既在局内即当公而忘私,至卑幼辈更宜敬谨听命,方为孝子顺孙,如有阻扰公议来局兹闹,及违抗禁例不行清理者,均干家法,众加严惩。 我族乃齐太公子高之苗裔,上下数千年,世有哲人,但欧苏谱牒以始迁为一世祖,据宋卫国王琼公之子,员公之孙远公为迁万载始祖,考据详明,若夫渤海遥遥,传文未免失实,远者固不妄援,中有同派未敢列行者,以地相去,世相后,无徵不信亦良史,厥疑意也。 修谱上溯宗亲,下联支属,隋唐而上选举稽薄,状婚姻由,谱系其制最详,及五季而法始坏,至元代尤甚,官无薄而品第淆,家务谱而姓氏混,识者有殷忧焉,故修谱以联世系,五世一图,又复起世,横直连贯,直而下见高曾祖考,父其父而子其子,横而过见伯叔昆弟,长其长而幼其幼,凡远近亲疏,生殁婚配葬所,一见彻目矣。

萧氏永和公族族谱第一次续修工作会上的讲话

萧氏永和公族族谱第一次续修工作会上 的讲话 萧承雄(2014年4月2日) 尊敬的各位宗亲: 大家好!通过几年努力,今天终于召开正式工作会议了。我能参加萧氏永和公族族谱续修工作,感到非常高兴。我想在坐的各位心情应该和我一样。在这里,现有几点感想和工作建议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族谱功能 族谱、县志、史记,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了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族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族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也是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步优秀教科书。 那么,族谱有何功能呢?我认为至少有五方面:一是寻根留本。就是让谱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

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修谱,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是亲缘备查。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就在于人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族群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 三是增知育人。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不懂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用什么教育他们呢?谱书中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有规范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就能很好的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族人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族争光,为国贡献。 四是结亲联情。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只要是同姓萧,血肉亲情一定会让你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五是承前启后。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我们留下萧氏

族谱凡例

凡例 一、本谱简要记载中华杨氏的发源、演变、繁衍、迁徙和发展的历史。详细记载万四公支系迁居各村源流与发展的情况。 二、本谱以始迁万四公为始祖,各村(石步坑、华山、竹下)以(旻一、旻二、旻三、旻四)为该村分支系的始祖,其世系为第一世,迁出本村的支系一般只注明何年迁往何地。如果聚集地人口数量多的亦可以分支系,但应注明何时何地何世迁入,并接在所属的本村支系版本后面。居住国外的华侨编入所属的本村支系中,但应注明侨居国的具体地名。 三、本谱编撰资料来源:以入户收集、走访前辈、墓碑考证等为基础,以史料记载为依据,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终将成稿。但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祖先的名、字、讳、号、生卒年月和祖妣姓氏,生卒年月的残缺不全,有待今后陆续考证补充完善。 四、编排形式:为了后人阅读方便,采用新版横写。世系图编写先男后女,从大到小,女子已婚者只有继承杨氏世系(比如招亲的)才可编入世系图,目前未婚女子均列入世系图。取名复姓的列入世系图。以世系图和谱文相对照,使之支系、世次更为分明。 五、谱文叙述:姓名,谁子女,生卒年月,配偶姓名,配偶出地,学历学位,工作单位,生男育女情况,婚入嫁出等记载分明。 1、谱文中的人称:在世者写上姓名,如已故的称“XX公”;配偶称“妻”,娶第二个妻子,把第一个称“前妻”,续娶几个称“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等”;如配偶已故称“妣”;续娶的妻,称“继娶、继妣”;娶第三妻,称“续娶”;第四妻,称“四室”;余者类推。凡入本族同胞或同辈兄弟姐妹的子女,称“嗣子、嗣女”;抱养或收养异姓的子女,称“养子、养女”;男到女家,有改名换姓者,则称“赘男、入赘”,与亲生子女一样,一视同仁;若无改名换姓者,则称“招赘”;一人承两家称“兼祧子”,承三家者称“三祧子”,余下者类推。 2、过继者,在亲生父母名下注“出继给谁”,嗣父名下注“嗣男”。 3、女子出嫁称“嫁、适”,并注明嫁往何处,夫婿姓名。

