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应用比较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综合全面的回顾了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comprehensiv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combined with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objective fact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s carri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and around these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1)

1.2 研究近况 (2)

1.2.1 国内研究状况 (2)

1.2.2 国外研究状况 (4)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 (6)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作用 (6)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6)

2.1.2 内部控制的作用 (7)

2.2防止内部控制信息泄露的理论指导 (8)

第三章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及现状分析 (9)

3.1 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 (9)

3.2 我国内部控制情况描述性分析 (10)

3.3 分析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1)

3.3.1内部控制客观需求过高 (11)

3.3.2内部控制要主体要靠政府推动 (11)

3.3.3市场经济决定内部控制发展空间 (11)

第四章案例分析 (12)

4.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构架 (12)

4.2内部控制的评价 (12)

第五章优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 (14)

5.1 内部控制信息相关者的治理决策 (14)

5.2 完善内部控制规范 (14)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开

始意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上市公司的增多也极大的刺激了市场

经济的发展。在德勒会计事物所的报告中指出,08年选择自我进行内部控制信

息披露的公司就多达95家,占全部比例的27%,由此可以发现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各上市公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09年进行调查的352家国内上市公

司中有88.24%的公司提高了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性。这也带来了一个疑问,这些上市的公司选择进行自我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原因是什么?正确准确的披

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可以进一步更正对外信息的不对称性,促进证券价格

更为精确和细致的反馈公司的真实价值,同时选择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可

以推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于企业自身控制的危机意识,督促管理人员进

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外部信息使

用人员对信息的掌握性,为其提供更多的附加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投资人员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是其进行重大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依据这些内部的控

制信息,投资人员可以进一步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明显的问题,各部门的执行上是否存在失效、失职的现象,通过这些

信息去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信息以及财务报告是否真实有效,判断公司的未来

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风险。因此众多的上市公司除了对外公开部分真实有效的

会计信息外也要进一步披露企业内部的控制信息,这在侧面也反馈了一个公司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内在关系。在会计年度的报表信息当中

所披露的信息,也在侧面反馈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时效性。在我国虽然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善了一定的企业现状,也提

出了相应的制度。但由于我国上市企业之间整体大环境存在明显的缺陷,彼此责任制不清楚、缺乏强制性、明确性、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各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意愿强度不足,致使当前在我国范围内发展的内部控制信息情况还不慎乐观。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回顾,内部控制本身的作用以及围绕企业实例内部控制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系统的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内部评价体系,为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改善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近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而言起步更晚一些,这受限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才真正的得以发展,而且在发展的早期,国家也没有明文规定要求企业开展相关的内部控制,但自90年代开始随着上市企业的逐渐增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部门意识到了内部管理的必然性,进而加大了相关企业内部管理的管控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首先,我们自企业内部管理的本身实质角度出发来判断其应用效果,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期较缓慢,所以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也相对较晚,这就造成了所形成的理论条文不够系统完善,也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无法从全局出发判断企业的真实情况,更不能为企业提供切实可靠的方针建议,对此部分学者开始了从企业最基层出发,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也为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相对坚实的理论支撑。此处以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为事例进行讨论,在民营上市企业当中存在鲜明的民营企业特点,大多的民营上市企业较其它上市公司而言,经营空间自由,运作环境分散,各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外界风

险较低,但相对应的民营企业也存在明显的劣势,由于缺乏专业素质人才,管理人员自身意识不足,从而导致这些民营的上市公司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较差,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度不足,管理工作混乱,丧失了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掌控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缺乏执行力,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问题开展科学、可靠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更造成民营企业缺乏在现代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要向改善自身的情况,提高企业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轨迹,开展对自身经营结构的调整工作,进一步整合企业内外各机制部门的协调关系,从而奠定企业的发展基调,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需求圈。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造成了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变的越来越复杂多变,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国内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张萍(2010)的研究中,其围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详尽的阐述了内部控制对应的条例和相关的法案,从法规的视角诠释了企业内部控制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建设,要靠外界以及国家提出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从而为各企业提供强制性的保障措施,在其文章当中也指出了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部分公司由于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管理体系混乱、欠缺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执行力不足、各部门存在信息沟通障碍、内部关系网复杂、审计监督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能力,从而造成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在黄会英,王金栋(2010)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三鹿事件的背后影射出的是我国上市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是应该引起管理者进行反思的一系列问题,每一个管理人员要将企业危机意识深种心中,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推动企业风险意识、提高各部门信息传递效率、加强沟通、提升企业自身的监督能力从而加强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力,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真正的发展好企业。王圆(2011)围绕上市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中发现,国内外之所以出现大量的会计丑闻事件以及在当前社会当中存在众多的政府高管贪污受贿、国有控股集团以及商业集团管理人员管理混乱,贪污腐败,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崩溃,无法实现

