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印刷概论03070100 (1)

制印化学03070200 (4)

印前图像制作03070300 (7)

印前图像制作上机03070400 (10)

印刷工程光学03070500 (13)

印刷色彩学03070600 (17)

印刷材料学03070700 (20)

图像制版原理与工艺03070800 (25)

印刷原理与工艺03070900 (30)

特种印刷工艺学03071200 (33)

印后加工工艺及设备03071300 (36)

信息记录材料03071400 (42)

文字信息处理与排版03071500 (45)

文字信息处理与排版上机03071600 (48)

彩色数字印前技术03071700 (55)

印刷机械03071800 (58)

专业外语03071900 (61)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03072000 (65)

新媒体技术03072100 (68)

新媒体技术上机03072200 (70)

数字印刷03072300 (72)

商业印刷设计03072400 (75)

数字图像处理03072500 (79)

包装印刷材料成型工艺学03072600 (82)

新闻出版与印刷03072700 (85)

色彩构成课程设计03991700 (87)

彩色桌面出版课程设计03991400 (89)

认识实习03990400 (90)

生产实习03990600 (91)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03992100 (92)

图像制版课程设计03991900 (93)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 03990100 (95)

课程编号:03030100

印刷概论

Printing Introduction

总学时:32

总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三学期,32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

先行课程:有机化学、大学物理

后继课程:图像制版原理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等

教材:《印刷概论》,万晓霞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推荐参考书:

1.《印刷概论》,冯瑞乾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89年

2.《印刷概论》,刘跃坤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年

3.《印刷概论》,刘真、郭春霞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年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印刷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全面概要地论述印刷工艺及有关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印刷复制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基本方法、主要设备及材料有全面了解,为其它各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觉接触和了解印刷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第一节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第二节当代中国印刷业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印刷综论 5学时

第一节印刷的要素

第二节印刷的方式及工艺流程

第三节印刷材料及设备

第三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8学时

第一节文字信息处理

第二节图像信息处理

第三节图像、文字信息综合处理

第四章制版 4学时

第一节凸版制版

第二节平版制版

第三节凹版制版

第四节孔版制版

第五章印刷 8学时

第一节凸版印刷

第二节平版印刷(胶版印刷)

第三节凹版印刷

第四节孔版印刷

第五节数字印刷

第六节特种印刷

第六章印后加工 3学时

第一节书刊装订

第二节表面整饰

第三节容器加工

第七章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2学时

第一节印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内容

第二节印品质量检测方法及工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属基础性、系统性知识,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章印刷综论

重点:印刷的要素、印刷工艺流程、印刷材料及设备

难点:印刷工艺流程

第三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重点:文字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难点:图像信息处理的原理

第四章制版

重点:平版制版原理与方法、凹版制版原理与方法

难点:平版制版原理

第五章印刷

重点:柔版印刷原理与工艺、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数字印刷原理难点: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特种印刷的种类与原理

第六章印后加工

重点:书刊装订的方法、表面整饰的作用与方法

难点:书刊装订的方法

第七章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重点:印品质量检测方法

难点:印品质量检测工具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五、典型作业练习

1. 直接印刷的印版上图文与间接印刷的印版上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 比较几种彩色预打样方法的特点。

3. 凸版、凹版、平版、孔版使用菲林片晒版时,各自要求用怎样的底片(正、反、阴、阳),为什么?

4. 简述四种印刷方式的原理与工艺?

5. 四种印刷方法得到的印刷品混在一起,怎样区分它们是用哪种方法得到的?

6. 试述特种印刷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

7. 简述装订形式的分类。

六、课程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撰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03070200

制印化学

Chemistry in plate making and printing

总学时:48

总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4学期,每周3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

相关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制印化学基础》,黎厚斌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推荐参考书:《胶体与表面化学》,沈钟、王果庭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

《摄影及制版感光材料》,张昌辉陈永常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制版印刷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以满足目前印刷技术发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为以后印刷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表面现象 6课时

一、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二、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汽压

三、液体的铺展与润湿

四、表面张力与涂料、油墨质量的关系

五、吸附作用

六、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第二章胶体化学 4课时

一、分散体系的分类和胶体分散体系的特征

二、胶体溶液的制备和溶胶的电泳现象

三、胶体的结构与溶胶的稳定性

四、流变性质

第三章凝胶 4课时

一、凝胶的概念

二、凝胶的形成

三、凝胶的性质

四、气凝胶

第四章乳状液 4课时

一、乳状液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二、微乳状液

三、多重乳状液

四、泡沫

第五章染料和颜料化学 12课时

一、染料和颜料的定义和分类

二、染料的发色理论

三、现代染料发色理论

第六章光化学原理 12课时

一、光的本性和能量

二、物质与颜色

三、光化学基本定律

四、溶液对光的吸收及其应用

五、光对分子的作用

六、光化学反应

第七章摄影感光材料化学 6课时

一、银盐感光材料

二、非银盐感光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表面现象

重点:液体的铺展与润湿、溶液界面吸附、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难点:溶液界面吸附理论

