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重点篇目整理》

张若虚,唐代诗人。

卢梭,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著名作家文化学家,《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席慕容,现代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莫言,原名管谟业,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丰子恺,浙江,中国现代画家、作家、翻译家和美术与音乐教育家。漫画《子恺画全集》翻译:《初恋》、《苦闷的象征》。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莎士比亚,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被称为“时代的灵魂”、“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蒋防,唐代文学家,字子徵

歌德,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漳州。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

《春江花夜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主题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

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1、写景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写景的真正用意是写月,用景物衬托月光的皎洁。

2、“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有什么哲理意义?

答:诗句感慨的是人生与宇宙的话题。这个话题古人早已有之,如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感叹的是人生短暂、宇宙永恒。从个人来说,个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但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因而“代代无穷己”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因为他有对人生的追求和期待,所以是“哀而不伤”。

《瓦尔登湖》

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瓦尔登湖》“繁华而宁静中惬意,身心共有的富足”的主题,显示出更深的人文意义。梭罗的生态学世界观,让读者眼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塑。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是与人相对的大自然中万物。他深情的描写了大自然中让他愉悦、宁静的一切。大自然在梭罗的笔下,成为了令人身心愉悦,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

《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除用诗暗喻人物的命运外,还用歌曲暗喻人物的命运。在此摘取并作简要诠析。

作者将这些精致器物集中放置于秦可卿的屋中,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们是古典文化传统的符号化象征,生动承载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念。

第五回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总纲领。本回主要讲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的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结局交代出来。同时还向读者隐隐透露了作品的悲剧主题倾向。

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欲扬先抑(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2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力,(2分)又使文章波澜起伏。(1分)

第三段浓墨重彩,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表现水的魅力,赞美水的强悍生命力,(2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坝工程的神奇功效,肯定了都江堰的游观价值,(2分,写出都江堰的价值即可),为下文写李冰精神作铺垫。(1分)

本文写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请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歌颂都江堰,高度评价李冰从实践中总结治水经验的巨大作用,歌颂了古代水利科学的伟大成就;②赞美李冰为民做实事的献身精神,充分肯定李冰为利民、富民,既做官又做水利专家的政治道路;③称颂李冰父子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永世长存,并代代相传。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壮观,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举措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在文章中,作者传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观念,在作者眼中,都江堰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更是一个中国文化因子的载体。

长城与都江堰的对比:

在作者眼中,长城和都江堰是中国文化系统中两种文化的象征,长城代表的是统治者的文化,是一种雄壮、蛮横、残忍的文化,而都江堰苍生的文化,是一种消灾、滋润、濡养的文化,更是一种实在具体的惠泽苍生的文化,通过对比,讴歌了都江堰在作者心目中高大伟岸的形象。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当他看到贪官污吏的腐败,愤怒地上书《论辅臣科臣疏》,抨击了朝政,被贬。受到政敌的弹劾,和上级官吏的挑剔。控诉社会不公平,批判封建礼教害人和揭露社会黑暗的正义的力量,才赋予了作品讴歌真善美的进步思想和审美观念。

《牡丹亭》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第二,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第三,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游园》由六支曲子组成。前三支曲子主要写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后三支曲子主要写丽娘游园中的所见所感。游园惊梦是牡丹亭里中间的部分,写杜丽娘和书生在梦中相会。整个梦境,既充满了原始泵房的生命气息,有表达了对人间理想秩序的向往。也因如此,这样的梦,真实却遥不可及。它在带来想象的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深沉的感伤意味。

一棵开花的树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作者对其的看法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是山峦高高处那阵阵芳香,是油桐内心处孤独的忧伤。而更多人将其视为一首美丽的情诗。跨过尘世荆棘丛生的藩篱,酝酿了一生的痴情与渴望,带着征途中的疲倦遇上恒,在如花之年静候这场千年的爱恋。

秋兴八首

风格:沉郁顿挫

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

主旨:诗人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背景:安史之乱,动荡不安,杜甫生活失去凭依,恰已老年多病,壮志难酬,愤懑难平,抑

