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范例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范例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范例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范例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规定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9892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Model Regulations for Internet Security Protec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

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三)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

第九条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

(四)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计功能;

(五)开办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能够防范、清除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第十条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三)联网使用单位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第十一条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安装并运行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安全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照本规定采取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具有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的联网接口。

第十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依照本规定落实的记录留存技术措施,应当具有至少保存六十天记录备份的功能。

第十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不得实施下列破坏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行为:

(一)擅自停止或者部分停止安全保护技术设施、技术手段运行;

(二)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设施;

(三)擅自删除、篡改安全保护技术设施、技术手段运行程序和记录;

(四)擅自改变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用途和范围;

(五)其他故意破坏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或者妨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行为。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辖区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公安机关在依法监督检查时,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提出改进意见,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法规类别】互联网网络安全管理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82号 【发布部门】公安部 【发布日期】2005.12.13 【实施日期】2006.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82号)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已经2005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2005年12月13日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实用版

YF-ED-J999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规定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实 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 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 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 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 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 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 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

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范例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规定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9892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Model Regulations for Internet Security Protec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

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通用版)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529-57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

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正式版)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 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 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 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79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标准版本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

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交互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安全管理制度要................................................................................................................. 法律责任............................................................................................................................. 人员安全管理..................................................................................................................... 访问控制管理..................................................................................................................... 网络操作与安全................................................................................................................. 应用安全............................................................................................................................. 个人电子信息保护............................................................................................................. 投诉..................................................................................................................................... 安全事件管理..................................................................................................................... 1 1.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1.1总则:为了切实有效的保证公司信息安全,提高信息系统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特制定交互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定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人员对公司整体信息安全进行管理,以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1.1.1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应包括: a)安全岗位管理制度; b)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c)安全培训制度; d)用户管理制度; e)新服务、新功能安全评估; f)用户投诉举报处理; g)信息发布审核、合法资质查验和公共信息巡查; h)个人电子信息安全保护; i)安全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 j)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行政审批文件。 1.1.2安全管理制度应经过管理层批准,并向所有员工宣贯 2.机构要求 2.1法律责任 2.1.1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2.1.2互联网交互式服务提供者从事的信息服务有行政许可的应取得相应许可。 3.人员安全管理 3.1 安全岗位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岗位管理制度,明确主办人、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岗位管理制度应包括保密管理。

某市医院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案

. 1.1网络安全方案 1.1.1.网络现状及安全需求 网络现状分析 由于XXX市医院网络安全防护等级低,存在病毒、非法外联、越权访问、被植入木马等各种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通过前述的网络系统现状和安全风险分析,目前在网络安全所面临着几大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来自互连网的黑客攻击 ●来自互联网的恶意软件攻击和恶意扫描 ●来自互联网的病毒攻击 ●来自部网络的P2P下载占用带宽问题 ●来自部应用服务器压力和物理故障问题、 ●来自部网络整理设备监控管理问题 ●来自数据存储保护的压力和数据安全管理问题 ●来自部数据库高级信息如何监控审计问题 ●来自部客户端桌面行为混乱无法有效管理带来的安全问题 ●来自机房物理设备性能无法有效监控导致物理设备安全的问题

1.1. 2.总体安全策略分析 为确保XXX市医院网络系统信息安全,降低系统和外界对网数据的安全威胁,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针对性制定总体安全策略: ●在网关处部署防火墙来保证网关的安全,抵御黑客攻击 ●在网络主干链路上部署IPS来保证部网络安全,分析和控制来自互连网的恶 意入侵和扫描攻击行为。 ●在网络主干链路上部署防毒墙来过滤来自互联网的病毒、木马等威胁 ●在网络主干链路上部署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来控制部计算机上网行为,规P2P 下载等一些上网行为。 ●在应用区域部署负载均衡设备来解决服务器压力和单台物理故障问题 ●在网络部部署网络运维产品,对网络上所有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在服务器前面部署网闸隔离设备,保证访问服务器数据流的安全性 ●在服务器区域部署存储设备,提供数据保护能力以及安全存储和管理能力 ●部署容灾网关,提供应用系统和数据系统容灾解决办法,抵御灾难事件带来 的应用宕机风险。 ●部署数据库审计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库操作和访问信息,做到实时监控。 ●部署网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对客户端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部署机房监控系统,对机房整体物理性能做到实时监控,及时了解和排除物 理性能的安全隐患。

公安局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录

一、概述 (3) 二、公安门户网站安全建设必要性 (3) 2.1合规性要求 (4) 2.2面临的威胁 (5) 2.3公安门户网站安全现状分析 (7) 三、面临的典型攻击 (8) 3.1跨站脚本 (8) 3.2信息泄漏 (9) 3.3SQL 注入 (9) 3.4DDOS攻击 (9) 四、公安系统门户网站安全防护 (10) 五、安全可靠的防御手段 (12) 5.1绿盟科技下一代防火墙(NF) (13) 5.2绿盟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SFOCUS NIPS) (14) 5.3绿盟科技WEB应用防护系统(WAF) (14) 六、总结 (15) 附件部署产品列表 (15)