续修李氏宗谱序言

续修李氏宗谱序 当思家国一理也,家谱与国史一道也,史不修则万古纲常墜而不举,谱不修则万代家声晦而不彰,谱之关于家运大矣。当谓人之有宗派,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观其源可以知其流,而因其流亦可溯其源。吾族乃天下之巨姓,陇西之望族,始姓理,源于皋陶之官封,历虞夏商,子孙世其职,商纣之时,理征以直言获罪,其子利贞逃之伊侯之墟食木子以全生,遂易理为李焉。周秦汉以来,世世相承,历十八世至崇公,崇公流寓于陇,崇之后讳虎封为唐公,唐公生炳,炳生渊,是为高祖,生太宗,太宗与隋炀帝之女生三子恪,初封吴王后追封为郁林王,本族乃恪公之后裔也。恪生子四重、玮、琨、璄,琨生祎,祎生子三峘、峄、岘,峄生远,远生元,元生涛,涛生子二承休、承范,承休生子二仲容、仲宝,仲宝生子三景圭、山、亮,景圭生衜公,字少贤,历太子大傅,裴氏为中书令晋公度之女。五季时避梁王乱,偕弟术、衍逃之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道公生轩、辕、軿、辂四公,辕公吾支之祖也。生子德雄,德雄生子二海、结,海公生僎、瓒、授、選四子,瓒公生顺、竦、翊三子,竦公生谏、绍、谋三子,谏公生宗衍、大奎、大经、大全四子,宗衍生濬、澄、澈、汴四子,汴祖自宋祥符年间,由建昌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生子响,响生亮,亮生明、声、畹三子,声生名、昇二子,名生鍈,鍈生春、震、广三子,广生子政,子政生仲三、小十二、小十三,仲三生元量,元量生荣甫、镇甫、声甫三子,荣甫生廷瑞,廷瑞生仲发、苑、继三子。元乱之后宗族长幼悉遭涂炭仅存继公一人,仲继生以诚、以忠、以文、以信四子,以文娶舒公朝英之女生璘、璞、珪、璋四子,珪公字广卿,生六子伯宽、安、佑、环、淮、淑,伯佑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李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瑯(分居安微霍山上土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 4 第一篇 第一章 第四节 修谱凡例及章程 26

第一篇综述·修谱凡例及章程 26 第四节修谱凡例及章程 一修谱凡例 一、本谱称《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遵照中华萧氏总谱凡例, 在传承历代萧氏族谱的基础上,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古今并重,力求完整为原则,要有所改进和创新,以期达到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 二、本谱改竖排为横排,从左至右书写,采用篇章节目结构和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共分四篇。第一篇《概述》,第二篇《源流》,第三篇《人物》,第四篇《文献》。 三、本谱理清了源流世系,自叔大心始祖为一世,汉朝(萧)何公为十六世,梁朝(萧)衍公为四十世,唐朝(萧)复公为四十九世,“五元”中的乾元后裔穆林公为六十世,穆林公后嗣已繁衍至九十七世,平均每世为二十九年。 四、本谱按照中华萧氏总谱的规定,使用统一的新字辈,从中华萧氏世系第八十一世(即穆林公脉下二十一世)开始启用。新字辈“本宗自轩祖、嗣绪延世长、学深思敏行、华茂克绍昌、书诗振家声、道德焕文章、忠孝仁礼智、信义达万邦、勤俭丰裕安、平和寿 下线。有迁徙外居的在名下注明迁落地址,为收族寻根保留线索。 六、本谱图片中所载捐款宗亲部分,按捐款数额多少及世次房头顺序编排;所载贤老年龄均达六十岁以上,健在的为彩色照,已故的为黑白照;所载英才新秀按考入高等学校时间先后编排。 七、本谱世系录,在本名前冠“某某几子”,本名之下先写乳名、书名或号,次写生年月日时,再写简历,后写殁年月日时和葬地。妻室另起一行,已殁的写“妣”某氏,在世的写“配”某氏,写上闺名,系某村某人之女,生子生女列其名下。嫁出的女记录生年月日时,嫁适某村某君之子,夫君名讳等。 八、本谱世系录的历史纪年,采用历代年号、干支、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的记载,1949年9月前的纪年均用阿拉伯数字注明了公元纪年,凡未标明公历的均为农历。 九、本谱与时俱进,传男也传女,招郎入赘子女萧姓者,与男儿一样列名该房世系中,如有养子或随母下堂等人改为萧姓者,经本房叔侄同意,注明来历,列入该房世系中,凡祖宗上线不清或远离祖地,散居在本地的萧氏宗亲,可以就近联宗入谱。 十、本谱人物的记述,历届修谱录入的照旧保留,新增人物学业以大学本科、职位以正科级、职称中级以上采纳。凡是处级(县团级)或教授、高级职称以上者推荐入穆林公宗谱首卷,去世者写传,在世者写简介。 十一、本谱的断限时间为二0一一年底,在付印之前资料不到的,则留至下届修谱补

