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二)治法篇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二)治法篇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二)治法篇 1.解表法
治法 疏风 透热 法 解表 清暑 法 宣表 化湿 法 适应症 卫外 失司 证 临床表现 方药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 银翘散 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 白,脉浮数。
寒 邪 束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形拘 新 加 香 表 暑 湿 急,脘痞,心烦,口渴,尿黄,舌 薷饮 内蕴证 苔薄腻而黄,脉濡数。 外 感 湿 恶寒,无汗或少汗,身热不扬,午 藿 朴 夏 热 热 蕴 后热甚,身重肢倦,头重如裹,表 苓汤 湿中证 情淡漠,面色淡黄,四肢发凉,胸 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潘缓等。
疏表 润燥 法
肺卫 燥热 证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呛咳,痰少 桑杏汤 而粘,或咳痰带血,唇干鼻燥,咽 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右 脉数大。
注意
服药后病中即停止用药

2 清气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轻 清 气分初起的 身热不甚,心中懊恼,坐 栀子豉汤 宣 气 热郁胸膈证 卧不安,舌苔略黄,脉数 法 辛 寒 里热蒸腾证 壮热恶热, 面赤, 大汗出, 白虎汤。 清气 法 渴喜冷饮,喘急鼻煽,舌 红苔黄燥,脉浮洪
苦 寒 热灼胸膈证 身热,烦躁不安,胸膈灼 凉膈散 直折 法 热如焚,唇焦咽 燥,口渴,或便秘,舌红 苔黄燥、脉滑数。 清 气 卫气同病证 透表 法 清 热 热邪壅肺证 宣肺 法 清气的同时 要配伍宣肺 的药物 清气中加入 透表药
清热 热毒壅结证 头面部红肿,咽喉肿,甚 在 清 气 药 中 解毒 法 至且不能开,痄腮两 腮肿, 配伍解毒消 肿之品 清气时配伍
清 气 气热津伤之 高热消耗津液

生津 证 法 注意 1 卫分征,不能过早使用寒凉药清气。 2 在湿热病中,必须在祛湿前提下清热
生津的药物
3和 解 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清 透 春温病伏热 寒热往来,热重寒轻,或 黄 芩 汤 加 豆 少 阳 自里向外发 但热不寒,口苦而渴,干 豉、元参、柴 法 于少阳之证 呕,心烦,小便短赤. 胡、栀子方。 , 胸胁不舒或胁痛, 舌红苔 黄,脉弦数。 分 消 湿热流连三 寒热往来,胸闷脘痞腹 温胆汤 走 泄 焦. 气化失 胀, , 小便不利, 舌苔白腻, 法 司证 脉濡。

清 透 足少阳胆与 寒热往来,热重寒轻,午 蒿芩清胆汤。 分 消 手少阳三焦 后身热较重,入暮尤剧, 方中用青蒿、 法 同 病 的 证 口渴,心烦,胸脘痞闷, 黄 芩 清 透 少 候。 两胁胀痛,呕恶,口苦, 阳;用温胆汤 天明汗出,诸症稍减,但 加 减 分 消 走 胸腹灼热不除,舌苔黄 泄,通利三焦 腻,脉弦滑数。 开 达 湿热伏于募 初起先恶寒而后发热, 达原散、雷氏 寒 募 原 原半表半里 热往来,后但热不寒,昼 宣透膜原法 法 证 夜发热, 日晡益甚, 身痛, 有汗。手足沉重,恶心呕 吐,脘腹胀满,舌苔白厚 浊腻,脉不浮不沉而数。 注意 1 热重阴伤者不能单独使用和解法。 2 如果是气分热盛,要用清气法。