第二章胶体化学

重点:分散体系的分类和胶体分散体系的特征

胶体的结构与溶胶的稳定性

难点:溶胶的稳定性

第三章凝胶

重点:影响胶凝过程的因素、凝胶的性质、凝胶中的扩散与反应

难点:凝胶中的扩散与反应

第四章乳状液

重点: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乳状液的应用及液膜分离情况

难点:本章知识比较容易掌握

第五章染料化学

重点:染料的发色理论简述、现代染料发色理论的概念、染料的化学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染色的结合力、外界因素对染料吸收光谱的影响

难点:现代染料发色理论的概念

第六章光化学原理

重点:光化学基本定律、光对分子的作用、光化学反应

难点:光化学分解反应、光交联反应、光聚合反应

第七章摄影感光材料化学

重点:银盐感光材料

难点:非银盐感光材料中的重氮盐成像体系和感光树脂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五、典型作业练习

1. 何谓液体的铺展与润湿?

2. 解释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3. 何谓胶凝作用,胶凝的方法有哪些?

4. 凝胶有哪些主要性质?

5.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6.染料分类的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7.染料的发色团和助色团的作用有哪些规律性?

8.染料分子的化学结构对吸收光谱有哪些影响规律?

9.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如何?

10.光化学有哪些基本定律?何谓量子效率?

11.什么是光化学反应?它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12.举出晒版中的实例说明光分解、光交联、光聚合三种光化学反应。

六、课程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撰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03070300

印前图像制作

Imagine Design of Prepress

总学时:24

总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布: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行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

后继课程:文字信息处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

教材:《新概念photoshop CS3 教程》,叶华、潘建祺编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8年

推荐参考书:

1.《电脑平面设计》,关俊良,叶青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photoshop7.0中文版实例教程》,卢正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3.《新编中文CorelDRAW10教程》,图灵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题目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对目前广泛流行的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使用,掌握印前图形图像制作的基础技术,为平面设计、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掌握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和coreldraw软件的理论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知识 2学时

第一节图形和图像基本概念

第二节色彩模式和文件格式

第三节图形和图像制作软件

第二章图像的选取和编辑 2学时

第一节选区的概念

第二节创建选区

第三节选区的编辑

第三章路径 2学时

第一节路径的构成

第二节绘制路径

第三节路径的编辑

第四节路径调板

第四章图层 2学时

第一节图层的概念

第二节图层的基本操作

第三节图层样式

第四节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

第五节图层编辑

第五章通道和蒙版 2学时

第一节通道的概念

第二节通道的操作

第三节蒙版

第四节图层蒙版

第六章计算机图像彩色与色调 2学时

第一节图像色调调控

第二节图像色彩调控

第三节颜色校正命令

第四节进行色彩校正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滤镜 2学时

第一节滤镜基本操作

第二节标准滤镜及其作用

第三节图像的特殊制作

第八章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编辑 2学时

第一节绘制直线和曲线

第二节绘制几何图形

第三节曲线的控制和编辑

第四节对象的编辑技术

第九章对象的组织和排序 2学时

第一节基本操作

第二节对象的图层排序

第十章颜色的填充与轮廓线的编辑 2学时

第一节颜色填充方法

第二节编辑轮廓

第十一章处理文本 2学时

第一节基本文本处理

第二节为文本创建特殊效果

第十二章图形的特殊效果 2学时

第一节交互式工具的使用

第二节封套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知识

重点:图形图像的一些基本概念、文件格式

难点:各种文件格式的特点

第二章图像的选取和编辑

重点:创建和编辑选区

难点:各种选区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路径

重点:路径的绘制和编辑

难点:路径绘制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图层

重点: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和各种图层样式、熟悉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难点:图层样式的使用

第五章通道和蒙版

重点:通道和蒙版的使用

难点:通道和蒙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计算机图像色彩也色调

重点:各种调整图像色调、色彩命令及其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难点:利用各种工具对图像效果进行综合调整

第七章滤镜

重点:各种滤镜的使用效果

难点:利用滤镜工具对图像效果进行调整

第八章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编辑

重点:各种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

难点: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九章对象的组织和排序

重点:各种图形的组织和排序

难点:组织和排序的技巧

第十章颜色的填充与轮廓线的编辑

重点:各种图形轮廓和填充工具的使用

难点: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十一章处理文本

重点: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文本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十二章图形的特殊效果

重点:各种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技巧

四、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五、典型作业练习

1.创建选区的工具有哪些?如何选用不同的选取工具?

2.路径由哪些部分组成?

3.图层有哪些种类?

4.通道和蒙版的作用是什么?

5.对图形对象进行编辑的工具是什么?