【亲族修谱常识】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续修族谱序

续修族谱序 族谱,乃人类家族之史书,它详实地记载了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是一姓之文史典籍,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文历史之载体。 我始祖兴选公,元末明初由江西南昌迁来荆州江陵东陈岭落业,子子孙孙二十余世在这里繁衍发展,人丁达2000有余,可谓此地望族。数百年来,先人曾几建宗庙,数修族谱。因兵燹和洪水之灾,宗庙被毁,谱牒毁失殆尽,仅存一部,已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致使本源传递不清,世系不一,既可信又可疑。 公元一九九四年,北二房自国公,北四房学清公,念祖殷切,率宗族有志之士与北陈垸、陈岗联宗重修族谱,由于族史资料和多方面条件所限,也存在美中不足之处。 二0一0年三月,理事会召开宗亲代表会议,倡议续修族谱。与会者积极响应,一致认为我陈氏族大人众,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出务工、经商、求学、任职者遍布神州大地,多数已定居他乡,甚至有的落籍海外。如年代久远,则离者愈离,散者愈散,不知根在何处?祖属何支?续修族谱已是当务之急。同时提出,此次续修族谱要以正本清源,取信除疑;清根理枝,寻亲归宗为重点,把我族谱与中华义门陈氏总谱合理衔接。续修出一部贯古今、明世系、完整清晰的陈氏大家族新族谱,方不失续修之意义。

遵循公议宗旨,理事会一班人和编修小组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正本清源,总理事会正副会长经宽、明祥二公赴江西德安寻根问祖,实地考察,在中华义门陈氏联谊总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可信的族史资料。同时,编修小组也四处联络查访,多渠道搜集史料,以残存的老谱为历史依据,以《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为索引,以各种史料为佐证,按图索骥,缜密考证,确认我族谱牒所载世系源流有异。始祖兴选公祖籍江西南昌,江州义门陈氏八世伉、侍、仲、俛、伟、伸六大支派是本源,义门分庄世系是支根。宋嘉佑七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庄,伟公第六代孙执方公居江西南昌官庄,与我族谱记载始祖兴选公生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仕宦里相吻合。经理事会研究,故将我族原为江州义门陈氏八世六房伸公之后裔,更正为五房伟公之后裔,南昌官庄执方公是我东陈岭江州义门分庄之祖。通过更正,达到了正本清源续修之目的,也更正了世代之差异,为我族与中华义门陈氏联宗大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溯源宜重,收族亦重。据族谱备载,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我族迁徙到湖南石门、四川奉节、湖北恩施、建始、长阳等地的先人之多,他们大多一去未返,生死存亡,音信杳然,族人曾经多次查找他们的后裔未果。本届理事会一班人以收族归宗为己任,不怕山遥路远,不辞跋涉之苦,几次日夜兼程到恩施、建始、长阳山区搜集线索,认真查访,历时一年有余。现约计收族入谱男女宗亲500余人,其中:长阳县贺家坪镇乃茂公后裔

吕氏宗谱续修后记

吕氏宗谱续修后记 宗谱,它是以血缘为主线,记录着自古至今宗族的来历、发展状况,它是一部持续的生命史。千枝万叶,一本之发,千川万河,一源之达。一人之身,千万人之所出;千万人之身,一体之所分。故知其由而尊其身,尊其身敢不敬其先,敬其先敢不爱其后。敬老爱幼乃中华民族之美德,身为父母,无论是担负社会要职,或是庶民百姓,或者是百万富翁,或者是一无所有,都不忘培育自己的下一代,总愿子孙超越自己,一代胜一代,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这是一个家庭的力量,一个宗族的力量,也是整个社会的力量,不忘父母的养育,不忘先祖的教诲,才有责任有勇气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新的历史。 为了适应社会上续修宗谱的大气候,加之本族家谱已到了需要续修之时,经多次协商、酝酿,于2013年3月正式组成《吕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开始了《吕氏宗谱》的编撰工作。谱贵详实,我们在编谱过程中坚持以详实为本。对身居各地吕姓子孙,予以登记上谱,尽量不漏。旧谱因世事沧桑,屡遭灾害,风蚀虫蛀等因素,许多已残缺不全。对此,我们到了麻城、鄂城、江夏等地,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查证,剔其误记,正本清源,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有些一时无法查清的,实行宁缺勿错,留作待考,决不做有诬祖先,怡

