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建筑设计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

1.3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1)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

1.5项目提出的背景、理由及过程 (2)

1.6项目概况 (3)

第二章建设规模 (6)

2.1审判法庭房屋建筑建设规模 (6)

第三章建设条件 (8)

3.1场址现状 (8)

3.2场址条件 (8)

第四章建设方案 (14)

4.1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4.2项目总体规划 (15)

4.3设计依据 (17)

4.4建筑方案 (18)

4.5结构设计 (22)

4.6给排水设计 (25)

4.7电气设计 (28)

4.8采暖空调通风设计 (32)

4.9设备方案 (35)

第五章节能 (36)

5.1节能编制依据 (36)

5.2公共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37)

5.3 项目节能研究范围 (37)

5.4 节能目标 (38)

5.5 节能设计方案 (38)

5.7 节能措施 (40)

5.8 节能效果分析 (41)

第六章环境影响 (42)

6.1工程概况 (42)

6.2设计原则、适用标准 (42)

6.3环境质量现状 (43)

6.4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43)

6.5污染物治理措施 (44)

6.6清洁生产 (45)

6.7环境评价结论 (46)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 (47)

7.1 劳动安全卫生 (47)

7.2 消防 (48)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6)

8.1组织机构 (56)

8.2人力资源配置 (56)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57)

9.1 项目实施原则 (57)

9.2建设工期 (57)

9.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7)

9.4项目实施进度表(横道图) (58)

第十章工程招标 (60)

10.1招标编制依据 (60)

10.2招标范围 (60)

10.3招标方式 (60)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2)

11.1编制依据 (62)

11.2投资估算编制基数及说明 (62)

11.3项目总投资估算 (64)

11.4融资方案 (67)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68)

12.1编制依据 (68)

12.2运营费用估算 (68)

12.3损益分析 (69)

12.4生存能力分析 (70)

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71)

13.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71)

13.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72)

13.3社会风险分析 (72)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73)

14.1结论 (73)

14.2建议 (73)

附图、附件 (74)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XXXX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XXXXXX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郑州市建筑设计院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2020070013

1.3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XXXXXX下辖13个基层法院,102个人民法庭,全市法院人员编制2340人(政法编1872人,事业编468人),现有工作人员2258人,其中具有审判资格人员1150人,全市法院平均结案约4.5万件。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4.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

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2002】529号)

3、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4.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本报告主要对XXXXXX新建设的审判厅的规模及建设方案进行研究。

1.5项目提出的背景、理由及过程

XXXXXX成立于1949年,现办公地址位于新华东路1468号。随着审理案件的增长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XXXXXX 共有各类工作人员2258人,其中,中院在职工作人员285人,具有审判资格人员185人,年均结案5千余件,且每年审理的案件呈递增趋势,审判法庭数量与使用面积严重不足,院内正常开庭得不到保障。且当初设计不合理,整体功能落后,审判法庭面积与国家有关规定相差甚远,没有按照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设置必需的合议室,且羁押设施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警卫设施,没有法官专用通道、刑事被告人员专用通道、旁听人员专用通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法院审判庭无论从规模、使用功能、安全等方面均不适应现有审判工作的需要,不能满足建设部和国家发

改委(原计委)颁布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标【2002】259号)中规定的中级人民法院一类建设标准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XXXXXX经济发展,XXXXXX人民法院审判事业也迎来了一个工作更加繁忙的时期,业务量的增加,使得人民法院的审判用房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从满足XXXXXX人民法院审判用房规范化标准化需要出发,提高XXXXXX的审判效率,构建和谐南阳,加快XXXXXX经济社会建健康快速发展,XXXXXX人民法院提出建设本项目。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2年9月12日对本项目进行了项目建议书批复--《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XXXX审判庭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豫发改投资[2012]1402号。

1.6项目概况

1.6.1项目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地址拟位于XXXXXX新区雷庄村(东至菱新路,南至规划次干道,西至长江路,北至规划支路)。

1.6.2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占地面积为项目占地66667㎡(约合100亩),实际用地面积40020㎡(约合60亩),总建筑面积为19160㎡(其中:立案用房建筑总面积:940平方米,审判用房建筑总面积:9550平方米,执行用房建筑面积:310平方米,

信访接待用房建筑面积:1090平方米,审判配套用房1800平方米,审判信息管理用房920平方米,诉讼挡案用房建筑面积2290平方米,司法警察警务用房建筑面积:310平方米,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95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设置立案用房、审判用房、执行用房、信访接待用房、审判配套用房、审判信息管理用房、诉讼档案用房及辅助用房等功能性用房。

