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上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山亭36中学 王洪梅

七上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山亭36中学 王洪梅

课题: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

姓名:王洪梅单位:枣庄市第三十六中学

手机:135******** 电子邮箱:wanghongmei7518@https://www.doczj.com/doc/137744643.html,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秦汉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秦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秦汉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本课还可以为学习下一课秦汉的史学和艺术积累方法。

二、课程标准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的贡献。

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学习张衡等科学家以知识、品德为重的高尚情操,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开幕式的文艺演出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纸,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纸。那么纸是何时发明,发明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设计意图:由2008年奥运会火炬和开幕式上的中国长卷的创意来源导入,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另外《助学》上也有类似的材料题,这样的导入设计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蔡伦造纸传承文明

材料一: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

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

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

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个

累啊,自是不言而喻了。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

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教师:我国在汉代以前用什么材料书写?

学生:甲骨、青铜器、石壁、竹木简、帛。

教师: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1:竹简笨重,携带不便。

学生2:帛价格昂贵,不容易普及。

教师:世界上最早的纸何时发明?发现在哪里?

学生: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教师: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我国纸张的普及在什么时候?

为什么?

学生:公元105年,蔡伦在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制作简单方便,造成的纸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

学生:复述造纸工艺流程:第一步:原料的洗涤、切割、浸渍沤制;第二步: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混合;第三步:捞取纸浆、晾晒、码放、砑光。

教师:后人为了纪念蔡伦,称他改进的纸为蔡侯纸。正如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评价我国“四大发明”时所说:“他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教师: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学生1:便利人们的书写,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学生2: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由我国传遍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设计意图:造纸术的发明和改造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读图回答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

教师: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 那么你知道 1 000

多年前的数学书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世界之最?下面我们来走进秦汉科学技术的第二篇:

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

材料展示:《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

光辉的集成,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

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

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

率—这些似乎都是重要的实际问题。

“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计算人员对真理不感兴趣,但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希腊人所追求的那种抽象的、系统化的学院式真理。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教师:《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88第一自然段学习归纳,小组自学,独立完成)学生:《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

内容: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地位: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教师小结:关于《九章算术》的作者的姓名、经历等资料已丢失。它是在长时期里经过多次修改逐渐形成的。《九章算术》全书共分九章,一共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9类,每类算是一章。

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看材料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

第三篇地动神仪妙不可言

展示: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教师:2009年10月27日南阳市隆重举行纪念科圣张衡逝世1870周年拜谒大典。

科圣张衡和他的家乡南阳,获得了“两星一山”的殊荣,这是一项崇高的永久性的国际荣誉,是国际天文组织对伟大的科学家张衡的敬仰和对张衡家乡南阳的厚爱和敬意。张衡大名耀天际,科圣精神励万代。

教师:为什么纪念张衡?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张衡都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教师:总结:东汉晚期,地震频繁,其中几次大地震,死伤很多人。那时人们缺乏科学知识,以为是神灵惩戒,十分恐惧。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一种仪器,这种仪器能测验地震的发生,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的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地震之后,应该积极进行灾后的重建、疾病的预防和救治。谈到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我们接下来学习秦汉科学技术的第四篇:

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

展示:

华佗张仲景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89第一自然段归纳: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制成“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展示:《三国志》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禽为鸟兽之总成称”由此得名“五禽戏”。

教师:五禽戏是一种运动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

教师:今天我们提倡阳光大课间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间操、体育课,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设计意图: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也成为中考成绩的一项。)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视频看课本P89第二自然段归纳: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学生:东汉张仲景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确立了辨症施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教师:“医圣”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无数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其影响远及国外。今天我们都喜欢吃的饺子就是张仲景创造的。2010年是张仲景诞辰1860周年,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来自于他的恩泽。

教师:同学们对两位神医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

故事大比拼:(课前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

小组一: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碰见一个人的肚子疼得非常厉害,经过诊断,华佗确定他的脾烂了,需要手术割除。于是他拿出他的拿手药物麻沸散,和在酒里给这人喝下,过了一会儿病人像醉酒那样进入了梦乡,华佗随即为他剖开肚子,切除烂脾,止血、缝合。经过一个月左右,这人的病便痊愈了。

麻沸散的发明,在外科手术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远远地走在欧洲与世界前面,西方与华佗的麻沸散相比,晚了1600年左右。

小组二: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博采众方”,和同行交流经验,张仲景到了繁华的都城洛阳一带行医。当时文学史上号称“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诗人。他和张仲景交往密切。在接触中,张仲景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渐渐发现这位仅有二十几岁的作家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有一天,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可是王粲听了很不高兴,自认文雅、高贵,身体又没什么不舒服,便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摇摇头,严肃而又深情地对王粲说:“你并没有吃药,你的神色跟往时一般。你

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始终不信张仲景的话,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教师:同学们的故事非常精彩,让我们领略了东汉神医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做体操、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兴趣,从而深入了解历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感悟华佗、张仲景的人格魅力。)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把本课所学知识列成表格,从领域、人物、朝代、著作或成就、影响等几个方面。

师生齐读歌谣:

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华佗外科是名医,“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五禽戏”来健身体。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后人尊称为“医圣”。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一、选择题

1.105年,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蔡伦

2.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疗专著是()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

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D.麻沸散

4.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②地动仪③麻沸散④水排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5.概述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第一篇蔡伦造纸传承文明

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

第三篇地动神仪妙不可言

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感受最深的是:怎样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维价值。充分利用网络来辅助历史教与学,很多学生在预习环节下了功夫,上网查资料、看相关书籍等。本课有很多历史知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部分,网络提供了历史教材无法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表格的设计鲜明清晰,对本课秦汉科技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梳理,各小组积极参与,完成情况良好。

不足和困惑:小组合作探究的题目分开领域有局限性;造纸术是本课的重点,时间的安排上略显紧张。医学小故事的讲述用时较多,这个环节是否去掉,请大家予以指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