误后人之事。 编造谱册中,我采用吊线图的方法,理清了每一个人的宗亲图谱,与横写谱册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遗漏和错误,又可以理清长幼顺序。在长时间枯燥的校对过程中,有时没有耐心,觉得老祖先的资料错了也没有人能看出来,可就在我想放下耐心的时候,却放不下敬畏之心和责任心,我常常感觉许许多多先辈的眼睛在凄楚地看着我,诉说他们的艰辛与苦难。所以在整个校对的过程中,我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在编谱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宗亲的通力协作,不少宗亲慷慨解囊,提供了大量资金,鄂城将珍藏了上百年的“历史”拿了出来,有的还把各处搜集到宝贵的资料提供了来,编辑人员日夜操劳,登记和核对谱册。本次续修宗谱,有吕氏家族“绵”字辈吕正先、吕珍强、吕绵良、吕绵义,“延”字辈吕延顺、吕延寿、吕绍洲、吕佑全、吕华甫、吕绍华、吕延清,“家”字辈吕喜明等,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吕氏宗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想想先辈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收集并整理家谱时不畏艰辛,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值此之际,谨向前几届修谱的先辈致敬,向所有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吕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

水有源头树有根,世间万物各有其从属。续修族谱就是把珍贵的族谱增添补全,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续修族谱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族人 水有源头树有根,世间万物各有其从属。续修族谱就是把珍贵的族谱增添补全,将我们XXX氏族人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留与后辈子孙,永不断载、代代相传,让我们借鉴族人积累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发扬光大XXX氏宗主。 作为一名旅外工作的XXX氏子孙,向修族谱的会长、各位来宾、各位宗亲族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不遗失XXX氏子孙根源,让XXX氏子孙宗有源可查,发展脉络繁荣昌盛可追,你们为修XXX氏族谱辛勤工作、查阅历届族谱和祖宗的史志资料,四处奔波,辛苦了!阅读静思我们的族谱,心潮澎拜,为我们伟大的祖先感到骄傲,激励我们更应努力奋进!为我们的今后根深叶茂,发展成国家栋梁之才感到责任重大!纪念先人示后人,修族谱、敬祖宗,让我们把握XXX氏族人的道德内涵,传承先人遗训,弘扬先人的品格。生动展现了XXX氏祖宗创业之艰,族人的繁衍发展的历史面貌,昭示了XXX氏先祖的贤德品行与竞存之术,其精神价值已超越族谱本身,具有为实现存史资治教育作用。 俗话说,饮水思源,树高有根,水长有源。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会

不由自主地追问着一时难解的问题我们的先辈来自哪里?我们的祖辈是谁?我们的父辈是如何才有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同辈又和哪些人有着不能不说的亲情渊源?一句话,我们会常常追寻,当然,这也应该而且有必要去追寻我们自己的“根”与“源”在那里。不仅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一分成就与我们先辈们的辛劳与奉献都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其子孙后辈建立了诸多千秋基业,我们今天的每一点进步或多或少地在荫庇着祖先们的功德。我们的先辈们以其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开山辟地;以最朴实的情怀,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以最炽热的爱,繁衍生息出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生灵。如此这般,才使得我们XXX氏家族千百年来,傲然屹立于达德紫堂这块可爱的土地上。前辈的丰功伟绩,卓越功勋,道德修养,人格美德,后辈当应要好好珍惜、缅怀、学习之,更应发扬光大之,传播宣扬之。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源于家族和族群的和谐与发展,通过修族谱,我们不仅要梳理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渊源流变,更要借此机会,整合XXX氏家族的资源,增强XXX氏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谐力和发展力,使得我们XXX氏家族的子民,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吸取各种资源和原动力而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去对待我们XXX氏家族中的每一个或伟大或平凡的生命,去敬畏我们的列祖列宗,去敬畏养育我们的每一寸土地。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我们的先辈争光,为我们的家族添彩,更应为社会和时代奉献一份应尽的心力,让原本绚丽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族人: 水有源头树有根,世间万物各有其从属。续修族谱就是把珍贵的族谱增添补全,将我们XXX氏族人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留与后辈子孙,永不断载、代代相传,让我们借鉴族人积累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发扬光大XXX氏宗主。 作为一名旅外工作的XXX氏子孙,向修族谱的会长、各位来宾、各位宗亲族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不遗失XXX氏子孙根源,让XXX 氏子孙宗有源可查,发展脉络繁荣昌盛可追,你们为修XXX氏族谱辛勤工作、查阅历届族谱和祖宗的史志资料,四处奔波,辛苦了!阅读静思我们的族谱,心潮澎拜,为我们伟大的祖先感到骄傲,激励我们更应努力奋进!为我们的今后根深叶茂,发展成国家栋梁之才感到责任重大!纪念先人示后人,修族谱、敬祖宗,让我们把握XXX氏族人的道德内涵,传承先人遗训,弘扬先人的品格。生动展现了XXX氏祖宗创业之艰,族人的繁衍发展的历史面貌,昭示了XXX氏先祖的贤德品行与竞存之术,其精神价值已超越族谱本身,具有为实现存史资治教育作用。 俗话说,饮水思源,树高有根,水长有源。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追问着一时难解的问题:我们的先辈来自哪里?我们的祖辈是谁?我们的父辈是如何才有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同

