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与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与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与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与问题

摘要:

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全球就业的不断影响,世界主要国家都积极主动地针对本国国情,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应对措施。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应在我国政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就业政策不断健全与完善,就业环境逐渐改善,就业观念进一步更新,在借鉴与传承国内外相关就业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从就业工作的战略视野下创新工作对策。

关键词:数量性矛盾;质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路径性矛盾;择业指导;职业指导

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 雪上加霜” 的严峻形势。之所以用“ 雪上加霜” 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近几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金融危机只是为严峻的就业情况又增加了一层厚厚的“霜” 。第二,古语“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这种机遇现实地蕴涵在国家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之中,这必将对就业产生更大的拉动效应。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更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在传承和借鉴国内外有效经验基础上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探索和创新新世纪下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普通高校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虽然取得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辉煌成就,但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的不同领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更是难上加难。从整体上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办公会上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伴随着2003年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第一个就业高峰的到来,我国普通高校走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七年。七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 三峰叠加、四大矛盾” 等诸多问题与矛盾的集中困扰。“ 三峰叠加” 是指在中国社会全体劳动力就业的三个就业高峰同时到来且并行发展的态势。三个就业高峰是指企业转制下岗职工再就业高峰、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高峰和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高峰。三峰叠加的局面出现在2003年,一直持续至今。“ 四大矛盾” 是指大学生就业本身所固有的制约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四种本质性的矛盾,即数量性矛盾、质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和路径性矛盾。数量性矛盾是指中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可提供的新增岗位数量增长严重不协调造成的矛盾。据教育部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统计, 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1300万劳动力、800万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300多万待就业人员。也就是说, 2009年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含应届毕业生和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超过700万人。质量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相应地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一些地方高校在扩招后投入跟不上,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使黑龙江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为就业的东西部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事实需求与现有编制结构性矛盾和社会经济产业快速调整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路径性矛盾主要是指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由于因建设时间短而形成的初始、零散、隔绝、不规范,自身状况比较突出。再加上“户口限制,地方保护” 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障碍不断出现而造成的毕业生市场配置过程中的路径不畅通。

二、面对大学生就业危机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特色性对策和方法

(一)美国政府与高校大力倡导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美国是鼓励创业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有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甚至将必修的“ 一般管理学” 改为“创业精神管理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更是高达24门,其他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目前都倾力专注于此领域,以求在新经济的趋势里站稳脚跟。创业激励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者的行列。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更加提倡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困境。

(二)德国政府、高校与企业有机结合,不断减少失业率

德国采取的有效措施使就业率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主要的应对特色有:首先,高校和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德国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践,学校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实习以及勤工俭学等活动,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更多面向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政府和各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大学生就业。德国联邦和州政府不但通过立法来统一规范和管理大学生就业,而且通过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为毕业生以及企业提供有关的就业服务和培训。德国由于其高校自身高质量的教学保证,校企间的密切合作以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加上政府通过立法和社会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和保障,从而大大减少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

(三)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 ,打造学生就业“ 直通车”

加拿大则实行“ 合作教育课程” ,这是加拿大高等学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对于参加“ 合作教育课程” 的学生来说,需要到企业“ 带薪实习” ,并且要经过企业和学校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取得学分。加拿大合作教育联合会指出,“ 合作教育课程” 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二者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本单位所需人才的机会,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的“直通车” 。由于企业普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劳动力,因此,参加过“ 合作教育课程” 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

(四)英国强化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英国在提供职业指导和完善信息服务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英国,政府并没有明确规定

高校必须为学生就业履行的具体职责和义务,但多数大学都自发地设立了专职的职业服务部门,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服务。这些职业服务部门不仅积极帮助在校学生掌握职业管理技巧,提供建议,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而且还为那些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提供特别服务,甚至在学生毕业两年之后还为他们提供这些服务。

(五)我国采取的对策

中央政府对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通知,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有这样几点: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鼓励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允许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吸纳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做项目的研究助理,来延迟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时间;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建一批见习基地;等等相关政策,同时各省也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力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当然,也包括增加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与政策措施。

三、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应在我国就业政策不断健全与完善,就业环境逐渐改善,就业观念进一步更新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自身定位采取合理对策。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