4. 4祛 湿 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辛 宣 邪在上焦, 恶寒,无汗或少汗,身热 藿朴夏苓汤、 芳 化 湿重于热 法 不扬,午后热甚,身重, 三仁汤。 肢倦,头重如裹,表情淡 漠,面色淡黄,四肢发凉, 胸闷脘痞,纳呆不饥. ,甚 或呕恶,大便溏滞不爽, 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 濡缓。 辛开 邪 苦降 在 法 中 焦 湿 重 于 热 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恶 雷 氏 芳 香 化 心呕吐,口不渴,或口干 浊法。 不欲饮,或喜热饮,大便 溏滞不爽,小便混浊,舌 苔白腻,脉濡缓。 湿 热 并 重 发热,汗出热减,即而复 辛 温 与 苦 寒 热,口渴不欲多饮,心中 药物相配,以 烦闷,胸脘痞胀,小便短 开 郁 燥 湿 泄 赤, 大便溏泄,色黄味臭, 热。代表方剂 舌苔黄腻,脉濡数。 王氏连朴饮。

淡 渗 下 焦 湿 重 身热不扬,热蒸头胀,身 茯苓皮汤 利 湿 于 热 的 证 重疼痛,恶心呕吐,神志 法 候 昏迷,小便不逦,渴不欲 饮或不渴,舌苔白腻,脉 濡 注意 1 选药一定要针对上焦、中焦、下焦部位不同,同时 也要兼顾三焦。 2 要分清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这三种证候 类型,湿重者要用辛温、苦温,湿热并重者要辛温、 苦温与苦寒并用,热重者应以清泄热邪为主,温药应 慎用。 第三,湿已化燥或阴虚体质者使用祛湿法应谨慎,要 防其损伤阴液。

5 通下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通 腑 大肠燥结, 日 晡 潮 热 , 手 足 溅 然 大承气汤、 泄 热 腑气不通 法 证 汗. 大便秘结, 时有谵语, 小承气汤、 腹满痛拒按,舌苔黄燥, 调胃承气汤 , 甚则焦燥, ,脉沉实有力. 导 滞 湿热病中 身熟,胸腹灼热,恶心呕 枳实导滞汤。
通 下 温 热 夹 积 吐,大便清滞不爽,色如 清热、祛湿、 法 阻 滞 胃 肠 黄酱,夹不消化食物,舌 消食、行气, 证 苔黄腻或垢腻,脉濡数。 通下药合用。
增 液 腑实已成, 身热,大便秘结不通,腹 增液承气汤。 通 下 津 液 损 伤 满痛拒按,口干唇裂,甚 法 虚 实 夹 杂 至齿燥,舌苔焦燥,脉沉 证 细。
通 瘀 热入血脉, 身热,少腹急结或硬满, 桃仁承气汤 破 结 血 中 津 液 神志如狂或发狂,舌绛紫 法 损伤,下焦 而暗,脉沉涩 蓄血证

注意 1 没有形成燥屎,就不可用通下法。 2 病变过程中阴亏肠燥,不能纯用下法,要在滋阴的 基础上攻下。 3 病变过程中除了大肠有燥结之外,还有兼夹症,要 配合相应治法。肺有痰热,大便噪结,就要宣肺化痰 与攻下腑实并用,方如宣白承气汤‘。 4 攻下不及,损伤了正气,导致气阴两伤,不能再纯 用攻下,而应攻补兼施,方如新加黄龙汤。


6 6 清营凉血法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清 营 热灼 养阴, 营阴 透 热 证 转 气 法 凉 血 血热 散 血 动血 法 证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则昏狂 犀 角 地 谵妄,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黄汤。 非时经血、发 斑,斑色紫黑成片。舌绛紫,脉 数。 气 营 气营 (血) 两番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舌红绛 加 减 玉 苔黄燥,脉数。 女煎 身热夜甚, 心烦躁扰, 时有谵语, 清营汤。 或斑点隐隐,口反不甚渴或竟不 渴, 舌红绛苔少或无苔, 脉细数。
两 清 气 血 两 壮热,口渴,心烦躁扰,甚则昏 化 斑 汤 法 番 狂谵妄,衄血、吐血、便血、尿 或 清 瘟 血、发斑,舌绛紫苔黄燥,脉数。 败毒饮
注 意
1 热人营血、血中津液的消耗,用清营凉血法时往往 要配合滋阴法。 2 热人营分、血分而出现窍闭、动风者,应配合开窍 法、熄风法。 丫’