六、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书面考试

撰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03070400

印前图像制作上机

Imagine Design of Prepress

总学时:32

总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布: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行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

后继课程:文字信息处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印刷平面设计、数字图像处理

教材:《新概念photoshop CS3 教程》,叶华、潘建祺编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8年

推荐参考书:

1.《电脑平面设计》,关俊良,叶青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photoshop7.0中文版实例教程》,卢正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3.《新编中文CorelDRAW10教程》,图灵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题目及要求

本上机课程通过对目前广泛流行的图形图像软件的学习使用,掌握印前图形图像制作的基础技术,为平面设计、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和利用coreldraw软件绘制图形以及综合运用进行平面制作,从而提高电脑印前制作技术水平。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图像的选取和编辑 2学时

1.创建选区

2.选区的编辑

第三章路径 2学时

1.绘制路径

2.路径的编辑

第四章图层 2学时

1.图层的基本操作

2.图层样式的使用

3.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

4.图层编辑

第五章通道和蒙版 2学时

1.通道的操作

2.蒙版

3.图层蒙版

第六章计算机图像彩色与色调 2学时

1.图像色调调控

2.图像色彩调控

3.颜色校正命令

第七章滤镜 2学时

1.滤镜基本操作

2.标准滤镜及其作用

3.图像的特殊制作

第八章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编辑 2学时

1.绘制直线和曲线

2.绘制几何图形

3.曲线的控制和编辑

4.对象的编辑技术

第九章对象的组织和排序 2学时

1.基本操作

2.对象的图层排序

第十章颜色的填充与轮廓线的编辑 2学时

1.颜色填充方法

2.编辑轮廓

第十一章处理文本 2学时

1.基本文本处理

2.为文本创建特殊效果

第十二章图形的特殊效果 2学时

1.交互式工具的使用

2.封套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十章图像的选取和编辑

重点:创建和编辑选区

难点:各种选区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十一章路径

重点:路径的绘制和编辑

难点:路径绘制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十二章图层

重点: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和各种图层样式、熟悉填充图层和调整图层难点:图层样式的使用

第十三章通道和蒙版

重点:通道和蒙版的使用

难点:通道和蒙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第十四章计算机图像色彩也色调

重点:各种调整图像色调、色彩命令及其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难点:利用各种工具对图像效果进行综合调整

第十五章滤镜

重点:各种滤镜的使用效果

难点:利用滤镜工具对图像效果进行调整

第十六章图形的绘制和对象的编辑

重点:各种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

难点: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十七章对象的组织和排序

重点:各种图形的组织和排序

难点:组织和排序的技巧

第十章颜色的填充与轮廓线的编辑

重点:各种图形轮廓和填充工具的使用

难点: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十一章处理文本

重点: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文本工具的使用技巧

第十二章图形的特殊效果

重点:各种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交互式工具的使用技巧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上机指导

五、典型作业练习

1.制作一本书的封面(杂志封面),可参考教材实例

2.制作一个公司的标志、名片、信封、信纸(企业VI设计)

3.制作一张贺卡

4.给某种产品设计制作一个平面广告

5.制作一个产品的外包装平面图

六、课程考核方式

交上机作业

撰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03070500

印刷工程光学

Optics of Printing Engineering

总学时:64

总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布:第五学期,每周4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行课程:大学物理

后继课程:印刷色彩学、信息记录材料、图像制版原理与工艺

教材:《印刷应用光学》,徐艳芳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年

推荐参考书:

1.《工程光学》,郁道银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现代光学基础》,钟锡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应用光学》,安连生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光作为传递图像和文字信息的媒介在印刷技术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系统介绍了光学图像传播的几何学理论、波动光学基础、全息光学、激光原理及它们在印刷技术中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光学和现代光学的主要原理,熟悉掌握其在印刷中的应用,拓宽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2学时

1.几何光学基本概念

2.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3.完善成像条件

4.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

第二章光学平面成像 5学时

1.平面镜成像

2.平行平板成像

3.反射棱镜

4.光学材料

第三章光学球面成像 3学时

1.单个折射球面的成像规律

2.单个反射球面的成像规律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 5学时

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

2.理想光学系统的物象关系

3.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4.透镜

第五章光阑 5学时

1.照相系统和光阑

2.渐晕

3.景深

第六章像差 6学时

1.像差概述

2.球差、慧差

3.像散和场曲

4.畸变

5.色差

第七章光源 4学时

1.光源的各种物理量

2.印刷制版工艺对光源的要求

3.印刷常用光源

第八章光学系统 6学时

1.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定义和特征

2.校正非正常眼的方法,眼睛调节功能的计算

3.放大镜和摄影光学系统原理

4.扫描光学系统原理

5.光电光学系统原理

第九章波动光学:光的干涉和衍射 4学时

1.光波的干涉条件

2.双光束干涉和薄膜干涉的光程差计算

3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及应用

第十章波动光学:光的衍射 4学时

1.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2.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的条件,合理地近似处理衍射问题的科学方法

3.夫琅禾费衍射现象的规律及成像仪器的像分辨本领的概念

4.各种光栅的原理、特性和重要应用

第十一章光学全息 6学时

1.全息图的特点,全息记录和全息再现原理

2.全息实验装置,全息技术所涉及的激光光源、光学元件和记录介质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几种常用的全息实验光路