(一)坚持推进与实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各自的“ 品牌战略”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其生存与发展中,应遵循这样一条战略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办学的特色、培养目标和自身发展的定位,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重点开展“品牌战略” 的实施。下面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就业工作实施“师大品牌战略” 所带来的成效说明品牌战略建立的价值。在就业

市场开发与建设的进程中,哈师大引入市场营销中的“ 品牌营销战略” 观念,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师大品牌” 在师范专业就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在品牌化决策方面,师范特色是哈师大就业工作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哈师大始终坚持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在品牌模式选择方面,哈师大主打“精品师范”这一市场品牌。哈师大师范专业毕业生作为师范专业就业市场中的高级人才,主要是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服务,努力开拓全国区域性基础教育需求市场。在品牌识别界定方面,以“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 为契机,使全省13个地市县进一步充分认识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龙头的地位和作用。依托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建设全国领先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哈师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品牌延伸规划方面,在继续发挥哈师大师范类专业就业优势的基础上,凭借师范专业所赋予的较高素质和技能,不断向非师范专业领域拓进。依托两个市场促进“ 师大品牌” 的实质化和规模化。在品牌管理规划方面,通过毕业生市场调研、宣传与开发,以及构建岗前预就业等方式,全面提升“ 师大品牌” 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传播速度,全面打造哈师大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实习实训———毕业时专项就业———工作后学习深造的品牌管理链条。继续推进有形和无形两个市场的规模建设和品牌打造。2007年12月和2009年12月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战略合作高峰论坛” 对哈师大打造“ 精品师范” 工程,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二)实施高教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工作应该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着力点。为此,中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围绕就业质量这个核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要以就业为着力点,抓改革、抓服务、抓市场,增强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校园和谐的同时,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我国普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现实经济发展相匹配。普通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格局,其中,用人单位在不同就业领域吸收不同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不相同。二要充分考虑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在专业既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专业内部课程设置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获取,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此,普通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整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结合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将统一要求与多样化教育、特色教育与素质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也要满足希望尽早进入市场竞争的学生的需要。三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 ~30% ,而我国仅为1% ~2%。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强调指出:“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该主动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政府和高校需要共同努力为毕业生创业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政策措施。整合高校资源,开展创业教育。

(三)努力创新高校就业工作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就业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不断对现行工作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加以创新,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的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 .目标创新:择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

择业指导强调就业安置,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为目标,以信息提供和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其本质是追求人与职业的结合,是就业指导的初级阶段;职业指导强调人职匹配,通过指导学生了解职业自我,3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对策辨析职业环境,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恰当地进行职业学习、职业决策和路径调节,使其在校期间的学业为未来的就业打基础,为创

业做准备,职业指导是就业指导的高级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奠基者黄炎培先生曾指出:“ 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和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的眼光来看:要是相当,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多少人才。就个人论起来:相当,不晓得有多少快乐;不相当,不晓得有多少怨苦。”

2 .组织创新:由单一职能部门向综合化发展普通高校应尽早成立“ 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并将此工作始终贯穿大学教育始终。传统的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就业

指导职能部门和相关教学活动共同完成。但是由于职能单一,没有将社会、高校、家庭、学生个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2 + 2 > 4的系统功能,进而没有真正形成就业指导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就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的成立,不但能够通过企业、商会、学会等的努力,推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思路的转变,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逐步构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3 .方式创新:群体性指导向个性化指导的提升个性化就业指导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它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真正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岗位,而且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能力,不断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个性

化指导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化就业测评;二是个性化就业课程;三是个性化就业咨询;四是个性化就业训练。

4 .主体创新:全员化和专家化的对接

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各高校“ 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

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吸纳社会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加盟;二是通过学历的提升、课题研究、校企联合等形式,加大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三是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保障就业指导工作者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

5 .市场创新:“两个市场” 相辅相成,开拓广阔择业与创业空间一手抓“ 有形市场” 建设,组织各种规模的毕业生市场开发,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信息人;一手抓“ 无形市场”建设,进行公共就业网络平台建设,引入“ 网络运营” 理念,变“工具性” 网络为“运营性”网络。这是国内外未来就业渠道开发的总体趋势。这种择业平台系统的建立以及这一战略的实施,可以使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在终端上为自身的资源产品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化平台———择业与创业。