7.开窍法 7 开窍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清 心 痰 热 蒙 身熟灼手,四肢厥逆,痰壅气 清 官 汤 送 豁 痰 蔽 心 包 粗,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 服 安 官 牛 开 窍 证 法 芳 香 湿 热 酿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神志呆 莒 蒲 郁 金 化 浊 痰 蒙 蔽 痴,时昏时醒,昼轻夜重,昏 汤 送 服 苏 开 窍 心包证 法 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 合 香 丸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 ( 湿 痰 滑数。 重)或至 宝丹(湿 热并重) 。 注意 蹇,色鲜绛苔黄燥,脉细滑数。 黄丸
非窍闭引起的神昏狂躁者, 应该用清热 法,不可用开窍法。

8. 8 熄风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凉 肝 热 极 生 壮熟,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羚 角 钩 藤 熄 风 风 的 实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头晕胀 汤 法 证 痛,手足躁扰,甚则神昏狂乱, 四肢厥逆,舌干绛无苔,脉弦 数 滋 阴 真 阴 大 手指蠕动,甚或瘼疚,神倦肢 三 甲 复 脉 熄 风 伤, 虚风 厥,舌干绛而痿,脉虚细。 法 内动的 虚证 补 充 气分无形热盛, 淫及于肝而引动肝风治疗 白虎汤加 应该以清泄气热为主,佐以凉肝熄风, 羚羊角、 钩藤。 气分有形热结而引动肝风, 治疗应该以攻 承 气 汤 加 下燥结为主,佐以凉肝熄风, 羚羊角、 钩藤 汤、 (定风 珠)

营分热盛淫及于肝而引动肝风
清营汤加 羚羊角、 钩藤
注意
1 小儿容易出现动风,治疗要治病求本, 不可一见动风就用冻肝熄风法。 2 某些散风止痉的虫类药, 因其燥烈而易 伤津液,一般不宜使用。 3 在使用滋阴熄风法时,要分清虚实,不 可早用、过用填补柔腻之品。


.9.滋阴法 9 滋阴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滋 养 气分证后期邪, 肺 胃 肺胃阴液不足 法 身热不甚或不发热, 沙 参 麦 冬 干咳,痰少而粘,口 汤 、 益 胃 舌干燥,渴欲饮水, 汤。 舌红少苔,脉细。 增 液 温热邪气已解, 润 肠 津液严重消耗, 法 大便不通的证候 大便秘结,口燥 〃 增液汤
咽干,舌红少苔,脉 细 〃 低热,颧赤,手足心 加 减 复 脉
填 补 温热邪气深入
真 阴 下焦, 损伤肝血肾 热甚于手足背,咽干 汤 、 大 定 法 精, 导致真阴不足 口燥,唇裂,齿黑, 风珠 神倦欲眠, 手足瘼疯, 心中儋儋大动,舌绛 苔少,脉虚细结代等 注意 第一,这类方剂多以滋腻药为主,必须在邪气不盛或 已无邪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邪气仍盛,即使有 津液损伤,也不能单纯用本法,要防其敛邪。 第二,湿热病化燥的过程中虽有阴伤,但仍有湿邪, 必须掌握滋阴而不碍湿,祛湿而不伤阴的原则。

10. 10 滋阴法
治法 适应症 临床表现 方药 益 气 津气欲脱 身热骤降、大汗不止,喘息 生脉散。 敛 阴 虚脱证 固 脱 法 固 脱 亡阳证 回 阳 救 逆 法 注意 一,用药要及时、快速。 。 第二,药物剂量要大,比如用人参 30g 浓煎,顿服。 第三,病人一旦脱止回阳,就应当调整药物。如果病 人体温又逐渐上升而高于正常, 就应当辨别是实热还 是虚热而辨证论治。 第四,应当注意观察病人在虚脱、亡阳的同时有无邪 气内闭心包的表现,如果是外脱与内闭同时出现,就 应该采取固脱回阳法与开窍法并用的急救措施。 虚 脱 的 基 础 上 又 见 四 肢 逆 参附汤 冷,冷汗淋漓不止。 气粗,精神萎靡,舌淡苔少, 脉散大或微细欲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