一、概述 对于公安门户网站来说,公安系统发布的消息是比较权威的,同时公安门户网站也是与民互动,实现执法办公公开的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公安门户网站是公安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实现国家对公安门户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法律法规信息公开、公民在线办事、政法与民互动。公安门户网站是提高公安系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的关键环节,是国家重要信息系统之一。 而近年来,随着网站所运行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增加以及其公众性质使其越来越成为攻击和威胁的主要目标,公安门户网站所面临的Web应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网页篡改、蠕虫病毒、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Web应用安全漏洞利用等,极大地困扰着政府职能单位和公众用户,给公安系统的公众形象、信息网络和核心业务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一个优秀的网站安全建设是公安政务门户网站是否能取得成效、充分发挥职能的基础,而合规、有效、全面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对保障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公安门户网站安全建设必要性 当前公安系统门户网站已积聚了信息化建设中大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公安系统信息公开成熟的业务展示和应用的平台,是工作模式创新与流程改造、开展协同和电子服务的重要媒介,是实现执法信息公开在网络世界中建立的永久据点。。 公安部门的网站普遍存在业务数据机密性要求高、业务连续性要求强、网络结构相对封闭、信息系统架构形式多样等特点。而网站中不同业务功能模块的信息安全需求又各不相同。如对外便民服务信息系统具有相对开放的结构特点,用户一般为普通民众,便民服务业务对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要求往往大于其对机密性要求,而在网站上独立运行的业务信息系统具有相对封闭的结构特点,用户一般为内部用户,用户对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要求往往大于可用性要求。因此公安网站安全风险贯穿前端Web访问到后端数据处理和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公安部第82号令) (2005年12月13日公安部发布)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三)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 第九条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组网、管网、用网”三个方向分别设置课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则是其中承上启下,为这三个专业方向提供支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通过三大应用情境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娄安全技术:加密、身份认证、资源权限管理、操作系统加固、病毒防范、链路加密、漏洞修补、安全检测等,能实施包括防水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产品配置,更能根据不同应用网络环境规划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从内容上看,它涵盖了个人主机、办公网络和企业网络在安全防范中最常用的技术,也是网络安全工程师NCSE一、二级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等专业课程,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攻防对抗》、

《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三、课程设计(参照信息产业部NCSE一、二级证书的考试大纲)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安全应用型人才。能正确配置网络安全产品、实施应用安全技术、熟练掌握各类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规划不同应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 (2)知识目标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与相关知识,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对于各类网络环境所使用的各类防护技术原理有正确的认识。 (3)态度目标 遵守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进行入侵攻击方面的活动;正确认识攻击事件,有应急处理维护和恢复信息系统的意识。(4)终极目标 培养掌握较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合格从业人员。 2、课程内容设计 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华中分中心共同开发设计课程,严格依据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等级保护实施办法,从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入手,对信息资产进行评估,制定安全策略,并实施安全技术和配置安全产品。

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01-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01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1.2005年12月13日公安部令第82号发布 2.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七条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三)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 第九条 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 (四)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计功能;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令第82号)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令第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82号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已经2005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二)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三)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 第九条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四)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计功能; (五)开办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能够防范、清除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第十条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

公安部关于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规定

公安部关于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的规定 1

2

公安部关于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规定 某年11月24日,<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以下简 称”规定”)已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审议经过,于12月13日正式 颁布,并将于 3月1日起实施。 <规定>是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 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一部部门规章。<规定>从 保障和促进中国互联网发展出发,根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 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出了明确、 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保证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 和有效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互联 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制止网上 违法犯罪活动。<规定>的颁布对于保障中国互联网安全将起到促 进作用。 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 3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当前,中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 联网用户国。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网上短消息、网络游戏、电 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等网上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 娱乐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淫秽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传播、垃圾电子 邮件和垃圾短信息泛滥,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破坏频繁发生,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严重危害了上网用户的合法权益 和互联网服务单位的正常运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中国互联网 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 中国接报互联网违法犯罪 案件2700起, 达到1.4万起,而且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网上淫秽色情、赌博和诈骗活动已经成为多发性违法犯罪案件, 仅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就依法关闭境内淫秽色情和赌博网站1800 余个。近年来,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每年中国有半数以上的联网 单位发生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联网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 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中国也已经成为国际上 4

公安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管理规定doc 6页.doc

公安部关于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规定 某年11月24日,《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于12月13日正式颁布,并将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规定》是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一部部门规章。《规定》从保障和促进我国互联网发展出发,根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出了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保证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制止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规定》的颁布对于保障我国互联网安全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国。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网上短消息、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等网上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淫秽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传播、垃圾电子