6 .评价创新:就业率评价向就业竞争力评价的演进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提出了把毕业生就业率与高校年度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与评估、学生工作等挂钩的18条措施。自此,就业率从单纯的数量统计指标逐步演化为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成为广大民众评价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的直观工具。我们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可以通过“ 四力” (学习力、求职力、适应力和发展力)、“ 五率” (就业率、对口率、稳定率、晋升率和雇主满意率)和“ 一水平” (收入水平)等指标构建一个评价体系,其中,对学生“四力” 的培养是高校就业指工作的努力方向,学生求职就业过程的“五率” 和“ 一水平” 则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结果的外在表现。显然,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相比较就业率评价更为完善和科学,对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帮助也更大。

参考文献:

[ 1 ]杨伟国,王飞.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J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4) . [ 2 ]褚静.德国大学生的良好就业状况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 3 ]田永坡.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对策选择[ J ] .湖南社会科学, 2009, (3) .

[ 4 ]王德炎.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J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4) .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背景

二.现状/背景 传统教育认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两性社会地位会向着平等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不容乐观。当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后,却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初就遭遇了歧视。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定义是:“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性别歧视是歧视的一种。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女大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因其性别遭受到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有区别对待或排斥。显性歧视是指将歧视的行为通过文字、话语等直接表现出来的歧视行为;隐性歧视是指用各种手段掩饰歧视行为,但结果上是歧视的行为。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有以下三种表现: 1.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狭小,不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生。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用人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制造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只能集中在办公室内勤、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等传统型的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上。其次,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拥有与男生相同或相等的就业机会(即“同民同工”)。也就是说,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男同学。有些用人单位对男性的偏向十分明显,也许是受到所谓的“女人是弱势群体”这种观念的影响,在男女生同等条件下、甚至男生处于轻微劣势的情况下也倾向于录用男生,或者提高录用女生的标准,给女大学生增加了比男同学要高得多的求职、就业成本。 2.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 在相同的工作中,女大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符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签约单位对男生拟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于女生。性别对女大学生报酬率的影响比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存在着部分女大学生就低谋职的现象,为了能得到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宁可降低门槛。与男同学相比,女大学生就业质量要低得多。 3.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 相对男大学生来说,企业认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条件都不如男大学生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取高层次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从总体上看,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由此可见,发展机会中的性别歧视在就业中是极为严重的。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612617710.html, 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及应对措施 作者:杨心远 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各领域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 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东南亚国家所受到了具体影响实施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南亚国家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策略进行了制定,对提升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优化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东南亚;优化措施 世界金融危机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具备较大的破坏力,东南亚国家正处在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一领域实施有效的金融危机因素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目前经济工作领域很多人士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南亚国家所受影响 1.虚拟经济所受的影响 虚拟经济手段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虚拟经济技术和相关国际金融保障体系建设状态的完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将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优化融资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业务,尤其在东南亚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快速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体系的建设。 可使用公式:C+CFr=Ywr一Twr+pwr 进行虚拟经济影响性特征核算。C为虚拟经济指数,当指数为0.05>C时,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当Twr较高时,C值不足0.05,金融危机严重性较高。并研讨东南亚国家受到的具体影响。东南亚国家在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美国的债券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业务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抵押贷款业务办理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虚拟经济体系的稳定水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金融机构在虚拟经济层面共涉及美国债券453亿美元,如果北美经济得不到缓解,将会造成资产市场估值状态的持续恶化,使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在虚拟经济体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危机。 2.国家外汇储备所受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管理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较为有效的因素,东南亚虽然在金融危机开始之前具备对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理解,但社会体制的状态决定了东南亚国家的外汇管理工作机制很难