真正的控制效益,这些问题都已真正的引起了我国各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可见加快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王海燕(2011)等人也在自己的文章当中围绕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实施情况提出了意见,其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具备必要性、时效性,文章中指出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的漏洞,各部门人员之间配合和沟通存在明显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因而其提出了加强法规建设、明确管理制度等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从而提出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是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空间以及上市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必要因素。

1.2.2 国外研究状况

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情况,在国外最早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源自于审计方面的客观需求,这些外部的审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对内

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可以很好的帮助其更加精准的确定所需进行审计的区间范围

和需要核心审查的区域,进而实现自我减压、减量的目的,提高了整体审计过

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系

统也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变化,并逐渐获得了在理论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在二

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国外的内部控制研究尚处于内部牵制阶段,在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出现了

分离,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责任也进一步进行了明确,众多的可以相互制约和合

适管理者经营情况的方法开始衍生了出来,也宣告着这一情况的正式开始,所

谓内部牵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核对、职责分离等方面。在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采用了交叉控制管理的方式即某个个人和

组织不能单独从事某项业务,要进行组织上严密的责任区分,交叉互作的方式

开展工作。从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

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内部控制在50 年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

第二阶段经历近40 年, 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 年时间。内部控制之所以

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 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

关键因素。在美国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

制的实施。80 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

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 由此成立Treadway 委员会( 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 报告。20 世纪80 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

定的影响。SEC 在1980 年的S—X 规则303 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

局讨论和分析( MD&A) ”的信息。MD&A 要求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相关

的当前和未来的流动性和其它情况, 所以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多未来经管责任的情况。

2002年7月 美国国会通过了Sarbanes-Oxley Act 以下简称“SOX法案”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要求。SOX法案全面提高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 把以前许多自愿性和选择性的做法变成了法定的和强制的要求,其中第302条款和404条款尤为具体。SOX法案为美国的上市公司规定了一个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用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其内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作用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COSO的报告当中,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界定,其主旨含义是指由企业懂事会、工作人员、管理层人员共同实施、控制、管理企业的一个过程,借用该过程的实施,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辅助企业达成一系列的战略目标,比如:该过程的实施可以确保企业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之内进行经营,同时能够优化管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经营效率,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内部控制的内容当中涵盖了一个控制主体、三个目标以及五个关键要素。其中控制主体是指企业董事会、管理控制阶层、工作人员阶层,三大目标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执行力和效率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程度;五个要素主要是指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督、信息与沟通。其中,控制环境作为一个企业实现自身内部控制的核心基础,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得到有效的执行下去;风险评估则起到为企业正常运行保驾护航的作用,企业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时间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从而做出预先的判断,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控制活动则是依据风险评估所出具的报告单,在各个环节上依据彼此的相关关系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从而将企业的风险讲到最低或者降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空间之内;信息与沟通则代指在企业内部要优化交流沟通系统,更新软硬件设施,提升各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真实的沟通,预防由于信息沟通障碍从而为企业带来风险。监督简而言之就是指一个企业对

内部所从事的各项经济事项开展对应的审计和审查活动,从而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最大可能上防止企业出现徇私舞弊以及贪污的现象,通过这一行为的实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还具有时效性和可行性,能否有效发挥其自身机能。在这极大关键要素中,我们可以发现控制环境是其它要素的基础,通过明晰外界环境从而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最后就是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严密的环节。

2.1.2 内部控制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起到了保护公司财产,防止出现重大损失的作用。通过严密的内部控制可以起到保护企业或公司财产无字的作用,预防上市公司的相关物资财产出现大量的损坏,通过责任化交叉监督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预防企业内部的贪污、盗窃、浪费等不合理且违背职业道德、法律的行为出现。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起到确保企业会计报告具备真实性、可靠性。一个企业的管理源自于管理者对于公司当前现状的了解以及对于未来风险空间的预判能力,而要获得这些信息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可以直观的获取准确的会计报告,要涵盖公司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起到有效改善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的问题,从而确保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正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交叉牵制、监督,从而将业务流程更加透明化,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准确的反馈会计信息。

再者:内部控制可以辅助国家对各个企业的宏观调控。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这也为国家的管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诸多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自身的行为,可以起到在坚守国家法律底线的基础上运营的目的,不违背国际法律法规。起到确保自身合法性与合规性的作用,从而辅助国家的整体宏观调控工作。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最后: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我们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可以发现,其涵盖了企业环境、风险、信息、监督、活动等多个方面,可以说覆盖了企业的各个机能部门。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以起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企业内部发展,优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企业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对自己的员工和企业发展做出评估,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2防止内部控制信息泄露的理论指导