3.几种实用的典型全息图特点、记录和再现原理,以及制作方法

第十二章激光原理 8学时

1.激光产生的原理

2.激光产生的阈值条件

3.光学谐振腔的作用

4.纵膜与横膜的概念

5.激光的特性及原因

6.激光调制技术

7.各种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第十三章激光在印刷中的应用 6学时

1.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光学扫描系统、工作过程

2.激光照排机的种类、特点、光学系统及其各元件的作用、工作过程

3.激光在CTP系统中的应用

4.激光存储技术:激光光盘存储的基本原理、特点

5.一次写入光盘WORM的写入与读出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重点: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全反射

难点:全反射

第二章光学平面成像 5学时

重点:平面镜、双面镜系统、平行平板、反射棱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反射棱镜成像方向的判断,平行平板轴向位移及棱镜展开

第三章光学球面成像 3学时

重点:近轴区及近轴光路技术,放大率公式、过渡公式

难点:近轴区的概念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 5学时

重点:求解像的两种方法,理想光学系统的物象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难点: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第五章光阑 5学时

重点:理解光阑、渐晕、景深的物理意义

难点:入瞳、出瞳、入窗、出窗,孔径光阑、视场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作用

第六章像差 6学时

重点:7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和消像差方法

难点:7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

第七章光源 4学时

重点:光度学概念、印刷工艺对光源的要求

难点:光度学概念

第八章光学系统 6学时

重点:校正非正常眼的方法,眼睛调节功能的计算、光学扫描系统原理

难点:光学扫描系统原理

第九章波动光学:光的干涉和衍射 4学时

重点:双光束干涉和薄膜干涉的光程差,光束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迈克耳孙

干涉仪原理。

难点:光程差计算,光束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第十章波动光学:光的衍射 4学时

重点: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菲涅尔衍射和夫郎禾费衍射的条件,各各种光栅原理、特性难点: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第十一章光学全息 6课时

重点:全息图的特点,全息记录和全息再现原理,全全息记录介质的种类、特点、几种典型全息制图的再现原理

难点:全息记录和全息再现原理

第十二章激光原理 8学时

重点: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产生的阈值条件,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激光的特性及原因,印刷中常用激光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难点: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产生的阈值条件

第十三章激光在印刷中的应用 6学时

重点: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光学扫描系统、工作过程,激光照排机的种类、特点、光学系统及其各元件的作用、工作过程,激光光盘存储的基本原理、特点。

难点:激光打印机、照排机的光学扫描系统。

四、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五、典型作业练习

1.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有哪些?

2.反射棱镜的成像方向如何判断?

3.教材P32第20题

4.解析法求像方法为何?(牛牛顿公式、高斯公式)

5.什么是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渐晕光阑和视场光阑的关系如何?

6.什么是景深、远景景深、近景景深?景深公式和影响因素?

7.各种相差的定义、影响因素、性质、消相差的方法?

8.扫描仪光学原理、工作原理?

9.彩虹全息术的特点?一步法记录光路?

10.高斯光束的聚焦,如何取得好的聚焦效果?高斯光束的准直的定义,如何准直?

11.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光学扫描系统(画图)、工作过程?

12.激光照排机的种类、特点、光学系统及其各元件的作用、工作过程?

13.激光光盘存储的基本原理、特点?

六、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书面考试

撰写人:

审核人:

课程编号:03030600

印刷色彩学

Printing Chromatics

总学时:48

总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四学期,每周3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

先行课程:大学物理、印刷工程光学、印刷概论

后继课程:印刷平面设计、图像制版原理与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教材:

1.《印刷色彩学》,周世生等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印刷色彩学》,刘武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推荐参考书:

1.《印刷色彩与色度学》,胡成发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年

2.《色彩学》,色彩学编写组,科学出版社,2001年

3.《印刷色彩管理》,田全慧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印刷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现代印刷技术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印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系统地将心理色彩学、色度学与印刷技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印刷色彩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印刷科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开拓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第一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颜色感觉与视觉 10学时

第一节颜色感觉形成

第二节视觉功能

第三节光源的色度学

第四节颜色视觉及颜色视觉理论

第三章颜色形成理论 4学时

第一节色光加色法

第二节色料减色法

第四章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6学时

第一节色彩的心理三属性

第二节颜色感觉空间的几何模型

第三节孟塞尔颜色系统

第四节其它显色系统表色法

第五章颜色的混色系统表示法 10学时

第一节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表色系统

第二节CIE 1931 XYZ标准色度学系统

第三节国际匀色坐标制与色差计算

第六章颜色的密度学体系 4学时

第一节密度

第二节印刷油墨颜色质量的GATF密度评价方法

第三节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复制颜色 6学时

第一节同色异谱

第二节彩色印刷复制基本理论

第八章色彩管理 6学时

第一节色彩管理概述

第二节ICC Profile

第三节常用的色彩管理软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属基础性、系统性知识,比较容易理解