大学生就业计划范文3篇

大学生就业计划文3篇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成功关键是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的计划文,仅供参考。 大学生就业计划文篇一: 感觉像是做了一个懵懵懂懂的梦,我们就已经是大四的准毕业生了。大一大二都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还小,时间还早,可以将学校做为一颗大树,尽情地享受生活的恩赐。突然,梦醒了,树荫已经不在自己的头顶,我们被赤裸裸地抛在了树荫之外,毒辣辣的太阳直逼着我们,让我们羞愧,慌,无措,自卑„„ 然而,人始终是要面对社会,现实逼在眼前,逃避和懦弱都是无意义的,我们决定为自己的未来好好奋斗,不抛弃,不放弃,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 之前本来打算考研的,金融风暴逐渐在侵润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得考研这样的选择并不那么明智,可以说,在这样一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如果有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摆在面前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工作,暂时放弃考研。我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大学生就业与金融危机问题时,明确地说道,"同学们请放心,在就业问题上,当前我们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我们很快就会提出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包括创造条件让大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多招大学生,科研院所和学校重大科技专项以多种方式吸收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充实一线工作,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搞好人才市场和招聘工作,各类企业要想方设法稳定在岗大学生的工作等。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克服这个困难。" 国家在努力地促进大学生就业,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就业心态,做出怎样的合理自我定位和择业选择?面对稍纵即逝的就业机会,又该如何抢抓时机,成功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智慧树知到《不负前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不负前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大四了,大部分同学的状态是() A.充分准备,蓄势待发 B.对职场较为了解 C.茫然焦虑,求职不得其法 D.浑浑噩噩,等待毕业 答案: 茫然焦虑,求职不得其法 2、解决就业拖延症的方法是() A.设立截止日期 B.营造无干扰的环境 C.降低预期 D.提高预期 答案: 设立截止日期,营造无干扰的环境,降低预期 3、决胜职场的秘决是() A.大量的阅读 B.实践与思考 C.勇气和坚韧 D.圆滑和世故 答案: 大量的阅读,实践与思考,勇气和坚韧 4、大部分毕业生对职场的了解是基于() A.刻板印象

B.阅读相关材料 C.访问职场中人 D.自己的经历实践 答案: 刻板印象 5、就业行动开始时最重要的准备是() A.了解职场中的岗位需求 B.梳理、补充、总结自身能力 C.等待用人单位进校招聘 D.盲目投递简历 答案: 了解职场中的岗位需求,梳理、补充、总结自身能力 6、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最理性的选择是选择() A.工作薪水 B.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 C.工作地点 D.福利待遇 答案: 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 7、求职过程里的立体思维是指() A.全面地认识岗位要求 B.从单一的因果关系去评价岗位 C.认识到求职过程中的不合理 D.与线性思维相差不大 答案: 全面地认识岗位要求

8、应届毕业生通常应该去什么地方搜寻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A.学校招聘网站 B.企业的微信公众号 C.51job、智联招聘、前程无忧 D.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 答案: 学校招聘网站,企业的微信公众号,51job、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 9、非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不可能去到一流公司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10、大四才开学,离毕业还有一年呢,就业还不用着急。() A.对 B.错 答案: 错 11、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是解决就业拖延症的方法之一。() A.对 B.错 答案: 错 12、用人单位会按照知识、技能、品质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求职者() A.对 B.错 答案: 对

大学生创业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就认为经济增长与创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国已经由管理型社会转变为创业型社会,GEM(Global Entreprenc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1999年对10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活跃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也较高,反之,则比较低。因此,越来越多国家都陆续把创业能力的提高与当前的学术和职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145万猛增至212万入,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长73万,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更是猛增不降,2010年应届毕业生约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人,而2012年则已经高达680万人次,就业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开始逐渐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同时,从1999年年开始,全国举办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2003年起,教育部、劳动与枉会保障部、人事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这些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创业神话,在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中,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明星效应”。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积极、活跃的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渴望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甚至有许多学生在大学校园就已经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高校扩招使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出现困难之后,大学生创业逐渐得到高校、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此时,创业教育开始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的概念是1989年由埃利雅德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此后,创业教育逐渐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探讨。学校怎样去实施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课题。其实,创业教育本身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创业意向,并拥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质,有的人成就需要高,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倾向冒险,敢拼敢闯,有的人厌恶风险,向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个性特质,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创业选择,甚至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个人特质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将是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过程。 谢一风(2007)指出当前许多大学生创业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环境适应性较差,同时整体创业意识较低,缺少创业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创业所需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培养都可以从大学创业教育得到提高。通过大学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热情,培养成就需要、冒险意识、主动性等人格品质,储备创业知识、锻炼各方面创业技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创业意向,为大学生迎接新一轮创业高潮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大量学者开始了

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计划书范本

Formulate objectives and tasks and daily work items manage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计划书