首先,要坚持交叉相互牵制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岗位)分别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其理论根据是在相互牵制的关系下,几个人发生同一错弊而不被发现的概率,是每个人发生该项错弊的概率的连乘积,因而将降低误差率,防止内部控制信息泄漏。其次:要坚持授权控制原则。授权控制原则,是指企业单位应该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以使职、责、权、利相结合。岗位工作程式化,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通过两个基本原则的坚持,将部门间智能关系清晰化、准确化,起到相互监督,互相协作的作用,同时要将每个职责落实到企业每一个工作者身上,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从而确保防止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泄露。

第三章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及现状分析

3.1 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

2008年5月22日,我国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由国家财政部会同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权威规章制度。本制度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必须施行,而我国其他非上市的大型或中型企业被鼓励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上市公司应该按照监管要求,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编制评价报告,还需聘请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审计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它的发布虽然无法彻底地杜绝企业做假账的现象,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商业舞弊风险。为了确保这套内控体系顺利实施,五部委制定了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率先施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一年后,即2012年1月1日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也必须开始施行;此外,还选择合适的机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型或中型企业提前一段时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这套内控体系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在我国企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3.2 我国内部控制情况描述性分析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2014年度企业内部控制白皮书,选取的样本为2015年4月30日之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且披露2014年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总样本量为2631家上市公司。2014年度,258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比例为98.29%。其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深市创业板的披露比例分别为96.12%、99.15%、99.73%和100.00%。2014年度,35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其中,343家公司披露了2014年度内部控制缺陷,其他8家公司仅披露了上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2014年度,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13.26%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其中,披露了财报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占比6.38%,披露了非财报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占比10.52%;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占比 1.62%,披露了重要缺陷的公司占比 1.86%,披露了一般缺陷的公司占比10.17%,未区分缺陷等级的公司占比0.15%。

2014年度,343家上市公司共披露2345项内部控制缺陷。其中,重大缺陷96项,占比4.09%;重要缺陷77项,占比3.28%;一般缺陷2165项,占比92.32%;未区分缺陷等级的内部控制缺陷7项,占比0.30%。自2011年1月1日首批强制实施开始,2014年,内部控制强制实施范围已扩展至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四年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从报告披露比例来看,2011-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比例较上一年度均有明显提高,平均增幅为7.71%;从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情况来看,2011-2014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比例不断提升,尤其自2013年度开始,增幅有了大幅度提升,与2012年度相比,2013年度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比例增幅达130.77%;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来看,2011-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的披露比例也在稳步上升,重大缺陷披露比例从2011

年的0.16%上升到2014年的1.62%,重要缺陷披露比例从2011年的0.76%上升到 1.86%。此外,从2011-2014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非整体有效比例的不断上升,也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监管规范的不断完善和监管机构的不断推动,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更趋理性和客观。

3.3 分析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3.3.1内部控制客观需求过高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当前众多的公司当中,虽然有部分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多的管理者尚处于初步认识的阶段,不能较好的应用内部控制这一重要的管理手段,基本意识淡薄,造成了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当中实施程度不够,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3.3.2内部控制要主体要靠政府推动

企业内部控制当前尚处于政府强制推动阶段,缺乏主观能动性,从侧面上也说明了其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同时当前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尚存在一定的漏洞,整个内部控制尚处于主要管制上市公司,对大中小企业非上市公司的管控力度不足。同时各上市公司所披露出来的信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很难真正的实行起来。

3.3.3市场经济决定内部控制发展空间

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推动以及执行在很大程度受限于其外围环境,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当经济飞速发展时,一个企业为了更好的管理就会加大对企业的掌控力,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工作人员也就需要更加密切的配合,可一旦当经济发展受限,这些缜密的链条就会出现崩塌的现象,甚至无法继续运转,各上市公司也不会再公开披露自己的内部控制信息。