第二章颜色感觉与视觉

重点:颜色感觉形成、视觉功能、光源的色度学

难点:颜色视觉及颜色视觉理论

第三章颜色形成理论

重点:色光加色法理论、色料减色法理论

难点:两者的异同

第四章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重点:色彩的心理三属性、孟塞尔颜色系统

难点:孟塞尔系统表示颜色的方法

第五章颜色的混色系统表示法

重点: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表色系统、CIE 1931

XYZ标准色度学系统、国际匀色坐标制与色差计算

难点:显色系统与混色系统相互转化的方法

色差计算

颜色客观三属性的表示方法

第六章颜色的密度学体系

重点:密度的比例性和相加性、印刷油墨颜色质量的GATF密度评价方法

难点:评价油墨颜色质量的参数、GATF色轮图

第七章复制颜色

重点:同色异谱、印刷网点及特性、影响油墨密度的因素、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难点:分色原理

第八章色彩管理

重点:色彩管理的内容、色彩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色彩管理的步骤和作用、ICC Profile

难点:ICC Profile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践

五、典型作业练习

1. 详述颜色视觉形成的三大理论及每一阶段的优缺点。

2. 如何实现显色系统与混色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化。

3. 怎样用GATF评价方法评价油墨颜色的质量?

4. 色差的计算。

5. 颜色的心理三属性和客观三属性有何关系?

6. 详述分色的原理。

7. 简述ICC Profile的构成及作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撰写人:

审核人:

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Accounting 课程编号:0521096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经贸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本专业学生继续学习公共关系课程和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日常会计核算的组织和程序,并初步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基本任务: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即会计循环,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即应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重点掌握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的能力与技巧。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1、教学内容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会计的含义 (3)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4)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5)会计要素 (6)会计核算基础 2、重点、难点 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方法 难点:重点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含义、构成、特征等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的特点和任务。 (2)理解会计的涵义、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和新职能、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含义、构成、特征。 (4)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1、教学内容 (1)会计等式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会计基本技能》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1 -

目录 一、课程概述 (3) 1.课程性质 (3) 2.设计思路 (3) 3.课程主要内容 (4)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7) 1.前后课程 (7) 3.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7)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7)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0) 1.教材选取的原则 (10) 2.推荐教材 (10) 3.参考教学资料 (11) 六、教师要求 (11)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1) 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2) - 2 -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基本技能》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制学历及教育类别:四年全日制 适用专业:会计 建议学时数:36学时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财会专业所必需的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等电子计算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具备该项技能的初、中级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学生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使学生树立信心。 2.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依据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设计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训内容,落实实 3

训要求,在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的同时,合理把握与其它相关课程间的联系和侧重点,让学生在《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夯实基础。 各项实训内容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上组织进行,其训练提高则可安排在专门的技能训练时间或课余时间内进行 目标达成。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会计基层工作岗位涉及的出纳、记账等相关工作任务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确定实训内容,按照先易后难,先单一后综合,理实一体化的原则组织具体的教学,落实相应的训练要求。 3.课程主要内容 “会计基本技能”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性课程。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调研和相关教材比较,并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解构和重构教材结构,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单元(工作任务):会计数字书写技能、点钞技能、传票录入技能、商品条码录入技能。本课程主要围绕这四个单元开展教学和训练。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中职生培养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前提,以达到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课程应打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直接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全面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 4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中高级会计课程的入门课。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外,还应充分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教学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4、教学时数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40耳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 2、了解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和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及其结构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核算 2、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上述业务 第五章会计凭证【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 2、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 3、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 4、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 5、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会计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简要描述 课程内容、适用专业、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等。 2、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概括性的提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及学习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4、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文科专业也可以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替换该项) 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提出适合本课程进行课堂讲授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方法和原则性教学建议。 6、考核方式 明确本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践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 7、指定教材 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4号宋体,[体例]如下: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教学参考书 格式同教材,[体例]如下: [1] 霍元极主编,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9、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先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包括如下哪些环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辅导或习题课、课程设计、课外作业(次数)、实验课及其他教学环节(实习、考察等)等。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编码: 同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说明见后注 教学对象: ****专业本(或专)科学生 学时学分: XX 学时 XX 学分 编写单位: XXXXXX 系 编 写 人: ****** 审 定 人: ****** 编写时间: 200X 年X 月 3号黑体加粗,居中,下空一行 小4号黑体 小4号宋体 小4号 黑体,缩进2个字符,以 下同层 次的标 题同 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以下同层次的正文同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doc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专业考察 学时/学分:64/2 授课学期:5 先修课程:商业广告设计 后读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广告视传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科、广告设计与策划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专业考察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搜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通过专业考察,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际情况,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践考察中,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专业综合修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按照学院相关文件制订专业考察计划,要求具备详实的行动计划,并交系务会讨论再由系部主任签字后报学院有关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2.外出考察前,学生应与领队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确保安全。 3.学生在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成各专业小组,作专题考察,既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也要有详实的记录和体验,最后形成一篇考察报告。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五、教材及参考书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六、考核办法: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1、理论考察成绩占40%;实地考察成绩占60%,两次成绩合计为一个成绩。 2、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标准见附表一)。凡获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规定学分。 3、评定成绩的步骤为:学生填写个人鉴定,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及成绩。 4、考察结束后将下列材料及时上报:(1)实习日记(2)指导教师鉴定。 附一:专业考察成绩评定标准 优: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充实、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良: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中: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及格: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基本掌握 不及格:学习态度不认真,考察日记不完整,对专业实践知识不能完全掌握 执笔:闵晓杰 审定:艺术与设计系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20010 课程中文名称:会计学 课程英文名称:Accounting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理论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管理各专业 开课学期:3 总学时:64 (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 总学分:4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会计学原理是管理专业基础课,是管理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记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掌握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及一般方法。 2、掌握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及借贷记账方法。 3、会用借贷记账方法对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4、掌握账户按经济内容和用途结构两种标准进行的分类。 5、会对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进行填制和审核。 6、会登记账簿并了解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7、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及账务处理。 8、了解主要财务报表的概念、结构和用途。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会计的基本概念及会计目标,会计的对象及任务,会计基本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及一般方法。 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4学时) 会计六大要素的含义、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经济含义及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原则及分类,账户及其一般结构。 第三章复式记账(4学时) 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方法及记账规则,会计六大要素增加、减少的方向及余额含义,试算平衡及会计分录。 第四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18学时)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资金筹集业务账户设置及会计核算,供应过程业务账户设置及会计核算。生产过程业务账户设置及会计核算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销售过程业务账户