辈又和哪些人有着不能不说的亲情渊源?一句话,我们会常常追寻,当然,这也应该而且有必要去追寻我们自己的“根”与“源”在那里。不仅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一分成就与我们先辈们的辛劳与奉献都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其子孙后辈建立了诸多千秋基业,我们今天的每一点进步或多或少地在荫庇着祖先们的功德。我们的先辈们以其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开山辟地;以最朴实的情怀,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以最炽热的爱,繁衍生息出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生灵。如此这般,才使得我们XXX氏家族千百年来,傲然屹立于达德紫堂这块可爱的土地上。前辈的丰功伟绩,卓越功勋,道德修养,人格美德,后辈当应要好好珍惜、缅怀、学习之,更应发扬光大之,传播宣扬之。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源于家族和族群的和谐与发展,通过修族谱,我们不仅要梳理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渊源流变,更要借此机会,整合XXX氏家族的资源,增强XXX氏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谐力和发展力,使得我们XXX氏家族的子民,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吸取各种资源和原动力而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去对待我们XXX氏家族中的每一个或伟大或平凡的生命,去敬畏我们的列祖列宗,去敬畏养育我们的每一寸土地。在有限的.人生历程中,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我们的先辈争光,为我们的家族添彩,更应为社会和时代奉献一份应尽的心力,让原本绚丽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 续修族谱的发言稿2

周氏宗谱--忠孝堂(原为爱莲堂)

忠孝堂周氏宗谱 公元1993年(修订版) 二.弁言 吾族谱牒清光绪间族祖益三公、浩渺公次第修创成谱。明国二十六年续修,本通铺之意,七七卢沟桥事变,战祸兴起,家乡沦陷,敌寇肆虐荡产离析,谱帙散佚无存,联明叔慨叹尤深尝谆谆嘱余曰,昔年心血,付之煨烬,其累世书香,忠孝悌传家,亲亲长长,不可无谱,汝当倡议修之,未敢竞辞其。修谱以来至今八十九年矣,多数族人不知自己支系房下经阖公议,重修宗谱修纂者弟立南公立亚公立梧公立中公,编纂者叔增尧公协修者族祖仪文公。走访四方,觅得残谱一部天佑也,修谱之难者世绪也,年湮代远,无法稽考寻家耄访遗老寒暑无间,孜孜弗倦,阅其谱者,当思修纂之苦心也。 世系不明不书,没有男孩只有女孩,招婿养老女婿改名换姓,赡养终身永不改者事宜徒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男女都一样明文规定一样看待。 居淮七二公与兄七一公,早有合谱之议,谓有难合之处,其议遂罢,今复提议合为一谱矣,家乘修明支系攸分长幼有序,孝友烟睦之风,世世永传致仕他乡,迁居外地疏略,遗漏者嗣后重修时增订补辍之,统宗有绪也,是所希焉,谱事告成用记始末亦修纂者之幸也。 壬申年孟秋天清节廿一世孙存祥谨识 三.周氏续谱序 编修宗谱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延续了数百年之久,至今虽无某一组织倡议扶持,但这一活动在民间仍延续不衰,这种现象说明了宗谱文化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某些科技方面在近代虽先进与我,但在人文伦理上却远不能与我相比,他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寻根,而我中华民族却早在这个自由王国里翱翔了。 我族从元末由苏州阊门迁来淮阴,历时五百余年,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晚清之际有南清河支谱两部七卷存世。 民国27年(1938年)先辈诸公曾再次修谱历时两年徒步千里跋涉数县草谱将成不幸日寇侵华资料全部散失致事无果。 随着星移斗转人口日益增多,驻地不断迁徙,每有五服近亲互不识面;孙袭祖讳,三代共排一字,长晚失序,伦理紊乱等现象产生,这是有损中华民族文明风尚的。 当今幸喜光风霁月之日,百业具兴盛世之时,炎黄子孙在为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族人倡议修谱,真乃适逢其时,近年来全国各地敬宗睦族而修谱已蔚然成风,都是为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