第四章案例分析

4.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构架

在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基本构架建立的时候,必须基于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遵循全面、系统性的基本原则,依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评价指标,来综合的考量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体系。于此有以下几点:一、以一般评价标准为基础,打造综合评价的目标体系,二、建立在COSO五要素的基础上开展评价体系,即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督、信息与沟通,将此五点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将每一个基本要素依据成本效益、作用大小以及是否具有前瞻性开展细致分化,进一步从每一个要素当中选择最为突出重要的项目作为详尽考核的指标,从而构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4.2内部控制的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两方面进行评价,依据五要素中每一个具体环节的设计与执行双方面从而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达成目标之间的契合度。开展系统性的评价体系是基于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以及对应执行结果是否具有有效性开展的评价。因此本部分可以依据每个项目的重要性以及效益原则,选取整体上的具备时效性和完整性的项目作为整体综合评价的指标。此处将内部控制评价从完整性上一次分为“完整”“较完整”“不够完整”“不完整”四个部分。同时在五要素的基础上设定评价指标X1:控制环境(管理者素质的好坏、管理者风格与思想、董事会和审计人员、组织结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X2:风险评估(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X3:控制活动(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业务);X4:信息与沟通(信息系统、信息质量、沟通与沟通方式);X5:(监督主体、监督活动、监督组织)。通过

依据这些要素及项目的重要性和时效性、效益型分别赋予其分值。再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赋予各要素对应的权重。通过分析后可以得到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W1X1×W2X2×W3X3×W4X4×W5X5,其中W1+ W2+ W3+ W4+ W5=1,W1到W5为每一个要素的分配权重。

第五章优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

5.1 内部控制信息相关者的治理决策

首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法人责任。依据制衡性原则,明确公司法人义务,明确公司各部门,各职能单位的责任义务,促使各部门之间交叉协作,互相监督。同时确定法人责任,将董事会、管理人员以及其它工作人员的工作只能区分化,明确职能。同时可以添加监事会部门,加大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工作,避免公司内部出现腐朽、贪污的情况。其次,加强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提升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执行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够不够,能不能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深植每一位管理者的心中。因此就需要强化每一个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使其主观上认同,客观上执行这一制度。同时还要加大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将现有的内部控制法规条例进行分解,定出相应的课程,开展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将之推行下去。再者,要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每一个公司都要根据自身公司的战略方向确定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要素指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上市公司还要明确两个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从普通员工到管理人员都要将这两个制度执行下去,这样不仅仅对投资人起到了辅助监督的作用还对管理着提出了更深的要求。通过这些决策的执行才能确保企业富有国际竞争力。

5.2 完善内部控制规范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条例存在一些,但大多都过于泛泛,没有具体化、针对化。几乎所有的相关法规条例都是普适性的,对于特殊的群体也没有对应的制度。不仅仅控制着盈利的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对一些非营利的企业也有控制。同时针对上市企业的法规有少之又少,缺乏有效的控制力。例如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依据财政部

门的规定,这一规范准则是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上市公司的。但其中相比较而言上市公司是有区别于其它的团体组织的,因为其具备更对的受益人员在社会乃至国家当中具备更高的影响力,因此就有必要针对上市企业单独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对其的约束能力。基于此点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有效的上市企业和各特别性质企业上的内部控制规范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推动相关法规条例,使针对上市企业及各特殊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条例得以实现和推广。

总结

本文综合的回顾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并针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信息开展了分析和归纳。结合我国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将国内外的经验与我国实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为企业内部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了参考方向和可应用的方法,为优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极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 (3) : 48-54.

[2]卿文洁,邱高松.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54-58.

[3]崔伟.对加强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J].江苏水利.2003 (5) : 37-39.

[4]杨玉梅.建设工程项目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 (10) :111-114.

[5]吴军.建设项目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浅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8-59.

[6]刘丽.浅谈建设项目内部控制[J].管理与财富.2010 (6) : 30-31.

[7]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

究.2006 (1).

[8]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第6期.

[9]麻健.当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现状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 (4).

[10]沈银萱,涂志.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 (3)

85-89.

[11]郑毅.谈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J].广西审计.2000 (6).

[12]土会杰.试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J].四川会计.2001(11).

[13]郑振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海峡科学,2010(16).

[14]陈慧.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7).

[15]向明.适应信息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对策[J].江汉论坛,2009(6).

[16]陈柳钦,姜瑾.论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机制的完善.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12).

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对于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为线索,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本文针对内部管理的企业层面与生产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 策分析。 关键词: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发生着越来越深入的变化。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简历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管理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

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层面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发展,则其自身实力及综合竞争力必须不断增强。在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发展企业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之一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途径既适用于国有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当前正蓬勃发展的广大非公制企业。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管理,同时也囊括了企业的采购、人力、计划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间发挥着组织、协调、调控的综合作用。优秀的企业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在现有经营模式上得到平稳、高效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先进思想,从而帮助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然而,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普遍起步较晚,管理投入不足,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各企业间并未形成一套程式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现状在为不同企业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形成。这些错误的企管模式的长期存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