邮件和垃圾短信息泛滥,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破坏频繁发生,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严重危害了上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互联网服务单位的正常运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2000年我国接报互联网违法犯罪案件2700起, 2004年达到1.4万起,并且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网上淫秽色情、赌博和诈骗活动已经成为多发性违法犯罪案件,仅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就依法关闭境内淫秽色情和赌博网站1800余个。近年来,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每年我国有半数以上的联网单位发生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联网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我国也已经成为国际上互联网垃圾电子邮件接收和发送大国,据有关单位统计,国内用户平均每天收到的垃圾电子邮件达到 6000余万封。 有效防范和打击网上违法犯罪和治理各种有害垃圾信息,需要“打防结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综合治理。当前,在防范打击和治理工作中,安全技术保护措施滞后和不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联网单位防范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使用率低,大部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使用率低于25%;同时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一些措施形同虚设,使用效果很不理想。2004年,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僵尸网络”入侵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国内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的漏洞,在一年时间内入侵并控制了国内6万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锐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1.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1.1总则:为了切实有效的保证公司信息安全,提高信息系统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特制定交互式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设定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人员对公司整体信息安全进行管理,以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1.1.1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应包括: a)安全岗位管理制度; b)系统操作权限管理; c)安全培训制度; d)用户管理制度; e)新服务、新功能安全评估; f)用户投诉举报处理; g)信息发布审核、合法资质查验和公共信息巡查; h)个人电子信息安全保护; i)安全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 j)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行政审批文件。 1.1.2安全管理制度应经过管理层批准,并向所有员工宣贯 2.机构要求 2.1 法律责任 3.人员安全管理 3.1 安全岗位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岗位管理制度,明确主办人、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岗位管理制度应包括保密管理。 3.2 关键岗位人员 1.个人身份核查: 2.个人履历的核查: 3.学历、学位、专业资质证明:

4.从事关键岗位所必须的能力 3.2.2 应与关键岗位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3.3 安全培训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包括: 1.上岗前的培训; 2.安全制度及其修订后的培训; 3.法律、法规的发展保持同步的继续培训。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a)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b)关键岗位人员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c)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的人员变动应通报公安机关。 3.4 人员离岗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a)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b)关键岗位人员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c)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的人员变动应通报公安机关。 4.访问控制管理 4.1访问管理制度 建立包括物理的和逻辑的系统访问权限管理制度。 4.2 权限分配 按以下原则根据人员职责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 a) 角色分离,如访问请求、访问授权、访问管理; b ) 满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权限; c) 未经明确允许,则一律禁止。 4.3 特殊权限 限制和控制特殊访问权限的分配和使用:a)标识出每个系统或程序的特殊权限;b)按照“按需使用”、“一事一议”的原则分配特殊权限;c)记录特殊权限的授权与使用过程;d)特殊访问权限的分配需要管理层的批准。注:特殊权限是系统超级用户、数据库管理等系统管理权限。 4.4 权限的检查 定期对访问权限进行检查,对特殊访问权限的授权情况应在更频繁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如发现不恰当的权限设置,应及时予以调整。 5网络与主机系统的安全 5.1 网络与主机系统的安全 应维护使用的网络与主机系统的安全,包括:

公安部关于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规定

2005年11月24日,《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于12月13日正式颁布,并将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规定》是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一部部门规章。《规定》从保障和促进我国互联网发展出发,根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出了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保证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制止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规定》的颁布对于保障我国互联网安全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国。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网上短消息、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等网上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淫秽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传播、垃圾电子邮件和垃圾短信息泛滥,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破坏频繁发生,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严重危害了上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互联网服务单位的正常运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2000年我国接报互联网违法犯罪案件2700起, 2004年达到1.4万起,并且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网上淫秽色情、赌博和诈骗活动已经成为多发性违法犯罪案件,仅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就依法关闭境内淫秽色情和赌博网站1800余个。近年来,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每年我国有半数以上的联网单位发生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联网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我国也已经成为国际上互联网垃圾电子邮件接收和发送大国,据有关单位统计,国内用户平均每天收到的垃圾电子邮件达到 6000余万封。 有效防范和打击网上违法犯罪和治理各种有害垃圾信息,需要“打防结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综合治理。当前,在防范打击和治理工作中,安全技术保护措施滞后和不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联网单位防范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使用率低,大部分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使用率低于25%;同时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缺乏必要的管理维护,一些措施形同虚设,使用效果很不理想。2004年,公安机关侦办的一起“僵尸网络”入侵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国内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的漏洞,在一年时间内入侵并控制了国内6万余台联网主机,造成了很大危害。此外,因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落实造成的用户资料信息和帐号密码泄露等案(事)件频繁发生,给上网用户和互联网服务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发展。 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有效防范、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治理有害垃圾信息的重要保障。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于1997年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但是,限于当时我国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水平,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和落实。为了尽快改变互联网服务单位和联网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滞后,不适应当前互联网安全保护工作要求的现状,使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公安部在广泛征求互联网服务单位、联网单位、相关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