编号:FS-DY-20127 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计划书 作为一名大三的在校大学生,我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加入求职的就业大军,特别是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就业计划,为未来的就业提供指导,避免走出校门而措手不及的问题,为自己的就业及发展做好准备 一、自我分析 1、我的性格: 对于自身,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中性的人,不喜欢热闹,但又可以很好的融入集体,平时的话很少,会和人进行必要的交流,心理素质一般,但经过两年的锻炼,在公共场合发言时不会过于紧张,做事认真负责,很专一,脾气有点急躁,遇到问题必须克制自己不发脾气,可以保证不带负面情绪做事,总体来讲是属于做事实干型的人。 2、我的兴趣

对于我的兴趣,我喜欢运动(篮球、跑步)、读书和网络游戏,经常出入篮球场和图书馆。打篮球、跑步,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保持身心健康,为就业的发展提供身体方面的保证。在读一些文学作品的同时读一些有关市场营销专业及就业方面的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准备。长时间的玩网络游戏是一种恶习,我会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利用自己对网络的兴趣来学习一些与网络相关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文档处理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了解一些网络营销方面的信息,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多提供一条道路。 3、我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早已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积极地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遇到挫折永不气馁,坚持自我,相信自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 4、我的能力 对于一个已经读大三的学生来说,我已经基本掌握了市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2年第23期总第325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32012Sum No.325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玉彬(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临的现状方面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3-0163-03 [作者简介]王玉彬(1963— ),山西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 流” ,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要求 :“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度重视。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长,按照GDP 增长的百分比来算,毕业生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GDP 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加之各种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就业问题和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高校扩招讲,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余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的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从金融危机讲,大型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 培养与培训员工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招聘的时候 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择优录取。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企业利润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将可能少招应届毕业生甚至大规模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对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就业压力 随着大多数高校招生的扩大,最终变为学科专业规模的扩大,这就更加凸显原本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弊端。由于规模扩大,原来只是局部存在的问题就变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冷门专业就业相对困难,扩招以后变得更加困难;有些专业设置过时、过偏,扩招以后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性较差。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 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 ,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 · 361·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背景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背景 当今中国社会,对白手起家,平步青云的企业家们的软文宣传太多了。让即将步入这个人力资源买方市场的大学生们,对创业充满了梦想。很多人觉得工作很难找,那么就创业吧;很多人觉得马云、李彦宏们离我们很近,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他们的概率很大;很多人甚至侃侃而谈,我大二时候作XX报纸的代理,大三时候与学校超市合作开网点向同学卖方便面,我有很丰富的大学创业经历。 不能批评他们的幼稚,对未来的憧憬太不现实──究其原因,这也许是当今中国社会,在扩招了近十年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等人才”后面临的阵痛。我说说自己切实了解的几个数字。 1、高考人数。如果没有记错,我们是扩招前的最后一节,从1999年高考开始,高校的录取率,就从98年不到40%的比例,迅速提高到99年的56%,到2002年的最高峰63%;高中录取人数,也从98年的108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630万人。这个数字,和世界瞩目的中国GDP比较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想而知,到2013年,这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人力供需的矛盾,会达到比今天还要高的水平。国家培养了这些所谓“人才”,但是没有规划好,4年以后他们怎么办,于是,又开始了研究生的扩招。能解决多少问题,研究生毕业后,中国社会准备好了接收这些人才了么? 2、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按理说,CPI在上涨,房价在上涨,大家的生活成本上涨了,那么,大家的收入也应该相应增长。但是,从我身边看到的,确实相反的结果。02年我本科毕业,那个时候,同学们平均基本工资水平,在5k以上,即便是当时正在创业阶段,找不到更好工作大家才选择的“百度”,也在4k多的水平。而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即使基薪不到2k,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骛。我原来工作的上市企业,人员要求从本科提高到了研究生,而最基层销售类岗位的公司,却从6k降低到了2k。招聘的难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培养人才的成本却在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大学生们说,“找不到工作,我只好创业”…… 归罪于社会,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这样背景下产生的庞大学生创业团队,确实让人担忧,那么,大学生同学们,你们被逼无奈选择创业的时候,了解了到底什么是创业,创业会有什么困难呢?你们适合创业么?有时间的话,请好好考虑之后再做出要不要创业的决定。