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基本分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方法介绍(I)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方法介绍(1) 从长期来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归根结底是由其基本面所决定的。影响投资价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情况等各种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应该从宏观经济、行业状况和公司情况三个方面着手,才能对上市公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宏观经济分析 年前部分股有望一飞冲天! 秘闻!行情近期将出现逆转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会比较优良,股价也相应有上涨的动力。 为了把握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投资者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给予关注。 A。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而言,持续、稳定、快速的GDP增长表明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优良的经营业绩;如果GDP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也难以有好的表现。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2006年GDP 同比增长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1.1%。近一两年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正是处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工业企业效益整体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上市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通常,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且经济处于景气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严重的通货膨胀则很危险,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企业经营将受到严重打击。除了经济影响,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CPI也往往作为政府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观测指标,今年以来我国CPI高位运行,因此在每月CPI数据公布前后,市场也普遍预期政府将会采取加息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引发了股市波动。 C。利率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业务活动或事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有效 (1) 组织架构设 计 1.未按照《公司法》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会、经 理层; 2.内部机构设置权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则和工作程序; 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产生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业务发展相适应;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 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运 行 1.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用; 2.内部机构的实际 运行与15计不符,导 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 序开展工作;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质; 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 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互制衡;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 时调整; 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 控制措施; 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 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 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管理制度 1.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为由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纪检信访科和相关业务科室中相关人员组成的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 2.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成员。 3.内部监督的内容包括: (1)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是否确定而且一贯地执行。 (2)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尤其是国家明确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否明确;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就办理业务的情形;是否存在越权审批、随意审批情形。 (4)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是否建立或采取了替代措施,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 (5)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6)是否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管理情况。

(7)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 (8)预算执行分析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 (9)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 (10)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 (11)收支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 (12)印章和票据的使用、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13)相关凭据的审核是否符合要求。 (14)定期核查的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 (15)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 (16)政府采购部门与财会部门、资产管理等部门之间是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并得到有效执行。 (17)政府采购申请的审核是否严格。 (18)验收制度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 (19)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 (20)各类资产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 (21)是否按规定建立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财产保护控制措施并得到有效执行。 (22)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审核机制是否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2 (CumulativetyNO.472)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概念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处于最为原始的阶段,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些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有些企业将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都看作为内部控制;有些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化。近些年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造成我国企业资产流失事件的多次发生。 (二)内部控制理念与运用不协调 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于其理念的理解与研究不如一些发达国家,但是如果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不加入到企业的管理控制之中,即使再完美的理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唯有将内部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经营管理中,才能使理论更具有实际性。由于我国企业控制理论大多都是借鉴于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理论经验,很少的企业能够将原有的理论融入到自身企业中,结合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完善改革。这样理论与实际不协调的现象会使一些管理条例成为在纸面上的摆设,并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限制性。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协调 我国很多企业不能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统一起来,将内部控制看成一种被动的防御措施,对新时代内部控制的职能体系理解的还不够完善。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统一结合应用,变内部控制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经营模式与方法的实现、跟踪、反馈、调控和整合之中。将两者统一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对内部控制实质重视程度不足 内部控制体系应像企业其他体系的职能一样,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基础措施融入到企业的总体之中。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造成企业忽视内部控制的作用,仅仅是制作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制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实践效果不加重视。甚至有些企业会向优秀的企业机构购买内部控制的设计方案,这样做无非只是为企业增加了华丽的外表而对内在的管理却毫无收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整个制度的关键之处,若执行力度不够将会影响到内部控制体系作用的发挥。 (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理解不够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更晚,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只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深入的理解与研究。而且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侧重研究方向较为单一,没有与其他内部控制体系过多的实践接触机会,这就造成内部控制研究人员对于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实际操作不熟练等现象。 二、我国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法规混乱 从我国内部控制的整体上来看,近些年内部控制虽然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都是针对本行业来制定的,仅在本行业上应用完善,但是在其他行业上却无法行得通。缺乏内部控制的通用法律法规制度,造成规章制度的混乱,需要形成统一制度,利于管理体制的完善。 (二)两权失衡,内部控制责权不清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良好协调制约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有企业主要是采取所有权代替经营权的方式,但在现代社会,国有企业有趋向于走经营权代替所有权的方式。而我国并没有完整的一套保护国有财产保值的体制。这样就导致了,所有权只是徒有其名,而经营权却得不到相应的控制权力,因而就产生了很多滥用名利,谋取各人私利等不当的现象。造成了企业控制环境的严重恶化。 (三)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应当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风险意识应当不断提高,需要有对目前环境作出分析、判断、防范、控制风险等实力,增强企业内部的压力。有些企业不具备风险意识,不会对当前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而当企业面对风险时却手足无措,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四)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社会中的很多监督部门如:税务、银行、审计等,在工作时没有统一的监督机制,各行其职,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的震慑力。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不能单靠审计部门一方监督企业经营,应在加强审计部门监督机制的同时,多方监督部门同时深入到企业中,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监督力度。 三、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目前还在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文中对一些问题列举,并分析了造成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因为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不能只靠企业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还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时代报告.浅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2011年第8期. [2]李小娟.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绿色财会[J],2011年03期. [3]任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0.3. 作者简介:史建春(1959-),男,2003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现就职于中国兵器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工作,刘东平(1970-)年,男,本科,学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现就职于中国兵器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与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研究方向:综合统计、综合计划、项目管理、财务预算及绩效考核工作。 (责任编辑:赵春辉)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史建春 刘东平 (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襄阳 441404) 【摘要】内部控制是近些年来一个很热门的词汇,内部控制问题也成为了很多学术界和商务界所重点研究的对象,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以指导各企业部门依照文件来找寻适合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各个企业也都积极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希望借此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改善企业管理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在企业控制理论建设和实际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对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很多不足,因而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上取得双重提升。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原因 186 Times Finance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价 【摘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监督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舞弊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空前严重,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数量逐渐上升,且金额越来越大,影响面也越来越广。从我国内地的琼民源、郑百文、大庆联谊、蜀红光、银广厦、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以及2004年台湾的博达、讯碟、皇统这一连串科技股舞弊案,再到美国的安然(Enron)、施乐(Xerox)、世界通讯(WorldCom),波及美、亚的会计舞弊案件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导致这些财务舞弊案件和审计失败案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执行不完善,和注册会计师不重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与评价是两个重要原因。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化。1992 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赞助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论述得最为全面。该研究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5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制度,则属于由频繁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所带来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制度创新。在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方面,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最初,美国独立审计的业务范围主要侧重于财务鉴证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审计的范围开始扩展为包含内部控制评价在内的管理鉴证。而随着安然、施乐、世通等一系列会计案件的出现,美国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程度则更为加强。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 日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开启了一个新的会计审计与资本市场监管时代。该法案对公司的内部治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国内,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1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也从不同角度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2001年10月,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 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参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真正的价值投资是挣公司成长的钱知识分享