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成为 高素质劳动者和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珠算脑算技能、 点钞、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逐步培养 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二、课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 1. 会计数字书写技能 理解数码字做记录的优越性、书写规范化的重要性,掌握阿拉伯数码字和中文字书写 及订正规则,逐步达到读法正确,书写规范、清晰、端正。 2.珠算技能:基本掌握加减 乘除运算 3.点钞技能 掌握人民币真伪鉴别的基本方法:一看、二摸、三听、四比。会使用验钞器验钞。 掌握点钞的四道工序:拆把、点数、扎把、盖章;掌握点钞的八大基本要求:清理整齐、放置适当、扇面均匀、接触面小、过程连贯、扎把牢固、盖章清晰。熟练掌握单指单张、多指多张(三指三张、四指四张)的操作程序、要领。 4.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 1.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收银机的使用方法。(二)要求 1. 点钞技能 了解残缺人民币兑换的办法,办理手续,了解人民币大小票币的调换手续,了解损 伤票币的挑剔。能够熟练运用点钞机点钞。能运用单指单张,多指多张法点钞。要求在毕 业前每3分钟单指单张点完400张,多指多张点完500张,并达到99%准确。 2. 珠算技能:珠算达到普通5级水平 2.电子计算器 了解函数型计算器各键的功能与显示屏上的符号内容。了解程序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四、考核方案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小测每节一次,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成绩评定:期末考试 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中成绩作业等平时表现占3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委员会审定,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第三版《会计基本技能》主编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器学习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总学时:36 (讲课:28 ,实验:8 )学分:2 大纲撰写人:大纲审核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编程练习和典型应用实例加深了解;同时对机器学习的一般理论,如假设空间、采样理论、计算学习理论,以及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有所了解。 二、对选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选课学生事先受过基本编程训练,熟悉C/C++或Matlab编程语言,具有多元微积分、高等代数和概率统计方面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200字左右的概述,然后给出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 a)损失函数、错分率的最小化、期望损失的最小化等 b)相对熵、互信息 2.概率分布: a)高斯分布、混合高斯分布、Dirichlet分布、beta分布等 b)指数分布族:最大似然估计、充分统计量、共轭先验、无信息先验等 c)非参数方法:核密度估计、近邻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 a)线性基函数模型 b)贝叶斯线性回归 c)贝叶斯模型比较 4.分类的线性模型: a)判别函数:二分类和多分类的Fisher线性判别 b)概率生成模型:连续输入、离散特征 5.核方法: a)对偶表示

b)构造核函数 c)径向基函数网络:Nadaraya-Watson模型 d)高斯过程:高斯过程模型用于回归和分类、Laplace逼近、与神经网络的联系 6.支持向量机: a)最大边缘分类器:历史回顾 b)用于多分类和回归的支持向量机:几何背景、各种变种 c)统计学习理论简介:Vapnik等人的工作 7.图模型: a)贝叶斯网络 b)Markov随机场:条件独立、因子分解 c)图模型中的推断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 a)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似然估计、EM算法 b)EM一般算法及其应用:贝叶斯线性回归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 a)隐Markov模型:向前-向后算法、Viterbi算法、Baum-Welch算法等 b)条件随机场及其应用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2学时):了解并掌握统计决策理论和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2.概率分布(3学时):熟悉常见的分布,熟练掌握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学会利用无信息先 验和共轭先验简化计算,了解一些常用的非参数方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3学时):掌握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R中有关回归的程序 包,并能将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分类的线性模型(3学时):对分类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 5.核方法(3学时):了解核方法的最新进展,熟练掌握核函数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 6.支持向量机(4学时):掌握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面对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学 会使用支持向量机,粗略了解统计学习理论。 7.图模型(4学时):从建模到算法实现。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掌握EM算 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EM算法。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掌握隐Markov模型的几个经典算法,学 会利用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性标注等。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 1.Bishop, C. M. (2006)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2.Mitchell, T. M. (1997) Machine Learning,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六、必要的说明