2020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的脚步跑得挺快的,不知不觉自己离开学校已经有半年了,在这半年的工作中自己的感慨也挺多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出来工作之后自己真正感受到社会的现实和生活的压力。 在这半年里我在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采购部里的工作包括合同管理员和核价员的工作。虽然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但是在这两个岗位中让我学到的东西也挺丰富的,而且这两个工作岗位让我有不同的感想。对于刚出来工作的我对工作上接触到的事情都觉得很好奇的,因为学到的东西对于我来说也是新鲜的。在这半年里,每周自己都有写下自己的工作感想和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因此在工作周记上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记得我是在年7月17日来到公司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也许自己刚从学校走出这个现实的社会,自己还很难去适应工作的环境,很难与陌生的同事进行沟通,因为觉得我们的想法和思想根本就不同,因此自己心里面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感觉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了。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会觉得自己读完大学出来了,工作上的事情对于自己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当自己真正出来工作的那一刻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也不懂,那一刻才知道当初自己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上根本就用不上,当自己第一次面对一件事情不懂去处理的时候,自己也发现原来这个社会很现实,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刚出来工作什么都不懂而去体谅你和同情你。工作了半年之后,工作上的酸甜苦辣自己也尝过了,同时自己也承受过很多工作上的委屈,在最无助的时候也偷偷地哭过,从眼泪掉下的那一刻知道原来自己还没有适应这个社会,自己还不够坚强。 在工作上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去摸索,工作也是靠自己去总结方法,学习上有学习上的方法,其实工作也有工作上的方法,方法好不好很自然地反映己工作效率高不高。还有工作之后体会到一样东西,在工作上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只会看你做事的结果,有时候就算你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放在某件事情上面,可是到最后没有结果的话别人也不会去同情你做这件事情所付出的精力。其实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在所难免,因为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自己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现在工作之后,自己真正地体会到一个团体的团结性真的很重要,一个团体的合作好不好直接就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说大方面一点的,例如我们和客户一起合作也是一样,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的话,大家工作起来也很开心,从而觉得工作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间接能达到我们双方想要的利益。因此在办公室里面,我也很喜欢一种团结的气氛和相处和睦的工作环境。 从走出校门口开始找工作的那段时期,自己的内心其实挺沮丧的,因为我们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对于工作上的流程一窍不通,而企业招人的要求是要有工作经验的,对于我们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打击。记得那时候自己也挺灰心的,找工作的时候也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自己很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差很远。找工作中体会到社会的现实,自己不得不放低自己的要求,那时候已经觉得能有一份工作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每天都要烦找工作的事情,心里面总是为找工作的事情忧心,总是忐忑不安。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计文经济量学论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商学院学院名称: 业:专金融学 12 级:金融1班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请准确填写导师职称) 月十年二〇一五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顶尖高校敢说不关注就业,而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莫名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 1、背景: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14年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201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 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5%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100--12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蓝皮书称,目前,新增就业需求与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农村每年需要转移就业约800万人。 3、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回顾: 我国1998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在2003年毕业,该年毕业生数量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剧增67万人,增长比例达46.5%,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异常巨大,提到最高决策者的日程上。据有关统计,“2003年6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55%[1]”。即使如此,全国大约有1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5年依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长的一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国家控制目标是初次就业率达到72%,按此比例折算,今年大学毕业未能落实就业的,以及少量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等的人数将达200万人[2]”。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PS:如果你不去接触企业,你又怎么能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到底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所以在我们浑浑噩噩的在校园里面虚度时光,不如去走进企业,参观企业,并去请教企业高端领导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自己又和他们的要求差多远。大学生只有自己度量了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该干什么,想要干什么!需要干什么!接触不一样的事物,那么那就将得到不一样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20xx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范文时间的脚步跑得挺快的,不知不觉自己离开学校已经有半年了,在这半年的工作中自己的感慨也挺多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出来工作之后自己真正感受到社会的现实和生活的压力。 在这半年里我在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采购部里的工作包括合同管理员和核价员的工作。虽然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但是在这两个岗位中让我学到的东西也挺丰富的,而且这两个工作岗位让我有不同的感想。对于刚出来工作的我对工作上接触到的事情都觉得很好奇的,因为学到的东西对于我来说也是新鲜的。在这半年里,每周自己都有写下自己的工作感想和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因此在工作周记上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记得我是在年7月17日来到公司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也许自己刚从学校走出这个现实的社会,自己还很难去适应工作的环境,很难与陌生的同事进行沟通,因为觉得我们的想法和思想根本就不同,因此自己心里面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感觉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了。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会觉得自己读完大学出来了,工作上的事情对于自己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当自己真正出来工作的那一刻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也不懂,那一刻才知道当初自己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上根本就用不