真正的价值投资是挣公司成长的钱 归根到底,价值投资是对价值观的理解,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句很有名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写出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在利益上的观念。但是古人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需要去思考怎么去理解这个“利”和“道”。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对于上市公司,他们就是去创造社会价值,让公司的利润增长,公司的市值自然也就增长了,自然不需要担心股价不会涨,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你能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对于公募基金经理,我们创造社会价值也很简单:第一是要为基民挣钱,这是根本,公募基金行业有很多诟病,不管牛熊旱涝保收,但我们公司发的很多产品都是承诺不挣钱不收管理费的,基金经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为基民挣钱,不挣钱说别的都没意义。第二是不仅为基民挣钱,最好还要有一定的规模为公司和股东挣钱,才能让公司长远的存活下去。除了上述两点,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公募基金经理应该扛起价值投资的大旗,参与到创造社会价值上来。 说到价值投资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现在市场上做短期博弈的人很多,大家怎么理解股票赚钱的方式?从我的理解上讲,价值投资有一个很大的误解——有的人认为买低估值的就是价值投资,买高估值的就是投机,甚至很多人认为买食品饮料、买医药股这些稳定增长的就是价值投资,去买高科技公司就是在炒作。其实,我认为是不是价值投资与你买低估值、高估值,买什么行业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于出发点是想挣博弈的钱还是想去挣公司成长的钱。 博弈的钱就很简单了,买个股票两个涨停板,更傻的人愿意花钱买,我就卖了,赚取的是差价,所有的股票在眼里就一个筹码,这种行为是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人做的事情,天天在股市里挣博弈挣差价,老想挣别人口袋里的钱。如果市场上所有人都是以这种生态存活的话,资本市场这个生态是无法持续下去的。都想挣别人口袋里的钱,迟早有一天市场上的钱

内部控制措施及部门职能

第五节内部控制组织职能 根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要求,建立权力运行制衡机制,通过建立岗位分工合理、岗位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明确内部控制管理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职能职责,保证内部控制管理职责明确、权限清晰,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一)内部控制的决策机构 1.主任办公会 主任办公会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是:建立本单位领导集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配置必要的资源,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听取风险评估工作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应对报告;审批风险评估工作组工作职责、风险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等;审批单位整体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控制计划。 2.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副主任 成员:纪检监察室、财政局,由党群办公室负责牵头。 风险评估工作小组职责: (1)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2)评估单位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状况,提出完善风险管理建议。