国际会计准则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会计准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国际会计准则是会计专业硕士学位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在第二学期。先修课程有高级财务会计专题、税务会计专题等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国际范围内会计准则的基本模式和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变迁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国际范围内会计准则的主要模式和主要差异,对比国际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概念框架、具体准则的差异相同点。 三、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的学习、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授课方式、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参与方式教学方式。要求对具体准则部分分小组讨论、小组课堂讲解,其他学生和老师提问方式构成。 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为30%,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的构成:课堂小组讨论占平时成绩50%,平时作业占50%。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言 一、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基本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授课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界定 1.广义国际会计准则 2.狭义的国际会计准则 (二)课程安排和教学过程设计 (三)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变迁过程 1.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 2.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 (四)正在进行的全面修订 四、重点难点 1.国际会计准则改组的原因; 2.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过程。 五、思考与讨论 1.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是如何握手言和的? 2.你如何理解我国的国际协调化? 3.你如何看待协调化和差异化问题? 第二章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迁 一、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基本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授课方法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会计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0 概述 0.1 课程类别 专业能力基础课程 0.2 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会计专业《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0.3 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36标准学时。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财会专业所必需的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等电子计算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具备该项技能的初、中级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学生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使学生树立信心。 1.2 相关课程 本课程后续课程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成本会计》等。 2 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目标 (1)会计数字书写技能 ①掌握会计数字书写与订正规则。 (2)点钞 ①掌握人民币真伪鉴别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点钞方法分类,掌握点钞技能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③熟练掌握手持式单指单张点钞法和多指多张的操作方法。 (3)翻打传票 ①小键盘录入数字能使用盲打。 ②了解传票的基本知识,掌握传票的检查和整理、找页和翻页方法。 ③熟练运用"一目一行"法进行翻打传票。 (4)商品条码录入 ①熟练掌握商品条码录入的方法。 2.2 方法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细致、锲而不舍的良好作风。 ③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2 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辩证思维能力,能正确处理快与准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形成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主人翁意识。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修养、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5)具备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 课程内容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设计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组织实训内容,落实实训要求,在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的同时,合理把握与其它相关课程间的联系和侧重点,让学生在《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夯实基础。 各项实训内容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课堂上组织进行,其训练提高则可安排在专门的技能训练时间或课余时间内进行目标达成。 根据会计基层工作岗位涉及的出纳、记账等相关工作任务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确定实训内容,按照先易后难,先单一后综合,理实一体化的原则组织具体的教学,落实相应的训练要求。 3.2 课程内容结构 “会计基本技能”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性课程。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调研和相关教材比较,并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解构和重构教材结构,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单元(工作任务):会计数字书写技能、点钞技能、传票录入技能、商品条码录入技能。本课程主要围绕这四个单元开展教学和训练。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它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统计学、旅游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它是一门学科必修课。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专业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总论(4学时) 1.1会计概述(2学时) 1.1.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1.2掌握会计的含义; 1.1.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1.1.4理解会计的目标; 1.1.5理解会计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含义、基本职能和具体目标 1.2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5学时) 1.2.1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概念; 1.2.2了解会计对象的内容; 1.2.3了解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1.2.理解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重点和难点: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内容、会计等式恒等性的理解。 1.3会计的方法(0.5学时) 1.4.1了解会计方法的内容; 1.4.2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 1.4.3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完整性。 重点和难点: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完整性。 2.会计核算基础(2学时) 2.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0.5学时) 2.1.1理解会计基本前提的含义; 2.1.2掌握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 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5学时) 2.2.1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2.2.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 2.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其要求(0.5学时) 2.3.1了解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含义; 2.3.2掌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2.4会计计账基础(0.5学时) 2.4.1理解两种计量基础的含义; 2.4.2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会计计量属性和权责发生制会计记账基础。 3.账户和复式记账(4学时) 3.1会计科目(0.5学时) 3.1.1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 3.1.2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3.1.3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要求学生: 1、了解我国税收管理体系;了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了 解各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义务人;了解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及缴纳;了解 关税的征收管理; 2、熟悉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熟悉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 值税、契税、关税等财产税、行为税税种的计算、征收管理及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 的规定; 3、熟练掌握:税法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货物退(免) 税、进口货物征税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收优惠以及 税额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来源、确定应纳所得税项目、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 税额扣除、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税收征收管理。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并能根据税法的原理、方法进行实务处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税法构成要素的全部内容;理解税收和税法的关系;了解我国现行税法体系。学习本章后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各个税种中。 教学重点:税法的构成要素 教学难点:对税率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的定义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目,税率等要素的具体含义。 四、税法的分类 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目的税类等。 五、税法的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税法的地位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民主决策的原则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所必需的珠算脑算技能、点钞、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基础。逐步培养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二、课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 1. 会计数字书写技能 理解数码字做记录的优越性、书写规范化的重要性,掌握阿拉伯数码字和中文字书写及订正规则,逐步达到读法正确,书写规范、清晰、端正。 2.珠算技能:基本掌握加减乘除运算 3.点钞技能 掌握人民币真伪鉴别的基本方法:一看、二摸、三听、四比。会使用验钞器验钞。掌握点钞的四道工序:拆把、点数、扎把、盖章;掌握点钞的八大基本要求:清理整齐、放置适当、扇面均匀、接触面小、过程连贯、扎把牢固、盖章清晰。熟练掌握单指单张、多指多张(三指三张、四指四张)的操作程序、要领。 4.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 1.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收银机的使用方法。 (二)要求 1.点钞技能 了解残缺人民币兑换的办法,办理手续,了解人民币大小票币的调换 手续,了解损伤票币的挑剔。能够熟练运用点钞机点钞。能运用单指单张,多指多张法点钞。要求在毕业前每3分钟单指单张点完400张,多指多张点完500张,并达到99%准确。 2.珠算技能:珠算达到普通5级水平