郁难舒。《秋兴八首》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

第一首,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四首,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1-4)抒发忧国忧民、孤独抑郁、怀念京城、壮志难酬

(4-8)回顾金城实景,最终却逢“白头吟望苦低垂”的伤悲,故整章以“秋”为统帅,以“一系故园心”为诗眼,于凄清哀怨中抒发诗人的忧国之思与抑郁之感。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马桑镇的故事:古历四月一个温暖和煦的黄昏,一个小瞎子流落到马桑镇,茉莉花酒店的店东花茉莉收留了他,却引来镇上人的非议,小瞎子用音乐感染了镇上的人,流言蜚语随即烟消云散,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花茉莉被音乐打动,由此产生了对小瞎子的爱慕之情,当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感情之后,小瞎子却离开了马桑镇。小瞎子离开了,但他的音乐没有消失,永远留在马桑镇。音乐的主题贯穿整个故事,深刻的思想在一段奇特的故事中被自然而然揭示出来。

莫言用音乐告诉我们:人的灵魂是不会灭亡,有真善美相伴的人性最美。

音乐在作者笔下无疑已成为真、善、美的代表,与世俗欲望对立着。小瞎子就是音乐的化身。当花茉莉发现小瞎子的音乐天赋能带来财气,向小瞎子表达了爱慕之情。

小瞎子拒绝的原因:花茉莉的爱慕并非真正的爱慕,并不真,并不善,并不美,他将小瞎子当做挣钱的工具争抢。而小瞎子是音乐的化身,是真善美的代表,这便与他格格不入,所以当小瞎子听到这一事实,这便迫使小瞎子拒绝了花茉莉并决意离开。

渐的本质是时间,文章告诉我们要把握时间、把握人生。作者认为要能够把握时间的本质,跳出时间的桎梏,不被时间左右,采取明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从而主宰自己的生命,追求一种超越,完成自己的大人格。

致橡树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渴求比肩并立、同甘共苦、彼此尊重、互相倾慕、永不分离的爱情。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独立人格、男女平等地位的深切理解。

主旨:否定攀炎附势以及单方面奉献两种传统爱情观,肯定了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朦胧诗: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

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人世间得一知己足矣,而没有知己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说明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交也就没有了生活的意义。表面上看,伯牙是因为失去了一位朋友,一个知己,而实际上是他失去了一个了解自己心绪和抱复的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才华和抱复得不到赏识,那么他是非常痛苦的。而茫茫人海,能够遇上一个知己或是伯乐是非常之难的。这也是知音难求的原因。

对灵魂平等与相知的向往,建立起灵魂平等基础上的知己,超越了形式上的礼节,并在心灵深处实现最动人、最真挚的礼。

为什么摔琴?

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他的琴音,是真正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没有了心灵相通的知音,觉得知音难求,精神交往不复存在,于是摔琴感谢真正听懂他的琴曲的知音人钟子期,让摔碎的琴伴随着知音人在地下长眠。

主旨:表达作者对礼的理想化阐释,即超越社会上一般重阶级层重等级的礼制,追求心灵契友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珍惜。

真正的知音,真正的相知相交。表达相交相知与功名利禄无关、与时间地点无关,超越血缘、身份、地位的观点,讴歌了俞、钟二人之间的守情重义、重信守诺、淡泊名利的友情。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论语·颜渊

鲜明指出仁的核心是“爱人”。未给“仁”下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

定风波

旷达乐观,豪迈之情

他对于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分明表达了由被谪贬的苦闷到参悟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也无风雨也无晴。

霍小玉传

描写了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刻画了李益这个负心汉形象。起初李益确实喜欢霍小玉,但是后来出于家长意志和社会现实以及自身的自私、软弱抛弃了霍小玉,酿成了悲剧。写出了那个时代底层女子的命运现实。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主题: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勇敢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青年们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抨击陋习、摒弃恶俗的叛逆精神。

幽默人生-中国人之德性、又是一年芳草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