(3)听取单位风险评估报告、监督检查工作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年度审计、专项审计、管理建议书等情况的报告。 组长职责:全面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风险评估工作。 副组长职责:负责计划、组织和安排具体评估工作。负责协调各岗位的风险管理,对初步拟定的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 成员职责: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风险进行评估,在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据此选择控制方法和措施以有效应对风险。 3.单位负责人 主任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监督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方案的执行。听取内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单位风险评估报告,以此报告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召开会议,提出修改意见,监督单位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执行;审核内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岗位职责、风险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等。 (二)内部控制的执行机构 1.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是本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机构,作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日常管理机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牵头负责。 组长:主任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不仅是行政单位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还是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科学方式和重要内容。笔者在近几年的审计中发现,由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并引发了不少贪腐案件,需要加以重视。 一、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制度建设。一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不少内控制度仅包含了一般规章制度,如报销审批控制,未全面系统地整理汇编,造成同类事项的评判缺乏制度基础。二是制度缺乏后续优化机制。不少内控制度出台后就“一劳永逸”,特别是发生违法违规违纪事件和监管部门要求整改事项,没有从制度层面深思自查,仅就事论事,造成部分问题屡提屡犯。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少制度是出于应付目的,未考虑实际操作,制度遵照执行起来有难度;有的领导意见凌驾于制度之上,往往形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的内控弱化局面。 (二)没有正确决策。一是决策范围未明确。议事规则中列明的范围较笼统,实际把握上认定标准不一,部分重大经济事项最终由分管领导拍板决定。二是决策程序不到位。部分决策事项讨论前未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决策过于草率,缺乏科学性。三是决策过程记录不规范。部分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未形成会议记录,有些单位虽有记录但内容过于简单,未能完整反映讨论过程、表决情况,导致决策的责任人难以确定。 (三)没有准确划分岗位职责。一是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准确定岗,部分事项存在遗漏、责任推诿现象,如历史遗留事项的处理,审批后管理等。二是分工不合理。部分不相容业务由同一人处理,如资产管理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房产的招租、出租管理及收租都由同一人经办,既加大了个人舞弊的风险,也导致疏漏不能及时被发现。三是不注重岗位能力的配备。部分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如财务人员由没有会计证的人员担任,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偏差,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部监督不力。一是不重视跟踪执行。如对未能按合同办理的事项,没有报告机制及惩罚措施;验收时敷衍了事,导致后续支出频繁。二是不重视内审

公司估值的方法(完整版)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基本逻辑下,通过比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论股票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从而指导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相对估值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price/eps)估值法、PB(PB=Price/Book(市净率)。就是每股市场价格除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估值法、PEG(PEG指标(市盈率/盈利增长率) )估值法、EV/EBITDA(EV/EBITDA:企业价值与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的比率)估值法。另一类为绝对估值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较为复杂,如DCF(Discounted Cash Flow)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期权定价方法等。 相对估值法与“五朵金花” 相对估值法因其简单易懂,便于计算而被广泛使用。但事实上每一种相对估值法都有其一定的应用范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上市公司。目前,多种相对估值存在着被乱用和被滥用以及被浅薄化的情况,以下就以最为常用的PE法为例说明一二。 一般的理解,P/E值越低,公司越有投资价值。因此在P/E值较低时介入,较高时抛出是比较符合投资逻辑的。但事实上,由于认为2004年底“五朵金花”P/E值较低,公司具有投资价值而介入的投资者,目前“亏损累累”在所难免。相反,“反P/E”法操作的投资者平均收益却颇丰,即在2001年底P/E值较高时介入“五朵金花”的投资