上,当自己第一次面对一件事情不懂去处理的时候,自己也发现原来这个社会很现实,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刚出来工作什么都不懂而去体谅你和同情你。工作了半年之后,工作上的酸甜苦辣自己也尝过了,同时自己也承受过很多工作上的委屈,在最无助的时候也偷偷地哭过,从眼泪掉下的那一刻知道原来自己还没有适应这个社会,自己还不够坚强。 在工作上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去摸索,工作也是靠自己去总结方法,学习上有学习上的方法,其实工作也有工作上的方法,方法好不好很自然地反映出自己工作效率高不高。还有工作之后体会到一样东西,在工作上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只会看你做事的结果,有时候就算你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放在某件事情上面,可是到最后没有结果的话别人也不会去同情你做这件事情所付出的精力。其实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在所难免,因为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所以自己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现在工作之后,自己真正地体会到一个团体的团结性真的很重要,一个团体的合作好不好直接就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说大方面一点的,例如我们和客户一起合作也是一样,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的话,大家工作起来也很开心,从而觉得工作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间接能达到我们双方想要的利益。因此在办公室里面,我也很喜欢一种团结的气氛和相处和睦的工作环境。

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应当关注大学生失业群体。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需要市场主导机制,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高校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公平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引发了毕业高峰年的就业难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不发达、教育改革滞后、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以重增长速度轻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的高潮,这势必给业已严峻的就业市场增加巨大压力,带来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巨大的

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走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看招聘市场上人潮汹涌的毕业生和那些为找工作而手持简历四处奔波的求职学子,人才这个字眼更像是读书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多数毕业生在刚走出校门时,除了文凭、知识和头脑属于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需要在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的磨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知识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政府公共管理责任与政府就业战略选择,就自然应给他们以“劳动权”的基本保障,或者给他们以“待业”状态下的基本生活保障,决不能坐视他们为生存奔波而产生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应当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增幅逐年加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进入2l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万人,2001年115万。2002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离校,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万人,增幅23.1%,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2003年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46.2%。由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又遭遇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2004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13年将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大学生就业提升能力计划大学生能力提升计划书大学生128活动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篇一:提高就业能力的计划 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计划 1( 在就业能力方面,我需要提升的地方是 2( 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列出5个解决方法?? 我准备选择这样这样的做法 3.我的具体计划是?? 提升就业能力的计划 现在大学生口中有这么一句话:“毕业,意味着失业。”这幽默搞笑的其实反映出了,在今时今日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的就业压力也随着人口膨胀随之加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同时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作为一位大学生,怎样才能在离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大学期间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当代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关于就业能力,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斯大林曾说:“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因此首先我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目标也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其次,我觉得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才能让我的职场之路更通畅顺利。第三,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态度决定高度,心态决定一切。因此我觉得自己要提升的第四点就业能力是端正求职态度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觉得自己要做的第五点是: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我想,在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困难是肯定会有的。因此我想出了一下几个解决方法: 1. 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努力完成计划,提高就业能力。 2. 遇到挫折要坚持,突破自己的瓶颈。在提升自我就业能力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个困 难,这个时候,我应该直面困难与挫折,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慌不乱地解决问题并暗示自己这是一个不错的突破自己 的机会,努力去做,凡事只要付出了,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而非轻言放弃。 3. 将提升就业能力的规划划分分一个个小目标,然后逐一实现。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提高自己就业能力划分为合适的目标和,并保证自己按时保质的的去完成它。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身的就业能力也会慢慢提升起来。 4. 多请教他人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身边的同学、同学都有很多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应该多向他们去请教,多去学习他们的长处,对于提升自己就业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以此来形容其来势之猛。在这种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6年来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