1.6.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进度确定为2年左右,即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

1.6.4项目总投资及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4982万元。

项目的资金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2491万元,省财政投资1245万元,XXXXXX财政投资1246万元。本项目总投资4982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2682.40万元

设备及安装费383.00万元

土地费用1500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9.43万元

基本预备费237.24万元

1.6.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建设规模

本项目由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包括:立案用房、审判用房、执行用房、审判配套用房、辅助用房及公共配套设施等组成)。

2.1审判法庭房屋建筑建设规模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各类用房建筑面积控制指标表(m2)

《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标138-2010)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数量,应以工程立项上年审理案

件数为基础,依据前5年审理案件平均数变化的情况推算出的5年后可能达到的年审理案件数为标准确定。

按照《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建标138-2010)第十六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年审理案件在3600以上的,执行一类标准;年审理案件1400—3600件的,执行二类标准;年审理案件在1400以下的,执行三类标准。

XXXXXX2008年审理案件4440件,2009年审理案件4684件,2010年审理案件4982件,2011年审理案件5214件,2012年审理案件5500件,五年来案件平均年增长率为5.5%,按此增长比率,2013年审理案件将达到5803件,2014年审理案件将达到6122件,2015年审理案件将达到6459件,2016年审理案件将达到6814件,2017年审理案件将达到7189件。

按照《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新建审判法庭建设规模执行一类标准,拟申报建设面积为19160平方米。

建筑规模:该项目建设主体审判庭一栋,总建筑面积19160平方米。其中:立案用房建筑总面积:940平方米,审判用房建筑总面积:9550平方米,执行用房建筑面积:310平方米,信访接待用房建筑面积:1090平方米,审判配套用房1800平方米,审判信息管理用房920平方米,诉讼挡案用房建筑面积2290平方米,司法警察警务用房建筑面积:310平方米,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950平方米。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场址现状

3.1.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址拟位于该项目选址在雷庄自然村(东至菱新路,南至规划次干道,西至长江路,北至规划支路)

3.1.2场地土地权属类别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

规划用地性质:行政办公用地

占地面积:66667㎡

3.2场址条件

3.2.1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南阳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东西长263公里,南北长l68公里,介于北纬32°17′至33°48′,东经110°58′至113°49′之间,全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大体占三分之一。

2、水文地质

工程地带位于南阳盆地中心,为白河冲积地带,层性变

化比较统一。区内土质上部为耕植土厚度0.4-0.5米,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度为6-7米以上,承载力标准值约160-180Kpa,地下水位在4米以下。

3、气象

XXXXXX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全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温变化非常明显。全市3月22日~5月20日为春季,5月21日~9月12日为夏季,9月13日~11月11日为秋季,11月12日~次年3月21日为冬季。冬、夏较长,分别达130天和115天;春、秋季较短,各有60天。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 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气温:年平均温度:14.4-15.7℃

年最高温度:43℃

年最低温度:-17.9℃

风:最大风速:24米/秒

最大风力:8级

年平均风速:3.2米/秒

基本风压:0.35千帕

风向:东北风:12%

雨:年降雨量:703.6-1173.4毫米

雪:最大雪压:0.25千牛/平方米

最大积雪深度:230毫米

最大冻土深度:230毫米

4、社会环境条件

南阳现辖三区一市十县。XXXXXX中心城区分为卧龙区、宛城区两个县级区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北有南召、方城二县,东有社旗、唐河、桐柏三县,南有新野县,西南有邓州市,西有镇平、内乡、淅川、西峡四县。至2010年底全市人口总数1026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412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地级市。

3.2.2工程基地位置、现状、地形及地质情况

1、区域地质背景

XXXXXX地质构造具有多旋回、强烈变动特征。褶皱构造呈线状展布,形态复杂;断裂构造以区域性大断裂为主,呈北西西向或北西向,次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延伸。地质结构为表层碎土加碎石,中层为更新土层,深层为大理石及斜长角闷片石,地耐米平均20T/㎡以上,可建20米以上的建筑。

2、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不大。

3、场地地层条件

①耕土(QML):褐黄色,稍湿,以粘性土为主。该层层底埋深0.3-0.5米,层厚0.3-0.5米,平均层厚度0.38米。

②粘土(Q3al+pl):褐黄色,湿,可塑状,节理裂隙发育,刀切面光滑,显蜡质光泽,含铁錳质结核。该层层底埋深3.0-3.5米,层厚2.6-3.2米,平均层厚度2.87米。