2.电子计算器 了解函数型计算器各键的功能与显示屏上的符号内容。了解程序型计 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考核方案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小测每节一次,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中成绩作业等平时表现占3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委员会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版《会计基本技能》主编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财会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 2、教学建议: 2.教学建议 (1)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可以单独开设“珠算式心算”选修课。如果不选用时,其学时可用来强化训练。 (2)在教学中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原理正确处理好教与学、课堂教学与训练、准与快。经常性练习与突击性练习、自我提高与学习他人等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要领的学与练,分析各项技能的侧重点,将教学、训练、鉴定和比赛有机结合起来。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 学时数:学分: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即: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配合,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教学部分 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课程名称》参考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版) 授课要点: 教学周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思政育人目标 要求: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 二、教学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思政内容融入点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条件要求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例如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策略手段,以及授课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需求,如多媒体、现场参观等。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财会专业所必需的珠算、点钞、小键盘数字录入等电子计算工具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具备该项技能的初、中级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学生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算盘的拨珠方法和数字书写要求。 2、掌握珠算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和算法,了解珠算乘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算基本步骤,掌握加减乘法的心算方法。 3、掌握点钞的基本知识,清点方法及要求。掌握真假币的识别。 4、掌握传票的基本知识,小键盘的布局、输入指法及应用。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账表票据数字的书写及正确的改错方法。 2、能快速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能运用算盘翻打传票。能准确的进行简单的加减乘法心算。 3、能运用手持式点钞法快速准确的钞票的清点,并能流畅完点钞的全过程。 4、能运用人民币真假票币鉴别的多种方法鉴别假币。

5、能运用小键盘快速准确的录入数字和翻打传票。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正确处理快与准的辩证关系。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主人翁意识。 3、养成讲求时间、效率的观念,运用心理学、哲学原理和机械化算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珠算基础知识 1、了解珠算的功能,算盘的结构. 2、掌握清盘和置数,操盘姿势。 3、掌握握笔和拨珠方法。 4、掌握数字书写的方法和要求,改错方法,中文与数字互换。 (二)珠算加减法 1、了解珠算加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加法口决。 2、掌握无决加法,熟练进行加法运算。 3、了解珠算减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减法口决。 4、掌握无决减法,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5、了解心算基础,掌握简单加减心算法 (三)传票算 1、了解传票的基本知识,掌握传票的检查和整理,找页和翻页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30004 适用专业:会计 总学时数:54学时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旅游与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李家华 编制时间:2014年10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及经济管理类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和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对该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该课程中复式记账、账户分类、经济业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等重要内容将在以后专业课程中频繁涉及,是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和理论基础,要求重点掌握。 二、总体教学目标 《会计基础》是一门重要会计学理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 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会计核算、会计要素、账簿、凭证、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概念、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账户分类等基本原理和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等基本方法,能进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凭证填制、账簿设置和基本账务处理程序,具备学习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更专业课程的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基本运算知识基础和能力。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将为会计学今后的专业性课程《审计学》、《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等提供和奠定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从课程的难度、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适合于大一上学期开课、授课。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 第一章总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与特点;职能与作用;信息服务对象。 2、会计的对象、目的与任务。 3、会计的方法:方法的组成;核算方法。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5、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 6、会计职业与管理。 7、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 (二)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会计学有一个总体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任务 本章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职能、特点、对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学科体系,对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总体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会计的概念与特点、职能与作用、任务与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准则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会计学科体系、会计职业与管理、会计法规体系。 2、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