者,在2004年底P/E值较低前抛出。那么,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在于PE法并不适用于“五朵金花”一类的具有强烈行业周期性的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关心PE值本身变化以及与历史值的比较,PE估值法的逻辑被严重浅薄化。逻辑上,PE估值法下,绝对合理股价P=EPS乘P/E;股价决定于EPS与合理P/E值的积。在其它条件不变下,EPS预估成长率越高,合理P/E值就会越高,绝对合理股价就会出现上涨;高EPS成长股享有高的合理P/E? 低成长股享有低的合理P/E。因此,当EPS实际成长率低于预期时(被乘数变小),合理P/E值下降(乘数变小),乘数效应下的双重打击小,股价出现重挫,反之同理。当公司实际成长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时,股价出现暴涨或暴跌时,投资者往往会大喊“涨(跌)得让人看不懂”或“不至于涨(跌)那么多吧”。其实不奇怪,PE估值法的乘数效应在起作用而已。 冗美的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折现方法)几乎同时与相对估值法引入中国,但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绝对估值法一直被认为是“理论虽完美,但实用性不佳”,主要因为:(1)中国上市公司相关的基础数据比较缺乏,取得准确的模型参数比较困难。不可信的数据进入模型后,得到合理性不佳的结果,进而对绝对估值法模型本身产生信心动摇与怀疑;(2)中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不到总股本1/3,与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估值模型中全流通的基本假设不符。 不过,2004年以来绝对估值法边缘化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主要因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单位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AXXXX年1月1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最新修订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同日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1.规避单位公共道德风险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大多为纳税人的收入,作为广大社会公众资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责任的自觉性就会失去约束,进而产生腐败。随着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纳税人对财政预算披露程度和内容的要求愈发严格,如何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计。 2.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证。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

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减少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并为测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与运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组织结构、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内部控制的定义 2、内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内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 5、内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内外尽快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科技上市企业TOP150

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科技上市企业TOP150》 2015-03-10 在投资中,人们经常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就像平日里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看到水果便宜了就会多买一些,还有买衣服,包包也是如此,挑来挑去,只有符合自己心中的价位时才会买。但是一到股票市场,就会变得茫然而没有理性,动辄上万的资金,眼睛不眨的就投了进去,一迥往常花钱的心态,而且常常是在价格高涨之时,究其原因,到底是何以使然的呢? 其实主要就在于,人们知道水果的价格,却不知道股票的价格,何谓合理,何谓不合理,心中没有概念。对股票估值,从来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然而确有一些定量定性的方法来确定合理的范围。譬如同行业比较,财务估值,重组并购估值,现金流折现估值等等,尤其是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而一般人缺少专业知识,做不到这样,但是还是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的。日前,互联网周刊刚刚发布了2015Q1《最具投资价值的科技上市企业TOP150》,依据入围的150家企业,我们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四类行业: 一.计算机网络、软件服务及传媒行业(68家) 二.通讯、电子、半导体及元器件(55家) 三.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及汽车电子行业(15家) 四.生物健康科学、医疗行业(12家) 下面,我们分行业进行解读,希望大家能吸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软件服务及传媒行业 计算机网络、软件服务及传媒行业涵盖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软件应用等)、通信服务、传媒等更细分行业,在入围的最具投资价值的科技上市企业TOP150家中共占了68家,可见,该领域的投资价值是非常可观的。

中国互联网在过去20年中,基本上是一个娱乐型的互联网,是个媒体型的互联网,如今它正在向一个消费型的互联网转变。但是,从全球的发展来看,尤其是欧美国家,整个互联网的生产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正好处于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由过去的娱乐和媒体的互联网向生产型和产业型的互联网转变,正在拉开中国互联网发展新一轮的序幕,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3G普及,4G突飞,这将使移动开发进入一个极度火热的时期,它颠覆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息设备就是桌面电脑的概念,将来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手机或其他信息系统,那么,对于这些除了电脑以外的其它信息设备的开发必定会呈现出爆炸性的需求,移动开发将炙手可热。 移动互联网自2007年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过去的八年它主导了整个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和创新的节奏。未来十年,它将仍然是这个产业里面最具活力、创新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产业,而且这个产业将会从新兴产业出发,向各个经济领域去延伸,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更大的产业。这是一个具有非常大增长潜力的产业。其中蕴含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产品和新生态。而在其中,移动视频将会成为主要的形态,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生活,尤其是目前正在大规模推进的移动企业级应用等,将非常流行,云和端的整合在过去是一个基本的趋势,但是这些年趋势并没有减缓,还有O2O,线上线下IC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合,跨界的模式会越来越多。 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中,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可以想象,未来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等将越来越自动化,你也越来越容易控制它们,你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设备来获取这些电器的状态以及操作这些电器,这些都是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结果。 硬件依靠软件,使得硬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并且更容易使用和控制;软件依靠硬件,才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载体,才能体现软件自身的价值。 可见,软件的力量无穷尽,那软件上市公司都有哪些呢?这就包括了软件外包上市公司、管理软件(包括ERP软件上市公司、财务软件上市公司)、电力行业软件上市公司、金融行业软件上市公司、医疗行业软件上市公司、电信行业软件上市公司、物联网应用软件上市公司、智能交通软件上市公司、安全软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行业软件上市公司。 其中更细分行业里典型的代表企业有 软件外包上市公司:三五互联(300051) 电力行业软件上市公司:远光软件(0020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