③粘土(含钙核)(Q3al+pl):褐黄色,湿,硬塑状,以粘土为主,含钙质结核,钙核含量5-15%,钙核自上而下减少,钙核直径一般10-20mm。该层层底埋深4.5-4.9米,层厚1.1-1.6米,平均层厚度1.39米。

④粉质粘土(Q3al+pl):黄色,湿,硬塑状,该层层底埋深1.3-11.5米,层厚5.7-6.5米,平均层厚度5.97米。

⑤粘土(Q3al+pl):褐黄色,湿,硬塑状,该层层底埋深19.0-19.4米,层厚8.0-9.0米,平均层厚度8.53米。

⑥泥质粉细沙(Q3al+pl):灰褐色,松散-稍密状,湿-饱水,含泥7.0-30.0%,平均20.3%,砂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不均匀系数3.6-3.5,平均值4.7,曲率系数0.5-0.8,平均值0.6,分选均匀,级配不良。该层层底埋深21.3-22.0米,层厚2.1-2.8米,平均层厚度2.47米。

⑦粘土(Q2al+pl):宗黄色,坚硬状,湿,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充填灰白色粘土条带。该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28.7米。

4、地下水概况

XXXXXX地表水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淮河及唐、白河和丹江三大水系。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全区多年

平均径流量为68.03亿立方米,径流深279毫米。地表径流分布与大气降水一致。XXXXXX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总量达19.29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为7.75亿立方米。

根据分析,地下水域地表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3.2.3建设条件

1、供水

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项目供水取自市政部门敷设的自来水管网,接口方位在项目建设位置长江路上。

2、排水

项目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雨水,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市政部门在敷设的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项目雨水排入市政部门敷设的雨水管网。生活污水及雨水接口方位均在项目建设位置长江路上。

3、供电

项目用电主要为设备用电及照明用电,项目用电由市供电公司供应,引自长江路现有电力线路。

5、交通

项目位于XXXXXX东南部。XXXXXX作为河南省次省级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航空的交通便利,可以满足于施工、运营过程中的运输需求。

6、通讯

本项目范围有国内、国际电话服务、医疗等设施,沿线还有移动电话网络,可直接进行国际、国内的电话服务。

7、场址周边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方圆100m以内没有危险品厂房、仓库等存在。

3.2.4施工条件

综上所述项目范围内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较好,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当地均可提供。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2、要体现法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体现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尊严,体现司法文明和法治精神,体现法文化和当地文化,突出法官主体地位。

3、充分考虑人民法院尤其是审判法庭作为诉讼活动公共场所满足有关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参加诉讼活动,以及公民接收法制教育的需要。

4、以提高司法能力建设为主线,体现“两便”原则,即方便法官审判、方便当事人诉讼。最大限度地满足审判和执行及其它方面工作的需要。

5、要建成一个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合理使用环保建材,注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建成一个智能化建筑,实现信息共享与优化利用、机电设备的优化控制,达到高效、节能、安全、方便、实用的要求。

6、按照法院的工作程序,对人员流向进行合理设计,法官、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均有各自的出入口及独立的通道,法官通道与当事人通道完全分开,办公区和公众区分区明确,互不交叉,互不影响。

4.2项目总体规划

4.2.1项目总体布局

项目拟选场址平面呈矩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长边约253.46m,宽边约100.00m,总占地面积约66667m2(实际用地40020 m2)。

本方案总体布局寻求与规划所在地形与城市潜在的轴线关系,同时考虑到项目所处的城市中的区位及与周边的环境,从城市文脉的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筑设计,努力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恰当,结构清晰,与周边的自然及建筑环境相融合,整体布局遵循城市规划要求。建筑通过错层和大花坛把项目北高南低的地势很好地利用起来,外围形成一圈绿化带围合,增大了地块绿地率,营造了良好的绿色环境。

本工程为审判法庭,运用江南筑园手法,强调整体性,审判法庭位于南边,面向312国道;该建筑为4层, 周围的绿化设施以大花坛为中心,连接周围的点带绿化,使得整个建筑从四面道路看过来都是一个整体,层次丰富,气势磅礴。

在总平面布置中尽可能留出空间作为绿化用地,在绿化边缘安排了数量充足的停车位,供内部办案人员和外来办事人员临时停车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